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突破训练题型组合练18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实用类文本阅读
- 格式:doc
- 大小:223.50 KB
- 文档页数:5
组合练二十三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实用类文本阅读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自从6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地球生命历经了五次演化: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距今4.4亿年前,大约有85%的物种灭绝;第二次物种大灭绝是3.65亿年前,海洋生物遭到重创;第三次物种大灭绝是2.5亿年前,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第四次物种大灭绝是1.85亿年前,80%的爬行动物灭绝了;而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第五次物种大灭绝,使得存在于地球达1.6亿年之久的恐龙灭绝了。
()。
在地球生命演化中,在所有灭绝的物种里,恐龙是最重要也最________的。
40多亿年间发生的无数偶然事件造就了今天地球上的________。
与地质历史上远古生物的多样性相比,人类只是________。
地球在承载着生命与人类文明的同时,在过度开发、水质污染、植被破坏的影响下,地球已经________。
数量庞大的人口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然而,地球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和强度,地球会不会有“弹尽粮绝”的一天?当前最为急迫的事情就是维护、保护好物种之间的多样性平衡,使整个自然界保持蓬勃生机。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C)A.人们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数量庞大的自然资源,巨大的生态压力让人难以承受。
B.数量庞大的人口在分分秒秒、日日夜夜地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地球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C.数量庞大的人口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使得地球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D.人们在分分秒秒、日日夜夜地向地球索取数量庞大的自然资源,还要承受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解析】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人类不断地向地球索取资源;一层意思是人类不断地向地球索取资源,使得地球承受的生态压力巨大。
由此可以判断“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的主语不是“数量庞大的人口”,故此,最恰当的修改是C项。
组合练二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牡丹是中华名花,是最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花卉之一。
牡丹色泽鲜艳,它以其国色天香、________、端妍富丽的特色,素称“花中之王”。
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
秦汉时代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牡丹已进入药物学。
东晋顾恺之的名画《洛神赋》中已经出现牡丹的形象,南北朝时,北齐杨子华画牡丹,牡丹已进入艺术领域,作为观赏对象毫无疑问。
唐代牡丹诗大量涌现,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________;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化浓”,________。
宋代开始,除牡丹诗词大量问世外,又出现了牡丹专著。
然而,这样一种富有文化传统堪为国花的著名花卉,()。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植物分类学界对牡丹的分类不甚重视,对野生牡丹的研究很不充分。
随着中国经济逐渐繁荣,使牡丹重新成为人们广泛关注和喜爱的花卉,植物学家这才开始仔细研究牡丹的“家谱”。
如今牡丹的家世已班班可考,但长期以来,人们或为观赏它的花,或为获取它的根皮入药,不断滥采乱挖。
野生牡丹陷入濒危、灭绝的困境,值得人们深思、反省。
________的牡丹,长期以来在为人们吉祥富贵、兴盛繁荣贺喜添乐的同时,自己却默默忍受着诸般委屈,甚至殇痛……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C)A.随着中国经济逐渐繁华,牡丹重新成为人们广泛关注和喜爱的花卉,植物学家这才开始仔细研究牡丹的“家谱”B.随着中国经济逐渐繁华,使牡丹重新成为人们广泛关注和喜爱的花卉,植物学家这才开始仔细研究牡丹的“家谱”C.随着中国经济逐渐繁荣,牡丹重新成为人们广泛关注和喜爱的花卉,植物学家这才开始仔细研究牡丹的“家谱”D.随着中国经济逐渐繁荣,使牡丹重新成为人们广泛关注和喜爱的花卉,植物学家这才仔细开始研究牡丹的“家谱”【解析】原句成分残缺,删除“使”字。
2020 届语文高三二轮专题测试:语言运用一、( 12 分)16.阅读下边的文字,用一句话归纳“我”的经验。
