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10-运动图象
- 格式:doc
- 大小:106.50 KB
- 文档页数:4
1.5图像一、s-t图像:(涉及概念:时间与时刻、位置、位移与路程、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加速度、斜率)1、如图所示,描述物体各种情况下的运动情况:2、如图所示,描述物体在各个阶段的运动情况:3、如图所示,描述物体在各个阶段的运动情况:4、如图所示,描述物体在各个阶段的运动情况:5、甲、乙两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运动方向相反;B、3s末甲乙相遇;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D、0-3s内甲的位移比乙的位移多3m;5、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物体的距离越来越近;B、0-3s内甲、乙的位移相等;C、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同;D、取向右为正方向,4s末甲在乙的左边;6、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比乙提前2s出发;B、0-3s内甲、乙两物体的位移相同;C、甲比乙物体的速度大;D、3s后乙还能追上甲;7、如右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参考系的x-t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xB.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物体比乙物体早出发的时间为t1D.甲、乙两物体向同方向运动8、下图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A.乙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20 mB.在0~10 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增大C.在10~25 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D.两物体在10 s时相距最远,在25 s时相遇9、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0-3s内甲、乙两物体的位移相同;B、0-3s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同;C、乙一直在甲的前面;D、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E、3s末甲、乙两物体相遇;10、一汽车先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了3s,位移为10m,然后停下休息了2s后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2s的位移为10m,然后立即返回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5s回到出发点,画出该汽车运动的x-t图象。
10绳杆关联运动模型1.(2020·辉县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月考)如图所示,AB 杆以恒定角速度ω绕A 点转动,并带动套在光滑水平杆OC 上的质量为M 的小环运动,运动开始时,AB 杆在竖直位置,则小环M 的速度将( )A .逐渐增大B .先减小后增大C .先增大后减小D .逐渐减小【答案】A 【详解】设经过时间t ,OAB t ω∠=,则AM 的长度为cos h t ω,则AB 杆上M 点绕A 点的线速度cos hv tωω=⋅.将小环M 的速度沿AB 杆方向和垂直于AB 杆方向分解,垂直于AB 杆上分速度等于M 点绕A 点的线速度v ,则小环M 的速度2cos cos v hv t tωωω==',随着时间的延长,则小环的速度的大小不断变大.故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2.(2020·浙江高一专题练习)如图所示,套在细杆上的小环沿杆匀速下滑,其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分运动分别是( )A .匀速运动,匀速运动B .匀加速运动,匀加速运动C .匀速运动,匀加速运动D .匀加速运动,匀速运动【答案】A 【详解】小环沿杆匀速下滑,说明小环的合力为零,所以小环在水平方向所受合力为零,竖直方向的合力也为零,即小环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 正确.3.(2020·四川眉山市·高一期中)如图所示,人用轻绳通过定滑轮拉穿在光滑竖直杆上的物块A ,人以速度v 0向左匀速拉绳,某一时刻,绳与竖直杆的夹角为θ,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此时物块A 的速度v 1为A .10sin cos v v αθ=B .01sin sin v v αθ=C .10cos cos v v αθ=D .01cos cos v v αθ=【答案】D 【解析】对人进行速度分解,如图所示:可知:'0cos v v α=对物块A 进行速度分解,如图所示,则可知:'1cos v v v cos cos αθθ==,故选项D 正确,选项ABC 错误.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会对速度进行分解,要正确找到合运动与分运动,注意两个物体沿着绳子方向的分速度相等.4.(2020·湖南娄底市·娄底一中)两根光滑的杆互相垂直地固定竖直平面内.上面分别穿有一个小球.小球a 、b 间用一细直棒相连如图.释放后两球都开始滑动.当细直棒与竖直杆夹角为α时,两小球实际速度大小之比v a ∶v b 等于A .sin α∶1B .cos α∶1C .tan α∶1D .cot α∶1【答案】C 【详解】速度的合成与分解,可知,将两球的速度分解,如图所示,则有:a v v cos α=杆 ,而b v v sin α=杆,那么两小球实际速度之比 v a :v b =sin α:cos α=tan α:1故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C .5.(2020·运城市景胜中学高一期末)如图所示,小球a 、b 用一细直棒相连,a 球置于水平地面,b 球靠在竖直墙面上,释放后b 球沿竖直墙面下滑,当滑至细直棒与水平面成θ角时,两小球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A .absin v v θ= B .ab cos v v θ= C .ab tan v v θ= D .abcot v v θ= 【答案】C 【详解】如图所示,将a 球速度分解成沿着杆与垂直于杆方向,同时b 球速度也是分解成沿着杆与垂直于杆两方向。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必须是指宏观物体的运动;微观物体(分子、原子)、化学反应、生物的生长不是机械运动静止: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没有改变称为静止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不能以研究对象为参照物,被选为参照物的物体便认为是静止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1)选择恰当的参照物。
