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化学全册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测试题 鲁教版五四制
- 格式:doc
- 大小:34.13 KB
- 文档页数:6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用分子说法错误的是()A. 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总在不断运动者B. 一升酒精和一升水混合——分子之间有间隔C. 一升黄豆和一升水混合——分子之间有间隔D. 一只蚂蚁喝一口水含有1.0×10 -23个水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2.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选项操作或现象分子的特性A 给篮球充气分子间有间隙B 100 mL 酒精和100 mL 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 mL 分子是有质量的C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是运动的D 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再分的A. AB. BC. CD. D3.金刚石由什么粒子直接构成?四位同学分别给出以下答案,你认为正确的是()A. 中子B. 原子C. 离子D. 分子4.“闻香识茶”意思是通过闻的方法判断出茶的类别.人们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A. 分子之间存在间隔B. 分子质量和体积很小C.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D.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5.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A. 打开盛装浓氨水的瓶塞,会闻到刺激性气味——分子在不断运动B. 气体压缩体积变小——分子之间有间隔C. 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现象——分子的大小可以随温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D.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6.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一定比原子大C.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D. 同种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也可以构成分子7.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是( )A. 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B.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C. 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D. 海绵能吸水8.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A. 石油气经加压后贮存在钢罐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隔B. 水冷却成冰后体积变大,说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C. 湿衣服在太阳下晾晒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D. 水在通电情况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9.固体碘受热升华,下列关于此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 碘分子质量变大B. 碘分子体积变小C. 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D. 碘分子运动速率不变10.(2021•凉山州)下列古诗蕴藏着分子运动的是()A.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 千凿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 保持空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空气分子C. 检验氢氧化钠与氯化铵反应生成的气体可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D. 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二、填空题12.自然界中的水通过蒸发、降水、渗透等物理作用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如图所示).水蒸发过程中,从微观角度分析,发生变化的是(填字母序号).13.有下列现象:①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比干冰体积大;②一氧化碳可以用作燃料,而二氧化碳可以用作灭火剂;③漫步在花园里可以闻到花香;④1个氢气分子质量为3.34×10﹣27kg.请把上述现象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微粒是不断运动的________ .(2)微粒之间有空隙________ .(3)微粒的质量很小________ .(4)不同种物质的微粒性质不同________ .14.从微粒的观点解释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过程。
鲁教版五四制初二化学水分子的变化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纯真的氢气在空气中熄灭,以下现象不契合理想的是〔〕A. 用冷而枯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B. 接触烧杯感到发烫C. 发生淡蓝色火焰D. 氢分子和氧分子结分解水分子2.下述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B. 在水电解的反响中,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有发作变化C. 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都生成气体,它们都是化学变化D. 物质在变化中所表现出的性质,就是物质的化学性质3.从环境维护的角度思索,以下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 氢气B. 煤气C. 酒精D. 汽油4.由电解水的有关实验可失掉的结论是①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②水中有氢气和氧气③电解1体积的水可以失掉2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氧气④化学反响里分子可以再分红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A. ①④B. ③④C. ②③D. ①②5.迷信家发现,水在﹣157℃超高温、正常压力或真空条件下仍呈液态,比蜂蜜还稀薄,以下关于这种〝高密度液态水〞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氢、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1B. 分子不再运动C. 分子间的距离比普通水大D. 化学性质与普通水不同6.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 水是氧化物B. 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C. 水由水分子构成D. 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7.以下变化中不属于分解反响的是A. 分别液态空气制氧气B.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C. 加热过氧化氢制取氧气D.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8.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在水中参与大批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B. 反响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发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C. 将燃着的木条区分放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翻开活塞,a管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的更旺,b管的气体被扑灭D. 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9.在一定条件下,常温常压下的水可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
自我小测1.如图信息能说明()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微粒2.对“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下列解释中,最合理的是()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间有间隔C.可禁止青少年饮酒D.可防止酒后驾车3.对下列事实或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事实或现象解释A 八月桂花,十里飘香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B 水银温度计里的水银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C 25 m3石油气可加压装入0.024 m3的钢瓶中分子间是有间隔的D 浓氨水和浓盐酸接近时“空中生烟”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4.在地震后的救援行动中,为了搜索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人们用了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
