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苏教版精选提分练:第56练 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607.20 KB
- 文档页数:6
1.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XY 型。
下面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
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Ⅱ-1不携带该性状的基因。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隐性性状B.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 染色体上C.Ⅰ-2、Ⅱ-2、Ⅱ-4、Ⅲ-2一定是杂合子D.若Ⅲ-2和Ⅲ-4交配,后代中表现该性状的概率为1/82.(2017·成都模拟)血友病是X 染色体上隐性基因(h)控制的遗传病。
下图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患者,Ⅲ2和Ⅲ3婚后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是XXY 非血友病的儿子(Ⅳ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Ⅳ2性染色体异常是因为Ⅲ2在形成配子过程中XY 没有分开B.此家族中,Ⅲ3的基因型是X H X h ,Ⅳ1的基因型是X H X H 或X H X hC.若Ⅲ2和Ⅲ3再生育,Ⅳ3个体为男性且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2D.若Ⅳ1和正常男子结婚,所生育的子女中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43.图甲为某种人类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某种方法能够使正常基因显示一个条带,致病基因则显示为位置不同的另一个条带。
用该方法对该家系中的每个个体进行分析,条带的有无及其位置表示为图乙。
根据实验结果,有关该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1号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B.若13号与一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婚配,则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6C.10号个体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D.若不考虑突变因素,则9号与该病患者结婚,出现该病子女的概率为04.(2017·太原一中月考)一对等位基因经某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后形成的DNA 片段长度存在差异,用凝胶电泳的方法分离酶切后的DNA 片段,并与探针杂交后可显示出不同的带谱(如图甲)。
根据电泳所得到的不同带谱,可将这些DNA 片段定位在基因组的某一位置上。
现有一对夫妇生了四个孩子,其中1号性状表现特殊(如图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1号为纯合子,基因在性染色体上B.3号为杂合子,基因在常染色体上C.2号为杂合子,基因在性染色体上D.4号为纯合子或杂合子,基因在常染色体上5.(2018·济宁模拟)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其中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
5.科学家往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后,分别给予小球藻不同时间的光照,结果如下表。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本实验利用小球藻研究的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B.每组照光后需将小球藻进行处理使酶失活,才能测定放射性物质分布C.CO2进入叶绿体后,最初形成的主要物质是12种磷酸化糖类D.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还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等2.(2018·青岛调研)图甲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图乙是从图甲中取出的部分结构放大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乙所示结构取自图甲中的①或③B.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全部分布在图乙所示结构上C.图乙所示的结构是产生[H]并消耗A TP的场所D.叶绿体以图甲中③的形式扩大膜的表面积3.下列对光合作用图解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示为真核生物的光合作用过程B.若突然停止CO2供应,则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将上升C.图中①为O2,②为ATPD.若用3H标记的H2O进行示踪,可发现H元素的转移途径为H2O→[H]→糖类4.能源问题是当前社会面临的最为紧迫的问题之一,而氢气则是最洁净的高效能源之一,H2可由2个H+生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可产生H+,目前部分生物学家正致力于从光合作用中得到用于合成H2的H+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水光解产生的H+被NADP+接受,生成了NADPHB.在叶绿体中ATP和NADPH的转移途径是从类囊体膜到叶绿体基质C.根据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可以计算出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积累量D.停止光照,暗反应很快会停止,停止供应CO2,则光反应不受影响5.(2017·太原月考)科学家从植物细胞中提取得到叶绿体,将叶绿体膜破坏,分离出基质和基粒,用来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
下列条件下不能产生葡萄糖的是()6.如图表示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与植物周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关系。
图示中,ce段是增大了光照强度后测得的曲线。
1.(2017·无锡一模)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氨基酸在核糖体上缩合后即可产生承担生命活动的蛋白质B.食盐可使蛋白质析出,若用蒸馏水稀释析出的蛋白质,其活性不会改变C.若一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则该蛋白质分子中氧原子的个数至少是n-2m D.若一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则控制此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中至少有6n个碱基对2.(2018·新沂一中月考)催产素和抗利尿激素都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的九肽类激素,前者具有催产及使乳腺分泌乳汁的作用。
如图为抗利尿激素的结构简式,若将苯丙氨酸(Phe)和精氨酸(Arg)分别替换为异亮氨酸(Ile)和亮氨酸(Leu),则为催产素的结构简式。
