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实词含义的推断》复习教学简案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8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学案诸城市繁华中学于永珍【学习目标】掌握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降低阅读课外文言文的难度。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请根据提示的推断方法及熟悉的例子,推断课外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一、从字形结构进行推断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山中的云雾气。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脚3、生而眇.者不识日:4、贫民虽平价不能籴.:二、从读音入手进行推断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通“叛”,背叛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
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见项王:4、或至涂.而反.:三、从语法入手进行推断1、人恒过.,然后能改:名词活用作动词,犯过错。
2、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3、吾闻汝善树.人:4、是夜,天大雨,烈风雷电,先生起,衣冠..而坐:四、从结构位置入手进行推断1、(益州)民殷.国富:富足。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平民百姓。
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4、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强化训练】推断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的含义。
1、欧阳公二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而教之:2、居一岁,入觐.,卒于京:3、中山先生主唱.三民主义:4、命李佑、李忠帅.兵三千为先锋:5、平原三月花.者,深山中四月花.: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7、世事混乱,以致忠不被用,贤不被以.:8、通五经,贯.六艺:【拓展延伸】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一)郑板桥开仓济民郑板桥曾任范县令,案无留牍,爱民如子。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板桥开仓赈济,或阻之,板桥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我任.之()(2)去.任之日()(3)上有谴.()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2教学目标:练习中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学生归纳实词推断方法:1、语境推断法(上下文)2、字形推断法3、结构推断法(相反、相近)4、语法分析法(位置、词性)5、通假推断法6、联想推断法(成语、课文)二、练习巩固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朱然,字义封。
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
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
后擢山阴令,董五县。
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
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
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
虎威将军吕蒙病笃。
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
”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
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
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
郃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
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
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
垂发,事觉,然治戮泰。
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
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擢山阴令,董五县董:监管B.权奇其能奇:认为……奇特C.权假然节假:代理D.方厉吏士厉:通“励”,激励解析:选C“假”根据语境孙权曾问吕蒙死后谁可代替他,吕蒙说朱然胆识过人,可以接任,吕蒙去世,孙权授予朱然节杖,镇守江陵;且从分析结构看“假”为动词,“节”为宾语,故解释为“代理”不正确,应解释为“授予”。
(2)指出下列各句中所含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通“”,②堪战者裁五千人“”通“”,③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通“”,①禽擒捉拿,捕获②裁才仅仅③彻撤撤退(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文言文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升文言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准确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讲解实词推断方法。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词的含义。
3. 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实词推断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文言文实词推断的相关案例。
2. 准备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言文实词推断的重要性。
2. 讲解实词推断方法:a. 语境分析法:根据句子结构和上下文来推断实词意义。
b. 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位置来推断实词意义。
c. 邻字帮助法:通过邻近字的含义来推断实词意义。
