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语文 考点跟踪突破22 品味佳词美句,赏析语言特色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3
考点跟踪突破22品味佳词美句,赏析语言特色(一)(2016·云南)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我的第一场戏周星驰①记忆中总有一些让我们心动落泪的东西,在岁月的荡涤中,它们都变成晶莹璀璨的琥珀。
②母亲与父亲离异那一年,我才7岁。
我和姐姐周文姬、妹妹周星霞一同被判给了母亲凌宝儿。
在1968年的香港,母亲带着我们三个孩子讨生活,其艰难可想而知。
为了维持生活,母亲一人打了两份工。
我们几个都特别乖巧懂事,这让母亲很宽慰。
尤其是我,由于成绩十分优秀,最得母亲宠爱。
③那时我们三个孩子都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不管多么困难,每个星期,母亲都要称点肉或买尾鱼给我们加餐。
每当吃这些丰盛的“大餐”,菜一上桌,我就把菜端到自己的身边,专挑好的吃。
姐姐妹妹却懂事得很,从不和我争。
但是我的饭量很小,吃了两块就吃不下去了。
然后,我就开始胡闹,总还要拣两块,放到嘴里嚼两下,再吐到碟子里。
我嚼过了的,姐姐妹妹哪还肯吃啊!这让母亲非常烦心。
④为了不浪费,母亲只好自己吃。
为这事母亲没少批评我,但是一点作用都没有。
好在我别的方面表现都很好,日子久了,母亲就由着我了——小孩子嘛,哪有不顽皮的呢?⑤可是有一次,母亲真的生气了,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
那一次,母亲两个月没发工资了,好不容易从娘家弄来了一点钱,买了几只鸡腿,烧得金黄喷香。
菜刚上桌,我就小猴似的爬上桌,用手抓起一只鸡腿就啃,还一边冲着姐姐妹妹做鬼脸。
一不小心,手一滑,鸡腿掉地上了,沾满了尘土,落在了一堆鸡屎旁边。
⑥母亲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买这几只鸡腿容易吗?再想想我平时的顽皮表现,母亲决定这次要好好教训我。
她取过一根桑树条,狠狠地抽了我十几下:“让你顽皮,让你不知珍惜!”直到姐姐妹妹扑过来把我护在身体下面,母亲才放下桑树条,搂着我们三个抱头痛哭。
⑦哭了好一会儿,才开始吃饭。
母亲把鸡腿捡了起来,用开水冲洗一下,舍不得扔就自己吃了。
那天晚上,母亲抚着我身上的伤痕问:“还疼吗?”“不疼了。
专题05:根据具体语境,分析语言特色考点5:根据具体语境,分析语言特色【考情梳理】★词语的赏析★从词义的角度①理解词语的本义→②分析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③表达的情感。
格式:加点词语的原意为……,这里指……,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从词性的角度①判断词性→②词语反映的情形→③表现出的作用,即人的形象、品质等。
A.动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B.副词:××副词准确生动地修饰(限制)了××一词,贴切形象地体现了……的特征,表达了……的情感。
C.叠词:运用了叠词××,音律和谐,起到了加深语意的作用,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
D.拟声词:运用拟声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情态美,流露出作者……的情感。
从修辞的角度①运用的修辞手法→②修辞的作用→③表达的情感。
格式:加点词语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表现/达了事物/人物……的特点/情感。
从人物描写的①运用的描写手法→②描写手法的作用→③表达的情感。
格式:××词是××描写,该词写出了人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角度★句子的赏析★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先判断该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语境,根据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具体赏析。
2.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先判断该句的描写对象和使用的描写方法,再结合语境,根据该描写方法的一般作用进行赏析。
分类类别特点作用/答题规范根据描写对象分类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指对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的描写。
①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感情);④衬托人物……精神品质;修辞手法赏析思路比喻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物的xx 特点,表达了作者的xx感情。
2017年中考古诗词赏析(14首)一、七上《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主题: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表现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以白描的手法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构图精美,意境开阔。
(“阔”表现出江水浩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
