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2.24 KB
- 文档页数:5
建筑构造教案(墙体部分)本节主要介绍墙体的类型和设计要求。
根据位置和方向,墙体可以分为内墙、外墙、横墙和纵墙。
根据结构受力情况和所用材料的不同,墙体可以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砖墙、石墙、土墙和砼墙等。
此外,墙体还可以分为实体墙、板筑墙和装配式板材墙。
墙体的设计要求主要包括强度和稳定性、保温隔热性能、防火防潮防水和隔声要求。
墙体的强度与所用材料有关,稳定性与墙的长度、高度、厚度以及纵、横向墙体间的距离有关。
墙体的保温和隔热可以通过增加墙体厚度、增设墙垛、壁柱、圈梁等方式来实现。
墙体还需要满足防火、防潮、防水等要求,并具备隔声功能,可以通过隔空气传声和撞击声的措施来实现。
密缝:在砌筑墙体时,要求砂浆饱满,砖缝密实,并通过墙面抹灰来解决缝隙问题。
墙体厚度:不同厚度的墙体具有不同的隔声能力,例如240mm的墙体可隔绝49dB的噪声。
取消粘土砖为主的墙体材料:采用混凝土墙和机械化施工的板材墙,以降低劳动强度并提高施工效率。
防火、防水防潮、建筑工业化都是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的要求。
砖墙的材料是砖和砂浆,其中砖可分为粘土砖、炉渣砖和灰砂砖,形状有实心砖、空心砖和多孔砖。
砂浆可分为水泥砂浆、石灰砂浆和混合砂浆,其强度等级分为七个级别。
实体砖墙的尺度为240×115×53mm,砖的长、宽、厚之比为4:2:1,1平方米砖墙体所用砖的数量为128块。
砖墙的叠砌方式应遵循内外搭接、上下错缝的原则,并便于砌筑和少砍砖。
常见的叠砌方式有全顺式、一顺一丁式和每皮一顺一丁式。
钢筋砖圈梁通常用于非抗震地区,它结合了钢筋砖过梁的设计,使其沿外墙兜圈而成。
在寒冷地区,由于钢筋砼导热较大,为避免“热桥现象”,局部应做保温处理。
圈梁的高度一般不小于120mm,常见的高度为180mm、240mm、300mm。
当遇到门窗洞口使圈梁不能闭合时,应在洞口上部设置一道不小于圈梁截面的附加圈梁。
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应不小于2h,亦不小于1000mm。
建筑制图与构造教案(制图部分)第一章:建筑制图基础1.1 学习目标:了解建筑制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建筑制图的标准和规范,熟悉建筑图纸的基本构成。
1.2 教学内容:1.2.1 建筑制图概述:介绍建筑制图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1.2.2 建筑制图标准:介绍建筑制图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1.2.3 建筑图纸构成:介绍建筑图纸的基本构成,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细部图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教材、投影仪、绘图工具等。
1.5 教学步骤:1.5.1 讲授建筑制图的基本知识。
1.5.2 示范建筑图纸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1.5.3 学生练习绘制建筑图纸,教师巡回指导。
1.5.4 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建筑平面图的绘制2.1 学习目标:掌握建筑平面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绘制简单的建筑平面图。
2.2.1 建筑平面图概述:介绍建筑平面图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2.2.2 建筑平面图的绘制方法:介绍建筑平面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教材、投影仪、绘图工具等。
2.5 教学步骤:2.5.1 讲授建筑平面图的基本知识。
2.5.2 示范建筑平面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2.5.3 学生练习绘制建筑平面图,教师巡回指导。
2.5.4 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建筑立面图的绘制3.1 学习目标:掌握建筑立面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绘制简单的建筑立面图。
3.2 教学内容:3.2.1 建筑立面图概述:介绍建筑立面图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3.2.2 建筑立面图的绘制方法:介绍建筑立面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教材、投影仪、绘图工具等。
3.5.1 讲授建筑立面图的基本知识。
3.5.2 示范建筑立面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中职建筑构造教案完整版第一章:建筑构造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筑构造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了解建筑构造的主要组成部分。
让学生了解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1.2 教学内容建筑构造的定义与作用。
