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水文模型介绍 泥沙 dhsvm_sediment
- 格式:ppt
- 大小:5.06 MB
- 文档页数:32
第六章分布式水文循环模型近年来,水文模型研究的重点已从集总式流域水文统计模型转向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研究,分布式水文机理过程模型的开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研制首先需要获得大量的流域空间分布数据,目前的水文模拟技术则趋向于将水文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集成,以便充分利用GIS在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及可视性方面的功能。
而数字高程模型(DEM)是构成GIS的基础数据,利用DEM可以提取流域的许多重要水文特征参数,如坡度、坡向、水沙运移方向、汇流网络、流域界线等。
因此,基于DEM 的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是水文模拟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本文水资源量可再生性的理论与评价研究的重要基础。
6.1 流域数字高程模型DEM及在水文中的应用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Chaires ler教授于1956年提出来的,其目的是用摄影测量或其他技术手段获得地形数据,在满足一定精度的条件下,用离散数字的形式在计算机中进行表示,并用数字计算的方式进行各种分析。
DEM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已在测绘、地质、土木工程、水利、建筑等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节将介绍DEM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水文中的应用。
6.1.1 DEM的基本知识(1) 地形的数字描述20世纪中叶,随着计算机科学、现代数学和计算机图形学等的发展,各种数字的地形表达方式得到迅猛的发展。
1958年Miller和Laflamme提出了数字地形模型DTM(Digital Terrain Mold)的概念,并给出了以下的定义:数字地形模型是利用一个任意坐标场中大量选择的已知X、Y、Z的坐标点对连续地面的一个简单的统计表示。
实际上,数字地形模型DTM是通过地表点集的空间直角坐标(x,y,z)并视需要进一步伴随若干专题特征数据来表示地形表面的。
它的更通用的定义是描述地球表面形态多种信息空间分布的有序数值阵列,从数学的角度,可以用以下二维函数系列来概括地表示数字地形模型的丰富内容和多样形式:()),,3,2,1;,,3,2,1( ,n p m k v u f K p p k p === (6.1.1)式中:K p ——第p 号地面点(可以是单一的点,但一般是某点及其微小邻域所划定的一个地表面元)上的第人类地面特性信息的取值;u p ,v p ——第p 号地面点的二维坐标,可以是采用任一地图投影的平面坐标,或者是经纬度和矩阵的行列号等;m ——地面特性信息类型的数目(m ≥1);n ——地面点的个数。
dhsvm原理DHsvm是一种用于水文模拟的模型,全称为Distributed Hydrology Soil Vegetation Model。
它的原理是基于水文循环的模拟,通过对流域内水分平衡的计算,模拟不同时间尺度和空间分布下的水文过程。
DHsvm模型是一个分布式模型,可以细致地模拟流域内的水文过程。
它将流域划分为多个小单元,每个小单元内的水文过程可以独立计算。
这种分布式的方法使得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流域内的水文变化,捕捉到不同地形、土地利用和气象条件下的水文响应。
DHsvm模型的核心是水文循环的模拟。
它包括了降水、蒸散发、渗透和径流等过程的计算。
首先,模型会根据流域的气象数据和地形条件,计算出每个小单元的降水量。
然后,根据土壤特性和植被状况,模型会计算出土壤中的水分蒸发量。
接着,模型会根据土壤的渗透能力,计算出水分的渗透量。
最后,模型会根据流域的水文特征,计算出径流的生成和汇入。
DHsvm模型的优势在于它能够考虑到流域内不同地形和土地利用条件对水文过程的影响。
在模拟过程中,模型会根据地形的高程和坡度,调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生成和汇入。
同时,模型还会根据土地利用的类型和覆盖率,调整蒸散发和渗透的计算。
这样,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模拟流域内的水文过程,为水资源管理和洪水预报提供重要的参考。
除了流域内的水文过程,DHsvm模型还考虑了气象条件对水文过程的影响。
模型会根据气象数据,计算出降水和蒸散发的量。
通过与实际观测数据的比较,可以评估模型对气象条件的模拟能力。
这样,模型不仅可以用于历史资料的回溯分析,还可以用于未来气候情景的模拟预测。
DHsvm模型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不同类型的流域和水资源管理问题。
例如,它可以用于研究不同土地利用和植被状况对水资源的影响,评估不同管理措施对水文过程的调控效果。
同时,模型还可以用于洪水预报和水资源规划,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DHsvm模型是一种基于水文循环的模拟模型,通过对流域内水分平衡的计算,模拟不同时间尺度和空间分布下的水文过程。
文章标题:深度剖析分布式水文模型区域分解并行计算方法及其应用在当今信息时代,大数据和并行计算技术已经成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在水文领域,分布式水文模型是对地表水文过程进行精细化模拟和预测的关键工具之一。
而区域分解并行计算方法,则是高效实现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将深度剖析分布式水文模型区域分解并行计算方法及其应用,带您了解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分布式水文模型简介分布式水文模型是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支撑评台,通过将流域划分为若干个小单元,并在每个小单元内解算水文过程,最终整合为整个流域水文过程的模拟方法。
它具有对流域内部地形、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等空间异质性进行精细化描述的优势,能够更准确地模拟和预测降雨径流过程及水文响应。
二、区域分解并行计算方法概述区域分解并行计算方法是一种将整个模拟区域分解为若干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独立进行水文模拟计算,最后通过合并各个子区域的计算结果得到整个模拟区域的水文过程的并行计算方法。
它能够充分利用并行计算的优势,提高计算效率和模拟精度。
三、分布式水文模型区域分解并行计算方法及其应用1. 区域分解算法在分布式水文模型中,通常将流域划分为若干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内部进行水文模拟计算。
