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近垣真人语录
- 格式:docx
- 大小:19.85 KB
- 文档页数:7
董清奇真人语录(一定要看的祖师语录)董清奇真人语录:“董真人于得道后作《除欲究本》一书,其自述云;“赤脚道人,终日托钵,十方功德无可酬答,编一部《除欲究本》的俚言奉劝世人。
只因三教经书,理同而取名不一,儒有学问;释有机锋;道有异名。
文深义远,人难尽晓。
余编此书,少学问、短机锋、无异名,言简路捷,易于醒悟,即是全不识字的人,听之亦与身心有益。
若能醒悟。
改邪归正,浅行者消灾至祥,不遇横祸;深行者修身养德,神人钦敬;行于至善者,成仙证祖,皆不出此关键尔。
时嘉庆十八年岁在癸酉(1813)桃月望日董清奇谨序。
”“董游湖北时与吴老人同坐。
吴曰:你既出家为何不修行?董曰:我无根基,吴曰:多有人说无根基,但说此话,不明理。
生在中华得人身,六根俱全风流体,一身周全无弊病。
这就是个好根基。
董曰:我做许多伤阴骘事,上天岂肯容我到好处去。
吴曰:虽损阴骘形奠换,也未变驴被雕鞍,此时改过还不迟,坏人学好谁能拦。
紫阳真人遭天遣,虽然道坏路周全,只要加功再进步,一连三次又复元。
有恒。
董叹曰:六根周全无褒贬。
惟有一样不如人,心宫恰赛性口圈。
吴曰:桑田也能变沧海,沧海亦能变桑田,世上诸般由人做,公要换性有何难。
先将世情齐放下,一盏孤灯照内观,克去畜性还天理,日久化成蓬莱苑。
董曰:未尝不愿做好人,只是改不过。
吴曰:改不过,无恒。
“董在江南由湖北欲回陕西,时值四月,走至丰洛河。
喉中焦渴,进路旁庙堂寻水,遇一少年异人。
此庙无住持,左边设一学堂,此时正放芒学,也没有先生,独有这个书生。
那书生见余似多年未见的亲友一般,连忙起身跑出学房,携手揽挽请进房内,恭身施了一礼。
先掇开水,后冲细茶。
学生问曰:师傅从哪里来。
余答从江南来,学生又问:师傅平日云游天下,可曾遇过得道的异士吗?余口中不言,心里思惟,此人年青,讲话好奇。
余问:你今春多大年纪?学生曰:一十四岁。
余又问:想你父母好道。
学生曰:“不好道。
莫非你先生好道。
学生曰:亦不好道。
余说既你父母先生都不好道,你怎问此,是谁教你的。
《蛊真人》到底讲述的是一个怎么扣人心弦的小说?一个穿越者不断重新的故事吗?通过阅读改观网为您特意整理的《蛊真人》经典语录,或许您就知道了。
1、这个世界其实是灰色的。
有时候黑的能转成白的,白的能转成黑的。
有的黑的未必比白的阴险,有的白的可能罪孽更深。
----《蛊真人》2、一个生命的消失,对于整个广袤的自然界,对于深邃浩瀚的星空,对于滚滚而流的历史长河,又算得什么呢?死了就死了,谁能不死呢?什么少女、老太婆、杀人犯,都是卑微!低贱!刍狗!3、替我活下去,见证这个世间万般之精彩吧! ----《蛊真人》4、看万物都是一视同仁,众生皆是平等。
所以少女的死,一棵树的死,没有区别。
5、但在凡夫俗子的眼中,少女的死会引起他们的愤怒、仇恨和惋惜。
若换做少女吃熊,他们却不会觉得有多过分。
换做一个老太婆被吃,他们心中的惋惜就会夫大降低。
换做一个恶贯满盈的杀人凶手被吃,他们会拍手称快,反而大声叫好。
6、千万不要低估旁人的智慧,往往只有蠢才才会认为别人愚蠢。
----《蛊真人》蛊真人经典语录_名言_名句赏析7、“我喜欢无足鸟,你知道为什么吗?他的笑容,着实有些渗人。
“为什么?”“因为它没有鸟足,只有翅膀。
因此只能飞翔。
当它落地之时,就意味着它的毁灭。
”孤注一掷,不飞则死! ---蛊真人8、这世人几多可笑,被偷被盗被抢,稍微有丁点损失,就反抗激烈,大呼不平。
向上层贿赂,送礼送身体送贞操,却都心甘情愿。
还唯恐做不到位!----《蛊真人》9、白凝冰对方源说此话的时候,便对白凝冰顿生无尽崇敬之意!10、世事如棋,上佳的棋手,向来谋定后动,知道什么时候运用什么棋路、什么棋子,才是最有效的。
