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百花园一
- 格式:docx
- 大小:29.93 KB
- 文档页数:6
《语文百花园一》语文教案《语文百花园一》语文教案1教材分析小学语文教材S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一》里的“语文大课堂”是“我爱家乡展示会”对这一部分,书中的要求是这样的:你一定喜爱自己的家乡吧!我们开展一次“我爱家乡”的展示活动,好吗?写一写,画一画,剪一剪……把赞美家乡的作品展示出来。
互相说说自己最爱家乡的什么,为什么爱它?再把说的话写下来。
教学思路这是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一个好机会,而我们这里正是以旅游兴县的地方,有好多看不够的美景。
何不让他们走进我们的多媒体教室,先来观赏一下呢?于是,我收集了许多家乡美景图片,并且利用以前自制的《做个快乐小导游》的课件,决定先来上一节口语交际课,然后再让他们画他们所见,写他们所感吧!教学目标1.通过多媒体播放的家乡美景图片,激发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做个快乐小导游》课件的播放,学会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
教学难点能语言通畅流利、有条理的介绍自己家乡某一处的景物。
教学准备收集家乡美景图片,或者画你眼中的家乡美景。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经过你们的准备,我想你对家乡一定有了很多的了解了吧?谁能勇敢的拿起你手中图片或是你自己画的画,来说说你眼中的家乡呢?(分小组说,抽每组代表给全班同学说)二、教师:小朋友们图片真多,画得好,说得更好。
那么,你们想知道老师眼中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吗?好,就让我也来说一说吧。
(师深情并茂的说)三、师:老师看见好多小朋友好像不信一样,那么,我们就一看老师播放的我们家乡的美景图片,怎么样?(播放图片资料)四、师:怎么样,家乡的美景是不是吸引了你们啊?老师特别喜欢我们家乡的一处风景,可是我刚才故意没有播放出来,你们想知道老师最喜欢哪处风景吗?(生猜)五、师:嗯,我们的小朋友真是厉害,居然猜出来了。
我想,你们也一定非常熟悉,因为它就坐落在我们的县城里。
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介绍这一处美景的吗?来,我们一起看看——(播放自制课件《做个快乐小导游》)六、师:刚才老师介绍老师眼中的家乡美景时,有些小朋友还有些不信呢,这下你们眼见为实了吧?小朋友,我们的家乡美不美?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看了《做个快乐小导游》,我相信你们也知道该怎样介绍你喜爱的一处景物了吧?不过,你还可以介绍我们家乡的一些特产呢。
(语文百花园一田园乐【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宿xiǔ:夜晚柳绿更带朝烟。
朝zhāo:早晨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译文:红色的桃花还含带着昨夜的雨滴,绿绿的柳树在淡淡的轻烟中若隐若现。
(怕惊扰了客人的好梦)家里的小童还没有打扫地上的落花,莺鸟啼叫,隐居山中的客人还在酣眠。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著称。
这首《田园乐》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山晨景:桃花带春雨,绿柳笼轻烟,地上落红点缀,空中黄莺啼鸣,一派清新宁静的田园生活图景。
全诗以动显静、动静结合,从人物酣眠的表现我们不难体味到山中生活的无限情趣!语文百花园二浪淘沙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触(chù):碰着;遇到。
须臾却入海门去,须臾(xū yú):极短的时间;片刻。
卷起沙堆似雪堆。
却:后退。
译文:八月时节,钱塘江的涛声震天动地,潮水汹涌着奔腾而来。
数丈高的潮头冲向山石,又被撞击回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
顷刻之间,潮水又退向“海门”,回归大海,但它所卷起的沙堆却留了下来,在阳光照耀下像雪堆一样堆积在江岸上。
这是刘禹锡《浪淘沙》组诗的第七首,写的是浙江海宁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气势。
四句诗,分别写涨潮和退潮:前二句描写涨潮情形,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
后二句描写退潮情形,以“须臾”一词,显出潮水退去的迅疾。
气象谚语早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
日晕yùn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东虹jiàng日出西虹雨。
朝起红霞晚落雨,晚起红霞晒死鱼。
蚂蚁搬家,天将雨。
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语文百花园三鼓励勤奋学习的格言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这句话出自《汉书·枚乘shèng传》,意思是:)汲水的井绳能将井架磨断,泰山的泉水能把石头滴穿。
水并不是给石头打眼的钻子,井绳也不是用来拉开木料的锯子,是天长日久不停地摩擦,才使它们这样的。
语文(S)教学设计
教课板材:语文(S)二年级下册文:语文百花园一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次语文百花园有四项内容,分别是“语海畅游”“背一背”“我的采集本”“能说会道”。
本课的教学注重知识的整合与灵活运用,鼓励学生去发现、掌握识记字音、字形的规律,引导学生注重积累,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 了解多音字,能正确判断汉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
2. 引导学生观察词语,了解一个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能灵活运用。
3. 引导学生读、背、说,积累关于“笑”的词语。
4. 举办“我爱家乡”展示会,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
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 掌握多音字的读音。
2. 弄清汉字在不同词语中的意思。
3. 能说完整的语段。
教学难点:
举办以“我爱家乡”为主题的展示会,把想说的话完整地写下来。
课前准备:
1. 搜集有关“笑”的词语。
2. 多媒体课件。