试用化学观点从微粒的角度分析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分子间有间隙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B.水在气态和液态时,分子都在不断地运动;当水在固态时,分子是不动的C.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的改变造成的D.水蒸发时,分子获得能量;水结冰时,分子失去能量6.将100 mL水与100 mL酒精混合,所得溶液体积小于200 mL。
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是很小的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分子间是有间隔的7.下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
煮沸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8.将下列现象与相关的解释用线连接起来。
①酒精温度计指示气温的高低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②金秋时节,桂花飘香B.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③将泥水进行过滤时,水可通过滤纸 C.水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④可向自行车胎中打气 D.气体分子之间间隔较大9.水是我们最常接触的物质之一。
用微粒的观点回答:(1)构成水的微粒是______。
八年级化学全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2.1运动的水分子练习题(新版)鲁教版五四制2.1运动的水分子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子B.原子不带电,因为原子中没有带电粒子C.原子不断运动动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2.科学研究需要通过实验来获取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推理。
因此,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和推论。
在气体扩散实验中,移除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2气体进入空气;② 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中,热水迅速变红;③ 扩散现象表明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在不规则地运动;④ 温度越高,分子的不规则运动越强烈。
正确答案是(a)。
① ② 事实是,③ ④ 这就是推动论b.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C① 这是事实,② ③ ④ 这是一种推动论d.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3.以下事实被误解了()a.ab.bc.cd.d4.分析推理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法。
下面的推理是:()A.分子可以形成物质,所以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b.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是离子,所以离子都是带电荷的粒子c.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所以使石蕊溶液变红色的一定是酸d、由于CO和CO2中的氧元素显示为二价,H2O和H2O2中的氧元素也显示为二价。
分子知识不能正确解释生命中的以下现象:(a)湿衣服在阳光下很快干燥,表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成熟的菠萝会散发出强烈的香味,表明分子在不断运动1c、液化石油气加压后必须储存在钢瓶内,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D.当水沸腾时,掀开盖子,表明分子大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6.从化学角度来看,下面的说法是错误的a.“风吹桂花满院香”,说明微粒是不断运动的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表面喷漆可以防锈c、使用中的家用电器着火时,应立即用水冲洗。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和过氧化氢由于其分子组成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b.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了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c.原子不显电性,因为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带电量相等而电性相反d.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因为原子最外层电子层达到了稳定结构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习题一、填空题1.在下列有关叙述后的空格中,填写有关的序号。
①构成物质的微粒很小②微粒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③微粒间有间隔。
(1)湿衣服晒一段时间就会变干,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
(2)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气体受压时体积缩小,主要是因为_________。
(3)墨汁滴入一杯清水中,清水很快变黑了,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4)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的微粒(水分子),说明__________。
2.(1)向容积为250mL的细颈玻璃仪器A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塞紧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
静置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仪器A细颈部的作用是便于观察液面变化。
二、选择题1.在地震后的救援行动中,为了搜索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人们用了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
试用化学观点从微粒的角度分析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2.在一定条件下,常温常压下的水可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冰”是纯净物 B.“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C.“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D.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3.用水壶烧开水,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说明()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的体积变大 D.分子间空隙增大4.对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用搜救犬搜救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的间隔变大C.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0.024m3的钢瓶中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D.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后,化学性质没有变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5.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共1课时)第1课时自学-诊断一、自学目标:(根据目标读读、划划课本内容)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重点)2. 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二、问题导学:1.水的三态变化:观察:课本上的三态图片,可以获得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特点:固态的水:水分子_紧密排列有序,分子都在_固定_位置上_振动_。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液态的水:水分子__不紧密排列,在一定体积内__一定程度自由运动。
分子运动_较慢_,分子间仍有一定间隔。
气态的水:水分子_排列疏松无序,充满整个容器或自由地__完全自由运动。
分子运动的__较快,分子间隔_较大。
总结: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_数目和_大小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_间隔和分子的_排列方式。