----《蛊真人》《蛊真人》经典语录_经典名句语句摘抄赏析?11、人们总是害怕孤独,总要贪恋热闹的人群,总不愿无所事事。
因为当他们面对孤独,往往就会面对痛苦。
但是一旦能直面这种痛苦,人就往往有了才华和勇气。
所以。
有句俗语--杰出者必孤独。
---蛊真人12、万物平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朱家潛:《黄箓科仪》提要*导读:《黄箓科仪》十二卷,不著编辑名氏,今所见为清乾隆十五年(公元一七五零年)和亲王重刻朱墨套印本,每半页九行,行十五字,白口《黄箓科仪》十二卷,不著编辑名氏,今所见为清乾隆十五年 (公元一七五零年)和亲王重刻朱墨套印本,每半页九行,行十五字,白口、单黑鱼尾,四周双边,版心上方有《黄箓科仪》四字。
卷端题《清微黄某大斋科仪目录》一行。
朱印乐谱工尺,墨印句读。
前有道士娄近垣序。
略谓:近垣于雍正丙午(公元一七二六年)以值年来京,幸荷圣恩,获司金篆,窃见斋醮科仪一帙,旧版散失,亥豕多讹,固不揣荒陋,勉为参考,略加增删,刊成十卷。
敢诩探奇于石室,拟将藏秘于名山。
兹者恭遇和硕和亲王,凝心内境,栖虑玄门,日华多暇,乃取近垣所刻科仪,亲加披阅,重为镂板,仍题之曰《黄箓科仪》;自启建以及告园,威仪品月,灿若列星,进止周旋,了如指掌。
不特芟繁润简,直将点矿为金,洵后学之津梁,元科之楷式。
近垣不敏,愧无以仰赞高深,窃幸后之阐修元范者,不假冥搜远览,第于是编求之有余师矣。
其为裨益宁浅鲜哉?虽然犹愿世之学者毋徒以仪文品节之是求,而明德惟馨,洗心退密,则庶几有以潜孚于窍漠矣云云。
末署大清乾隆十有五年,岁次庚午九月重阳日,龙虎山后学娄近垣拜手谨识。
是书卷一至卷九为发奏、建坛、宿启、拜表、早朝、午朝、解坛、设醮各项科仪。
卷十为总圣位科。
卷十一为通用文检。
卷十二为符秘手诀,坛图印式,步虚散花,乐谱赞文。
按《道教》威仪类,在洞玄部有九十九种,洞真部有三十种,洞神部有二十六种,皆讲述各项科仪之书,太玄以下诸部内亦间有之,综之皆宋、元、明以来各项斋醮之仪。
此编则记载清初道教常行之斋醮科仪、牒文、符箓、虽亦不外沿寻旧典,而芟繁润简与当时各衙门办事则例相类,清代斋醮仪文咸备于是篇矣。
娄近垣为龙虎山道士,于经箓、符章、斋醮科仪之制,当已了如指掌,而至京授道司后始获此帙,可见当时尚无传本。
至于娄氏自刻本及和亲王重刻本,在公私书目中亦未见著录,当亦属罕见之本,兹为之撰提要如上。
XX —定要看的祖师语录1.XX语录:"薄滋味所以养气,去嗔怒所以养性,处污辱低下所以养德,守一清静恬淡所以养道。
名不著于薄籍,心不系于势利,此所以脱人之壳,与天为徒也〃。
"酒为乱性之浆,肉为断命之物,直须不吃为上。
酒肉之犯犹可恕,若犯于色则罪不容于诛矣。
何故?盖色者甚于狼虎,败人美行,损人善事,亡精灭神,至于殒躯,故为道人之大孽也〃。
"速把人我山放倒;急将龙虎穴冲开〃。
"道者何物也,祖气便是根源。
学道专一,则人人可为仙〃。
"要道之妙,不过养气。
人但汩没利名,往往消耗其气,学道者无他,务在养气而已。
夫心液下降,肾气上升至于脾,元气氤氧不散,则丹聚矣;若肝与肺往来之路,XX至久,当自知之。
苟不养气,虽挟XX超XX,非道也〃。
"夫道但:清静无为,逍遥自在,不染不着,此十二字若能咬咀得破,便做个彻底道人。
但信老人言行之,自当有益必不误你诸少年〃。
〃纵日消万两黄金,正好粗衣淡饭〃。
“气之难御,迅若奔马,唯静者为易,必去其外慕。
虽睹纷华之在眼前,正如深山穷谷中,方是道人心肠〃。
"心定则情忘,体虚则气运,心死则神话,阳盛则阴消,自然之理,昧者则不知〃。
"夫道以无心为体,忘言为用,以柔弱为本,以清静为基。
若施于人必节饮食,绝思虑,静坐以调息,安寝以养气。
心不驰则性定,形不劳则精全,神不扰则丹结。
然后灭情于虚,宁神于极,可谓不出户庭而妙道得矣(济南对韩陶字清甫语)〃。
"守气妙在乎全精,尤当仿于睡眠。