区域分解算法是确保子区域之间相互独立,并能够准确合并计算结果的关键。
目前主要采用基于地形特征的分解算法和基于统计特征的分解算法。
2. 并行计算框架区域分解并行计算方法需要一个高效的并行计算框架来将各个子区域的计算结果进行合并。
目前主要采用MPI(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和OpenMP(Open Multi-Processing)等并行计算框架。
3. 应用实例分布式水文模型区域分解并行计算方法已经在降雨径流模拟、洪水预测、流域水文响应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某某流域为例,通过采用区域分解并行计算方法,成功实现了对该流域的洪水过程进行了高精度、高效率的模拟和预测。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DHSVM的平通河流域水文模拟石超;龚霞;张行南;夏达忠【摘要】Due to lack of hydrological data and the short time of flood's concentration,the traditional hydrolog-ical model is difficult to obtain good simulation results in the prediction of medium and small river basins.To analyze the adaptability of DHSVM in Pingtong Riverbasin,modeling process,modeling method and the structure and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are researched.The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performed combining with the Pingtong River's hydrological data.Results show that the simulated daily runoff shows general a-greement with the observations;the relative error is all below 10%;the model can be used in the Pingtong River basin.The research work of relative error generated fro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s done.%中小河流域水文预报时,由于流域水文资料缺乏,洪水发生时间短,传统的水文模型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分布式水文模型水文模型始终是水文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与方法之一。
21世纪以来水资源危机日益突出,为了深入探讨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文循环与水资源演化规律,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成为当今水文界研究的热点。
回顾水文模型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分布式水文模型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
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就开始了分布式水文数学模型的研究,1969年Freeze和Harlan发表了《一个具有物理基础数值模拟的水文响应模型的蓝图》的文章。
目前代表性的模型有: SHE模型、IHDM模型、SWAT模型等。
我国在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研制方面则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比较成熟或者得到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分布式水文模型。
同时国外的模型也不太适用于中国的国情,许多模型在具体引用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因此,我们急需在借鉴国外先进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和"3S"技术),研制适合我们国情的分布式水文模型。
"3S"技术的引进,为水文科学注入了新的血液。
目前水文模拟技术趋向于将水文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GIS)集成,以便充分利用GIS在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及可视性方面的功能。
而数字高程模型(DEM)是构成GIS的基础数据,利用DEM可以提取流域的许多重要水文特征参数,如坡度、坡向、水沙运移方向、汇流网络、流域界线等。
因此,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是现代水文模拟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通过DEM可提取大量的陆地表面形态信息,这些信息包含流域网格单元的坡度、坡向以及单元之间的关系等。
同时根据一定的算法可以确定出地表水流路径、河流网络和流域的边界。
在DEM所划分的流域单元上建立水文模型,模拟流域单元内土壤~植被~大气(SVAT)系统中水的运动,并考虑单元之间水平方向的联系,进行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演算。
概括起来,由于建立在DEM基础之上,分布式水文模型具有以下特色:①具有物理基础,描述水文循环的时空变化过程。
具有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分布式水文模型是一种基于物理机制的方法,用于模拟和预测水文过程在流域内的空间分布。
这种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水资源,以及预测洪水和干旱等水文灾害事件。
分布式水文模型基于流域内的物理地貌特征和水文学原理,将流域划分为多个小流域单元。
每个小流域单元都有自己独特的地貌特征和水文过程。
通过模拟每个小流域单元内的水文过程,可以最终得出整个流域的水文响应。
例如,在一个山区流域中,分布式水文模型可以考虑土壤类型、地形坡度、植被覆盖和降雨等因素,模拟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地表径流的形成过程以及河流的洪峰流量。
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核心是水文学方程,如土壤水分平衡方程、地表径流方程和河流水量平衡方程等。
这些方程描述了水文过程中的水量输入、输出和转移过程。
通过将这些方程应用到每个小流域单元中,可以计算得出每个单元内的水文变量,如土壤水分含量、地表径流和河流水量等。
分布式水文模型还需要考虑气象数据、土壤属性和植被参数等输入。
