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钢门窗下料
- 格式:pdf
- 大小:78.82 KB
- 文档页数:6
篇一(蓝剑):塑钢门窗施工工艺一、塑钢门窗制作工艺(一)工艺流程:型材检验入库→型材下料→安装衬钢→焊接型材→清理焊缝→安装辅件→检验→包装→发往工地(二)塑钢窗制作质量标准及规程1、入库标准:检人员对所采购入库的原材料进行检验。
主要是外观、型号、规格、数量、种类、材料保护等仔细检查,合格后方能入库。
2、下料工序规程:质量标准①长度公差±0.5mm②角度公差45±1°;③切口处不得有变形、开裂等缺陷,不得受油污等污染;④型材表面逛街,无明显划痕、擦伤并无明显色差;⑤切口与基面A垂直角度±0.5°。
操作要点①据图纸要求选择正确的型材,不合格型材不得使用;②型材轻拿轻放,下料后放在指定位置;③将下料尺寸写在每只构件上;④首件必检,合格后方可成批下料。
检验方法①用钢卷尺测量长度;②用万能角度尺测角度、垂直度;③抽检不得少于每批量的5% 。
3、装增强型钢工艺规程质量标准①窗框≥1300mm/窗扇立边≥900mm、窗扇下横边≥700mm、②装五金件的位置均应装增强型钢;③增强型钢的长度应比放增强型钢最小端短5~10mm;④增强型钢固定用Φ5×13mm的抽芯铆钉或M4×16的大头自攻螺丝;⑤固定点不少于3点,间距不大于300mm,距断头不大于100mm,且排列均匀。
操作要点①钻孔应保证与断面垂直;②增强型钢端部不能影响焊接;③固定点位置不得影响其他工序和美观;④型材表面不得划伤。
检验方法①用钢卷尺测量固定点位置;②目测表面质量。
4、焊接工艺规程①各焊接处应牢固,不得有裂纹、气泡、假焊、烧焦等缺陷;②焊接后各平面应平整,相邻构件同一平面高低差不大于0.5mm;③对角线之差:公差3mm;④焊角平均应力≥35Mpa,最小值不低于30Mpa。
操作要点①型材下料后应在6~8小时内焊完,避免型材切口处污染;②装卡构件时应保证两构件水平,高低一致;③焊接后不允许抛摔,应放在指定位置,防止变形;检验方法①用钢卷尺测量外形尺寸,对角线;②目测表面质量。
第1篇一、施工准备1. 材料准备: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准备好所需的各种塑钢材料,如塑钢门窗、塑钢扣板、塑钢龙骨等,并检查材料质量是否符合标准。
2. 工具准备:准备必要的施工工具,如电钻、螺丝刀、水平尺、钢卷尺、切割机、砂纸等。
3. 施工人员准备:组织施工队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
4. 施工现场准备: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无杂物、无障碍物,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二、塑钢门窗施工1. 确定门窗位置:根据设计图纸,确定门窗的位置、尺寸和高度,并在现场弹出定位线。
2. 钻孔固定:在门窗洞口两侧钻孔,固定塑钢门窗的固定件。
3. 门窗安装:将塑钢门窗安装在固定件上,调整门窗的水平和垂直度,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4. 门窗密封:使用塑钢泥或密封胶对门窗的缝隙进行密封,防止雨水渗漏。
5. 门窗验收:检查门窗的安装质量,确保门窗安装牢固、密封良好。
三、塑钢扣板吊顶施工1. 弹线定位:根据设计图纸,在施工现场弹出吊顶的定位线,确保吊顶的平整度和水平度。
2. 安装吊杆:在吊顶的梁上钻孔,安装吊杆,吊杆间距不大于400mm。
3. 安装主龙骨:根据设计要求,安装主龙骨,主龙骨间距一般为600mm。
4. 安装次龙骨:在主龙骨上安装次龙骨,次龙骨间距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5. 安装扣板饰面:将扣板饰面安装在次龙骨上,确保扣板饰面平整、牢固。
6. 吊顶验收:检查吊顶的安装质量,确保吊顶平整、牢固、美观。
四、塑钢龙骨施工1. 龙骨下料:根据设计图纸,对塑钢龙骨进行下料,确保龙骨尺寸准确。
2. 龙骨拼接:将龙骨拼接牢固,拼合处宜采用元钉加胶水固定。
3. 龙骨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将龙骨安装在相应的位置,确保龙骨安装牢固、水平。
4. 龙骨验收:检查龙骨的安装质量,确保龙骨安装牢固、平整。
五、施工注意事项1.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2. 施工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护,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塑钢窗下料计算范文塑钢窗下料计算是指根据设计要求和窗户尺寸,计算塑钢窗门框、窗扇、门窗框等各个构件所需要的材料的数量和长度,以便于后续的材料采购和制作工作。
下料计算需要注意窗户类型、尺寸、材料规格和窗户构造等因素,下面将详细介绍塑钢窗下料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1.窗户尺寸确定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塑钢窗的尺寸。
测量窗洞的宽度和高度,必要时还需考虑窗台高度和其他特殊要求。
2.窗扇下料计算根据窗扇的尺寸和型号,计算窗扇所需的门窗型材长度。
窗扇的长度一般等于窗洞的宽度减去一定的缝隙值(一般为10mm到20mm之间),窗扇的高度一般等于窗洞的高度减去一定的缝隙值(一般为10mm到20mm之间)。
3.门窗框下料计算根据门窗框的型材尺寸和长度,计算门窗框所需的型材长度。
门窗框的长度一般等于窗洞的周长减去一定的缝隙值。
4.玻璃下料计算根据窗户的玻璃类型和尺寸,计算玻璃的面积和尺寸。
玻璃的面积等于窗洞的宽度乘以窗洞的高度,玻璃的尺寸一般比窗洞的宽度和高度小一定的缝隙值。
5.钢筋下料计算如果塑钢窗需要加固钢筋,则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计算钢筋的长度和数量。
根据窗户的尺寸和结构,确定钢筋的长度,并根据设计规定的间距确定钢筋的数量。
6.聚氨酯密封胶下料计算根据窗户的尺寸和密封胶型号,计算密封胶所需的长度和数量。
根据窗户的周长计算密封胶的长度,并根据设计规定的间距确定密封胶的数量。
7.型材连接件下料计算根据窗户的型材连接方式和型材规格,计算型材连接件的数量。
根据窗户的连接方式,确定所需的连接件数量,并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型材连接件。
总之,塑钢窗下料计算是根据窗户尺寸、型材规格和设计要求等因素,计算各个构件所需的材料数量和长度。
下料计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对于后续的材料采购和制作工作非常重要,需要注意细节和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塑钢门窗下料尺寸的计算方法收藏了!