建筑构造的主要组成部分:基础、墙体、楼板、屋顶、门窗等。
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安全、实用、经济、美观。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让学生回答建筑构造的基本概念。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实际建筑构造案例。
第二章:建筑基础构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筑基础的构造原理与设计。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基础构造形式。
2.2 教学内容建筑基础的构造原理与设计。
不同类型的基础构造形式: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筏板基础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让学生回答建筑基础构造的原理与设计。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不同类型的基础构造形式。
第三章:建筑墙体构造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筑墙体的构造原理与设计。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墙体构造形式。
3.2 教学内容建筑墙体的构造原理与设计。
不同类型的墙体构造形式:实体墙、空心墙、幕墙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让学生回答建筑墙体构造的原理与设计。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不同类型的墙体构造形式。
第四章:建筑楼板构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筑楼板的构造原理与设计。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楼板构造形式。
4.2 教学内容建筑楼板的构造原理与设计。
不同类型的楼板构造形式:平面楼板、肋形楼板、无梁楼板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让学生回答建筑楼板构造的原理与设计。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不同类型的楼板构造形式。
第五章:建筑屋顶构造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筑屋顶的构造原理与设计。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屋顶构造形式。
建筑构造教案(墙体部分)(2)(总1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三章墙体第一节墙体类型及设计要求一、墙的类型1.按所处的位置不同分:墙体分内墙和外墙。
2.按方向分:横墙和纵墙。
横向外墙又称山墙。
纵墙又分为内纵墙与外纵墙。
外纵墙又称檐墙。
3.根据结构受力情况不同分:墙体有承重墙和非承重墙之分。
非承重墙包括隔墙、填充墙和幕墙。
4.按所用材料不同,墙体可分为砖墙、石墙、土墙及砼墙等。
5.根据构造和施工方式的不同分:有实体墙、板筑墙和装配式板材墙之分。
实体墙包括实砌砖墙,借手工和小型机具砌筑而成。
板筑墙则是施工时直接在墙体部位竖立模板,然后在模板内夯筑或浇注材料捣实面成的墙体,如夯土墙、灰土墙等。
教学目的1.本章应重点了解墙体的类型、使用要求、墙身的加固措施、内外墙面装修及基础与地基的基本概念,理解并能绘制墙身基本构造节点(含墙脚、窗台、过梁节点及砖混结构建筑平面图)2.了解砌块墙常用隔墙、隔断类型和要求要求。
课程重点墙身的加固措施、砖墙尺度、理解并能绘制墙身基本构造节点台、过梁节点及砖混结构建筑平面图)。
课程难点砖墙加固及砖墙构造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师生互动课堂问答及讨论作业类型作图:墙身大样砖墙的材料是用砂浆将一块块砖按一定规律砌筑而成的砌体,其主要材料是砖和砂浆。
(一)砖按其使用材料分,砖有粘土砖、炉渣砖和灰砂砖等;依其形状特点分有实心砖、空心砖和多孔砖。
粘土砖是我国传统的墙体材料。
它以粘土为主要材料,经成型、干燥、焙烧而成。
我国标准粘土砖的规格为240mm×115mm×53mm。
砖的强度以强度等级表示,分别为MU30、MU25、MU20、MU15、MU10五个级别。
(二)砂浆水泥砂浆:,属于水硬性材料,强度高,较适合于砌筑潮湿环境的砌体。
石灰砂浆:强度不高,多用于砌筑次要民用建筑中地面以上砌体。
《建筑构造与识图》教案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隙统称为沉降缝。
3.防震缝:在地震区建造房屋,应力求体型简单,重量、刚度对称并均匀分布,在抗震设防烈度7~9度地区内,且建筑物体型复杂或各部分相差较大时,应在敏感部位进行抗震设防而设置的垂直缝隙称为防震缝。
四、任务实施1、设置变形缝(1)变形缝的形式(2)设置伸缩缝:伸缩缝间距:与墙体的类别、屋顶和楼板的类型有关,结构设计规范对伸缩缝最大间距作出规定。
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30mm.伸缩缝的基础处理:伸缩缝是从基础顶面开始,将墙体、楼板、屋顶全部构件断开,因为基础埋于地下,受气温影响较小,因此不必断开。