(2)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
(3)若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
若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二、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m dm㎝mmμm nm换算:1km=1000m、1m=10dm=102㎝=103mm=106μm=109nm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被测物体长度不能超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
测量操场的跑道2、长度的估测:受条件的限制,有时需要对长度进行估测,此时可以借助身边的物品进行估测,比如指头的宽度大约为1cm,拳头的宽度大约为10cm等。
3、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h min s msμm换算:1h=60min=3600s1s=103ms=106μm4、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高一物理集体备课组共案运动图象 课 型:习题课【自主学习】1、位移-时间图象:图象可以直观地反映两个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位移-时间图象是具体反映运动物体的 随 的变化关系,从图象中不但能确定物体在任意时刻的位置,还能求得任意时间物体的位移,在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和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2、速度-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是反映运动物体的 与 的变化关系。
根据图象能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如是匀速、还是变速,变速运动是加速还是减速)。
【思考与交流】v -t 图象与x -t 图象〔B 级〕1〕. 轴的意义:①横轴 ①横轴 ②纵轴 ②纵轴 2〕. 点的意义:①任一点 ①任一点②与纵轴交点 ②与纵轴交点 ③两图象交点 ③两图象交点 3〕. 图象的物理意义:反映 随 变化的规律 反映 随 变化的规律 4〕. 图象的作用:a. 可知任一时刻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可知任一时刻位移的大小和方向①图象在t 轴之上表示 ①图象在t 轴之上表示 ②图象在t 轴之下表示 ②图象在t 轴之下表示 b. 可判断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可判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图象倾斜程度越大表示 图象倾斜程度越大表示 c. 可判断运动性质: 可判运动性质:能分析上图中①--⑥的运动情况吗? 能分析上图中①---⑥的运动情况吗? 【自主探究】〔A 级〕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速度时间图像〔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横坐标表示时间图像意义: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问题1、右边v-t 图象表示物体做什么运动?加速度较大的运动是哪个?说明理由〔B 级〕练习:1、如下图,那么①表示物体做 ; ②表示物体做 ; ③表示物体做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的 ;〔C 级〕2、如下图的速度一时间图象中,质点A 、B 、C 运动的加速度分别为a A =________m /s 2,a B =________m /s 2,a C =________m /s 2,其中________的加速度最大.在t =0 s 时________的速度最大,在 t =4 s 时________的速度最大,在t =________s 时,A 、B 的速度一样大.【自主探究】〔A 级〕2、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位移时间图像〔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问题1、右边s-t 图象表示物体做什么运动?速度较大的运动是哪① ②③V/(ms -1)T 1t/s个?说明理由〔B 级〕练习1、如下图,那么①表示物体做 ;② 示物体做 ; ③ 表示物体做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相遇时的________相同。
