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技术研究 孙大鹏
- 格式:pdf
- 大小:285.35 KB
- 文档页数:2
水环境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随着我国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水环境治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水环境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是保护水资源、促进水环境卫生建设、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水环境治理技术研究进展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已经对水环境治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充分代谢有机物和无机物,从而使水体有机物和无机物得以有效去除的方法。
包括生物滤池、污泥法、膜生物反应器等生物净化技术,利用微生物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从而达到去污的目的。
2.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吸附、沉淀、离子交换等原理把废水中的污染物去除。
包括氧化、吸附剂、超滤等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利用化学物质使废水中的有害成分降解,或者通过物理方法实现去除。
3.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是指在水处理过程中,通过使用植物和土壤组成的人工湿地过滤废水,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包括水生植物人工湿地、人工湿地苔藓过滤器、增强人工湿地等,利用植物和土壤协同作用的原理,分解废水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水质。
以上三种治理技术,各有优缺点,具体方法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治理水体水质、处理能力、用地面积、运行成本等因素。
二、水环境治理技术应用案例1.自然保护区水环境综合治理2018年,福建紫金山自然保护区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开建。
该项目利用生态工程技术,建设多种人工湿地、人工湖泊、沼泽和人工浅滩等方式,对自然保护区内的河流和湖泊进行深度治理。
2.城镇污水处理厂改造升级近年来,全国各地城镇污水处理厂纷纷改造升级,提升处理能力和水质净化效果。
如2019年,广东省潮州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项目完工,新增处理能力近20万吨/日;河南省郑州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项目增加处理能力600万吨/年。
3.水质提升工程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提升城市形象,全国各地不断发起水质提升工程。
如2016年,辽宁省大连市田园综合体项目实施水质提升工程,将黄河入海口的河道改造成为一个人工湿地,实现水质稳定进一步提升。
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研究作者:司琼磊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16期摘 ;要:城市发展下河道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如何做好水环境生态治理工作是当前城市环境工程的重要内容。
文章通过对河道水环境生态和治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对生态治理的方法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词: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水环境;河道治理引言城市河道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城市发展和百姓生活都具有较大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城市河道污染情况较为严重,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加强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工作内容。
1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的意义我国是最早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国家,因此自古以来都十分注重河道治理。
河道作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工业的污染和生活垃圾等影响,河道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为此,一定要进行合理科学的整治。
目前,我国许多的城市河道都遭到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而城市河道的水环境生态治理,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旨在优化河道的水质,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并且还能够美化环境,有效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但是,进行河道治理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程,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也就是要因地制宜。
与此同时,进行生态整治也需要建立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上,使用最为合理科学的方式进行完善,不断地促进城市进程和生态的发展。
2城镇河道综合整治原则在河道治理项目中应遵循的原则如下:第一,安全性原则。
供水输水、防洪排涝等为河流治理的最基本功能,其次考虑人类活动、生态景观及环境保护等需求。
第二,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是指整治工程以保证河流的良性循环为条件,从而满足各类水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的需求。
为实现河流的持续健康发展应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有的生物群落,通过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和维持水系统的良性循环为水生动植物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北运河城区段水质净化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尤以城市河道水质问题为重。
北运河作为我国重要的水系之一,其城区段的水质问题亟待解决。
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虽然可以暂时改善水质,但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体富营养化、藻类过度繁殖等问题。
因此,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因其具有治理效果持久、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就北运河城区段水质净化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解决城市河道水质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年来,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技术通过利用水生植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以及水体自身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净化能力,实现对水质的修复与改善。