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催产素中含有8个肽键B.催产素彻底水解后共得到9种氨基酸C.催产素和抗利尿激素结构相似,控制其合成的基因结构相同D.抗利尿激素合成后不能直接释放到血液中发挥作用3.(2017·南通中学高三期中)如图是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图1,其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及部分肽链放大示意图(图2),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2中含有的R基是①②④⑥⑧B.该蛋白质中含有1条肽链,124个肽键C.图2中具有4种氨基酸、4个肽键D.从图2可推知该肽链至少含有3个游离的羧基4.(2017·南通调研)下列关于蛋白质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氨基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相同的蛋白质的功能可能不同B.由n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含有氨基和羧基各n个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方式脱水缩合D.高温会使蛋白质变性,因此煮熟的食物不易被人体消化5.近年来的研究初步表明,βAP(β淀粉样蛋白)沉积是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主要病理特征。
βAP是由其前体蛋白APP(一种含695个氨基酸的跨膜蛋白)在病理状态下异常加工而成的。
1.(2017·泰兴模拟)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图,据图分析不合理的是()A.该实验可以证明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B.实验中的甲、乙装置需要相同且适宜的温度C.在相同时间内C、E瓶中混浊程度相同D.A瓶中加入NaOH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2.等量的酵母菌培养在甲、乙两组浓度相同的葡萄糖溶液中,甲组进行有氧呼吸,乙组进行酒精发酵。
若两组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A.甲组释放的CO2与乙组释放的CO2的比例为4∶1B.两组释放的能量相等C.若甲组消耗1 mol葡萄糖,则可生成6 mol H2OD.两者共释放的CO2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3.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某同学用有关材料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A瓶注入煮沸的质量分数为0.1 g/mL葡萄糖溶液1 L;B、C瓶注入未经煮沸的质量分数为0.1 g/mL葡萄糖溶液1 L;向A、B瓶中加入等量的酵母菌培养液,C瓶中不加入酵母菌培养液;向A瓶中注入液体石蜡;3个瓶中放入温度计,并用棉团塞住瓶口,以固定温度计并保证保温瓶通气。
下面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A瓶中的溶液煮沸并注入液体石蜡油的主要目的是杀死杂菌B.24 h后温度计的读数B>A>C,说明了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C.倒掉石蜡油,闻一闻A瓶内有酒味,说明酵母菌无氧呼吸时能产生酒精D.C瓶是对照组,A、B瓶是实验组4.(2017·江都调研)在一定时间内,动物体内的CO2产生量与O2消耗量的比值称为呼吸熵(RQ),不同底物在完全氧化时的RQ不同,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完全氧化的RQ分别是1、约0.8和约0.7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长时间饥饿的动物的RQ会先降低后增加B.平静状态时动物的RQ一定等于1C.剧烈运动时动物的RQ会变小D.三种底物呼吸熵不同的原因与C、H、O、N的比例有关5.(2017·金坛调研)下图是验证酵母菌细胞呼吸类型的实验装置,两套装置的培养条件一致(不考虑环境中物理因素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A.若装置1的液滴向左移,移动距离可表明酵母菌有氧呼吸所消耗的氧气量B.若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则装置1中液滴不移动,装置2中液滴向右移C.若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则装置1中液滴不移动,装置2中液滴向左移D.若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则装置1中液滴向左移,装置2中液滴向左移6.(2018·江浦诊断)下表是苹果在有氧条件下,测得O2消耗量和CO2产生量的关系。
精选提分练571.下图表示淋巴细胞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与图示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有a、b、c三类细胞才能识别抗原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C.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c、d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DNA不同2.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液中的溶菌酶清除细菌属于体液免疫B.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将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C.T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D.人体的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能发挥作用3.(2017·长沙调研)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C.抗原刺激后,细胞b和细胞c的细胞周期变长D.物质④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特异性清除抗原4.(2017·衡阳模拟)如图为某人被狗咬后的处理和治疗情况。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清理伤口,不包扎,能减少人被狂犬病病毒、厌氧菌等感染的机会B.狂犬病病毒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注射狂犬疫苗,是为了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C.每隔一定时间注射狂犬疫苗,对机体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起到增强作用D.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能直接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狂犬病病毒5.(2018·临川模拟)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引起一系列反应B.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C.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会危及生命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6.(2017·绵阳中学月考)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痉挛毒素是一种蛋白质,会使感染者的突触不能释放抑制性递质而引起肌肉痉挛。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痉挛毒素与抑制性递质竞争受体从而引起肌肉痉挛B.破伤风杆菌及产生的痉挛毒素在免疫中分别属于抗原和抗体C.预防破伤风时,第二次注射疫苗产生的浆细胞全来自B细胞D.对于感染者,尽早注射抗毒血清,是利用其中的抗体7.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