1.5图像一、s-t图像:(涉及概念:时间与时刻、位置、位移与路程、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加速度、斜率)1、如图所示,描述物体各种情况下的运动情况:2、如图所示,描述物体在各个阶段的运动情况:3、如图所示,描述物体在各个阶段的运动情况:4、如图所示,描述物体在各个阶段的运动情况:5、甲、乙两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运动方向相反;B、3s末甲乙相遇;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D、0-3s内甲的位移比乙的位移多3m;5、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物体的距离越来越近;B、0-3s内甲、乙的位移相等;C、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同;D、取向右为正方向,4s末甲在乙的左边;6、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比乙提前2s出发;B、0-3s内甲、乙两物体的位移相同;C、甲比乙物体的速度大;D、3s后乙还能追上甲;7、如右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参考系的x-t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x0B.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物体比乙物体早出发的时间为t1D.甲、乙两物体向同方向运动8、下图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A.乙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20 mB.在0~10 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增大C.在10~25 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D.两物体在10 s时相距最远,在25 s时相遇9、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0-3s内甲、乙两物体的位移相同;B、0-3s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同;C、乙一直在甲的前面;D、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E、3s末甲、乙两物体相遇;10、一汽车先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了3s,位移为10m,然后停下休息了2s后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2s的位移为10m,然后立即返回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5s回到出发点,画出该汽车运动的x-t图象。
尖子生的自我修养系列运动学问题的两大破解支柱——运动示意图和运动图像运动学问题单独考查的命题概率较小,更多的是与其他知识相结合,作为综合试题的一个知识点加以体现。
如果单独作为考查点命制计算题,则往往涉及两个物体的运动关系问题,或者是一个物体的多过程、多情景的实际问题。
对于这类问题,分析物理过程,作好运动示意图或运动图像,弄清运动物体运动过程中各阶段运动量间的联系,是寻找解题途径的关键。
运动示意图运动示意图就是根据文字叙述而画出的用以形象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一种简图(或草图)。
同时在图上标明物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等状态量和位移、时间等过程量。
运用运动示意图解题时,要分过程恰当选取运动学规律列方程,同时注意各过程间的位移关系、时间关系及速度关系,列出相应的辅助方程,再将各式联立求解,便可得出结果。
[例1] 一个气球以4 m/s 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气球下面系着一个重物,当气球上升到下面的重物离地面217 m 时,系重物的绳子断了,不计空气阻力,问从此时起,重物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重物着地时的速度多大?(g 取10 m/s 2)【解析】绳子未断时,重物随着气球以4 m/s 的速度匀速上升,当绳子断后,由于惯性,物体将在离地面217 m 处,以4 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
运动示意图如图所示:重物由O →A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h 1=v 022g =0.8 mt 1=v 0g=0.4 s重物由A →B 做自由落体运动, h 1+h =12gt 22可解得:t 2=2(h 1+h )g=6.6 s , 故从绳子断到重物落地的总时间t =t 1+t 2=7 s重物落地时的速度v =gt 2=66 m/s 。
【答案】7 s 66 m/s[例2] (2020·武汉模拟)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比赛,某一时刻,乙车在甲车前方L 1=11 m 处,乙车速度v 乙=60 m/s ,甲车速度v 甲=50 m/s ,此时乙车离终点线尚有L 2=600 m ,如图所示。
运动图象课型:习题课
编写人:马尚义审核人:高一物理组编制时间:2009-9-18 姓名:班级:【自主学习】
1、位移-时间图象:图象可以直观地反映两个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位移-时间图象是具体反映
运动物体的随的变化关系,从图象中不但能确定物体在任意时刻的位置,还能求得任意时间物体的位移,在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和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2、速度-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是反映运动物体的与的变化关系。
根据图象
能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如是匀速、还是变速,变速运动是加速还是减速)。
【思考与交流】v-t图象与x-t图象(B级)
1). 轴的意义:
①横轴①横轴
②纵轴②纵轴
2). 点的意义:
①任一点①任一点
②与纵轴交点②与纵轴交点
③两图象交点③两图象交点
3). 图象的物理意义:
反映随变化的规律反映随变化的规律
4). 图象的作用:
a. 可知任一时刻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知任一时刻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①图象在t轴之上表示①图象在t轴之上表示
②图象在t轴之下表示②图象在t轴之下表示
b. 可判断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判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图象倾斜程度越大表示图象倾斜程度越大表示
c. 可判断运动性质:可判运动性质:
能分析上图中①--⑥的运动情况吗?能分析上图中①---⑥的运动情况吗?