方欲寝时,令正念现前,万虑悉泯。
身侧卧,鼻息绵绵,魂不内荡,神不外游,如是则气精自定矣〃。
"清净者,清为清其心源,净者净其气海。
心源清,则外物不能挠,故情定而神明生焉。
气海净,则邪不能干,故精全而腹实矣。
是以澄心如澄水,养气如养儿,气秀则神灵,神灵则气变,乃清静所致也〃。
"道无形名,是神气之祖也。
元气降化,神XX生。
雍正皇帝在位多少年康熙皇帝驾崩,继位者为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及雍正。
雍正皇帝在位多少年?下⾯是店铺给⼤家整理的雍正皇帝在位多少年的解答,供⼤家阅读!雍正皇帝在位多少年雍正皇帝在位13年!爱新觉罗·胤禛(1678.12.13—1735.10.08),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
康熙三⼗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雍亲王。
在⼆废太⼦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年(1722年)⼗⼀⽉⼗三⽇,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系列改⾰。
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改⼟归流。
并且⼤⼒整顿财政,实⾏耗羡归公,建⽴养廉银制度等。
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罗⼘藏丹津叛乱。
同时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
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诩“以勤先天下”、“朝乾⼣惕”。
他的⼀系列社会改⾰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
雍正⼗三年(1735年)去世,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孝⾄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其第四⼦弘历。
雍正⼈物争议即位之谜从雍正年间时,对雍正继位的谈论便不绝于⽿。
虽然史学界对皇位合法性尚⽆定论,但流传的把"⼗改于"的改诏之说是不成⽴的,因为现存于辽宁省档案馆的康熙遗诏是雍正登基后拟就并颁布天下,并⾮康熙真迹,所以遗诏不能说明问题。
主张篡位说的学者中,有的认为康熙去世过于突然,未来得及留下任何传位遗诏,⽽雍正和隆科多等合谋抢占了先机;有的认为康熙⽣前两⽴两废太⼦,对⽴储君⼀事劳⼼伤神,直到临终前才属意皇⼗四⼦为储君。
按照正统继位说学者观点,如果没有实在的证据证明其他皇⼦为康熙所属意,雍正的即位是有理由的。
并且在诏书中⼀般都是加上个皇字的,⽐如传位于皇四⼦,假如这样”⼗“改为”于“是没有根据的。
蜜蜂的作文400字6篇蜜蜂的作文400字6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
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蜜蜂的作文400字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蜜蜂的作文400字篇1一只离群的蜜蜂离群后心想:不给我蜂蜜吃,还说我,我看你们能做出啥。
之后,这只蜜蜂自己给自己采蜜吃!它说:“我一个过的可是很好的!”有一天,它在自己的蜂窝里睡觉,突然有一个巨大的声音响起,有人在外面走来走去。