d. 成语联想法:运用成语中的实词意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意义。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答练习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实词推断方法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语境、语法、邻字和成语的运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实词推断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词推断方法、分析实例和课堂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了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词的含义,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要加强练习,使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方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入古代文化知识:讲解古代职官、地理、习俗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实词。
2. 介绍古代诗词:通过学习古代诗词,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提高文言文素养。
七、教学实践1. 安排文言文阅读课:让学生阅读篇幅较长的文言文,运用所学实词推断方法,理解文章内容。
2. 组织文言文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言文表达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第一章:文言文实词推断概述1.1 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意义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含义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1.2 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结合上下文语境利用词类活用规律参考成语、古籍等资料第二章:词类活用推断实词2.1 动词的活用动词的时态、语气、态态活用动词的宾语、补语、状语2.2 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比较级、最高级形容词作名词、动词的用法2.3 名词的活用名词作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的修饰语、宾语、补语第三章:上下文语境推断实词3.1 上下文语境的定义和作用上下文语境对实词推断的重要性利用上下文语境推断实词的方法3.2 具体语境下的实词推断实例举例说明如何利用上下文语境推断实词分析不同语境下的实词推断技巧第四章:成语、古籍参考推断实词4.1 成语对实词推断的启示成语中的实词含义利用成语推断文言文实词的方法4.2 古籍对实词推断的参考价值古籍中的实词用法和含义利用古籍资料推断文言文实词的方法第五章:综合练习与拓展5.1 综合练习题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词推断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5.2 拓展阅读材料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阅读材料学生自主阅读,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第六章:词义引申与转移推断实词6.1 词义引申的概念解释词义引申的含义和特点强调词义引申在文言文实词推断中的应用6.2 常见词义引申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词义引申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词义引申的推断方法第七章:反义词、同义词推断实词7.1 反义词在实词推断中的应用解释反义词的概念和作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反义词推断实词7.2 同义词在实词推断中的应用解释同义词的概念和作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同义词推断实词第八章:通假字、异体字推断实词8.1 通假字的概念和特点解释通假字的定义和识别方法强调通假字在文言文实词推断中的重要性8.2 异体字的概念和特点解释异体字的定义和识别方法强调异体字在文言文实词推断中的重要性第九章:词序、成分省略与实词推断9.1 词序变化对实词推断的影响解释词序变化的概念和作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词序变化推断实词9.2 成分省略对实词推断的影响解释成分省略的概念和作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成分省略推断实词第十章:文言文实词推断实践与应用10.1 实践题目设计与分析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实词推断题目引导学生独立解答,培养其文言文阅读能力10.2 应用拓展与讨论鼓励学生将实词推断方法应用于课外文言文阅读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词推断的心得与经验第十一章:文言文实词推断策略与技巧11.1 实词推断的策略介绍常见的实词推断策略,如语境分析、语法分析等强调策略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11.2 实词推断的技巧介绍一些实用的实词推断技巧,如联想记忆、词根词缀分析等强调技巧的实际运用和效果第十二章:文言文实词推断练习与评估12.1 实词推断练习设计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实词推断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评估和反馈12.2 实词推断评估方法介绍一些评估实词推断能力的方法,如答题正确率、解题思路等强调评估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第十三章:文言文实词推断案例分析13.1 实词推断案例选取选取一些典型的文言文实词推断案例分析案例中的实词推断方法和策略13.2 实词推断案例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分享实词推断的心得和经验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教训,提高实词推断能力第十四章: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设计与实施14.1 教学目标设计明确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强调培养学生实词推断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14.2 教学过程实施设计具体的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评估等第十五章: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反思与改进15.1 教学反思对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找出改进的空间15.2 