塑钢门窗是现在家庭中使用最为普遍的门窗,塑钢门窗经营者,需要仔细看一下这篇文章了。
基本尺寸
洞口尺寸:是按照建筑施工平面图给门窗预留的尺寸。
成窗尺寸:窗户制作完成后的实际尺寸。
下料尺寸:门窗制作之前材料的切割尺寸。
焊接熔量:材料在焊接时消耗的量,一般取3mm。
搭接量:门窗扇和框搭接重合的部门,一般取8mm。
扇的宽度:
扇的高度:
框扇的下料尺寸:
梃的下料过程:
梃的下料计算:
V口的开法:
V口的下料计算:
拼接的推拉门窗:
框料的下料尺寸:
扇料的下料尺寸:
一体的推拉门窗:
与组合窗的异同:。
型材塑钢门窗工艺流程型材塑钢门窗工艺流程一、下料工序说明1、下料尺寸和切割精度直接影响成品窗的尺寸和功能;2、注意设备的技术参数和调整;3、注意型材结构尺寸;4、切割时应合理调配规格尺寸,使6000mm型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工序标准1、长度允许偏差:L±1mm;压条长度允许偏差为正偏差0,负偏差0.5。
2、角度允许偏差:450±0.50;四边角度允许偏差:900±0.50;3、可根据设备情况自行制定基准面;4、切口处不得有变形、开裂等缺陷,不得污染;5、型材表面光洁,无明显划痕、并颜色基本一致;6、切口上下面垂直±0.50;7、下料后6-8小时以焊接,以防污染而影响焊接质量。
操作要点1、型材应轻拿轻放,下料后的型材放在专用的台面上,并按规格摆放整齐,要避免擦伤型材表面;2、仔细调整两锯间距标尺,保证精度要求;3、首根必检,中间抽检。
二、铣“V”口工序说明1、注意设备技术参数;调整好深度和长度标尺尺寸;2、注意型材结构尺寸和开口面;3、“V”口中心偏差易造成V口一侧焊接缝不够长,而另一侧露出熔融边。
同时,造成中梃歪斜。
工序标准1、“V”口宽度及中心允许偏差:1mm;2、“V”口深度及允许偏差:0.5mm;3、角度允许偏差:0.50;4、切口处不得有变形、开裂等缺陷,不得污染;5、型材表面无明显划痕、擦伤,颜色基本一致;6、下料后6-8小时以焊接,以防污染而影响焊接质量。
操作要点1、型材应轻拿轻放,下料后的型材放在专用的台面上,规格型号摆放整齐,避免擦伤型材表面;2、仔细调整设备,保证“V”口深度和中心位置;3、首件必检,合格后方可批量下料。
检验方法1、用角度尺测量角度;2、用钢卷尺测量长度;3、抽查量不得小于每批数量的5%。
三、铣排水槽工序说明1、为使雨水、冷凝水排出室外,应在适宜部位铣排水孔,并确保槽孔不被堵塞;2、排水孔严禁与钢衬腔相通;3、进水孔和排水孔位置应错开20-30mm,以防风压大时水不易排出。
塑料门窗下料尺寸计算一.下料尺寸计算的三个基本要素1.洞口间隙洞口尺寸是指建筑物预留的门窗洞口在未装修前的裸墙尺寸。
由于塑料门窗采用“后塞口”安装工艺,在制作门窗香,需要留出一定间隙,以便在安装时调整门窗在洞口呐的水平度与垂直度,并保证在安装后贴饰面砖压框边≦5mm的要求以及填充柔性材料,确保门窗使用时,在温差作用下能自由延伸不变形的需要。
洞口间隙尺寸由两种情况确定:(1)按图纸设计尺寸制作时,即按塑料门窗安装及验收规程规定预留间隙;(2)已测量墙洞口最小垂直宽度,最小水平高度时,即在已排除建筑误差情况下可适当减少,清水墙按每边8mm预留间隙,即可满足门窗安装与使用要求。
洞口与窗框间隙对照表墙体饰面层材料洞口与窗框门隙清水墙10mm/边墙体饰面抹水泥砂浆或贴马赛克15—20mm/边墙体饰面贴釉面瓷砖20-25mm/边墙体饰面贴大理石或花岗岩板40—50mm/边2.框、扇搭接量(或间隙)门窗框扇搭接量是保证门窗正常、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为8-9mm设计,推拉窗型材选型时,依据扇材料轨道槽深度,使用滑轮和铝导轨净面高度确定。
焊接余量塑料门窗框扇成形是在一定温度与压力条件下,通过熔融挤压损失一定长度来完成的。
因此门窗设计时为保证成形尺寸,应补充相应长度进行补偿,一般情况每边为3mm。
二.型材断面相关尺寸要素型材断面相关尺寸主要与框型材.扇型材的高度与宽度尺寸有关,其中扇高度计算时,对于推拉窗应该考虑型材的高度,对于平开窗应考虑框型材的小面高度。
扇宽度计算时,对于推拉窗除考虑框型材的高度还应考虑扇型材的宽度和封盖的厚度,对于平开窗除考虑框型材的小面高度,还应该考虑框中梃型小面宽度。
平开窗中梃长度计算时,需考虑框型材高度.梃型材宽度。
固定框计算时,需考虑框型材小面高度、梃型材小面宽度。
扇压条计算时,需考虑扇型材小面宽度、梃型材小面宽度、梃型材宽度等。