小蜜蜂探出头去一看!是一个巨大的蚁王带着它的蚂蚁兵来偷它自己采的蜜的。
它慌忙的从安全通道出去!心里想:我得赶快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于是,它想了个办法,找蝴蝶阿姨来帮它!蝴蝶阿姨对付完蚁王以后对小蜜蜂说:“小蜜蜂,你怎么跑出来了?”小蜜蜂说:“哎,别提了!它们不给我蜂蜜吃,所以我就自己跑出来了!”蝴蝶阿姨听了小蜜蜂说的话说:“小蜜蜂,不是它们不给你蜂蜜吃,而是因为它们人多都只能吃一点蜂蜜!”听了蝴蝶阿姨的话小蜜蜂终于明白了,原来自己一直以来只照顾自己,没考虑过蜂群的感受,它愧疚的说:“我知道了蝴蝶阿姨,我马上就回去!”回到蜂群以后小蜜蜂诚恳的对大家说:“对不起,我不应该抱怨你们。
”大家说:“没事,只要你回来就好了,我们还是好朋友!”小蜜蜂听了这句话心里很感动!从此以后,小蜜蜂再也不抱怨它们了!蜜蜂的作文400字篇2一说蜜蜂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它飞在花丛中采蜜的样子,它就是勤劳的代名词。
可是我这次发现了它不但有勤劳的特点,还有另一种精神使我赞叹。
端午节小长假我和小伙伴们约好了一起去游泳。
刚坐上公交车我就看见了一只不足小拇指大的蜜蜂在车厢里飞来飞去的,在寻找出口。
蜜蜂落到玻璃窗的底部,顺着玻璃往上爬,到一定的高度以后都会被车窗上的玻璃膜滑下来,重重的摔在地上。
访道语录
若乃清静功夫,至简至易,人尽可学,学皆可成。
清静功夫中,其功夫发轫之始,亦不尽相同。
有守下田者,有守山根者,有守眉心者,有守泥丸者,有守会阴者,有守中宫者,有守夹脊者,有守鼻前身外者,有心息相依者,有任何一窍俱不守者。
凡此种种,视各人之年龄、体质、智慧,及生活环境,尽可随缘契机,固不必是此非彼,定于一处也。
修道之士,性命二功,宜兼程并进,不容偏胜,否则,致病着魔,在所难免矣。
自古唯有忠孝神仙,断无富贵神仙。
秦皇汉武,所以失败者,执是故也。
既欲成仙,又不舍富贵之修士,则当有所憬悟矣。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魔来魔斩,佛来佛斩。
着魔之时,切记此语。
道学深湛之士,不出而整理,何也?昔者有一高真,鼻涕长一尺,同参警之曰:“何不醒去?”答云:“哪有功夫?”盖温养期间,神不外驰,余事则无暇顾及矣。
务内忘外,岂独仙道而然哉!文思勃发,欲罢不能,昔憨山大师,尝患此禅病。
中国历史故事-雍正帝最宠爱的道士娄近垣简介雍正帝为何宠爱他?中国古代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如果不介意名声,不害怕反抗的话,简直可以为所欲为。
但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掌握了这么大的权利,一些君主仍然不满足。
人生百年,最终也将归为一抔黄土。
他们不甘愿就这样眼睛一闭,财富、权利、地位转头成空,于是开始追求长生。
追求长生的皇帝中,最出名的便是秦始皇,此后唐宋明都有不少。
而在清朝,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雍正帝了。
雍正帝喜爱佛学,同样也对道教观感不错,特别是道教中的丹药一途。
雍正帝还专门写了一首关于炼丹的诗,诗名就叫《烧丹》:“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
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
”雍正帝对丹药的迷恋,许多电视剧中都有表现。
就拿前几年特别火的宫斗剧《甄嬛传》来说,里面的雍正帝就是被甄嬛与叶澜依联手用丹药毒死的。
关于雍正帝为何痴迷丹药,有许多种说法。
有说他纯粹就是认为丹药对养生有益的,也有说雍正帝如此做是有着政治意义的。