“阔”字既写出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一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此句在描写景物与节令中,透出对自然的理趣,表达了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生”“入”二字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写出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富有动感和情趣,宣告春天的来临,透出勃勃生机和乐观向上的感情,也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二、七上《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概括这首诗的内容:描绘了钱塘湖畔旖旎的早春风光,表达了对大好春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了初春的独有风貌;一个“啄”字,美在写出春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绘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2017中考语文考点总结一、诗词鉴赏在2017年的中考语文考试中,诗词鉴赏作为一个重要的考点出现。
接下来我们将对2017年中考的诗词鉴赏考点进行总结。
首先,对于考生来说,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十分重要。
在考试中,常常会出现对古诗词的作者、朝代以及作品内容的问题。
因此,考生要掌握古代著名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品,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李白的《静夜思》等等。
其次,理解古诗词的意境也是考试中要求的一项能力。
通过诗词的韵律、意象等等方面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是非常重要的。
在考试中,会出现对古诗词的意境的问题,要求考生根据诗词的表达方式和所用的意象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
再次,对于古代诗词的修辞手法的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
古代诗词中常常会使用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意境,如比喻、拟人、夸张等等。
对于这些修辞手法的理解,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诗词的意境,也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回答考试中的相关问题。
最后,注重诗词鉴赏的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备考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古代诗词来提高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模拟考试等方式来检验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和鉴赏能力。
二、阅读理解阅读理解作为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也经常出现在中考中。
接下来我们将对2017年中考的阅读理解考点进行总结。
首先,阅读理解考点主要包括对课文的理解和对非课文的理解。
对于课文的理解,是考生在中考中必须要掌握的能力。
通过对课文的仔细阅读和理解,考生可以根据问题准确地回答问题。
而对于非课文的理解,考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题目中所提供的相关信息来理解文章的意思。
其次,理解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在阅读理解题目中,常常会出现对文章结构和组织方式的问题,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文章来理解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然后回答相关问题。
再次,对于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的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阅读理解题目中,经常会出现对关键词和关键句的问题,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文章来理解关键词和关键句的含义,从而准确地回答问题。
考点追踪打破20古诗词鉴赏(一)课标 40 首古诗词赏析一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梦寐以求,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展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本诗所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爱情惹起的相思之苦;__比兴手法。
2.联合你平时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
品德正直有涵养的人;__漂亮和善贞洁的女子。