综合以上三个要素与型材断面相关尺寸:门、窗框宽度、高度成品尺寸=门窗洞口尺寸-2×(洞口间隙-焊接余量)门、窗扇高度尺寸=门窗扇高成品尺寸-2×(框型材高度-框扇搭接量-焊接余量)门、窗扇宽度依据门窗扇数量和框扇搭接是以及中梃尺寸而定注:上述公式对于平开门而言仅指有槛门。
塑钢门窗钢衬规范篇一:塑钢窗技术标准塑钢窗技术标准1 开启形式及使用部位内开式平开窗。
楼梯间外窗。
2 选用型材采用PVC型材65或65以上进口型材系列,塑材内腔采用五腔或五腔以上,型材表面应抗老化、抗腐蚀性好,且型材表面颜色不随时间推移而发生改变,框料小面应不小于45mm,且窗扇合页外边距窗框外边不小于12mm ,大面应不小于70mm,扇料宽度应不小于58mm,型材应符合国家标准《JG/T8814-1998门窗框PVC型材》塑材腔体外壁厚度不小于2.4mm,内壁厚不小于1.2mm,并符合国家规范的规定。
3 选用钢衬塑钢窗内应选用热浸镀锌增强型钢衬,使用增强型钢符合《JG/T131-2000塑料门窗增强型钢》标准,钢衬采用4* 16mm大头自攻螺钉固定,固定钢衬的螺钉应错落安装,螺钉间距、数量、及距塑钢端头距离满足JG/T 3018-94的要求且选用规范规定的专用螺钉。
钢衬距焊点处不大于8mm,边框及中挺选用封闭方钢管热浸镀锌增强型钢衬,边框的热1浸镀锌增强型钢衬厚度不小于1.5mm,中挺的热浸镀锌增强型钢衬厚度不小于1.8mm,扇采用U型热浸镀锌增强型钢衬,厚度不小于1.5mm,钢衬与内壁间隙不大于1mm,框、扇钢衬45度角切割。
(对于大跨度的非标窗要进行抗风压等计算来确定钢衬的厚度)。
4 玻璃工艺中空玻璃,采用国内一线大厂浮法玻璃制成,(对于非标窗要根据抗风压计算结果确定玻璃的厚度,并且按照地方标准的要求选择中空玻璃层数)符合《GB/T1161-89》标准和《GB/T11944-2002》标准要求;玻璃组合前应进行清洗、干燥,采用国内一线大厂丁基胶和聚硫胶进行双道密封合片,聚硫胶厚度不小于8mm,严防透气,采用国内一线品牌b=12mm或同等、或高于其质量的槽铝,内填充国内一线品牌高质量的干燥剂,保证中空玻璃腔体内干燥,玻璃四周倒角磨边,按平开窗相应位置设置硬橡胶、硬PVC塑料或ABS塑料防震垫块。
门窗工程以塑钢门窗制安为例进行说明。
1、制作:(1)活动窗制作工艺流程:下料→划线→内竖料冲缺口→冲滑轮缺口、冲孔→扩孔→装锁→穿毛条→组装外框→组装内扇→内扇、外框组装→包装→验收主要工艺注意事项:①下料:根据下料计划,注意材料是否有缺陷和色差,尽量选用无缺陷,无划伤的型材加工。
②划线:划线人员必须熟悉窗的结构、料型几何尺寸根据型材几何尺寸及制图要求划线。
③冲缺口、孔:检查冲模及设备是否完好,按操作工艺进行操作铝料送料时要求到位。
④穿毛条:此工艺是铝窗密封性保证的关键工艺,穿毛条时长度要合适,要保证所有的开启缝均能密封。
⑤组装外框;装头尾胶时一定贴平竖料,不能有缝隙,自攻螺丝一定要上紧,横、竖料要贴紧,不能有缝隙,注意竖料方向不能装反。
⑥组装内扇:角铝和滑轮及锁要上紧,不能有缝隙,横、竖料连接时要连接紧密,不得张开,滑轮安装时要保证滑轮不能偏移中心,要运转灵活。
⑦内外框组装:内扇开启灵活,无擦边情况,五金件使用方便灵活,满足使用功能。
⑧包装:铝材表面不得有碎屑和灰尘,塑料包装带与窗子保护面全部贴紧,不能有露贴现象。
(2)固定窗制作:工艺流程:下料→划线→上下缺口→冲孔→扩孔→穿毛条→组装外框→安装玻璃卡线→包装→验收主要工艺注意事项:①下料:根据下料计划选料,注意材料是否有缺陷和色差,尽量选用无缺陷、无擦伤、无划伤的型材加工。
②划线:划线人员必须熟悉窗的结构、料型几何尺寸根据型材几何尺寸及制图要求划线。
③冲缺口、孔:首先检查冲模及设备是否完好,再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④组装:组装时检查各缺口、孔是否全部冲好、组装外框必须对齐,无缝隙。
⑤包装:包装前,不得有碎屑、机油和灰尘,塑料包装带与窗子保护面全部贴紧,不能有露贴现象。
2、安装:安装工序为:弹线找规矩→初装→校正→固定→填充矿棉→打胶→五金件及窗扇安装(1)弹线找规矩:在最高层找出窗口边线,用大线坠将窗口边线下引,并在每层窗口处划线标记,对个别不直的口边应剔凿处理。
塑钢门窗下料计算公式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塑钢门窗的尺寸。
一般来说,塑钢门窗的窗框尺寸由外高、外宽、内高、内宽四个参数构成。
其中,外高指的是窗框的整体高度,外宽指的是窗框的整体宽度;内高指的是窗框内部的有效高度,内宽指的是窗框内部的有效宽度。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门窗玻璃的尺寸。
