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Y染色体遗传病外耳道多毛症2
- 格式:ppt
- 大小:3.65 MB
- 文档页数:67
第3节伴性遗传课程标准要求核心素养对接学业质量水平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1.生命观念——分析归纳出各种伴性遗传方式的特点,并与相应常染色体遗传特点相比较,深刻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水平二2.科学思维——能根据遗传图谱,掌握遗传病遗传方式判断的一般步骤,并能熟练判断出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水平二3.社会责任——运用伴性遗传的遗传学原理,指导优生工作或为农牧业生产服务。
水平二———————————————自主梳理———————————————1.伴性遗传的概念通常是,不一定每种情况都是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表现出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2.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雌性和雄性的表型种类或比例不相同(1)人类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都决定性别(2)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异型的,用XY表示;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同型的,用XX表示。
(3)Y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大小的1/5左右,携带的基因比较少,所以许多位于X 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3.人类红绿色盲——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红绿色盲基因的位置:X染色体上,Y染色体没有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分布。
(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情况(正常基因和色盲基因分别用B、b表示)女性男性基因型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Y表现型正常正常(携带者) 色盲正常色盲(3)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人类红绿色盲基因b)的遗传特点:①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女性中同时含有两个X b才是患病个体,含一个致病基因只是携带者,表现正常。
而男性中只要有一个X b就是患病个体。
②男性红绿色盲基因(X b Y)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③往往会出现隔代遗传现象。
即双亲均不患病,却生有患病的孩子。
④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均有病。
女性患者(X b X b)的X b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其父亲的基因型一定为X b Y,其儿子的基因型也一定为X b Y。
遗传病判断口诀记忆技巧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
对于医学生、生物学爱好者或者相关从业者来说,准确判断遗传病的类型和遗传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遗传病判断的口诀,并分享一些记忆技巧。
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这是判断遗传病显隐性的一个基本口诀。
“无中生有”指的是双亲都没有患病,但是却生出了患病的子女,这种情况一般为隐性遗传病;“有中生无”则是双亲都患病,却生出了正常的子女,这种情况通常是显性遗传病。
为了更好地记住这个口诀,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加深理解。
比如,假设某种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 A 和 a 控制。
如果双亲的基因型都是 Aa(均表现正常),他们的子女中出现了 aa(患病)的情况,这就是“无中生有”,说明该遗传病是隐性的。
反之,如果双亲的基因型都是 Aa(均患病),他们的子女中出现了 AA 或 Aa(正常)的情况,这就是“有中生无”,该遗传病为显性。
二、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无病非伴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无病非伴性这个口诀是用来判断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的。
“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无病非伴性”意思是,如果确定是隐性遗传病,先看女性患者,如果她的父亲和儿子都正常,那么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无病非伴性”则是说,如果确定是显性遗传病,先看男性患者,如果他的母亲和女儿都正常,那么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我们来通过实例理解一下。
对于隐性遗传病,假如一个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正常,那么说明致病基因不在性染色体上。
因为如果在X 染色体上,她的父亲必然患病(因为父亲会把 X 染色体遗传给女儿),她的儿子也会患病(因为她会把致病的X 染色体遗传给儿子)。
同理,对于显性遗传病,一个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正常,就可以判断该遗传病不是伴性遗传,而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为了记住这个口诀,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隐性遗传病中,女性患者就像是一个“侦探”,通过观察她的父亲和儿子来找出“真凶”(确定是否为伴性遗传);显性遗传病中,男性患者则是“主角”,通过他的母亲和女儿来揭示“真相”。
