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化学真奇妙》教案1-新版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4
《化学真奇妙》教案鲁教版
《化学真奇妙》教案鲁教版
授课日期: 20xx 年 9 月 5 日课型新授题: 1.1 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
主备人:(xx中学)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重点)
2.了解所有的宏观物质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原子按照
不同的方式结合而成的。
3.初步知道原子有类别之分,物质有不同元素组成。
(难点)
4.简单了解水、氢气、氧气、铁等物质的化学符号
及内涵(最小构成、原子的排列等)。
实验准备:分子球棍模型
板书设计: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1.物质的变化
2.学习化学的意义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1.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等
2.物质的组成:元素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活动意图
复习提问:我们上一节课研究了物质的变化规律,请同学们判断下列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哪些属于物理变化?
① 庖丁解牛② 菜刀生锈③恶狗分食
④擀面条⑤雾霾
学生:回答补充
归纳板书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1.物质的变化
2.学习化学的意义落实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导入新课:我们生活在我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大千世界中的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它们的构成一样吗?
两千多年以前,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人开始思考万物的构成,后人更是前仆后继,到现在,我们也只是领略皮毛而已。
思考这一带有哲学意境的问题,可以使同学们的思想得以提升。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能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2.能说出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能较准确地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和能量变化并会举例说明。
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自主活动,学会判断化学变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3.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4.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教学重点1. 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2. 明确化学研究的范畴,激发热爱情感。
教学难点1.通过图片资料等感受化学科学的奇妙认识人类社会已离不开化学科学。
2. 能较准确地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过程【预习与展示】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物质的世界中,这些物质可以通过的方法加以改变。
学科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她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材料可分为和,人造材料是通过变化制得的。
3. 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例如;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例如。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4.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伴随、、、、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5.利用化学反应或是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活动与探究】(导入)由自然景观图片和焰火图片导入化学科学的奇妙。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1. 将试管夹、试管架、玻璃棒、坩埚钳、棉花、石块等物品从材料的来源上进行分类,了解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 学生在教室里找出分别由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制成的物品,感受人造材料所占的比例和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3. 展示飞火流星足球、约翰逊绝世跑鞋、鲨鱼皮连体泳衣等化学合成产品,感受化学带来的奇妙。
4. 回归生活,寻找化学制品与衣食住行的关系,感受化学提高了人民生活的质量。
化学真奇妙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对生活、生产、科研等方面的重要性,知道化学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认识化学有助于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能说出化学变化的特征及常伴随的现象;能利用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来区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3.能够认识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4.能够通过制作分子模型来认识分子、原子、元素,初步建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事物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认识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教学课题】化学真奇妙【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这节内容分为三部分:初识化学、理解化学变化、了解物质的构成。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正如标题所表明的,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受到化学如此奇妙,产生热爱化学、喜欢化学之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学生情况分析】调查表明,学生对化学学习充满了憧憬,对课本中的插图充满了好奇,怀有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感。
他们对学习化学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特点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也心存疑惑。
对化学问题也有一些不同水准的了解、理解和困惑。
只有当学生把课程内容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才会发生有意义的学习。
本节教学内容的设计注意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进而理解化学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正在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一门中心科学。
为了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形成对上述问题的更深切的体验,在课前应对学生实行一些访谈和问卷调查。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材料的分类(2)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实验探究如何区分天然纤维、合成纤维(2)通过生活的事例学会对材料实行分类3、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化学在促动社会发展和提升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2)体会化学实验的乐趣,初步感受实验探究的方法(3)理解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教学重点】材料的分类【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教学用具】器材:烧杯、药匙、玻璃棒、酒精灯、镊子药品:稀盐酸、小苏打、紫色石蕊试剂、毛线【课前准备】请根据你对化学的理解完成下面的调查问卷:1.性别()A、男B、女2.谈到化学你会想到什么()(多选)A、环境污染B、有毒物质C、有害健康、垃圾食品D、新能源、新材料E、化学元素、实验试剂、仪器F、生化武器其他:。