二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光景描绘,这些光景描绘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如何的画面?这些光景描绘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悲凉)的晚秋画面。
衬托人物心里的空虚难过之情。
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对美好爱情 (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神往或相思之苦。
(意对即可 )三十五参军征《乐府诗集》十五参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十五”“八十”是夸张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揭穿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不合理。
2.此诗抒发了老翁如何的心情?经过哪句诗表现出来的?抒发了老翁孤单悲凉的心情。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 四观沧海[东汉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绚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考点跟踪突破4语段综合1.(2016铁一中二模)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读书是长期的一个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
②因此,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
③正如荀子在《劝学》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④现实中,不少人都有长期坚持、积少成多,最后取得惊人收获的读书经历。
(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读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
(2)第③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正如荀子在《劝学》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请提取第④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人有读书经历。
或:人有经历。
2.(2017·原创)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风筝,(亦称“鸢”)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工匠鲁班发明的。
②古时候的风筝,有的用竹木制成,有的用丝绸制成。
③经过上千年的演变,风筝的裱糊、绘画、扎绑等工艺日趋精美。
④风筝上具有祈福、长寿、吉祥等含义的图案,寄托着人们放飞希望的美好心愿。
(1)第①句标点符号有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风筝,亦称“鸢”,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工匠鲁班发明的。
(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经过上千年的演变,风筝的扎绑、裱糊、绘画等工艺日趋精美。
(3)请提取第④句的主干,并将其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风筝寄托心愿。
3.(2017·预测)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丝绸之路是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在历史上促进了中国和欧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
②现在重拾“丝绸之路”,是历史的回顾?还是欧亚区域经济的需要?③丝绸之路,作为大西北的主要旅游路线,经过了十几年的__B__和__C__,基础设施正在__A__,已经成为中国诸多旅游产品中极具吸引力的一条主题旅游线路。
(1)请提取文中画线句子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考点跟踪突破22 品味佳词美句,赏析语言特色(对应学用233页)(一)(2016·云南)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我的第一场戏周星驰①记忆中总有一些让我们心动落泪的东西,在岁月的荡涤中,它们都变成晶莹璀璨的琥珀。
②母亲与父亲离异那一年,我才7岁。
我和姐姐周文姬、妹妹周星霞一同被判给了母亲凌宝儿。
在1968年的香港,母亲带着我们三个孩子讨生活,其艰难可想而知。
为了维持生活,母亲一人打了两份工。
我们几个都特别乖巧懂事,这让母亲很宽慰。
尤其是我,由于成绩十分优秀,最得母亲宠爱。
③那时我们三个孩子都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不管多么困难,每个星期,母亲都要称点肉或买尾鱼给我们加餐。
每当吃这些丰盛的“大餐”,菜一上桌,我就把菜端到自己的身边,专挑好的吃。
姐姐妹妹却懂事得很,从不和我争。
但是我的饭量很小,吃了两块就吃不下去了。
然后,我就开始胡闹,总还要拣两块,放到嘴里嚼两下,再吐到碟子里。
我嚼过了的,姐姐妹妹哪还肯吃啊!这让母亲非常烦心。
④为了不浪费,母亲只好自己吃。
为这事母亲没少批评我,但是一点作用都没有。
