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3912+人体寄生虫学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2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科技史》大纲(代码:3514)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科学技术史”是为招收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设置的考试课程。
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专业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所包含内容。
考查要点见本纲第二部分:考试样题参见本纲第三部分。
三、评价目标科学技术史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科学技术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科学通史和案例研究的方法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历史事实的能力。
考生应能:1、准确地掌握科学通史中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历史事实。
2、正确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并对关键历史时期和历史人物达到深入理解。
3、对科学史各阶段的特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达到基本的理解。
4、对科学史中的哲学问题达到一定的理解。
5、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所列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试卷满分为100分。
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四大文明古国的科学技术:10%古希腊罗马的科学技术:10%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10%近代欧洲科学的兴起和发展:20%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10%近代科学的全面发展:10%二十世纪初的物理学:10%二十世纪初的天文学:10%二十世纪科学的全面发展:10%(四)题型比例简答题40%论述题60%第二部分考查要点●绪论什么是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史的分类,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科学技术史的学科性质和学习方法,学习科学史的功能和意义。
●科学技术的起源和发展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技术的起源和发展,技术的分类;科学的起源和发展,古老科学(天文,数学,医学)的起源,现代科学的发展。
●四大文明古国的科学技术古埃及的科学技术,两河流域的科学技术,古代印度的科学技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人体寄生虫学》考试大纲一、课程名称和适用专业、层次人体寄生虫学,适用护理专业专科二、课程简介人体寄生虫学为一门医学基础课,其包括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和医学节肢动物。
人体寄生虫学主要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其形态特征、生活史特点、致病性(免疫性)、诊断、流行和防治。
通过本课程学习,能使学生较为全面掌握与医学有关的主要寄生虫种类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认识人体与寄生虫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所引起疾病的病原学检测、免疫学诊断等辅助方法及防治原则。
人体寄生虫学既是一门医学基础课,又是一门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密切相关桥梁课程,其内容渗透于医学相关的各学科。
因此,本课程着重基本理论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实践相关知识的介绍,为学习其他医学相关知识奠定病原学的基础。
三、教材1.授课教材高兴政、张进顺主编《医学寄生虫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7.2.参考教材(1)李雍龙主编《人体寄生虫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2)刘晶星主编《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第二版,寄生虫学部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3)朱淮民主编《人体寄生虫学复习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8.(4)刘英杰,崔昱主编《寄生虫学与寄生虫学检验-学习指导和习题集》,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9.四、考核题型与要求按照掌握、熟悉二个层次,记忆、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其中掌握的内容一般占总题量的80%,熟悉和了解的内容在20%。
理论考核题型为:①选择题(20%)、②是非题(10%)、③填空题(30%)、④简答题(名词解释,20%)、⑤问答题(20%)。
上述试题比例可作一定调整。
试题预期水平:在认真学习,基本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平均考核成绩应在75分左右。
五、教学内容(按教材顺序排列)第一章总论(一)考核知识点掌握:1.寄生虫、宿主、中间宿主、终宿主、保虫宿主概念2.寄生虫生活史、感染期、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人体解剖学》考试大纲
(代码: 3908)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人体解剖学》入学考试是为基础学院人体解剖学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
《人体解剖学》入学考试在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人体解剖学专业知识、及与临床知识相结合的综合性思维能力。
考试对象为参加当年我校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考试内容包括: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各系统器官的解剖结构、相关临床操作、临床病理与解剖学基础知识的联系。
教材选用《系统解剖学》(八年制教材最新版本,人卫出版社)和《局部解剖学》(董大翠,李正莉主编,科学出版社)。
三、评价目标
本课程考试的目的是考察考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特征、位置毗邻、、解剖结构与功能意义的联系、及与临床知识相结合的综合性思维能力。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 答题时间:3小时
3 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满分 100 分)
基础知识:60%
综合能力:40%
4 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30%问答论述:70%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1. 运动系统的组成、全身骨、关节、骨骼肌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临床相关的解剖学基础知识。
2. 消化系统的组成、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毗邻及其与临床相关的解剖学。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管理与教育政策“考试大纲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管理与教育政策》考试大纲(代码:)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1、《教育管理与政策》是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博士(专业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专业考试课程之一。
2、考试对象是具有硕士学位、有5年以上教育及相关领域全职工作经历、具有相当成就的中小学教师和各级各类学校管理人员。