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某食草动物同化的能量等于()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减去生产者的呼吸量C.被食草动物摄取的植物中所含的能量减去粪便中所含的能量D.用于食草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2.(2017·日照检测)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分别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草、兔子、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J、K、L分别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中A=D,B=E,C=FB.K中能量包括兔子尸体及狼粪便中的能量C.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分解者所处的营养级D.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E/D3.(2017·山西临汾一中模拟)下图为某草场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Q表示牧草在一年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体内的能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鹰属于次级和三级消费者,占有两个营养级B.若实行灭虫灭鼠,一段时期内牧草间的竞争会加剧C.Q与(Q1+Q2+Q3)的差值为牧草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D.保护鹰和食虫鸟,利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4.下图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5.(2018·绍兴质检)如图是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解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多少B.该图中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20%C.该图中的A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图中所示四个营养级能量的关系为A≥B+C+D6.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单位:102kJ/(m2·a)]。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56~60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C.⑤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可以被用来合成葡萄糖D.⑥是细胞色素,参与呼吸作用,与氧气一起产生ATP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代谢过程,考查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理解。
需要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反应物、产物及其互相转化的关系。
详解】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之一,与①②间循环速率有关,A项正确;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③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转化为④时光能转化成了化学能,B项错误;⑤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可以用来合成葡萄糖,C项正确;⑥是细胞色素,参与呼吸作用,与氧气一起产生ATP,D项正确。
点睛】本题易错选D项,错因在于没有掌握细胞色素的作用。
细胞色素是一种色素分子,参与细胞的呼吸作用,与氧气一起产生ATP。
4.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是外界环境因素对基因的直接改变B.基因突变是DNA链的断裂和重组导致的C.基因突变是生物个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D.基因突变是基因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考查对基因突变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
需要掌握基因突变的定义和基因序列发生改变的特点。
详解】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的改变,可以是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A项错误;基因重组是指染色体上的DNA片段在不同染色体或同一染色体上不同区域的交换,B项错误;生物个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变异称为突变,C项错误;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D项正确。
5.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的双层膜B.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是细胞识别和信号传导的重要分子C.细胞膜的磷脂双层中,磷头向内,脂尾向外D.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内稳定的环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考查对细胞膜的组成和作用的理解。
需要掌握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磷脂分子的排列方式。
详解】细胞膜是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双层膜,A项正确;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是细胞识别和信号传导的重要分子,B项正确;细胞膜的磷脂双层中,磷头向外,脂尾向内,C项错误;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D项正确。
重难聚焦练③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重要命题1.图1是“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部分操作图,图2是“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的结果,以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盖玻片下最好是成熟的植物组织细胞B.实验中用吸水纸引流常需要重复几次C.图2中b代表的是叶绿素bD.出现图2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研磨时没加碳酸钙答案 C解析用于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植物细胞,应该是成熟的植物细胞,故A正确;图1实验中用吸水纸引流重复几次的目的是让材料充分浸润在蔗糖溶液或清水中,故B正确;图2中b代表的是胡萝卜素,故C错;图2实验正常情况下所得到的结果应是叶绿素的量多,从图2滤纸条上看,叶绿素量反而少,说明研磨时,可能没加碳酸钙,叶绿素被破坏,D正确。
