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教案2017
- 格式:doc
- 大小:618.00 KB
- 文档页数:68
房屋建筑构造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房屋建筑的基本构造和设计原理,了解不同建筑类型的结构和特点。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建筑设计和施工图绘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在于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热爱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建筑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建筑的基本要素和构造方式,掌握建筑设计和施工图的基本方法,培养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的基本构造、设计原理、不同建筑类型的结构和特点等。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房屋建筑的基本构造:介绍房屋建筑的基本组成元素,如基础、墙体、门窗、屋顶等,并解析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2.设计原理:讲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空间、功能布局、形态构成等。
3.不同建筑类型的结构和特点:分析不同建筑类型的结构特点和适用场景,如住宅、办公楼、公共建筑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房屋建筑的基本知识和设计原理。
2.讨论法:学生针对建筑案例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建筑类型的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建筑设计与施工图的编制方法。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建筑模型制作和施工现场参观,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建筑知识体系。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建筑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利用图片、视频等 multimedia 资料,生动展示建筑案例和设计原理。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建筑模型制作和施工现场参观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建筑构造》教学教案单位:沈阳市城市建设管理学校专业:建筑施工姓名:王坚2017年9月一、基本信息教学课题第一章我国的建筑方针和政策共68课时第1、2课时专业/课程建筑施工授课班级:15、17建筑班二、教学分析本课程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建筑构造》第二版,由孙鲁、甘佩兰主编,建筑构造是中职建筑类专业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学生了解整个建筑营造形式的一门必修课。
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学生可能对整个建筑内外部构造有了一定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了解:了解建筑行业的现状。
掌握:我国建筑行业的方针和政策。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筑模数制的意义及在民用和工业建筑上的应用,难点:防震和防火在建筑工程中的意义及应用四、教学方法教法:任务驱动法、直观展示法学法:组内讨论,自由发言五、教学环境教具环境:教室教具:教案、PPT六、教学过程教学准备组织准备:课前介绍,师生问好。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30分钟)师生问好!一、建筑业当前的发展状况1.发展成就2010年,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5206亿元,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6451亿元;“十一五”期间,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6%,2.我国建筑业当前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断加强。
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6%左右,建筑业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4000万人以上,成为大量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断加强。
(数据摘自《建筑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2.主要问题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建筑业人才匾乏;技术开发资金投人少;制度上尚未形成良性创新机制;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政府监管有待加强。
3.面临的挑战首先, 中国建筑企业将面临着与更多承包商在平等条件下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其次, 中国建筑企业将面临着自身国际竞争实力强的挑战;最后, 中国建筑企业面临国际惯例的挑战。
中职建筑构造教案完整版第一章:建筑构造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筑构造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了解建筑构造的主要组成部分。
让学生了解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1.2 教学内容建筑构造的定义与作用。
建筑构造的主要组成部分:基础、墙体、楼板、屋顶、门窗等。
