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社会生活中的体育运动
- 格式:ppt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13
第八章体育与文化本章要点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创造过程。
文化具有非遗传性和超个人性,复合性。
象征性、继承性。
时代性。
民族性、世界性和阶级性。
文化由三个层次构成,即外层的物的层次(物质的层次),核心部的心的层次(心理的层次),中间的心和物相结合的层次。
民族化是历史的必然,世界化则是现今地球上各种文化的未来。
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
精神文化的总和。
现代体育文化形态是旨在谋求身体的培育和发展,增进健康和保持积极的心理、生理状态,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体育理想。
体育意识。
其体育行为主要是群体性的竞技活动和个体性的保健活动以及各种类型的娱乐活动。
其目的在于实现身、心、群的合理发展,为社会提供和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具有完整的人格和理想体格的社会成员。
在由前体育文化形态向现代体育文化形态演变的过程中产生了准体育文化形态和亚体育文化形态。
文化,是构成社会的一个重要参数。
社会和文化虽然是两个独立的系统,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民族文化精神从根本上影响和制约着社会的发展,而社会制度、社会结构、计会关系、社会运动等,又不断构筑着民族文化精神,创造着新的文化、因此,文化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体育运动,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文学科,必然要研究和阐明体育文化产生、发展的规律及其社会功能。
第一节文化的一般概述人类从野蛮到文明,靠文化进步。
从生物的人到社会的人,靠文化教化。
人们千差万别的个性、气质、情操、风格、也靠文化培养。
人们全部生活的意义及存在价值,都离不开文化。
今天我们正在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社会,也必须从现存的文化基础上出发,去开创新的历史局面。
一、文化的概念一般地说,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文化,主要指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设施;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创造过程。
严格地说,“‘文化”一词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历史概念。
人体主要体育运动方式
人体主要体育运动方式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平衡训练和高强度间歇训练等。
有氧运动是指通过运动使身体的氧气供应能够满足身体的能量需求,同时能够保持一定的持续运动时间和强度,如慢跑、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心血管健康、促进代谢和减少脂肪等。
力量训练是指通过举重、引体向上、俯卧撑等训练,增强肌肉力量、耐力和形态等。
力量训练有助于塑造身体线条、提高代谢率、增强骨骼密度和减少受伤风险等。
柔韧性训练是指通过各种伸展运动,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运动范围,如瑜伽、普拉提等。
柔韧性训练有助于减少肌肉疲劳和受伤风险,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平衡训练是指通过各种练习,提高身体在不同姿势和动作下的平衡能力,如单脚站立、太极拳等。
平衡训练有助于减少摔倒和受伤的风险,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
高强度间歇训练是指通过短时间内的高强度运动和低强度运动的交替进行,使身体在短时间内达到最大的运动强度和能量消耗,如Tabata等。
高强度间歇训练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代谢率和脂肪燃烧效率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运动方式适合不同的人群和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非常重要。
同时,运动前需要进行适当的热身和拉伸,避免受伤。
《体育社会学》题库绪论课后作业一、名词解释1、体育社会学2、结构功能主义3、冲突理论4、符号交流理论5、交换理论二、填空1、体育社会学是介于和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的分支学科,又是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体育社会学发展过程中受到当代社会学四大流派不同程度的影响,他们分别是、、、,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3、社会学是关于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郑杭生答案:1.体育科学、社会学,社会学,体育科学;2.结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交流理论、交换理论结构功能主义3、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三、问答题1、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简述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与体育社会科学的区别。
2、什么是体育社会学?简述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社会功能。
3、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地位和价值。
4、试述建立体育社会学的必要性。
5、简述我国社会学发展的近况。
6、体育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哪些?7、试述体育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第一章体育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分析一、简答题1、社会现象2、体育社会现象的专门化3、体育社会现象的扩大化4、体育社会现象的复杂化5、系统论二、填空1、社会现象的性质和普遍性、影响力和强制力。
2、体育社会现象的三大变化、和复杂化。
3、社会现象由社会存在和两个基本方面组成。
4、18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依次经历了四个阶段:、、、。
答案:1、非个体性 2、专门化、扩大化 3.社会意识 4.军国民体育阶段、体育教育阶段、竞技运动阶段、休闲体育阶段三、问答题1、体育社会现象的专门化包括哪些?2、以你的切身经历表述体育社会现象的扩大化和复杂化。
3、为什么体育必须紧随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如何与时俱进?4、为什么说体育是社会的缩影和焦点?请举例说明。
