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硬件产业生态图谱2018(1)
- 格式:pdf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11
智能制造产业链全景图谱智能制造产业链涵盖基础层(感知层)、技术层(网络层)、应用层,其中基础层主要包含传感器及机器视觉,技术层主要是指SAAS、IAAS、PAAS,应用层主要为智能生产线。
智能制造业产业链图谱|产业链全景图智能制造产业链-基础层: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射频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激光雷达传感器、工业通讯模块、RTU 智能制造产业链-技术层:SAAS、生产管理(DNC、HRM、ERP、SCM、CRM)、生产控制(EAS-MES、APS、SCADA、PLC)、研发设计(CAE、CAD、SAP、PLM、CAPP、CAM)、协同集成(协同应用软件、协同平台软件、协同工具软件)、IAAS(DCS/IPC、嵌入式控制器、网络及安全配置)、PAAS(通用PAAS、业务PAAS)SAAS:Software-as-a-Service的缩写名称,意思为软件即服务,即通过网络提供软件服务。
SaaS定义了一种新的交付方式,也使得软件进一步回归服务本质。
企业部署信息化软件的本质是为了自身的运营管理服务,软件的表象是一种业务流程的信息化,本质还是第一种服务模式,SaaS改变了传统软件服务的提供方式,减少本地部署所需的大量前期投入,进一步突出信息化软件的服务属性,或成为未来信息化软件市场的主流交付模式。
IAAS:即基础设施即服务。
指把IT基础设施作为一种服务通过网络对外提供,并根据用户对资源的实际使用量或占用量进行计费的一种服务模式。
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的缩写,是指平台即服务。
把服务器平台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的商业模式,通过网络进行程序提供的服务称之为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是云计算三种服务模式之一,而云计算时代相应的服务器平台或者开发环境作为服务进行提供就成为了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
DNC: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称为分布式数控,是网络化数控机床常用的制造术语。
中国智能硬件产业发展现状作者:安晖温晓君来源:《互联网经济》2015年第09期对我国而言,当前正处于智能硬件产业的孕育突破期。
智能硬件产品在大众市场、公共服务领域及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应用正不断拓展,将有力地带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并释放出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智能硬件是以平台性底层软硬件为基础,以智能传感互联、人机交互、新型显示及大数据处理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特征,以新设计、新材料、新工艺硬件为载体的新型智能终端产品及服务。
从产业规模看,我国消费级智能硬件产销量增长迅速。
根据IDC数据,2015年第一季度,小米手环出货量280万件,占据了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24.6%的份额。
智能无人机方面,据海关数据,2015年前5个月,占全国民用消费级无人机出口99.9%的深圳口岸出口的无人机为16万台。
深圳大疆已经占据了全球无人机70%左右的市场份额。
从产业链条看,上下游、软硬件各环节整合协同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智能硬件产业链涉及上游芯片(通用芯片、MCU等)、传感器件、操作系统,中游各种整机、终端制造,下游应用服务等多个环节,具有软硬融合、跨界应用等特征。
目前产业链环节相对独立、协作较少,缺乏系统整合,在芯片、传感器、操作系统等产业链高端环节竞争力较弱或缺失。
从应用情况看,各领域智能化渗透率不高,产品功能相对单一。
部分领域尚处于研发阶段,离产业化推广还有较长距离。
如智能网联汽车目前推出的产品仅为入门级,功能局限于自动泊车、远程控制、车道偏离预警等辅助驾驶操作;智能家居产品目前多为简单加入WiFi功能或嵌入芯片进行硬件改造,并未实现真正智能学习、互联互通等功能。
积极布局蓄势待发传统制造企业亟须新技术新产品以刺激新的业务增长点。
例如,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大部分汽车企业推出了智能汽车系统,包括一汽“D-Partner”系统、上汽INKANET系统、比亚迪“i”系统等。
在智能家居领域,传统家电巨头也纷纷推出智能化家电产品,美菱、博西和海信分别推出智能冰箱、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热水器等产品;海尔则将大家电智能化的同时,推出了ISee mini智能投影、智能路由器、空气盒子、醛知道等产品,并依托其U+平台推出了大量第三方的产品,如GE智慧照明、蓝信康血压计、土曼智能手表、Risco安防套装、Power-tech智能插座、Picooc体脂仪等,合作企业有40多家。
中国智能家居产业生态图谱2017
2017年3月13日,易观发布了《中国智能家居产业生态图谱2017》的生态图谱,主要对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带动下,智能家居蓬勃兴起,互联网巨头及新兴创业公司从硬件、技术、系统解决方案等不同角度进行布局,智能家居系统初显。
本次智能家居产业生态图谱,通过系统梳理智能家居产业链,囊括市场中主要的智能家居相关企业,形成较为完善的智能家居产业概况,帮助行业从业者及相关市场观察者,快速了解智能家居行业的市场现状呈现。
