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材人才人财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3
人才人材人财人裁的各种解读意义
人才、人材、人财、人裁都是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词汇,它们有不同的解读意义。
一、人才
人才是指具备特定专业技能、知识和能力、有较高工作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人士。
他们在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组织中的重要资源。
人才的发掘、培养和留用是企业发展和竞争的关键。
二、人材
人材和人才类似,指的是具备专业技能和知识、能够为组织创造价值的人员。
不同的是,人材强调的是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个人能力、工作态度等方面。
三、人财
人财是指人力和财务两个方面。
人力包括人员数量、素质、组织结构等方面;财务则包括资金、财务结构、成本等方面。
人财的平衡和协调是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人裁
人裁是指企业在经济形势、市场环境和企业发展需要等方面需要进行人员裁减的情况。
人裁是企业管理中的一种常见、必要的手段,但也需要遵循法律法规和道德原则,确保裁员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总体而言,这些词汇都是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它们的意义和用法根据不同的情境和背景而有所不同。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要,合理运用这些词汇和概念,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成功。
人材,人才,人财的逻辑关系
人材、人才、人财这三个词在逻辑上存在一定的关系,它们通常用于描述人的不同方面或不同层次的价值。
人材通常指具备一定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人,他们可能有潜力或特质,但可能还没有被充分发掘或展现出来。
在这个意义上,人材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强调的是人的基本属性和潜在能力。
人才则是在人材的基础上,具备更高的素质和能力,通常用于描述那些在特定领域或行业表现出色的人。
人才强调的是人的专业能力和业绩表现,是相对于普通人而言的优秀者。
人财则是在人才的基础上,具备更高的价值和贡献,通常用于描述那些对组织或社会做出卓越贡献的人。
人财强调的是人的经济价值和影响力,是相对于普通人才而言的更高层次的价值创造者。
因此,这三个词在逻辑上呈现出一种递进关系,从人材到人才再到人财,逐渐强调人的更高层次的价值和贡献。
这种递进关系表明,一个人的价值和贡献可以逐渐提升和增长,从基本素质和潜力的具备到专业能力和业绩的出色表现,再到经济价值和影响力的卓越贡献。
职场中如何从人才到人才再到人财招人难,找到优秀的员工更难,这是当下人力资源经理和老板都发愁的事。
哪个行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零售行业也不例外。
著名零售业管理专家胡春才在他的新作《零售之道与术:未来中国零售业超越和蜕变之路》中对员工的成长提出三个阶段说:人材 人才 人财,很值得学习,值得每一个摸爬滚打在职场的人思考一下,你到底处于哪个阶段?一般零售业的人才根据其创造价值的能力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人材阶段、人才阶段、人财阶段,只有当人才进入人财阶段以后,他才能为企业创造足够多的价值,此时他才堪称企业的财神爷。
具体说来,人材阶段就是:指一个人成才前的粗胚阶段,像那些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们,或者从其他行业转行过来的人对这一行的知识经验还很不熟悉,或者是那些从技校、中学毕业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的人,都可以算作人材。
人材经过很好的打造,有可能成为人才,但是也有可能加工处理不当,最后成为废材,也是常有之事。
这个加工处理的过程表面上看是企业在做,其实真正的责任人还是人材本身,毕竟何去何从,作为已经具备独立行事能力的公民自己还是可以把控的,这个怪不得别人。
人才阶段是:经过人材阶段的锻打锤炼,对所处的行业已经比较熟悉,对其中的一些规律已经有一定的把握,可以在自己目前的岗位上把工作质量做到优秀的水准,达到这些标准,就应该算人才了。
所谓人才其实就是在某一岗位或某些岗位上具有高水平表现的人,如果这个高水平要用数字来量化的话,就是在同一群体中居于前 的人应该算作该企业的人才。
人财阶段是:带来利润贡献的人即人财。
人才 人财,人财应该是人才的高级阶段。
理论上说,每一个人才都应该能够给企业创造真正的价值。
一个人再有才干,如果不能够通过为企业降低成本、为客户带来增值价值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为企业创造利润,那么这样的人才对企业而言,价值就不高,企业也就很难给予其较高的薪酬待遇。
也就是说,只有当人才转化成为人财以后,对企业、对个人才有真正见得着的价值。
开头是人才的四字成语有哪些1、人才济济:【rén cái jǐ j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2、人才辈出:【rén cái bèi chū】辈出:一批接一批地出现。
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断地大量涌现。
3、人才出众:【rén cái chū zhòng】人品才能超出众人。
4、人才难得:【rén cái nán dé】有才能的人不容易得到。
多指要爱惜人才。
5、人才众多:【rén cái zhòng duō】指人才遍地,很多。
人才:【rén cái 】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人才辈出拼音】:rén cái bèi chū【释义】:辈出:一批一批地出现。
