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专题9植物的激素调节
- 格式:ppt
- 大小:249.00 KB
- 文档页数:8
2020届高考生物难点及易错题精讲精练专题09 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实验探究【难点精讲】一、与生长素有关的常见实验分析例题:为探究植物生长素的作用机理,设计了图1、图2所示实验:探究单侧光是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图1可知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从而引起胚芽鞘弯曲B.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则说明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分解了C.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则说明单侧光使向光侧生长素转移了D.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对胚芽鞘的弯曲生长起关键作用【难点突破】验证向光性相关原理的基本实验模型(1)验证尖端产生生长素①实验组:取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如图甲所示)。
②对照组:取未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空白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如图乙所示)。
(2)验证胚芽鞘生长部位在尖端下面一段①实验组:在胚芽鞘尖端与下面一段之间插入云母片(如图甲所示)。
②对照组:胚芽鞘不进行处理(如图乙所示)。
(3)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①实验操作②实验现象:装置a 中胚芽鞘直立生长;装置b 和c 中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的实验模型(1)实验操作(2)实验现象:A 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B 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验证生长素在果实发育中的作用及合成部位(1)原理(2)过程相同黄瓜植株⎩⎪⎨⎪⎧A 组自然生长B 组开花前作套袋处理C 组开花前作套袋处理,花开后人工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3)结果:A 组发育成有子黄瓜,B 组不发育,C 组发育成无子黄瓜。
(4)结论:生长素是果实发育所必需的,主要由发育中的种子合成。
变式训练1: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
专题09 植物的激素调节【2021年】1.(2021·湖南高考真题)独脚金内酯(SL)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
SL合成受阻或SL 不敏感突变体都会出现顶端优势缺失。
现有拟南芥SL突变体1(maxl)和SL突变体2(max2),其生长素水平正常,但植株缺失顶端优势,与野生型(W)形成明显区别;在幼苗期进行嫁接试验,培养后植株形态如图所示。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R代表根,S代表地上部分,“+”代表嫁接。
A.SL不能在产生部位发挥调控作用B.maxl不能合成SL,但对SL敏感C.max2对SL不敏感,但根能产生SLD.推测max2_S+maxl_R表现顶端优势缺失答案:BCD解:根据题干信息“SL合成受阻或者SL不敏感(相当于激素的受体不正常)顶端优势消失”,可知,SL能够使植株出现顶端优势现象;图①中max1的地上部分和野生型(可以产生Sl)的根结合,恢复了顶端优势,说明max1不能合成SL,②中max2的地上部分和野生型的根结合,没有恢复顶端优势,说明max2对SL不敏感。
根据野生型W和③、④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W可以产生SL,且W和③、④地上部分都表现出了顶端优势,说明SL可以在产生部位(地上部位)发挥调节作用,A错误;根据分析,max1没有表现出顶端优势,但当其地上部分和W植株的根进行嫁接后(①),就表现出了顶端优势,说明其自身不能产生SL,由于野生型可产生的SL从根运输至地上部分,所以max1接受了SL,表现出顶端优势,因此对SL敏感,B正确;根据分析,②中max2的地上部分和野生型的根结合,没有恢复顶端优势,说明max2对SL不敏感,又从⑤中(max1不能产生SL,但当其与max2结合后,表现除了顶端优势)可以看出,max2的根产生了SL,运输至地上部分,使地上部分表现出顶端优势,C正确;当max2的地上部分和max1的根结合后由于max2对SL不敏感,因此不会表现出顶端优势,即表现为顶端优势缺失,D正确。
【高中生物】高考生物知识点:植物的激素调节高考生物知识点:植物的激素调节一、植物的激素调节名词:1、向性运动:是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2、感性运动:由没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转变、触摸等)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外界刺激的方向与感性运动的方向无关。
3、激素的特点:①量微而生理作用显著;②其作用缓慢而持久。
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
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并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动物激素:存在动物体内,产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称为内分泌腺,内分泌腺为无管腺,动物激素是由循环系统,通过体液传递至各细胞,并产生生理效应的。
4、琼脂:能携带和传送生长素的作用;云母片是生长素不能穿过的。
5、胚芽鞘:单子叶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
胚芽鞘为胚体的第一片叶,有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锥的作用。
胚芽鞘分为胚芽鞘的尖端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和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发生弯曲的部位。
6、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会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发生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的运输,从而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