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安全、实用、经济、美观。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让学生回答建筑构造的基本概念。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实际建筑构造案例。
第二章:建筑基础构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筑基础的构造原理与设计。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基础构造形式。
2.2 教学内容建筑基础的构造原理与设计。
不同类型的基础构造形式: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筏板基础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让学生回答建筑基础构造的原理与设计。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不同类型的基础构造形式。
第三章:建筑墙体构造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筑墙体的构造原理与设计。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墙体构造形式。
3.2 教学内容建筑墙体的构造原理与设计。
不同类型的墙体构造形式:实体墙、空心墙、幕墙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让学生回答建筑墙体构造的原理与设计。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不同类型的墙体构造形式。
第四章:建筑楼板构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筑楼板的构造原理与设计。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楼板构造形式。
4.2 教学内容建筑楼板的构造原理与设计。
不同类型的楼板构造形式:平面楼板、肋形楼板、无梁楼板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让学生回答建筑楼板构造的原理与设计。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不同类型的楼板构造形式。
第五章:建筑屋顶构造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筑屋顶的构造原理与设计。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屋顶构造形式。
《建筑构造与识图》教案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课程单元教学设计3、预习教材容,理解变形缝的构造做法。
二、任务检查:1、请你谈谈万达星城裂缝产生的原因。
(想到)2、你观察了吗?(看到)3、怎样设置变形缝?(做到)三、任务分析:1.伸缩缝:为防止建筑构件因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房屋出现裂缝或破坏,在沿建筑物长度向相隔一定距离预留垂直缝隙。
这种因温度变化而设置的缝叫做伸缩缝。
2.沉降缝: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隙统称为沉降缝。
3.防震缝:在地震区建造房屋,应力求体型简单,重量、刚度对称并均匀分布,在抗震设防烈度7~9度地区,且建筑物体型复杂或各部分相差较大时,应在敏感部位进行抗震设防而设置的垂直缝隙称为防震缝。
四、任务实施1、设置变形缝(1)变形缝的形式(2)设置伸缩缝:伸缩缝间距:与墙体的类别、屋顶和楼板的类型有关,结构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检查了解学生课前小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进入任务分析。
分析任务明确目标多媒体教学任务实施获得技能(2)楼地层变形缝楼地层的变形缝的位置与墙体变形缝一致。
变形缝也常以具有弹性的油膏、沥青麻丝、金属或塑料调节片等材料作填或盖缝处理,上铺与地面材料相同的活动盖板、铁板或橡胶条等以防灰尘下落。
(3)屋面变形缝等高屋面变形缝的做法是:在缝两边的屋面板上砌筑矮墙以挡住雨水。
矮墙的高度不小于250mm、半砖墙厚。
高低屋面变形缝则是在低侧屋面板上砌筑矮墙。
当变形缝宽度较小时,可用镀锌铁皮盖缝并固定在高侧墙上。
通过图片举例掌握变形缝的构造做法(4)基础变形缝基础变形缝通常采取双基础或挑梁基础两种案。
1.双基础案: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各设有承重墙,墙下有各自的基础。
每个结构单元都有封闭连续的基础和纵横墙,结构整体刚度大,但基础偏心受力,并在沉降时相互影响。
2.悬挑基础案:为使缝隙两侧结构单元能自由沉降又互不影响,经常在缝的一测做成挑梁基础。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本课程得任务与学习方法教学目标:了解本课程得研究内容,让学生掌握本课程得任务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程得任务与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建筑构造得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式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新授:引入:建筑构造就是什么?建筑就是什么?新授:建筑构造就是系统介绍建筑物各个组成部分得设计原理、构造要领与不同材料做法得一门课程。
1、建筑——人们从事生产、生活与活动得房屋与场所。
2、建筑学——专门研究建筑物得设计与建造得一门科学。
3、建筑物——工程技术产物,就是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得综合体。
4、建筑设计——确定建筑物得建筑风格、建筑功能及空间尺度,决定建筑物得使用价值。
总结:建筑构造就是建筑施工专业得一门重要专业课。
它在本专业系列课程中起着承前启后得重要作用。
作业:名词解释:建筑构造实训练习:参观校园周边得建筑,让学生进行建筑分类。
第二节我国得建筑方针与政策教学目标:掌握我国得建筑方针与政策教学重点:我国得建筑方针、四化一改与建筑宗旨教学难点:我国得建筑方针、四化一改、建筑业得奋斗目标。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引入: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得建筑业极其落后,人民得衣食住行没有保证,尤以住房问题最为严重。
