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四小专题植物的激素调节规范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275.50 KB
- 文档页数:8
高考生物实验复习植物的激素调节同步训练(含答案)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代谢发生的一类无机物质,并自发生部位移动到作用部位。
以下是植物的激素调理同步训练,请考生及时练习。
1.以下关于植物激素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抑制种子萌生B.零落酸能促进细胞分裂、果实的衰老和零落C.细胞分裂素既能促进细胞分裂又能促进细胞伸长D.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分解促进果实成熟的乙烯[答案] D[解析] 选项A,赤霉素可促进种子萌生;选项B,零落酸可抑制细胞分裂;选项C,细胞分裂素只能促进细胞分裂,不能促进细胞伸长。
2.选取相反的剪去顶芽的葡萄插条停止实验,甲、乙、丙、丁组处置方式及结果如下图,以下剖析正确的选项是() A.由甲组和乙组可知,侧芽分解的吲哚乙酸能促进插条发生不定根B.由乙组和丙组推知,该种葡萄插条,保管三个侧芽时发生不定根最多C.由丙组和丁组可知,葡萄插条侧芽分解的促进生根的物质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D.以上实验结果说明,扦插中,侧芽发扬的作用与外源吲哚乙酸作用相反或相似[答案] D[解析] 甲组与乙组比拟可知,侧芽可以促进插条发生不定根,但不能确定侧芽发生的物质是什么;乙组与丙组比拟可知,保管三个侧芽比保管一个侧芽发生不定根的数量多,但不能说明保管三个侧芽时发生的不定根最多;丙组和丁组比拟不能说明葡萄插条侧芽分解的促进生根的物质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经过题图四组实验可知,侧芽与外源吲哚乙酸处置均可以促进葡萄插条生根。
3.玉米种子在黑暗中萌生,测定胚芽鞘与幼根中各局部生长素含量如图A所示。
切除玉米胚芽鞘的顶端,然后在其左侧放置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坚持在黑暗中12 h。
胚芽鞘能够向右弯曲,弯曲角度如图B所示。
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图A和图C的结果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调理根尖伸长区细胞伸长生长的生长历来源于胚芽鞘尖端C.图B所示的实验在黑暗条件下停止是为了扫除光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上述实验说明种子萌生遭到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等共同作用[答案] C[解析] 图A生长素含量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两重性,图C中没有表达出高浓度的抑制造用;依据极性运输的特点,调理根尖伸长区细胞伸长生长的生长素是由根尖部位发生运输到伸长区的;该实验需求在黑暗条件下停止;上述实验没有表达出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的作用。
第Ⅱ课时高考研究——教师为主导·锁定高考范围,备考更高效如图1所示为甲、乙、丙三种植物激素及NAA的作用模式,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
某生物兴趣小组用迎春枝条作实验材料,做了探究NAA(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实验的预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图3表示将迎春苗尖端分别置于不含生长素的相同的琼脂块上,并做不同的处理。
请回答下列问题:[问题设计](1)据图1判断,丙激素为生长素,甲、乙两种激素之间的关系是拮抗。
甲激素促进种子休眠是通过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的。
(2)图2所示的实验中,自变量是NAA的相对浓度,因变量是生根数目,无关变量是所用植物材料、处理时间等(至少写两个)。
(3)生产实践中常使用NAA作为植株生长调节剂,NAA的作用时间比植物激素的作用时间长久,其原因是植物缺乏与NAA分解有关的酶。
(4)图3中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并分别用a~f表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D。
(填选项编号)A.若向光侧的生长素会被分解,则a>b、c<dB.若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背光侧,则c+d=e+f,且e<fC.图甲中的迎春苗尖端向上直立生长,而图丁中的迎春苗尖端向左弯曲生长D.图乙中的迎春苗尖端向左弯曲生长,其原因是背光侧的细胞分裂较快(5)若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可采用的措施有:①去除顶芽;②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
高考地位本专题在全国卷高考中会涉及1道考题,分值一般为6分高考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偶尔在个别的设问中有所涉及高考热点考点一生长素及其应用1.(2016·全国卷Ⅲ)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端的琼脂块均不含IAA。
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示。
课时作业2 达标练——分层训练押高考[考点全面练]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的两重性可以表现为高浓度能够疏花疏果,低浓度能够防止落花落果B.茎的向光性是由生长素分别促进背光侧生长和抑制向光侧生长导致的C.顶端优势、根的向地生长都可以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均能表现出两重性解析:选B 生长素的两重性是指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可以表现为低浓度能够防止落花落果,高浓度能够疏花疏果;单侧光照射可以使茎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高于向光侧,因而引起了两侧的生长不均匀,此时生长素对茎背光侧和向光侧的生长均起促进作用,只是向光侧生长较慢,背光侧生长较快;根的向地性和顶端优势都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生长素对植物的根、芽、茎等器官作用时均能表现出两重性。
2.如图所示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实验。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对照说明感光部位是尖端B.生长但不弯曲的是①④C.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③D.单侧光能够对②④起作用解析:选D ①②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遮光部位,图中①的尖端用锡箔遮住,因此胚芽鞘直立生长;②的尖端能够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因此弯向光源生长,故①②对照可说明感光部位是尖端。