好在我别的方面表现都很好,日子久了,母亲就由着我了——小孩子嘛,哪有不顽皮的呢?⑤可是有一次,母亲真的生气了,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
那一次,母亲两个月没发工资了,好不容易从娘家弄来了一点钱,买了几只鸡腿,烧得金黄喷香。
菜刚上桌,我就小猴似的爬上桌,用手抓起一只鸡腿就啃,还一边冲着姐姐妹妹做鬼脸。
一不小心,手一滑,鸡腿掉地上了,沾满了尘土,落在了一堆鸡屎旁边。
⑥母亲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买这几只鸡腿容易吗?再想想我平时的顽皮表现,母亲决定这次要好好教训我。
她取过一根桑树条,狠狠地抽了我十几下:“让你顽皮,让你不知珍惜!”直到姐姐妹妹扑过来把我护在身体下面,母亲才放下桑树条,搂着我们三个抱头痛哭。
⑦哭了好一会儿,才开始吃饭。
母亲把鸡腿捡了起来,用开水冲洗一下,舍不得扔就自己吃了。
那天晚上,母亲抚着我身上的伤痕问:“还疼吗?”“不疼了。
词句赏析1.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春山夜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①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②。
【注释】①掬(jū):双手捧起。
②翠微:指山腰青翠幽深处,泛指青山。
对两首诗歌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第①首诗以“杨花”“子规”起笔,点明时节,寄寓作者对朋友远谪他乡的牵挂。
B.第②首诗描绘一幅清幽淡远、极富神韵的春山夜月图,照应题中的“夜”“月”。
C.第②首诗的加点字“掬”“弄”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出诗人山中赏玩的畅快心情。
D.两首诗歌都将月亮拟人化,前者表达作者怀人之情,后者表达对春山美景的不舍。
2.阅读下面的诗歌,选出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A.本诗为一首咏物诗,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渴望建功立业却又不被赏识的感慨与愤懑之情。
B.一、二句写“大漠”空旷荒凉,“燕山”高拔险峻。
C.“沙如雪”从视觉写出颜色,也从侧面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明亮;“月似钩”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形状。
两个比喻是为了表现出边疆夜色的美丽。
D.三、四句借马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何当”既含无限期盼,又寓无尽无奈。
3.关于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中,作者概括叙述自己被贬多年的遭遇,“凄凉地”一词饱含无限艰辛,“弃置身”言明自己被放逐。
B.颔联中,作者使用了“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写出了自己遭贬归来之后的感慨:物是人非,恍若隔世。
C.颈联以“沉舟”“病树”反衬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现代文阅读赏析语言特点【考查重点】1.语言风格2.句式特典3.语言特色【命题趋势】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我们可以发现,记叙文阅读的命题有三个重要走向:一是从选文范围看,阅读材料由课内继续向课外延伸拓展,大多出自文摘类杂志(如《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特别关注》《微型小说选刊》)等精美时文,作者一般集中于当代热点作家(如张丽钧、张抗抗、毕淑敏、刘亮程、周国平、李丹崖、周海亮、马德、丁立梅等)。
二是从选文内容看,更加贴近《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要求,更加注重对文化内涵、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挖掘,十分重视选文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与学生的内心世界贴近,写青少年成长历程的文章占较大比例。
三是从命题方向看,分值比重仍会不断加大,主观试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综合性、探究性的试题越来越受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有所体现。
试题重点考査考生的知识与能力,关注考生对阅读材料的体验和感悟能力,体现阅读个性。
对文章整体感知、理解、领悟以及考查学习方法、表述阅读心得的创新型试题将增多,且更具开放性。
应注意的是,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将会呈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开放性;对文章写作特色的考查将会更灵活;对学生语言的表述、思维的创新等方面的要求将会更高。
考向1:语言风格1.常见题型说说本文的语言风格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2.语言风格分类语言风格是在语言交际的主客观因素的制导下由运用语言表达手段的诸多特点综合表现出来的气氛和格调。
语言风格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出不同的类别,如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个人风格、语体风格、表现风格,等等。
这里着重讲表现风格。
