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7第七章 实验法
- 格式:pptx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24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笔记第一章:导论一、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1. 定量研究定义:定量研究是一种基于数学和统计学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它通过量化的方式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便对社会现象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
特点:- 数据量化:定量研究依赖数字数据,这些数据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等方式收集。
- 可操作性:定量研究通常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可以通过标准化流程进行重复。
- 统计分析:定量研究使用统计学方法来分析数据,从而得出普遍性结论。
分类:- 描述性统计:涉及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展示,如频数分布、平均数、中位数等。
- 推断性统计:从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包括假设检验、置信区间、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2. 定性研究定义:定性研究是一种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它通过非数字化的手段来理解社会现象的深层含义和背景。
特点:- 数据非量化:定性研究侧重于文字、图像、声音等非数字数据。
- 灵活性:定性研究方法更加灵活,可以根据研究进展进行调整。
- 深入理解:定性研究旨在深入理解个体的经验、观点和行为的背景。
分类:- 田野调查: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中,进行长期的观察和记录。
- 访谈法: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对话,收集他们的看法和经验。
- 内容分析:对文本、图像、视频等资料进行系统分析,以揭示其中的主题和模式。
二、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1. 研究方法论研究方法论是对研究方法和过程的哲学思考,它包括:- 研究范式:指导研究的基本信念和假设,如实证主义、建构主义等。
- 研究逻辑:研究推理的逻辑结构,如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 研究伦理:研究过程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如知情同意、隐私保护等。
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实现研究目的的具体手段,包括:- 数据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实验等。
- 数据处理方法:如数据编码、数据清洗、数据转换等。
- 数据分析方法:如统计分析、主题分析、案例研究等。
3. 研究技术研究技术是指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和技巧,例如:- 问卷设计技巧:如何设计有效、可靠的问题。
第一章:绪论解释的过程。
北大2001<简>: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1)方法论:主要探讨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它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
(2)研究方式:指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和操作方式,它表明研究的主要手段与步骤。
包括研究法与研究设计类型。
四种主要研究法:统计调查研究、实地研究、实验研究和间接研究。
研究设计是对研究类型、研究程序和具体方法加以选择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分类:<1>根据研究目的: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2><3>根据调查范围: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4>其他分类: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
(3)具体方法与技术:包括资料收集方法(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实验法和文献法)资料分析方法(数据资料:统计方法、数理方法模拟法;文字资料:比较法和构造类型法)其他技术手段和工具。
三个层次相互联系:方法论影响研究者对研究方式的选择,一定的研究方式又规定了一套与其相应得具体方法和技术。
统的知识。
特征:它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与客观的、可实证的知识体系的结合。
也就是说,是科学研究与科学知识这两种形式的结合。
4、科学三任务:描述、解释和预测事物的产生、发展与变化。
5、科学研究:以系统的、实证性的方法获取知识。
6、科学的性质:科学知识的性质:(1)系统性;(2)因果决定论;(3)普遍性;(4)开放性。
科学研究的性质:(5)实证性;(6)客观性;(7)明确性;(8)社会性。
7、科学的功能:技术、学术和社会功能。
8、操作化:对假设中的概念作出具体定义。
9、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1)研究对象复杂、异质性大;(2)研究更受个人因素的影响;(3)研究对象的不确定性,偶然性和独特性更大。
通过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来探索真理的理性认识活动。
