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土地面积测算
- 格式:ppt
- 大小:5.93 MB
- 文档页数:61
第九册土地面积计算_五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1、使学生了解测定直线是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知道测定直线的一些简单工具。
2、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定直线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定直线的方法。
教具准备:测量工具若干套(标杆、卷尺、测绳等)教学过程:一、复习。
1、举例说明什么叫距离?2、常用的长度单位是什么?二、新授。
1、测量土地的意义。
结合本地建设实例,如:群星要建新校,要确定学校的面积有多大,都需要测量土地。
所以我们这节课就学习“实际测量”。
2、认识测量工具。
(1)标杆:测定直线时使用的一种工具。
(2)卷尺和测绳:测量距离时所使用的工具。
把上述工具给学生看,介绍怎样看卷尺、测绳上的尺度。
介绍使用方法,使用卷尺时在两点中要拉直。
3、学习测量距离的方法。
(1)量地面上较近距离,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直接量出。
请两个学生用卷尺测量教室门口到窗户的距离。
(2)量比较远的距离。
量比较远的距离如学校到市场,用卷尺不能一次测出距离,量几次就会歪斜,不可能在一条直线上,所得距离不准,所以要在两点中先测立一条直线。
(3)使用标杆测定两点间直线的方法。
学生先看第79页内容。
教师用教具讲解,教学生使用标杆的方法,怎样测定两点之间的直线。
问:为什么插在C点的插杆必须和B点标杆同时被A点标杆挡住,三点才在一条直线上?把所有的点连起来就得到一条直线。
测定直线后,就可以就卷尺或测绳逐段量出A、B间的距离。
三、实际测量练习。
1、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
一组测量操场的长,另一组测量操场的宽。
每组再分成两个小组。
2、小组内各成员由小组长负责,明确分工,分配好测量工具,讨论好测量方法。
3、测量后,记录有关数据。
4、一个小组完成后,另一个小组接着测量,(已测量过的同学自由选择同学讨论测量方法和疑难问题。
)5、完成后回教室,整理测量数据,计算所求问题。
6、组织学生交流测量体会与结果。
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具体指导,让学生注意把标杆扶正,认真观察,使后面的标杆被前面的标杆挡住。
农村土地测量计算公式
一、土地面积的测量计算公式:
1.正方形的土地:
土地面积=边长²
2.长方形的土地:
土地面积=长×宽
3.梯形的土地:
土地面积=(上底+下底)×高/2
4.三角形的土地:
土地面积=底边×高/2
5.圆形的土地:
土地面积=π×半径²
6.扇形的土地:
土地面积=圆心角/360°×π×半径²
7.椭圆的土地:
土地面积=π×长轴×短轴/4
二、土地形状的测量计算公式:
1.测量边长或直径:
边长或直径=标尺所测得的长度×比例尺
2.测量角度:
角度=标尺所测得的长度×比例尺/圆周长×360°
3.测量高度:
高度=标尺所测得的长度×比例尺
4.测量倾斜角度:
倾斜角度=对边/斜边
以上是常见的土地测量计算公式,实际测量时还需要考虑地形的不规则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测量方法和公式,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土地测量计算时,必须准确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术,以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此外,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的精确度,还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第九章 土地面积测算土地面积测算是地籍测量中一项很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
它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分配土地,收取土地费(税),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农业区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等提供数据基础。
土地面积测算包括行政管辖区、宗地、土地利用分类等面积的测算。
概括起来,土地面积测算方法有两种,即解析法面积测算(简称解析法)与图解法面积测算(简称图解法)。
根据实测的数值计算面积的方法称解析法面积测算。
包括几何图形法和坐标法,这是城镇普遍采取的面积测算方法。
所谓几何图形法,是根据实地测量有关的边、角元素进行面积计算的方法。
将规则图形分割成简单的矩形、梯形或三角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分别计算面积并相加得到所需面积的数据。
计算面积的边长量至厘米。
不具备采用坐标法面积计算的小城镇可采用此法。
所谓坐标法,通常是指对一个不规则的几何地块,测出该地块边界转折点的坐标值,然后用坐标法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出地块的面积。
从图纸上测算面积的方法称图解法面积测算。
它包括几何要素与坐标测算法、膜片法、求积仪法、沙维奇法、光电求积法以及电算法等。
其共同特点是可以很快地得到图形的面积,没有复杂的计算;但面积测算的精度比解析法低。
目前此法主要用于土地利用调查。
土地面积测算遵循“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即以图幅理论面积为基本控制,按图幅分级测算,依面积大小比例平差的原则。