语言的表现风格是从不同侧面对综合运用语言表达手段所形成的气氛和格调作出的抽象概括。
这样抽象概括出的表现风格往往相反相成、相辅相成。
常见的表现风格有豪放与柔婉,繁丰与简洁,明快与含蓄,绚丽与平实等等。
(一)豪放与柔婉豪放,又叫刚健、雄健,其特点是气势雄浑,境界开阔,色彩鲜明,格调高昂,感情激荡,大气磅礴,具有阳刚之美。
考点跟踪突破22品味佳词美句,赏析语言特色(对应学用233页)(一)(2016·云南)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我的第一场戏周星驰①记忆中总有一些让我们心动落泪的东西,在岁月的荡涤中,它们都变成晶莹璀璨的琥珀。
②母亲与父亲离异那一年,我才7岁。
我和姐姐周文姬、妹妹周星霞一同被判给了母亲凌宝儿。
在1968年的香港,母亲带着我们三个孩子讨生活,其艰难可想而知。
为了维持生活,母亲一人打了两份工。
我们几个都特别乖巧懂事,这让母亲很宽慰。
尤其是我,由于成绩十分优秀,最得母亲宠爱。
③那时我们三个孩子都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不管多么困难,每个星期,母亲都要称点肉或买尾鱼给我们加餐。
每当吃这些丰盛的“大餐”,菜一上桌,我就把菜端到自己的身边,专挑好的吃。
姐姐妹妹却懂事得很,从不和我争。
但是我的饭量很小,吃了两块就吃不下去了。
然后,我就开始胡闹,总还要拣两块,放到嘴里嚼两下,再吐到碟子里。
我嚼过了的,姐姐妹妹哪还肯吃啊!这让母亲非常烦心。
④为了不浪费,母亲只好自己吃。
为这事母亲没少批评我,但是一点作用都没有。
好在我别的方面表现都很好,日子久了,母亲就由着我了——小孩子嘛,哪有不顽皮的呢?⑤可是有一次,母亲真的生气了,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
那一次,母亲两个月没发工资了,好不容易从娘家弄来了一点钱,买了几只鸡腿,烧得金黄喷香。
菜刚上桌,我就小猴似的爬上桌,用手抓起一只鸡腿就啃,还一边冲着姐姐妹妹做鬼脸。
一不小心,手一滑,鸡腿掉地上了,沾满了尘土,落在了一堆鸡屎旁边。
⑥母亲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买这几只鸡腿容易吗?再想想我平时的顽皮表现,母亲决定这次要好好教训我。
她取过一根桑树条,狠狠地抽了我十几下:“让你顽皮,让你不知珍惜!”直到姐姐妹妹扑过来把我护在身体下面,母亲才放下桑树条,搂着我们三个抱头痛哭。
⑦哭了好一会儿,才开始吃饭。
母亲把鸡腿捡了起来,用开水冲洗一下,舍不得扔就自己吃了。
那天晚上,母亲抚着我身上的伤痕问:“还疼吗?”“不疼了。
”“下次还调皮吗?”黑暗中,我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并嘻嘻地笑着:“睡吧,妈,明天我还要上课呢。
”⑧2001年,我和母亲做客凤凰卫视时,说起了这件往事....。
⑨“是的,那时他可真顽皮啊!全不知道,这饭菜来得多不容易,一点也不珍惜。
”母亲笑容慈祥。
⑩“不,妈妈,我懂得珍惜,”我接过话茬,声音开始哽咽..,“您想想,要不是我把鸡腿弄到地上,您会舍得吃吗?那几年里,有什么好吃的,您全给了我们姐弟,您成天就吃咸菜啊!于是我们才想出这办法,我把几块肉嚼得不像样后,我们就有借口不吃了。
只有这样,您才会吃啊!”⑪听着这话,母亲情绪变得激动起来:“其实,我早该想到。
你样样乖巧懂事,怎么偏偏吃饭这么顽皮呢?”母亲哽咽..着掏出手绢擦眼睛。
⑫我挂着两行泪水,满面微笑。
在亿万电视观众面前,我们母子抱在了一起。
无数的观众也在这一刻,流下泪来。
⑬虽然我演戏无数,精品众多,但是我要说,我最好的戏,是在7岁那年,演绎的是一份血浓于水、骨肉连心的挚爱亲情,唯一的观众,是我的母亲。
(选自《人民文摘》)1.请对第①段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记忆中总有一些让我们心动落泪的东西,在岁月的荡涤中,它们都变成晶莹璀璨的琥珀。
示例一: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记忆中有些东西”比作“晶莹璀璨的琥珀”,突出了它的珍贵。
__示例二:这句话中“荡涤”用得好,“荡涤”是洗涤、除去的意思,表明“我的第一场戏”是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淘洗后留下来的宝贵记忆。
2.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不,妈妈,我懂得珍惜,”我接过话茬,声音开始哽.咽。
妈妈误解了我的“戏”,我些许的委屈和对妈妈深深的感激交织,心情激动而说不出话来。
(2)母亲哽咽..着掏出手绢擦眼睛。
自己的孩子7岁就那么懂事,妈妈却一直错怪他,知晓真相后,百感交集,说不出话来。
3.第⑧段中“这件往事”具体指什么?请简要概括。
母亲从娘家弄来点钱,买了几只鸡腿,烧给我们吃,我却把它掉在地上。
4.文章哪些地方用了伏笔,暗示这是一场“戏”?请简要回答。
①我们几个都特别乖巧懂事,这让母亲很宽慰;②我挑好的吃,但姐姐妹妹从不和我争;③正是长身体时,但我的饭量却很小,吃了两块就吃不下去了;④我一边抓鸡腿,一边冲姐姐妹妹做鬼脸;⑤母亲用桑树条打我,姐姐妹妹扑过来保护我;⑥母亲问我还调不调皮,我却岔话说明天还要上课。
(答出三点即可)点拨:本题考查运用伏笔的能力。
伏笔,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做的提示或暗示。
如文中写到我们几个孩子特别乖巧懂事,那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挑好的吃,姐姐妹妹却不和我争,这是为什么,一定是事先商量好了的。
5.“观看”了作者演绎的第一场戏,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
示例一:作者很有孝心。
艰苦年代,看到母亲把好吃的全给了儿女,她自己只吃咸菜,于是作者故意把鱼、肉嚼了吐在碟子里,把鸡腿弄掉在地,就是要让母亲无奈地吃掉,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体贴。
