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波的干涉
- 格式:doc
- 大小:276.01 KB
- 文档页数:3
12.4 波的衍射和干涉1.关于波的衍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孔的尺寸比波长大时,一定不会发生衍射现象B.只有孔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还小时才会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C.只有波才有衍射现象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2.下列属于明显衍射现象的是( )A.隔墙有耳B.池中假山前有水波,假山后无水波C.河中芦苇后面没有留下无波的区域D.在大山前喊话,多次听到自己的声音3.关于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衍射就是波传到障碍物或孔的后面B.发生衍射的同时把波源的能量传播到“衍射”区域C.衍射只有波才能发生D.只有孔才能发生衍射,一块挡板不可能发生波的衍射4.水波通过小孔,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衍射,为使衍射现象更明显,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A.增大小孔尺寸B. 减小小孔尺寸C.增大水波频率D.减小水波频率5.在水波槽的衍射实验中,若打击水面的振子振动的频率是5 Hz,水波在水波槽中的传播速度是0.05 m/s,为观察到显著的衍射现象,小孔直径d应为( ) A.10 cm B.5 mC.d>1 cm D.d<1 cm6.波长为60 m和17 m的两列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波长60 m的声波比波长17 m的声波传播速度慢B.波长60 m的声波比波长17 m的声波频率小C.波长60 m的声波比波长17 m的声波易发生衍射D.波长60 m的声波不能被反射7.如下图所示是水波遇到小孔或障碍物后的图象,图中每两条实线间的距离约为一个波长,则其中可能出现的图象是( )8.如图3所示,正中O是水面上一波源,实、虚线分别表示该时刻的波峰、波谷,A是挡板,B是小孔,经过一段时间,水面上的波形将分布于( )图3A.整个区域B.阴影Ⅰ以外区域C.阴影Ⅱ以外区域D.上述答案均不对9.下列关于两列波相遇时叠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遇之后,振幅小的一列波将减弱,振幅大的一列波将加强B.相遇之后,两列波的振动情况与相遇前完全相同C.在相遇区域,任一点的总位移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D.几个人在同一房间说话,相互间听得清楚,这说明声波在相遇时互不干扰图410.波源在绳的左端发出半个波①,频率为f1,振幅为A1;同时另一波源在绳右端发出半个波②,频率为f2(f2>f1),振幅为A2,P为绳的中点,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列波同时到达P点B.两列波相遇时P点波峰值可达到A1+A2C.两列波相遇再分开后,各自保持原波形传播D.因频率不同,这两列波相遇不能叠加11.两列波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发生了干涉现象,则( )A.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位移总是比振动减弱区域介质质点的位移大B.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振幅总比振动减弱区域介质质点的振幅大C.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D.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振幅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12.水槽中步调相反的波源S1、S2发出两列波长相等的水波,设某一时刻P点恰好是两波谷相遇,则( )A.这两列波能干涉B.P点始终就在波谷C.P是振动加强点D.P的位移有时可为零13.如图5所示,图5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振幅、频率均相同的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此刻,M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时刻质点O正处在平衡位置B.P、N两质点始终处在平衡位置C.随着时间的推移,质点M向O点处移动D.从该时刻起,经过四分之一周期,质点M到达平衡位置14.甲、乙两人分乘两只小船在湖中钓鱼,两船相距24 m.有一列水波在湖面上传播,使每只船每分钟上下浮动20次,当甲船位于波峰时,乙船位于波谷,这时两船之间还有5个波峰.(1)此水波的波长为多少?波速为多少?(2)若此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根竖立的电线杆,是否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3)若该波经过一跨度为30 m的桥洞,桥墩直径为3 m,桥墩处能否看到明显衍射?(4)若该桥为一3 m宽的涵洞,洞后能否发生明显衍射?波的衍射测试[基础知识]1.关于波的衍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衍射是一切波的特性B.波长与孔的宽度差不多时,能发生明显衍射C.波长比孔的宽度小得越多,衍射现象越不明显D.波长比孔的宽度大得越多,衍射现象越不明显2.水波槽中放一带孔的挡板,一水波通过孔后,宽度基本与孔等竞,这是因为()A.于太宽B.子太窄C.振源振动太慢D.振源振动太快3.