教学改进策略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改进策略强调持续改进教学,提高学生文言文实词推断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教学教案,包括实词推断的意义、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教学设计一、学生课前活动设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的回忆:补:对句中省略成分,须据上下文文意,适当补充,使语意完整;调:文言文倒装句应依据现代正常语序进行调整;删:句中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可舍去不译;换:文言句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应用现代汉语的相应的词语加以置换;留:人名、地名、年代、官名、物品名等可直接用,不用翻译二、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为学》和《论语》中的语段,提名学生解读翻译,师订正,分析困惑导入,明确本堂课的目标(出示幻灯片)(二)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1、通假推断(出示幻灯片)(1)便要还家(2)甚矣,汝之不惠(3)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世说新语》(4)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史记》提问学生(1)(2)通假翻译,师分析为何通假,“要”——“要求”,代入句中,不合理。
推测在句中同“邀”(音同形异),代入,语意顺畅。
“惠”本义为仁爱,在这里显然是讲不通的,可借助于音的联系来推断其通假,“惠”通“慧”,聪明之意。
学生思考交流(3)(4),师提问,订正,板书。
2、语法推断(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2)将军身被坚执锐(3)处士笑而然之《东坡志林》(4)秦悉坑之《史记》提问学生(1)(2)翻译,分析原因,师订正:“蔽”动词,“下”修饰动词,所以“下”是方位名词作状语,译为“在上面”;“被”和“执”都是动词,“坚”和“锐”充当其宾语,译为“坚硬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学生思考交流(3)(4),师提问,订正,板书。
3、结构推断(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3)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史记》(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提问学生(1)(2)翻译,分析原因,师订正: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相对或相反,我们可据此进行推断。
“箭”名词,对应位置的“奔”,名词,“飞奔的马”;“戴”动词,对应位置的“腰”也是动词“腰佩”。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一些常见的实词推断方法。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速度。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实词推断方法,自主解读文言文。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定义及重要性。
2. 常见实词推断方法的学习与实践。
3. 实词推断在阅读文言文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实词推断方法准确理解文言文。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词推断的定义、方法及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言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实词推断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定义及重要性。
2. 讲解实词推断方法:a. 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
b. 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位置推断词义。
c. 词义引申法:根据词的本义推断其在文中的引申义。
d. 词义推测法:根据常识、成语等推断词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文言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
4.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实词推断方法。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实词推断在阅读文言文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解读一篇文言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实词推断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他们对实词推断方法的运用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解读文言文的能力,检查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词推断方法。
2. 在案例分析环节,教师应提供充足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顺利掌握实词推断方法。
【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案】导入:我们都知道,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试卷中占的分值仅次于作文和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
如何做好文言文阅读,关键就是准确理解文段,尤其是准确理解文段中文言实词的词义。
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几种基本方法。
一、学习重点:学习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几种基本方法。
二、课前预习: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正确含义。
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喂养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招致3.将军身披坚执锐坚硬的盔甲锐利的兵器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任用5.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傲慢6.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境7.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多8.使童子烛之用蜡烛照9.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刻毒10.有势者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漆成红色漆成黑色11.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破旧的总结:这些实词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有的是我们书本学过的,有的是课外练习做过的。
然而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些实词可以说都是一些特殊的实词,还是比较难的。