3.请学生围绕“我爱家乡”这一主题,自己动手写一写、画一画、剪一剪,为展示活动作好准备。
教学过程:
语文(S)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 语文百花园一
语文(S)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 语文百花园一。
1至12册语文百花园题集第二册语文百花园一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语文百花园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语文百花园五云对雾,雪对霜。
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桃对李,柳对杨。
山清对水秀,鸟语对花香。
语文百花园八华夏五千年,灿烂历史长。
地大又物博,巨人立东方。
第三册语文百花园一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
台湾岛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青海湖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咸水湖。
黄果树瀑布是中国最大的瀑布。
语文百花园四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语文百花园五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欢声笑语喜气洋洋生机勃勃万紫千红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老鼠看仓,看个精光。
一日三笑,不用吃药。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语文百花园六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秋月白,晚霞红,水绕对云横,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语文百花园六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生龙活虎一马当先万马奔腾马到成功语文第四册语文百花园三一丝不苟聚精会神手不释卷废寝忘食循序渐进深入浅出日积月累温故知新语文百花园六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语文百花园七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2、张衡发明地动仪。
3、华佗发明麻醉药。
语文第五册语文百花园二与生肖有关的成语鼠目寸光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画龙点睛打草惊蛇马到成功亡羊补牢呆若木鸡狗急跳墙语文百花园三(关于读书)读书百遍,其义自见(xiàn)。
(三国·魏·王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读书不趁早,将来徒懊悔。
(清·陈其然)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语文百花园六言行一致诚心诚意废寝忘食坚持不懈表里如一竭尽全力孜孜不倦坚韧不拔光明磊落锲而不舍脚踏实地业精于勤第六册语文百花园一春回大地春光明媚春暖花开春风化雨春色满园春满人间春潮涌动春意盎然春雷滚滚语文百花园三知识就是力量。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百花园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语文百花园一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语文百花园中的诗词欣赏、成语接龙、阅读理解以及写作指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诗词的美,理解诗词的意境,培养审美情趣。
2. 学习并掌握成语接龙的技巧,丰富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成语接龙的技巧,阅读理解的深入分析。
2. 教学重点:诗词欣赏,写作指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黑板。
2. 学具:成语接龙卡片,阅读理解练习册,作文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语文百花园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花园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诗词欣赏:带领学生朗读诗词,分析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成语接龙: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词汇量。
过程细节:分发成语接龙卡片,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4. 阅读理解: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提取关键信息,理解文章主旨。
5. 写作指导:以语文百花园为题材,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过程细节:教师讲解写作要点,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诗词欣赏:列出本节课所学的诗词,标注重点词汇和句子。
2. 成语接龙:展示成语接龙的规则和部分成语。
3. 阅读理解:列出文章的关键信息和主旨。
4. 写作指导:列出写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语文百花园为题材,写一篇作文。
答案:学生现场写作的作文。
2. 成语接龙练习:每人至少完成5个成语接龙。
答案:根据学生完成的成语接龙,给予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诗词和文章,提高语文素养。
组织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如成语大会、诗词朗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成语接龙的技巧和词汇量的积累。
2. 阅读理解的深入分析和信息提取能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一板块:教学设计—课件本单元课文中有很多地方引用了别人说的话,读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行文中引用别人说的话有哪些不同的方式,标点符号的使用有什么不同。