第3节伴性遗传[学习目标] 1.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的特点。
2.运用伴性遗传理论分析解决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一、伴性遗传与人类红绿色盲1.伴性遗传概念: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
2.人类红绿色盲(1)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型项目女性男性基因型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Y表型正常正常(携带者) 色盲正常色盲(3)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①方式一由图解分析可知:儿子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母亲。
②方式二由图解分析可知: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
③方式三由图解分析可知:女儿色盲,父亲一定色盲。
④方式四由图解分析可知:父亲正常,女儿一定正常;母亲色盲,儿子一定色盲。
(4)色盲的遗传特点:患者中男性远多于女性;男性患者的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判断正误(1)各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均可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2)XY型性别决定生物的X染色体都比Y染色体短()(3)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其上的基因都决定性别()(4)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只要含有红绿色盲基因就一定患病()(5)色盲基因都是由外祖父经他的女儿传给外孙的()答案(1)×(2)×(3)×(4)×(5)×探讨点伴性遗传的特点1.根据上面“教材梳理”中的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四种主要婚配方式,回答下列问题:(1)哪两种可以用于判断某种性状的遗传是否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试说出原因。
提示用方式一和方式四,因为这两种情况下,色盲和正常的个体在男女中的比值不同。
(2)根据方式二、三和四,你还能想到什么方法判断某种性状的遗传是否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提示正反交实验,如果实验结果不同,可以判断是伴性遗传。
专题16 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1、最新考纲(1)伴性遗传(Ⅱ)(2)人类遗传病的类型(Ⅰ)(3)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Ⅰ)(4)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Ⅰ)(5)实验: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2、最近考情2018·全国卷Ⅱ(32)、2017·全国卷Ⅰ(32)、2017·全国卷Ⅱ(32)、2017·全国卷Ⅲ(6、32)、2016·全国卷Ⅰ(6、32)、2016·全国卷Ⅱ(6)生命观念从伴性遗传特点分析建立进化与适应的观点科学思维伴性遗传规律及人类遗传病比较科学探究人类遗传病的调查、基因定位的遗传实验社会责任了解人类遗传病、关注人体健康考点一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应用【科学思维】【基础知识梳理】1.性染色体的类型及传递特点讲考纲考情讲核心素养构思维导图核心突破例题精讲(1)类型:ZW型性别决定类型中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
XY型性别决定类型中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
(2)传递特点(以XY为例)①X1Y中X1只能由父亲传给女儿,Y则由父亲传给儿子。
②X2X3中X2、X3任何一条都可来自母亲,也可来自父亲,向下一代传递时,任何一条既可传给女儿,也可传给儿子。
③一对夫妇(X1Y和X2X3)生两个女儿,则女儿中来自父亲的都为X1,应是相同的,但来自母亲的既可能为X2,也可能为X3,不一定相同。
2.伴性遗传的概念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3.伴性遗传的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实例——红绿色盲①男性的色盲基因一定传给女儿,也一定来自母亲,表现为交叉遗传特点。
②若女性为患者,则其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若男性正常,则其母亲和女儿也一定正常。
③如果一个女性携带者的父亲和儿子均患病,说明这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隔代遗传。
④这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第3节伴性遗传[学习目标] 1.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的特点。
(重点)2.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重、难点)3.明确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和遗传特点。
知识点1伴性遗传的概念及人类红绿色盲症请仔细阅读教材第33~36页,完成下面的问题。
1.伴性遗传(1)概念: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2)常见实例:人类的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果蝇的眼色遗传等。