门窗玻璃的尺寸由玻璃的高度和宽度构成。
在计算门窗下料时,我们需要考虑门窗框材料的长度和数量,以及门窗玻璃的尺寸和数量。
1.计算门窗框材料的长度:门窗框材料的长度可根据窗框的外高和外宽参数计算。
一般来说,门窗框材料的长度等于外高加上外宽再乘以2再加上一些预留的尺寸。
门窗框材料的长度=(外高+外宽)*2+预留尺寸其中,预留尺寸一般为30mm左右,用于焊接和连接门窗框。
2.计算门窗框材料的数量:门窗框材料的数量根据窗框的内高和内宽参数计算。
一般来说,门窗框材料的数量等于内高的长度除以门窗框材料的长度,再乘以内宽的长度除以门窗框材料的长度。
门窗框材料的数量=(内高/门窗框材料的长度)*(内宽/门窗框材料的长度)3.计算门窗玻璃的尺寸和数量:门窗玻璃的尺寸可根据门窗的内高和内宽参数计算。
一般来说,门窗玻璃的尺寸等于内高减去一些预留的尺寸,再减去门窗框材料的宽度;门窗玻璃的数量等于内宽的长度除以门窗玻璃的尺寸。
门窗玻璃的尺寸=内高-预留尺寸-门窗框材料的宽度门窗玻璃的数量=内宽/门窗玻璃的尺寸通过以上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制作塑钢门窗所需的材料长度和数量,并进行合理的安排和下料。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理解塑钢门窗下料计算公式有所帮助。
塑钢门窗的生产工艺
塑钢门窗,又称为PVC钢化门窗,是一种用聚氯乙烯(PVC)树脂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比例的稳定剂、颜料、填料等辅助材料,经挤出成型、焊接或螺纹连接制成的门窗。
它集合了塑料和钢的优点,具有很好的隔热、隔音、密封、抗风压等性能。
以下是塑钢门窗的生产工艺:
1. 原材料准备:选择高质量的PVC树脂、稳定剂、颜料、填料等原材料。
2. 混合配料:将PVC树脂与其他辅助材料按照一定的配方混合均匀。
3. 挤出成型:将混合好的料料加热至一定的温度后,通过挤出机挤出成型,制成所需规格和形状的塑钢型材。
4. 切割:使用专门的切割机根据设计和规格要求对挤出的塑钢型材进行切割。
5. 焊接:使用专用的塑钢门窗焊接机,将切割好的型材按照设计要求焊接成门窗框架。
焊接需要确保焊缝牢固、平滑。
6. 装配钢筋:在塑钢型材的内腔中装配钢筋,以增强门窗的强度和稳定性。
7. 五金配件安装:如锁具、铰链、传动机构、密封胶条等。
8. 玻璃安装:根据门窗的尺寸和设计要求,选用适当的玻璃,例如:双层隔音玻璃、钢化玻璃、低辐射玻璃等。
使用玻璃胶或其他固定方式将玻璃固定在塑钢框架内。
9. 清洁与检验:清除焊接、安装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和残渣,然后对完成的塑钢门窗进行质量检查。
10. 包装与运输: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对合格的塑钢门窗进行包装,确保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不受损伤。
生产过程中,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技术操作非常重要,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标准要求。
塑钢门窗下料计算公式1.下料计算的基本原则:在进行塑钢门窗下料计算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尺寸和要求,按照以下原则进行计算:(1)合理利用材料,尽量减少浪费;(2)根据门窗的不同型号和规格,确定合理的下料尺寸;(3)注意材料的方向性,尽量保证加工后的门窗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
2.塑钢门窗下料计算的公式:(1)材料的长度计算公式:门窗的长度 = 开洞尺寸 + 2 * 框架厚度 + 5mm(2)材料的宽度计算公式:门窗的宽度 = 开洞尺寸 + 2 * 框架厚度 + 2 * 扇封边厚度 + 5mm(3)材料的高度计算公式:门窗的高度 = 开洞尺寸 + 框架厚度 + 5mm在进行计算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调整,例如会根据门窗结构的不同,将计算方法进行改变。
