14-18世纪西方文明
- 格式:ppt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57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世界与中国(14-----18世纪)之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高考真题】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学习目标】1.明确掌握十四十五世纪到十八世纪中期(中国的明清时期)中西文明的基本史实。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认识中国明清时期的衰落和西方的崛起和发展3.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分析世界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导入复习】【概念解析】:文明的碰撞:西方文明的扩张,中西文明之间的矛盾、冲突、排斥。
文明的交融:中西方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
一、知识结构(14、15世纪—18世纪中期)(明清时期):中西文明的演进状况二、中西文明的碰撞材料一明清之际,在中国学界出现了一股西学风潮,它在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清新气息的同时,也引起了中国各阶层保守人士的竭力反对,因为传教士们所宣扬的基督教理论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毕竟有着很大的差异和分歧,而他们传播的科学知识仅是传教士们传教的辅助活动,更基于传统的华夷之见,清初的保守派官员杨光先提出“宁可使华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国有西洋人”的高调,向西方传教士发难,后由于西方教会内部的礼仪之争,进而扩大了基督教与中国传统习俗和文化的歧异,1704年罗马教宗克勤门十一世发布上谕,明令中国信徒禁止祭祖祭孔,干涉中国内政,引起罗马教廷与满清王朝廷之间教权与皇权的对歧与冲突,到雍正皇帝时终于颁发了禁教令,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逐渐被禁止,由此开始了120年的禁教时期,经西洋传教士吹起的“西学之风”也渐趋衰落下去。
西方的起源与发展历程西方文明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文明,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介绍西方文明的起源及其重要发展阶段。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城邦文明逐渐形成。
古希腊思想家们开创了哲学、科学和政治学等领域,以理性和思辨为核心,尤其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为代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罗马帝国则是古希腊文明的继承者,也是西方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
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统治欧洲及地中海地区大部分。
罗马提倡法治和公民权利,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和行政机构。
罗马帝国还在工程、建筑、文学和法律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世纪是西方文明的转折点。
在东西罗马帝国分裂后,欧洲陷入动荡和黑暗时代。
然而,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和修道院学校的兴起,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此外,中世纪西方国家的封建制度和条约法律的发展,也为现代民主体制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影响。
文艺复兴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时期。
在14世纪至17世纪期间,欧洲出现了一股追求自由、独立思考和艺术创新的风潮。
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开始,艺术家和学者们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开始重新研究和模仿古代艺术和文学作品。
这一运动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兴起,对教育、宗教和政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启蒙运动则是西方文明的又一个里程碑。
在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追求智慧、理性和人权的思潮。
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倡导人类解放、社会进步和民主原则。
他们对神权和专制制度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一些政治和社会改革的方案。
启蒙运动的思想对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和其他民主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代以来,西方文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使西方国家在经济、军事和文化等领域变得更加强大。
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和制度模式也逐渐传播到全球,对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总体而言,西方文明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文明,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历程。