1951年党与国家提出得建筑方针就是“适用、经济、美观”并提出以民族形式与社会主义内容相结合为主导思想。
新授:当时,有些建筑工作者片面得强调民族形式,不顾国家财力物力得困难,大规模得建造了华而不实得大屋顶建筑,造成了恨得得浪费,人民反映强烈。
因此,党与国家在1956年重新修订了建筑方针,改为“适用、经济与在可能得条件下注意美观。
1986年当与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得大幅度增长,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水平得迅速提高,以及接受1976年唐山地震得惨痛教训,提出了新得建筑方针“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简称八字方针)并且强调,这四个方面得要求不分主次,齐头并进。
为了加速我国建筑业得发展,改变长期以来存在得手工操作多,劳动强度大,施工速度慢,湿作业多等弊端,建筑业得奋斗目标就是“四化一改”即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管理现代化与墙体改革。
建筑构造教案建筑构造是建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其涉及到建筑设计各个方面的构造问题,包括建筑材料、结构形式、建筑系统、装饰材料等。
而建筑构造教案的编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建筑专业学生对建筑构造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一、建筑构造教案的基本要素建筑构造教案是指根据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大纲,针对学生的学习需要,用标准化的格式和模板,将教学目标、内容、课时安排、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估方式等教学要素系统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份详细的课件资料。
其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要体现本课程在整个建筑学专业中所处的地位,结合课程的逻辑顺序,明确指出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应具备的能力。
2. 教学内容:精选建筑构造中最为关键、难点、前沿的知识点,融合多学科交叉知识,既体现整体性又注重细节。
3. 教学课时安排:合理分配各个知识点的教学时间,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也充分考虑其他教学资源的利用,如图书资料、网络资源等。
4. 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PPT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视频观看等,以满足不同的学生学习需求。
5. 教学手段: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教育PPT、网络平台、数字化资料、教育游戏等,提高课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6. 评估方式:针对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选取合适的评估方式,如考试、论文、作品、实验等,增强课程的评价和反馈机制。
二、建筑构造教案的编写要点1. 首先,根据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素,确定教学科目、教材和教学时间。
2. 其次,紧密结合建筑学专业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全面梳理教材内容,制定详尽的课程教学计划。
3. 第三,精选实用的案例,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第四,结合学科交叉和前沿知识,不断丰富课程内容,体现课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5. 第五,注重创新和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科研项目和课程实践,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建筑装饰类专业的入门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房屋构造的原理,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构造方案进行构造设计,能绘制施工图和熟练地识读施工图;在装饰设计过程中对房屋结构进行改动时,懂得如何保证房屋结构的安全。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熟悉民用建筑设计原理及构造设计,熟悉有关建筑绘图及识图的知识;掌握民用建筑构造设计的原理、方法。
《建筑构造》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建筑构造 Building structure课程编号:80060181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总学时数:40 学分数:2.5理论教学时数:24 实验(实践)教学时数:0 上机时数:16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建筑装饰类专业的入门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房屋构造的原理,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构造方案进行构造设计,能绘制施工图和熟练地识读施工图;在装饰设计过程中对房屋结构进行改动时,懂得如何保证房屋结构的安全。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熟悉民用建筑设计原理及构造设计,熟悉有关建筑绘图及识图的知识;掌握民用建筑构造设计的原理、方法。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通过对建筑物构造的影响因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解建筑物的不同功能,了解各种不同功能的建筑特点及空间组合原理,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构造方案进行构造设计。