2.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没有[H]的产生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C.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合成ATPD.有氧呼吸时葡萄糖进入线粒体需经过两层膜答案 C解析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在第一阶段有[H]的产生,A错误;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B错误;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合成ATP,第二阶段不产生A TP,C正确;C6H12O6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产生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中进一步分解,D错误。
3.叶绿体与线粒体是植物细胞内两种重要的细胞器,在光照条件下,它们各自产生的部分物质是可以循环利用的。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叶绿体中合成的葡萄糖可进入线粒体内直接被氧化分解②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进入叶绿体内被利用③叶绿体产生的氧气可进入线粒体内被利用④线粒体产生的水可进入叶绿体内被利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B解析叶绿体中合成的葡萄糖只有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粒体被进一步氧化分解,①错误。
叶绿体产生的氧气可以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而线粒体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和H2O可以进入叶绿体参与光合作用,②③④正确。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56~60套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56一、选择题:本卷共6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能进行体液调节的动物都能进行神经调节B. 动物体内能产生兴奋的细胞都是神经细胞C. 人体内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都能产生激素D. 高等动物的两种调节方式都存在分级调节【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考查对神经调节、激素调节过程的理解。
明确神经调节、激素调节的调节机制和调节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没有神经调节,A项错误;动物体内的肌肉细胞或内分泌腺细胞也可以产生兴奋,B项错误;人体内具有外分泌功能的细胞如消化腺细胞不能产生激素,C项错误;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两种调节方式都存在分级调节,D项正确。
【点睛】本题易错选C项,错因在于对分泌细胞理解不正确。
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包括外分泌细胞和内分泌细胞,外分泌细胞有导管,分泌消化液或汗液,内分泌细胞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内环境。
2.下列对某一癌症患者体内造血干细胞和癌细胞的比较,正确的是A. 造血干细胞和癌细胞的细胞周期不一定相同B. 造血干细胞和癌细胞中的基因和mRNA都相同C. 癌细胞的分裂能力和分化能力都比造血干细胞强D. 原癌基因在癌细胞中表达但在造血干细胞中不表达【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分化与癌变,考查对细胞分化实质、癌变原因的理解。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并不发生改变;细胞癌变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结果。
【详解】细胞周期受细胞的生理状态、温度等因素的影响,造血干细胞和癌细胞的细胞周期不一定相同,A项正确;癌细胞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造血干细胞和癌细胞中的基因和mRNA不完全相同,B项错误;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但不会分化,C项错误;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在造血干细胞中正常表达,D项错误。
1.与家兔毛型有关的基因中有两对基因(A、a与B、b,且独立遗传),只要其中一对隐性基因纯合就能出现力克斯毛型,否则为普通毛型。
若只考虑上述两对基因对毛型的影响,用已知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家兔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彼此交配获得F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F2出现不同表现型的主要原因是F1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的现象B.若上述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2与亲本毛型相同的个体占7 16C.若F2中力克斯毛型兔有4种基因型,则上述与毛型相关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D.若要从F2力克斯毛型兔中筛选出双隐性纯合子,可采用分别与亲本杂交的方法2.下图为人体半乳糖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其中控制这三种酶的显性基因分别位于17号、9号、1号染色体上,任何一种酶的缺乏均可导致半乳糖代谢障碍,出现半乳糖血症。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显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B、C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半乳糖代谢正常,由A、B、C基因共同控制C.若父母亲的基因型均为AaBbCc,则子女的基因型有27种,表现型有8种D.若父亲的基因型为AaBbCc,母亲的基因型为AaBbCC,子女患病的概率为7/163.(2018·西安一中月考)基因型为AaBbDdEeGgHhKk的个体自交,假定这7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下列有关其子代的叙述,正确的是()A.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564B.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35128C.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67256D.7对等位基因纯合个体出现的概率与7对等位基因杂合个体出现的概率不同4.(2018·南宁月考)某生物个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Yr∶yR∶YR∶yr=3∶3∶2∶2,若该生物自交,则其后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是()A.6.25%B.13%C.25%D.26%5.(2017·中山模拟)虎皮鹦鹉的羽色有绿、蓝、黄、白四种,野生种都是稳定遗传的。