7、生长素的竖直向下运输:生长素从胚芽鞘的尖端竖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运输。
8、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影响的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
一般说,低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高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
9、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这里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
解出方法为:摘掉顶芽。
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是棉花摘心。
10、无籽番茄(黄瓜、辣椒等):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第九单元植物的激素调节B卷能力提升练1 2 3 4 5 6 7 8 9 10C BD C D D C B A C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D B A B C ABC BCD AC BD BCD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自古“以农立国”,经过悠久岁月的积累,形成了丰富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
下列农业生产实践中,与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直接相关的是()A.秸秆还田B.间作套种C.水旱轮作D.尿泥促根【答案】D【解析】A、将秸秆打碎施入土壤有利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与植物生长调节剂无关,A 错误;B、间作套种是利用不同作物增加光合作用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与植物生长调节剂无关,B错误;C、水早轮作可以改变生态环境和食物链,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与植物生长调节剂无关系,C错误;D、尿泥促根是利用尿泥促进根系生长,因为尿液中含有生长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关,D正确。
故答案为:D。
2.下图表示转基因番茄甲(转入乙烯合成抑制基因)和普通番茄乙的果实采摘后,进一步成熟过程中,生长素/脱落酸(IAA/ABA)含量比值变化。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实验探究了采摘后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对IAA/ABA含量比值的影响B.番茄甲采摘后,脱落酸的含量均高于生长素的含量C.番茄乙采摘4天后,IAA/ABA下降,可能是乙烯含量升高抑制了生长素的合成D.实验结果说明果实成熟过程中生长素、脱落酸和乙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答案】B【解析】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番茄甲与番茄乙的区别是乙烯产生量的多少,因此该实验探究了采摘后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对IAA/ABA含量比值的影响,A正确;B.识图分析可知,番茄甲采摘后,脱落酸的含量在开始阶段高于生长素的含量,而大约7天左右到9天之间生长素的含量高于脱落酸,后期脱落酸的含量又高于生长素的含量,B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番茄乙为普通番茄,在乙烯合成基因的控制下,产生的乙烯含量较高,因此结合图示可知,番茄乙采摘4天后,IAA/ABA下降,可能是乙烯含量升高抑制了生长素的合成,C正确;D.识图分析可知,图示实验结果说明果实成熟过程中是生长素、脱落酸和乙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D正确。
植物的激素调节一、选择题1.(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检测)西瓜膨大剂是由日本科学家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合物,作用效果持久,应用广泛。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西瓜膨大剂是一种植物激素,从其功能推断应该属于生长素的一种B.过量使用西瓜膨大剂,其残留部分很可能造成青少年摄入过量激素从而导致发育过快C.将生长素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涂在二倍体西瓜未受粉的子房壁上,可能得到无子西瓜D.高浓度的生长素能够促进乙烯的产生,从而促进子房壁发育为成熟的果实答案:C2.在植物的抗冷胁迫过程中,脱落酸(ABA)起到关键的作用。
为探究一定浓度范围内的ABA对不同品系番茄幼苗叶片在抗冷胁迫中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的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注:相对电导率可反映细胞膜受损程度,细胞膜受损程度越大,相对电导率越大)。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利用脱落酸氧化分解增加产热,从而提高抗寒能力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脱落酸浓度和温度,因变量是相对电导率C.因番茄品系710最低相对电导率低于品系704,故其对ABA反应敏感性更大D.图中ABA浓度对番茄幼苗叶片的抗冷胁迫具有促进作用答案:D3.下表为赤霉素和乙烯对牡丹花萌芽和开花情况的影响实验结果。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处理浓度(mg/L)萌芽时间开花时间花大小(cm)开花率(%) 畸形花(%)清水0 2月7日4月17日13.8 77.6 0 赤霉素100 2月3日4月15日14.9 90.7 0 乙烯400 2月17日4月21日9.1 14.8 22.2 乙烯+赤霉素400/100 2月7日4月17日10.7 20.1 0B.赤霉素具有促进牡丹开花的效应C.乙烯具有提高牡丹开花率和畸形率的效应D.乙烯和赤霉素对牡丹花萌芽的影响是相互对抗的答案:C4.有关植物激素的调节,不正确的是( )A.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既不生长也不弯曲B.根比茎对生长素更敏感C.致使水稻患恶苗病的物质是赤霉素D.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会损害人体健康答案:D5.