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活动日历
- 格式:ppt
- 大小:2.96 MB
- 文档页数:17
制作活动日历教案模板(共9篇)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制作活动日历》教案教学设计制作活动日历课题制作活动日历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年、月、日的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的有序性。
3、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制作年历的方法教学难点制作年历的方法教具准备整本年历、单张年历、台历、书历各一份、硬卡纸。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一、学前准备1、调查。
(1)提问:你都见过什么样的日历?(2)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日历:整本、单张、台历、书历。
(3)思考:这些日历都是怎样做的?(4)设问:你们想自己做一个活动日历吗?2、制作一个活动日历,需要有哪些步骤?(1)准备4个小正方体木块(或纸盒)和一个底座。
(2)我们可以用一个木块表示1—12个月,一个木块表示星期几。
(3)用另外两个木块表示1—31天。
二、制作活动日历1、分组合作。
2、教师进行指导。
三、展示与交流1、各组交流制作方法。
2、引导发现各组制作日历的优点。
三下数学《制作活动日历》教学设计张湾小学鲍秀梅教材P90教学内容以及意图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90页教学内容,一个实践活动课——制作活动日历。
这节活动课是学生掌握了年、月、日知识后的综合应用。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会输出大量年、月、日的知识,经历从年具体到月再具体到日的过程。
体现了年月日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节实践活动课可以说既是对年、月、日这一单元知识的总结,又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与趣味性。
教材提供了组织活动的基本线索和需要讨论的关键问题。
1.明确要完成的任务。
教材一开始就提出“你能用像下面这样4个小正方体木块(或纸盒)和一个底座制作一个日历吗?2.聚集关键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3.展示作品,分享经验。
根据以上3点,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如下:⒈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年、月、日的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的有序性。
⒊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案:《制作活动日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年、月、日的关系,学会查看日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年、月、日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
2. 日历的查看方法。
3. 制作活动日历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年、月、日的关系,学会查看日历。
2.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制作活动日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投影仪、PPT课件。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年、月、日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日历的查看方法。
2. 新课讲解:介绍制作活动日历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活动日历,教师巡回指导。
4.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活动日历,分享制作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年、月、日的关系。
2. 查看日历的方法。
3. 制作活动日历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根据所学知识,为家人制作一份活动日历。
2. 家长监督并签字,确保作业的完成质量。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应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掌握制作方法。
3. 课后作业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年、月、日的关系,学会查看日历,并通过制作活动日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5人。
在分组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能力、性别等因素,力求使每组学生都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同时,教师应明确告知学生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2. 制作步骤: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制作活动日历所需的材料,并在课堂上为学生演示制作步骤。
《制作活动日历》教学反思
黄市枣山小学廖晓云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介绍并欣赏生活中常见的年历,在学生鉴赏的同时,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了有关年、月、日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合作制作年历做了必要的准备,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引导学生标注特殊日的活动中,让学生知道了一些重大节假日,同时在学生说出个性化特殊日时,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已在悄无声息中完成了。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做到了导、学、做三合一,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对于操作过程的问题,我没有掩饰,而是及时对操作问题进行评价,以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学生的制作能力、想象能力都没能充分发挥,导致在制作上用的时间过多,后面的环节显得仓促。
在分工合作时,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一些学生无所事事,到处游荡。
这都与我的预设不足有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克服这些缺点,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将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制作活动日历教案一、活动目的1.让幼儿认识日历,知道一年有天,一年共分12个月。
12个月中分大月、小月和平月,大月有31天,小月30天,平月(二月)只有28天。
知道怎么分大月和小月,二月又为什么只有28天(不讲闰年和闰月)。
2.使幼儿学会看看日历,如今年就是哪一年?今天就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明天就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昨天又就是几月几日,星期几?一星期存有多少天?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从而不断扩大幼儿的知识面,认清形势能力,并教育幼儿珍视时间。
二、活动准备1.教师自造年全年日历两大张做为教具(建议数字尽量写下小)。
同时制作并影印可供幼儿用的94年全年日历表,每人一张。
2.抽答问题的卡片若干张。
3.发动全班幼儿搜集各式各样的卖钱、墙历、台历若干。
三、活动过程1.备考拼字数字1至12、1至31及序数第1至第12。
2.出示老师自制的年的整张日历,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观看,并向幼儿介绍这是日历,教大家学说“日历”。
3.根据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及在自学认数和数数的基础上,使幼儿辨识这就是哪一年的日历?并向幼儿了解每一大格内是一个月的日历,数数一共有几大格,就知道一年共有几个月了。