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断涌现。
【出处】: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元纪·世祖至元二十年》:“得如左丞许衡教国子,则人才辈出矣。
”【例句】:我们的时代是~的时代。
人才济济【拼音】:rén cái jǐ jǐ【释义】:济济:众多的样子。
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出处】:《书·大禹漠》:“济济有众,咸听朕命。
”【例句】:闺臣见~,十分欢悦。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二回人声鼎沸人一己百人迹罕至人情世故人山人海人寿年丰人云亦云人浮于事人杰地灵人定胜天人才济济人来人往人满为患人老珠黄人才辈出人面桃花人丁兴旺人仰马翻人心不古人言可畏人微言轻人言啧啧人欢马叫人心惶惶人间天堂人心向背人莫予毒人中之龙人心叵测人五人六人面兽心人去楼空人生如梦人困马乏人情冷暖人尽其才人琴俱亡人穷志短人以群分人中龙虎人各有志人世沧桑人强马壮人琴两亡人人自危人文荟萃人心莫测人中骐骥人琴俱逝人非草木人面狗心人心难测人之常情人多势众人命关天人模狗样人所共知人头畜鸣人微权轻人微言贱人心皇皇人心如面人欲横流人约黄昏人鼠之叹人海战术人才出众人不自安人多口杂人非木石人荒马乱人间天上人神共愤人心所向人心惟危人言藉藉人中狮子人多阙少人情汹汹人喊马嘶人急计生人百其身人不聊生人才难得人材出众人财两空人单势孤人地生疏人多嘴杂人非土木人非物是人浮于食人给家足人极计生人间地狱人来客往人命危浅人千人万人情汹汹人穷智短人人皆知人涉卬否人生如寄人生若寄人生朝露人事不省人事代谢人手一册人死留名人亡政息人微望轻人我是非人心大快人自为战人心归向人心涣散人心所归人烟稠密人语马嘶人怨天怒人妖颠倒人烟浩穰人财两失人稠物穰人存政举人多手杂人急偎亲人急智生人己一视人来客去人离乡贱人民城郭人贫智短人弃我取人强胜天人情世态人情之常人取我与人神共嫉人神同嫉人事不醒人事不知人亡邦瘁人亡家破人亡物在人众胜天人自为政人足家给人心丧尽人言籍籍人才辈出人财两空人才济济人丁兴旺人多势众人杰地灵人满为患人山人海人心所向人之常情人定胜天人心惶惶人心所向人仰马翻人烟稀少人言可畏人心如称人来人往人老珠黄人之常情人寿年丰人情冷暖以人字开头的五字成语:人不可貌相人间重晚晴人老心不老人生面不熟人心隔肚皮人生如风灯人生路不熟人生如朝露以人字开头的六字成语:人心齐,泰山移人不知,鬼不觉人人得而诛之以人字开头的七字成语:人生自古谁无死人怕出名猪怕壮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生何处不相逢人逢喜事精神爽人生七十古来稀以人字开头的八字成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以人字开头的十字成语: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人面逐高低,世情着冷暖以人字开头的十一字成语: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人财物研发保障人财物研发保障是指在科技研发领域中,保障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和物资资源的充足和有效使用,以确保科技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的研发成果。
本文将从人才引进与培养、财务预算与管理以及物资采购与管理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实现人财物研发保障。
一、人才引进与培养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科技研发工作离不开优秀的研发人员。
因此,引进和培养人才是保障科技研发的重要环节。
首先,可以通过开展人才引进计划,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入科研团队。
其次,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
通过内部培训,提升现有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通过外部培训,引进先进的科研理念和技术方法。
此外,还可以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共享优质的科研资源和人才。
二、财务预算与管理财务预算与管理是保障科技研发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和使用效益。
首先,需要制定科研项目的财务预算计划,合理规划科研项目的资金需求,并确保资金的合理配置。
其次,建立科研项目的财务管理体系,包括经费审批、经费执行和经费监督等环节。
在经费执行过程中,要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监管,确保经费使用符合科研项目的要求,避免出现浪费和滥用的情况。
此外,还可以加强与财务机构的合作,利用外部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物资采购与管理物资采购与管理是保障科技研发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科研设备和材料的供应和使用。
首先,需要建立科研设备和材料的采购计划,合理规划科研项目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并确保供应的及时和充足。
其次,建立科研设备和材料的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购置、验收和维护等环节。
在设备的购置过程中,要注重设备的性能和质量,确保设备能够满足科研项目的需要。
在设备的维护过程中,要加强对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此外,还可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设备和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
