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式风冷热泵机组与模块热泵机组的对比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3
风冷模块热泵、水冷螺杆、水源热泵、地源热泵中央空调方案对比风冷模块热泵、水冷螺杆、水源热泵、地源热泵中央空调方案对比2014年8月一、项目概述本工程建筑总面积约10000m2,建筑功能为公共建筑。
二、设计条件:1.依据规范和图纸《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2.室外气象参数:天津市位置:北纬39°08′东径116°28′,海拔3.3米。
夏季大气压力:1004.8hpa冬季大气压力:1026.6hpa夏季室外通风计算干球温度:29℃夏季室外空调计算干球温度:33.4℃夏季室外空调计算湿球温度:26.9℃冬季室外空调计算干球温度:-11℃冬季室外采暖计算干球温度:-9℃冬季室外平均风速:2.8M/S夏季室外平均风速:1.9M/S3.室内设计参数:三、负荷分析天津属于冬冷夏热地区,夏季需要设置冷源,满足空调房间的需要;冬季建筑需要提供热源供热,要设置合理的空调方案,首先需要对天津的气候条件进行了解,夏季最高温度在35℃以下,冬季最低温度在-12℃以上,根据实际的气象条件,选择合理、高效的空调冷、热源方案。
四、冷热负荷估算值五、空调主机方案比较以下分别从主机特点、初投资、运行费用、系统维护等方面对多种可选方案进行比较,以期选择最佳方案,确定性价比最高的系统形式。
目前市场上比较成熟的冷热源系统解决方案无外乎以下几种:1.冷源:A.水冷制冷机组(螺杆机组);B.风冷冷水机组(风冷模块);C.水源制冷系统;D.地源制冷系统;2.热源:A.市政热网;B.自建锅炉房;C.风冷热水机组(风冷模块);D.水源热泵系统;E.地源热泵系统;以上诸多系统,在投资、运行费用以及系统维护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为了能满足冬夏两季的应用,我们把以上各种方式组合成五种合理方案:◆方案一:风冷冷热水热泵机组中央空调系统方案;◆方案二:水冷机组+集中市政热网方案;◆方案三:水冷机组+自建燃气锅炉房方案;◆方案四: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方案;◆方案五: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方案;下面对这五种方案分别进行详细分析,比较其各方面的优缺点:* 比较原则:初投资均为各系统标准报价;电费统一为1元/度;气费统一为3.25元/Nm3;运行时间一致。
中央空调系统综合对比分析一、运行费用分析(一)参与比较的方案为模块式风冷热泵机组、变频多联机组行、螺杆式水冷机组、水源热泵机等空调系统。
(二)设备运行费用计算基本参数冷负荷:1157KW,热负荷:1250KW。
夏季运行天数:100天;冬季运行天数:120天;每天运行时间:8小时;综合功率因数0.6;电价:1.0元/度。
(三)、对比机型1、模块式风冷热泵机组运行费用分析主机18台,每台22 KW,主机总功率为396KW/378 KW,水泵总功率为120KW。
夏季电费:1.0元/度×100天×8小时×(22 KW×18台+120 KW)×0.6(使用系数)=247680(元)冬季电费:1.0元/年×120天×8小时×22 KW×18台+120 KW)×0.6(使用系数)=286848(元)全年合计:534528(元)/年考虑到本工地的实际情况,在冬季运行时,我方建议加装板式换热器,虽然会增加一定得费用(约5万元左右),但是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管网的热量,使运行费用大幅降至26万左右/年。
2、变频多联机组运行费用分析主机总功率为396KW/378 KW。
夏季电费:1.0元/年×100天×8小时×335 KW×0.6(使用系数)=160800(元)冬季电费:1.0元/年×120天×8小时×360 KW×0.6(使用系数)=207360(元)全年合计:368160(元)/年3、螺杆式水冷机组运行费用分析主机两台,主机总功率为455KW /440KW ,水泵总功率为120KW ,冷却塔功率为7.5KW。