这样的变化是_物理变化。
水分子_吸收能量,运动_加快,分子间间隔__变大(液态→气态);水分子_释放能量,运动_减慢,分子间间隔_变小(气态→液态)。
2.分子的特征①_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_相互之间有间隔③_在不断运动三、学情诊断:【诊断1】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答案】A【解析】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后间隔变大,不是分子体积膨胀变大造成的.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由气态变为液态,正确.C、不同的花儿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其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正确.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正确.故选A【诊断2】将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所得溶液体积小于100mL,对此现象的解释最科学的是()A.分子之间有间隔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答案】A第1课时问题-探究四、探究重点:分子的特征五、问题记录:六、论证演练:第1课时觉悟-发展七、水平过关:1.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A.水分子变大了 B.水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C.水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膨胀D.构成物质的粒子数目增多【答案】C【解析】A、水的总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隔变大,分子本身大小不变,故此说法错误.B、水烧开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没有分解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故此说法错误.C、水受热后,水分子间间隔变大引起水的体积膨胀,壶盖被顶开,此说法正确.D、水受热后,分子间隔变大,水分子数目不变,故此说法错误.故选C。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八年级全册化学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鲁教版练习题四十二第1题【单选题】通过下列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A、实验中黄钢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可以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B、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能使酚酞变红C、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D、实验中镁剧烈燃烧,产生白色、黑色两种固体,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走进甘肃“玫瑰之乡”永登苦水玫瑰园,花香四溢,沁人心脾。
人们能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之间有间隔【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在实验室里,常用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
下列有关过氧化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B、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C、过氧化氢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D、过氧化氢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1【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D、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或者结论,不正确的是( )A、空气能够被压缩——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H2O电解生成H2和O2一一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C、反应前后质量守恒一一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D、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一一相对原子质量是比值【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冰、水、水蒸气之间相互转化时,一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的运动速率B、分子之间的间隔C、分子的大小D、物质的性质【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B、氢氧化钠的构成微粒是Na^+和OH^-C、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D、NH3由一个氮元素和三个氢元素组成【答案】:【解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1. 有关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B. 这个过程水分子的能量在不断变化C. 该循环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D. 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2. 水是生命之源。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 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B. 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与软水C. 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D. 漏斗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3.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 淡化海水可得到饮用水B. 可用过滤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C. 自然界中水循环主要是通过化学变化完成的D. Cl2在自来水消毒过程中,主要发生的是物理变化4. 下列事实中,可以说明水能溶解少量氧气的是()A. 水通电后能生成氧气和氢气B. 水加热到沸腾变成水蒸气C. 水能溶解某些氧化物D. 鱼虾能在河水中生存5.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主要靠化学变化来完成B. 水电解时正极产生氧气C. 水由氧气和氢气组成D.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非常丰富6. 关于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循环只发生在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B. 水循环只发生在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C. 水循环只发生在海洋上空与陆地上空之间D. 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7. 小敏在加油站看到两条标语“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
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
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A. 液化汽化B. 汽化C. 凝华D. 升华8. 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一定发生变化的是()A. 质量B. 分子结构C. 温度D. 分子间隔9. 下列各图中●和〇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能表示保持H2O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 B. C.D.10. 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特性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 给篮球充气:说明分子间有间隔B.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 氢气和液态氢都可做燃料:说明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D. 物体热胀冷缩:说明分子大小可以变化11. 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 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C. 只有分子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D. 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1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利用CO的可燃性来炼铁B. 乳化能够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C. 