人财物研发保障是保障科技研发的重要环节。
通过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财务预算与管理以及物资采购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可以有效保障科技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的研发成果。
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海尔的人才观1.“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你能够翻多大跟头,给你搭建多大舞台现在缺的不是人才,而是出人才的机制。
管理者的责任就是要通过搭建“赛马场”为每个员工营造创新的空间,使每个员工成为自主经营的SBU。
赛马机制具体而言,包含三条原则:一是公平竞争,任人唯贤;二是职适其能,人尽其才;三是合理流动,动态管理。
在用工制度上,实行一套优秀员工、合格员工、试用员工“三工并存,动态转换”的机制。
在干部制度上,海尔对中层干部分类考核,每一位干部的职位都不是固定的,届满轮换。
海尔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要义是,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在能力,让每个人每天都能感到来自企业内部和市场的竞争压力,又能够将压力转换成竞争的动力,这就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秘诀。
案例:“我的创新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了!”海尔冰箱中二事业部定单经理李少杰,提起2004年8月3日,十分兴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我的事迹。
当时我在车间里还没下班,爱人打电话给我,那高兴劲儿可别提了!之后又有不少亲友打来电话祝贺。
这一段时间里,我在精益生产推进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钣金线的节拍比前段时期20秒/台又有提高,达到19秒/台。
这次企业选择我作为典型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让我更加明白:有创新,才能成功!”对这一天,洗衣机事业部检验班长田丰青同样难以忘怀:“‘妈妈,你太厉害了,你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了!’ 8月3日晚上,我正在家看连续剧,突然接到了在外婆家的儿子打来的电话;我那铁杆球迷老爸连球赛都不看了,抢过话筒向我祝贺!那是 7月31日,中央电视台记者现场采访了我的创新成果。
回家我把这事说了,没想到球迷老爸每到《新闻联播》时间就马上换频道,连亚洲杯也‘忍痛割爱’,直等了三个晚上,终于看到了报道!第二天一上班,迎接我的都是同事们祝贺的笑容,我简直就成了厂里的焦点人物!说真的,要不是在海尔,我做梦也上不了中央电视台。
就拿这项创新说吧,我只是提出了一个想法:使洗衣机的‘耐压’和‘接地’两个检测工序合二为一,厂里的技术人员就很快改造出了一台先进的仪器。
针对职员对企业作出的贡献,将其进行分类,进行区别对待与管理。
大致可以分为五类:人财、人才、人材、人在、人裁。
人财:有德有才重点使用。
解释:企业财富的重要创造者。
清理掉不需要的人后要重点使用好这部分人,表明企业用人标准.他们是企业盈利的关键性核心职员,是企业关注的焦点.但这类职员可能会傲才,这时企业应提供更多的机会与空间(给予相应的权利使其承担更多的责任),便于创造更大价值,让个人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让他能够“复制”自己,主动去培养更多的“人财“),帮助他提升成就感。
人材:有德无才培养使用。
解释:这部分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只是缺乏专业的技能。
以“人财”为目标进行培养使用,他们是公司培养员工的主要目标人群。
这些人是企业不可或缺的职员,他们多数能企业创造一定的财富与价值,对企业也相对忠诚,但他们最需要是企业的对他们尊重与重视(适当把项目放手交给他们去做,培养他们的能力).这类职员只需加以适时的鼓励与培训,加以鞭策,良好的引导与鼓励可使其成为“人财”。
人才:无德有才限制使用。
解释:这部分人拥有良好的职业技能,工作能力高,但是职业修养不够,随时都有可能使企业处于被动局面.大都初入仕不久,多数梭角犀利,桀骜不逊,属理想主义思想者居多。
企业应对他们应加强培训,进行必要的雕刻使其成为“人材",成为企业未来的关键性职员.这种人材的培养成本是最低的,潜力价值也是最大的,不过要把握好度,特别是其自尊心的关怀,否则适得其反。
用人单位对这样的人的使用要尤其慎重,要注意避其锋芒,有限发挥作用。
随时会转化为“人裁" 。
(利益是稳定人才的必要因素之一;转化人才的工作心态,工作中更重要的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为每一个"人才“选对师傅也很重要)人在:一般是有多年职场经验的老手,可能到了不惑之年还是一个一般的办事类的职员。
可能是环境的因素也可能是其自身的原因,不识进取,得过且过。
对企业无功也无过的一类.他们曾经可能也是企业的支柱性职员,可现在是依老卖老或百事不管的老好人。
人材、人才、人財
作者:白崇賢
·最近國內有多家企業紛紛求助亞洲企管顧問集團,從臺灣等境外地區找尋“生產”、“營銷”與“總管理處”主管人才,這些企業包括佛山東鵬陶瓷、珠海九豐集團與深圳萬基制藥等與國際管理制度接軌較早之企業,充分證明:全球化戰略與有效資源整合時代悄悄來臨,企業經理人不能不及早採取因應措施,否則中國一旦加入W TO,必須展現國際化實力與人競爭時,將會手足無措,或者有氣而乏力!因為企業競爭的本質便是“人力素質”競賽,沒有優質能力素養的人力資源不斷注入企業體,則企業終將因自身的老化,而被無情的企業運作規律所淘汰,但一廂情願式地追求人才,卻沒有相對應配套的人力資源規劃工程(如附錄),則可能將“人才”倒退成“人材”,甚至是“廢才”,而無法將“人才”升級成“人財”,應是極其淺顯易懂的道理。
因為人才需要“發覺”、“控角”,更需要提供一個足以“培訓”、“激勵”和發揮才能的“舞臺”才能競功,應無疑義!