夏季电费:1.0元/度×100天×8小时×(455 KW +120 KW +7.5 KW)×0.6(使用系数)=280800(元)考虑到本工地的实际情况,在冬季运行时,我方建议加装板式换热器,虽然会增加一定得费用(约5万元左右),但是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管网的热量,使运行费用大幅降至30万左右/年。
13万㎡三种方案对比明细表地源热泵中央空调风冷模块中央空调普通空调(壁挂机、柜机)及暖气特点对比1、外观:整幢楼由一台主机带动多台室内机,不影响外墙美观,室内机采用风机盘管,形式多样,配合装修,简单、大方。
2、性能:大大改善空气品质;可通过风管,向其它房间送风;空气分布合理,温度均匀,波动小,舒适。
3、维修:主机只有一台,便于维修保养。
1、外观:室外机较多会占用楼顶面积等,不影响外墙美观,室内机采用风机盘管,形式多样,配合装修,简单、大方。
2、性能:大大改善空气品质;可通过风管,向其它房间送风;空气分布合理,温度均匀,波动小,舒适。
1、外观:室外机影响房屋外观,且支撑铁架易生锈污染外墙,室内采用壁挂机,无法配合室内装修灵活布置。
2、性能:不能或不便引入新风,安装既占间,也不经济,空气分布不合理,温差大,波动大。
3、维修:室外机数量多,且安装在外墙,维修不方便。
使用寿命20—25年10-15年8—10年暖气开口费无无30元×119066m2=357.2万元暖气安装费无无暖气片:45元×119066m2=476.26万元暖气外管网:100万元(暂估)占用房间面积地下室150㎡楼顶需2900㎡的主机摆放面积5m2×670户=3350m2暖气及空调全部设备及安装费2216.41万元1816.4万元空调:1.5万元×670户=1005万元暖气:357.2+476.26+100=933.46万元合计:1938.46万元运行费用按年计算全年78.6万元149.53万元6KW/户×670户=4020KW夏季:4020KW×0.7×60天×12小时/天×0.65元/度=131.7万元冬季取暖费:119066m2×18元/m2=214.3万元全年运行费用为131.7+214.3=345万元15年运行费用78.6万元×15年=1179万元149.53万元×15年=2242.95万元345万元×15年=5175万元15年总支出2216.41+1179=3395.41万元1816.4+1495.3=4059.35万元1938.46+3450=7113.46对比系数 1.00 1.20 2.10。
方案对比海尔风冷模块式冷水机组多联机系统此类系统由室外主机和室内末端装置组成,通过室外主机提供空调冷/热水,由水管系统输送到室内末端装置,水与空气在室内末端处进行热交换来消除房间冷/热负荷。
是一种集中产生冷/热量,但分散处理各房间负荷的空调系统型式。
制冷剂系统以制冷剂为输送介质,采用变制冷剂流量技术,室外主机由室外侧换热器、压缩机和其他制冷附件组成,室内机由直接蒸发式换热器和风机组成。
一台室外机通过管路能够向若干个室内机输送制冷剂液体。
通过控制压缩机的制冷剂循环量和进入室内各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量,可以适时地满足室内冷、热负荷要求。
总初投资: ~RMB200-250/m2;考虑到1 同时使用系数2 所有空调区域的即时负荷最大值小于各区域负荷最大值的和所以室外机冷量一般可小于室内机总冷量,节省初投资总初投资: ~RMB250-300/m2;一般选择室外机与室内机总冷量匹配(室外机本身可在一定的冷量范围内运行)室外机完成制冷循环的所有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室内机只是简单的热交换作用,两者互相独立,互不影响;室外机与室内机共同组成制冷系统,一台室内机发生故障时,会使整个系统平衡失调,对其它室内机工作产生影响;可单独对室内机或室外机进行改造;室内外机的改造需同时进行;室内机由于是简单的末端装置,所以任何厂家的末端都可以与室外机相配;只能使用与室外机同一厂家的室内机,选择余地小;任何形式的末端都可以与室外机相配。
