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九年级历史《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 格式:ppt
- 大小:2.97 MB
- 文档页数:31
第8课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一、选择题1.文明的冲撞与融合客观上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程,下面选项属于文明融合的是( )A.亚历山大东征B.希波战争C.罗马帝国的扩张D.马可·波罗来华2.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他在自己的游记中这样描写当时的中国皇宫:大殿和房间都装饰雕刻着镀金的龙……材料中的“中国皇宫”是指( )A.唐朝的长安B.北宋的东京C.元朝的大都D.明朝的北京3.下列历史人物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或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有(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4.记述了东方经历与见闻,后来激起欧洲人对东方憧憬和向往的是( )A.《荷马史诗》B.《天方夜谭》C.《大唐西域记》D.《马可·波罗游记》5.马可·波罗的书几次出版均被抢购一空,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另一方面,整个14世纪里,佛罗伦萨的街头都有被起名为“马可·波罗”的小丑,说着没人相信的大话以博众人一笑。
这种现象说明了( )A.意大利人崇拜马可·波罗,纷纷给孩子起相同的名字B.意大利人嫉妒马可·波罗,故意丑化他C.意大利人既向往东方的财富,又怀疑马可·波罗的描述D.名字相同纯属巧合,无足为怪6.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使用0~9 这十个数码,创造它和将它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人分别是( )A.印度人、阿拉伯人B.罗马人、阿拉伯人C.阿拉伯人、阿拉伯人D.中国人、阿拉伯人7.西欧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欧洲人的手。
”结合历史知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B.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C.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形成了西方近代科学D.欧洲人完全照搬中国科技成就8.“阿拉伯数字”的传播与马可·波罗远行中国的史实,告诉我们应该具有( )A.开放与交流意识B.爱国意识C.民主与法制意识D.历史是非观念9.下列有关古代文明冲撞与融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阿拉伯人充当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B.古代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C.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向单一,即西方向东方学习D.马可·波罗是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杰出代表二、非选择题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各国有用的东西……吸收了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国文化,并发扬光大。
初三(上)世界历史填空第1课人类的形成1.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_______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的,它属于“__-______的人”。
2.南方古猿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了____,人类在距今____万年前形成。
3. 根据人的________,世界上的人类分____大主要人种。
4. 人类最初经历的是_____社会,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是____系氏族社会。
5.母系氏族时财产_____,生产和分配都以______为基础。
6. 人种的差异,是不同________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________。
7.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以及_____的进步,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_____。
8.男子主要从事________和________,在经济中开始占主导地位。
9. ________和________都是男性,男子开始支配社会。
10.在母系氏族社会,由于______的缘故,人们“_______,______”11.早期猿人的代表有________奥都威峡谷________。
12.晚期猿人的代表有印尼爪哇人、中国的________和________。
13. ________的代表有德国尼安德特人和中国________。
14.晚期智人的代表有法国________和中国________。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1.古希腊历史学家________说:埃及是“________的馈赠”。
2.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________地区的________。
3. ________像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之一,________是法老权力的象征。
4.大河文明主要有古代埃及文明、________、________和古代中国文明。
5.新月沃地东部,________和________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
6.公元前3500年后,___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很多奴隶制小国。
公元前18世纪___统一了两河流域。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尼罗河定期泛滥,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有利于农业的生产。
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古埃及灭亡:,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大帝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
古埃及的成就:天文学、数学、医学最为突出。
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徐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古埃及人将人的遗体制作成木乃伊,促进医学的产生。
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每个侧面形似汉字的“金”,所以中国人称“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是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古巴比伦三个社会等级: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
法典中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了古巴比伦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第3课古代印度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达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种姓制度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婆罗门掌管祭祀,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种姓制度内容:各个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低等级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不得通婚。
佛教的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教义:佛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人入教,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力山大帝国希腊城邦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海洋文明)。
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川教版)第1课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1、人类的直系祖先:是生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