波长0.01m的超声波,在经过某小孔时发生了明显的衍射现象,则这个小孔的可能直径为()A.1m左右B.0.5m左右C.0.1m左右D.0.01m左右4.关于波的衍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某些波在一定条件下才有衍射现象B.只有某些波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衍射现象C.一切波在一定条件下才有衍射现象D.一切波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衍射现象5.图10.4-6中是观察水波衍射的实验装置,AC和BD是两块挡板,AB是一个孔,O是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曲线)之间距离表示一个波长,则波经过孔之后的传播情况,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此时能明显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B.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离相等C.如果将孔AB扩大,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能更明显观察到衍射现象6.频率相同的声波,在空气中和水中相比较,在中容易发生明显衍射现象,这是因为的缘故.7.将一只小瓶立于水波槽中,在槽中激发水波,若想在瓶子后面看到水波绕进的现象,激发水波的振子振动频率大些好还是小些好?为什么?8.如图10.4-7所示,水面上一波源S做简谐振动,振动频率为10Hz,产生波长为0.2m的水波向远处传播,远处水面有一带小孔的挡板s到小孔的距离为100m,孔宽0.1m,求波从S传播至距小孔20m的A点所用的时间.[能力提升]1.将一粒石子扔入湖水中激起一列水波,当水波遇到以下障碍物时,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是()A.竖立的一根电线杆B.一艘静止的船C.一座小岛D.竖直的一根钢筋2.关于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衍射就是波传到障碍物或孔的后面B.发生衍射的同时把波源的能量传播到“衍射”区域C.衍射只有波才能发生D.只有孔才能发生衍射,一块挡板不可能发生波的衍射3.一列水波通过小孔产生衍射,衍射后的水波()A.波长增大B.周期增大C.频率不变D.波速不变4.波长分别为60m和17m的两列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波长60m的声波比波长17m的声波传播速度慢B.波长60m的声波比波长17m的声波频率小C.波长60m的声波比波长17m的声波易发生衍射D.波长60m的声波比波长17m的声波振幅大5.一列波在传播过程中通过一个障碍物,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衍射,以下情况能使衍射现象更明显的是()A.缩小障碍物的尺寸,同时减小波的频率B.缩小障碍物的尺寸,同时增大波的频率C.增大障碍物的尺寸,同时减小波的频率D.增大障碍物的尺寸,同时增大波的频率6.如图10.4-8是用窄缝宽度不变改变水波的波长,观察波的衍射实验时拍下的三张照片甲、乙、丙.窄缝宽度为l ,三种波的波长分别为l A 103=λ,λB =105l ,λC =107l (1)请分别指出哪张照片表示的是λA 、λB 、λC ;(2)由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7.日常生活中,一般的障碍物(尺寸1.7cm ~17m )都“挡不住”声音,据此你是否能估算一下,一般声音的频率范围是多少?(设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 /s )8.声波和水波的衍射现象很明显也很常见,而光波也是波,也能发生衍射现象,但我们平常见到的是光沿直线传播,在障碍物后形成阴影,很难见到光波的衍射现象,试根据我们学过的有关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已知光波的波长范围在0.4μm ~0.8μm 之间).波的干涉 同步练习1.下列关于两列波相遇时叠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相遇后振幅小的一列波将减弱,振幅大的一列波将加强B .相遇后,两列波各自的波形和传播方向与相遇前完全相同C .在相遇区域,任一点的总位移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置的矢量和D .几个人在同一房间说话,相互都听得清楚,说明波在相遇时互不干扰2.一根水平的弹性细绳上,一上一下两个形状相同的正弦半波相向传播,某个时刻恰好完全叠合,如图5-6-1所示。
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1.做“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时,一同学在光屏上隐约看到亮光,根本无法看见明暗相间的条纹,其原因可能是()A.光源的高度不合适B.没有放入滤光片C.单缝和双缝不平行D.单缝和双缝的前后位置放反了2.(2019·大连高二检测)做双缝干涉实验时,要增大屏上相邻亮条纹之间的距离,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减小双缝到屏的距离B.增大光的频率C.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D.增大光的波长3.某同学在做“双缝干涉测定光的波长”实验时,第一次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第2条亮纹的中心时(如图甲中的A),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第二次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第6条亮纹的中心时(如图丙中的B),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丁所示。