各厂家均推出多种不同形式的室内机与室外机相配。
水系统管路不受长度和高度的限制;冷媒配管系统的长度、高度差均受一定的限制,但多数厂家通过流量分配技术可使总长在100m以内,高度差在30m以内,基本上可满足家用及商用需要。
多台机组并联时,水系统可以共用;两个不同冷媒系统不能共用;在北方地区可以与城市供热管网共用一套室内末端装置,在冬季提供暖气服务。
不能与城市供热管网共用室内末端装置。
制冷剂密封在室外机内,室内介质是水;水是环保的介质,对环境没有影响,不存在安全隐患;室内管路中的介质是制冷剂;制冷剂是温室效应的元凶,同时会破坏大气层;包括室内外机、水系统、电气安装等部分;包括室内外机、制冷剂配管、电气安装等部分;制冷剂配管是室外主机的一个部件,随室外机一起安装完成;制冷剂配管安装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且对制冷效果有决定性影响的工作;水管使用镀锌管,PPR管或铜管,通过螺纹连接,类似家用自来水管,安装方法简单;制冷剂配管需采用较昂贵的铜管,通过较复杂的焊接工艺连接;需要对水系统一些特有组件的安装知识有所了解;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使用各厂家独有的配件;电气部分:室内外机为独立系统,可以不连线,也可选择室内外联控系统进行连接;室内外机是一个整体,之间连线复杂,且有很多限制,否则会引起传输故障;低压水系统,管路压力不超过5公斤,不易泄漏,一般不需维修系统管路。
空气源热泵系统与中央空调及风冷模块的差别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空气源热泵系统与中央空调及风冷模块的差别当今主流中央空调,分为氟机系统与水机系统,其基本原理、构造、工艺标准,均形成于20世纪末。
20世纪中央空调与KOCHEM为代表的低温空气源热泵系统,有着天壤之别。
更高的冷暖兼顾表现,更高的配置带来更强大的低温环境适应性,注定了空气源热泵冷暖系统,是传统中央空调的全面升级版,注定成为“20世纪中央空调”的终结者。
技术标准不同中央空调、风冷模块起源于制冷需求,起初多为单冷机组,后续开始兼顾制热。
但主要设计方向为制热,在低温环境下制热表现差。
其冬季制热多依赖电加热,本身出水温度大多不超过45℃。
而空气源热泵源于制热,后期兼顾制冷。
对建筑而已,制冷是小难度,低温环境下制热是大难度。
通俗来看,风冷模块制热检测标准为7℃工况,设计工作范围在0℃以上。
而KOCHEM空气源热泵低温热泵工况检测标准为-7℃直至-12℃,设计工作范围在0℃以下。
两者技术优势不言而喻。
更严苛的环境适应性,要求更好的配置由于KOCHEM空气源热泵机组,要求冷热兼顾。
设计标准远高于常规中央空调、风冷模块。
在主机配置标准上,也就迥异于后者。
例如,中央空调多使用空调单冷趋向压缩机,而空气源热泵必须配置更高标准的热泵专用压缩机;空气源热泵蒸发器翅片间距,大于中央空调翅片间距15%以上,散冷、散热效果更佳;空气源热泵配置除了中央空调必配四大件(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部件、蒸发器),还会增加中间经济器或闪蒸器,低温型号还加配使用喷气增焓压缩机。
科希曼电器有限公司,立足于先进空气源热泵技术,以新能源利用方式,为全球家庭与商业空间提供空气能冷暖一体化及中央热水解决方案。
广受行业赞誉的超低温技术,率先实现北中国区-25℃超低温实地正常运行,为解决北中国居民冬季清洁采暖、缓解大气污染及雾霾提供了极佳的解决方案。
空气源热泵与模块机做中央空调、热水机的对比一.节能(1)热水如果酒店一天需用40吨水,空气源热泵与65模块机费用对比:制40吨热水所需热量为:Q=CM△T=1Kcal/kg.℃*40T*1000Kg/T*(55-15)℃=1600000Kcal 1600000Kcal÷860 Kcal/(KW·h)=1860.5(KW·h)空气源RSJ-380/S-820-C费用:1860.5(KW·h)÷38.5KW×9.1KW=440(KW.h)65模块机费用:1860.5(KW·h)÷69KW×18.8KW=507(KW.h)空气源RSJ-380/S-820-C比65模块机每天可以节约费用507(KW.h)-440(KW.h)=67(KW.h)虽然65模块机夏季可以得到热水,但春秋冬三季,比空气源费电,二者一年的热水费用总体相差无几。