该技术在净化水质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实现水体的可持续利用。
因此,针对北运河城区段的水质问题,研究并应用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三、北运河城区段水质现状及问题北运河城区段由于受工业、生活污水排放及雨季径流等因素影响,水体存在严重的富营养化问题,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
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水体透明度低、氨氮、总磷等污染物超标、藻类大量繁殖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北运河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四、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及其应用(一)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原理生物生态修复技术主要通过构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利用水生植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以及水体自身的自然净化能力,实现对水质的修复与改善。
该技术具有治理效果持久、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
(二)技术应用1.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构建:在北运河城区段建立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利用湿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滤作用,实现对水质的净化。
同时,通过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进一步增强湿地的自净能力。
2. 水生植物净化:选取适宜的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等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根系的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等过程,去除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
水环境治理技术研究综述(一)引言水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物质。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水资源的矛盾日益显现。
同时,水污染日益加重,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对水环境治理技术的研究变得愈加重要。
本文将对当前水环境治理技术进行综述,以期提高水环境治理的效率和技术水平。
(二)水污染形式及其危害水污染形式一般包括:化学污染、生物污染和物理污染。
其中,化学污染最为普遍,包括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城市污水等;生物污染主要是指水中的有害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物理污染主要是指水中的有害物质,如悬浮物、沉淀物、热污染等。
水污染会给人类带来许多严重的危害。
首先,可以导致饮用水的污染,从而影响人们的健康。
其次,污染会导致水生态系统的失调,破坏水生动物和植物的生存环境。
最后,污染蔓延到深海和大洋,进一步危及海洋生态环境。
(三)水环境治理技术1. 硬质化学处理技术硬质化学处理技术是治理水污染的一个传统方法。
该方法通过加入化学物质,使污染物与化学物质发生反应从而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
例如,FeSO4和Al2(SO4)3等化学品可以使悬浮物和细菌降低从而净化水质。
硬质化学处理技术虽然存在较明显的净化效果,但也会产生二次污染,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 活性炭吸附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是一种物理吸附技术。
该技术以活性炭为吸附剂,通过物理吸附的方式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
该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处理后的水质较高等优点。
但是,活性炭吸附饱和后,会产生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3. 膜技术膜技术是一种集化学、物理、生物于一体的新兴水处理技术。
目前,膜技术主要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等。
该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处理量大、节能环保等优点,成为当前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4. 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通过微生物代谢过程分解和去除水中的各种有害物质,主要包括生物降解、生物吸附和生物转化等。
生物处理技术具有不需添加化学药剂、成本低廉、处理效果稳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
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水质恶化、湖泊富营养化和水生态破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积极探索和研究各种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和有效的技术方法。
二、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分类目前,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可以按照污染源、治理对象、治理方式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
本文按照不同的治理方式进行划分。
1.生物治理生物治理即利用自然或人工培养的某些有益的微生物或者水生植被和动物等进行环境污染物的吸附、降解等作用,达到净化水环境的目的。
例如采用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微生物接种等技术来处理有机废水或者渗滤液等。
2.化学治理化学治理通常是通过氧化、还原、络合、沉淀等作用利用化学物质对环境污染物进行处理。
例如利用聚合铝、聚合铁等化学制剂来处理含有磷或者有机物的废水。
3.物理治理物理治理是指利用物理学原理对环境污染物进行处理,包括使用物理方法去除悬浮固体、浮渣、微粒、沉淀等废物。
其中一些方法主要用于混凝剂和沉淀剂作用的改善,例如利用气浮、膜过滤等技术处理污水。
4.电化学治理电化学治理是一种以电化学原理为基础的环境治理技术,利用电化学反应将有害物质变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主要应用于去除重金属污染物、污水处理等领域。
例如利用电解法处理含镉废水等。
三、常用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下面重点介绍一些常用的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1.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技术是一种将污染的水通过植物根部和湿地土壤吸附、循环、氧化和降解达到水环境净化的技术。
它应用广泛、效果显著、操作简单,成本较低。
人工湿地运作周期长,无需添加化学药剂,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2.膜技术膜技术是利用一定的压力将污染物质从水中过滤出来的处理方法。
膜技术具有效率高、稳定性好、占地面积小等优点,特别在高浓度废水处理等方面表现突出,成为目前水处理领域的重点研究和发展方向。