(3)设置沉降缝沉降缝的位置:1)同一建筑物两相邻的高度相差较大、荷载相差悬殊或结构形式不同时;2)建筑物建造在不同地基上,且难以保证均匀沉降时;3)建筑物相邻两部分的基础形式不同、宽度和埋深相差悬殊时;4)建筑物形体比较复杂,连接部位又比较薄弱时;5)新建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物相毗连时。
沉降缝的宽度:一般为30~70mm沉降缝的基础:应从房屋的基础到屋顶全部构件断开,使两侧各为独立的单元,可以垂直自由沉降,不受约束。
任务实施获得技能思考:图中变形缝各有哪些优缺点?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思考:沉降缝与伸缩缝可以相互代替吗?沉降缝一般与伸缩缝合并设置,兼起伸缩缝的作用。
(3)防震缝防震缝的位置:1)毗邻房屋立面高差大于6m;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3)房屋毗邻部分结构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防震缝的宽度:与建筑物高度和抗震设计烈度有关:多层砖混结构:一般取50~70mm。
多层钢筋砼框架结构:高度不超过15m时,取70mm;高度超过15m时:6度设防时,建筑每增高5m,缝宽增加20mm;7度设防时,建筑每增高4m,缝宽增加20mm;8度设防时,建筑每增高3m,缝宽增加20mm;9度设防时,建筑每增高2m,缝宽增加20mm。
建筑识图与构造教案教案标题:建筑识图与构造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建筑识图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学生能够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进行建筑识图和构造。
3. 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与建筑识图和构造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 建筑识图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建筑构造的基本要素和技术。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建筑识图和构造的技术和工具。
2. 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与建筑识图和构造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建筑识图和构造的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2. 教师准备投影仪、计算机和幻灯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3. 教师准备建筑模型和实际建筑案例供学生观察和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实际建筑案例引发学生对建筑识图和构造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建筑识图和构造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建筑识图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
2. 介绍建筑构造的基本要素和技术,包括结构、材料、施工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分发建筑模型或实际建筑案例给学生,让他们观察和分析。
2. 引导学生根据建筑识图和构造的知识,分析建筑模型或实际建筑案例的结构和构造要素。
四、实践操作(30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进行建筑识图和构造。
2.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完成一道建筑识图和构造的练习题。
五、问题解答和讨论(1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和解答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2. 引导学生讨论建筑识图和构造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与建筑识图和构造相关的作业,如练习题或写作业。
2. 强调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2.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教学目标: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内容,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任务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建筑构造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式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新授:引入:建筑构造是什么?建筑是什么?新授:建筑构造是系统介绍建筑物各个组成部分的设计原理、构造要领和不同材料做法的一门课程。
1.建筑——人们从事生产、生活和活动的房屋和场所。
2.建筑学——专门研究建筑物的设计与建造的一门科学。