(2)中央空调我们现在中央空调配置是6台RSJ-1800/MS-820-B,制热量是152KW×6=912KW;制冷量是142KW×6=852KW如果同样配置用130模块机制热需要:912KW÷138KW=6.6台;制冷需要852KW÷130KW=6.6台就是说配置相同的情况下,RSJ-1800/MS-820-B节约了一台主机,每年都可以节约一台130模块机的运行费用.二.寿命空气源热泵设计一年四季可以用,而模块设计是一年使用两季,冬夏二季。
从热水方面来说,模块机由一年用两季改成一年用四季,寿命会降低;中央空调方面,空气源热泵由一年365天使用改为一年使用两季,使用年数会增加,比模块机要长。
三.效果梧桐树酒店按四星标准打造,热水、空调都要让顾客感到舒适,力求达到顾客满意。
两者相比让顾客感受也有不同。
一是热水方面,当酒店接待大规模会议时,会出现集中用热水的情况。
一、模块式风冷冷(热)水机组风冷模块式冷热水机组是以空气为冷(热)源,以水为供冷(热)介质的中央空调机组。
作为冷热兼用型的一体化设备,风冷模块式冷热水机组省略了冷却塔、水泵、锅炉及相应管道系统等许多辅件,系统结构简单,安装空间小,维护管理方便且节约能源,适用广泛。
因此,风冷模块式冷热水机组通常适用于既无供热锅炉,又无供热管网或其它稳定可靠热源,却又要求全年空调的暖通工程,是设计中优先选用的方案。
主机与风机盘管、空调箱等末端装置所组成的集中式、半集中式中央空调系统具有布置灵活、控制方式多样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商场、医院、宾馆、工厂、办公大楼等场合使用。
本公司风冷模块式冷热水机组配以标准水管接口和单元组合控制功能,使机组运行自如。
安装完毕,接上电源、水路即可使用。
当空调面积增减而需要增减主机时,更显出其方便自如。
1.优点前期设备投资比变频多联(VRV)便宜15%左右。
风冷热泵机组是以电能作为能源,电能是中央空调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一种能源使用方式;主机加工简单、操作方便,制冷量调节范围大,可是实现有级或无级调节;主机为全金属构件,技术成熟,使用寿命长;风冷模块机组是以空气为冷(热)源,以水为供冷(热)介质的中央空调机组,作为冷热源兼用型一体化设备,省却了冷却塔、冷却水泵、锅炉及相应管道系统等庞大的附属设备或附件。
系统结构简单,安装空间小,尤其适用于水源缺乏区域。
同时省去了冷却塔冷却水泵和冷却水系统,从而节约了冷却水系统投资和运行费用,无须专用机房,可直接安装在屋顶或室外空间。
风冷模块式机组每个模块均有两套独立的工作系统,如果其中一套系统有故障,不会影响其它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且可不停机进行维修,整个空调系统不会受到影响,可靠性强。
主机集中控制,电脑自动调节每个模块的运行时间,机组的使用寿命长。
室内空气通过水进行冷却,减小了送回风温差,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人体舒适性范围内。
2.缺点在寒冷地区(如东北地区)制热时要配置电辅助加热设备,每年都必须进行一次检修及设备清洗。
模块机与各种机组对比模块机组和其它机组的使用上的对比(1)、模块机组模块机组:是在VRV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1985年,由澳大利亚捷丰集团发明并申请专利。
它将传统的氟利昂管路改变为水管路,将室内外机合并为制冷机组,室内机改为风机盘管。
利用载冷剂水的换热来实现制冷过程。
模块机由于能够根据冷负荷要求自动调节启动机组数量,实现灵活组合而得名。
1、机组采用模块化设计,模块之间通过水管、电线相连,组合灵活,安装方便;很适用于要求分层、分区控制的场合。
2、风冷冷(热)水机组是由多台模块式风冷冷(热)水机单元组合而成。
每个单元模块的形式、性能相同,目前主流配置制冷量多为65KW和130KW居多。