3.下料计算的技巧:为了提高塑钢门窗下料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技巧:(1)根据经验确定合理的浪费因子:浪费因子是指在下料计算过程中,为了保证尺寸的精度和材料的稳定性而增加的额外材料。
一般来说,浪费因子的取值范围为0.15-0.25之间,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确定。
(2)合理利用材料的方向性:塑钢门窗材料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所以在选择和下料时需要注意材料的方向,尽量使门窗的公共部分能够共用一块材料,减少浪费。
同时,要注意门窗的加工方向,使加工后的门窗结构更加稳定。
(3)合理调整框架和扇的尺寸比例:在进行下料计算时,可以根据门窗的尺寸和要求,通过调整框架和扇的尺寸比例,减少浪费并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4)使用计算软件辅助下料计算: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在市场上已经有多种门窗下料计算软件可供选择。
这些软件可以根据门窗的实际情况和要求,自动进行下料计算,大大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综上所述,塑钢门窗下料计算是一项比较复杂和精细的工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合理调整。
通过合理利用材料,遵循下料计算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门窗加工厂家带来更多的利益。
型材塑钢门窗工艺流程型材塑钢门窗工艺流程一、下料工序说明、下料尺寸和切割精度直接影响成品窗的尺寸和功能。
、注意设备的技术参数和调整。
、注意型材结构尺寸。
、切割时应合理调配规格尺寸,使型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工序标准、长度允许偏差:±。
压条长度允许偏差为正偏差,负偏差。
、角度允许偏差:±。
四边角度允许偏差:±。
、可根据设备情况自行制定基准面。
、切口处不得有变形、开裂等缺陷,不得污染。
、型材表面光洁,无明显划痕、并颜色基本一致。
、切口上下面垂直±。
、下料后小时以内焊接,以防污染而影响焊接质量。
操作要点、型材应轻拿轻放,下料后的型材放在专用的台面上,并按规格摆放整齐,要避免擦伤型材表面。
、仔细调整两锯间距标尺,保证精度要求。
、首根必检,中间抽检。
二、铣“”口工序说明、注意设备技术参数。
调整好深度和长度标尺尺寸。
、注意型材结构尺寸和开口面。
、“”口中心偏差易造成口一侧焊接缝不够长,而另一侧露出熔融边。
同时,造成中梃歪斜。
工序标准、“”口宽度及中心允许偏差:。
、“”口深度及允许偏差:。
、角度允许偏差:。
、切口处不得有变形、开裂等缺陷,不得污染。
、型材表面无明显划痕、擦伤,颜色基本一致。
、下料后小时以内焊接,以防污染而影响焊接质量。
操作要点、型材应轻拿轻放,下料后的型材放在专用的台面上,规格型号摆放整齐,避免擦伤型材表面。
、仔细调整设备,保证“”口深度和中心位置。
、首件必检,合格后方可批量下料。
检验方法、用角度尺测量角度。
、用钢卷尺测量长度。
、抽查量不得小于每批数量的%。
三、铣排水槽工序说明、为使雨水、冷凝水排出室外,应在适宜部位铣排水孔,并确保槽孔不被堵塞。
、排水孔严禁与钢衬腔相通。
、进水孔和排水孔位置应错开,以防风压大时水不易排出。
工序标准、水槽为φ×孔槽。
、排水槽纵面位置允许偏差:±。
、排水槽孔下缘与排水腔横筋的上表面平齐,不得低于排水腔横筋。