3.建筑物——工程技术产物,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综合体。
4.建筑设计——确定建筑物的建筑风格、建筑功能及空间尺度,决定建筑物的使用价值。
总结:建筑构造是建筑施工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它在本专业系列课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作业:名词解释:建筑构造实训练习:参观校园周边的建筑,让学生进行建筑分类。
第二节我国的建筑方针和政策教学目标:掌握我国的建筑方针和政策教学重点:我国的建筑方针、四化一改和建筑宗旨教学难点:我国的建筑方针、四化一改、建筑业的奋斗目标。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引入: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建筑业极其落后,人民的衣食住行没有保证,尤以住房问题最为严重。
1951年党和国家提出的建筑方针是“适用、经济、美观”并提出以民族形式和社会主义内容相结合为主导思想。
新授:当时,有些建筑工作者片面的强调民族形式,不顾国家财力物力的困难,大规模的建造了华而不实的大屋顶建筑,造成了恨得的浪费,人民反映强烈。
因此,党和国家在1956年重新修订了建筑方针,改为“适用、经济和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美观。
1986年当和国家根据国民经济的大幅度增长,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以及接受1976年唐山地震的惨痛教训,提出了新的建筑方针“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简称八字方针)并且强调,这四个方面的要求不分主次,齐头并进。
为了加速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手工操作多,劳动强度大,施工速度慢,湿作业多等弊端,建筑业的奋斗目标是“四化一改”即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管理现代化和墙体改革。
房子的构造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1. 了解房子的构造及其相关术语;2. 理解房子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3. 掌握描述房子的结构特点的相关词汇和句子;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描述自己家的房子。
二、教学内容:1. 房子的基本结构:地基、地板、墙体、屋顶;2. 房间的构造及功能: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3. 房子的防水及维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一幅房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房子的构造和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提问:- 你知道房子由什么构成吗?- 房子的哪个部分起到支撑作用?- 房间的功能有哪些?2. 提供知识和梳理(2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向学生介绍房子的基本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名称,并解释其功能。
- 地基:承受整个房子的重量,保证房子的稳定;- 地板:人们行走、放置家具的平面;- 墙体:围合室内空间的搁置,提供隐私和保护;- 屋顶:保护房屋内部免受外界天气的侵害。
3. 深化理解(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描述他们自己家的房子,包括房子的结构和每个房间的功能。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展示,并与全班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描述。
4. 拓展应用(3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房子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进行判断句子的对错。
例如:- 这个房子的屋顶是红色的。
(错误);- 这个房子有两层楼。
(正确)。
5. 引导实践(2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围绕房子的防水和维护知识进行讨论和实践操作。
学生可以利用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演示、游戏或制作海报等形式进行呈现。
6.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向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并提醒学生对房子的构造和功能保持观察和思考。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课,学生能够了解房子的构造和功能,掌握相关的词汇和句子,并能自己描述自己家的房子。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难易度,提供更多的图片和示例,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房屋建筑构造教案——阳台与雨篷教学目标:1. 了解阳台和雨篷的概念、作用及分类。