(湖北武汉调研)下列生产活动或自然现象中,与生长素的作用无关的是( )A.扦插枝条时保留芽,易于生根成活B.摘除棉花的顶芽,使其多开花多结果C.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叶,提高移栽成活率D.倒伏的玉米苗,茎背地生长以更好地接受光照答案:C6.科学家从人的尿液中提取分离了生长素,这是第一种被发现的植物激素,下列关于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长素由色氨酸转变而来,该过程可发生在人体细胞中B.由于人体细胞缺乏相关的受体,因此生长素对人体不起作用C.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促进根生长的效果一定不同D.胚芽鞘的向光性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引起其在尖端的分布不均造成的答案:B7.(山东烟台适应性练习)为了研究根的向地生长与生长素和乙烯二者的关系,实验如下: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
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生物在很多人看来,是非常偏向于理科的一门学科,但在学术上却又将其划分为文科,这让很多同学头疼不已。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重点难点提示(1)生长素的发现(2)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促进植物生长。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需要的浓度不同,根需要的适宜浓度最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最高。
顶端优势现象是生长素两重性的具体表现。
(3)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生长素已由最初发现的吲哚乙酸发展到现在有类似结构和作用的物质达几十种,人工合成的激素类似物在生产上应用十分广泛。
其主要作用有: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提高插枝的成活率;②促进果实发育,提高结果率,获得无籽果实;③防止落花落果,提高结果率;④大田除草,利用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需要生长素浓度的差异,用高浓度的生长素除去其中的一类杂草。
二、知识点拨1.对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理解。
①植物具有向光性。
②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③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④向光弯曲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
⑤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能向下运输(形态学上端到下端)。
⑥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
⑦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多于向光侧。
2.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①激素②植物激素③生长素生理作用④生理作用的二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如图4-1。
⑤同植株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反应的灵敏度不同,如图4-2。
⑥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单侧光引起茎尖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分布较多,向光侧分布较少。
所以,背光一侧生长较快,向光侧生长较慢,因而表现出向光性(另外,向光性除了与生长素有关以外,还与植物向光一侧的抑制激素、脱落酸的含量有关)⑦植物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产生:主要在叶原基、嫩叶、发育的种子、根尖生长点等分生能力较强的部位。
高考生物知识点植物的激素调节
来源:高分网
植物的激素调节,这是高考生物常见的知识点,我们来看看关于植物的激素知识点的相关讲解。
知识精华
1.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即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有一定的浓度“阈值”。
在这个“阈值”以下,浓度越高,则促进作用越强,生长就快,反之就慢。
如茎的向光性,茎的背地性。
若生长素浓度超过了这个“阈值”则走向另一极端,即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生长就慢,反之就快。
如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
2.植物茎向光性产生的原因
内因:生长素分布不均。
外因:单侧光的照射。
题例领悟
例1 温室栽培的茄果类蔬菜,因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如果要保证产量,可采用的补救方法是
a.喷洒n肥
b.提高co2浓度
c.喷洒p肥
d.喷洒生长素类似物
解析:温室内栽培茄果类蔬菜,其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
若要保证产量,可以适时喷洒生长素类似物,这是因为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具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
在室内栽培植物的生产实践中,特别是栽培需要通过昆虫传粉的植物,要想提高产量,常用的方法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答案:d。
例2 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分析回答:
⑴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
⑵图中①、②曲线,其中代表单子叶
作物的是代表双子叶杂草的是
⑶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左右(用字母表示)。
植物激素调节专题教案《植物激素调节》专题教案[教学⽬标]1.分析植物的向性运动和植物激素的概念,结合⽣长素的⽣理作⽤加以运⽤;2.通过⽣长素发现的经典实验分析,掌握⽣长素的产⽣部位、作⽤部位、运输特点,结合农业⽣产加以运⽤;3.掌握⽣长素及其类似物的⽣理作⽤并在⽣产实践中的应⽤。
[教学重点]过好实验关,重点放在⽣长素的发现及其⽣理作⽤;顶端优势及不同浓度的⽣长素对植物⽣长的影响。