塑钢门窗下料计算公式一、两扇无亮推拉窗框宽=W+6 框高=H+6扇宽度=(W-2*框面宽+扇大面+2+2*搭接量(9/10))/2-2+6扇高度=H-2*框面宽+2*搭接量+6-3(鋁轨高度)压条宽=扇宽度-6-2*扇小面压条高=扇高度-6-2*扇小面纱扇宽=扇宽度-1.5纱扇高=扇高度-1.5封盖高度=扇高度-6玻璃宽度=扇宽度-6-2*扇小面-7玻璃高度=扇高度-6-2*扇小面-7二、三扇无亮推拉窗框宽=W+6 框高=H+6扇宽度=(W-2*框面宽+2*扇大面+2*2+2*搭接量)/3-2+6扇高度=H-2*框面宽+2*搭接量+6-3(鋁轨高度)压条宽=扇宽度-6-2*扇小面压条高=扇高度-6-2*扇小面纱扇宽=扇宽度-1.5纱扇高=扇高度-1.5封盖高度=扇高度-6玻璃宽度=扇宽度-6-2*扇小面-7玻璃高度=扇高度-6-2*扇小面-7三、四扇无亮推拉窗(扇连接条)框宽=W+6 框高=H+6扇宽度=(W-2*框面宽-扇连接条+2*扇大面+2*2+2*搭接量)/4-2+6扇高度=H-2*框面宽+2*搭接量+6-3(鋁轨高度)压条宽=扇宽度-6-2*扇小面压条高=扇高度-6-2*扇小面纱扇宽=扇宽度-1.5纱扇高=扇高度+1.5封盖高度=扇高度-6玻璃宽度=扇宽度-6-2*扇小面-7玻璃高度=扇高度-6-2*扇小面-7四、四扇无亮推拉窗(王字框)框宽=W+6 框高=H+6扇宽度=(W/2-框面宽-王字框面宽/2+扇大面+2+2*搭接量)/2-2+6扇高度=H-2*框面宽+2*搭接量+6-3(鋁轨高度)压条宽=扇宽度-6-2*扇小面压条高=扇高度-6-2*扇小面纱扇宽=扇宽度-1.5纱扇高=扇高度-1.5封盖高度=扇高度玻璃宽度=扇宽度-6-2*扇小面-7玻璃高度=扇高度-6-2*扇小面-7王字框高度=H-2*框面宽+王字框面宽+6五、带亮推拉上亮尺寸计算(拼接)第一种:拼条长=W上亮宽=W+6 上亮高=H1-2+6亮压条宽=W-2*固定压玻尺寸亮压条高=H1-2-2*固定压玻尺寸亮玻璃宽度=亮压条宽-7亮玻璃高度=亮压条高-7第二种:拼条长=W上亮宽=W+6 上亮高=H1-2+6中梃高=H1-2-2*框面宽+中梃大面宽+6亮压条宽=W/2-固定压玻尺寸-中梃小面/2亮压条高=H1-2-2*固定压玻尺寸亮玻璃宽度=亮压条宽-7亮玻璃高度=亮压条高-7六、整体结构(一体框)固定框宽=W+6 固定框高=H1推拉框宽=W+6 推拉框高=H-H1一体框=W-固定框大面宽-推拉框大面宽+一体框大面宽+6扇宽度=(W-2*框面宽+扇大面+2+2*搭接量)/2-2+6扇高度=H-H1-框大面-一体框/2+2*搭接量+6-3(鋁轨高度)扇压条宽=扇宽度-6-2*扇小面扇压条高=扇高度-6-2*扇小面纱扇宽=扇宽度-1.5纱扇高=扇高度+1.5封盖高度=扇高度-6玻璃宽度=扇宽度-7玻璃高度=扇高度-7七、单扇无亮平开窗平开框宽=W+6 平开框高=H+6平开扇宽度=W-2*框小面+2*搭接量+6平开扇高度=H-2*框小面+2*搭接量+6平开扇纱扇宽=平开扇宽度平开扇纱扇高=平开扇高度A)中梃扇压条宽=平开扇宽-6-2*(中梃小面+框边至压玻尺寸)压条高=平开扇高-6-2*(中梃小面+框边至压玻尺寸)玻璃宽度=压条宽度-7 玻璃高度=压条高度-7B)外开扇压条宽=扇宽度-6-2*(中梃小面+框边至压玻尺寸)压条高=平开扇高-6-2*(中梃小面+框边至压玻尺寸)玻璃宽度=压条宽度-7 玻璃高度=压条高度-7C)内开扇压条宽=扇宽度-6-2*(中梃小面+框边至压玻尺寸)压条高=平开扇高-6-2*(中梃小面+框边至压玻尺寸)玻璃宽度=压条宽度-7 玻璃高度=压条高度-7八、单扇有亮平开窗平开框宽=W+6 平开框高=H+6横中梃宽=W-2*框大面+中梃大面+6平开扇宽度=W-2*框小面+2*搭接量+6平开扇高度=H-H1-框小面-中梃小面/2+2*搭接量+6亮压条宽=W-2*框小面亮压条高=H1-框小面-中梃小面/2亮玻宽度=亮压条宽-7 亮玻高度=亮压高度-7平开扇纱扇宽=平开扇宽度平开扇纱扇高=平开扇高度A)中梃扇压条宽=平开扇宽-6-2*(中梃小面+框边至压玻尺寸)压条高=平开扇高-6-2*(中梃小面+框边至压玻尺寸)玻璃宽度=压条宽度-7 玻璃高度=压条高度-7B)外开扇压条宽=扇宽度-6-2*(扇小面+框边至玻璃槽口尺寸)压条高=扇高度-6-2*(扇小面+框边至玻璃槽口尺寸)玻璃宽度=压条宽度-7 玻璃高度=压条高度-7C)内开扇压条宽=扇宽度-6-2*扇大面压条高=扇高度-6-2*扇大面玻璃宽度=压条宽度-7 玻璃高度=压条高度-7九、双扇无亮平开窗平开框宽=W+6 平开框高=H+6竖中梃高=H-2*框大面+中梃大面+6平开扇宽度=W/2-框小面-中梃小面/2+2*搭接量+6平开扇高度=H-2*框小面+2*搭接量+6平开扇纱扇宽=平开扇宽度平开扇纱扇高=平开扇高度A)中梃扇压条宽=平开扇宽-6-2*(中梃小面+框边至压玻尺寸)压条高=平开扇高-6-2*(中梃小面+框边至压玻尺寸)玻璃宽度=压条宽度-7 玻璃高度=压条高度-7B)外开扇压条宽=扇宽度-6-2*(扇小面+框边至玻璃槽口尺寸)压条高=扇高度-6-2*(扇小面+框边至玻璃槽口尺寸)玻璃宽度=压条宽度-7 玻璃高度=压条高度-7C)内开扇压条宽=扇宽度-6-2*扇大面压条高=扇高度-6-2*扇大面玻璃宽度=压条宽度-7 