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B版浙江选考专用)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 格式:ppt
- 大小:982.50 KB
- 文档页数:29
专题十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探考情悟真题【考情探究】考点考试内容、考核要求5年考情考查热度真题示例考查角度学科素养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b)②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意义(c)———☆☆☆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苏联模式(c)2016浙江文综,22,4分斯大林模式的确立时空观念历史解释☆☆☆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戈尔巴乔夫改革(c)———☆☆☆分析解读本专题在浙江过去的选考考试中很少出现相关试题。
根据本专题的现实意义,预测今后在考查内容上可能涉及苏联不同时期经济政策的变化及影响,同时可能会将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综合比较。
复习本专题过程中要注意苏联的主要领导人在历史转折点所起的重要作用,更要注意历史的转变关头或改革的初始阶段所处的历史背景。
无论是列宁、斯大林还是其他苏联领导人,他们所采取的政策都针对当时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或主要问题而展开。
因此,无论是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还是其他的改革措施,都有其出现的原因和背景。
而赫鲁晓夫改革及其后改革的失败,不仅与主要领导人的指导思想有关,更与当时苏联社会的具体情况密切相关。
【真题探秘】【考点集训】考点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1.(2016江苏学考,26,2分)1921年,列宁承认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并且“这种不满意是合理的”,他说:“(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
”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 )A.建立工兵农代表苏维埃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D.推广社会主义集体农庄答案 C2.(2019浙江“五校联考”第一次考试,28)1920年,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下设有52个总管理局,分别直接管理下属各工厂的原料、生产活动、产品调拨等。
苏俄此举主要是为了( ) A.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 B.推行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C.满足国内民众改善生活的要求D.调动工农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答案 A3.(2018浙江宁波十校9月联考,27)关于在一个落后国家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指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与改革道路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出来的,“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B版,浙江选考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试题考点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6.【加试题】(2013广东文综,22,4分)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
”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B.推行农业集体化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D.实行余粮征集制答案 A 从材料信息看,该领导人认为,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并非“投机倒把活动”,而是“正当”的贸易行为。
这说明该领导人认同农民出售农产品的行为,即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故选A项。
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
7.【加试题】(2013课标Ⅰ,35,4分)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 B 新经济政策改变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自由贸易的做法,承认市场和商品货币的作用,实际上正确处理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中国的改革主要是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故B 项符合题意。
两国实行的政策相距半个多世纪,国内外经济状况尤其是国际经济状况明显不同,A项错误;苏俄新经济政策实行前没有出现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C项错误;苏联为促进工业化取消了新经济政策,D项错误。
考点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7.【加试题】(2013课标Ⅱ,35,4分)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
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
”这一思想(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答案 B “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体现了苏联急于赶上欧美发达国家的愿望。
专题十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挖命题【考情探究】考点考试内容、考核要求年考情考查热度真题示例考查角度学科素养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②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斯大林模式”()———☆☆☆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戈尔巴乔夫改革() ———☆☆☆分析解读本专题在浙江过去的选考考试中均未出现相关试题。
根据本专题的现实意义,预测今后有可能会考查,在考查内容上可能涉及苏联不同时期经济政策的变化及影响,同时会将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综合比较。
复习本专题过程中既要注意苏联的主要领导人在历史转折点所起的重要作用,更要注意历史的转变关头或改革的初始阶段所处的历史背景。
无论是列宁、斯大林还是其他苏联领导人,他们所采取的政策都针对当时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或主要问题而展开。
因此,无论是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还是其他的改革措施,都有它们出现的原因和背景。
而赫鲁晓夫改革及其后改革的失败,不仅与主要领导人的指导思想有关,更与当时苏联社会的具体情况密切相关。
【真题典例】破考点【专题概览】一、时空定位二、知识线索苏联是人类社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的出现极大地冲击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
本专题阐述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改革的成就与经验教训,勾画了苏联社会主义探索的历史轨迹。
通过学习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历程,理解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的必然性、进步性、复杂性和曲折性。
列宁时期为了巩固新生政权,苏维埃政府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争结束后,新经济政策的出现是列宁根据社会现实做出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尝试斯大林时代斯大林模式的出现是探索不同于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近代化历程,开辟了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它创造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