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公元前2100年左右埃及奴隶河贫民大起义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公元前1000年左右努比亚建立奴隶制国家公元前594年雅典的梭伦改革公元前六世纪居鲁士统一波斯,佛教在印度产生公元前539年波斯占领巴比伦公元前525年波斯灭埃及公元前509年罗马成立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公元前330年波斯被马其顿灭亡公元前三世纪摩揭陀国统一印度大部分地区公元前73-71年斯巴达克起义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的元首制,共和国转为帝国公元前后朝鲜半岛出现高句丽奴隶制国家公元初东非阿克苏姆奴隶制国家兴起公元一世纪基督教产生公元三世纪日本大和奴隶制国家兴起313年基督教在罗马取得合法地位四世纪北非发生"阿哥尼斯特"运动378年西哥特人在阿德里亚堡击败罗马军队395年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410年西哥特人一度占领罗马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制度崩溃六世纪初法兰克王国建立622年穆罕默德从麦加出走麦地拉,伊斯兰教纪元八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形成646年日本大化改新676年新罗统一朝鲜九世纪早期英吉利王国形成843年查里曼帝国分裂,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雏形产生九世纪封建制度在西欧确立962年神圣罗马帝国建立1054年基督教会分裂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十一世纪中叶加纳王国全盛时期1192年日本幕府政治建立十三世纪埃塞俄比亚封建国家兴起十四世纪马里王国全盛时期,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1337年英法百年战争开始1358年法国农民起义1381年英国瓦特。
泰勒起义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英法百年战争结束十五世纪桑海兴起十五世纪晚期英法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圈地运动开始1480年俄罗斯摆脱蒙古控制1487年迪亚士到达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初次航行到美洲1497-1498年达加马开辟西欧到印度的新航路1517年马丁。
1、14世纪——18世纪总体特征:由封建社会向资木主义社会转变;世界各地由相对隔绝到彼此联系、相互影响。
重大事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新航路的开辟。
主要表现:(1)经济: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加速西方封建衰落,促进原始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发展。
(2)政治:各国专制王权强化但渐趋衰落,英法美三大资阶革命爆发并逐步确立民主政体,为世界确立民主范本。
(3)思想:三大思想解放运动相继爆发,重创神学和专制思想体系,极大推动思想解放、资义发展、资阶革命和社会进步。
2、 18世纪中期——19世纪6、70年代总体特征:资木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重大事件:英国、法国、美国、德意志资木主义代议制的确立、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工业革命。
主要表现:(1)经济:工业革命相继展开并,将人类逐步推进“蒸汽时代”,主要国家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同时加紧对外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政治:代议制民主政体在欧美大陆不断扩展、完善和巩固,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西方政治文明的转型完成;工人运动蓬勃开展。
(3)思想:马克思主义诞生;自由主义兴起;基于对“理性王国”和工业革命反思之上的浪漫主义和批判、革命现实主义文艺思潮兴起。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总体特征:资木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即资木主义一统天下最终形成。
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
主要表现:(1)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以垄断为组织形式的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模式基本成熟;同时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西方完成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2)政治:资义现代民主政治日益成熟和巩固。
(3)思想文化:自由主义受到垄断组织的影响;基于物理学发展之上的印象派艺术开始流行。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1、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剧变和经济大发展,出现“百家争鸣”2、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力发展,各民族经济联系加强,对外交往扩大,由君主专制到思想专制。
(亚洲文化国)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因国家分裂、士族政治黑暗、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开发——佛教盛行,建筑、绘画、石窟4、隋唐时期,因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达和对外开放——兼容并包、全面繁荣5、宋元时期,因社会相对安定,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繁荣,民族融合空前加强,对外交往更加频繁,我国科技文化达到高度繁荣的水平,三大发明在此完成外传6、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闭关锁国,出现了总结性的科学巨著。
世界历史总纲•世界大事和分期,希腊罗马对应记;奴隶民主与法律,思想源于人主义;•宗教神学愚弄时,全部断送中世纪;航路新开近代期,文艺复兴新世纪;•近代科学哥白尼,启蒙思想创新机;立宪共和是政体,英国始建美独立;•三次革命强科技,蒸汽电气与信息;自由垄断两经济,二九全球现危机;•斯福新政挽消极,推波助澜凯恩斯;战后制度展新意,全球区域有良机;•本质揭开马克思,巴黎十月现代史;国际格局有两极,苏东巨变成多极;•和平发展两主题,世界历史最好记。
世界历史具体分期•一、奴隶社会: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罗马法律;人文主义起源。
•二、封建社会:(475——1500)宗教神学统治人们的思想,封建割据。