通过对建筑物构造组成中各个部分的深入学习,是学生明白各组成部分的作用、特点以及构造原理,使学生在装饰设计过程中对房屋结构进行改动时,懂得如何保证房屋结构的安全。
2、教学方法、手段采用以讲授为主,配合一些图片的展示,并组织现场参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3、该课程为专业限选课。
本课的考核方法为随堂考查,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业过程的考查及作业成果的考核为成绩评定的依据。
平时成绩占60%,结课作业成绩占40%。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建筑物构成的基础理论知识。
建筑构造教案--墙体教案:建筑构造 - 墙体一、教学目标:1. 了解墙体的基本定义、分类和功能;2. 掌握墙体的构造和施工工艺;3. 能够根据建筑设计要求绘制墙体施工图;4. 了解和掌握常见的墙体材料和装饰方式。
二、教学内容:1. 墙体的定义和分类:a. 墙体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通常用于隔断和支撑;b. 墙体可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c. 承重墙是用于承受建筑物自重和荷载的墙体,通常由混凝土、砖块或石材构成;d. 非承重墙是用于分隔空间、遮挡和隔声的墙体,通常由砖块或轻质隔墙板构成。
2. 墙体的构造和施工工艺:a. 承重墙的构造:- 承重墙通常由基座、墙体、梁和柱组成;- 基座是承重墙的基础部分,用于分散荷载;- 墙体由砖块、石材或混凝土构成,用于承受荷载;- 梁用于承受上部荷载并将其分散到承重墙上;- 柱用于承受纵向荷载,并将其传递到基座上。
b. 非承重墙的构造:- 非承重墙通常由隔墙板和龙骨构成;- 隔墙板可以是砖块、轻质隔墙板或其他材料;- 龙骨是固定隔墙板的结构,通常由木材或金属构成。
c. 墙体的施工工艺:- 承重墙的施工包括基座的浇筑、墙体的砌筑和梁、柱的浇筑;- 非承重墙的施工包括龙骨的安装和隔墙板的固定;- 施工中需注意墙体的垂直度、水平度和强度。
3. 墙体施工图的绘制:a. 墙体施工图是墙体施工的重要依据,通常由建筑师绘制;b. 墙体施工图包括平面图和剖面图;c. 平面图显示墙体的位置、尺寸和布置,剖面图显示墙体的构造和细节。
4. 常见的墙体材料和装饰方式:a. 常见的墙体材料包括砖块、混凝土、石材和轻质隔墙板;b. 墙体的装饰方式包括涂料、贴瓷砖、贴墙纸等。
三、教学步骤:1. 介绍墙体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墙体的功能;2. 详细介绍承重墙和非承重墙的构造和施工工艺;3. 演示墙体施工图的绘制,分析平面图和剖面图的细节要求;4. 解释常见的墙体材料和装饰方式,并与学生讨论其优缺点;5. 进行墙体施工实例的分析和讨论,强调施工中的注意事项;6. 设计一个墙体项目实践,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施工图,并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装饰方式。
探秘建筑的构造教案教案标题:探秘建筑的构造教案目标:1.了解建筑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2.学习建筑材料的种类和特点。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4.激发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通过展示一些著名建筑的图片或模型,引起学生对建筑的兴趣。
2.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建筑是如何建造的?有什么构造和原理?知识讲解:1.介绍建筑的基本构造:基础、墙体、屋顶、梁柱等。
2.讲解建筑材料的种类和特点:砖、石、木材、钢材等。
3.展示不同建筑材料的实物样本,并解释其用途和优缺点。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建筑物进行研究,并讨论其构造和原理。
2.设计建筑模型:学生根据所选择的建筑物,利用纸板、胶水等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建筑模型。
3.展示和分享:学生展示他们的建筑模型,并向其他小组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反思总结:1.让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所学的知识和经验。
2.引导学生思考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和挑战。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建筑设计想法,并分享给全班。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建筑模型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评价学生对建筑构造和材料的理解程度。
3.收集学生的建筑设计想法和分享内容。
拓展活动:1.参观当地的建筑物或建筑工地,让学生亲身体验建筑的构造和建造过程。
2.邀请专业建筑师来学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经验和建筑设计案例。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并了解建筑的基本构造和材料。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建筑的构造和原理,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同时,通过评估和拓展活动,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教学目标: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内容,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任务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建筑构造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式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新授:引入:建筑构造是什么?建筑是什么?新授:建筑构造是系统介绍建筑物各个组成部分的设计原理、构造要领和不同材料做法的一门课程。