机组采用多系统单元工作,这样以单元步进的方式解决了其他机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即在负载从最小变到最大的情况下,使机组的输出保持最佳匹配。
对电网冲击小。
3、模块化系统,控制电脑会根据变化的热负荷来运行必要数量的模块化单元,使机组的制冷输出和所需要的负荷相一致。
并且每一个正在工作的制冷回路都是以最高的效率来运行,这样,无论负荷如何变化,机组的效率均保持稳定,即使是在低负荷状态机组的输出也保持最佳匹配。
因此而降低了全年的运行耗电。
4、机组内的各制冷系统相互独立,可以分别对机组的某一模块或某一模块内的其中一个系统进行检修,而不影响整机的使用,维护保养方便;5、使用中无须专人维护;6、可靠性和备用能力:如果某个制冷回路出现故障,电脑会指令故障回路退出运行,启动下一个待命中的回路,机组保持稳定的制冷输出。
并且在机组保持运行的同时,可以对故障回路进行检修。
这样的运行控制使机组获得了最佳的可靠性和自我备用能力。
而传统的机组,任何轻微的故障都可能会导致整台机器丧失工作能力。
无须增加备用机组,大幅度降低初投资。
7、风冷式设计使机组可安装于屋顶、阳台或室外庭院,无需专用机房。
为用户节约了冷却塔、冷却水泵、冷却水管路系统等设施,减少土建工程投资8、风冷热泵设计,冷暖两用冬季无须增加供热锅炉。
开利整体式热泵与模块式热泵机组比较一、产品型式的比较:国外厂家的风冷式热泵产品全部为整体式机组。
由于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和先进的试验测试中心,因此这些厂家可以针对不同冷量规格的产品进行总体设计和试验,性能较为先进和可靠。
而模块式机组全部出自国内厂家之手(如海尔、捷丰、吉荣、万众、同方等),因其不具备与国外名牌公司相抗衡的技术和试验能力,更没有大型风冷式热泵的全性能试验模拟环境室(国内目前此类试验环境室最大只到5万大卡/小时),其只能设计开发一个小冷量规格的机组作为标准模块,如用户有大冷量的需求,则采用多个模块进行拼接。
但是,众所周知由于风冷式机组需要大量的空气流量进行冷却和换热,因此每台机组在安装时其周围必须预留一定的空气流通空间。
而模块式机组在拼装时,相邻两个模块之间没有这样的流通空间。
细心的用户也可以在其产品样本上看出这一漏洞。
在其“外型及安装尺寸图”中标明机组侧面最小净空1500mm,即单模块散热空间要9m2。
但两个模块并联运行时散热面积仅11m2平均每个模块只有5.5m2,四个模块并联运行时仅18m2平均每个模块只有4.5m2。
因此两个模块拼接后的机组的冷量明显要小于单个标准模块冷量的两倍,效率也较单个模块要低的多。
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主要是国内厂家没有开发大冷量风冷式冷水机组的技术力量和大型的试验设备,只能采取模块式的销售战略。
而在实际的销售过程中,他们也无法回答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模块叠加后总的真实冷量和效率,更拿不出测试数据报告,尤其是机组在不同环境工况下的全性能测试数据报告。
这也是目前国内风冷式机组与国外先进产品之间的主要差距。
二、除霜特性:1)除霜的判断:模块式热泵机组采用的是单点单值设定法。
即采用翅片盘管的温度作为控制点(单点控制),且设定值为某一固定值(单值控制),当盘管温度低于该设定值时,机组进入除霜过程。
但是在冬季运行过程中,随着室外环境温度的降低,当机组在其正常运行工况降至该设定值时,机组也认为盘管表面已结霜,就会进入化霜程序。
整体式风冷热泵机组与模块热泵机组的对比
模块机组曾经在中国流行很广,厂商也很多,主要有麦克威尔、清华同方、盾安、捷丰、天加、吉荣、雅境、格力等,以及其它国内的二三流厂商。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国内二三线中央空调品牌、没有单机冷量介于30-100RT范围内的主力风冷热泵、以价格为生命线,占据着热泵的大片江山。
但如今,这种机组江河日下,市场欢迎程度和份额都在急剧下降。
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