比如说涉及了一些词类活用或者是一些并不常用的词义。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理解这些实词呢?关键:1、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2、掌握正确的方法推断文言实词一般来说,有六种基本方法,我们先来看第一种:三、类型例说:(一)、联想推断1.联想课文有关语句:课文迁移法,对所学课文中重点词义准确记忆,通过联想比较推断。
①既有令名,复求寿考便言多令才美好②铨简秀士简能而任之选拔官吏③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执政④引次江北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⑤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邹忌修八尺有余长⑥曾不知老之将至曾不若孀妻弱子连……都,竟⑦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
向吾不为斯役,则九已病矣以前⑧进之布指算,不爽(2007年高考江苏卷)差错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差错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差错⑨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2007年高考江苏卷)宰杀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杀⑩道济趋下阶(2007年高考江苏卷)快走他日趋庭,叨陪鲤对(《滕王阁序》)快走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快走2.联想成语推断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推断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文言实词推断法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实词推断法的掌握和运用。
2. 教学难点:文言实词推断法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实词推断法的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言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推断法。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推断法。
四、教学准备:1. 文言文实例:准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言文段落。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实词推断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文言实词推断法的理论知识:介绍常见的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如上下文推断、成语推断、语法推断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文言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推断法进行实词推断。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推断法,对给定的文言文段落进行实词推断。
5.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总结实词推断法的要点。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运用实词推断法阅读文言文,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实词推断能力。
要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还要注重课内外结合,让学生在课后继续运用实词推断法阅读文言文,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对比现代汉语和文言文在实词用法上的差异,加深对文言实词推断的理解。
2. 文化讲解:讲解文言实词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七、教学实践: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案例,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2. 课堂展示:让学生选取一个文言文实例,展示如何运用实词推断法进行推断。
八、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文言实词推断法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阅读文言文的实词推断情况,评估学习效果。
文言实词推断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文言实词推断法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实词推断法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难点:文言实词推断法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实词推断法的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运用推断法。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方法。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文言实词推断法的理论讲解和例句分析。
2. 练习材料:含有文言实词的句子或段落。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问:什么是文言实词推断法?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它?第二环节:理论讲解(15分钟)1. 讲解文言实词推断法的定义和原理。
2. 介绍文言实词推断法的几种常用方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语法推断法、成语推断法等。
第三环节:案例分析(20分钟)1. 呈现典型例句,引导学生运用文言实词推断法进行分析和解答。
2. 讲解例句中的实词推断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推断方法。
第四环节:课堂练习(15分钟)1. 发放练习材料,让学生独立运用文言实词推断法进行解答。
2. 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第五环节: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文言实词推断法及其运用。
2.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文言文时,积极运用所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运用文言实词推断法的能力。
关注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的反馈,及时解答疑问,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信心。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推断法的理解和运用。