1.(2017·珠海摸底)下列有关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B.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C.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升高D.大量口服胰岛素,可使血糖快速降低而使机体表现出休克症状2.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由a造成,引起下丘脑分泌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最后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B.由b造成,引起下丘脑释放②抗利尿激素,最后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C.由c造成,下丘脑通过神经的作用,可以促使两种激素③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最后使血糖升高D.由d引起,通过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作用,可以引起④甲状腺激素增多,导致体内产热量增加3.(2017·襄阳五中模拟)现有若干对胰岛素不敏感的高血糖小鼠X。
为验证阿司匹林能恢复小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小鼠X的血糖浓度恢复正常,现将小鼠X随机均分成4组,下表表示对4组小鼠的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注:对胰岛素不敏感是指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无明显变化,“+”表示有添加,“一”表示无添加,胰岛素和阿司匹林均用生理盐水配制而成。
A.第4组为对照组,该组实验小鼠应选择血糖浓度正常的个体B.第1组的实验结果应为高于正常C.控制环境因素,确保小鼠不因为其他因素影响血糖浓度变化D.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每组不能只有一只小鼠4.(2018·哈尔滨二中月考)某人因轻度食物中毒,引起呕吐、腹泻,但此人无明显口渴现象,尿量几乎正常,对此人的描述正确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C.此人因无明显口渴现象,尿量几乎正常,所以没造成脱水D.失水几乎等于失盐的程度5.(2017·贵阳模拟)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可使血糖升高的动物激素,当人体受到某一外界刺激后体内会发生如图所示的过程。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调节与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机理不同B.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胰岛素具有协同作用C.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细胞并不需要经过内环境D.下丘脑细胞上既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也有接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受体6.(2018·重庆质检)恒温动物能够在一定范围内随外界温度变化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一个人从30 ℃室外进入0 ℃冷库中,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30 ℃进入0 ℃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是非条件反射现象B.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但冷觉形成在大脑皮层C.从30 ℃进入0 ℃环境,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代谢加快,抗利尿激素也增加D.同30 ℃的环境相比,人处于0 ℃的环境中,机体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进行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7.现有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五种激素。
a、b、c、d、e分别代表其中的一种。
下图中除d、e两种激素为拮抗作用之外,其余直接相邻的激素之间在某些生理作用方面均为协同作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c、e分别代表的激素为生长激素、肾上腺素、胰岛素B.a、b两激素在生长发育方面具有协同作用,a侧重促进生长,b侧重促进发育C.d激素最主要的作用部位是肝脏D.切除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是激素b、c8.(2018·北京调研)下面是正常人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AB段引起皮肤血管血流量减少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B.AB段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内分泌系统C.BC段皮肤血管血流量基本不变,机体的散热速率等于产热速率D.D点以后需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9.(2017·银川二中月考)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号,能把某种调节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
下图表示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影响其分泌的刺激Y可能是血糖水平降低B.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属于非条件反射;②结构位于大脑皮层C.图示激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D.靶细胞“受体”的物质基础是脂质,此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传递10.如图所示,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代表物质,下列各项不符合该示意图的是()A.①为前一神经元,②为后一神经元,A为神经递质B.①为垂体细胞,②为甲状腺细胞,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①为下丘脑细胞,②为肾小管细胞,A为抗利尿激素D.①为甲状腺细胞,②为下丘脑细胞,A为甲状腺激素11.(2018·济宁模拟)家兔的内分泌系统与人体相似。
下图为其下丘脑与部分其他内分泌腺或效应功能关系示意图,A~F代表相关激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若处于寒冷环境中,激素__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将会增加,这两种激素在此调节过程中的关系是协同作用。
(2)图中虚线所示箭头表示激素分泌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__,对于维持动物体内激素D的含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3)若切除三分之一的甲状腺,激素A的分泌将会______;若切断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联系,血液中激素C的含量将会________,家兔的尿量将________,激素F的分泌量将________(填“增加”“降低”或“不变”)。