·人才的基本面:德、才、能、拚
90年代日本人企業能從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一片廢墟之中再站起來,憑藉的就是創新的人才,永不服輸的個性。
日本企業家將人才定位成“德”、“才”、“能”、“拚”兼備的人,其中尤其對“品德”的要求格外重視,所以松下幸之助率先喊出“造物之前先學會造人”的觀念。
這與臺灣的經營之神王永慶先生所標示的“先學做人,再學做事”應有異曲同工之妙。
那麼他們所強調的“做人”第一件事應該是先學會“感恩”,感謝父母賜給我身體;老師賜給我智慧;前輩教會我一技之長;親人給我關愛;朋友給我充實的心,不致孤單落寞;主管給我工作,讓我發揮潛能,學習成長;社會、國家給我機會,讓我一展抱負,而無後顧之憂……等等,所以新一代的企業家非常在意和重視“企業的倫理”與“職業道德”,因為他們認為,有了“感恩”之心,必然樂於“奉獻”一已之力,積級為團隊付出,一邊盡已之力,為人分憂解勞,一邊展現高度學習的心態,樂向他人分享和學習,必能將原有封閉的“自我”和“自私自利”的原木型“人材”轉形為具有包容性和接納性的“團隊”和“自私他利”心態的“人才”,將“所學”、“所能”完全無私地奉獻和表現出去,則更能將①能做事;②肯做事(從你要我幹變成我自己樂於幹);③又可靠(展現每做每對不欺人,不造假,一切充分透明化的道德勇氣)等三大“人才”特質發揮得淋漓盡致,則“人才”自然又順理成章地轉形為企業家所最鍾愛的“人財”,亦即不僅通過“三能”:①能創利(替企業賺回他所領得薪水的3倍以上來回報企業)②能成長(個人能不斷朝向知識領域、技術領域、道德水平、
心胸雅量等四大方向力爭上游,再求成長)③能發展(肯同心協力,手足情深地協助企業再圖發展),而且尚能善待同事,尊敬長輩,不驕傲,不奢華,不斷以更謙卑的心來處事待人,以成就“人財”兩得與勞資雙贏的事業,才是企業家心目中的最愛,因為企業家也一直以能將社會上更多的“人”由“人材” “人才” “人財”的蛻變,進而脫胎換骨,視為畢生最大的榮耀,現樂願做出貢獻。
所以,有些企業在招聘人才時,老闆經常會掌控最後一關,即“口試”,以“相親”的方式從言行舉止中觀測一個人,然後予以重用。
老闆偵測的方式有時是問一些生活面極為稀鬆平常的小問題,比如:“請問你剛才所喝的這杯茶,須經幾個人的手中過?!”“你到今天為止,有沒有幫你的父母或小孩子洗過澡、擦過身子或捶過背?!”……因為這些企業家認為:光有再大的本事,卻不知“善意”、不懂“感恩“,則將來一旦爬上高位,怎麼能體恤部屬,感恩顧客,進而懷抱終身學習的態度,為企業找尋更美好的明天呢?!
·人才就在你身邊!