•三、近代社会:•(1500—1900)或(1640—1917),•一是从全球化考虑;二是传统观点,资阶革命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四、现代社会:•(1900—至今)或(1917—至今)一是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全球化进一步深化;二是传统观点,无产阶级革命时期。
世界史特点及知识体系•1、上古史——奴隶社会:•小国寡民的奴隶制民主政治、罗马法律的不断成熟、思想上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主要是必修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必修三的西方人文主义精神起源)•解释:小国寡民的奴隶民主政治决定希腊出现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的精神;而人文主义的思想内容,反映当时的政治现状。
西方文明史概述西方文明史概述西方文明是一种以基督文化为核心的文明,从古代希腊时期开始起源,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逐步形成了西方文明体系。
上古时期,希腊文明开创了西方思想史,罗马共和国建立了文明规则,而且将希腊文化进行了广泛传播;中世纪时期,基督教开创了西方文化精神,兴起了封建文明,西方文学、绘画、建筑、书法等文化在中世纪进行了大规模的发展和创新;十六世纪以后,出现了科技革命,西方实现了思想上的前进,人文主义得到了发展。
18世纪,工业革命改变了西方人民的生活方式,20世纪,核爆炸使人类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西方文明具有强大的普遍性、推动性和吸引力,它对世界文明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西方文明不仅给其他文明带来了思想洗礼,更重要的是它带给世界文明一种博大的想象力和创新活力。
西方文明的精神比重高,侧重于明确的文字记载,凡是非文字的传说、歌谣等只能被称为“民间文学”,它们只有在口头中传播,才有可能传承下来,它们只能作为文学思想的补充,而不是西方文明史的基础。
西方文明体系最大的特征,就是它发展出一种独特的法治精神,它认为法律应该由人民自行制定,而不能依赖神的教导,法律就是至高无上的,人民对法律的尊重是西方文明的重要特征。
西方文明的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理性性,它强调的是理性的思考和行为,它推崇的是科学的发现和应用,它认为逻辑与推理可以解决社会和精神问题,它还敦促人们以正当的手段实现自己的目标,不能依靠私心和欺诈来获取私利。
在西方文明中,人们对科学发展的意识也进一步增强,它强调以理性和科学的态度来看待世界,从而形成以科学为核心的新型文明。
总之,西方文明从古代希腊、罗马时期,到基督教时期,再到文艺复兴时期,最后是科技革命和工业时代,西方文明经历了数千年的变化,它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明体系,它的存在与发展已经成为人类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沂源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三二轮复习学案序号:12 专题12 资本主义兴起时代的西方文明(14—18c中期的欧洲)编制者:李国生审核者:冯锋【考点分析】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人类开始迈向近代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世界由隔绝逐渐走向联合。
可划分为两个阶段:资本主义萌芽时期(14—16世纪)工场手工业时期(16—18世纪中期)。
涉及的主干知识有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的总统共和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近代科技的出现等。
教材内容包括必修一的第8、9课,必修二的7、8、9课,必修三的12、13、14课和15课的部分内容。
【阶段特征】经济上:资产阶级将自己的活动范围向世界扩展,开辟了新航路,伴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进一步拓展。
政治上:在英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思想上:近代科技的出现,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和完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大旗,批判封建思想,掀起了思想解放运动。
【考点整合】考点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新航路的开辟(背景、过程、影响)2、早期殖民扩张(殖民国家和范围、目的:资本原始积累、荷兰英国的殖民方式、影响)【考向探究】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人开辟了通向亚洲和美洲的新航路,从此,整体世界开始形成,欧洲影响世界的历史拉开帷幕。
2015年高考可能出选择题:(1)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影响。
(2)从整体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的角度(或从不同地区的人的看法)考查对新航路开辟的评价。
(3)考查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殖民扩张的情况及评价。
【复习目标】(1)从多角度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影响,如新航路开辟与中国;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对亚非拉美的影响;对地区关系、世界市场、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等。
第10讲资本主义的兴起——14世纪-18世纪中期通史体系建构从15世纪末至18世纪60年代是西方工业文明的兴起时期。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迈进。
政治上,在英美等国,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经济上,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逐步发展到工场手工业时期;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伴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思想文化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下,欧洲的近代科学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蕴含人文精神的文学艺术逐渐兴起。