5、如何理解体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6、为什么说体育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1、专门的体育机构 2、专门的体育人员 3、专门的场所 4、专门的法律道德 5、专门的理论、学科6、专门的价值观念第二章、社会分层与体育运动一、名词解释1、社会分化2、社会分层3、社会流动4、科层制5、社会地位6、当然参与7、或然参与8、终身体育9、垂直流动10、水平流动11、社会控制12、合法性控制13、合理性控制14、社会团体二、填空1、韦伯认为社会分层有三种秩序:、经济秩序和。
2023人教版高中体育新教材目录第一章:体育与健康(80字)
- 健康与体质测试
- 健康生活方式与运动
- 体育伤害与预防
第二章:田径运动(120字)
- 短跑与中长跑
- 跳高与跳远
- 投掷与标枪
第三章:球类运动(100字)
- 足球
- 篮球
- 排球
第四章:游泳与水上运动(80字)
- 游泳技术与训练
- 救生与自救
第五章: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100字)
- 太极拳
- 功夫
-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第六章:团体操与舞蹈(80字)
- 团体操
- 舞蹈基础与表演
第七章:体育比赛与裁判(120字)
- 比赛规则与技巧
- 裁判与公平竞争
第八章:运动训练方法与计划(100字)
- 运动训练原理
- 训练方法与计划制定
第九章:体育知识与文化(80字)
- 体育文化与历史
- 体育名人与奖项
第十章:体育器械与装备(80字)
- 器械技术与安全
- 器械保养与维修
第十一章:体育场馆与场地(80字)
- 运动场馆与设备
- 健身房与器材
第十二章:体育理论与方法(100字)
- 运动生理学
- 运动心理学
- 运动训练评价与改进
第十三章:体育教学与管理(120字)
- 体育教学方法与策略
- 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
- 学校体育资源管理
第十四章:体育社会与社团(80字)
- 体育社会组织与发展
- 社团活动与参与
第十五章:体育与职业规划(100字)
- 体育专业与职业选择
- 大学体育特长生招生政策
附录:附录一运动员食谱(40字)。
现代社会中的体育与健康-教科版七年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词汇:体育、健康、身体、锻炼、运动、氧气。
2.理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了解如何通过锻炼身体保持健康。
3.能够用简单的英语描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
1.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经常运动可以保持身体健康
–运动可以增强免疫系统
–运动可以帮助睡眠
2.锻炼身体的方式
–跑步
–游泳
–骑车
–篮球、足球、排球等团队运动
3.讲解词汇:体育、健康、身体、锻炼、运动、氧气。
三、教学过程
1.引入(10分钟)教师用图片或视频等形式介绍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引出今天的主题。
学生听一遍后回答问题,“为什么需要运动?”
2.想象(10分钟)学生小组讨论,假设他们是医生,请给大家介绍为什么需要锻炼身体,要讲解哪些内容?
3.学习(20分钟)给出3种锻炼身体的方式(跑步、游泳、骑车),让学生自己讨论利弊,选出较好的一种,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4.练习(20分钟)老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用英语讨论,总结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列出自己的观点。
5.总结(10分钟)学生主动报告,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说一下讨论结果和自己的观点。
6.作业(10分钟)回家后,写下自己今天的讨论结果,并发表自己对于锻炼身体的看法,字数不少于200字。
四、教学评价
1.学生能口头描述为什么需要锻炼身体的重要性;
2.学生能列举出至少3种锻炼身体的方式,并描述其利弊;
3.学生能用简单的英语描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
4.学生能够有效地组织小组讨论,并总结讨论结果。
5.学生能够完成作业要求,表达自己对于锻炼身体的想法。
第八章田径运动的科学研究本章导学科学研究是推动田径运动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章主要从科学研究的程序、内容与方法等方面出发,详细论述田径运动的科学研究应遵循的一般规律,为从事田径运动的科学研究工作提供详实的方法与途径。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知晓田径运动科学研究应遵循的程序,掌握具体的研究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创造性地从事田径运动的教学与训练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与有利的保证。
第一节田径运动科学研究的程序与内容科学研究是对未知或已知事物进行探索和求证的社会实践活动。
而田径运动的科学研究则是对田径运动所涉及领域内的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行科学探索的社会实践活动。
目的是通过对田径运动的技术与方法、教学与训练、场地与器材、竞赛与规则、竞技与健身等理论及实践方面的研究,提高田径运动的教学、训练与竞赛水平,同时也为推广田径运动的健身理论与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田径运动是一项展现人类本身机体能力的运动项目。
早期的科学研究重点是为运动实践服务的,特别是如何提高运动竞技水平等问题,是田径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
例如,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和适应性,防止因训练过度和训练不当而引起的运动性伤病等等。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田径运动的科学研究也日益广泛地应用到群众体育锻炼等方面,特别是通过慢跑等形式的体育锻炼防治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因此,田径运动的科学研究越来越体现出广阔的前景。
田径运动的科学研究工作同所有的科研工作一样有着较为严格的工作程序与内容要求,以便保证科研工作的真实性与科学性。
一田径运动科学研究的程序科研工作的程序,是指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工作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步骤和方法。
科学研究工作是一项严谨的实践活动,无论从开始还是到结束都必须遵循体育科研的基本程序。
田径运动的科研工作同所有的科研工作一样,可以分为选题,建立假说和制定研究预案,搜集信息资料及科研计划的实施,整理分析资料并得出结论,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五个基本部分)科研成果的发表、评审、应用与存档六个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