在國內,我輔導過一家企業,老闆從小型家庭式工作坊發跡,現在已發展成國內名牌企業。
其刻苦耐勞,奮力向上的創業精神,的確叫人佩服。
只是他一天到晚忙裏忙外,忙東忙西,進入了企業發展的瓶頸,在“忙”與“盲”的交互牽動下,整個企業開始出現危機,這也是他找顧問解困的最大動機。
我們接觸時,他就開始抱怨他對員工有多好,但卻培養不出一個“人才”來,逼得他凡事都要自己來,滿腹的委屈和牢騷,就連在一旁參與工作行列的老婆都受不了,由此發展出來的事業就只能靠“運氣”兩個字來解釋了。
面對這一家企業,我首先找這位老闆到我住的飯店來,誠懇溝通一番,以調整他單向的思維的落差。
我說企業“用人”,就如同用一部“機器”,機器剛買來時性能很好,但年久失修、失調,不善保養的結果,機器很快就會折損掉,所以機器需要定時予以保養維修,甚至更換零件或整部換新才不會老化,傷害生產力。
人當然也必須通過不斷地培訓來提升他的素質水平,而您的企業一天到晚趕貨加工,數年如一日,就連機器也會疲累,何謂是人呢?!所以今天您怪您企業沒有像樣的“人才”,就如同一位講究體面的時髦小姐,在要出門去約會應酬之前,總會在自己的衣櫃面前“發呆罰站”,並大歎找不到一件自己“滿意”的衣服可穿用是一樣的可笑。
因為這一位小姐自己心知肚明,衣櫃裏的每一件漂亮的衣服,不都是自己親自從百貨公司千挑萬選後買回來的,何以當時認為“漂亮”的衣服現在卻不覺得“起眼”呢?!這就是“喜新厭舊”的心態作祟。
同樣的,在公司裏的每一位重要幹部也都是高階經理人當年親自或參與挑選和確認進來的,何以時過境遷,“滿意”的人才不見了呢?!……其實,問題的發生絕不能以“單向”、“單純”方式思維,否則極易產生談判。
以吾人擔任企管顧問工作20餘年經驗得知,原有的企業“人才”會變成“奴才”或“廢才”,總離不開兩個主要原因。
第一個是當企業幹部和員工成長的腳步趕不上
企業或產業升級的速度時,就會導致昨日是“人才”,今日成為“廢才”的現象;第二個原因則是企業因缺乏整體性“激勵”機制,使原先表現良好的“人才”產生“觀望”和“等待”心理,不原再將他們自己的“才華”跟“能量”盡情的釋放出來,久而久之這些人便進一步抱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應付心態參與企業的運作。
這樣,“人才”就會自然凋零而成為企業包袱的“廢才”。
更由於企業經理人未能不斷提供一個能讓員工發揮才華的“環境”,形成人才“逆流”,因為有些企業經理人自己不求進步,還千方百計地將比自己“行的”部屬拉下來,就在這種“劣幣驅逐良幣”與“良禽擇木而棲”的心態牽引下,真正的“人才”困受不了愚昧不仁“主管”的折磨,有機會則掉頭就跑,所留下的頂多是另一批“庸才”和只會搬弄是非的“奴才”,這時企業的運作,焉有不敗的道理?!
·給他“五安”才能保住“人財”
企業要真能保住“人才”,並將“人才”有效轉變成“人財”,除了在人力資源的規劃上必須有效著力外,對人才更必須提供“五安”才能令人放心,也就是五種“安全感”的保障,以吸引人才並留住人才為企業長期奉獻,此“五安”指的就是:①經濟面的安全感(指發薪水的日子和其金額不能隨意更動和任意扣罰,以排除員工在經濟面生活上的煩惱);②工作面的安全感(指必須協助部屬不僅能勝任其工作,尚須愉快做人);③身體面的安全感(指經由重視員工工作環境的明亮度和安全性並強化5S 活動考核,
以避免工安事件的發生來保護員工);④知識面的安全感(指須不斷給予員工學習新工作和充實新知識的“充電”、“鍍金”機會,以掃除員工的無知和文盲,並提升其個人的生產力和競爭力);⑤法制面的安全感(指為避免多頭馬車式的指揮領導和主管不按牌理出牌的胡亂作為,企業必須讓員工的升遷和獎罰系統更透明化)。
若企業經理人真能做到前述之“五安,您好”來帶動部屬,獲取安全感;再佐以“人性化”考量之“策略性”人力資源規劃的架構(如附表),循序漸進以構築優質人才的搖籃,則企業終將因“人才”的有效凝聚而散發出一股追求卓越永不自滿的意志力,以迎戰來自全球化的企業競爭。
(作者為臺灣亞洲企管顧問集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