中国智能硬件进化简史作者:陆平黎文娟来源:《互联网经济》2018年第08期智能硬件主要指以人机交互、设备传感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智能终端产品与服务。
随着物联网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智能算法迭代升级、应用服务市场的不断成熟,智能硬件行业正在以智能手机为核心向智能家居、智能车载、智能可穿戴、健康医疗、无人机等新兴领域不断拓展,开启智慧生活无限想像。
第一阶段:智能手机时代(2007年-2012年)关键词:触摸交互、第三方应用商店以智能手机为突破点,智能硬件彻底走进人们的生活。
这一阶段智能硬件的发展主要围绕智能手机创新,触摸交互方式彻底革新了手机使用体验,商业模式则以硬件为入口和载体,以内容与应用服务为核心。
随着苹果手机的横空出世,触摸式交互硬件日渐普及。
由于智能硬件贴近日常生活,交互方式的变革对于其使用影响极大。
在诺基亚时代,触摸屏还未普及,人们与智能手机的交互方式更多地是通过键盘按键的方式,当时比较流行的黑莓手机拥有全按键键盘。
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iPhone后(于2009年进入中国市场),引发了我国触摸式智能手机的浪潮。
2009年2月,诺基亚发布其首款触摸屏手机5800XM,同年4月OPPO发布全触屏手机T9,同年10月华为发布触屏手机U8220。
触摸交互的优势在于其功能和表现力主要由应用程序来决定,相比于键盘更具灵活性和亲和力。
从市场竞争格局看,头部稳定,但竞争激烈,2007-2012年苹果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一,2012年三星智能手机增长迅猛,2017-2018年华为手机的出货量增长迅猛,整个智能手机市场不断上演着王者之争。
智能硬件元器件供应平台开始崭露头角。
在市场发展初期,智能硬件厂商研发的新产品数量规模较小,对芯片的需求量也比较少,传统大型的集成电路供应商难以定制化生产。
2010年,科通芯城成立,它是中国首家面向中小企业的集成电路元器件电商平台,科通芯城作为一个智能硬件创业者、集成电路等部件供应商的对接平台,帮助智能硬件创业者以更加便捷和廉价的方式获得元器件。
从中国智能硬件产业关键数据说起中国智能硬件产业综述2017本产品保密并受到版权法保护分析说明智能硬件:智能硬件是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一个科技概念,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对传统设备进行改造,进而让其拥有智能化的功能。
智能化之后,硬件具备连接的能力,实现互联网服务的加载,形成“云+端”的典型架构,具备了大数据等附加价值。
分析范畴本报告主要针对中国智能硬件市场进行分析。
本报告涉及的关键字为:智能硬件、智能车载设备、智能医疗设备、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工业等。
本报告分析的国家和区域主要包括:中国大陆,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数据说明数据来源:易观根据企业调研、公开信息以及易观方法论计算得出。
分析定义智能硬件目录CONTENTS01中国智能硬件市场梳理02中国智能硬件细分市场分析03中国智能硬件市场发展分析PART 1中国智能硬件市场梳理中国智能硬件产业生态日益完善,更多细分领域备受消费者和资本市场的青睐渠道细分领域硬件厂商元器件提供商屏幕/面板电池健康医疗智能工业汽车交通智能服务机器人专业服务商代工厂商开发者平台云服务与大数据平台系统平台解决方案智能可穿戴垂直媒体线上销售渠道推广平台线下销售渠道传感器智能家居芯片众筹平台语音控制与交互技术2017年中国智能硬件产业图谱© Analysys易观随着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中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29727363315399947105414.319.1%21.2%20.6%17.8%14.9%0%5%10%15%20%25%1000200030004000500060002014201520162017F2018F2019F市场规模(亿元人民币)增长率2017-2019年中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预测© Analysys 易观数据说明:易观根据市场公开数据和行业访谈以及相关数据模型估算中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在2016年达到3315亿元人民币,预计2017年将达到3999亿元,同比增长20.63%,智能硬件市场总体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预计到2019年,中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将达到5411.9亿元。
2018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预测【图】智能制造发展需经历自动化、信息化、互联化、智能化四个阶段,分别为自动化(淘汰、改造低自动化水平的设备,制造高自动化水平的智能装备)、信息化(产品、服务由物理到信息网络,智能化元件参与提高产品信息处理能力)、互联化(建设工厂物联网、服务网、数据网、工厂间互联网,装备实现集成)、智能化(通过传感器和机器视觉等技术实现智能监控、决策)。
一、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历程智能制造发展需经历自动化、信息化、互联化、智能化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对应着智能制造体系中某一核心环节的不断成熟,分别为自动化(淘汰、改造低自动化水平的设备,制造高自动化水平的智能装备)、信息化(产品、服务由物理到信息网络,智能化元件参与提高产品信息处理能力)、互联化(建设工厂物联网、服务网、数据网、工厂间互联网,装备实现集成)、智能化(通过传感器和机器视觉等技术实现智能监控、决策)。