……妈妈纠正说:“你说得不对。
他是人,人没有翅膀。
”“为什么?”“人是高一等的动物,他们不是用翅膀飞,而是用双脚走。
”“是啊,金奖章非大王莫属!”大伙儿七嘴八舌地说。
“怎么啦?”默林问,“为什么愁眉苦脸呢?”在引用别人说的话时,要说明话是谁说的,说话时的神态、语气、动作是怎样的,这样的说明叫“提示语”。
我看出来了,提示语可以在人物语言的前面、中间或后面,在双方连续对话时还可以不加提示语。
提示语的位置不同,所用的标点符号也不同……提示语在前,用冒号、双引号。
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后用逗号。
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后用句号。
老师摸了摸我的头亲切地说你的病完全好了吗全好了我感激地点点头说放学后到我这儿来老师说我帮你把落下的功课补上老师摸了摸我的头,亲切地说:“你的病完全好了吗?”“全好了。
”我感激地点点头说。
“放学后到我这儿来,”老师说,“我帮你把落下的功课补上。
”一篇优美的童话,就像一片神奇而美丽的树林。
我们阅读童话时,不但需要在树林外观察和猜想,还要学会找到走进树林的小路。
这样,才能真正欣赏到林中的美景,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行小陈说我这就去2.他计算了一下时间说安排不到时间了我明天一定要回北京3.家乡的变化真大啊我忍不住赞叹思考:1.你读懂了什么?是怎样读懂的?2.文章最后说,小蚂蚁“一边爬一边想,他明白了……”他到底明白了什么?把你的想法跟大家交流交流。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黄牛吃草——吞吞吐吐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老鼠钻烟筒——直来直去猪鼻子插葱——装像(象)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讲故事者:(1)仪态:大方、有礼貌。
(2)情感到位。
合理运用动作和表情。
(3)语言:普通话准确,吐字清楚。
语文百花园一《语文百花园一》核心知识结构图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查字典或词典的方法理解“粗枝大叶”等成语,并搜集课文中的成语抄在采集本上。
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查字典或词典的方法理解“粗枝大叶”等成语,并搜集课文中的成语抄在采集本上。
阅读短文《泼水节》,感受傣族泼水节的民族风情,进一步加深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与热爱。
在实践活动中,搜集民间故事或民间歌谣,,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表达及搜集、合作、评价等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感受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清楚、完整地编写一个故事,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从编故事的过程中接受自我教育。
搜集、合作、评价等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感受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第一课时主备人胡兴苗审核人审核时间课型新授课班级姓名一、【目标导学】通过目标导学,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学习。
1、知识目标:理解积累成语。
2、能力目标:交流学习本单元的收获与想法。
3、情感目标:学习“阅读平台”中的短文《泼水节》。
4、学习重点:交流、总结本单元的阅读收获。
5、学习难点:学习“阅读平台”中的短文《泼水节》。
利用课前预习,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前预习】1、朗读理解与积累中的十个成语2、想想你学过的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A、联系上下文B、查字典C、查成语词典3、运用以上方法理解成语的意思。
将朗读与背诵有机联系起来,在品词品句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让朗读促进语言文字的理解,朗读指导层次分明。
三、【课中导学】1、自主学习:(1)练习背诵积累以上十个成语(2)找一找本单元课文中你喜欢的成语读一读,并积累下来。
(3)复习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内容及文章表达的情感。
2、小组合作探究:(1)交流文中人物她们读文后的感受如何?(2)说说你自己读文后的心得体会或感受。
(3)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你喜欢的语句是什么?读一读,说说喜欢的原因?(5)泼水节一文中都对什么场面进行描写?(6)你还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一些传统节日呢?3、全班展示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按自主、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汇报交流,老师相机点拨。
语文百花园一教学反思在语文教学的漫漫长路中,“语文百花园一”就像一座充满惊喜与挑战的花园,每一次的探索都让我有新的发现和思考。
回想刚刚踏上这一教学旅程时,我满心期待地带着孩子们走进这片“花园”。
还记得那堂课上,一个平时不太爱发言的小男孩,在讨论诗词意境的时候,突然举起了手。
他那略带紧张却又充满渴望的眼神,让我至今难忘。
他磕磕绊绊地表达着自己对一首古诗的独特理解,虽然表述不算流畅,但那勇敢迈出的一步,却如同花园中一朵悄悄绽放的小花,让我看到了希望的芬芳。
在“语文百花园一”的教学中,基础知识部分是根基。
字词的积累、语法的运用,这些看似枯燥的内容,其实是构建语文大厦的基石。
为了让孩子们不觉得乏味,我尝试了各种有趣的方法。
比如,把字词编成小游戏,让他们在竞争中记忆;把语法知识融入到有趣的小故事里,让孩子们在欢笑中理解。
阅读理解的训练是重点也是难点。
我发现很多孩子在阅读文章时,往往只是匆匆浏览,抓不住关键信息。
于是,我带着他们一句一句地读,引导他们学会提问、思考和总结。
就像在花园里寻找珍贵的花朵,需要耐心和细心。
在写作练习这个环节,我让孩子们从简单的描述开始,比如描写自己喜欢的一个小物件。
有个孩子写了他的小闹钟,从闹钟的外形到每一个指针走动的声音,描述得栩栩如生。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只要给孩子们足够的引导和启发,他们的创造力就能像花朵一样绽放。