已知双缝间距d=0.5mm,缝到屏的距离L=1m。
则:(1)图乙中游标卡尺的示数为________cm。
(2)图丁中游标卡尺的示数为________cm。
(3)所测光波的波长为____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绿光通过单缝S后,投射到具有双缝的挡板上,双缝S1和S2与单缝的距离相等,光通过双缝后在与双缝平行的屏上形成干涉条纹。
屏上O点距双缝S1和S2的距离相等,P点是距O点最近的第一条亮条纹。
如果将入射的绿光换成红光或蓝光,讨论屏上O点及其上方的干涉条纹的情况是:①O点是红光的亮条纹;②红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的上方;③O点不是蓝光的亮条纹;④蓝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的上方。
其中正确的是()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①④正确C.只有②③正确D.只有③④正确5.如图所示,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光具座上放置的光学元件有光源、遮光筒和其他元件,其中a、b、c、d各装置的名称依次是下列选项中的()A.a单缝、b滤光片、c双缝、d光屏B.a单缝、b双缝、c滤光片、d光屏C.a滤光片、b单缝、c双缝、d光屏D.a滤光片、b双缝、c单缝、d光屏对于某种单色光,为增加相邻亮纹(或暗纹)之间的距离,可采用的方法是(任写一种方法)________。
第四节波的衍射和干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2.知道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
3.知道两列频率相同的波才能发生干涉现象;知道干涉现象的特点。
4.知道波的干涉现象是特殊条件下的叠加现象,知道干涉现象是波特有的现象(二)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从实验现象总结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衍射现象和干涉现象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从现象中发现规律的方法。
教学重点:波的衍射、波的叠加及发生波的干涉的条件教学难点:对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的理解、对稳定的波的干涉图样的理解教学方法:实验演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波的衍射(一)引入新课大家都熟悉“闻其声不见其人”、“隔墙有耳”的物理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原来波遇到狭缝、小孔或较小的障碍物时会产生一种特有得现象,这就是波的衍射。
(二)新课教学1、波的衍射现象:首先观察水槽中水波的传播:圆形的水波向外扩散,越来越大.然后,在水槽中放入一个不大的障碍物,观察水波绕过障碍物传播的情况.由此给出波的衍射定义.让学生仔细观察演示现象.因为演示实验的不稳定,所以再用计算机多媒体演示衍射现象.请学生思考讨论后给出定义,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展示:波绕过障碍物的现象,叫做波的衍射.引导学生观察:在水槽中放入一个有孔的障碍物,水波通过孔后也会发生同样的现象——衍射现象.再请学生看教材中的插图,解释“绕过障碍物”的含义.2、发生明显波的衍射的条件:在前面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下面的观察:①在不改变波源的条件下,将障碍物的孔由较大逐渐变小.可以看到波的衍射现象越来越明显.②引导学生思考障碍物的大小变化也会引起上述现象吗?由此得出结论:障碍物越小,衍射现象越明显.③在不改变障碍物大小的条件下,使水波的波长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请学生回答是否也出现上述现象.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当障碍物的大小与波长相差不多时,波的衍射现象较明显.(课件展示)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大小比波长小,或者与波长相差不多.最后告诉学生:波的衍射现象是波所特有的现象.(只有明显与不明显)3、应用请学生思考和讨论在我们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波的衍射现象,举例说明:例1、俗话说:“隔墙有耳”:是声波的衍射现象,既声音绕过障碍物到了耳朵.例2、在房间中可以接受到收音机和电视信号,是电磁波的衍射现象.二、波的干涉(一)引入新课教师:前面研究的波的衍射现象,是从波源发出的一列波的传播特性。
32.波的干涉 班级 姓名
1.关于波的干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列波在相遇的区域内,一定能发生干涉现象
B .两列波相互干涉是波叠加的结果
C .频率不同的两列波叠加时,不可能发生干涉现象
D .只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相遇时,才可能形成干涉图样
2.两列相干波在空间相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振动加强区域内质点的位移始终最大
B .振动加强区域内的介质质点,在任何时刻一定比振动减弱区域内的介质质点位移大
C .振动加强区域内的介质质点有时在平衡位置
D .振动减弱区域内的介质质点的振幅随时间变化
3.如图 (甲),两列相同的波相向传播,当它们相遇时,图(乙)中可能的波形是( )
A .a 和b