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切去③的尖端,③将不生长也不弯曲;切去④的尖端后,在其正上方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单侧光不会改变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分布,因此④直立生长;切去⑤的尖端后,在胚芽鞘的右侧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胚芽鞘将弯向左侧生长。
3.下图甲是水平放置在黑暗环境中的植物的生长素运输情况,图乙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顶芽和根部生长的生理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为(c~d)mol/L时,根表现出向地性B.图乙中曲线①代表的是顶芽C.图甲中代表极性运输的箭头是③和④D.图乙中,生长素浓度为b时,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解析:选A 水平放置在黑暗环境中的植物,重力使生长素集中分布在根和顶芽的近地侧。
[限时规范训练]单独成册一、选择题1. 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B.植物茎尖的细胞可利用色氨酸合成生长素C.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可以在同一细胞中起作用D.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促进茎段细胞伸长解析: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如胚珠产生的生长素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A正确;生长素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B正确;细胞生命活动可以正常进行是由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切段中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的升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D错误。
答案:D2.(山东青岛期末)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吲哚乙酸是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B.促进根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作用于该植物的芽,不一定表现为促进生长C.某些植物种子成熟后需低温贮藏才能萌发,可能与脱落酸促进细胞分裂有关D.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但生长素仍能进行极性运输解析:吲哚乙酸的本质是有机酸并不是蛋白质,A错误;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芽,促进根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作用于该植物的芽,一定表现为促进生长,只是促进作用较弱,B错误;某些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可能与脱落酸和赤霉素含量变化有关,C错误;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能进行极性运输,只是没有重力的影响,使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D正确。
答案:D3.(河北石家庄二模)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只在果实中合成,并能促进果实成熟B.脱落酸可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促进细胞分裂C.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同一器官生长的促进效果一定不同D.植物茎切段中乙烯含量升高,可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解析: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A错误;脱落酸可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抑制细胞分裂,B错误;由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故位于最适浓度两侧的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同一器官可能具有相同的促进作用,C错误;植物茎切段中乙烯含量升高,可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D正确。
重组十一植物的激素调节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7·保定模拟]植物根部有向着背光侧生长的特征。
将萌发中的幼苗呈水平状用细线悬挂在只能获得单向光照的盒中气培(空气湿度完全满足幼苗的生长需要),装置如图所示。
一段时间后,幼苗的生长方向最可能是()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根的背光性和向地性及生长素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及识图能力,难度中等。
根部具有向着背光侧生长的特性,由于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根和茎的生长还要受重力影响,综合分析可知,幼苗的生长状况为B项。
2.[2016·全国卷Ⅲ]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端的琼脂块均不含IAA。
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与b′侧的相等B.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的IAA含量不同C.胚芽鞘b′侧细胞能运输IAA而c′侧细胞不能D.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答案 D解析对照组a中不含IAA,则d中不含IAA,b侧和c侧生长素的含量相同;实验组a′中含有IAA,放在左侧,IAA向下运输,则b′侧生长素含量大于b侧,A项、B项错误;b′侧和c′侧细胞都能运输IAA,C项错误;IAA在运输过程中有部分IAA作用于细胞后被灭活,故运输到d′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D项正确。
3.[2016·海南省联考]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其应用对应正确的是()A.脱落酸——麦田除草B.赤霉素——促进α淀粉酶的产生C.乙烯——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D.细胞分裂素——获得无子番茄答案 B解析麦田除草是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赤霉素能促进α淀粉酶的产生;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不能促进果实的发育;获得无子番茄是使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