这种说法就与九龙夺嫡有关了,康熙末年夺嫡之争愈演愈烈,让康熙帝心力交瘁。
康熙帝不愿意承认自己老了,因此对于年长而开始握紧手中权力的皇子尤为忌惮与不喜。
雍正帝表示自己对炼丹的兴趣,其实就是向康熙表个态,说明自己并没有多大的野心,追求“逍遥”。
不管哪种说法是真,总之雍正帝继位之后,也没有放弃对炼丹的喜爱。
雍正帝是一国之君,自然不可能自己钻研丹药,有的是专门人士为他服务。
在雍正帝接触过的道士中,最宠信的便是娄近垣。
娄近垣是正一派的道士,雍正五年跟随正一派第55代天师张锡麟入京祈雨,第一次接触雍正帝。
雍正九年,雍正帝患病,娄近垣又因为医治雍正帝有成效,而受到雍正帝褒奖信任。
这一次医治有功,使得娄近垣一下子越过围绕在雍正帝身边的其他道士,成为雍正帝对重用和信任之人。
娄近垣能获得雍正帝宠信,自然不光光是这一件事。
更重要的是,娄近垣对雍正帝脾气。
或者说娄近垣善于迎合上意更为贴切。
雍正帝虽然痴迷炼丹,认为丹药能补充人的精力,但对道教的养气之说却十分不信服。
作者: 王卡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
出版物刊名: 宗教学研究
页码: 22-39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期
主题词: 雍正;紫阳真人;张伯端;范青云
摘要:清世宗雍正皇帝笃好禅学,对道教方术亦有兴趣。
在儒家理学统治思想界的清代,他是对佛、道二教扶植最多的皇帝。
雍正帝在位期间,尤其是雍正八年(1730)重病愈复之后,至十三年(1735)八月驾崩之前,他极力提倡三教同源之说,驳斥儒学臣僚辟佛老为异端的偏见,而对宗(禅)、玄(道)二门则颇为关照。
数年之中,编修经书语录,封赠禅僧道士,敕建寺院宫观,御制庙额碑文等优崇礼遇不断。
雍正帝特别优崇的道士有两位,一个是宋代金丹派南宗祖师张伯端,一个是当时的龙虎山法师娄近垣。
他们的著作被收入雍正帝主编的《御选语录》,两入同年内被加封为“真人”,而且拨帑银遣官修建其道场。
他们所代表的道教全真、正一两大教派,因此一度兴盛。
雍正帝宠待妙正真人娄近垣的史料,大多已收入乾隆五年娄氏所编《重修龙虎山志》,事实记载明确。
紫阳真人张伯端受礼遇的史实则受学界关注较少,事件始末有不明之处。
笔者近来从清代官方文件中看到一些有意思的资料,可以揭明雍正帝优崇紫阳真人的原因和史实,写出来供学界同行参考。
此外,雍正帝优待紫阳真人、修复紫阳道场的举措,还牵涉到清代另一位道士-龙门派宗师范青云的行迹,可为研究清代龙门派提供一些资料,故一并加以考查。
远离邪淫:东魁九月微博语录之九
(2012-10-08 20:10:00)
转载▼
分类:东魁语录
标签:
文化
婚前第一次性行为,即开始精气神俱损。
要是犯了手淫、嫖娼、诱惑他人之妻或丈夫等,更伤精败运,一生不如意。
伤气则风水坏,常遇恶缘、恶人、恶坏境;伤神则有钱无福可享,多病、多烦、多愁。
精气神应该多用来服务人民,报效国家,这样才能真正利己。
真正聪明智慧的女人,会用自己对男人的特殊影响,把他培养和感化成一个有情义有道德的真正君子,而非以色情教唆引诱,导致他堕落为衣冠禽兽。
女人之德正,则社会风气正,女人是人之源头,世上贤男德女多,世界才能风气和谐,人民安乐。
雍正皇帝的国师妙正真人娄近垣真人语录妙正真人娄近垣三臣性地颂四首辉辉大圆镜。
物我具此照。
弥勒与威音。
一身兼两号。
心本无可明。
因明启其奥。
性本无可见。
因见显其妙。
惟兹心性中。
同含真常道。
妙体恒湛然。
光华六门耀。
纷纭处本静。
寂历中原闹。
忘机泯取舍。
归根无老少。
欲知佛仙理。
只这玄关窍。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三千金世界。
即此方寸壶。
毫端显真性。
大地验幻躯。
心无因境有。
境有因心无。