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2.0”(电气化)的后期阶段,“工业3.0”(信息化)还待普及,“工业4.0”正在尝试尽可能做一些示范,制造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正在逐步布局。
目前,两化融合进展多年,中国制造业仍然面临着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工业化基础薄弱的问题,工业4.0勾勒的智能工厂蓝图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并非更换一批车间设备、投入一笔资金那么简单,面对工业4.0热潮,中国制造尚处在2.0补课、3.0普及、以4.0为目标的阶段,追赶4.0的路程相较发达国家更为遥远与艰辛;在两化融合的大环境下,企业最需要的是先补好在信息化、数字化、联网化上的课,从智能工厂顶层设计入手,方能为实现智能制造打下坚实基础。
已走过了仅仅注重信息化软件单一模块或单一功能产品应用阶段的制造企业,也更为重视功能模块间及系统间的整合应用,从而达到企业内外部资源的优化重组与整合。
制造业历次发展特点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二、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智能制造发展迅猛,2017年我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为1328亿元,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4940亿元。
中国智能硬件市场空间及发展趋势分析一、智能硬件市场广阔,赛道加速启动智能硬件是以平台性底层软硬件为基础,以智能传感互联、人机交互、新型显示及大数据处理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特征,以新设计、新材料、新工艺硬件为载体的新型智能终端产品及服务,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对传统设备进行改造,进而让其拥有智能化的功能。
智能化之后,硬件具备互联网连接的能力,实现互联网服务的加载,形成“云+端”的典型架构,具备了大数据等附加价值。
是未来万物互联到来的必要准备。
智能硬件产品主要包括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交通和其他类型。
可穿戴设备包含手表手环类、头戴设备类、衣服鞋子。
智能家具包含家电家具和安全监测类。
智能医疗包含健康类和医疗类。
智能交通指搭乘工具类、汽车配件类、交通类。
国内智能硬件市场在经过2012、2013年的发展酝酿期,在2014年和2015年出现爆发时增长,由2013年的32.8亿元市场规模增长2018年的850亿元,预计到2023年中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能达到1704亿元,2017-2023年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6.5%,预测未来国内智能硬件市场仍会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一个正向上升的态势。
国内的智能硬件产业链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已经较为成熟,智能硬件行业的上游是电子元器件制造厂商,例如芯片、传感器等。
中游是技术服务厂商主要是提供大数据、云计算服务。
相关公司如亚马逊、京东智能等等。
下游产业是终端应用和软件层,如手环和配套的软件。
而当前国内智能硬件企业较多,而自身定位也各有不同,我们根据企业的产品类型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分别为:构筑生态型、平台搭建型、初创垂直型。
1.智能照明进入发展新赛道智能照明系统是指利用先进电磁调压及电子感应技术,对供电进行实时监控与跟踪,自动平滑地调节电路的电压和电流幅度,改善照明电路中不平衡负荷所带来的额外功耗,提高功率因素,降低灯具和线路的工作温度,达到优化供电目的照明控制系统。
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工信部联电子〔2016〕302 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相关行业协会、相关单位:为深入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我国智能硬件共性技术和高端产品的供给能力,根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制定《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6年9月19日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根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为提升终端产品智能化水平,加快智能硬件应用普及,制定本专项行动。
一、行动背景智能硬件是指具备信息采集、处理和连接能力,并可实现智能感知、交互、大数据服务等功能的新兴互联网终端产品,是“互联网+”人工智能的重要载体。
在手机、电视等终端产品实现智能化之后,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与个人穿戴、交通出行、医疗健康、生产制造等领域集成融合,催生智能硬件产业蓬勃发展,带动模式创新和效率提升。
当前,我国智能硬件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方面,我国是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大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智能硬件市场空间广阔。
