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电压的测量
- 格式:ppt
- 大小:7.52 MB
- 文档页数:18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四章第五节测量电压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电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电压的定义,理解电压在电路中的作用。
2. 电压的测量工具:介绍电压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掌握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技巧。
3. 电压的测量实例:通过具体的电路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测量电压。
4. 电压测量误差分析:分析电压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让学生了解并避免这些误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压的概念,知道电压在电路中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电压表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测量电压。
3. 通过电压的测量实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压的概念,电压表的使用方法,电压的测量实例。
难点:电压测量误差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压表、电路图、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电压表的指针变化,引出电压的概念。
2. 电压的概念:讲解电压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电压的作用。
3. 电压表的使用方法:讲解电压表的使用技巧,让学生掌握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4. 电压的测量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学会如何测量电压。
5. 电压测量误差分析:分析电压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让学生了解并避免这些误差。
6.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电压测量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电压的概念电压的作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电压的测量实例电压测量误差分析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电压的概念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2. 请描述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3. 请给出一个电压的测量实例,并计算出测量结果。
4. 分析电压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并提出避免这些误差的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电压的概念,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掌握了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进行电压的测量。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但仍有部分学生在电压测量误差的分析上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浙基教育个性化教学授课教案教师:居建忠学生:时间:
)
L1
L2
、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电压之和,即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相等,即
)如图所示闭合开关,用电压表测出灯L1两端的电压为3伏,则电源两端的电压是______,L2两端电压是______。
)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6V,电压表Vl的示数为Ul=1.5V,则电压表V2的示数U2=_______)如图所示的电路,电压表的示数为4.5V,则电压表_______,电源电压是_______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
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则L1和L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A.3V和4.5V B.1.5V 4.5V
C.3V和1.5V D.1.5V3V
连接起来,接在电源上.测得灯泡
与L2的连接方式为(
B.一定是并联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图甲是用电压表测量电压的实验电路图,电压表所用量程
不明,电压表、的指针位置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则电
压表、的读数分别为。
电压的测量【知识点1 电压表的使用】【典例1】关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测量电压时,电压表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B.测量电流时,电流表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C.不管是电流表还是电压表,连接时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出,从“-”接线柱流进D.电压表的量程改变后,每小格表示的值仍保持不变【变式1-1】如图所示,用电压表测灯泡L两端的电压的电路图,正确的是()【变式1-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测量小灯泡L2两端电压的电路。
图中有一条导线接错了,接错的导线是()A.导线1B.导线2C.导线3D.导线4【变式1-3】灯L1与灯L2串联,先用电压表测L1两端的电压,如图所示,再测L2两端电压时,只将电压表接A的一端改接C,这种接法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2】小宁的探究小组在练习使用电压表时,军军把电压表接成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当闭合开关时所发生的现象是()A.灯泡亮、电压表有示数B.灯泡亮、电压表无示数C.灯泡不亮、电压表有示数D.灯泡不亮、电压表无示数【变式2-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b是电表,闭合开关要使电灯发光,则()A.a、b都是电流表B.a、b都是电压表C.a是电流表,b是电压表D.a是电压表,b是电流表【变式2-2】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两灯均能发光,则()A.甲为电流表,乙为电压表B.甲为电压表,乙为电流表C.甲、乙都为电流表D.甲、乙都为电压表【知识点2 电压测定判断】【典例3】判断电压表测量的是哪个电路两端电压?【知识点3 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典例4】如图所示的电路,开关闭合后,电压表V1的示数是1.5伏,V2的示数是4.5伏,则电源电压是()A.1.5伏B. 3伏C. 4.5伏D. 6伏【变式4-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伏,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为4伏,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L1两端电压为2伏B.L1两端电压为4伏C.L2两端电压为4伏D.L1和L2两端电压之和为6伏【变式4-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电压表V1的示数是7.5伏,电压表V2的示数为9伏,若电源电压为12伏,则L2两端电压是()A.4.5伏B. 5.5伏C. 3伏D. 2伏【典例5】小兰在探究“串联电路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与总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已选用的器材是:电源一个,电压恒定为6伏;开关一个;小灯泡L1、L2,分别标有“2.5 V0.5 A”和“3.8 V0.5 A”;电压表一个;导线若干。
第一节电荷与电流一、摩擦起电1、摩擦能使物体带电。
物体带了电,能吸引轻小物体。
2、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3、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
4、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
5、摩擦起电现象的实质:物体之间的摩擦会使一个物体上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的那个物体就带负电了,另一个失去电子的物体就带等量的正电。
这种现象称为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的电不流动,称为静电。
6、摩擦起电原因:不同种物质,原子核对电子束缚本领强弱不同造成的。
7、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子发生了转移!物体带电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8、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带电体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