(不超出20 个字)(4 分)想得清楚,就说得清楚。
说得清楚,就写得理解。
这样说对吗?对是对,可是不全面。
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有些事情,有些道理,总是想不清楚,我努力去说,一说再说,就想清楚了。
相同,有些事情,有些道理,总是说不清楚,我仍努力去写,一写再写,就求情楚了。
17.填入下边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连接最合适的句序是(语句间标点可不考虑)(4 分)曾宪梓先生对中国内陆的捐资额超出四亿人民币。
有人这样问他:“有钱快乐,仍是没钱快乐?”曾宪梓先生这样回答:“______________ 。
不要成为钱财的奴隶,要做钱财的主人。
”①我不算有钱②穷人有穷人的快乐,有钱人有有钱人的烦恼③有钱不必定快乐④看你怎么用⑤可是我把钱用在有利的事业上合适的语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阅读下边的文字,挑选出两个主要信息。
(4分)湖北荆州见义勇为的大学生和很多其余为了别人献身的猛士相同,是这个物欲横流、唯金钱利益论社会中人性与社会道德价值的忠实保卫者,他们在紧急关头将个人安危抛在一边,断然选择“拔刀互助” 。
这类断然与果断正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
只有当全社会都接受了这类新的社会道德价值观,近似的看似“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救人行为才不会产生争议,我们也才能真实迎来和睦社会。
信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息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二、( 12 分)16.续写下边这段文字的结句。
(4 分 )大灾眼前有大爱,千万股爱流在央视直播的《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特别节目》中汇聚,现场募得善款21. 75 亿元。
组合练三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实用类文本阅读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齐沙漠,这里的生态环境正在日益改善,贫困农牧民不用________,反而借靠生态治理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守住了家园,也留住了乡愁。
库布其沙漠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总面积为2115.67万亩,其中流动沙丘799.3万亩,横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受影响人口约74万人。
多年前,这片茫茫沙海被冠以“死亡之海”的称谓,寓意不适宜人类生存和作物生长,表达着人们对恶劣环境不尽地憎恶。
不管多数人此前对环境改善感觉无望,但现在的库布其沙漠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鄂尔多斯市政府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库布其沙漠治理率已达到25%。
如今,穿沙公路在沙漠腹地________,行车在公路上,道路两旁绿油油的樟子松憨态可掬地排成几排。
在它们后面,()像绿浪一样一波一波向着看不着边的远处涤荡。
道路的畅通、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库布其沙漠旅游迅速发展起来。
在沙漠腹地,一座建设豪华的七星湖酒店拔地而起,目前来自香港、安徽等地的旅客________,房源紧俏。
在酒店不远处,农牧民开的宾馆、农家乐生意十分红火,滑沙、骑骆驼、沙漠越野车等娱乐项目也________。
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B)A.不论多数人此前对环境改善感觉无望,但现在的库布其沙漠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B.尽管多数人此前对环境改善感觉无望,但现在的库布其沙漠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C.多数人不管此前对环境改善感觉无望,但现在的库布其沙漠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多数人尽管此前对环境改善感觉无望,但现在的库布其沙漠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解析】原句“不管……但”搭配不当。
A项,“不论……但”搭配不当。
C项,“不管……但”搭配不当。
“多数人不管”语序不当。
D项,语序不当,将“尽管”放在句首。
2.下列对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C)A.有满目的沙柳、杨树、大白柠条、甘草等绿植,而沙坡地势此起彼伏B.沙坡地势此起彼伏,满目的沙柳、杨树、大白柠条、甘草等绿植紧紧锁住流沙C.满目的沙柳、杨树、大白柠条、甘草等绿植紧紧锁住流沙,随着沙坡地势此起彼伏D.满目的是此起彼伏的沙坡,和紧紧锁住流沙的沙柳、杨树、大白柠条、甘草等绿植【解析】根据括号后“像绿浪一样一波一波向着看不着边的远处涤荡”,“像波浪”的主语只能是“沙柳、杨树等绿植”,根据“一波一波向着看不着边的远处涤荡”可知,应该是绿植随着沙坡地势此起彼伏,才能达到这个效果。
基础组合练1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以其“四绝”的奇景和博大精深的徽文化蜚声中外。
黄山不仅是____的自然美景,还是价值连城的艺术宝库。