城市黑臭河道生态修复集成技术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城市的河道水质出现了黑臭现象,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开展城市黑臭河道生态修复的研究,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达到河道水质恢复的目标。
1.水质净化技术: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对黑臭河道的水质进行净化。
物理方法主要包括曝气、混凝沉淀等,通过增加河水氧含量和去除悬浮物质来改善水质;化学方法主要采用添加药剂等方式,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质;生物方法主要依靠湿地植物的吸收和降解作用,通过构建湿地系统来净化河道水质。
2.河道生态景观建设技术:通过改造河道的岸线和河床,打造具有生态功能的河道景观。
通过增加河道的绿化植被和湿地植被,增加河道的生态功能,提高水质净化效果;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增加河道的休闲功能,提供给市民一个良好的休闲场所。
3.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将城市污水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可以用于城市绿化、农田灌溉等用途,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城市中水回用系统等方式,将城市污水变废为宝,可以减少河道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针对城市黑臭河道中的非点源污染,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主要包括规范农田耕作、加强市区建筑工地管理、改善雨污分流系统等。
通过控制非点源污染,减少污染物直接进入河道,可以有效提高河道的水质。
5.联防联控技术: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形成联防联控的机制。
在城市黑臭河道生态修复中,需要有环保、水务、城管等多个部门的配合。
建立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形成统一的管理体制,加强治理力度。
城市黑臭河道生态修复集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解决城市黑臭河道问题的关键。
只有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有效的措施,才能够达到河道水质恢复的目标,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需要加大对城市黑臭河道生态修复集成技术的研究力度,推动其应用和推广。
生态河道综合治理规划孙科研【摘要】过去治理河道过程中,往往片面地强调河道的防洪等基本功能,忽视了河道的生态功能,加之人类的过度开发和利用,缺乏环保观念,对河道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水土流失严重,对河道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文章以辽宁省桓仁县红汀子河(二棚甸子镇)段河道治理工程为例,研究其河道生态治理方法,并进行效益分析.红汀子河(二棚甸子镇)段河道治理工程是综合性的河道治理工程,以防洪为主,而且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在护堤工程和护坡工程方面采取了一定的生态措施.【期刊名称】《黑龙江水利科技》【年(卷),期】2016(044)002【总页数】4页(P123-126)【关键词】生态河道;综合治理;生态护坡;堤防工程;防洪要求;河道疏浚【作者】孙科研【作者单位】本溪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辽宁本溪11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85生态河道是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基础上,以营造边坡的生物多样性为目标,河岸带水文联系为关键,在水一土一生物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构筑优美的城市景观,保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
河道生态建设在许多国家已不是新兴的课题,而且己经成为一个十分系统的学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其中有欧洲的瑞士、德国,亚洲的口本,还有美国,他们所取得的经验和技术,是值得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借鉴的。
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位于辽宁省东北部边缘,红汀子河(二棚甸子镇)段河道治理工程位于桓仁县二棚甸子镇,二棚甸子镇位于辽宁省桓仁东部,属山区性河流,流域面积308 km2,地形起伏大,河道坡降陡,河槽调蓄作用小,急骤强烈的暴雨形成陡涨陡落的洪水。
近些年红汀子河流域受灾比较严重的年份是2010年和2013年,造成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是红汀子河流域易发生暴雨洪水,同时,防洪工程的防洪标准低。
因此,加速红汀子河流域防洪堤建设和河道综合治理是十分必要的。
近年来红汀子河流域发生大洪水比较频繁,多年汛期洪水对红汀子河流域内的防洪工程破坏严重,分析其原因主要为以下6点:1)土堤自然护坡坡度较陡,稳定性差,抗冲刷能力不强。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X市河道生态治理研究一、前言部分《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方法初探》指出:河道是包括土地、动植物、水体的复杂生态系统。
具有调节径流,调蓄水量、去除水中有害物质、提供水生、陆生动物栖息地等生态功能,具有明显不同于其两侧地带的土壤和植被特征,支持着较高水平的物种多样性、种群密度和生物生产率。
(胡静波,2009)Vink等人指出水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做法的必要性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二)公众对水资源的利用、管理和对环境管理的监督力度的提高,(三),对新的水资源供应量的增加进行抵制,从而增加重复使用的相对经济理论的提出。
(Vink等人,2009)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及各种先进技术、手段的研究与开发,我国城市愈来愈重视环境的保护、整治,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对于河道的整治,对于大部分的城市,面临的问题也都大同小异,但由于地域、环境的差异,整治中出现的问题不同,所采用的手段也是各式各样的,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对方式、手段的选择与探讨上,其主要发展趋势逐步的走向生态治理。
二、主体部分(一)对现存问题的探讨1、中国大部分城市水污染问题研究成果:在《城市河道的现状与综合整治对策》中将我国的河道现状分为四点:第一点是管理资金紧缺;第二点是清淤与监督管理不善;第三点是防洪意识与综合规划不到位;第四点是忽略了河流形态的多样生态性。
(陈敏祥张叶飞,2007)《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方法初探》中是这样介绍河道现状的:河道形状单一,硬化结构严重,纳污能力超过自净能力,生态系统破坏,景观丧失严重。
裴宗爱等人在《城市河道清淤施工技术创新与应用》中将河道污染归因于人口问题与城市化进程。
(胡静波,2009)《对城市河道治理规划问题的探讨》中指出了以下问题:一是城市建设挤占河道现象十分严重。
二是部分河道被填埋覆盖,造成河道水面减少。
三是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实施建设滞后。
四是河流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技术研究屠秉坤,姚乾秦(浙江仁欣环科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宁波315199)摘要:城市河道不但是总要的景观资源,亦是城市水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