B .b 和c
C .c 和d
D .d 和a
4.S 1和S 2是两个相同的波源,这两个波源形成的波发生干涉时,在干涉区域内有a 、b 、c 三点,某时刻a 点有波峰与波谷相遇,b 点有两列波的波谷相遇,c 点有两列波的波峰相遇,问再经过2
T 时间,振动加强的点是( ) A .只有a 点 B .只有c 点 C .b 点和c 点 D .a 点和b 点
5.如图为两列波叠加的示意图,这两列波的振动方向、振动频率完全相
同,M 、N 、Q 为叠加区域的三个点,Q 为两个波谷相遇,M 为两个波峰
相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Q 点为振动加强点
B .N 点为振动减弱点
C .M 点为振动加强点,经过半个周期此点振动减弱
D .经过半个周期,质点Q 传播到N 点 6.如图表示两列同频率相干水波在t =0时刻的叠加情况,图中实线表示波
峰,虚线表示波谷,已知两列波的振幅均为2cm(且在图中所示范围内
振幅不变),波速为2m/s ,波长为0.4m ,E 点为BD 连线和AC 连线的
交点。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 、C 两点都是振动加强的
B .振动加强的点只有B 、E 、D
C .直线B
D 上的所有点都是振动加强的
D .B 、D 两点在该时刻的竖直高度差为8cm
7.如图,S 1、S 2是同一个水槽内的两个波源,它们在水槽中分别激起两列水波,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
两列波的波长分别为λ1、λ2,且λ1>λ2,某时刻图中P 质点处恰好两列波的波峰相遇。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P 质点的振动始终是加强的
B.P 质点将始终位于波峰
C.由于两列波的波长不同,因此P 点的振动不遵从波的叠加原理
D.P 点的振动仍遵从波的叠加原理,但并非始终加强
8.如图所示表示两列相干水波的叠加情况,图中的实线表示波峰,虚
线表示波谷.设两列波的振幅均为5cm ,且图示的范围内振幅不变,波速和波长分别为1m/s 和0.5 m 。
C 点是BE 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 、E 两点都保持静止不动
B .图示时刻A 、B 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20cm
C .图示时刻C 为振动加强点
D .从图示的时刻起经0.25 s ,B 点通过的路程为
20cm
5-6-
9.如图,水面上有M 、N 两个振动情况完全一样的波源,在水面上形成两 列水波。
MN 的中垂线上有a 、b 、c 三个质点。
已知某时刻a 质点处恰 好是两列水波的波峰相遇,与此同时,c 质点处恰好是两列水波的波谷
相遇,则可以判定此时刻b 质点( ) A.一定是振动加强的点 B.一定是振动减弱的点
C.一定是两列水波的波峰相遇的点
D.一定是两列水波的波谷相遇的点
10.如图所示,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有S 1和S 2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
波源,现将S 1、S 2连线分成四等分,若每一等分恰好等于半个波长,
则图中各等分点P 、Q 、R 中( )
A.Q 点总处于波谷
B.P 、R 两点总处于波峰
C.Q 点振动始终增强
D.P 、Q 、R 三点处振动总是增强
11.如图为两列沿绳传播的(虚线表示甲波,实线表示乙波)简
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M 为绳上x=0.2m 处的质点,则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两列波将发生干涉现象,质点M 的振动始终加强
B .由图示时刻开始,再经甲波周期的1/4,M 将位于波峰
C .甲波的速度v 1比乙波的速度v 2大
D .因波的周期未知,故两列波波速的大小无法比较
12.两列沿相反方向传播的振幅和波长都相同的绳波,在相
遇的某一时刻,两列波“消失”,此时图中a 、b 质点的
振动方向是( )
A .a 向上,b 向下
B .a 向下,b 向上
C .a 、b 都静止
D .a 、b 都向上 13.一根水平的弹性细绳上,一上一下两个形状相同的正弦半
波相向传播,某个时刻恰好完全叠合,如图5-6-1所示。
a 、b 、c 是细绳上的
三个质点,且b 是此刻波的正中点,则( )
A .a 、b 、c 三质点此刻均在它们各自的平衡位置且振动速度为零
B .a 质点此刻的速度应是向下的
C .b 质点此刻有最大的振动加速度
D .c 质点此刻合运动的速度方向应是向上偏右
14.如图,沿χ轴正方向传播的一列简谐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为一正
弦曲线,其波速为200m/s ,则可推出正确的是 ( )
A .图中质点b 的加速度正在增大
B .从图示时刻开始,经过0.01s ,质点a 通过的路程为4m ,位移为零
C .若此波遇到另一波并发生稳定干涉现象,则该波所遇到的波的
频率为50Hz D .若发生明显衍射现象,该波所遇到的障碍物的尺寸一般不小于
20m
15.两列简谐横波均沿x 轴传播,传播速度的大小相等,其中一列沿正x 方向传播(图5-6-10中实线所示),一列沿负x 方向传播(图中虚线所示),这两列波的频率相等,振动方向均沿y 轴,则图中x=1,2,3,4,5,6,7,8各点
中振幅最大的是哪些点 ?振幅最小的是
哪些点 ?
5-6-7
5-5-2
5-6-10
5-6-5
11.如图甲,一根弹性绳,O、A、B为绳上三点,OA=2m,
OB=5m,t=0时刻O点和B点同时开始向上振动且振动图象相同,如图乙所示(取向上为正方向)。
已知振动在绳上传播的速度为5m/s,则( )
A.t=0.6s时刻,质点A速度为负向最大
B.t=0.7s时刻,质点A速度为零,位移为-2A0
C.t=0.75s时刻,质点A速度为零,位移也为零
D.0~0.8s时间内,质点A通过的路程为2A0
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