3.你觉得学习化学的目的是什么()(多选)A、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B、考试要考的,必须得学的C、每天做实验D、能得诺贝尔奖E、不清楚,不明白其他:。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学习目标】1.通过与实际的生活、生产联系,感受化学在改造世界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含义及根本特征,会判断常见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3.从微观视角,了解物质构成的奥秘。
【新知预习】一、化学改变了世界1.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2.设想来到与世隔绝的荒岛,没有了化学制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二、神奇的化学变化1.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定义。
2.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还伴随着________的变化,这种变化经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吸收或释放。
5.查阅资料了解镁条、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等。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__________构成,每个水分子由一个________和两个__________构成的,并且它们的排列方式是一定的。
__________组成的,氢分子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
氧气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氧分子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
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生成了与原来物质组成或构造不同的新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水平上研究_________及其__________的一门根底自然科学。
【预习小结】衣食住行化学改变了世界材料、环境、能源、安康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真奇妙神奇的化学变化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者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物质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研究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检测】以下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①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光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蒸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食物腐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铁杵磨成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家庭厨房里发生的以下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米饭煮熟B.液化石油气燃烧C.水沸腾D.菜刀生锈3.生活中发生的以下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B.石蜡熔化C.粮食醇酒D.汽油挥发。
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八年级全一册《化学真奇妙》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化学真奇妙》是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全一册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展示化学的神奇魅力,介绍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及区别,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妙,并让学生初步认识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教材从身边的化学现象入手,引出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阐述了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对化学知识的了解还很有限。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缺乏系统的化学知识结构。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实验的引导和基础知识的讲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化学反应的概念和常见类型。
2.感受化学的奇妙,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1.对化学变化本质的理解,并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配平方法。
2.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身边的事物。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化学变化。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通过图片、视频等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体验化学的奇妙。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化学真奇妙》板书化学反应的概念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双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则配平方法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学生参与度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良好。
1.1化学真奇妙教案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第一节化学真奇妙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判断常见的变化类型。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情感目标】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2.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两者的本质区别,学会判断一些常见的变化。
【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情景创设引入新课】【新课导入】展示幻灯片:有关玻璃制品、金属、塑料以及化学纤维等化工产品的图片。
教师:化学,顾名思义,是有关物质变化的学问。
化学家们的重要工作是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继而根据这些规律来改变和创造物质。
【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探究点一:化学改变了世界让学生阅读教材第2~4页的内容,感悟化学的发展对于社会的重大意义。
化学科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如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研制、能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命过程探索等。
【例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其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B )A.合成新材料B.编写电脑程序C.研发新能源D.用石油生产化工原料探究点二:神奇的化学变化1.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作物理变化。
2.观察教材演示实验及“活动天地12”,完成下列问题。
【例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A.粮食酿酒B.湿衣晾干C.酒精挥发D.冰雪融化探究点三:物质构成的奥秘1.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答案: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2.化学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学习化学有何意义?答案: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
化学教学案__年_ _月 ___日第__ _课时主备教师______ 集备人员______点拨讲解合作探究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在宏观和微观上有什么区别?2.有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3、分析:下图为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发生变化是示意图:回答:水通电分解的变化为变化,理由是,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分析,在该变化过程中,分解变成,、重新组合,变成新物质的分子。