专题四生命活动的调节小专题11 植物的激素调节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在一株发生向光弯曲生长的玉米幼苗上,a表示弯曲部位的向光侧细胞,b表示弯曲部位的背光侧细胞。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生长弯曲的是幼苗尖端B.生长素浓度:a>bC.细胞长度:a>bD.b侧细胞比a侧细胞体积大解析:由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生长、弯曲部位是尖端下部,因此图中给以单侧光照射后,在尖端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运输至背光侧,所以生长素浓度:a<b;生长素向尖端以下运输,使尖端下部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长得快,所以细胞长度:a<b,进而使幼苗向光弯曲生长。
答案:D2.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a、b,分别进行下图所示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接受琼脂块c和d中均可检测到IAAB.接受琼脂块c和d中均检测不到IAAC.接受琼脂块c中检测到IAA,d中检测不到D.接受琼脂块d中检测到IAA,c中检测不到解析:实验二中胚芽鞘b进行了倒置,导致琼脂块中的IAA无法向下运输,即d中检测不到IAA,而实验一中的琼脂块c可接收到IAA。
答案:C3.(2017·衡水模拟)下列关于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水稻没有受粉,采用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的方法可以补救产量B.用适宜浓度的2,4-D处理插条两端,可促进插条两端都生根C.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作为除草剂除去小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D.胚芽鞘在黑暗环境中不能合成生长素,因而不能生长解析:水稻收获的是种子,生长素促进的是子房的子房壁生长,不能提高产量,A错误;插条处理只能为形态学下端,上端处理不生根,B错误;对生长素来说,双子叶杂草比小麦(单子叶植物)更敏感,C正确;胚芽鞘在有、无光照条件下都能合成生长素,光影响的主要是横向运输,D错误。
答案:C4.(2017·青岛质检)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2,4-D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配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共6组;②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桂花枝条,均分6组,将插条下端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10分钟后取出,进行无土栽培;③一段时间后取出,统计每组枝条生根数目并计算平均值,结果如表:A.促进桂花枝条生根的2,4-D最适浓度是10-11 mol/LB.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枝条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C.超过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枝条生根有抑制作用D.相同浓度的2,4-D溶液和生长素溶液对枝条生根的作用相同解析:从表格分析可知,没有体现2,4-D溶液对植物生根有抑制作用,不能确定最适浓度,A错误;表中可以看出,以2,4-D溶液浓度为0作为对照组,一定浓度的2,4-D 溶液对植物生根具有明显促进作用,B正确;表中没有能体现2,4-D溶液对植物生根有抑制作用,C错误;题中没有涉及有关生长素的实验,不能说明相同浓度的2,4-D溶液和生长素溶液对插条生根的作用相同,D错误。
答案:B5.(2017·日照一模)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植物向光生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细胞的成熟程度不会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发挥D.生长素合成的前体物是色氨酸,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解析: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需消耗能量,缺氧时,会影响其运输;植物向光生长只能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不能体现抑制作用;生长素作用的发挥程度与细胞的成熟程度有关;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答案:A6.(2017·武汉调研)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采用流水浸泡种子降低脱落酸的含量,有利于种子萌发B.去掉顶芽能抑制侧芽部分生长素的合成,以解除顶端优势C.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进而产生更多的乙烯,属于反馈调节D.喷施赤霉素溶液或赤霉菌培养基滤液都能促进水稻生长解析: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用流动的水浸泡种子以降低脱落酸的含量,有利于种子的萌发,A正确;去掉顶芽,使得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不能运输到侧芽,从而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侧芽发育成侧枝,以解除顶端优势,B错误;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进而产生更多的乙烯,属于正反馈调节,C正确;赤霉菌产生赤霉素,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喷施赤霉素溶液或赤霉菌培养基滤液都能促进水稻生长,D正确。
答案:B7.(2017·威海二模)某病原体能够分泌细胞分裂素类似物,侵染竹子后,会使其侧芽生长失控,形成大量分枝。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分裂素类似物是一种植物激素B.未被侵染的竹子侧芽由于生长素浓度低而表现为生长受抑制C.侧芽生长失控是由于该部位生长素含量与细胞分裂素含量的比值变大导致的D.该现象说明细胞分裂素能够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解析:该病原体分泌的细胞分裂素类似物能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但是它是由病原体分泌的,不是植物激素,A错误;未被侵染的竹子存在顶端优势,侧芽由于生长素浓度高而表现为生长受抑制,B错误;侧芽生长失控是由于病原体产生细胞分裂素类似物形成的,因此该部位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减小,C错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积累在侧芽处会抑制侧芽的生长,而细胞分裂素能使侧芽生长失控,形成大量分支,这说明细胞分裂素能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D正确。