心如不逐物。
何处更寻吾。
仙凡分顷刻。
表里别精粗。
万象任纷纭。
真心迥峭孤。
于焉契妙理。
一滴隐江湖。
天心一轮月。
清净印我心。
我心与明月。
互印光转深。
有光便有相。
焉能免物侵。
何如泯其光。
万境任浮沉。
此之谓至明。
翛然出五阴。
若个金丹诀。
多少错推寻。
从天本无降。
从地本无出。
其间此一事。
自在而自适。
如珠在虚空。
光华不染色。
如露滴荷盘。
圆转不落迹。
应现诸刹尘。
游戏仙佛土。
幻化虽异形。
如千灯一室。
在智本非智。
言得却无得。
前圣本无说。
后学强传述。
诸佛与众生。
同仁不同德。
若作分别想。
历劫迷邪惑。
如月印千潭。
含元万而一。
说与智愚人。
共证波罗密。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心佛歌心与佛。
等虚空。
空中之物妙难穷。
碧海光涵辉万状。
青山色霁耸千峰。
休摸索。
莫施功。
无形无象迥绝踪。
真如妙相原非相。
六通解慧亦非通。
尘尘起处佛佛现。
刹刹隐时心心空。
了知真佛住无心。
始悟无心是真佛。
如是心。
如是佛。
心兮佛兮皆妄说。
认得摩尼一粒珠。
恒河沙界光常彻。
寒兮暑兮侵不侵。
赤条条地灭非灭。
快活歌快活快活真快活。
一切葛藤都摆脱。
如今不用觅真诠。
任我去来活泼泼。
时人不解真实义。
只待遇缘参活佛。
谁知活佛眼睛前。
争奈凡夫愚不识。
此心何异顽石头。
此身不殊樗栎质。
圣恩一指髑髅碎。
恰似盲人见日月。
见见之中绝见闻。
方得名为大休歇。
眼闻耳见也寻常。
不动周行八万亿。
旧时窠臼泼生涯。
一一于今都掉脱。
我非我兮彼不知。
彼非彼兮我却识。
大地原来真是我。
一切非我是真说。
不知往古与来今。
谁道长生及寂灭。
凭他春夏与秋冬。
任听炎蒸寒彻骨。
东西南北懒拈名。
懵懵懂懂忘分别。
自在纵横无定体。
即是天仙三世佛。
闲跨泥牛海底行。
或乘木凤云中涉。
千峰顶上弄疯颠。
十字街头打鹘突。
穿衣吃饭只寻常。
混俗同尘应时节。
有酒一杯复一杯。
有歌一阕复一阕。
愚人笑我是诳言。
谁解我言真老实。
由他笑我非笑我。
我只如今且快活。
阐真篇原夫道本无名。
因名立名。
道本无形。
因形成形。
名者道之用。
形者道之体。
至道之体。
本无定位。
冲然漠然。
而住于无所住也。
非空非有。
非来非去。
非始非末。
非向非背。
明明而非照。
历历而不知。
融空有。
合真妄。
万象纷纭。
而自不适闲者。
我为法转也。
一镜圆明。
而物无遁形者。
法为我用也。
真妄相待。
迷悟相因。
融妄即真。
犹冰之于水。
转迷就悟。
犹影之于形。
夫鉴觉之功。
不至于圆满者。
心有照也。
欲泯照而觉圆。
须无心而应运。
故曰天地同根。
物我一如。
明并日月而普被其光辉。
功高二仪而均受其陶镕。
非至人之无心。
孰能一至于此乎。
是以世尊睹明星而起悟。
太上跨青牛而观化。
至圣乐沂水以徜徉。
皆灼知万物之备于我。
而未尝有心于万物也。
无心于物。
故心心皆佛心。
无心于道。
故处处是道体。
水燥火湿。
阳静阴腾。
一来一往。
互为出入。
化母孕其灵胎真君宰其坚骨。
是以丹汞成焉。
谷神养焉。
内外明彻。
表里洞达。
内其神而神固。
外其身而身存。
然后易彼幻形。
成其真体。
出此真体。
转彼幻形。
是知大地山河。
无非我体。
虫鱼鸾鹤。
悉成我身。
可以翔六合。
放旷八表。
泠泠然。
御景风。
乘庆云。
逍遥于。
圣人之世。
观瞻舜日尧天。
又何必蓬瀛阆苑。
更问壶中天地乎。
虽然。
非参无悟。
非悟无修。
非修无证。
含万法于一空。
纳一空于万法。
不空即空。
空即不空。
是之谓妙有真空。
真空妙有。
即真空而显妙有。
即妙有以证真空。
于参而实无所参。
于悟而实无所悟。
于修而实无所修。
于证而实无所证。
是谓之真参真悟。
真修真证。
所谓冲然漠然。
而住于无所住者此也。
西江月十二首觑著壶中日月。
毫端一撮三千。
由来非佛亦非仙。
谁在琼楼玉殿。