在距今二三百万年前,古猿进化成“完全形成的人”,称为“猿人”。
2、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三大人种,即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3、父系氏族后期,氏族开始瓦解,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国家也随之产生。
埃及、两河流域、中国、印度和希腊的克里特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期的国家和地区。
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一、神奇的金字塔:埃及地处非洲北部,尼罗河流经全境。
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
二、1、古代西亚的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是上古文明的摇篮之一。
公元前19世纪,王国兴起。
前18世纪,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2、《法典》:A、目的: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
B、意义: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种姓制度1、印度种姓制度:它把居民从高到低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第3课中古日本与阿拉伯国家一、大化改新时间:646年。
效仿中国的封建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内容: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和租庸调制;实行中央集权,废除世袭制度。
意义:大化改新使日本由社会过渡到社会。
二、阿拉伯的兴起622年,出走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他是伊斯兰教的宗教领袖,也是政府首脑和军事统帅。
第4课古代希腊一、古希腊的繁荣1、公元前2000年左右,克里特文明出现,前1500年左右,迈锡尼文明出现。
克里特和迈锡尼的古老文明被称为爱琴文明。
2、前8世纪至前6世纪,希腊地区兴起了众多奴隶制城邦,其中以和最为著名。
二、雅典民主政治1、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建立了民主政治。
2、改革:城邦政治更加民主化。
局限性:①奴隶和妇女没有政治权利,②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是拥有公民权的少数雅典人。
第5课古代罗马一、罗马共和国1、公元前510年,罗马建立奴隶制共和国。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知识点汇总(全网最全笔记)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3)文明:科学和文化有很高成就。
其中天文学、数学、医学成就最为突出。
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建筑成就:金字塔。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是法老无限权力的象征,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3.法老的统治(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
宗教上,被认为是“神之子”。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大体上是今天伊拉克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南部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兴修水利。
(3)影响: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石柱上)(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
有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第8课古代东西方的冲突和交往学习目标学习希波战争史实,了解希腊取胜的原因。
了解亚历山大东征的过程及影响。
学习马可波罗在中国的生活和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
预习导学1.大家都知道当今世界上最盛大的运动会吗?你知道其中有一项重要的体育比赛叫马拉松长吗?你知道它的长度吗?你知道它的由来吗?2.找出“希波战争”的历史地位、爆发时间、交战双方、重要战役、结果。
3.找出“亚历山大东征”的出发地、开始时间、重要事迹、结果、影响。
4.找出“马可·波罗来华”的时间、中国朝代、著作、影响。
5.找出“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传播者。
合作探究1.希波战争中希腊取胜的原因有哪些?给你什么启迪?2.亚历山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伟大的军事家、文明的传播者、贪婪的侵略者)怎样评价历史人物?3.结合希波战争和亚历山大东征的史实,思考:战争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有什么作用?应该如何认识战争?4.马可·波罗来华反映了当时我国怎样的对外政策?此政策与当时我国的繁荣景象有什么关系?给你什么启示?阿拉伯文明对世界文明有什么贡献?5.文明的交流主要有哪两种方式?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文明的交流?应该如何如何对待文明的交流?导学测评1. 今天的0,1,2,3,4……等数字符号的发明者是()A.古代埃及人 B.古两河流域人 C.古阿拉伯人 D.古代印度人2. 古代世界,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桥梁,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是()A.印度人 B.波斯人 C.阿拉伯人 D.意大利人3、古代文明的交往方式,有暴力冲突,也有和平交流。
下列属于和平交流的是A. 马可·波罗来华B. 亚历山大东征C. 希波战争D. 罗马帝国的扩张4、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后受到哪个皇帝的热情接待()A.元世祖 B.元成帝 C.元明宗 D.元顺帝5、下列有关阿拉伯人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发明了被称为阿拉伯数字的0—9十个数字符号②创立了伊斯兰教③创作了文学名著《天方夜谭》④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中起了积极作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文档4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第一篇第2课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万州中学黄小敏【课标要求】知道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探讨世界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马可波罗国籍、来华时间、著作的名称;知道“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讲解课本中的插图和地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通过本课设计的对带“胡”字蔬菜瓜果的历史考证活动,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马可波罗东游历史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西方人民自古以来友好交往的史实,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识;通过学习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与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态度,同时充分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外国商人、使者频繁往来元朝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一、重点:马可波罗在元朝的活动、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二、难点:东西方和平交往的历史作用。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感兴趣的与马可波罗有关的资料(含文字、故事和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古代东西方的战争,但是你们知道吗?在东西方的关系中,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古代东西方文明通过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以各种形式不断交流,互相影响,创造出新的辉煌。
今天,我们就走进历史去感悟一下。