【自主探究】
(A 级)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速度时间图像(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问题1、右边v-t 图象表示物体做什么运动?加速度较大的运动是哪个?说明理由
(B 级)练习:1、如图所示,则
①表示物体做 ; ②表示物体做 ; ③表示物体做 ;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的 ;
(C 级)2、如图所示的速度一时间图象中,质点A 、B 、C 运动的
加速度分别为a A =________m /s 2
,a B =________m /s 2
,a C =
________m /s 2
,其中________的加速度最大.在t =0 s 时________的速度最大,在
t =4 s 时________的速度最大,在t =________s 时,A 、B 的速度
一样大.
【自主探究】
(A 级)2、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位移时间图像(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
的位移,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问题1、右边s-t 图象表示物体做什么运动?速度较大的运动是哪个?说明理由
(B 级)练习1、如图所示,则
①表示物体做 ; ② 示物体做 ; ③ 表示物体做 ;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相遇时的________相同。
s
(B 级)2、如图所示是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试描述质点在8s 时间内的运动情
况。
【达标检测】
(B 级)1、某物体的运动图象如图。
① 若x 表示位移,则物体做( )。
A. 往复运动 B. 匀速直线运动
C. 朝某一方向的直线运动
D. 匀变速直线运动 ② 若x 表示速度,则物体做( )。
A. 往复运动 B. 匀速直线运动
C. 朝某一方向的直线运动
D. 匀变速直线运动
(C 级)2.如图1.3-4所示是P 、Q 两质点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可以判断 ( )
A .P 质点的速度越来越大
B .P 开始时的速度逐渐减小
C .在P 与Q 的交叉点前,P 质点的速度大于Q 质点的速度
D .在P 与Q 的交叉点,两质点的速度相等
(B 级)3.某物体运动的v-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在1s 末和3s 末时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B .物体在2s 末回到出发点
C .物体在2s 末和4s 末时速度为零
D .物体始终向前运
(A 级)4.在图2-2的四个速度图象中,有一个是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
(A 级)5.在图2-3所示的速度图象中,图线1、2分别表示质点A 、B 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函数关系,v 01、v 02表示A 、B 质点各自运动的初速度,v t1、
v t2分别表示它们在t ′时刻的速度。
那么,由图中可知 A. v 01>v 02
B. v 01<v 02
C. v t1>v t2
D. v t1<v t2
(B 级)6.图2-4给出了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其中图线甲
与横轴平行,图线乙为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
由图可知( )
图2-3 v v 图2-4
图2-2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处于静止
C.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D.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级)7.如右图所示,横坐标是时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若纵坐标表示位移,图像中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若纵坐标表示速度,图像中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若纵坐标表示位移,图像中直线的斜率就是物体的运动速度
D.若纵坐标表示速度,图像中直线的斜率就是物体的运动加速度
(C级)8、下图给出了汽车从A点出发到B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
线,根据图线填空。
(1)在0 s-40s内汽车做_____运动;加速度是_____。
(2)在40 s-120 s内汽车做______运动;加速度是______
(3)在120 s-200 s内汽车做_____运动;加速度是______;
(4)由图中得到汽车从A点开始到速度大小为10 m/s 时所需的时
间是__ ___。
(C级)9、一质点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v-t)图象如图1.3-2
所示.试分析质点的运动情况。
(1) 求得质点在第1秒内、第2秒与第3秒内、第4秒内的
加速度大小与方向
(2) 请描述质点在第1秒内、第2秒与第3秒内、第4秒内
的物体的运动情况.
【学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