另一方面,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创新支撑体系不健全、产用互动不紧密、生态碎片化等问题和风险不容忽视。
本专项行动着力推动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提升高端共性技术与产品的有效供给,满足社会生产、生活对智能硬件的多元化需求,培育信息技术产业增长新动能。
二、总体思路深入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推动终端产品及应用系统智能化为主线,着力强化技术攻关,突破基础软硬件、核心算法与分析预测模型、先进工业设计及关键应用,提高智能硬件创新能力。
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智能硬件应用普及进程,加强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夯实智能硬件发展基础。
智能硬件产品项目规划实施方案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智能硬件产品项目规划实施方案国家行业战略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全球物流等周边配套产业的发展完善促进了我国出口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崛起,为中国优秀的民族消费电子品牌及制造业产品加速走向海外市场提供了必要条件。
除在国家宏观层面制定了积极的战略政策以外,国家还在产业政策方面出台具体的有利政策,扶持消费电子行业及出口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为提升消费电子行业民营企业海外市场的市场竞争力及实现优秀民族品牌全球化提供了微观层面的政策支持。
行业主管部门重视消费电子产业整体发展,制定了相关有利措施。
工信部于2017年专设了消费电子处,负责制定消费电子行业的规划、政策和技术标准等行业管理工作。
在传统通讯产品、音视频产品、智能硬件产品日益融合以及产业边界越发模糊的背景下,国家对相关机构进行调整,统筹规划整个产业的优化发展。
从具体产业政策上看,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和促进消费电子行业的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包括消费电子行业在内的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国家政策鼓励加快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内容(4C)融合,促进数字家庭产品和新型消费电子产品大发展;此外,国家发改委、科学技术部、工信部、商务部和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提出将4C融合产品等新型消费类电子产品作为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之一。
针对消费电子行业未来发展,国家制定了《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一系列产业政策,支持我国消费电子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国家在战略层面鼓励民营企业以投资、贸易等多种形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出海”。
2012年6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等多部委联合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的实施意见》对民营企业“出海”落实了金融、外汇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就海关、商检、商贸等各部门之间建立沟通机制,并给予民营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便利,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开展跨国、跨地区的双边或多边贸易。
2018年中国科幻产业总产值456亿科幻阅读同比暴涨83.5%
(附产业结构图)
2019年11月04日 16:21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原标题:2018年中国科幻产业总产值456亿科幻阅读同比暴涨83.5%(附产业结构图)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发布了《2019年度中国科幻产业报告》。
报告显示,中国科幻产业高速增长,总产值不断增长。
国产科幻影视作品渐成龙头。
2018年中国科幻产业发展高速增长,总产值456.35亿元,是2017年140亿元产值的3.26倍。
今年上半年总产值为315.64亿元,比上年同期约增长1.38倍。
数据来源:《2019年度中国科幻产业报告》、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产业结构上看,2018年中国科幻阅读市场总产值17.8亿元,与上年相比暴涨83.5%,占比4%。
2019年科幻阅读产值持续增长,上半年总量已经接近13.8亿元,达到2018年全年的77%。
科幻电影市场在2018年全年总产值为209.05亿元,占比46%,其中国产科幻片为33.707亿元。
2019年上半年上映的影片产值已达172.339亿元,国产科幻片68.565亿元。
2018年中国科幻游戏产业在整体收入上增幅明显放缓,全年科幻电子游戏产值195亿元,占比43%。
2019年上半年产值已破110亿。
2018年科幻电视剧产值30亿元,占比6%。
科幻产业周边总产值4.5亿元,占比1%。
2019年上半年,周边产品产值总和约为9.5亿元。
数据来源:《2019年度中国科幻产业报告》、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责任编辑:DF506)。