化学变化的实质:。
交流展示1.各小组之间相互纠错帮教。
2.各小组派讨论交流自己难解决的题目。
3.教师释难解疑。
小结学生畅谈本节课复习的收获。
作业练习题P5 3--8练习反馈1、H2O表示的意义:①表示②表示水是有两种元素组成③水④一个水分子是有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构成。
2、物质是有原子和分子构成的,据此说明化学变化的基础是()A、原子的破裂B、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C 、分子的破裂 D、原子、分子同时破裂,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1.(09泉州)下列由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2008年十大科学进展中的四项研究,主要属于化学探究领域的是()A. 观测太阳系外行星B. 绘制癌症基因图谱C. 研制高温超导材料D. 计算物质世界重量2.(09厦门)下列是我市要打造的百亿产业群项目,其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化学纤维的合成与加工 B.钨的冶炼与加工C.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D.橡胶的合成与加工3.(09孝感)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考古工作者在发掘一座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古城遗址时,发现的下列古代文化遗迹与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是()A.在甲骨上刻字 B.用泥土筑城墙 C.磨制玉石饰品 D.铸造青铜器皿4. (09雅安)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颜色、状态B. 熔点、沸点C. 还原性、可燃性D. 密度、硬度5. (09北京)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 B. 酒精燃烧 C. 铁丝弯曲 D. 西瓜榨汁6.(09朝阳)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
初二下册化学教案-1学习目标:1.通过观看生活中常见变化,认识物质是永恒变化的,能初步区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化学变化所相伴的现象及本质特点。
3.通过化学变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和实现能量转变的重要途径。
教学重点:[来源:Zxxk ]区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并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和实现能量转变的重要途径。
教学预备:实验仪器:坩埚钳、酒精灯、试管、胶头滴管实验药品:镁条、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教学过程:导入:形状万千的物质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
这些物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奇异的变化。
这些变化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今天,我们就要从化学的视角来认识这些奇异的变化。
[来源:1]板书:奇异的化学变化投影:学习目标环节一:区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学生活动:1.列举纸张、饼干能发生的变化2.对列举出来的变化进行分类教师引导:总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定义学生交流:说说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例子质疑:什么缘故水沸腾、水结冰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提升:新物质具有不同的组成或结构练习: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玻璃破裂 B 蜡烛燃烧 C 湿衣晾干 D 灯泡通电发光[来源:学。
科。
网]2.使用材料的变化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下列材料不是人类通过化学变化制取的是()A 石油制成塑料B 砂石制取玻璃C 矿石冶炼成金属铁D 石块磨成石刀过渡:化学学科通过化学变化时时刻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它为我们制造了各种各样的新材料。
我们的祖先从铁矿石中冶炼出了铁,从此我们辞别了风雨飘摇的茅草屋,住进了钢筋混凝土打造的楼房;我们的祖先以砂石为原料获得了玻璃,我们就跟纸糊窗说了再见,从此感受到了窗明几净的闲适与温顺;我们的科学家由石油制取出了塑料,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化学变化差不多悄无声息的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对生活、生产、科研等方面的重要性;知道化学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认识化学有助于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联系实际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认识化学科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
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关键点: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去判断,不能根据化学变化的现象判断。
教学媒体:化学教育的多媒体素材,木头、纸、石头、塑料、橡胶、纤维等;演示实验:镁条、酒精灯、火柴、坩埚钳、石棉网、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镊子、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锌粒、硫酸铜溶液。
教学过程:1动生活学师活动教知识点化学真奇妙活动天地P 第一节一、化学改变了世(第一课时观察教室哪些材料是天然的1天然材了解:天然材料与人工制造材哪些材料是人工制造的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物品绝如:木材、棉花结论它们都属于化学多数是人造材料羊毛页彩图并思考观石料石油品化学制品的广泛存在与、汽车的衣服(纯棉的除外2化学制用部件、化肥、农药、除草剂、各种假想如:塑料、玻璃如果你来到一座与世隔绝橡胶、不锈钢等料制品都是化学制品没有化学制品的荒岛上,你(三大合成材料土坯、茅草房→玻璃、砖瓦房钢筋水泥混凝土塑钢和新型建筑成塑料、合成橡胶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料等构成的楼房举例说明合成纤维房屋建筑材料的变迁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结结论提高了人们的生活类文明的进步量功能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命活动探索等都与化材料研制观密切相关页彩图:了解沙子、油、煤炭的部分用途。
2板书设计:化学真奇妙第一节一、化学改变了世界、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料、棉花等1 、人工制造材料(化学制品)2 如:塑料、玻璃、纤维等。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31、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物质的燃烧,粮食酿酒,食物腐烂等。
课题第一节化学真奇妙课型绪言课序号 1 备课人徐崇华单位柳埠中学课标与教材分析课标分析: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3,初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
【活动与探究建议】交流平时观察到的各种化学变化现象(观察一组化学变化)讨论并归纳出化学变化的一些特征。
设计实验证明加热碱式碳酸铜有新物质生成。
学习情境素材:葡萄糖在体内氧化释放能量。
教材分析:本课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步实现的。
由此产生了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教材抓住这种情感,导出了“化学改变了世界”“化学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并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充分展示了化学的魁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学情分析调查表明,学生对化学学习充满了憧憬,对课本中的插图充满了好奇,怀有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感。
他们对学习化学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特点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也心存疑惑。
对化学问题也有一些不同程度的了解、认识和困惑。
只有当学生把课程内容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才会发生有意义的学习。