2.人类红绿色盲症(1)致病基因及其位置①显隐性:红绿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
②位置: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
(2)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与表现型(3)红绿色盲的主要遗传方式①方式一由图解分析可知: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
②方式二由图解分析可知:男孩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于母亲。
③方式三由图解分析可知:女儿色盲,父亲一定色盲。
④方式四由图解分析可知:父亲正常,女儿一定正常;母亲色盲,儿子一定色盲。
(4)遗传特点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②具有交叉遗传现象,即男性色盲的基因来源于母亲,且只能传给女儿。
③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该特点在遗传系谱图中,判断遗传方式时有应用)。
知识点2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Y遗传请仔细阅读教材第36页,完成下面的问题。
1.抗维生素D佝偻病(1)致病基因及其位置①显隐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显性基因。
②基因位置:位于X染色体上。
(2)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型和表现型(3)遗传特点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②具有连续遗传现象。
③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
2.伴Y遗传病下面为人类外耳道多毛症患者的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归纳: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无显隐性之分,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女性全为正常。
简记为“男全患病,女全正常”。
知识点3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请仔细阅读教材第36~37页,完成下面的问题。
1.伴性遗传的应用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2.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1)根据生物性状判断生物性别已知鸡的性别决定是ZW型,芦花鸡羽毛和非芦花鸡羽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
第17讲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考纲要求] 1.伴性遗传(C)。
2.人类遗传病的类型(A)。
3.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B)。
4.实验: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a)。
考点一性别决定1.性别决定的含义(1)性别决定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性别主要是由基因决定的。
(2)与性别紧密关联的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其他的染色体称为常染色体。
2.性别决定的方式(1)XY型性别决定遗传图解(2)ZW型性别决定遗传图解(1)所有的真核生物都有性别之分( ×)(2)性别决定只与性染色体的种类有关,与基因无关( ×)(3)无论是XY型还是ZW型性别决定方式,性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要彼此分离( √)(4)正常情况下,XY型性别决定中,男性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于其母亲( √)(5)无论是哪种性别决定方式,雄性产生的精子都有两种( ×)下图是生物体内染色体的组成示意图,请分析:(1)是否所有生物体中都有性染色体?提示不是。
只有有性别分化的高等生物才可能有性染色体。
(2)X和Y、Z和W是同源染色体吗?提示是同源染色体。
(3)人群中男女比例接近1∶1的原因是什么?提示人属于XY型性别决定类型,女性只产生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男性产生比例为1∶1的X、Y两种类型的精子,且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机会相等,故人群中男女比例接近于1∶1。
(4)性染色体决定性别是性别决定的唯一方式吗?提示不是。
自然界还存在其他类型的性别决定。
如染色体倍数决定性别(如蜜蜂等),环境因子(如温度等)决定性别等。
命题点一性别决定方式的分析1.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答案 B解析人类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与人类红绿色盲有关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性染色体的遗传必然与其携带的基因相关联;生殖细胞也是活细胞,具备正常的生理活动,与此相关的基因也需表达;在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但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所以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一、性别决定的特点与类型1.概念: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性别主要是由基因决定的。
2.染色体类型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性染色体组成是性别决定的物质基础。