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积极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近些年,随着城市化的大力推进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城市河道水环境就是其中之一。
生态失衡、河道自然形态破坏、水质黑臭现象严重等等逐渐显现,这些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社会经济都有极大的危害。
故我们亟须对城市河道水环境进行治理。
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城市河道水环境存在的问题、生态治理应遵循的原则,重点研究了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技术。
关键词: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72X(2017)05-0085-01D〇I:10.16647/15-1369/X.2017.05.055Study on ecological control technology of water environment in urban river courseTu Bingkun,Yao Qianqin(Zhejiang Renxin Central A cademy of S ciences Co., Ltd., Ningbo Zhejiang 315199,China)Abstract: The urban river is not only the general landscape resources, but also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t he urban wa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t improved people5s quality of life, but also actively promote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great push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the water environment of u rban river channel is one of them. Ecological imbalance, natural destruction of river channel, water quality, black and foul phenomenon are gradually emerging, which have a great harm to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and social economy. Therefore, we urgently need to control the water environment of urban rivers.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urban river water environment and the principles that should be followed in ecological management, and focuses on the ecological control technology of urban river water environment.Key words: U rban river course;Water environment;Ecological governance作为世界上最早进行水利工程的国家,我国一向重视河道治理。
水环境治理技术及政策研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水环境污染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水环境治理技术及政策的研究对于保护水资源、改善水质、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水环境治理技术和政策进行细致的探讨和深入分析。
一、水环境治理技术研究1. 污水处理技术污水处理技术是水环境治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
物理处理主要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悬浮物、沉淀物和颗粒物,如格栅除渣和沉淀池。
化学处理采用各种化学药剂对污水进行净化,如氧化剂和絮凝剂。
生物处理则利用微生物和植物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此外,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如膜分离、臭氧氧化等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2. 水质监测技术水质监测技术是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
它能够对水体中的各种污染物进行准确的监测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常见的水质监测技术包括传统的采样分析、现场分析仪器和在线监测系统。
传统的采样分析需要将水样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费时费力。
而现场分析仪器则可以在现场即时进行分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线监测系统通过连续监测水体中的各种指标,能够实时了解水质状况,实现水环境的动态管理。
3. 水资源管理技术水资源管理技术是实现水环境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水资源管理技术旨在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以满足各类用水需求。
常见的水资源管理技术包括水循环利用、雨水收集利用和地下水管理等。
水循环利用技术通过回收利用废水和雨水,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则通过收集和存储雨水,满足非饮用水需求。
地下水管理技术包括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保护地下水环境和防止地下水过度开采。
二、水环境治理政策研究1. 水污染防治政策水污染防治政策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推行的一项重要政策。
该政策旨在通过法律法规、行政管理和经济手段等手段,加强水污染防治,保护水资源和改善水环境质量。
水污染防治政策包括建立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水资源税制和推行水环境保护奖励机制等。
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技术研究孙大鹏
发表时间:2019-06-28T13:56:24.17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7期作者:孙大鹏岳晓荣
[导读] 本文将以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作为研究主体,深入探讨实现水环境治理的方式,以期能够为各城市的实践工作提供些许助力。
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摘要:近些年,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促进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推进,环境所带来的问题愈加受到重视,其中较为严重的便是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对于城市化河道水资源的影响。
具体问题例如水资源的污染、城市河道环境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等。
而城市河道不仅是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也是城市文化构建的重要景观,其影响着人们生活和城市的发展。