2. 评价方法:a.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解题能力和推断过程。
b.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和协作能力。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教学设计江苏省盱眙中学封士亮【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准确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学会知识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考点导读—方法总结(考题导析—规律总结—方法点拨)—训练拓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文言实词的学习进一步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讲练议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二、请你猜测一下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划横线的词的含义。
1、“有飞骑犯法,善才(人名)绳之”,你能准确解释“绳”这个词吗?2、“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
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jí)之。
’”你能推断出“殛”的意思吗?答案:绳,制裁。
通过成语“绳之于法”可以得知。
殛,诛杀。
通过语境可以得知。
在文言文的复习中,实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虽然历年来高考文言文实词大多来自课本,但由于语境的变化,加上词语词义本身的丰富性,我们要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解答技巧,无疑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掌握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
一、通假分析法【因例说法】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2、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倍”通“背”,违背3、畔主背亲“畔”通“叛” 背叛4、被鹤氅衣。
“被”通“披”,穿着【方法阐释】通假分析法:通假字在古代汉语中运用相当普遍。
对于一个词,当我们用本义及其引申义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时,我们就应该想一下它是否借用为与其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另一个词。
【小试牛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
绩甚著。
(2023年高考全国卷)答:分析:振通“赈” ,救济2、熊鼎,字伯颍,临川人。
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课外文言文实词含义的推断》教学简案教学目标:1.复习重要的文言词义。
2.复习几种常见的课外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方法,并能简单运用。
重点难点:复习几种常见的课外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方法,并能简单运用。
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探究:归纳常用的课外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方法1.出示自学材料,学生在自学基础上,小组讨论完成练习。
①,酒刘酒,汴人,无名字,自呼曰“酒”,人称曰刘酒云。
画人物,有清劲..之致后运笔,尤觉神来..。
人以为张平山②后一人,酒不屑也。
凡作画,皆书一“酒”字款③,其似行书者次④,似篆籀⑤者,其得意笔也。
尝.为上洛⑥郡王作画,王善.之,曰:“张平山后一人!”酒意嗔.,急索画曰:“尚未款。
”乃卷入旁室,纵笔书百十大“酒”字于上下左右。
王怒甚.,裂.其幅,驱之出,酒固怡然..。
酒于醉睡之外,唯解画,他一无所知。
酒与予交最久,无妻子,每谓予曰:“死以累.君。
”一日方.持杯大饮,忽然脱去..,开口而笑,杯犹.在手。
余感其宿昔⑦之言,为买棺殓之。
(选自《虞初新志•刘酒传》,有删节)【注释】①致:样子。
②张平山:明画家,擅画人物。
③款:钟鼎等器物上铸刻的文字,引申为书画上的题名。
④次:按地位作出的排列。
⑤篆籀(zhóu):即篆书。
⑥上洛:古地名,即今商县。
⑦宿昔:从前。
有清劲..__________ 尝.为上洛郡王作画______ ..之致________ 尤觉神来王善.之____________ 酒意嗔.____________ 王怒甚.___________裂.其幅____________ 酒固怡然..__________ 死以累.君__________方.持杯大饮________ 忽然脱去..__________ 杯犹.在手__________2.交流自学成果,提出疑惑。
3.教师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适时点拨,梳理方法。
三、运用:简单运用今天所学习的方法1.运用以上归纳的方法完成老师出示的课外文言文字词练习。
2.学生根据今天所学方法自主命题,同桌间交换,完成答案。
四、总结《善思多问,匠心独运——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教学简案东台市实验中学李庆华教学目标:1.能理解作文命题者的命题意图。
2.会通过“问”、“思”进行审题的方法。
3.掌握中考作文立意的方法、技巧。
重点难点:1.体会隐含在文题字面后的含义。
2.确立较为新颖、深刻的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走进审题1.真题回放,强化“三基”题目:《沉醉在阅读的世界里》要求:思想健康,主题表达要充满正能量,多表现青少年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内容“符合题意”,不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2.审题的意思、方法(1)所谓审题,就是在动笔作文之前,先认真分析,反复思考、推敲题目的含义和要求。
(2)审题的方法以“问”领“想”3.小试牛刀,方法点拨连云港:《大声说“不”》常州:《围墙外面》宿迁:《网里网外的世界》扬州:《良言如春》提醒:(1)抓题眼,定重点题目是一个词,本身就是题眼;偏正短语,修饰语是题眼;并列短语,思考两者的关系;主谓、动宾短语,谓语是题眼;复杂句子,全面考虑。
(2)看题目,定含意“含义”,题目对象的表层含义外,还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
(3)看副词,明要求我们经常在文题中看到“总、也、还、又、其实、再、最、更、就、原来、常、都”等副词,我们在审题时一定要关注,因为这些副词往往决定了文章的写作重点。
三、走进立意1.立意的含义: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也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点)。
2.立意的要求:正确、鲜明、深刻、新颖盐城中考作文《给予》的立意讨论3.立意的技巧:出奇制胜法高屋建瓴法以小见大化实为虚法4.作文立意升格示范四、实战演练合作讨论,2017南通中考题:《这里,也是我的舞台》的审题、立意五、教师寄语六、妙笔生花以《这里,也是我的舞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附:板书设计善思多问,匠心独运初问“三”基本再问“六”细化三思“四”立意《散文阅读之揣摩情感》复习课教学简案盐城市新洋实验学校周玲教学目标:1.掌握揣摩散文情感的方法,准确揣摩散文情感。