玻璃高度=压条高度-7十、双扇有亮平开窗平开框宽=W+6 平开框高=H+6横中梃宽=W-2*框大面+中梃大面+6竖中梃高=H-H1-框大面-中梃大面/2+中梃大面+6平开扇宽度=W/2-框小面-中梃小面/2+2*搭接量+6平开扇高度=H-H1-框小面-中梃小面/2+2*搭接量+6亮压条宽=W-2*框小面亮压条高=H1-框小面-中梃小面/2亮玻宽度=亮压条宽-7 亮玻高度=亮压高度-7平开扇纱扇宽=平开扇宽度平开扇纱扇高=平开扇高度A)中梃扇压条宽=平开扇宽-6-2*(中梃小面+框边至压玻尺寸)压条高=平开扇高-6-2*(中梃小面+框边至压玻尺寸)玻璃宽度=压条宽度-7 玻璃高度=压条高度-7B)外开扇压条宽=扇宽度-6-2*(扇小面+框边至玻璃槽口尺寸)压条高=扇高度-6-2*(扇小面+框边至玻璃槽口尺寸)玻璃宽度=压条宽度-7 玻璃高度=压条高度-7C)内开扇压条宽=扇宽度-6-2*扇大面压条高=扇高度-6-2*扇大面玻璃宽度=压条宽度-7 玻璃高度=压条高度-7。
开始切割时,根据下料依据和工艺要求确定下料尺寸,要注意机器本身切割长度是否含有焊接余量。
如果含有,切割时可以不用考虑焊接余量,直接按照构件尺寸进行切割;如果不含,切割尺寸为构件原尺寸加上两端焊接余量(一般单端焊接余量为3mm)。
例如,所制作固定窗的尺寸为1200mm×1500mm,机器本身切割长度不含有焊接余量,框下料长度如下:1200+3X2=1206mm……2根;1500+3X2=1506mm……2根。
切割过程中,应保证锯片和工作台清洁,无水、油污、灰尘等杂物,以免影响后续工序的进行。
切割后,做到首件三检,并抽检。
所有构件必须满足以下技术要求:(1)构件长度允差±0.5mm;(2)构件端部角度允差±0.5°;(3)构件切削面与型材两侧面的垂直度应不影响焊接质量,待焊面清洁,无水、油污、料屑等杂物。
二、中梃的下料1.设备选择设备为双角切割锯、任意角度锯及中梃锯。
2.切割根据设计订单上的下料尺寸进行切割,切割后首件三检,并抽检,构件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中梃锯除外)(1)保证第一锯切割后型材端部角度为45°,允差±0.5°;(2)保证第二锯切割后型材端部角度为90°,允差±0.5°;(3)切割后型材端部尖角与中心线偏移允差±0.5mm;(4)下料长度符合设计要求,允差±0.5mm;(5)构件切削面与型材两侧面的垂直度有保证,待焊面清洁,无水、油污、料屑等杂物。
三、V型口的下料1.设备选择V型口的切割是在V型切割锯上进行的。
2.切割根据设计订单上的下料尺寸具体门窗制作时,V口在型材小面上的深度为:所焊接中梃小面宽度的一半减去焊接余量。
例如,实德60系列型材与SE76焊接时,其V口在BR60小面上的深度为36/2 -3=15mm。
V型口切割切割后,首件三检,并抽检。
所有构件切割后必须满足以下技术要求:(1)切割后V口角度允差±0.3°;(2)切割后V口深度允差±0.5mm;(3)构件切削面与型材两侧面的垂直度有保证,待焊面清洁,无水、油污、料屑等杂物。
塑钢门窗下料
塑料门窗下料尺寸计算
一.下料尺寸计算的三个基本要素
1.洞口间隙
洞口尺寸是指建筑物预留的门窗洞口在未装修前的裸墙尺寸。
由于塑料门窗采用“后塞口”安装工艺,在制作门窗香,需要留出一定间隙,以便在安装时调整门窗在洞口呐的水平度与垂直度,并保证在安装后贴饰面砖压框边≦5mm的要求以及填充柔性材料,确保门窗使用时,在温差作用下能自由延伸不变形的需要。
洞口间隙尺寸由两种情况确定:(1)按图纸设计尺寸制作时,即按塑料门窗安装及验收规程规定预留间隙;(2)已测量墙洞口最小垂直宽度,最小水平高度时,即在已排除建筑误差情况下可适当减少,清水墙按每边8mm预留间隙,即可满足门窗安装与使用要求。
洞口与窗框间隙对照表
墙体饰面层材料洞口与窗框门隙
清水墙10mm/边
墙体饰面抹水泥砂浆或贴马赛克15—20mm/边
墙体饰面贴釉面瓷砖20-25mm/边
墙体饰面贴大理石或花岗岩板40—50mm/边
2.框、扇搭接量(或间隙)
门窗框扇搭接量是保证门窗正常、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为8-9mm设计,推拉窗型材选型时,依据扇材料轨道槽深度,使用滑轮和铝导轨净面高度确定。
焊接余量
塑料门窗框扇成形是在一定温度与压力条件下,通过熔融挤压损失一定长度来完成的。
因此门窗设计时为保证成形尺寸,应补充相应长度进行补偿,一般情况每边为3mm。
二.型材断面相关尺寸要素