二、考试范围1、教育管理基本理论;2、教育管理研究的主要新成果;3、宏观教育管理与政策动向;4、教育管理问题与改革;5、大中小学管理改革实践。
三、评价标准1、掌握教育管理基本理论;2、把握教育管理改革动态;3、了解和恰当评价主要教育管理政策;4、熟悉学校管理实践问题,能够有效开展学校工作研究。
5、准确了解和分析教育管理研究的主要进展。
四、考试形式与试题结构1、本科目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题型及试题结构:简答题占30%,论述题与案例分析题占70%第二部分考试要点1、教育管理的思想的发展与比较2、教育管理原则及其应用3、教育管理组织的变迁和结构优化4、重大教育政策、法律与管理制度5、教育管理研究动态5、教育行政管理与改革6、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7、学校领导与学校发展8、当代教育政策热点分析第三部分试题举例一、简答题(30分)1. 简述行为科学对教育管理理论的影响。
2. 比较分析至少两种主要类型的高等学校组织结构的不足。
3.如何理解我国高校(或中小学)与教师的法律关系?二、论述题(70分)1. 论学校管理育人及其创新。
2.试分析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进展与趋势。
3. 请结合实际论述全面提高大学教育质量。
第四部分参考书目1、新编教育管理学,吴志宏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高等教育管理,杨德广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2.3、2009年中国教育绿皮书:中国教育政策年度分析报告。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2.4、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作者:杨东平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5。
正文:人体寄生虫学笔记学习目标:1. 掌握寄生、寄生虫、宿主、终宿主、中间宿主、寄生虫生活史、感染阶段、感染途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等概念。
2. 通过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习,掌握寄生虫的致病机理和实验诊断,了解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机制,了解常见人体寄生虫的种类。
3. 掌握华支睾吸虫吸虫的形态特点,生活史一般特征。
4. 掌握华支睾吸虫致病机理和病原检查方法,了解临床表现、免疫诊断、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
第一篇总论人体寄生虫学:研究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生存繁殖规律,阐明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相互关系的科学。
该学科内容包括医学蠕虫学、医学原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三部分范畴医学蠕虫学医学原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十大热带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淋巴、盘尾)、利什曼病、锥虫病(非洲、美洲)麻风、结核、登革热。
(展示相关疾病的图片,给同学们做一些病例介绍。
)五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钩虫病寄生与寄生关系共生:两种不同的生物形成的互相依赖,互相联系的共同生活现象。
共栖(commensalism):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结肠内阿米巴)。
互利共生(mutulism):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白蚁与鞭毛虫)。
寄生(parasitism):一方受益,另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
受益者称为寄生物,受害者称为宿主。
寄生虫生活史与宿主类别(一)寄生虫生活史(life 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的全过程(入侵、移行定居及离开)。
感染阶段(infective stage)寄生虫生活史过程中具有感染人体能力的发育阶段。
(二)寄生虫类型:专性兼性;体内体外;按照生活史过程中是否需要转换宿主,可将其分为直接型(土源)和间接型(生物源)两类;机会致病寄生虫等根据寄生性质,可分为:1、专性寄生虫:营寄生生活,如疟原虫。
2、兼性寄生虫:多营自由生活,某种情况下可营寄生生活。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综合》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2222)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1. 《教育学综合》是为报考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型博士研
究生而设置的入学考试课程之一。
2. 考试对象为报考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
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范围
1、教育基本理论;
2、中外教育史;
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三、评价标准
1、理解教育基本理论,掌握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最新动态;
2、理解中外近现代教育思想史;
3、理解并能正确运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4、能运用教育基本理论分析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四、考试形式与试题结构
1、本科目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题型及试题结构:简单题占40%,论述题占60%。
第二部分考试内容要点
一、教育学学科发展问题
二、教育的本质
三、教育的功能
四、教育的目的
五、教育与人
六、教育与社会
七、教育与文化
八、教师与学生
九、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史
十、外国近现代和当代教育思想流派
十一、教育研究中的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第三部分试题举例
一、简答题(每题10分)
1、简评教育目的中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2、简述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地位
3、简述教育的负功能
4、简述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
二、论述题(每题30分)
1、论述后现代主义对教育学的影响。
2、运用相关教育理论评析我国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1我们II打〈败〉了敌人。
%1我们II 〔把敌人)打〈败〉了。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等专业使用)I刖a人体寄生虫学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或消灭人体寄生虫病,以及防制与疾病有关的医学节肢动物,保障人类健康。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是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寄生虫学实验,可以验证理论课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对部分理论内容加深理解;通过寄生虫标本的观察和基本实验技术操作,使学生掌握具有诊断价值的寄生虫形态特征和常见寄生虫的病原学检杏方法;通过寄生虫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法医学、急救医学及妇产科学专业(方向)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1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对应, 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更点学习。
%1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里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1总教学参考时数为20学时。