本节教学内容的设计注意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进而认识化学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正在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一门中心科学。
为了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形成对上述问题的更深切的体验,在课前应对学生进行一些访谈和问卷调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感受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②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鲁教版化学真奇妙教案
学科:化学
教材:鲁教版《化学真奇妙》
年级:初中
课时:1课时
主题:化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定义和任务;
2. 掌握化学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3. 学会化学方程式的基本书写方法。
教学步骤:
1. 准备阶段(5分钟):
- 引入化学学科,让学生通过问题探讨的方式了解化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
- 分发教材,并让学生先行阅读相关章节,引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
2. 导入阶段(10分钟):
- 以化学实验为例,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引导他们发现实验中的化学变化;
-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变化的重要性,让他们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学习阶段(20分钟):
- 通过带领学生探讨化学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让他们归纳出区分三者的主要特点;
- 给予学生举例子的机会,让他们实际操作并进行判断。
4. 结论阶段(10分钟):
- 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 提醒学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让他们进行练习。
5. 课堂反思(5分钟):
-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反馈意见,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 鼓励学生对化学学科进行更多的探索和思考。
教师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从实际中发现化学的奥秘,激发了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倡导探究式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激发其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⑴知识与技能
①感受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的两面
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②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和联系。
③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初步建立宏观与
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教学目标
⑵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物质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
变化。
②通过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
切联系。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
实用文档 6。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教学目标: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4.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化学研究的内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判断教学难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断、初步认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教学过程:情境导入:五彩缤纷的焰火非常美丽,它们为什么能飞上天空?为什么会有美丽的颜色?这都是“化学”带给我们的惊喜。
化学还能带给我们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奥秘无穷、精彩纷呈的化学世界吧!新课讲授:一、化学改变了世界1.天然物质和人造物质2.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科学,正是那些无处不在的化学制品,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充满现代气息。
①大多数服装面料中都含有化学合成纤维。
②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使世界粮食产量提高了40%~60%。
③现代建筑和装饰材料很多来自化学工业。
④现代交通工具的制作材料大多是用化学方法生产的。
(2)化学科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信息科学、功能材料、能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命过程探索等。
①化学合成功能材料的发展,成就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
②利用化学技术消除机动车排放的有害气体,研发新能源汽车、减少化石燃料消耗。
(3)依靠化学,人类才能更好地解决诸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疑难疾病等重大问题;依靠化学,人类才能架设起从贫穷走向繁荣、从蒙昧走向文明、从地球走向太空的桥梁。
【当堂练习】1.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
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2.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A.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B.日环食、日偏食的产生C.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二、神奇的化学变化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真奇妙【学习目标】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4.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学习重点】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分子原子的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和区别。
【学习过程】一、化学改变了世界目标1:写出所知道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天然材料人造材料目标2:没有了化学制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目标3:当今化学已日益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如环境保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目标: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区别三、化学变化的奥秘思考1:水可以分成许多小水滴,小水滴又可以再分成许多更小的水滴,原因是什么?思考2:通过课本图片可知,科学家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看到并实现了原子、分子的移动和排列,说明观看水分子的构成图片及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动画过程,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明确以下几点:(1)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
(2)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3)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生成了与原来物质组成或结构不同的新物质。
(5)通过原子种类、元素种类、物质种类的数量比较,体验物质构成的丰富多彩。
交流与讨论:1.分析水分子的模型可知,水分子中含有原子和原子;每个水分子是有和构成的;且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并不是呈排列的,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水分子可以用表示。
2.表示氢气的符号为“H2”,表示氧气的符号为,结合水分子的符号分析:氢气是有构成的,每个氢分子是有构成的;氧气是有构成的,每个氧分子是有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