答案:D8.用三种植物激素依次单独处理矮化豌豆植株、拟南芥叶片和菠萝植株,则矮化豌豆植株明显增高,拟南芥叶片衰老变黄,菠萝植株提早开花,这三种植物激素分别是( ) A.细胞分裂素、脱落酸、生长素B.赤霉素、脱落酸、乙烯C.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D.赤霉素、生长素、乙烯解析:某种植物激素处理矮化豌豆植株,矮化豌豆植株明显增高,说明该激素具有促进植株长高的作用,促进植株长高的激素是赤霉素和生长素;某种植物激素处理拟南芥叶片,拟南芥叶片衰老变黄,说明该激素具有促进叶片衰老的作用,该激素是脱落酸;某种植物激素处理菠萝植株,菠萝植株提早开花,该植物激素是乙烯。
答案:B9.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 )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解析:脱落酸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赤霉素的作用是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
乙烯利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用与乙烯相似,能够促进果实成熟。
生长素类似物与生长素的作用相同,都能促进生长,但不能使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秋水仙素可使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答案:C10.图示为科研人员探究不同浓度的IAA(生长素)、IBA(吲哚丁酸)和NAA(萘乙酸)对根系生长的影响时,根据实验所得数据绘制的柱状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IAA、IBA和NAA都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微量有机物B.图示信息可反映出IAA、IBA和NAA都具有两重性C.IAA、IBA和NAA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并向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D.同浓度的IBA和NAA对大豆根系生长的作用效果有差异解析:NAA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不属于植物激素,A错误;柱形图中,只有吲哚乙酸(IAA)体现了低浓度促进根的生长,高浓度抑制根的生长,即体现了两重性,吲哚丁酸(IBA)和α-萘乙酸(NAA)对大豆根系生长只起到抑制作用,没有体现两重性,B错误;IAA、IBA和NAA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只是起调节作用,C错误;看图可知:同浓度的NAA对大豆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比IBA更显著,D正确。
答案:D11.为探究影响扦插枝条生根的因素,某兴趣小组以同一植物的枝条为材料,用营养素和生长调节剂X处理后,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营养素对根的形成无明显影响B.生长调节剂X对不同枝条的生根均具有促进作用C.营养素和生长调节剂X均有利于根的形成D.叶片可能产生与生长调节剂X类似作用的物质解析:由题图分析可知,只用营养素处理枝条时,无叶枝条和有叶枝条的根平均数量都很少,所以营养素对根的形成无明显影响,A正确。
生长调节剂X对无叶枝条的生根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B错误。
营养素只有和生长调节剂X共同使用时才有利于根的形成,C错误。
叶片可能产生与营养素类似作用的物质,D错误。
答案:A12.(2017·菏泽一模)植物激素甲、乙、丙和生长素类似物NAA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甲最可能代表乙烯B.激素丙最可能代表生长素C.激素乙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D.激素丙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的作用是促进种子休眠和抑制生长,甲是脱落酸,A错误;分析图中丙的作用可知,丙是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B正确;乙的作用是抑制种子休眠,乙是赤霉素,激素都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C正确;激素丙是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D正确。
答案:A二、非选择题13.研究植物激素代谢及其分子机制常用突变体作为实验材料。
IAA甲酯(MeIAA)是IAA 甲基化的产物,本身没有活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重新转变为IAA。
(1)黑暗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IAA和MeIAA分别处理拟南芥的种子,种子萌发后形成的下胚轴长度如上图所示,发现IAA和MeIAA对拟南芥的下胚轴生长均具有____________作用。
在________μ mol·L-1浓度下,二者的抑制能力差异最显著。
(2)IAA是目前发现的唯一需要极性运输的激素,MeIAA是一种脂溶性小分子,其进入细胞不需要____________。
MeIAA的运输方式暗示它不是作为IAA的贮存或者降解形式,而是通过微调IAA在植物体内的______从而影响植物发育过程。
(3)为了获得MeIAA抗性突变体,对拟南芥种子进行EMS(甲基磺酸乙酯)化学诱变培养。
待种子萌发后,挑选下胚轴长度远远________平均值的小苗,进行单独培养。
为了鉴定该抗性性状是否可以遗传,应将每株小苗的________在含有________的培养基上培养,观察下胚轴的长度。
若________,则说明该抗性性状可以遗传。
解析:(1)由题图曲线可知,IAA和MeIAA对拟南芥的下胚轴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
在2 μmol·L-1浓度下,在IAA、MeIAA条件下培养的下胚轴的差值最大,因此二者的抑制能力差异最显著。
(2)由题意知,MeIAA是一种脂溶性小分子,其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协助,也不需要消耗能量;MeIAA不是作为IAA的贮存或者降解形式,可能是通过微调IAA 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过程。
(3)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获得MeIAA抗性突变体,由于MeIAA抑制下胚轴伸长,因此通过化学诱变后,选择下胚轴长度长于平均值的小苗,将小苗的下胚轴放在含有MeIAA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如果与对照组相比,下胚轴生长不受影响,则该性状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属于可遗传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