a)机组冷量偏小。
由于目前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大项目不再接受小模块机组。
机组太多,占地面积偏大。
b)模块机组的性能已经完全不占优势。
特别在现在螺杆,涡漩压缩机的广泛运
用。
模块机组难以与之匹敌。
c)多机并联势必引发故障频频。
客户的口味已经从多机并联转向单台机组。
另外,我们从技术层面来分析模块机组的弊端:
寻根溯源,模块机实际上是有中国特色的商用空调产品,在欧美等地几乎没有这一形式的空调出现在市场上,例如,Trane、Carrier、York、Daikin等全球一线品牌都不生产此类空调。
我们分析其主要原由可能是:我国的一些空调厂商成立时间较短、研发人员对大型系统的设计经验不足、测试手段和装备不足以开发大型的空调系统,同时,大型空调系统的开发成本和风险也远远大于小型(20冷吨以下)的商用空调机组。
所以,很多国内的空调厂商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将20RT左右的单机并联入一个大系统的概念,这一做法不需要大量的人财物投入,技术风险亦较小。
但是,作为空调业界领导者和空调技术行业标准的发源地,Trane公司不介入此领域而开发制造成本更高的单机系统,其中的原因与模块机固有的缺陷有关。
a)噪声
目前市场上的模块机一般为20-24HP/模块,采用一到两台涡旋或活塞式压缩机,最多10个模块组成一台大机组。
在厂商提供的样本上我们可以找到其噪声指标。
但是,这一数据是单模块的数据,根据常识,若多台机组在一起运转时,噪声值会叠加而上升。
目前没有厂家能够提供多台模块(2至10台)一同运转时具体数据。
模块机厂商用单模块的噪声与其它厂商的大容量单台机组比较,显然有误导用户之嫌。
b)散热
同样地,模块机样本上标注的制冷、制热量是单模块的测试数据,此时,模块的前后左右均可进风。
当多台模块并联时,各模块的冷凝进风面显然大大缩小(如下图)。
由上图可以发现,模块机并联时,其原先单模块的主要进风面(左右侧)已经失去了作用。
我们知道,空调机组制冷和制热量的获得与冷凝器的换热效果有直接的联系,而冷凝换热与冷凝器的大小、型式,以及冷凝风量相关。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当多模块并联时,每个模块的进风面缩小导致每个模块的冷凝风量大大减小,影响每个模块发挥其额定的制冷或制热量。
而模块机厂商在其样本上标注的冷量是以单模块测试数据为基准的,其销售人员向客户介绍时会以这一基数作简单的叠加作为多模块机的数据。
显然,模块机并联时会性能有衰减、叠加数量越多其衰减约严重,其样本上并未显示这一需要关注的问题。
c)冬季化霜
冬季化霜问题的解决是考验所有风冷热泵机组的最严峻问题之一,它直接影响到空调机组的正常制热效果。
而模块机的设计特点决定了它很难有效解决冬季化霜问题。
以下是相关的分析。
每个模块的冷媒系统都是独立的,其化霜的控制也是独立的。
假定其中的3号模块到了化霜的设定条件,开始化霜。
3号模块的动作为:压缩机和风扇停止、换向阀动作、
压缩机启动;当化霜结束时,压缩机关闭、换向阀恢复、压缩机和风扇重新启动。
其中风扇在化霜工况时需要关闭,以保证V字盘管内的冷媒压力不致过低、化霜更加彻底。
但是,由于此时2号和4号模块仍在进行正常的制热运转,3号机组的V字换热器有反向的气流通过(见上图所示),不能起到停止风扇的效果,所以,3号模块要彻底化霜很可能-必须延长化霜时间、减小化霜间隔。
同样地,其它机组也有类似的问题。
当冬季环境湿度较大、温度又较低时,这样的多模块机组就会发生多个模块频繁化霜、化霜不力等问题,甚至影响整个机组的正常制热。
d)流量分配
一般模块机组并联成为一台大机组时,会共用一台大水泵。
而每个模块的接驳接口大小均相同。
当并联的模块较多时,进入每个模块的水流量会因管路阻力的不同而有差异。
解决多机组并联时压差不同的方法是采用同程水管路设计,但显然每台模块机中没有位置来安装同程管路。
这样,获得较少流量的模块就不能提供足量的冷热量,严重的会频繁保护停机。
这一问题也会影响整个机组的运转和能力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