2. 掌握阳台和雨篷的构造设计要点。
3. 能够分析实际建筑中的阳台和雨篷设计。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建筑图纸或图片。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教学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复习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
2. 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阳台和雨篷吗?它们在建筑中有何作用?二、阳台与雨篷的概念和作用(10分钟)1. 讲解阳台的定义:阳台是建筑物外部凸出的平台,通常与房间相连,供人们休息、晾晒衣物等。
2. 讲解雨篷的定义:雨篷是建筑物外部伸出的遮盖结构,主要用于防止雨水、阳光直接照射到门口或阳台等区域。
3. 阐述阳台和雨篷的作用:增加生活空间、美化建筑外观、提高居住舒适度等。
三、阳台与雨篷的分类(10分钟)1. 按位置分类:外阳台、内阳台、半外半内阳台。
2. 按形式分类:凹阳台、凸阳台、半凹半凸阳台、封闭阳台、开放式阳台。
3. 按材质分类:混凝土阳台、木质阳台、钢结构阳台等。
四、阳台与雨篷的构造设计要点(10分钟)1. 阳台的构造设计要点:a. 阳台尺寸的确定。
b. 阳台栏杆的设计。
c. 阳台防水、排水设计。
d. 阳台地面、墙面、天花板的装修。
2. 雨篷的构造设计要点:a. 雨篷的尺寸和形状。
b. 雨篷的支撑结构设计。
c. 雨篷的材质选择。
d. 雨篷的防水、排水设计。
五、案例分析(5分钟)1. 展示一些实际建筑中的阳台和雨篷设计案例。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阳台和雨篷的设计特点和构造要点。
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阳台和雨篷概念、作用、分类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阳台和雨篷构造设计要点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六、阳台与雨篷的设计原则教学目标:1. 理解阳台与雨篷设计的原则。
2. 学会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阳台与雨篷的设计。
建筑构造教案
建筑构造教案
总课题
墙体
课时
课题
砖墙细部构造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让学生掌握墙体的细部构造要求
能力
目标
通过学习墙体的细部构造要求,以及对建筑构造了解,使学生对建筑构造有一定的认知。
德育
目标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结合当下热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教学重点
勒脚、散水、过梁、圈梁、构造柱、变形缝的具体构造措施。
教学难点
圈梁、构造柱、变形缝构造措施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
进程
安排
新授:墙体细部构造主要有:勒脚、散水、明沟、防潮层、窗台、过梁、圈梁、构造柱、通风道、变形缝等。
一、勒脚
勒脚概念:外墙外侧与室外地面接近的部位。
勒脚作用:
①保护墙脚,防止各种机械性的碰撞;
②防止地面水对墙脚的侵蚀;
③美观,对建筑物立面处理产生效果。
勒脚做法:
①在勒脚部位抹灰20-30mm厚,如1:2.5水泥砂浆、水刷石、斩假石等。
②在勒脚部位镶贴块状材料。
③在勒脚部位加厚墙体厚度,在做饰面。
④用石材代替砖砌筑勒脚。
抹水泥砂浆或水刷石,或镶贴天然石材,其高度≥500㎜
二、散水和明沟
1.排水沟
又称明沟,用混凝土浇筑成宽180㎜、深150㎜的沟槽≥1%坡度。
2.散水
又称排水坡、护坡。
散水宽度≥600㎜,应此屋檐挑出的宽度大150~200㎜。
散水坡度为3%~5%。
散水每隔6~12㎜设伸缩缝,伸缩缝及散水与外墙接缝,填充热沥青。
散水用混凝土、砖、块石等材料作面层。
三、墙身水平防潮层
为了隔断毛细孔,阻止毛细水进入墙内,在勒脚部位设置连续的水平阻水层,即墙身水平防潮层。
防潮层作法:
1.油毡防潮层
2.防水砂浆防潮层——掺防水剂
3.细石混凝土防潮层—细石混凝土+钢筋阻断毛细水,防止不均匀沉降
4.防水砂浆砌砖防潮层——用防水砂浆砌三皮砖防潮。
防潮层位置
①当室内地面为实铺构造时,外墙防潮层的位置应设在室外地面以上,首
层室内地面混凝土垫层上下表面之间,一般在室内地面以下60㎜处。
当室内地面相对标高±0.000m,防潮层标高-0.06m;
②当室内为实铺构造时,内墙两侧地面有标高差时,防潮层应分别设在两侧地面以下60㎜处,还要加设垂直防潮层;
③当室内地面为实铺构造内墙两侧地面等高时,应设在地面以下60㎜处;
④采用室铺式木地面时,设在室外地面以上,木搁栅垫木之下;
⑤防潮层在墙中应该连续设置。
四、窗台
窗台是窗洞下部的排水构造。
窗台在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下列事项:
1.窗台宜出挑沿,挑出为60mm;且必须做出滴水槽或鹰嘴线。
2.外窗台面应低于内窗台面。
设计窗台的标高以内窗台为准,外窗台则应降低形成不小于5%的坡面。
3.在舍友暖气槽的窗台,至少应有240mm的围护墙。
五、过梁