反复让幼儿回答一年有12个月,并告诉幼儿一年中所有的天数加起来共有天。
4.再恳请幼儿看看黑板上的大日历,明确提出问题:一个小格子里(即为每一个月)存有多少天呢?(使幼儿自己看看格子里的数字去提问)怪异,为什么有的格内就是31天,有的是30天,有的又就是28天呢?小朋友,想要晓得原因吗?老师现在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很早很早以前,罗马帝国有一个叫凯撒的皇帝。
他规定将一年天分成12个月,由于他的生日是前半年的单月。
所以就规定单月为大月(31天),双月为小月(30天),这样算下来一年是天。
多了一天,怎么办呢?当时的罗马帝国认为,一年中二月是不吉利的月份(因罗马帝国处死犯人是在二月),所以凯撒皇帝就决定从二月里减少一天,即二月本应是30天,减少一天就是29天,这样一年就是天了。
教学设计2025春季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制作活动日历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日历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制作简单活动日历的方法,包括日期、星期和活动的标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的兴趣,培养规划时间和记录生活的习惯,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制作活动日历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日期、星期和活动的准确标注。
三、教学难点•如何在日历上合理规划和标注活动。
•制作过程中细节的处理,如美观性和实用性。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日历图片、制作步骤示例等)•彩色卡纸、剪刀、胶水、彩笔等制作工具•示例日历(已完成的作品,供学生参考)•活动卡片(写有不同活动的卡片,用于学生选择并标注在日历上)五、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展示日历图片和制作步骤示例,直观呈现制作活动日历的方法。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动手制作活动日历,通过实践掌握制作技巧。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日历的设计和内容,互相交流制作经验和创意。
•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完成活动日历的制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设计1. 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复习:回顾之前学习的日期和星期的知识。
•创设情境:提问:“你们平时是如何记录重要活动的?有没有想过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活动日历呢?”引出制作活动日历的主题。
•引入课题:揭示本节课主题——《制作活动日历》。
2. 新课教学•课堂要点:介绍制作活动日历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设计日历外观、标注日期和星期、选择并标注活动等。
•详细教学实例:•利用多媒体展示制作步骤示例,逐步讲解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
•实物演示:展示示例日历,指出其设计特点和制作技巧。
•课堂活动:•分组讨论:讨论日历的设计和内容,确定每个小组的制作主题和风格。
•动手制作:小组合作制作活动日历,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的问题。
《制作活动日历》教学分析制作活动日历是一种有趣且实用的手工制作活动。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日历的制作原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对制作活动日历的教学分析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制作活动日历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了解日历的制作原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的工作态度,激发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日历的制作原理:介绍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几天,以及每个月中的重要日期。
2.制作材料:包括彩纸、剪刀、胶水、细绳、装饰元素等。
3.制作步骤:包括制作日历底板、制作月份牌、制作日期卡片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本日历,让学生猜测日历的作用和制作原理,并提出探究问题:“我们怎样才能制作一本自己的日历呢?”2.知识讲解:通过图片或幻灯片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日历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接下来的实践操作做好知识准备。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活动日历的实践操作。
首先,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剪裁出合适大小的底板彩纸,并装饰好底板。
接着,学生制作月份牌,使用不同颜色的彩纸或装饰元素表示每个月的特点。
最后,学生制作日期卡片,用不同颜色的卡片表示每天的日期,并用细绳或双面胶固定在底板上。
4.辅导指导:教师可以在学生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进行辅导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发挥个人才能。
5.展示分享:每个小组完成制作后,可以进行展示和分享。
学生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所感受到的乐趣,激发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教学评价1.观察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制作活动日历的过程,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论述评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座谈讨论,让学生互相评价和提出建议,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能力。
活动课制作活动日历教材分析:“制作活动日历”这是一节综合实践的主题活动,选择了4个小正方体木块作为活动材料,以“如何制作一个活动日历”为目标和载体,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
本课时提供了组织活动的基本线索和需要讨论的关键问题。
1.明确要完成的任务。
一开始就提出“你能用像下面这样的4个小正方体木块(或纸盒)和一个底座制作一个日历吗?”2.聚焦关键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如何合理分配4个小正方体及充分利用它们的面,是整个实践活动的核心问题。
本课时通过两幅连续的情境图,呈现了学生通过讨论“关键问题”,逐步明确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为教师组织活动提供抓手。
1/ 73.展示作品,分享经验。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综合运用年、月、日的知识和正方体的特征解决问题。
2.在探索日历制作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运用年、月、日的知识和正方体的特征制作活动日历。
教学难点:探索日历制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2/ 73/ 7师:同学们,你能用下面这样的4个小正方体木块(或纸盒)和一个底座制作一个日历吗?师提醒:日历要能同时表示出月、日和星期几。
师:同学们,想一想,在这个活动中,我们需要做什么?用具有哪些?师:同学们,只有4个小正方体木块(或纸盒),要表示那么多内容,怎么办呢?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教师小结:用一个木块表示1~12个月,一个木块表示星期几,另外两个木块表示31天。
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合作,回答以下问题:师:一个木块只有6个面,怎么表示出12个月呢?4/ 7课件出示反馈结果:师:两个木块上的数怎么些才能表示出1~31天?师:怎么用6个面表示星期一到星期日了?课件出示反馈结果:同学们,到现在,我们已经制作完成了这个活动日历,大家想不想检验一下自己的成果呢?师:同学们,请动手摆一摆今天的日期?学生动手操作,检验制作的活动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