1990年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继泰山之后第二个中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黄山现有楼台、亭阁、桥梁等古代建筑一百多处,令人_____。
黄山现存历代摩崖石刻近三百处,篆、隶、行、楷、草诸体一应俱全。
历代文人雅士在观赏美景的同时,还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流传至今的就有两万多篇(首)。
美丽神奇的黄山孕育了“黄山画派”,那些隐居黄山的画家创立了以黄山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山水画派,在中国画坛______。
当然,黄山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
如今的黄山市,正继往开来,坚持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进新型工业化。
“大黄山”“大旅游”,黄山市正发生着______的变化。
“大开放”“大交通”,日益繁忙的高铁、国际航班,把黄山与世界联结起来了。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钟灵毓秀目不暇接另起炉灶日新月异B.钟灵毓秀目不交睫独树一帜泾渭分明C.秀色可餐目不暇接独树一帜日新月异D.秀色可餐目不交睫另起炉灶泾渭分明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黄山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继泰山之后的又一个“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B.1990年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继泰山之后的第二个“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C.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黄山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黄山继泰山之后成为第二个中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D.1990年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继泰山之后的第二个“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强化练习题1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语言表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此人可以说是其貌不扬。
@长脸,很长。
鼻子下面的人中也特别的长。
他有两个特点。
一个是脾气好。
多会也没见他和人红过脸嚷嚷过。
不论是开会,还是私底下,他总是慢条斯理地说话,脸上带看笑,眯缝着眼,有一点结巴,不厉害。
他不是随风倒的人,凡事自有主见。
但是表达的方式很含蓄,很简短。
对某人的行为不以为然,只是说:“看看!一这人!”对某种意见不同意,只是说:“嗯!一说的!”因此得了个外号:老苺。
另一个特点是:内秀。
他是这个农业科学研究所的老工人了。
主要工作是管理马铃薯试验田。
但这只是相对固定。
哪里需要人,他就被调去。
大田、果园、菜园都干过。
粉房的师傅请假回家探亲,他去看1几天粉。
酒厂的师傅病了,他去烧两锅。
过年杀猪,那是他的活。
骡马得了小病,不用送兽医院,他会扎针。
他是个好木匠,能开料,能算工。
什么地方开农具革新展览会,所里总是派他去。
回来后,不用图纸,两三天内,他就能照样鼓捣出几件。
他有一对好耳朵,一个好记性。
1不论什么乐器,凡是他见过的,他都能摆弄,甭I 1管是横的,竖的,吹的,拉的,弹的1。
他不识谱,一般的曲子,他听两遍,就能背下来。
所里有个李技师,业余爱拉小提琴。
这玩意工人们没有见过,给它起了个名儿,叫“歪脖拉”。
他很爱这洋乐器,常常到李技师屋里去看他拉,听他拉。
有一次李技师被所长请去研究问题。
回来时听见有人在他屋下拉他常拉的练习曲。
心想:这是谁呀?@推l1一看,是他!李技师当时目瞪口呆了半天。
l.下列句子中的“厉害”与文中加粗的“厉害”,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日高三丈,镇上人乱烘烘地都说强盗厉害。
B.不给他们一点儿厉害,总觉着我们光宽大,不严惩.C.他的心跳得厉害。
D.这么简单的事都可以搞成这样,你也未免太厉害了吧!2.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
文中有两处画横线句子,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组合练七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突然间,有一道黑影闯入了我们的右侧。
急忙抬头看时,原来是一列________的山岭从烟雾迷漫中慢慢地遮上前来。
这一列山岭和前段看见的那些对峙山峦又不同。
它们是朦胧的,分不出它们的层叠,看不清它们的轮廓,上面和天空浑无界线,下面和平地不辨根基,(),竟不知起自何方,也难辨迄于何处。
在过了诸暨牌头站之后,山才挺出________的体态来。
山势也渐兀突了,不像以前那样停匀了。
有的额头上怒挺出铁色的巉岩,有的半腰里横撑出骇人的刀戟。
我们从它旁边走过去,头顶的悬崖威胁着要揉碎我们。
就是离开稍远的山岩,也像铁罗汉般踞坐着对我们________。