口语交际部分也是不容忽视的。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孩子们逐渐变得敢于表达,乐于表达。
然而,教学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
有些孩子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点,如修辞手法的运用,总是理解得不够透彻。
还有些孩子在写作时,虽然有丰富的想象力,但语言组织能力却有待提高。
这让我意识到,教学需要更加有针对性,要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差异。
在今后的“语文百花园一”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因材施教,为每个孩子制定适合他们的学习计划。
同时,要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引入更多的多媒体资源,让语文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六年级上册课文:语文百花园一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本单元“语文百花园”包括“温故知新”“口语交际”和“习作”三个栏目。
“温故知新”重在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基础知识,发现知识规律,掌握学习方法。
“口语交际”重在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习作”要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
教学目标:1.学习“温故知新”栏目的五项内容:①字义的理解;②认识破折号;③拓展与交流;④阅读平台;⑤积少成多。
2.学习“口语交际”:开一个讨论会,说说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和寓言故事。
3.学习“习作”:写想象作文,题目是“假如我有一只尼尔斯的鹅”。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汉语言文字的丰富,进一步提高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难点: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时间: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温故知新(一)字义的理解1.想一想:(1)我们常用的查字典的方法有哪三种?(2)这三种查字典的方法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2.比一比:在学习小组内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望”字,比一比哪个学习小组查得既迅速又准确。
(展示课件第三屏)3.做一做:给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展示课件第四屏)(1)“德高望重”的“望”:④名望,声誉;(2)“喜出望外”的“望”:③希图,盼;(3)“看望”的“望”:②拜访;(4)“望不见”的“望”:①看,往远处看。
4.练一练:你能给下面句子中带点的汉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吗?(展示课件第五屏)息:①呼吸时进出的气;②停止,歇;③消息;④利钱;⑤儿女;⑥繁殖,滋生。
(1)狐狸看准时机,一下跳到冰面上,无声无息.地向野鹅群走去。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五年级上册课文:语文百花园一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语文百花园一》分为“温故知新”“口语交际”“习作”三大部分,其中“温故知新”又分为“语言与标点”“拓展与交流”“阅读平台”“积少成多”四大块。
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认识歇后语以及积累歇后语,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去独立阅读短文,进行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因此,本课的设计着重体现了这一点。
坚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的规律,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交流收获、体会,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以及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描写人物语言与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运用的方式,学会提示语在不同位置上标点的正确使用。
2.交流本单元在阅读方面的收获。
3.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进行独立阅读。
4.初步感知歇后语,积累语言。
5.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把握并转述故事内容及口头表达能力。
6.展开想象,编写童话。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了解描写人物语言与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运用的方式,学会提示语在不同位置上标点的正确使用。
2.展开想象,编写童话故事。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编写童话故事。
课前准备:1.阅读童话故事,并选择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的童话故事在家演练,准备回校试讲。
2.收集课外的歇后语。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语文百花园一》。
板书课题。
二、学习“温故而知新”过渡:我们现在先到百花园中的第一个景点——“温故知新”园看看。
(一)学习“语言与标点”。
1.(展示课件三)指名学生读。
2.这段话要我们思考什么。
3.(展示课件四)出示句子,学生齐读,问:你发现了什么?4.学生交流。
5.(展示课件五)顺势出示课文小泡泡的话和插图,指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提示语”“提示语提示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