3.性别决定的方式1)XY型:①染色体组成(n对)雌性:常染色体(n-1对)+XX(同型)雄性:常染色体(n-1对)+ XY(异型)②生物类群:包括所有的哺乳动物(人);某些种类的两栖类、鱼类;很多种类的昆虫(果蝇);2)ZW型:①染色体组成(n对)雌性:常染色体(n-1对)+ZW(异型)雄性:常染色体(n-1对)+ ZZ(同型)②生物类群:鸟类(鸡)、部分两栖类、部分爬行类4.性别决定的过程5.决定时间:受精时。
注意:1.生男生女取决于父方精子含有的性染色体是X还是Y,而非母方。
2.男女比例1:1,是因为人类性别决定方式属于XY型。
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女性个体产生一种含有X性染色体的卵细胞,男性个体同时产生含有X性染色体或Y性染色体的精子,并且这两种精子的数目相等。
受精时,两种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因而形成两种数目相等的受精卵,因此由这两种受精卵决定的男女的性别比总是接近于1∶1。
二、伴性遗传1.概念: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常常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伴性遗传,或“性连锁遗传”。
注意: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能决定性别。
2.类型:1)伴X隐性遗传实例:红绿色盲、血友病(X h)、果蝇的白眼(X W)等① 红绿色盲a. 症状:不能正常区分红色和绿色b. 遗传方式:由位于X 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 )控制,属于伴X 隐性遗传c. 表示方式:正常基因X B ,色盲基因 X bd. 人类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注意: 由表中可以推测出,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女性有两条X 染色体,必须是这两条X 染色体上同时具有红绿色盲基因时才会发病,而男性只有一条X 染色体,只要这条X 染色体上有红绿色盲基因就会发病,所以,男性红绿色盲患者多于女性(我国男性色盲近7 %,女性近0.5 %)。
人类与性别有关的遗传病三种遗传方式的比较人类遗传病危害看人类身体健康,贻害子孙后代,增加社会负担。
大多数遗传病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由于性染色体在两性间的分布不一致,而在两性间出现比例上的差异,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伴性遗传。
但有时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或遗传病,在两性间的表现程度或发病率也不一致,其表现也与性^有关,如从性遗传和限性遗传。
下面本文就各遗传方式的特点及异同分别做一叙述。
1伴性遗传、从性遗传和限性遗传的特点1.1伴性遗传人类属于XY型性^决定生物。
X染色体与Y染色体上都有很多基因,不同的是X、Y这对异型同源染色体,由于形态结构上的差异,它们所携带的基因也有所不同,有的基因只存在X染色体上,也有的基因只存在于Y染色体上,因此伴性遗传有伴X连锁遗传(例如人类的色盲、血友病等)和伴Y连锁遗传(该类性状只在雄性个体中表现出来,因此也叫限雄遗传,是限性遗传中的一类,例如人外耳道多毛症)两大类。
所以伴性遗传中不同的遗传病男女患病的几率不相等。
如果患者全为男性,女性从不患病,遗传特点表现为父传子,刊专孙的则为伴Y连锁遗传;非上述则可另一性^ 中完全不能表现,但这些基因可以向后代传递,这种遗传行为称为限性遗传。
例如子宫阴道积水是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决定的,女,性只有在纯合体时才表现出相应症状,男性即使有这种基因,但无论纯合体还是杂合体均不表现该症状,然而却能向后代传递能为伴X连锁遗传病。
实用文档(1)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X连锁显性遗传):女性患者较多;代代连续发病;父病仅传给女儿。
(2)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X连锁隐性遗传):男性患者较多;隔代遗传;母病则子必病。
男性患者(有时是女患者)往往通过他(她)的女儿(正常,携带者)传给他的外孙子, 即表现出交叉遗传、隔代遗传的特点。
1.2从性遗传从性遗传是指某些常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遗传现象。
例如:人的秃发基因,它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只在男性中表现出秃发性状,而在女性中表现为隐性,女性个体即使是秃发基因纯合子,秃发性状也表现的轻微些。
新生儿耳朵的黑毛是什么对于刚出生的小宝宝,大家都是很有兴趣的,会很热衷的观察宝宝那里像自己,也会仔细的观察宝宝全身每一个地方,这样就很容易的发现宝宝除了头发以外,身上一身都有一层毛毛,很是明显,特别是位于耳朵上,一摄摄的黑毛很是显眼,这长大了会不会太难看了?这个黑毛是不是会掉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新生儿耳朵上的黑毛是什么?★1、新生儿耳朵上有黑毛一般是胎毛俗话说毛孩子毛孩子,刚刚出生的孩子胎毛比较多,手臂及屁股都容易长,耳朵上的胎毛是在耳廓周围分布的,有些长的颜色淡不明显,有些黑黑的很显眼。
随着孩子长大会慢慢脱落,一般几周之后会自然脱落,3-6个月后基本全部脱落,不必太担心,也不用故意去剃掉,这样只会伤害孩子毛囊。
★2、新生儿耳朵上有黑毛严重考虑外耳道多毛症如果宝宝耳朵上的黑毛很长且很多,6个月后还未退去,那么很有可能是外耳道多毛症。
外耳道多毛症是目前学者们公认的Y伴性遗传症状,这种病在印第安人中发现的较多,高加利索人,澳大利亚土人、日本人、尼日利亚人中也有少数发现。
该类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基因,所以这些基因只能随Y染色体传递,由父传子,子传孙,如此世代相传。
因此,被称为“全男性遗传”。
初生时外耳道即有绒毛状褐色霭毛,六岁后色泽转黑,青春期外耳道部位出现变长的黑色硬毛,长度约为2毫米至20多毫米。
外耳道多毛症全部都表现为双侧性,且有明显的对称性。
多毛的部位常常见于外耳道口、耳轮缘和耳屏。
仅见发生在耳廓的前面,而未见有长于耳廓背面者。
耳毛最长可达到4.5厘米,有的呈卷曲状,还有部分络腮胡与之并存。
外耳道的毛发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更加的明显,如果嫌它有碍美观的话可以买电动的鼻毛修剪器来把它剪掉,鼻毛修剪器大多有这个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