如此,我们方离了肉感的奢华,便进入幽人的________。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C)A.只如隐约透露着青纹的大理石B.只如大理石里隐约透露的青纱帐C.只如大理石里隐约透露的青纹D.只如隐约透露着青纱帐的大理石屏障【解析】上文“上面和天空浑无……根基”,强调“无界线”,应比作“青纹”,故选C。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A.重峦叠嶂瘦骨峋嶙怒目而视世外桃源B.重岩叠障瘦骨峋嶙横眉冷对世外桃源C.重峦叠嶂骨瘦如柴怒目而视鱼米之乡D.重岩叠障骨瘦如柴横眉冷对鱼米之乡【解析】文段的内容重在写“山峦、山岭”,因此应该用“重峦叠嶂”,“重岩叠障”多与海水边的山石相关,可排除B、D;“瘦骨峋嶙”可形容山石之类,“骨瘦如柴”只能形容人,与文意不符,可排除C、D;“怒目而视”指睁圆了眼睛瞪视着,形容正要大发脾气的神情。
“横眉冷对”指怒目而视且冷静对待。
此处两词都可用。
“世外桃源”形容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鱼米之乡”指盛产鱼和大米的富庶的地方,根据文段中的“离了肉感的奢华”和“幽人”来推断,不难看出“世外桃源”才能表达作者的本意。
组合练八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实用类文本阅读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苔痕的意象为中国诗人所钟爱,那湿漉漉的苔痕最不起眼,但却无处不在:在古地边,在石罅旁,在茵茵的绿草深处,在森森的古树上,在诗人的心中________地蔓延,周邦彦《花犯》词“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
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青苔标志着静寂,那永恒的静寂,只有________的地方才有青苔,青苔显示出永恒的宁静,显示出野趣、古朴和稚拙。
青苔的出现,在宁静中向人昭示________的消息,诗人们借此执拗地诉说着变化中的不变,世事变化只是表象,( )。
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存在着把玩青苔的心理。
他们通过对青苔的咀嚼,表达对人生________的思考。
把玩青苔,就如同中国诗人喜欢把玩残花的心态一样。
诗人顽强的“赏”表现了那股将生命推向衰朽的力量的奋力抗争,发展了人与实践的极度紧张之关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A.无边无际人迹罕至亘古不变雪泥鸿爪B.不着边际荒无人烟颠扑不破痛定思痛C.无边无际人迹罕至颠扑不破痛定思痛D.不着边际荒无人烟亘古不变雪泥鸿爪【解析】无边无际: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不着边际:意思是挨不上边,形容言论空泛,不切实际,离题太远。
“不着边际”含有贬义,用在这里感情色彩有误。
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
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荒无人烟:形容地方偏僻荒凉,见不到人家。
“荒无人烟”语意太重,用在这里不合适。
亘古不变:从古至今永远也不会改变。
引申义为空间和时间上延续不断。
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破不了。
比喻言论、学说等牢固可靠,永远不会被驳倒推翻。
“颠扑不破”不能修饰“消息”。
雪泥鸿爪:意思是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痛定思痛:悲痛的心情平静之后,再回想当时所遭受的痛苦。
指吸取教训,警惕未来。
“痛定思痛”与语境不符。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提升1判断成语运用正误题——2步流程把题解(2017·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解题流程]第一步:通读句子知大意,确定表达倾向第二步:双重分析知特点,联系语境巧判断①句,教练希望队员做好调整,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①句,重整旗鼓:比喻失败或受挫后,重新整顿组织力量,准备再干。
(“失败或受挫”不合乎语境)②句,公司制作出一批含蓄深远的广告精品,发挥了公益广告的积极作用。
②句,意味深长: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合乎语境,突出了精品的内涵)③句,创新产品不断出现。
③句,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合乎“不断出现”的语境)④句,赵老师坚持学冷门专业,最后硕果累累。
④句,守正不阿:形容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
(不合乎语境)⑤句,很多城市对未来充满信心。
⑤句,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组合练十八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实用类文本阅读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高考,是社会的共同话语。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共同经历和共同记忆。
每逢高考都有许多人回忆自己当年的高考情景。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这些“前辈”们的回忆文章,几乎________地对当年的学习考试经历不以为苦,或者是苦而不自知。
比如,因为没有太强的目标感,备考时倒不太焦灼,本来是多顾多虑的人,考前却少见的轻松,安安稳稳睡,________考。
