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英:2018中国人才招聘趋势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6.19 MB
- 文档页数:10
人才前景趋势大数据报告※本次报告核心洞察:2018人才紧缺程度整体低于2017,人才紧缺状况趋缓;服务外包与互联网高度抗寒;精神需求已超越生存需求,教育更受热捧,人才热衷为未来储能;一线城市人才呈现供需两旺的局面;2018年整体职位增长超五成,能源化工职位增长最多;雇主涨薪三成,成功引来中高端人才加入;2018年四季度超三成企业离职率减少,机械制造行业流动性最稳定;企业2019年一季度计划招聘岗位增多,对未来信心坚挺;消费品行业招聘净增量最高,与该行业人才稳定性差相关;2018年全年求职活跃情况总体呈上升趋势,四季度求职者并未因为种种不确定性而减少对职业机会的关注;行业越传统跳槽周期越长,新兴行业跳槽周期较短;跳槽周期与年龄段成正比;互联网吸才力最强劲;杭州最能留住人,北京首次出现人才净流出;超六成人为当下就业环境焦虑;超三成人对职业现状不满,学习与跳槽成对抗不满的主要途径;寒冬不影响大部分人结婚生子,约两成人预冻结婚育计划,优先保住工作;各大行业期望与实际薪资差幅近三成,整体趋于合理区间;互联网行业薪资狮子大开口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京沪深广薪资最高;各年龄段的期望与实际的薪资差距接近;寒冬下职场人对薪资的期待并未降低。
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而业已到来的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
这两年对于中国社会及人才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2018年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称为“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
这一年国内中高端人才走势如何?新的一年人才面临哪些机遇?寒冬气氛裹挟而来,企业和职场人应如何应对?为解决这些问题,中高端人才职业发展平台猎聘特此推出《2019年人才前景趋势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总结2018年的人才市场趋势的基础上,洞察2019年的前景与机遇。
《报告》以猎聘平台2018年全年4700万+中高端人才为主要研究对象,并辅之以针对企业招聘与离职情况的调研、针对职场人寒冬下生存状态的问卷调研,力图总结过去一年和未来的企业招聘及用户求职规律,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的预期与行动,为广大媒体、行业从业者、求职者提供研究及决策参考。
λ2018年第四季度竞争指数环比、同比上升,全国平均32人竞争一个岗位λ全国37个主要城市的平均薪酬为8096元,环比上升3.1%λ大型企业最受求职者欢迎,小微企业人才吸引力进一步加强λ成都竞争激烈程度趋缓,竞争指数环比下降幅度较大λ高级管理薪酬仍有小幅上升,以每月20735元的高薪霸占榜首一、整体岗位与投递供需比1、全国竞争指数:2018年冬季平均32人竞争一个岗位智联招聘通过监测全国37个主要城市的在线招聘数据发现, 2018年冬季求职期全国人才供需竞争指数(供需竞争指数=收到的简历投递量/发布的职位数量)为32,这意味着在全国范围内平均每32人竞争一个岗位,竞争指数环比、同比均有所上升。
整体看来,四季度的职位发布和投递量都远超三季度,就业市场活力升温,从求职周期来看,冬季通常是求职淡季,但从往年趋势变化来看,四季度的竞争指数同城略高于三季度。
2、2018年冬季各城市竞争指数排行:北京竞争指数高居第一,郑州、成都环比下降明显从不同城市的竞争指数来看,在智联招聘监测的全国37个主要城市中,2018年冬季求职期北京的竞争指数依然遥遥领先,为89.4,同比、环比均有所上升,竞争程度变得更为激烈。
北京招聘需求量排名全国第一,就业机会、成长空间吸引了大量求职者,这也导致了简历投递数远远高于职位发布数,导致求职竞争激烈。
深圳的求职竞争指数同比、环比上升幅度较大,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显示,深圳的营商环境在35个大中城市中位居第一,经济活力充沛,吸引到越来越多的人才。
整体来看,智联招聘监测的37个城市中,绝大多数城市的求职竞争指数环比下降、同比上升,多个城市出现排名变化;相对于上一季度,郑州竞争指数大幅下降,为环比下降幅度最大的城市,其次是成都,竞争指数环比降幅排在第二位。