【AIIndustryChain】AI产业链分布图曝光:1040个玩家,BAT率先步入应用文章来源: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学家、新智元AI产业链分布图曝光:1040个玩家,BAT率先步入应用5月9日,在苏州举办的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年度报告(2018)》重磅发布。
报告相当于对2018年以来全球AI领域融资、国内AI企业分布、政策指引、产业集群、开放平台等做了一次深度总结。
(一)全球主要经济体加大人工智能投入,核心产业增势强劲2018年以来,多国从国家层面加强人工智能战略布局。
美国签署“美国人工智能倡议”。
日本发布人工智能战略提案。
以色列加紧制订人工智能国家战略。
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预估约2700亿元。
(二)央地联动效应突出,三大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年报》认为,2018年以来,我国多部委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强化基础研究、部署重大项目、揭榜重点任务。
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有超过20省份发布30余项人工智能专项扶持政策。
北京、广东、长三角为代表的三大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人工智能企业总数占全国的86%。
(三)人工智能基础层集中发力,科技巨头企业聚焦应用场景落地国内巨头入局AI芯片战场,智能视觉国家开放创新平台启动建设。
截至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企业已超1000家,百度、阿里、腾讯等科技巨头率先步入全面应用,商汤、云从、旷视、依图等头部创业公司商业化竞争白热化。
波士顿动力 Atlas 机器人又会过独木桥了!近日,IHMC Robotics 发布了一段相当震撼的新视频,视频中,波士顿动力的 Atlas 机器人 (DRC 版本) 在小心翼翼地、自主地走过各种物体,包括悬空的木板和摇晃的砖块。
Atlas 机器人由波士顿动力公司制造,但 IHMC Robotics 编写了控制、感知和规划算法,使机器人具备了视频中展示的灵活性。
在摇晃的砖块上走走独木桥也不在话下砖块看起来摇摇晃晃,木板桥的宽度比它自己的脚看起来宽不了多少,Atlas 要走模特儿一般的“猫步”,难度还是不小的。
诗和远方
本产品保密并受到版权法保护
中国智能硬件产业生态图谱2018
如需免费获取完整版分析请关注易观订阅号
后台回复“智能硬件”获取。
更多最新内容尽在
(ID:enfodesk)
中国智能硬件产业生态图谱2018
2018年中国智能硬件产业图谱
人工智能及物联网技术
用
户
智能硬件企业智能硬件平台代工厂商供应链平台设计、解决方案提供商大数据及云服务商
硬件提供商软件及系统提供商线上销售渠道
线下销售渠道
垂直媒体
分发平台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出技术加速、布局加快和投资谨慎等市场特点
人工智能及物联网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落地 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加 速落地,计算机视觉在金融、安防等领域 不断拓展,智能语音语义在车载、家居、 移动设备等硬件领域以及教育、客服等商 用领域继续渗透,商用服务机器人进入商 场、酒店,底层硬件开始量产,自动驾驶 上路试点,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持续渗透
互联网巨头加快布局 百度、腾讯、阿里、搜狗、华为、京东、 小米等科技/互联网巨头也在人工智能领 域加快布局,通过成立AI研究院、开放 AI平台、投资并购AI创业公司、合作推 出AI软/硬件产品等,在赋能自身业务的 同时,不断构建和拓展AI产业生态,抢 占终端及流量入口
投融资回归理性但依旧活跃 2017年1月-11月,国内AI领域投融资 事件达260多起,预计较去年又创新高, 但增速明显放缓;在200多起融资中, 融资额在1亿人民币以上的有40多起, 其中,计算机视觉独角兽公司旷视科技以C轮4.6亿美金创下国内AI领域投融资最高额
智能硬件上层设计——人工智能及物联网技术
宠物、空气和生鲜等垂直细分方向更受硬件厂商关注,初创硬件企业面临各大竞争压力
智能硬件品类 急剧增多3D 打印智能家居智能手机智能连接VR/AR 智能电视可穿戴无人机智能医疗智能汽车智能硬件企业
智能硬件市场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
ü在新兴技术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市场正在经历大浪淘沙,市场规模增速放缓
宠物、空气和生鲜等垂直细分方向更受硬件厂商关注
ü中国创新智能硬件相关产业链玩家近十万,初创公司竞相入局,投资者面临众多选择,细分领域
备受资本市场青睐,如宠物智能喂食器,关注空
气质量的智能家居和可自动榨鲜果汁的硬件等
智能家居,可穿戴依旧领先其他硬件细分领域
ü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创新智能硬件产品细分领域
众多,其中智能家居,可穿戴继续领先其他硬件细分领域
初创者面临困难多,产业链整合成趋势
ü资本涌入使得创新智能硬件创业者不断增多,但硬件创业者面临的困难也在不断加大,特别是产业链问题亟待解决
硬件创业者面临的困难不断加大,特别是产业链问题亟待解决
智能硬件产业服务提供商专业的服务平台能有效减少智能硬件的开发成本及周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开发者生态逐渐建立,有利于行业发展
智能硬件的产业链,由元器件供应商、专业服务商、系统平台/云服务和营销渠道组成
智能硬件平台
代工厂商
供应链平台
设计、解决方案提供商大数据及云服务商
硬件提供商软件及系统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