化石燃料是可再生能源D. 水结成冰时,水分子就停止了运动13. 2019年3月22-28日是第三十二届“中国水周”,珍借水资源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课时1一、选择题1.以下事实对应的解释错误的是()2.氨水是一种化学肥料.打开贮存氨水的容器,就可以闻到一股强烈的氨味.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A. 组成氨水的元素种类发生改变B. 氨分子在不断运动C. 氨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D. 氨分子的体积变大了3.对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 用搜救犬搜救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的间隔变大C. 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0.024m3的钢瓶中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D. 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后,化学性质没有变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4.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气中都存在碘分子,馒头遇到固态的碘、碘溶液和碘蒸气都能变蓝色.这一实验现象说明()A. 分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B.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C.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D.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5.下列现象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正确的是()A. 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B. 空气能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 “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D. 蔗糖能溶于水,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6.下列事实用分子观点解释正确的是()A. 蔗糖是白色固体,说明分子用肉眼可以看见B.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于晾干,说明分子在受热的情况下运动速率加快C. 碘升华说明分子可以再分D. 水结冰时体积膨胀,因为分子的体积变大了一、选择题1.D解析:A、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B、由于CO2分子很小,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CO2分子;C、分子之间有间隔,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D、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变。
故选:D。
2.B解析:A、氨气分子在运动,元素无变化,所以组成氨水的元素种类发生改变,说法错误,故A错误;B、闻到一股强烈的氨味,因为氨分子在不断运动,故B正确;C、氨气分子一直在运动,所以氨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法错误,故C错误;D、分子间隔变大,而分子的体积不变,故D错误。
2.1运动的水分子同步卷2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学习原子、分子、离子、元素等概念,认识物质构成的奥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不断运动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C.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D.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水通电生成氢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C.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水分子变大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3.成熟的芒果会散发出浓浓的果香味,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A.分子间有间隔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分子个数增多D.分子可以再分4.用分子的观点区别混合物和纯净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状态不同B.数量不同C.质量不同D.种类是一种还是多种5.凹陷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一段时间,会恢复原来的球状,原因是()A.分子间的间隔变大B.分子变大C.分子可分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6.“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它是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思考、推理,建立起对微观粒子的认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红墨水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C.盐酸、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说明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D.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有不同的化学性质,说明它们的阳离子不同7.夏季气温的升高,“共享单车”的充气轮胎容易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A.分子停止运动B.分子质量变大C.分子本身的体积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减慢D.分子间隔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加快8.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水分子的原因是()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B.分子不是真实存在的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间有间隔9.如图所示,密封容器中储存有一定量的氧气。
当活塞慢慢下压后,下列关于容器内分子模型的建构合理的是()A.A B.B C.C D.D10.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2.1“运动的水分子”知识归纳练习题一、单选题1.6000升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升的钢瓶中。
这种做法主要说明()A. 分子很小B. 分子之间有间隔C. 分子是可分的D.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B. 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C. 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D. 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 硫酸铜B. 金刚石C. C60D. 干冰4.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 水的三态变化——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B. 闻到远处饭菜的香味——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 水通电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 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5.干冰可以用于人工降雨,当飞机撒布干冰后,云层中不会发生的变化是()A. 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B. 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C. 水分子间的间隔D. 水分子运动速率6.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水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B. 水污染与人类活动紧密相关C. 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D. 水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7.谚语诗词中蕴含着科学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熔点很高B. “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着火C. “百炼成钢”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蕴含的化学原理相同D. “满架蔷薇一院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8.