__示例二:母爱是伟大的。
艰苦年代,作者的母亲为了养活三个子女,宁肯自己不吃,也要把最好吃的让给子女。
这种爱是无私的,是高尚的,是伟大的。
__示例三:作者自小表现出演戏的天分,7岁的时候,就和姐姐妹妹真情演绎了一场戏,演绎的是一份血浓于水、骨肉连心的挚爱亲情。
(二)(2017·预测)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心中有间小木屋①那是一个初冬的夜晚,晚饭后,我和老公在附近一条不常走的街上散步。
路灯早早亮了,路两旁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闪烁的霓虹灯则为小城的夜色增添了几分妩媚。
灯光下的人们或奔走于下班回家的路上,或继续经营着赖以生存的生意,整个街道并没有因夜色而沉寂,一如白天的喧嚣。
②我们缓缓前行,漫无目的地打量着街道两边的店铺,饭店、超市、五金店……那个小书屋就这样跳进了我的眼帘。
最初吸引我的是玻璃橱窗上的那一层白纱,让店里的陈设变得隐约可见,多了一层朦胧,多了一分温馨,还多了几许妙曼。
透过橱窗旁边的玻璃门,小店一览无余。
这是一个精心布置的小书屋,二三十平米,西边和北边沿墙各放一排高高的书架,上面满是书;东边放一长沙发,玻璃茶几,有一位女士正坐在沙发上看书;中间一片空旷处放一玻璃桌,几把椅子,两位男士坐在桌旁交谈。
小屋上方垂着几盏别致的吊灯,橘黄色的光笼罩着,柔和而温暖.....。
③好个静逸、雅致、可人的书屋啊!我指着书屋对老公说:“快看,这个书店不错!”老公看了看,也赞同道:“是不错!刚开张的吧,前几天我从这儿经过还没看到。
”“走,进去看看。
”我提议。
谁知老公兴致不高:“改天吧,有点冷,我想回去了。
”我有点不舍,再把目光投向书屋,我好像听到了有音乐在流淌,好像闻到了有香气在弥漫……④后来,北风凛冽,不再散步。
再后来,忙忙碌碌,这个书屋也被淡忘了。
直到半年后的一天,晚饭后我独自散步,临出门时突然有要买一本书的冲动,便想起了那个温馨的小书屋。
来到书店时,我却愣住了:明晃晃的灯把屋子照得如同白昼,书店原本不大的空间里又新增了不少半人高的书柜和方形的桌子,上面堆满了书,书柜书桌之间的走道仅供两人侧身通过。
我转了转,满眼都是刀光剑影的武侠小说、肤浅庸俗的言情故事、粗制滥造的搞怪漫画……与那些充斥着商业气息的书店并无二致,哪里还是半年前的那个弥散着书香的书屋啊!几许惆怅油然而生。
⑤一本本寻,一本本觅,终于找到了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两本散文,两本书灰头土脸地躲在角落里,感觉是从前没卖掉剩下的。
我抽出了其中一本——《心是莲花开》,走向门边的付款台。
店主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正沉迷于网络游戏,我把书伸过去,好一会儿,他勉强抬起头看一下价格,又把目光转向电脑屏幕。
我一边付款一边说:“你这个店变化好大呀!我喜欢原来的样子。
”“哦?”他狐疑地看了我一眼,没有吱声,这还是那位店主吗?不是,应该不是,怎么能是呢?能把书屋布置成那样的人必定是个读书之人,必定是个爱书之人,他的眼里必定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的周身必定弥漫着书卷的清香。
当他决定把这个店转给别人时,心中一定有着万般的不舍,又有着万般的无奈吧!⑥走出店门,沉重的脚步声告诉我:这儿,我再不会来。
⑦抬头望向夜空,星星已经困倦得睡眼朦胧,但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那曾经温馨的书屋在喧嚣的都市里或许不会长久,即使残存在角落里的或许也抵挡不了利益洪流的冲击。
我们无法改变什么,却可以为自己宁静的生活、高雅的情趣坚守一方栖息地,沉默守望。
⑧好想拥有一间书屋,拥有一间静逸、温馨的书屋。
我也会在窗上缀有白纱,清风徐来,纱随风舞;我也会在书屋里安放沙发桌椅,播放轻柔的钢琴曲;我还会在书屋一角放置几盆鲜花,让花香和墨香一起萦绕,心如莲花般绽放……⑨温馨的小书屋没有了,却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
1.通读全文思考:文章②③两段写出小书屋(1)柔和温暖,静逸雅致的特点,第⑥段却说“这儿,我再不会来”,原因是(2)书屋变了样子,充满了商业气息,表达了(3)作者对原本温馨雅致的书屋在利益洪流的冲击下变得商业化的惆怅可惜、失望之情。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结合语境,说说第②段加点短语的含义。
小屋上方垂着几盏别致的吊灯,橘黄色的光笼罩着,柔和而温暖.....。
“柔和而温暖”是“温和轻柔”的意思,在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灯光照射下小屋给人以温暖轻柔的氛围,突出了小屋静逸雅致的特点。
(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
两本书灰头土脸地躲在角落里,感觉是从前没卖掉剩下的。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书本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两本书几乎很少有人关注,也很少有人去买以及“我”找到这两本书的困难,表达了作者对弥漫书香的书屋变成商业气息书店的惋惜惆怅之情。
3.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结尾画线句“温馨的小书屋没有了,却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的理解。
温馨的书屋虽然已经变成了商业性很强的书店,但是那间静逸雅致、充满书香的书屋却在作者心里久久不能忘怀,表现了作者对书屋的喜爱、不舍之情。
4.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以回忆的方式写作,抑扬结合,对比衬托,比喻象征等,选择一个方面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