本文将以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作为研究主体,深入探讨实现水环境治理的方式,以期能够为各城市的实践工作提供些许助力。
关键词: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
引言
人类文明起源于水资源,人类生存离不开水资源,开展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建设。
站在某种角度上说,城市河道水环境的改善对整个城市的成长具有一定的正向引导作用。
所以,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工作必须受到高度重视。
1城市河道水环境及其保护现状
1.1城市水环境匮乏
严格的来讲,城市水资源不足主要指的是可用的生活水资源相对缺乏。
分析城市的地理特征及布局,很多城市都是依靠周边水资源而生存的,保证城市生活的是淡水资源。
然而,河道水环境缺乏稳定性,生态调节能力差,污染现象比较严重。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河道水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一部分城市的河道水资源显然无法符合饮用水的要求,严重的也不能满足工业用水标准。
基于此,水资源匮乏的现状进一步升级,虽然南水北调工程为这一问题提供了缓解之策,然而持续化发展是仍旧需要考虑的问题。
1.2城市水质不断恶化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十分快,人们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却严重忽略了环境本身的价值,给环境造成了恶劣的污染。
根据相关统计发现,近年的污染现象越来越突出,现阶段城市水环境污染比例已经超过了近九成,并有1/3的城市已经存在地下水污染现象。
作为城市用水最终来源的地下水资源,根据其已经遭受污染的现状能够得出,水资源污染问题已足够的严重。
当前,水质恶化、污染问题成为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根据当前的城市污水排放情况来看,污水排放质量还不能完全符合国家的相关排放标准,污水质量不合格,就会造成河道水质质量大大降低,河道污染、环境质量、城市发展三者之间就会出现不协调的发展状态。
假如水环境治理措施不及时、不到位,更会加剧问题的恶化,进而破坏城市环境的整个生态系统,后果不堪设想。
基于此,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需要加强污水处理力度,通过严格控制污水处理排放质量,指导污水处理工作,引进污水处理工艺和设施设备等,确保污水排放符合相关要求。
2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的技术措施
2.1有效进行河道设计规划
为了提升水环境质量,第一要对河道的设计规划进行有效实施。
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河道建设和相应的环境整治工作需要以城市环境的现实需求为立足点,同时深入研究现有河道水环境治理的不足,在先进的河道环境治理理念的指导下,加强重点区域和内容的设计规划与改善,形成科学完善的治理体系,制定有针对性的、可行的治理方案,力求实现城市水环境的生态环保效应,有机协调城市发展、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达到和谐发展的目标。
2.2综合治理河道
在河道的治理上,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清理垃圾。
治理河道的首要工作便是有效清理垃圾,确保河道的畅通,同时解决垃圾积累导致的污染问题。
而在清理过程中,除了要将河道中堆砌的垃圾捞出外,还要对水质进行一定的处理,例如除菌、消毒、除味等。
第二,加固河道。
因为长期缺乏对河道的管理,一些河床已经出现水土流失的问题,若不进行河道的加固,在清理之后还会出现其他状况。
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加固形式。
第三,景观建设。
如今的城市河道已经具备城市审美意义,应同时需要满足城市公园需求,即依托于河道的休憩、休闲空间,对此,则需要考虑到基于河道的景观建设,突出城市河道的美学意义。
2.3水下森林”技术
沉水植物一般具有很强的净水能力,因此,水体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也依托于沉水植物。
“水下森林”就是以沉水植物为核心研发的技术,其不仅能有效去除河道中的氮、磷污染物,还可修复水质,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沉水植物的生长受到温度、光照、悬浮物、底质以及营养盐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必须依照实际环境,充分考虑以上因素,合理选择沉水植物。
2.4 加强宣传保护工作
群众力量在环保事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城市水环境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在河流流经时会经过许多城镇、乡村,更需要人民群众的配合。
因此,务必在城市水环境治理中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提倡全员参与环保及水环境治理事业,提高民众的参与积极性,促使每一位人民可以为水环境工程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各部门也应当在实际工作中组织河道水环境及治理的相关知识培训,提升民众的环保意识,保证河道水环境治理工作顺利进行并有效落实相应措施,确保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从而使河道水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2.5 生态护岸,截污控污
生态护岸在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进行生态护岸工程建设中,应当在总结以往问题的前提下不断积累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相关部门应当积极促进生态护岸技术能够通过有效的方案落实在城市水环境治理中,全面落实各项技术,达到防护技术要求,实现良好的生态治理效果。
工业与生活点源及农业面源是城市河道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方面,以工业方面最为严重。
在河道截污控源层面,应当针对河道污染问题
进行充分的调研,结合当前城市水环境现状和污染治理要求,制定符合实际的控制方案。
还可以采用雨污分流排放的措施,防止污水进入城市河道中。
2.6雨污分流处理
很多城市并不重视雨水的处理,即使建立了城市排水系统,也会任由其流入河道中。
而从当前城市的建设模式来看,雨水从城市中流入河道,等同于将污染灌入,继而造成河道的二次污染。
所以,城市必须要应对好雨水的排水问题,采取有效的过滤机制,使雨水流向得到合理控制。
与此同时,要考虑到工业废水、污水的处理,必须避免其直接向河道或地下河道排放。
事实上,河道污染的处理主要在于两个步骤,上述河道治理便是指“清理”,只有将河道清理干净,后续的管理工作才有意义;而雨污分流则是在于“减排”,只有减少后续污染的排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控制。
结语
总之,一定要重视城市河流水环境的生态治理。
由于能力有限,本文对城市河流水环境生态治理的研究存在不足,希望其他学者持续关注河流水环境生态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更有效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江红梅,王正中,张小朋.我国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规划治理探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6(11):125-128.
[2]季永兴,黄民生,魏梓兴,等.上海多自然型河流整治实践与探索[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17(2):264-269.
[3]周国斌,陈闯,徐伟 . 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2):179.
[4]谢忱,汤德意.跃进水库水质污染源分析及解决对策[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7,29(3):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