从2018年冬季各城市发布的职位数量来看,所有城市的人才需求量均高于上一季度。
成都的人才需求量涨幅最大,进入前十的榜单。
2018年四季度招聘趋势调研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四季度预期全国增加招聘数量企业占比为24.8%,减少招聘数量的企业为20.8%,净增量为4.0%,相比第三季度有较大幅度下降。
华南区预计扩招的企业占比连续三个季度处于四大区域之首。
四季度预计扩招企业占比达到28.2%,预计减少招聘数据的占比为23.3%,净增量为4.9%。
华西区第四季度预期招聘需求扩张,27.0%的企业预计扩招,预计增加招聘数量企业占比最多,净增量9.0%,整体发展最为乐观。
相比其他区域,华东区第四季度招聘需求放缓,预计扩招的企业占比24.0%,减少招聘数量的企业占比21.1%,净增量2.9%。
华北区第四季度招聘区域预计缩减,扩招的企业占比最低,为20.1%,预计减少招聘的企业占比为20.7%,净增量-0.6%。
预计2018年第四季度,杭州、重庆招聘需求呈上升趋势,深圳、成都招聘需求不变,广州、上海、北京招聘需求呈下降趋势。
总体来看,一线城市的招聘需求缩减,新一线城市后劲更足。
杭州第四季度预计扩招的企业占比最多,为27.5%,净增量14.3%,整体发展最为乐观。
上海第四季度预计扩招的企业占比为23.7%,减少招聘的企业占比26.5%,净增量为-2.8%,整体发展最不乐观。
北京和广州,第四季度预计企业扩招的净增量分别为-0.9%、-1.1%。
报告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除机械制造业外,消费品、金融、互联网及房地产行业招聘需求预期均呈现增长的趋势。
房地产行业需求强劲,调研企业中28.7%的企业表示2018年第四季度会增加招聘需求,而表示会减少招聘需求的企业占18.7%,净增量高达9.9%。
互联网行业需求次之,25.9%的企业表示2018年第四季度会增加招聘需求,预计减少企业需求的企业占比19.4%,净增量为6.5%。
此外,金融行业和消费品行业净增量分别为2.4%和3.1%;机械制造业招聘需求净增量为-11.4%,预计第四季度最不乐观。
2018年HR趋势走向分析5则范文第一篇:2018年HR趋势走向分析《德勤最新报告:2018年人力资源科技的10大趋势》指出,2018年推动当今职场根本性变化的10大人力资源科技趋势,包括:(1)对劳动力效率工具的新关注;(2)人才管理成为自我创新的驱动力;(3)持续的绩效管理已经到来;(4)反馈、调查和分析工具的激增;(5)企业学习的创新已经到来;(6)招聘市场瞬息万变;(7)健康福利市场正在爆发性增长;(8)人力分析市场业已成长并成熟;(9)智能服务、沟通和员工体验工具;(10)HR部门是数字化创新的推动者。
作为一个绩效管理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我关注的是第三点:“持续的绩效管理已经到来”。
德勤的报告对“持续的绩效管理”是这样说明的:“目前业内有一个认识就是,持续性的绩效管理是可行又有效的,并且它可以对公司进行改革。
当然这并不是说公司要取消当前的评级系统,而是需要去建立一个全新可持续的目标设定、指导、评估和反馈流程。
”我认同:2018年,持续的绩效管理时代已经到来。
下面我谈一下我对这个观点的想法。
我把我对绩效管理的研究分成两大阶段,也就是两个15年,以2000年为起点,到2015年为第一个15年,自2016年起到2030年为第二个15年。
1.过去15年,中国企业的绩效管理的重点是考核打分在第一个15年里,中国企业的绩效管理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德能勤绩的传统考核,第二个阶段是360度考核,第三个阶段是目标KPI考核,第四个阶段是平衡计分卡考核。
这四个阶段的划分代表了我国企业对绩效管理认识和实践的深入。
最初的时候,绩效考核只是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工具,采用“德能勤绩”的衡量指标对所有员工一把尺子量到底,完全和员工的职责与目标没有关联,仅仅是为了考核而考核,给员工造成很多压力和不满。
为了提高考核数据的可信度,引进了360度的考核方式,从多个角度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价,增加了考核的工作量和复杂度,但依然和员工的职责与目标关系不大,依然是为了考核而考核。
《2018中国科技人才吸引力报告》自从邓小平1988年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至今已有30年,在此期间,科技技术已经取得了飞速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科技公司在国内也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