踏进考场的那刻内心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我们准备了这么久就是为了这一天,可那一天就跟平常的模拟考试没什么区别。
( ),但细细考察那些所谓________或者痛苦煎熬的回忆,却大多源自于与高考和学习无甚必然关联的其他事情。
这些来自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们的淡定回忆,证明了实行了四十一年的高考制度,甚至为之而准备的高中学习制度,并未对学生和考生造成想象中的生理和心理的巨压。
高考仍然是人们可以自我把握的梦想,即使梦想破碎也被认可的社会流动方式。
更关键的是,高考改革的稳健性和高考传统的连续性,这种稳健和连续,足以让我们断定,若干年后,当千禧年宝宝考生回忆2018年的高考,也依然________。
这并不是说高考不需要改革,高考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效率与公平。
但无论高考考试和招生如何改革,高考长期以来带给国人、带给考生的那种令人稳定、从容、自信的优点,只能增强、不能削弱。
在这样的审慎、稳健的改革精神指引之下,相对封闭环境的考生才能佛系应考,相对开放环境的考生才能苦不自知,共同保持平静的心灵,因之高考改革才能行稳致远、扬长补短。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C )A.无一例外循规蹈矩刻骨铭心如出一辙B.众口一词循规蹈矩肝肠寸断大同小异C.无一例外按部就班刻骨铭心大同小异D.众口一词按部就班肝肠寸断如出一辙【解析】无一例外:没有一件可以除外,没有可以排除在外的。
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
两个成语均适合语境。
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
现也指拘守旧规则,不敢稍作变动。
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按老规矩办事,也指缺乏创新精神。
根据语境“考前却少见的轻松,安安稳稳睡”可知,应选“按部就班”。
刻骨铭心: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肝肠寸断:比喻伤心到极点。
根据语境中“痛苦煎熬的回忆”,可知,陈述的是一种记忆,故应用“刻骨铭心”。
大同小异:大体相同,略有差异。
如出一辙:比喻两件事非常相似。
根据语境中“这种稳健和连续,足以让我们断定,若干年后,当千禧年宝宝考生回忆2018年的高考,也依然”中“稳健和连续”“也依然”的提示,应用“大同小异”。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D )A.并非每个人的高中生活和高考时刻,都值得回忆B.并非每个人的高中和高考时刻,都那么丰富多彩,令人难忘C.当然,也并非每个人都有值得回忆的高中生活和高考时刻D.当然,也并非每个人回忆起高中和高考时刻,都能如此淡定【解析】A项,不仅语气突兀,而且“都值得回忆”与上段文末的“考前却少见的轻松”“我们准备了这么久就是为了这一天,可那一天就跟平常的模拟考试没什么区别”所体现出来的淡定从容语境不相吻合,与后文的“这些来自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们的淡定回忆”相抵触;B项,“都那么丰富多彩,令人难忘”与“痛苦煎熬的回忆,却大多源自于与高考和学习无甚必然关联的其他事情”格格不入,与“这些来自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们的淡定回忆”相互矛盾;C项,“也并非每个人都有值得回忆的高中生活和高考时刻”与前后语境陈述内容脱节。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B )A.相对封闭环境的考生才能苦不自知,相对开放环境的考生才能佛系应考,共同保持平静的心灵,因之高考改革才能扬长补短、行稳致远。
B.相对封闭环境的考生才能苦不自知,相对开放环境的考生才能佛系应考,共同保持心灵的平静,因之高考改革才能扬长补短、行稳致远。
C.相对封闭环境的考生才能苦不自知,相对开放环境的考生才能佛系应考,共同保持心灵的平静,因之高考改革才能行稳致远、扬长补短。
D.相对封闭环境的考生才能佛系应考,相对开放环境的考生才能苦不自知,共同保持心灵的平静,因之高考改革才能扬长补短、行稳致远。
【解析】原句“佛系应考”与“若不自知”错位,不合逻辑,应交换位置;“保持”“心灵”搭配不当,改为“保持心录的平静”。
A项,“保持”“心灵”搭配不当,应为“保持心灵的平静”;C项,“行稳致远、扬长避短”语序不当,应为“扬长避短、行稳致远”;D项,“佛系应考”与“苦不自知”错位,不合逻辑,应颠倒两者次序。
4.某公司经理张毅遗失一张支票,被某厂工人小王拾到并送回。
张毅去致谢,但小王不在,便写下留言条。
这张留言条有五处词语必须删改。
请找出来并作删改。
(5分)小王同志:你好。
丢失支票,事关重大,使我寝食不安,公司上下,焦急万分。
多亏你高风亮节,及时送回。
今天,我于百忙之中,专程来致谢意,不巧未能见面,实在遗憾。
我由衷地感谢你,并希望你能再接再厉。
略备薄礼,聊表谢意,万勿推辞。
×××公司经理:张毅2018年4月5日【答案】①“事关重大”应删去;②“高风亮节”应删去;③“于百忙之中”应删去;_④_“并希望你能再接再厉”_应删去;⑤“经理”应删去【解析】①“事关重大”多余的话;②“高风亮节”过头话,不得体;③“我于百忙之中”不得体,有抬高自己之嫌;④“并希望你能再接再厉”不得体,有居高临下之嫌;⑤这样表明身份,不得体。
5.下面是某公司活动方案策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6分)【答案】首先拟写活动预案,然后进行策划,交付给会长、副会长,他们将策划案交给外联部、宣传部、技术部、活动部进行研讨,然后提供相应建议,适时进行反馈,最终确定策划书。
【解析】首先要注意流程先后顺序,其次注意这个流程的节点,副会长、会长与外联部、宣传部、技术部、活动部的互动,包括提供建议与反馈。