真题典例深挖考情晰方向1.(2019·全国卷Ⅰ)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
“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并结合所学可知,拉丁美洲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洲发展滞后的历史包袱,而北美地区被英国殖民统治,英国工场手工业发达,推动了北美的快速发展,故选D项。
北美的印第安人也受到奴役,排除A项;材料“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说明殖民统治不是原因,排除B项;北美也有非洲和欧洲移民,排除C项。
2.(2019·全国卷Ⅱ)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A.文化趋于活跃B.政治变革加速C.市民阶级出现D.新教传播广泛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图片和文字介绍可知,15世纪欧洲许多城市出现了印书坊,这说明当时欧洲文化趋于活跃,A项正确。
西方思想文化发展历程文艺复兴:时间14-17世纪背景:西欧文化为基督教会垄断。
14世纪以来,意大利工商业城市兴起,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资产阶级没有成熟思想体系因此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表达反封建思想。
代表人物及作品:1、“文坛三杰”薄伽丘《十日谈》贯穿人文主义思想(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矛头直指天主教会。
但丁《神曲》歌颂现世生活彼特拉克人文主义设个,史作2、“艺坛三杰”15世纪后期,意大利文艺复兴全盛期现实主义艺术新时代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解破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运用于绘画,手法写实。
米开朗基罗《大卫》《摩西》专注人体,体现人的美感、思想意志和精神气质。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古典美术精神的典范,圣母像优雅和谐人性化。
3、16世纪英国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意义:欧洲历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宗教改革出现,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为近代科学的发展创造条件。
宗教改革:时间16世纪新教路德宗(路德教):背景:天主教垄断西欧思想文化,讲究因行称义。
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以修建教堂为名向教民兜售赎罪券。
内容:德国的马丁路德针《关于赎罪券的功效》(又名《九十五条论纲》),主张因信称义。
教徒只要内心虔诚悔罪就能得到救赎。
影响:是反对天主教的社会和思想改革运动。
新教登上历史舞台,拉开德国宗教改革的序幕,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新教加尔文宗(加尔文教):内容:1536,加尔文出版《基督教原理》,主张信仰得救,反对天主教等级观念和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提出“先定论”(核心)影响: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本质: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启蒙运动:时间18世纪背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斗争深入展开,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启蒙运动拉开序幕。
中西方文明的对比一、孔子和苏格拉底在人类思想的“轴心时代”(德国思想家亚斯贝尔斯语),东西方的文明舞台上几乎同时出现了两位“灯塔式”的伟大思想家,即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中国先秦时期的孔子。
前者开创了西方哲学史上理性伦理学的先河,是西方文明的奠基者之一;后者是中国两千多年正统思想——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作为人类文明的导师,两位思想家的共同点很多,但其思想的可比性主要体现在:对于理想社会秩序的寻求,这是他们思想的出发点。
苏格拉底寻求的是雅典城邦中充满人的民主和正义的德性社会,孔子想构建针对统治秩序中的等差有别、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
(1)时代的变革会催生各种思想的产生。
苏格拉底和孔子都生活在大变革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1)社会背景:中国:①分封制和井田制瓦解;②诸侯争霸,社会矛盾突出。
雅典:①民主政治发展,但世风日下;②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追求自我价值。
(2)两位思想家以探寻理想社会秩序为出发点,探讨的共同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他们思想主张的核心。
(2)共同问题:①都注重对人的研究;②注重道德和教育。
思想主张的核心:①孔子提出“仁”,要求“仁者爱人”。
提出“礼”,要求“克己复礼”。
②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知识即美德。
【变式问法】孔子和苏格拉底在重建社会秩序方面有何共同主张?各自的背景是什么?共同主张:重视伦理道德。
(孔子:提出“仁”,要求人要爱人;苏格拉底:人应该具备美德)背景:孔子: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苏格拉底: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3)苏格拉底和孔子的思想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批判——继承——发展”的历程,结合史实回答:A.从“发展”的角度看,苏格拉底的思想是怎样被发扬光大的?A:①继苏格拉底、柏拉图之后亚里士多德使哲学成为了一门科学:②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宣扬人性、人文主义;③宗教改革否定教皇权威、摆脱教会束缚;④启蒙运动提倡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反封建,提倡自由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