1.建筑——人们从事生产、生活和活动的房屋和场所。
2.建筑学——专门研究建筑物的设计与建造的一门科学。
3.建筑物——工程技术产物,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综合体。
4.建筑设计——确定建筑物的建筑风格、建筑功能及空间尺度,决定建筑物的使用价值。
总结:建筑构造是建筑施工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它在本专业系列课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作业:名词解释:建筑构造实训练习:参观校园周边的建筑,让学生进行建筑分类。
第二节我国的建筑方针和政策教学目标:掌握我国的建筑方针和政策教学重点:我国的建筑方针、四化一改和建筑宗旨教学难点:我国的建筑方针、四化一改、建筑业的奋斗目标。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引入: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建筑业极其落后,人民的衣食住行没有保证,尤以住房问题最为严重。
1951年党和国家提出的建筑方针是“适用、经济、美观”并提出以民族形式和社会主义内容相结合为主导思想。
新授:当时,有些建筑工作者片面的强调民族形式,不顾国家财力物力的困难,大规模的建造了华而不实的大屋顶建筑,造成了恨得的浪费,人民反映强烈。
因此,党和国家在1956年重新修订了建筑方针,改为“适用、经济和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美观。
1986年当和国家根据国民经济的大幅度增长,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以及接受1976年唐山地震的惨痛教训,提出了新的建筑方针“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简称八字方针)并且强调,这四个方面的要求不分主次,齐头并进。
为了加速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手工操作多,劳动强度大,施工速度慢,湿作业多等弊端,建筑业的奋斗目标是“四化一改”即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管理现代化和墙体改革。
建筑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以人为本”是建筑业的根本宗旨。
“节能、环保、以人为本”永远是建筑工作者的主题,是无休止的的奋斗目标。
总结:学习我国的建筑方针和政策是学习建筑构造的前提,为今后的学习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检测:1、八字方针:2、四化一改:3.建筑者的奋斗目标作业:同上实训练习:阅读相关建筑方针政策资料,加深学生的专业性。
第三节建筑的分类与等级教学目标:掌握建筑的分类与等级教学重点:建筑的分类、建筑耐久年限和耐火极限教学难点:建筑的分类、建筑耐久年限教学方法:启发式、举例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新授:一、建筑的分类(一)按使用功能分类1.工业建筑2.农业建筑3.民用建筑(1)居住建筑——住宅、公寓、宿舍等。
(2)公共建筑——人们从事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生活服务等公共事业的活动中心,具有较强的功能性、观赏性、科学性、艺术性。
(二)按建筑规模分类1.大量性建筑:指建筑数量较多,占国家基本建设的投资额比重较大,单方造价较低,内部空间较小,同类型房间较多,用材以砖、混凝土为主的建筑。
包括一般居住建筑、中小学校、小型商店、诊所、食堂。
2.大型公共建筑:指多层和高层建筑和大厅型公共建筑。
如大城市火车站、机场候机厅、大型体育馆场、大型影剧场、大型展览馆和重点高等学校教教学楼等建筑。
3.层数的划分——低层建筑—— 1~3层多层建筑—— 4~6层中高层建筑—— 7~9层(9层以上设电梯)高层建筑—— 10~30层, H>24m超高层建筑——> 40层, H>100m(三)按结构材料和结构形式分类1.砖石结构这种结构是以砖或石材做成的墙体和屋顶支撑的结构。
2.木结构木结构即竖向承重结构和横向承重结构均为木材的建筑。
3.砖木结构承重墙体为砖墙,楼层及屋顶木材承重的建筑为砖木结构。
4.砖混结构承重墙体为砖墙,楼层和屋顶为钢筋混凝土梁板的建筑为砖混结构。
特点:这类结构整体性较好,耐久性和耐火性较好,取材方便,施工不需要大型起重设备,造价一般,在产砖地区及地震烈度小于7度的地区广为采用,但自重较大,耗砖较多,因而仅适合于6层以下,层高较小、空间小、投资较少的住宅和次要建筑。
5.钢筋混凝土结构将钢筋混凝土柱、梁用刚接的方法连成一个整体,组成空间框架结构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1)全框架承重结构:用钢筋混凝土柱和梁组成承重框架并布满整栋建筑中。
这种结构形式整体性好,承载能力强,抗震与抗震性较好。
(2)内框架承重结构:房屋的内部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承重,外侧则利用外墙承重的建筑,则属于半框架承重结构的一种。
这类结构外墙为承重砖墙,开设门窗受到与砖混结构同样的限制,同时仍应设置圈梁和构造柱。
练习:内骨架结构,外墙为承重墙,不需设构造柱和圈梁。
(错误)(3)底层框架承重结构(4)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5)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大型板材建筑6.钢结构:用钢材组成骨架,用轻质块材、板材作围护外墙和分隔内墙的建筑。
7.混合结构: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组成竖向承重体系,用钢结构组成水平承重体系,即为混合结构。
(四)按层数或高度分类这方面的分类,各国的标准不尽相同。
二、建筑的等级1.建筑的耐久年限等级我国现行规范规定,建筑物按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共分为四级:一级耐久年限为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二级耐久年限为50-100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三级耐久年限为25-50年,适用于次要的建筑四级耐久年限为15年以下,使用与临时性建筑2.建筑的耐火等级耐火等级标准主要根据房屋的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和它的耐火极限来确定。