[教学难点]⽣长素的发现及探究⽣长素功能的经典实验的变形设计[教学⽅法]抓重点、破难点,以主⼲知识盘活本节内容。
[教学内容]主⼲是:⽣长素发现(产⽣)→运输→作⽤及特点→应⽤1.植物的向性运动和⽣长素的发现2.⽣长素的⽣理作⽤3.⽣长素在农业⽣产中的应⽤4.其他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合成和主要⽣理作⽤注意:1。
胚芽鞘的两个部位和向光弯曲的的三个含义(1)两个部位:尖端是指顶端1mm范围内:既是⽣长素的产⽣部位,⼜是感受单侧光的部位。
尖端以下是⽣长部位(或弯曲部位)。
(2)向光弯曲的三点含义:⽣长素在尖端有横向运输的能⼒;⽣长素在尖端有极性运输的能⼒;⽣长素作⽤机理是促进细胞纵向伸长。
2.⽣长素极性运输的影响因素及⽣态学意义影响因素(1)单侧光引起⽣长素分布不均匀;?(2)地球引⼒引起⽣长素分布不均匀;?(3)遗传因素;?⽣态意义(1)植物茎的向光性和背地性⽣长使植物的茎、叶处于最适宜利⽤光能的位置,有利于接受充⾜的阳光⽽进⾏光合作⽤;(2)根的向地性⽣长使根向⼟壤深处⽣长,这样既有利于植物的固定,⼜有利于从⼟壤中吸收⽔和⽆机盐。
这是植物对外界环境的⼀种适应,是长期⾃然选择的结果。
典例分析[例1]在农业⽣产中,⽤⼀定浓度的植物⽣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叶农作物⽥间的双⼦叶杂草。
如图6表⽰⽣长素类似物浓度对两类植物⽣长的影响,则A、B 曲线分别表⽰何类植物以及选⽤的⽣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应当是()A.单⼦叶植物、双⼦叶植物;a浓度B.双⼦叶植物、单⼦叶植物;b浓度C.单⼦叶植物、双⼦叶植物;b浓度D.双⼦叶植物、单⼦叶植物;C浓度解析:利⽤⽣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叶作物⽥间的双⼦叶植物杂草,利⽤了不同植物对同⼀浓度⽣长素溶液的敏感性不同,双⼦叶植物⽐单⼦叶植物对⽣长素作⽤敏感;图中a、b、c三点浓度的含义分别为:作物A的最适⽣长浓度、促抑转换点浓度、作物B的最适⽣长浓度。
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知识
点总结
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总结:
1. 植物激素的种类: 植物体内的激素主要包括生长素、脱落酸、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和脱落酸等。
2. 生长素的作用: 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和分裂,控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3. 赤霉素的作用: 赤霉素可以促进植物茎和叶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也参与控制植
物的开花、分化和休眠。
4. 脱落酸的作用: 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的脱落,水果的成熟和坚果的散落。
5. 细胞分裂素的作用: 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细胞的分裂,促进幼苗的生长和令花蕾分
化成果实。
6. 脱落酸的作用: 脱落酸可以促进果实的坚实和成熟。
7. 激素的合成和运输: 植物体内激素的合成一般在植物营养器官中进行,然后通过内
排泌系统运输到需要的部位。
8. 激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 植物的激素会受到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而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9. 植物激素的应用: 植物激素可以在农业生产和园艺中应用,如利用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利用抑制剂控制果实的坚实和落叶的调节。
以上是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考生物5年真题(2019-2023)专题解析—植物激素的调节考点1植物激素的调节〖2023年高考真题〗1.(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植物激素是一类由植物体产生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植物幼嫩的芽中色氨酸可以转变成生长素B.生长素可以从产生部位运输到其他部位发挥作用C.生长素和乙烯可通过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D.植物体内生长素可以作为催化剂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过程【答案】D【详解】A、生长素的产生位置主要是植物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色氨酸是合成生长素的原料,A 正确;B、植物激素都是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的,B正确;C、植物激素之间相互协调,互相配合共同影响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C正确;D、生长素是信号分子,不是催化剂,催化是酶的作用,D错误。
故选D。
2.(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番茄果实发育历时约53天达到完熟期,该过程受脱落酸和乙烯的调控,且果实发育过程中种子的脱落酸和乙烯含量达到峰值时间均早于果肉。
基因NCEDI和AC01分别是脱落酸和乙烯合成的关键基因。
NDGA抑制NCED1酶活性,1-MCP抑制乙烯合成。
花后40天果实经不同处理后果实中脱落酸和乙烯含量的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番茄种子的成熟期早于果肉,这种发育模式有利于种群的繁衍B.果实发育过程中脱落酸生成时,果实中必需有NCEDI酶的合成C.NCED1酶失活,ACO1基因的表达可能延迟D.脱落酸诱导了乙烯的合成,其诱导效应可被1-MCP消除【答案】ACD【详解】A、种子的成熟期早于果肉,能确保果实成熟后被传播时的种子也是成熟的,有利于种群的繁衍,A正确;B、由题干信息可知,基因NCED1是脱落酸合成的关键基因,且由左题图分析可知,NCED1酶活性被抑制时几乎没有脱落酸,所以只能说明脱落酸的生成必须有NCED1酶的作用,但不能说明脱落酸合成的同时就必须有NCED1酶的合成,B错误;C、基因ACOI是乙烯合成的关键基因,由右题图分析可知,NDGA组(抑制NCEDI酶)前10天乙烯含量都很少,第10-12天乙烯含量略有一点增加,后面时间乙烯含量未知,因此,NCED1酶失活,ACOI基因的表达可能延迟,C正确;D、由右图分析可知,脱落酸组乙烯含量更多,所以可推测脱落酸诱导了乙烯合成,但脱落酸+1-MCP组乙烯含量极少,说明其诱导效应可被1-MCP消除,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