这些输入数据可以通过遥感和气象观测等方法获取。
通过将这些数据与水文学方程结合,可以计算得出每个小流域单元内的水文变量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此外,分布式水文模型还可以模拟人类活动对水文过程的影响。
例如,农田灌溉和城市排水等活动会改变土壤水分的分布和径流的形成过程。
通过在模型中考虑这些人为因素,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流域内的水文变化。
分布式水文模型常用于水资源管理和洪水预报等领域。
通过模拟和预测流域内的水文过程,可以辅助决策者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案,以及及时采取措施应对洪水等水文灾害。
总之,具有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是一种基于物理原理的方法,用于模拟和预测水文过程在流域内的空间分布。
这种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水资源,以及预测洪水和干旱等水文灾害事件。
随着遥感和气象观测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布式水文模型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对水资源管理和水灾防治等领域产生积极的影响。
分布式水文模型(日志)分布式水文模型是在分析和解决水资源多目标决策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有的分布式水文模型都有一个共同点:有利于深入探讨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文循环与水资源演化规律。
一、分布式水文模型-特点与传统模型相比,基于物理过程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分布式可以更加准确详细地描述流域内的水文物理过程,获取流域的信息更贴近实际。
二者具体的区别在于处理研究区域内时间、空间异质性的方法不一样: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参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它充分考虑了流域内空间的异质性。
采用数学物理偏微分方程较全面地描述水文过程,通过连续方程和动力方程求解,计算得出其水量和能量流动。
二、分布式水文模型-尺度问题、时空异质性及其整合尺度问题指在进行不同尺度之间信息传递(尺度转换)时所遇到的问题。
水文学研究的尺度包括过程尺度、水文观测尺度、水文模拟尺度。
当三种尺度一致时,水文过程在测量和模型模拟中都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反应,但要想三种尺度一致是非常困难的。
尺度转换就是把不同的时空尺度联系起来,实现水文过程在不同尺度上的衔接与综合,以期水文过程和水文参数的耦合。
所谓转换,包括尺度的放大和尺度的缩小两个方面,尺度放大就是在考虑水文参数异质性的前提下,把单位面积上所得的结果应用到更大的尺度范围的模拟上,尺度缩小是把较大尺度的模型的模拟输出结果转化为较小尺度信息。
尺度转换容易导致时空数据信息的丢失,这一问题一直为科学家所重视,却一直未能得到真正解决,这也是当今水文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尺度问题源于目前缺乏对高度非线性的水文学系统准确的表达式;于是对于一个高度非线性的、且没有表达式的系统,人们用“分布式”方法来“克服”它。
然而事实上,无论是“subwatersheds”是“rid Cells”其内部仍然是非线性的且没有表达式。
但是,人们认为他们是“均一”的,于是就产生了尺度问题。
比如,自然界中水文参数存在很大的时间、空间异质性,野外实验证明,传统上认为在“均一”单元,且属于同一土壤类型的小尺度土地上,其水力传导度的变化范围差异可以达到好几个数量级。
分布式水文模型理论与方法研究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文循环的深刻影响,传统的水文学研究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水资源管理需求。
分布式水文模型作为一种新兴的水文学研究方法,以其对流域空间异质性的精细刻画和对复杂水文过程的深入模拟,逐渐成为国内外水文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探讨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理论基础、方法体系、应用实践及其未来发展,以期为水文科学研究和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With the profound impac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hydrological cycles, traditional hydr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 are no longer able to meet the increasingly complex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needs.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models, as an emerging method of hydrological research, have gradually become a hot topic and frontier i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hydrological research due to their precise characterization of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watersheds and in-depth simulation of complex hydrological processes. This article aims to comprehens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explore the theoretical basis, methodological system, application practice,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models,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hydrological science research and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本文将首先回顾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发展历程,阐述其产生背景和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