型材断面相关尺寸主要与框型材.扇型材的高度与宽度尺寸有关,其中扇高度计算时,对于推拉窗应该考虑型材的高度,对于平开窗应考虑框型材的小面高度。
扇宽度计算时,对于推拉窗除考虑框型材的高度还应考虑扇型材的宽度和封盖的厚度,对于平开窗除考虑框型材的小面高度,还应该考虑框中梃型小面宽度。
平开窗中梃长度计算时,需考虑框型材高度.梃型材宽度。
固定框计算时,需考虑框型材小面高度、梃型材小面宽度。
扇压条计算时,需考虑扇型材小面宽度、梃型材小面宽度、梃型材宽度等。
综合以上三个要素与型材断面相关尺寸:
门、窗框宽度、高度成品尺寸=门窗洞口尺寸-2×(洞口间隙-焊接余量)
门、窗扇高度尺寸=门窗扇高成品尺寸-2×(框型材高度-框扇搭接量-焊接余量)
门、窗扇宽度依据门窗扇数量和框扇搭接是以及中梃尺寸而定
注:上述公式对于平开门而言仅指有槛门。
对于无槛门:(1)门框高度还必须增加30-50mm的预埋尺寸。
(2)门扇高度=门
框成品尺寸-预埋尺寸-框型材高度+框扇搭接量+2×焊接余量-底部间隙(底部间隙视室内外地面水平情况面定,一般为5-10MM)。
三.下料尺寸计算
1.固定窗下料尺寸计算
固定窗采用60平开型材制作。
固定窗公有框型材与框中梃型材构成,计算比较简单。
首先应明确:成品尺寸=洞口尺寸-洞口间隙。
由于洞口间隙有可能不同,为了计算公式一致并从中找出计算常数,以下框(扇)下料尺寸计算以成品尺寸及尺寸(即图纸标高或标宽尺寸)
为准、梃下料尺寸计算以标定尺寸为准、封盖下料尺寸计算以扇下料尺寸为准、压条下料尺寸计算以标定尺寸及扇下料尺寸为准。
(1)固定窗框、梃的下料尺寸计算
.框宽(A、B)下料尺寸=成品尺寸+2×焊接余量=1160+2×3=1166(即:框宽下料尺寸=成品尺寸+6)
.框高(C、D)下料尺寸=成品尺寸+2×焊接余量=860+2×3=886(即:框高下料尺寸=成品尺寸+6)
.中梃(E)下料尺寸=标定尺寸-2×(框型材高度-中梃型材宽度-焊接余量)=860-2×(60-76-3)=860+38=898(即:中梃下料尺寸=标定尺寸+38)
应该说明的是:上式计算的框中梃下料尺寸为V型锯下料的第一刀时的长度,切完两刀成型后,第一刀的长度比第二刀的长度多一个梃宽度尺寸。
.梃(E)对应窗框V口深度=框中梃型材宽度/2-焊接余量=76/2-3=35(即:梃对应V口深度=35MM)
.-1梃V口框所在位置=框下料尺寸/分割等分=1166/2=583.-2如V口位置标定时=实际标定位置+焊接余量
.玻璃压条一般以框实际加工尺寸现配。
计算时则以下式计算:
.-1框宽条下料尺寸=框宽成品尺寸/2-框型材小面高度尺寸-梃型材小面宽度尺寸/2=1160/2-40-36/2=580-58=522(即:框宽压条下料尺寸=框宽成品尺寸/2-58)
.-2框高压条下料尺寸=窗框成品尺寸-2×框型材小面高度=
860-2×40=780(即:框高压条下料尺寸=框高成品尺寸-80).-3框中梃压条下料尺寸=框中梃下料尺寸-2×(框型材小面宽度+焊接余量)-梃型材宽度=898-2×(40+3)-76=898-162=736(即:框中梃压条下料尺寸=框中梃下料尺寸-162)
3-1-2固定窗下料总长度计算
1.窗框下料总长度=2*(框高度下料尺寸+框宽度下料尺寸)=2*(1166+866)=4064
2.在梃下料长度=中梃下料尺寸*下料根数=898*1=898 3.框压条下料长度=2*框高压条下料尺寸+4*框宽压条下料尺寸=2*780+4*522=3648
4.中梃压条下料长度=2*窗中梃压条下料尺寸=2*780=1560
3-2固定圆弧窗下料尺寸计算
假设固定圆弧窗采用60系列型材制作,其计算方法如下:1.弧长下
料计算=(弦长/2+弦高)/2*PI+300=(580+500)/2*3.14+300=1996(即:弧长下料计算=(弦长/2+弦高)/2*PI+300)
2.下弦长下料计算=标定尺寸+2*焊接余量=1160+2*3=1166
(下弦长度=标定尺寸+6)
3.半径R的计算=(弦长/2平方+弦高平方)/2倍弦高4.半圆弧下料计算=PI*R+300
5.圆弧压条下料计算=(弦长/2+弦高-2*亮型材小面高度)/2*PI+100=(580+500-2*40)/2*3。
14+100=1670 6.弦长压条下料计算=标定尺寸-2*亮型材小面高度=1160-2*40=1160-80=1080
3-2-1固定圆弧窗下料总长度计算
1.框下料总长度=弧长下料长度+下弦长下料长度=1996+1166=3162
2.压条下料总度=圆弧压条下料长度+弦下压条下料长度=1670+1080=2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