(4)激素F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几种激素中,肾小管管壁细胞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受体。
12.(2017·荆门调研)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
如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及胰岛素作用机理。
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经兴奋的传导和传递最终导致运动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由图分析可知,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以上说明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调节。
(2)据图分析,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合成。
(3)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图中抗体1、抗体2)。
图中因抗体________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这种抗体的致病原因是此种抗体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答案精析1.B[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A项错误;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B项正确;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不能促进肌糖原分解,C项错误;胰岛素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失去降血糖的作用,D项错误。
]2.B[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的,B项错误。
]3.A[第4组为对照组,该组实验小鼠应选择对胰岛素不敏感的高血糖个体,A项错误;高血糖小鼠X对胰岛素不敏感,则第1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B项正确;控制环境因素等无关变量,是为了确保小鼠不因为其他因素影响血糖浓度变化,C项正确;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每组不能只有一只小鼠,D项正确。
]4.D[此人无明显口渴现象,尿量几乎正常,说明此人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几乎不变,失水和失盐的程度差不多,但由于呕吐、腹泻,导致细胞外液减少,属于脱水。
]5.D[由图可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调节机理与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机理相同,均为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A项错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两者表现为拮抗作用,B项错误;神经递质需要通过突触间隙即组织液,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C项错误;由图可知,下丘脑细胞上既有神经递质的受体也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受体,D项正确。
]6.C[人为恒温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而冷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当人从30 ℃进入0 ℃环境中时,皮肤会起鸡皮疙瘩,属于非条件反射现象;同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但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机体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进行调节以维持体温恒定。
故C项错误。
]7.D[由于d、e为拮抗作用,其余直接相邻激素之间都是协同作用,故a为生长激素,b为甲状腺激素,c为肾上腺素,d为胰高血糖素,e为胰岛素,A项正确;生长激素侧重促进生长,甲状腺激素侧重促进发育,B项正确;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为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C项正确;由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因此切除下丘脑和垂体的联系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影响较大,D项错误。
]8.B[皮肤血管血流量减少是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导致的,受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调控,A 项正确;引起肾上腺素分泌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项错误;皮肤血管血流量基本不变,说明机体的体温相对恒定,机体的散热速率等于产热速率,C项正确;CD段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D点以后汗腺的分泌活动增强,所以要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D项正确。
]9.C[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够促进血糖的升高,刺激X能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则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A项错误;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血糖调节天生就有,所以是非条件反射,①是传入神经,②是血糖调节中枢,故②是下丘脑,B项错误;胰岛A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该激素主要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来补充血糖的含量,C项正确;靶细胞上受体的成分是糖蛋白,D项错误。
]10.B[若①为前一神经元,②为后一神经元,则A为神经递质,A项正确;若①为垂体细胞,②为甲状腺细胞,则A为促甲状腺激素,B项错误;若①为下丘脑细胞,②为肾小管细胞,则A为抗利尿激素,C项正确;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
如果该图中①为甲状腺细胞,②为下丘脑细胞,则①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②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具有抑制作用,D项正确。
]11.(1)D、E(2)(负)反馈调节(3)增加降低增加不变(4)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抗利尿激素、胰岛素解析(1)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以增加产热,维持体温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