此界他方不隔。
圆明一性明圆。
真圆明处照无边。
说甚夜藏昼现。
运出六般神用。
打破明暗色空。
不空空处是真空。
一任风幡定动。
起灭不离当念。
头头物物圆融。
识得万绿与千红。
弹指桃源仙洞。
水自不留云影。
月非长在天心。
沉沉湛湛去来今。
明暗双彰双隐。
若要太空著实。
还从大地推寻。
水云天月巳分明。
鸢跃鱼飞悉听。
空色从来一体。
就中谁强安名。
汝渠伊我互相称。
究竟何曾唤定。
拟把空花灭却。
眼中自起无明。
不能真幻两平平。
大似磨砖作镜。
性悟头头是道。
心空处处菩提。
若人会得这玄机。
即是佛仙秘义。
谁礼函关老子。
不参西域牟尼。
无根树下旧时庐。
觅甚真诠妙谛。
一切有为境界。
百千无相庄严。
这些因被那些牵。
彼此空生留恋。
师子云中哮吼。
苍龙窟里盘旋霎时一缕遍三千。
舒展万条白练。
慢说太虚无体。
莫言大道有形。
有无形体任升沈。
总即圆明自性。
恰似深潭印月。
却如空谷传声。
昭然随处露天真。
一派寒空妙境。
白浪风吹鲸跃。
绿林月度雀惊。
笑看上下个中因。
个里谁探个境。
月印寒潭有迹。
荷珠滚叶无痕。
去来动止甚分明。
但唱应时律令。
对境何尝有境。
遣心何处非心。
痴人妄执境和心。
遂使纷驰不定。
翠竹黄花漏泄。
鸦鸣鹊噪宣明。
百般幻化此形声。
法法真如实性。
即色色中非色。
离空空外无空。
天边明月水边风。
活泼机关定动。
阴至冬寒凛冽。
阳生春暖和融。
真如运用妙难穷。
切莫思量夺弄。
彼此幻躯互易。
幻身真体同途。
个中此味在冰壶。
尝著一任吞吐但自无心于物。
何妨物我都卢。
一条拄杖万人扶。
走遍天涯寸步。
大小高低踢踏。
十方六合遨游。
逢源物物与头头。
自觉非前非后。
触目光风霁月。
圣恩浩荡难酬。
祝言万载与千秋。
一句天长地久。
触境会心偈四首泉流明月月流泉。
上是清溪下是天。
就里玄机谁识得。
只应分付钓鱼船。
触目无非大道场。
明明遍界不曾藏。
金风一动全身露。
岩桂传来八月香。
一池秋水月为心。
万象森罗倒影沈。
北斗藏身南斗住。
无声曲和没弦琴。
幻灭觉圆圆即幻。
众生与佛更何殊。
妄心尽处真心了。
说个真如早不如。
示后学紫阳张祖师云。
见物便见心。
无物心不现。
又云。
睹境能无心。
始是菩提面。
只此二语。
一部楞严全旨巳备。
即世尊四十九年所说妙法。
总不出此四句。
佛仙一贯之理。
总以见性明心。
开导后学。
世间种种法。
皆出于自心。
故曰心生种种法生。
心灭种种法灭。
如果一心不生。
万法无咎。
则自然能转一切。
而不为一切转去。
究竟我是一切。
毕竟一切非我。
转与不转。
大似吹光割水。
真实地位。
有何转与不转也。
一切有情无情。
乃如如来大圆觉海中沤泡。
皆海水所成。
然离海无沤泡。
离沤泡别无海水。
众生仙佛。
同一大圆镜智。
不过遇圣现圣。
遇凡现凡。
因有圣凡之差别。
强立镜中之觉照。
如圣凡同体。
心镜一如。
则觉照之功。
何处施设。
所谓大千沙界海中沤。
一切圣贤如电拂。
到者里始知本无圣凡。
本无生灭。
本无来去。
本无前后。
本无今古。
本无上下。
本无垢净。
本无表里。
增半点不得。
减半点不得。
舍半点不得。
取半点不得。
一种平怀。
泯然自尽。
不妨于本无圣凡。
出入圣凡。
本无生灭。
出入生灭。
本无来去。
出入来去。
本无前后。
出入前后。
本无今古。
出入今古。
本无上下。
出入上下。
本无垢净。
出入垢净。
本无表里。
出入表里。
非出入。
是出入。
离内外。
即内外。
心是个甚么。
物是个甚么。
见是个甚么。
不见是个甚么。
直饶识得菩提面。
犹恐祖师未肯点头在。
若然。
则祖师与从上佛祖。
实实同一鼻孔呼吸。
吾徒究明大道者。
当奉为宝范。
幸共勉旃。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以下无正文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