燃烧性能分为非燃烧体、难燃烧体和燃烧体。
3.建筑的抗震设防地震的强弱程度用震级和烈度表示。
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距震中越远,烈度越小。
训练:围护、分隔、联系构件总结:建筑分类检测:根据受力和构造特点、耐火极限作业:承重墙结构、耐火极限实训练习:在校园内参观建筑让学生分类说出建筑结构。
第四节建筑工业化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建筑统一模数制教学重点:模数分类教学难点:几种尺寸关系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具:挂图、多媒体新授:复习提问:建筑的耐久年限分为几级一、建筑工业化的意义和途径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寸单位,作为建筑物、建筑构配件、建筑制品等尺度协调的增值单位。
1.基本模数、导出模数和模数数列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
其数值定位100mm。
符号为M,即1M=100导出模数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
2.几种尺寸及其关系(1)标志尺寸用以标注建筑物定位轴线间的距离,以及建筑制品、构配件,有关设备界限之间的尺寸。
(2)构造尺寸是建筑制品、构配件等的生产的设计尺寸。
该尺寸与标志尺寸有一定的差额,相邻两个构配件的尺寸差额之和就是缝隙。
构造尺寸+缝隙尺寸=标志尺寸(3)实际尺寸是建筑制品、构配件等的生产实有尺寸。
画图题:表示构件的构造尺寸和标志尺寸的关系。
3.定位轴线与建筑模数定位轴线是标志建筑物主要承重构件的位置和构件间相对关系的基准线,是设计者首先要确定的,而且也是施工放线的依据。
定位轴线分横向定位轴线与纵向定位轴线。
横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称为开间。
纵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称为进深。
定位轴线编号是从左向右用阿拉伯数字依次排列;垂直方向的定位轴线编号是从下向上用大写拉丁字母依次排列,但排至I、O、Z时,应跳隔过去,以防与数字1、2、3相混。
在定位轴线之间的非承重或次要构件的定位轴线编号,应使用附加轴线,如1/5、3/D。
(1)墙与定位轴线的关系(2)柱与定位轴线的关系(3)层高层高是指该层楼面上便面至上一层楼面上表面的垂直距离。
净高是指楼面上表面至楼板地面下表面的垂直距离。
训练:层高、净高总结:建筑模数检测:模数作业:模数、层高、净高实训练习:通过参观教学楼掌握层高与净高第五节民用建筑构造概述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民用建筑的组成,掌握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
教学重点: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民用建筑的组成教学难点: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教学方法:举例法教具:模型、多媒体新授:复习提问:名解:层高、净高一、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1.结构上的作用对建筑构造的影响2.自然界的其他因素对建筑构造的影响3.各种人为因素对建筑构造的影响二、民用建筑的组成一般民用建筑是由基础、墙或柱、楼板层、地面、楼梯、屋顶、门窗等主要部分组成。
1.基础基础是建筑物埋在地面以下的最下部分。
它承受着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给地基。
2.墙或柱3.楼板层在楼房建筑中,楼板层是水平的承重和分隔构件,它将楼层的荷载通过楼板传给柱或墙。
4.地面首层室内地坪叫做地面5.楼梯是楼房中练习上下层的垂直交通设施。
6.屋顶是建筑物顶部的承重和围护结构。
7.门窗8.其他训练: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检测:民用建筑的组成作业: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实训练习:校园内建筑让学生深刻了解建筑的组成部分。
第一章复习题(一)填空题1.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级。
2.砖混结构是承重墙为(),楼板和屋顶为()的建筑。
3.建筑按使用功能分为()()( )三大类。
4.模数分为()和导出模数,基本模数的数值为()5.一般民用建筑由()、墙或柱、楼板层、()()()和门窗组成。
(二)判断题1.内骨架结构、外墙为承重墙,不需设构造柱和圈梁。
2.建筑物的二级耐久年限为100年以上。
3.标志尺寸应符合模数数列的规定,用以标注建筑物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
4.地面竖向定位轴线应与楼地面面层上表面重合。
5.建筑物的模数系列中“3M”数列常用于确定民用建筑中开间、进深、门窗洞口的尺寸。
6.标志尺寸等于构造尺寸加减允许偏差。
(三)名词解释1.模数2.构造尺寸(四)简答题1.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包括哪三个方面。
2.民用建筑主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五)作图题画示意图表示构件的构造尺寸和标志尺寸的关系实训1.实训的作用《建筑构造》实训是让学生掌握建筑主要构造,同时熟悉建筑构造施工图。
2.实训的目的和要求(1)掌握主要建筑构造的设计方法和步骤,熟悉建筑构造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深度。
(2)熟悉相关建筑制图规范,能识读建筑施工图,初步具备绘制建筑施工图的一定能力。
《建筑构造实训》的内容台阶型混凝土基础绘制要求:参考混凝性基础绘制要求第二章基础与地下室第一节概述教学目标:了解基础与地基、对地基的要求、对基础的要求教学重点:掌握对基础的要求教学难点:桩基受力情况分类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基础和地基的含义和它们的关系1.基础——建筑物的墙体或柱在地面下的延伸,是建筑物的构造组成部分。
2.地基——是基础下部的土层,它不是建筑物的构造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