(出示课题:第2课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学习新课:(教师引导过渡)在东西方文明的交流的过程中有许多人和民族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元朝时就有这么一个外国人,他在中国生活了17年,并在朝廷作了大官,由他口述的一部书还曾经风靡欧洲。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知识要点归纳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1、南方古猿:(识记)现代人类从非洲的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
(性质)人类自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三大主要人种:(识记)世界上的三大人种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划分依据:人的体貌特征)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1、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中国2、四大文明古国(最早进入奴隶社会,建立了早期的奴隶制国家、产生了早期的奴隶制文明)3、古代埃及金字塔:(识记)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力的象征。
(尼罗河流域象形文字狮身人面像)4、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识记)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法典石柱伊拉克)5、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识记)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建立了种姓制度。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1、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识记)古希腊海洋文明代表2、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高峰:(识记)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它是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3、罗马共和国的兴衰(识记)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最高行政长官都由贵族担任。
共和国初期,平民和贵族斗争不断布匿战争: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罗马为争夺地中海霸权,同迦太基进行三次战争,最终胜利。
公元前27年,屋大维成为实际的皇帝,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取代。
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灭掉。
西欧的奴隶社会历史终结。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1、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识记)时间:7世纪中期实施者:孝德天皇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知识点第一课:人类的形成1、人类的出现:猿类——正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人(猿————人)。
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
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2、人类的进化: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四个阶段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晚期猿人——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早期智人——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晚期智人——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3、人种及分布: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澳洲;黄色人种——亚洲;黑色人种——非洲、南美洲4、氏族社会:最初是母系氏族社会,随着生产的发展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社会:群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财产公有,以采集和鱼猎为生。
家务劳动为主,妇女在社会中站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社会:婚姻相对固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从事犁耕业和畜牧业占主导,出现商品交换和私有制,部族和首领是男人。
5、原始人群居生活的原因:生产力低下,生产工具原始,物质相当匮乏,只有依靠集体才能生存。
6、比较:父系氏族社会代替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因及后果。
相同点:⑴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⑵都实行财产、分配公有制。
不同点:⑴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在社会中站主导地位;父系氏族社会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⑵母系氏族社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社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⑶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解体。
第二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1、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前约3500年)——尼罗河流域——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权力与尊严的象征古巴比伦(前约3500年)——两河流域(“新月沃地”)——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古印度(前约2500年)——印度河、恒河——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古中国(前约2070年)——黄河、长江流域——分封制2、古文明与大河的关系(大河文明的自然条件):①气候湿润,地势平坦,日光充足,适合人生存;②大河流域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1 / 24生产的发展。
九年级〔上〕历史学案第8课交流与文化传播主备:审阅:姓名班级教师寄语:鸟儿有了要飞的冲动,就不甘心在地上爬行。
为了你的梦想,努力吧!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更有效〕1、知道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创造和传播等史实。
2、探讨世界各地区和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阿拉伯数字的由来、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
难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学法指导:〔方法得当,方能事半功倍〕查找历史文献,收集有关知识,结合现在的国际关系,理解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吧!〕一、导入新课。
二、明确目标。
三、课前热身:〔认真阅读课本内容,然后完成以下知识网络图。
〕交流与文化传播一、马可·波罗来华1、世纪晚期。
经过长途跋涉行抵中国的旅行家。
2、? ?,被誉为“〞。
二、中国四大创造的外传1、造纸术:纸最早出现于时期,东汉时期改良了造纸术,称之为“蔡候纸〞。
直至年之战以后,造纸术才正式开场西传。
2、火药:时期,开场用于军事;时期开场广泛用于军事;中国火药和火器技术向外传播,始于;3、指南针:战国时期,指南针称之为,时期开场用于海上导航;大约世纪后期,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印刷术:北宋时期创造了活字印刷术,大约从世纪末起,开场外传。
三、阿拉伯数字1、创制:最早是由创造,经过中古的吸收与改良,最终创制而成。
2、传播:通过沿岸传入和各地。
3、意义:阿拉伯数字的广泛传播与应用,大大便利了,并直接促进了和整个的进步四、课堂探究:(一)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本,完成以下各题,相信你有很多收获!〕聚焦目标1:1、①右图人物是,他是人,在中国朝时来到中国。
②他的游记名为,被誉为“〞。
③他的东来有何影响?2、①我国何时创造造纸术?②右图人物为造纸术的改良做出重大奉献。
他是谁?哪时期人?③造纸术何时才正式西传,对外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它的向外传播有何意义?3、①火药的外传,始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