11、社会研究与社会学研究:社会研究泛指各种具体的、分门别类地对某一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研究;社会学研究旨在探索人们的社会行动和社会关系,探索个人、群体和社会三者之间及其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原因及结果。
目录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第二章社会研究的主要类型第三章选题与研究设计第四章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第五章抽样第六章社会研究中的测量第七章问卷设计第八章访谈法第九章观察法第十章实验法第十一章文献研究第十二章研究资料的审核、整理与统计分析第十三章撰写研究报告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第一节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一、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1. 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
2. 社会调查:是一种有目的的认识活动,它是指人们运用一定的方法去了解社会各有关方面的实际情况,从而把握有关社会现状的一种社会认识活动。
3. 社会调查研究:指社会研究中的一种类型,它只包括以直接的社会调查为资料来源的社会研究活动,而不包括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
4. 社会研究与“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研究”的联系和区别(1)社会研究与社会调查社会研究要以社会调查为基础,但不止步于社会调查所得到的经验资料。
(2)社会研究与社会调查研究社会研究活动比社会调查研究包含更多的研究方法。
社会研究的概念比“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更加宽泛。
社会研究活动包括了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研究活动的主要内容,并且内容更加广泛。
二、社会研究的特征1. 目的性:社会研究是为了了解某一方面的社会状况,或解决某一理论和现实的问题而有目的地进行的社会认识活动。
2. 经验性:指社会调查研究活动是通过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实而获得对社会的认识。
(第一手资料)3. 理论性:理论性特征包含接受理论指导和得出理论结论两层含义。
4. 社会性➢社会研究的目标具有社会性的意义。
➢社会研究是一种社会活动。
➢社会研究活动要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并接受其他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
➢社会研究的结果会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学术发展等方面产生影响。
三、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1. 社会研究的主体➢进行社会研究的组织:组织者、委托者、承担者、资助者➢社会研究者个人:组织者、研究者、技术人员、一般调查员和其他辅助人员等2.社会研究的对象(1)社会研究对象与“社会研究内容”和“社会调查对象”的区别①社会研究对象与社会研究内容➢社会研究的内容是指特定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
问题
实验组:O1……X1……O2
控制组:O3……X0……O4
(续)
所罗门三组设计
测同实验刺激可能交互作用影响前后测差异的可能性。
测同实验刺激可能交互作用影响前后测差异的可能性
这种设计是在三组设计的基础上,再增加第三个控制组,该
控制组既无前测也无实验刺激.而只有一个后测。
O相同说明没有受到历史事件成熟过程实验本身度
3与O4相同,说明没有受到历史事件、成熟过程、实验本身、度
量工具变化、统计回归和实验退出等的影响。
如果O2与O5或O4与O6相同,说明前测没有对后测产生影响。
比较O6与O1、O3,可以考察是否受到历史事件和研究对象成熟等
的组合影响。
是一个自变量,y是另一个自变量。
含有一个以上自变量的实验既提供了各个变量的影响,又提供了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第七章实验法7.1 实验法及其特点社会研究中的实验·实地实验及其特点·实验的构成7.2 实验设计与实验步骤实验设计及要素·实地实验的步骤·实验组与控制组的产生7.3 常用实验设计单一实验组实验·一实验组一控制组实验·一实验组二控制组实验·一实验组三控制组实验·关于效度的评价一、填空题1.实验的基本目标是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2.“破窗理论”内中的道理和(“防微杜渐”)这个中国成语的意思相同。
3.所有实验的构成是相同的,即都由三个要素所组成: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手段)。
4.实验者要以(“概化”)为原则选择实验对象。
5.在实地实验中,(前测与后测)乃是判别因果联系必备的实验手段。
6.在实地实验中,剔除干扰影响的任务是由(实验设计)来担当的。
7.实验设计涉及以下三对基本要素:⑴自变量与因变量;⑵前测与后测;⑶(实验组与控制组)。
8.(初试—复试)效应反映了实验本身(特别是前测)有可能对实验结果(也就是因变量Y)产生影响。
9.在实地实验中,实验者实际上要面对实验变量(自变量)、反应变量(因变量)和(干扰变量)这三类变量。
10.在实验研究中,消除干扰因素影响的首要方法就是(采用对照组)。
11.单一实验组实验的逻辑是把实验对象前后测之间的差异(可称为差分)全部归因于(实验刺激)。
12.索罗门三组实验旨在消除(前测和实验刺激相互作用)对实验结果所形成的影响。
13.对于内无效度的来源,(“选择偏好”)指没有严格按“可比性”分配实验组和控制组。
14.对于内无效度的来源,(“士气消沉”)指控制组有时会感到受到差别待遇而自暴自弃。
15.对于内无效度的来源,(“补偿”)指控制组由于未受实验刺激,研究者或研究执行者觉得愧疚而对控制组有所“关照”。
16.对于内无效度的来源,(“补偿性竞争”)指被剥夺实验刺激的控制组通过发奋工作来争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