最后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另外注意字数要求。
二、名篇名句默写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曹刿论战》中,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__肉食者鄙__,__未能远谋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__”委婉地提醒唐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3)《永遇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封狼居胥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赢得仓皇北顾__”的结局。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018·合肥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以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和网络短租房等为代表的分享经济,在深刻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引发了一连串的经济、社会和治理挑战。
分享经济的实质是用户之间的相互分享,即将各自的闲置资源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分享,从而达到资源的节约、最大化利用等效果。
目前,共享单车是最受公众关注的分享经济。
一些人质疑其是否属于分享经济业态,因为共享单车的投放目前主要依靠新兴的运营商,而来自用户的贡献则微乎其微。
换句话说,共享单车就像传统自行车租赁行业或公共自行车计划的升级版一样,是“互联网+自行车租赁”,与分享经济的旨趣相去甚远。
(摘编自马亮《分享经济公共治理的四大问题》) 材料二:表一:共享单车和出行用车全网覆盖率比较表二:出行单车与共享单车城市渗透率对比【注】MAU:每月活跃用户人数。
(资料来源于《中国共享单车行业用户监测报告》) 材料三:一种以分享生产、共享产能和共享工厂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分享经济生产模式,正在中国制造业部门悄然兴起。
在消费者需求偏好由低成本、品牌化逐步向个性化、特质化转变的情况下,这种新型生产模式将会削弱甚至颠覆已有的“生产—消费”范式,导致由“生产决定消费”模式向“消费决定生产”模式发生彻底性变化。
“互联网+”向中国制造业部门的渗透和融合,不仅仅创造性地联结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两大体系,缓解了两者在新经济形势下的诸多矛盾,更创造性地构造了不同生产者之间的新型协作网络体系,极大降低了各生产者之间小批量外包、定制以及零配件供应的生产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
这就为降低国内部分传统商品价格,促进传统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激发中国地方产业集群的国际市场竞争活力提供了可能。
(摘编自张杰《加快分享经济与制造业融合,释放中国经济更大潜力》) 材料四:西方经济理论需要发生一场革命。
自《国富论》谈到“利己主义”后,“理性经济人”就成了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理性经济人,被看作是追求个人利益而不顾别人和集体利益的代表。
但在分享经济这个催化剂的作用下,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使用但不占有”成为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但这远远不是分享经济的全部。
分享经济对于经济剩余问题的解决,也有着有别过往的重要作用。
由此,实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宏观经济的发展也具备了新动能。
不光是企业端可以有分享经济,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也可以引入分享经济。
目前,世界主要国家都认识到分享经济对于资源高效分配的重要价值。
出台鼓励政策促进分享经济发展。
例如,英国政府2014年制订分享经济计划,旨在打造分享经济的全球中心;韩国政府也提出发展分享经济“示范城市”;欧盟拟出台分享经济发展指南等。
分享经济是一场深刻的经济革命,正如罗宾·蔡斯所言:“人人共享正在推动这个工业化社会转型为分享经济社会。
”(摘编自郭凯天《〈分享经济〉前言》)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用户闲置资源――→互联网平台用户分享――→达成目标资源有效利用B.消费需求转变――→削弱颠覆“生产—消费”范式――→促使形成分享经济生产模式C .互联网+――→联结生产者和消费者体系――→缓解两大体系之间矛盾D .互联网+――→创造性构造生产者新型协作网络体系――→极大降低生产和制度性交易成本【解析】 根据“这种新型生产模式将会削弱甚至颠覆已有的“生产—消费”范式”,削弱颠覆“生产—消费”范式的主体是新型生产模式,不是消费需求转变。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 .共享单车是最受质疑的分享经济,因为它像传统自行车租赁行业或公共自行车计划的升级版,不符合分享经济的旨趣。
B .从全网覆盖率来看,共享单车的使用率在2017年的第一季度已经快速增长,到了第二、三季度末开始逼近出行用车。
C .从城市渗透率来看.共享单车的区域发展尚不够均衡,二、三线城市的渗透率相对较高,发展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