科技人才求职时看重什么?科技公司HR通过什么手段来招才引智?科技公司的人才为什么离职?这都是科技人才和用人方值得关注的问题,为此猎聘特意推出《2018中国科技人才吸引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主要基于2018年猎聘大数据和该年下半年在科技公司和科技人才中回收的调研问卷,对比分析了中国科技公司的发展和人才求职行为、意愿;同时也分析了人才和科技公司HR双方的求职、招聘心理,旨在为广大科技公司人才、用人方以及行业研究者提供参考。
一、迅速发展的中国科技仍有很大机会对比2008年和2018年的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TOP100榜单可以发现:2008年,美国有29家公司排在前100名,十年之后在这个榜单只多了一家;而中国进入前100的公司从2008年的六家增长到21家;日本从7家增长到8家。
其中,中国公司的增加数量最多。
从2018年该榜单中的科技公司数量来看,美国、日本、中国各占8、2、1家。
根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推出的“全球科技公司市值100强”榜单,2018年中美日三个国家上榜科技公司数量超75%,其中美国位列第一,占比为53%;中国紧随其后,占比为13%;日本排名第三,占比为10%。
十年间,TOP10科技公司大洗牌,到2018年,仅微软、谷歌、苹果仍在前十榜单,且苹果从当时的第七升至榜首,市值涨幅达579%。
2018年前十大科技巨头总市值达35.47万亿元,占比达51%。
值得注意的是,有两家中国公司跻身前十,分别是腾讯和阿里巴巴。
对比2008年和2018年全球科技公司市值TOP100榜单可发现,十年间中国公司4家增长到2018年的13家,其中包括中兴、新浪、腾讯、京东、阿里巴巴、百度等公司。
根据德勤与投中发布的《2017中美独角兽研究报告》,从全球独角兽公司区域分布数上来看,中美两国总占比高达80%以上,占据绝对优势;中美两国独角兽数量相差较小,占比分别为39%、42%,两国势均力敌。
猎聘2018二季度大数据报告:抢人大战中的人才红利热点及流向※本次报告核心洞察:•2018年二季度人才紧缺程度呈上扬趋势,与去年同期持平;•“抢人大战”也是“抢房大战”,房地产供需两旺、竞争激烈;•金融房地产竞争热度领跑全行业,惨烈程度明显高出互联网;•金融薪酬最高,互联网房地产紧随其后;•能源化工人才净流入增量最大,金融人才净流入降幅最大;•北上广深人才供求地位稳固,杭州成都势头劲猛;•上海人才竞争最激烈,沈阳西安力压北京成黑马;•北上深广薪资傲人,杭州毫不示弱;•全国重点城市平均年薪以较小的差距呈现递减趋势;•抢人大战后京沪两地人才净流入率下降,其他重点城市净流入率则明显上涨。
从2017年起,全国各地重点城市纷纷推出人才新政,举国开展了持续至今的“抢人大战”。
在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的今天,在中国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在生产要素驱动转化为创新要素的今天,中青年、中高端人才成为人才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群体。
无论对于个人、政府还是组织机构,了解这个群体、了解招聘人才动向就意味着在“抢人大战”中掌握主动权。
为此,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围绕“城市抢人大战”主题深入研究了千万级体量的中高端人才样本,推出《猎聘2018二季度大数据报告:抢人大战中的人才红利热点及流向》,旨在为媒体、职场人士、用人单位及学研机构提供参考。
对于“抢人大战”的时间起点,本报告遵循外界公认的2017年;对于“抢人大战前”研究时间选取为2016年,“抢人大战后”研究时间选取为2017年至2018年二季度。
报告研究主要时段为2018年二季度,涉及样本来自猎聘大数据后台4300万+中高端人才大数据。
本报告分为上下篇,主要分析全行业整体人才供需、薪酬与流动研究,对全国重点城市人才分布、机遇、价值及流动等维度进行对比,得出相关结论。
上篇:全行业整体情况:人才供需、薪酬与流动1、人才紧缺程度呈上扬趋势,与去年同期持平自2017年二季度以来,全国人才紧缺指数TSI(注:TSI即T alent Shortage Index,TSI=有效需求岗位数/求职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