“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自北宋诗人林逋的七律《山园小梅》,诗人远远就能闻到梅花散发的香味,说明( )A. 分子很大B. 分子变成了原子C. 分子在不断运动D. 分子之间有间隔9.如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 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 水电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1C. 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D. 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10.下列知识的整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AB. BC. CD. D1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时( )A. 分子质量B. 分子种类C. 分子间隔D. 分子大小12.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A. 金刚石B. 水C. 氯化钠D. 铜13.一壶水烧开了,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 A. 水分子间隔变大 B. 水分子体积变大C. 水分子数目增多D. 水分子质量变大 14.有关构成物质粒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B.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 离子中质子数一定大于核外电子数D. 分子一定比原子大15.人们以“茶,品味健康生活”,能够闻到各种茶的独特香味,原因之一是( )A. 分子的大小改变了B. 分子间有间隙C. 分子在不停运动D. 分子变成了原子二、填空题16.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鲁教版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精选化学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充满了新奇的实验!鲁教版初中化学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一、选择题1.“飞天壮歌--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于5月24日在南京展区圆满结束.航天所用燃料之一是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氢气物理性质的是( )A .氢气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B .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C .氢气具有可燃性D .氢气能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2.下列有关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与正极相连的电极产生氧气B .与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燃烧C .产生氧气、氢气的质量比为2:1D .可以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B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 .自然界中的天然水和氢气燃烧生成的水都是纯净物D .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一样,所以化学性质也一样4.下列各组词语中,前者用于描述物质的化学性质,后者用于表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挥发性,汽化B .腐蚀性,燃烧C .可燃性,液化D .溶解性,熔化 5.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点燃→B .氧化汞 汞+氧气加热→C .碳酸钙 氧化钙+二氧化碳高温→D .氢气+氧气 水点燃→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②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③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⑤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也发生改变⑥氧化铜是由氧和铜组成,因此氧化铜是混合物()A.①⑦⑥B.①④⑤C.③④⑤D.②③⑥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解析:A、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该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是化学性质,所以错误;B、气体的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所以正确;C、可燃性必须通过燃烧反应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所以错误;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该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是化学性质,所以错误。
2.3水分子的变化同步卷2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工业上将赤铁矿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炼铁高炉中主要发生了下列反应(反应条件均已省略):①C+O2═CO2②CO2+C═2CO③CaCO3═CaO+CO2↑④Fe2O3+3CO═2Fe+3CO2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1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和过滤B.图2电解水实验,试管2中的气体具有可燃性C.图2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原因是增强水的导电性从而加快反应速率D.图3海水淡化,其淡化原理类似教材中的蒸馏净化水的操作3.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
分析正确的是()A.通电后产生气体的速率相同B.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NC.气体M、N的质量比为1:2D.检验M、N气体可证明水的组成4.关于电解水的实验说法错误的是()实验现象反应类型宏观分析微观分析电极上产生气泡分解反应说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氢分子A B C DA.A B.B C.C D.D5.下列反应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又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硫粉燃烧B.蜡烛燃烧C.加热高锰酸钾D.点燃红磷6.完全电解3.6g水,在正极上得到2.24L气体,则在负极上得到的气体的质量和体积分别是()A.3.2g,1.12L B.0.4g,4.48L C.3.2g,4.48L D.0.4g,1.12L 7.甲、乙两位同学共同完成电解水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实验后,有下列对话,其中正确的是()①甲指着氢气燃烧实验的装置说:“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若有水生成,我认为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②乙回答说:“可能是这样,我也不能肯定.”③乙指着桌上的一瓶无色气体说:“这瓶气体若点燃后能燃烧,我认为这是氢气.”④甲回答说:“可能是这样,但我也不能肯定,能燃烧的气体不一定是氢气,很多气体都能燃烧.”A.②④B.①③C.①④D.②③8.学习化学以后,我们对水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实验探究一、探究题1.如图1是课本上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但是在实验结束揭开大烧杯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该气体是氨气,氨气是一种有毒气体,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2,并进行如下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2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与B、C中的酚酞溶液做______。
(2)进行b操作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B试管中的溶液______(选填“很快”或“慢慢”,下同)变成红色,C试管中的溶液______变成红色。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①______;②______。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①能够防止______扩散到空气中,污染大气;②能够得出在不同______下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的差异。
2.小明家有一件久置的铜器件,其表面有大量“铜绿”。
某化学课外实验小组向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刮下的“铜绿”粉末,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从而探究它的成分。
(提示:无水硫酸铜遇到水变蓝。
)(1)①连接好仪器后,用手握住试管,观察到水中有气泡冒出,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