%1使用教材:《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指导》,寄生虫学教研室自编教材,万启惠,2006年。
II正文实验一总则吸虫一教学目的在掌握寄生虫学实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学习各吸虫形态、中间宿主及病理标本。
二教学要求(一)了解寄生虫学实验的基本要求;熟悉技术操作及生物学绘图法的要求。
(二)巩固显微镜低、高倍镜使用法,进f步掌握油镜使用法;熟悉寄生虫学标本观察法。
(三)熟悉肝吸虫、肺吸虫、姜片虫、血吸虫成虫的形态特征,掌握肝吸虫、肺吸虫、姜片虫、血吸虫虫卵的形态;掌握它们中间宿主(媒介)的形态特征及病理标本。
(四)了解两种并殖吸虫的形态差异;了解肝吸虫尾蝴、肺吸虫尾蝴及囊蝴、血吸虫尾蝴及毛蝴的形态特征。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大纲(供临床、皮肤性病医学类专业用)※<前言>人体寄生虫学属于病原学范畴,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
主要研究人体寄生虫形态结构、生活史及生态规律,着重研究寄生虫和人体及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揭示寄生虫病的发生与流行规律,从而达到控制、消灭与预防的目的。
人体寄生虫学包括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及医学节肢动物,主要以我国重要的人体寄生虫为内容。
在医学教育中,人体寄生虫学与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基础免疫学及病理学总论有着密切联系,并为以后临床医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皮肤性病医学专业等本科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1、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国家执业资质标准要求及章节之间相互关系),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2、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和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3、总教学参考学时22学时,全为理论学时。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引言一、教学目的学习寄生虫的危害性,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寄生虫病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寄生虫学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二、教学要求1.掌握人体寄生虫学概念。
2.了解寄生虫的危害性、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寄生虫病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寄生虫学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三、教学内容1.寄生虫的危害性(1)寄生虫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寄生虫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寄生虫病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3.寄生虫学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第二章寄生虫生物学与寄生虫病学习寄生现象相关概念、寄生虫生物学、寄生虫与宿主相互关系、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学与寄生虫病特点。
二、教学要求1. 掌握寄生虫、宿主、寄生概念,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与宿主类别,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成果科类:医科申报等次:二等1.构建了一套以疾病为线索、以应用为导向的整合课程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
2.形成了“主动学习课堂+现场实践”、“线下+线上互动”的立体化教学体系,极大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
3.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专业人才为目标,整合了优质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依托课程改革,实现了高素质教学团队培育的长效机制。
4.创建了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师、一流的教学资源和一流的教学管理的新的五个“一流”的模式。
这一成果模式从问题出发,基于课程的自身特色,具有很强的可实践性和示范辐射效应,可供所有的基础医学课程借鉴并进行推广应用。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1)构建了以应用为导向、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整合课程根据疾病谱,弱化生物学框架,并依据临床、预防等不同专业出口的培养需求,按人体系统而非病原体生物学分类整合教学内容,为基础学科将来纳入前后期贯通的整合课程打下基础。
(2)形成了以主动学习意识的养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实践创新能力发展为主导的“立体化”的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基于生成性案例”的教学方法,形成了讲授、Sandwich、PBL、CBL相结合的整合式课堂。
培养了学生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来学习新知识。
在实验教学环节,将动物模型、现场教学常规化,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带动了学生对我国公共卫生现状的认识,巩固了其专业思想并训练了其科学的思维能力。
另外,我们构建了“线上”教学平台。
利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实现了教学资源的线上获取、师生的线上互动。
我们还创建了“我爱寄生虫”微信公众号,实时发布教学内容,拓展专业知识并增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
(3)形成了系统的案例教案库,推进了MOOC的建设课程组撰写和改编了系列基于案例的教案,包括Sandwich教案10个、PBL教案2个、CBL教案2个、案例资源库1个、电子标本库1个以及寄生虫学扑克牌一套。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人体寄生虫学》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3912)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本《人体寄生虫学》入学考试是为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招收病原生物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
人体寄生虫学入学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基本科研思维的能力。
考生应能准确地掌握人体寄生虫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方法;对近期国内外有关人体寄生虫学的杰出成果及前沿知识应有所了解。
考试的对象为参加当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考查要点详见本大纲第二部分。
二、评价目标
人体寄生虫学入学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文献综述的能力。
考生应能:
1、准确地再现人体寄生虫学方面的基础知识。
2、掌握基本的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方法。
3、对近期国内外有关病原生物学的杰出成果及前沿知识应有所了解。
4、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有论有
据,合乎逻辑地表达。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满分为100分)
1、基础知识约40-60%
2、综合能力约40-60%
(四)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约 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