在城镇地籍中通常以平方米为面积的基本单位,大面积可用公顷或平方公里;农村地籍中常以公顷和亩为土地面积测算的基本单位。
面积测算方法的选择主要由面积测算的精度要求决定,同时考虑面积的大小和设备条件。
解析法精度高于图解法的精度;电算法精度高于沙维奇法精度;沙维奇法精度又高于求积仪法精度;求积仪法精度高于膜片法精度。
不过,太小的面积不适于求积仪法,而采用膜片法比较有效。
第一节 土地面积测算方法一、几何要素法所谓几何要素法是指将多边形划分成若干简单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梯形、四边形、矩形等,在实地或图上测量边长和角度,以计算出各简单几何图形的面积,再计算出多边形总面积的方法。
土地面积测算算法1. 引言土地面积测算是在土地规划、土地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中常见的任务。
通过测算土地面积,可以帮助决策者做出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为城市建设、农业生产等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土地面积测算算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2. 算法原理土地面积测算算法的原理基于数学和地理信息学的知识。
一般来说,土地面积测算算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2.1 坐标转换首先,需要将土地的边界坐标转换为合适的坐标系。
常见的坐标系有经纬度坐标系、平面坐标系等。
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坐标系进行转换。
2.2 边界处理接下来,对土地边界进行处理,以确保边界闭合且没有重叠。
常见的边界处理方法包括线段相交判断、边界融合等。
通过边界处理,可以消除边界错误,保证测算结果的准确性。
2.3 面积计算在边界处理完成后,可以开始计算土地的面积了。
常见的面积计算方法有三角剖分法、多边形面积计算法等。
其中,三角剖分法是一种常用且较为简单的方法,通过将多边形分割为多个三角形,计算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最后将所有三角形的面积相加得到整个多边形的面积。
2.4 单位转换最后,对计算得到的土地面积进行单位转换。
常见的单位包括平方米、平方千米等。
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转换。
3. 应用场景土地面积测算算法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3.1 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土地面积测算可以帮助规划师评估城市用地的合理性,确定各种用地类型的比例,为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3.2 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中,土地面积测算可以帮助农民合理规划农田,确定作物种植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3 自然资源管理土地面积测算也可以应用于自然资源管理中,例如森林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等。
通过测算土地面积,可以评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3.4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土地面积测算是一个基础性的功能。
通过测算土地面积,可以构建地理信息数据库,支持空间分析、地图制图等应用。
第九章土地面积量算1、概念即在地籍测量的基础上,根据界址点的坐标、边长等解析数据和地籍原图,选择一定的方法,求算土地(宗地或地类)面积,从而获得各级行政单位、权属单位的土地总面积和分类土地面积的数据资料。
是一种多层次的水平面积量算2、原则1)指导原则整体到局部、逐级控制、步步检核2)实施原则图幅控制、分级量算、按比例尺平差、逐级汇总图幅控制:以地籍图的图幅面积为各级量算的控制面积,按照各宗地的面积之和与图幅面积的闭合差,按比例配赋。
分级量算:即从整体到局部,分级进行面积量算。
按比例尺量算:同一图幅内的同一级别面积量算,对各部分面积,都应该参加量算、平差。
逐级汇总:按照自下而上,按行政区逐级不同图幅上同一土地使用单位经过平差改正后的面积汇总。
【注意事项】面积量算原则指相对于地籍图上的单个图形的面积量算时采用的原则,或指某一测量区域范围内的所有土地的面积量算原则,而非几个图斑或者地块。
3、量算的方法(1)解析法:根据实测的数值计算面积。
具体分为几何图形法和坐标法。
几何图形法:根据量测得边、角元素进行面积计算,可以将规则图形分割成矩形、梯形或三角形等简单图形。
面积所需边长量至厘米。
适用条件:不能采用坐标法计算的小城镇坐标法:对不规则的地块,测出该地块边界转折点的坐标值,然后计算地块面积。
(2)图解法:从图上直接量取面积,包括几何要素与坐标量算法、膜片法、求积仪法、沙维奇法以及电算法。
(3)综合法:实际工作中,根据需要,灵活采用。
a )几何图形解析法:即把需量算的土地划分为三角形、梯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再根据实地的量测数据,利用几何公式,解算出土地面积。
如图面积: ))()((sin 2121c p b p a p p A bc ch P c ---===B )坐标解析法:根据依照角度和距离的勘丈结果解算得来得坐标值,计算多边形的面积。
通常一个地块是任意边形的,其范围可以是一个街道的土地 ,也可以是一个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