②固定放有“铜绿”的试管时,试管口应略显下倾斜,目的是______ 。
③加热试管中的固体样品前应______ 。
(2)如图中夹持试管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
实验中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铜绿分解生成了______ ,该变化属于______ 变化。
3.某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图两个实验。
实验一:如图1所示,将滴有酚酞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平放在实验桌上。
(1)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胶头滴管的用途是______ 。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上滴有酚酞试液处______ 依次变红;从微观角度看,此现象说明______ 。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 1.1化学真奇妙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电池可以将化学能和电能进行相互转化B. 酒精燃烧时释放出能量C.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吸收太阳光能D. 电灯通电是将电能转变成光能、热能的化学变化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光合作用B. 钢铁生锈 C. 酸雨侵蚀 D. 冰山融化3.人类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衣:棉布制成衣服B. 食:大豆制成豆浆 C. 住:石块砌成房屋 D. 行:燃油驱动汽车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钢铁生锈B. 轮胎漏气 C. 酒精挥发 D. 冰雪融化5.下列现象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纸张燃烧B. 酒精挥发 C. 玻璃破碎 D. 冰雪融化6.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水电解的反应中,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有发生变化B. 物质在变化中所表现出的性质,就是物质的化学性质C.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D. 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都生成气体,它们都是化学变化7.实验室里几种物体的叙述中有关化学变化的是()A. 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 B. 蜡烛:受热我就会熔化C. 灯泡:通电后我发光,带来光明 D. 铁钉:我生锈8.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关联不准确的是( )A. 金刚石作装饰品,是因为它很硬 B. CO常用于冶炼金属,是因为它具有还原性C. 活性炭用于净化水,是因为它具有吸附性D. 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9.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果汁压榨B. 酒精挥发 C. 木炭燃烧 D. 冰雪融化10.家庭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面包发霉B. 榨取果汁C. 油脂变质D. 菜刀生锈11.对能量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B. 新能源汽车不需要任何能量C. 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 燃烧燃烧,只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12.根据生活经验,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 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盖上锅盖B. 运动出汗之后,可适当饮用食盐水C. 做馒头时,可适当加入一些纯碱D. 用燃着的火柴检查煤气灶是否漏气13.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矿石粉碎B. 冰雪消融C. 石油分馏D. 葡萄酿酒二、填空题14.用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填空.(1)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 ;(2)磁铁矿的主要成分:________ ;(3)高锰酸钾:________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__ ;(5)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________ ;(6)干冰:________ .15.根据下列叙述,选择适当的内容的序号填空.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②木炭可以燃烧;③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④水受热变成水蒸汽;⑤木炭是灰黑色固体.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现象的是________.16.妈妈为小志的十六岁生日聚会准备了很多物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请回答:(1)奶油蛋糕的配料表如图1,其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_____(任写两种);(2)点燃生日蜡烛,发出光和热,实现了能量转化:________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蜡烛能燃烧是因为石蜡这种可燃物满足了:与氧气接触和________的条件。
运动的水分子1、(苏州)用打气筒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主要是因为( )A.气体分子很小 B.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C.气体分子可分 D.气体分子在不断运动2、(2014年山东泰安)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的运动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C.给轮胎打气—分子之间有间隔D.湿衣服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高,分子运动快3、乒乓球被踩扁后,放到热水中又会鼓起来。
其原因是()A、球内气体中分子体积增大B、球内气体中分子质量增大C、球内气体中分子间隔增大D、球内气体中分子不运动了4、从微观角度分析,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可以嗅出毒品藏匿处的原因是()A、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分子的体积很小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A、湿衣服晾干----分子不停地运动B、水结冰---分子发生了变化C、酒精挥发----分子之间间隔变大D、轮胎充气---分子之间有间隔6、下列各选项中,解释与事实不吻合的是()7、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一现象说明了()1A分子很大 B分子分裂成原子D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8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A. B.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C.热胀冷缩——分子间间隔改变化 D.花香四溢——分子作扩散运动 ( ) 9.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你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分子的质量很小A.分子在不断运动B .分子的体积很小C.分子之间有间隔 D )10、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 A 、食盐溶解在水中 B 、食盐和蔗糖混合均匀 C、等质量的氧气和液氧,氧气体积比液氧大 D( ) 水结成冰的过程中,关于水分子的能量、运动速率变化说法正确的是11 A、能量升高,运动减慢 B、能量升高,运动加快 C、能量降低,运动加快 D、能量降低,运动减慢,分子间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能量,运动速度12.,分子间隔能量,运动速度隔;水结成冰,水分子13.将分子特点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湿手放到火炉上烤干的快,说明水受热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说明给车胎打气,气体被压缩,说明花香四溢,说明毫升,说明。
402020毫升酒精和毫升的水混合体积小于2参考答案1—10、BBCCB、BCBAC 11D12、获得、加快、变大、失去、减慢、变大13、(1)自身有能量,总在不断的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2)相互之间有间隔,温度越高,间隔越大(3)相互之间有间隔(4)自身有能量,总在不断的运动(5)相互之间有间隔 3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主要工作一、教研组建设方面:、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以七年级新教材为“切入点”,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先进理念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五关”。