2.提高散文阅读的能力,深刻领悟散文情感内涵。
重点难点:1.运用对形象进行分析的方法揣摩散文情感内涵。
2.深刻领会散文情感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专题。
二、探究方法(一)写景状物类课文引路,回顾课文《白杨礼赞》,探究状物类散文情感揣摩的方法。
方法归纳:找出抒情的对象,抓住对象的特点,明确作者对他们的情感。
教师点拨,师生共同活动,总结答题步骤。
(二)叙事类散文课文引路,回顾课文《藤野先生》,探究叙事类散文情感揣摩的方法。
方法归纳:1、找出散文的形象,抓住形象的特点,明确作者对他们的情感。
教师点拨,师生共同活动,总结答题步骤。
(三)总结归纳揣摩散文情感的方法三、中考链接,运用方法1.共同探讨研究2017盐城市中考试题《丁香花》。
2.共同探讨研究2017徐州市中考试题《香山野桃悄然开》。
3.共同探讨研究2016年上海市中考试题《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四、自主检测1.《漓江情韵》2.《根河之恋》五、课后反思之薄弱点总结附:板书设计散文阅读--揣摩情感分析形象—-把握特点——揣摩情感全面准确深刻《品意象读懂诗》教学简案射阳外国语学校刘莹教学目标:1.把握古诗词的内容和情感。
2.探寻把握古典诗词内容情感的方法。
重点难点:1.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品味意象的一般方法。
2.掌握并利用所学方法准确把握诗词内容和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专题用谈话的方式,温故知新,从学情最需要的角度切入二、探寻方法(一)意象之“定义”说文解字,感知内涵(意象是诗歌看得见的灵魂)(二)意象之“初品”点拨合作,小结方法(对古今意象的积累逐步升级,由散乱到有序,由“象”到“意”)(三)意象之“再品”师补充课内外古诗词句,生诵读体会谈发现,师点拨生成(对古今意象的品析要由表及里,由笼统到具体)(四)意象之“细品”师补充课内外两首小令,生诵读体会谈发现,师点拨生成(对古今意象的品析要巧妙思考,主客相融)三、学以致用意象之“运用”:师出示两道近两年盐城中考语文古诗鉴赏题,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对这两首古诗的内容和情感进行解析,师总结。
四、质疑提升五、激趣总结师者父母心:春分时节,升学学期,师下水小诗一首作结,以示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的初衷,并表示感谢和祝福。
附:板书设计品意象读懂诗积累抓象巧思品意《现代文阅读之整体感知概括能力》教学简案响水县老舍中学刘春雷教学目标:1、了解中考对现代文阅读概括能力的要求及命题方向。
2、复习和强化现代文阅读的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1.重点训练现代文阅读的概括能力。
2.现代文阅读概括能力训练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教师举例点拨为辅,学生自主训练为主教学过程一、导入专题出示中考要求、考点及分值二、训练提升(一)材料一:短文《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1.通读全文后,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故事。
生说出自己划出的语句并思考完成题目,归纳方法,师明确。
板书:公式概括法(二)请同学们回忆并说出记叙文六要素,思考并完成《最后一课》的要素。
例如《最后一课》一文的要素:时间是:,地点是:,人物是,事件是:。
生回答,补充,师明确:找出文中的记叙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就是文章主要内容。
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普法战争期间,法国阿尔萨斯省一个乡村学校里,小弗朗士在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上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出示:材料二:短文《一桩奇特的诉讼案》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主要内容。
生思考说出要素并完成题目,归纳方法,师明确。
板书:要素归纳法再给同学们一个方法,这个方法也容易记住。
就是5W.“5W”:Who-人物 What-事情 Where-地点 When--时间 Why- 为什么。
(三)有的文章的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把标题适当补充一下,让它更完整,请同学补补看。
师明确板书:题目扩展法出示:材料三《莫泊桑拜师》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生挖掘题目,看短文内容,完成问题。
(四)材料五《痛苦聚积力量》生思考完成题目。
师明确:找中心句(摘录句段法)。
抓段落中心句。
一般来说,文章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
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表提领作用),或在结尾(起总结作用),偶尔也在中间。
板书:摘录句段法除了以上四种方法外还有一些其它的方法,比如概括整篇文章内容时,可以先分层分段分别概括再进行组合(段意合并法)。
(五)真题演练中考说明106页《大地的恩典》(2017年淮安中考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三、小结课堂答题顺口溜公式程序定记牢摘录句段要找到题目扩展也很妙要素归纳组织好附:板书设计公式概括法要素归纳法题目扩展法摘录句段法《议论文复习之论证思路》教学简案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高海龙学习目标:1.熟悉议论文论证思路的考查形式。
2.了解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把握常见的论证思路。
3.探讨理清议论文论证思路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探讨理清议论文论证思路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导入专题二、方法探寻1.追本溯源——如何提出论点或论题《敬业与乐业》(节选)、《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节选)《错过》(节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探骊得珠】【学以致用】阅读《品味瑕疵》,完成问题。
2.追本溯源——如何论证论点或分析论题《敬业与乐业》(节选)、《学问和智慧》(节选)、《多一些宽容》(节选)【探骊得珠】【学以致用】阅读《品味瑕疵》,完成问题。
3.追本溯源——如何解决问题、收束全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美》(节选)、《多一些宽容》(节选)【探骊得珠】【学以致用】阅读《品味瑕疵》,完成问题。
三、总结归纳【学以致用】阅读《品味瑕疵》,完成问题。
四、实战演练1.阅读《成功的秘诀》,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层次。
2.阅读《因为阅读而平视世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请概括第⑤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五、小结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