9、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二、电荷与电流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科学上规定,正电荷定向运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3、金属内存在着大量可自由移动的电子。
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由带负电的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因此,电子运动的方向与我们规定的电流方向恰好相反。
4、能提供电能的装置,叫做电源。
①干电池:带有铜帽的碳棒是正极,锌筒是干电池的负极。
②蓄电池③发电厂通过电网远距离输送。
5、需消耗电能的电器,叫做用电器。
实验室常用的用电器是小灯泡。
6、开关的作用:控制电流的通或断。
7、导线的作用:输送电能。
8、电路的元件: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
9、连接电路的注意点:将导线露出的铜芯丝线顺时针绞成一股,顺时针弯成半圆形。
连接时开关一定要断开。
10、电路的三种状态:①通路(也叫做闭合电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关闭合时,电路中有电流),这样的电路叫做通路。
②开路(也叫做断路)开关断开,或电路中某一部分断开时,电路中不再有电流通过,这样的电路叫做开路。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五节测量电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五节“测量电压”。
具体内容包括:1. 电压的概念:电压是电势差的绝对值,是电路中单位正电荷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所做的功。
2. 电压的单位: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常用的单位还有毫伏(mV)和千伏(kV)。
3. 电压表的使用:电压表是测量电压的仪表,本节课主要学习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包括电压表的连接、读数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压的概念、单位,理解电压在电路中的作用。
2. 学会使用电压表,能够熟练进行电压的测量。
3. 通过实验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压的概念、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重点:电压的单位,电压表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压表、电源、导线、灯泡、电压表实验装置。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引发学生对电压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电压的概念、单位,以及电压在电路中的作用。
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电压表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压的测量过程。
4.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包括电压表的连接、读数等。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板书设计:电压的概念、单位,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7. 作业设计:设计一些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1. 简答题:(1)电压的概念是什么?(2)电压的单位是什么?(3)电压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什么?2. 操作题:电路图:(在此处展示电路图)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压的概念、单位有了初步的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电压表进行电压的测量。
但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学生对电压表的连接、读数等方面还存在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沪科版九年级上第十二章第五节测量电压》作业积累●整合1. 下列说法中正确是()A. 电路两端有电压,电路中就一定有持续的电流B. 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只要构成通路,导体中就会有电流C. 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D. 电路中有电流不一定有电压2. 关于电压表的使用,正确的是()A. 电压表不能直接测量电源电压,否则会烧坏B. 尽可能选大的量程,以免损坏电压表C. 经试触后,被测电压不超过小量程时,应选用较小量程D. 电压表接入电路时,不用考虑“+”“-”接线柱的接法3. 在图12-5-1所示电路中,开关闭合后,会出现的后果是()A. 电流表与电压表被烧坏B. 电流表与电压表都不会被烧坏C. 只有电压表会被烧坏D. 只有电流表会被烧坏图12-5-14. 如图12-5-2所示,要使电压表测灯L2两端的电压,正确的电路图是()图12-5-25. 如图12-5-3电路,当S1、S2都接通后,电压表所测量的是()A.L1两端的电压B.L2两端的电压C.电源电压D.无法确定6. (2022,宁波)下图12-5-4所示电路中图12-5-3电路正确的是()图12-5-47.(2022,桂林)如图5所示,当量程为0~3V时,电压表指针的读数为 V;当量程为0~15V时,电压表指针的读数为 V。
拓展●应用8.(2022,广州)把两种不同的金属片插入柠檬,制成“水果电池”.用电压表测量水果电池的电压,如图12-5-6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片B是水果电池的正极B.水果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水果电池把内能转化为电能D.水果电池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图12-5-69.在电学实验中遇到开路时,常常用电压表来检测。
某同学连成如图12-5-7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电灯不亮,电流表无示数,这时用电压表测得a、b两点间和b、c两点间的电压均为零,而a、d间和c、d间的电压均不为零,这说明()图12-5-7A. 电源接线柱接触不良B. 开关的触片或接线柱接触不良C. 电流表接线柱接触不良D. 灯泡灯丝断了或灯座接触不良探索●创新10. (08江西)学习电流与电压概念时,瑞瑞同学想到了用水压、水流类比认识抽象的电压、电流的概念,提出了如下三种猜想:为了验证关于电压、电流的猜想是否正确,瑞瑞同学选取了以下器材:电压恒定的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定值电阻、开关和若干导线。
第5节电压的测量第1课时电压和电压表01知识管理)1.电压电压:在电路中,电压可给电流提供推动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国际上通常用字母U 表示电压。
单位: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为V,比伏特大的单位是千伏(kV),比伏特小的单位是毫伏(mV)和微伏(μV),换算关系是:1千伏= 1 000伏,1伏= 1 000毫伏,1毫伏= 1 000微伏。
常见电压:(1)一节干电池: 1.5伏;(2)对人体安全的电压≤36伏;(3)家庭照明电路电压:220伏;(4)一只蓄电池:2伏。
注意:电路中有电流通过时,电路两端一定有电压,但电路两端有电压时,电路中并不一定就有电流通过,这与电路是否是通路有关。
2.电压表作用:可以用来测量电路中的电压。
结构:电压表有3个接线柱,若将“-”和“3”接线柱接入电路中,表示量程是0~3伏,分度值是0.1伏;若将“-”和“15”接线柱接入电路中,表示量程是0~15伏,分度值是0.5伏。
使用:电压表必须并联在待测电路的两端;必须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在接入前应分析待测电路电流的方向;电压表可以与电源直接连接,此时测的是电源电压;读取电压表的示数时应明确所使用电压表的量程,认清所使用量程的分度值;由指针所指的位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02基础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B.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C.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D.电路两端只要有电压就一定有电流2.关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测量电压时,电压表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B.测量电流时,电流表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C.不管是电流表还是电压表,连接时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出,从“-”接线柱流进D.电压表的量程改变后,每小格表示的值仍保持不变3.如图所示,用电压表测灯泡L两端的电压的电路图,正确的是(C)4.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测量小灯泡L2两端电压的电路。
图中有一条导线接错了,接错的导线是(A)A.导线1B.导线2C.导线3D.导线45.用电压表测灯L1两端的电压,如图所示四个电路图中,正确的是(B)6.灯L1与灯L2串联,先用电压表测L1两端的电压,如图所示,再测L2两端电压时,只将电压表接A的一端改接C,这种接法不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当测量L1的电压时,电压表左端为正,当将电压表接A的一端改接C时,正负接线柱接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