()备课关。
要求教龄五年以下的教师备详案,提倡其他教师备详案。
要求教师的教案能体现课改理念。
()上课关。
()作业关。
首先要控制学生作业的量,本着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精神,要在作业批改上狠下工夫。
()考试关。
以确保给学生一个公正、公平的评价环境。
()质量关。
、加强教研组凝聚力,培养组内老师的团结合作精神,做好新教师带教工作。
二、常规教学方面:加强教研组建设。
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
特别要把起始年级新教材的教研活动作为工作的重点。
、教研组要加强集体备课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疑难问题由备课组长牵头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定时间定内容,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教研组活动要有计划、有措施、有内容,在实效上下工夫,要认真落实好组内的公开课教学。
、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青年教师不少于节,兴“听课,评课”之风,大力提倡组内,校内听随堂课。
、进一步制作、完善教研组主页,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
我们将继续本着团结一致,勤沟通,勤研究,重探索,重实效的原则,在总结上一学年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
校内公开课活动计划表日期周次星期节次开课人员拟开课内容10月127四王志忠生物圈10月137五赵夕珍动物的行为12月114 五赵夕珍生态系统的调节12月 2818四朱光祥动物的生殖镇江新区大港中学生物教研组xx-20X 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20X年秋季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化学生物教研组的工作计划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年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20X年化学生物教研组计划20X年化学生物教研组计划中学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20XX—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组将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把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研究的中心工作,深入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实施和推进中学英语课程改革。
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研工作,加强课程改革,紧紧地围绕新课程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加强课题研究,积极支持和开展校本研究,提高教研质量,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
加强教学常规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我校英语教师的英语教研、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我校争创“三星”级高中而发挥我组的力量。
二.主要工作及活动:.加强理论学习,推进新课程改革。
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及课标解度,积极实践高中英语牛津教材,组织全组教师进一步学习、熟悉新教材的体系和特点,探索新教材的教学模式,组织好新教材的研究课活动,为全组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和机会。
.加强课堂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强化落实教学常规和“礼嘉中学课堂教学十项要求”。
做好集体备课和二备以及反思工作。
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抓好上课、课后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加强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的研究,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教科研研究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组织教师有效开展本组的和全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研究、有活动、有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向报刊杂志和年会投稿。
制订好本组本学期的校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计划,并组织好听课、评课等工作。
三.具体安排:二月份:制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课题组工作计划和本学期公开课名单。
三月份:、组织理论学习。
、高一英语教学研讨活动。
、组织好高三第一次模考、阅卷、评卷和总结等工作。
四月份:、组织好高三英语口语测试。
、高三英语复习研讨会。
五月份:、组织好高三第二次模考、阅卷、评卷和总结等工作。
、协助开展好我校的区级公开课。
六月份:、组织好高考的复习迎考工作。
、收集课题活动材料。
2019学年春季学期小学语文组教研计划思想一、指导育。
标,全根本,点,以核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以研究课堂教学为重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为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面实施素质教彻实施习贯彻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认真学课程改革精神,以贯。
习动机养,调语文素动启发学生的内在学动,培提高。
和小学小学语和“会化,定的评课规范化,系统期举行主题教学沙龙诊式行动研究”,促进新教师的成长,加快我镇文教师队伍成长速度语文教育质量的全面结合区里的活动安排,开展各项有意义的学生活养提高学生的使教师本学期教研组重点加强对教师评课的指导,目标二、工作素养。
观念,习语文以课改、为中心,组织教师学课程标准,转变教学深入课堂教学研究,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培生语文,努力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养学生创新精素质。
的业务,以老”活动带新,不断提高教师用,重带头人研究小设,让“语文组”,充分发挥学科、骨干教师的示范作视团队合作智慧、力量。
开展“师徒结对文教师、进一步加强语队伍建动。
能够结师说课沙龙,提高教能力,和评课能力,合主题教研活动,对展教例赏析活典型课例进行互动研讨,开课沙龙组织教、师开展切实有效的说、评课务。
教师的素质服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提高真实实是走场交流教重点课集体备,每周、加强教研组集体备课以段为单位组织一次课,分析教材,赏析文,进行文本细读,学心得。
让备课不再,形式主义,而是真发展。
提高学语文的、过关展形式定的语、根据上学期制文常规活动计划,开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自主活动中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和谐指标。
,确保完成各项教学找得失、检测加强学习质量调查工作,及时分析,寻、施具体措工作及三、主要”。
一)骨干教师示范、当好“领头羊把关,(水平。
熟、有教研活动更成效,切实提高我校语文老师的专业教研活的探讨低段(课文教”这个索实效、力量,重视团队合作智慧。
教研组将围绕“探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主题,深入开展精读学有效性研讨活动。
1-2年级)则继续进行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分层、有序地开展动,使范作用学科带、本学期,语文研究小组成员继续充分发挥头人、骨干教师的示。
,不断提高教务素质师的业动,以、开展“师徒结对”活老带新成绩。
学习,取经、争取出(二)年轻教师。
风格教师形而使新成个人的教学地进行据个人频或者以通过仿课的内容可观看名师的关盘、视教学实录等途径,根教学需要,有选择性局部模仿,从研讨课期上—促成新、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迅速成长,年教龄新教师每一学堂模仿课和一堂校内。
上模1范文作计划高二历2019年史第二学期教学工一、指导思想高二的历史教学任务是要使学生在历史知识、历史学科能力和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得到全面培养锻炼和发展,为高三年级的文科历史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为高校输送有学习潜能和发展前途的合格高中毕业生打下良好基础。
高考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更加强调考生对文科各学科整体知识的把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为解决问题而迁移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通识教育理念。
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教材转变教学观念,紧跟高考形势的发展,研究考试的变化,力争使高二的教学向高三教学的要求靠拢。
按照《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认真完成高二阶段的单科复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