门窗过梁是指门窗洞口上的横梁,用于支承洞口以上的砌体自重和梁、板传来的荷载,并传给门窗间墙。
砖砌平拱过梁
其跨度不大于1.8m,高度小于240㎜。
灰缝呈楔形上宽下窄,其宽度:底面不小于5㎜,顶面不大于15㎜,砖为学数对称中心。
钢筋砖过梁
用砖平砌,并在灰缝中加适量钢筋的过梁,其跨度在2m,在第一皮砖下的砂浆层内放置钢筋,其高度不少于5皮砖,底面砂浆层厚度不小于30㎜,钢筋数量每120㎜墙厚不少于15,伸入砌体长度不小于240㎜,端部做垂直弯钩。
钢筋混凝土过梁
洞口跨度大于2m,荷载较大、有较大振动等,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
施工方式:现场浇灌、预制装配
截面形状:矩形、L型,伸入墙内长度,不小于240㎜
梁端伸入支座长度不小于250mm。
六、圈梁
1.概念——均匀地卧在墙体上的、闭合的带状构造措施。
2.作用——
①加强房屋整体性和空间刚度;
②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墙体开裂等;
③增强墙体稳定性。
3.圈梁的设置——连续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形成封闭状,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应截面的附加圈梁,圈梁在窗顶可兼作过梁,纵墙承重时,每层均应设置圈梁。
4.钢筋混凝土圈梁的构造
根据材料不同,有钢筋混凝土圈梁,钢筋砖圈梁。
截面:矩形,厚度:同墙厚≥240㎜,高度≥120㎜
配筋:一般情况下,240mm宽时,上下各配置2根;370mm宽时,上下各配置3根,主筋可采用8-10,箍筋6,间距250-300mm。
5.圈梁中断的补救
圈梁应连续、封闭并在一个水平面上。
如遇特殊情况不得不被洞口中断时,应予以补救。
补救的方法:两端搭接的长度l视两圈梁的高差h而定,即l≥2h,且
l≥1000mm。
七、构造柱
构造柱是从构造上起加固作用,但不承受竖向荷载的构件,因而不称它为结构柱,而称为构造柱。
概念——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立柱,与墙体及圈梁紧密连接。
作用——从竖向加强层与层间墙体的联接,它与圈梁共同形成空间骨架,以增强房屋的整体刚度,提高墙体抵抗变形的能力,并使砖墙在受震开裂后,也能裂而不倒。
截面尺寸——
①截面不小于240×180㎜,一般为240×240㎜,纵筋为412。
箍筋间距不大于250㎜,在柱上、下端适当加密。
②设防烈度7度时,房屋超过6层,烈度8度时,房屋超过5层和设防烈度9度时,纵筋为414,箍筋间距不大于200㎜,房屋四角构造截面。
③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宜砌成马牙搓,并应沿墙高每隔500㎜设26拉结钢筋,并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④后砌的非承重砌体隔墙沿墙高每隔500㎜配置26钢筋与承重墙或构造柱拉结,伸入墙内不小于500㎜。
八、通风道
九、变形缝
1.变形缝的作用和种类
为了防止房屋破坏,将房屋分成几个独立变形的部分,使各个部分能独立
变形,互不影响,各部分之间的缝隙称为变形缝。
伸缩缝——防止因温度影响使房屋破坏的变形缝;
沉降缝——防止房屋结构的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变形缝;
防震缝——防止因地震作用导致房屋破坏的变形缝。
1.伸缩缝——伸缩缝从基础顶面开始,将房屋上部结构分为两个温度区段,并留有一定的宽度。
参考表3—8、表3—9
2.沉降缝——将建筑物从基础到屋顶全部分开,当发生不同沉降时不致相互影响;
沉降缝可兼作伸缩缝,其宽度一般:20~30mm
设置原则:
房屋的相邻部分高差较大
房屋的相邻部分结构类型不同
房屋的相邻部分荷载差异较大
房屋的长度较大或平面形状复杂
房屋相邻部分一侧设有地下室
房屋相邻部分建造在地基上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
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3.防震缝——防震缝将房屋分成若干形体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单元。
设置原则:
地震设防裂度6度以下地区地震时,对房屋影响轻微可不设防;
地震设防裂度6~9度地区,按一般规定设防,并设防震缝;
地震设防裂度为10度地区,建筑抗震设计应按有关专门规定执行;
地震设防烈度8~9度地区的多层砌体房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
①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
②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③房屋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教学
反思将生活中与结构教学内容有关的情景联系起来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当老师的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多到现场学习,而不是死守课堂,紧盯着手中的那几本资料。
只要我们老师将生活与课堂练习起来了,在在潜移默化下,学生自然而然也会逐步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这样的学生,就不会是一群只会读死书,而不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