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辽宁医学科技奖拟获奖项目一等奖拟获奖项目
- 格式:pdf
- 大小:227.39 KB
- 文档页数:5
2018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在这个过程中,北京市一直保持着科技创新的领先地位。
每年,北京市都会评选出一批优秀的科学技术成果,并授予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本文将介绍2018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的情况。
一、奖项设置2018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设立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四个级别,共评选出了56个项目获奖。
其中,一等奖5个,二等奖18个,三等奖33个。
这些奖项涵盖了多个科学领域,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能源环保等。
二、部分获奖项目介绍1. 一等奖项目:基于大数据的城市交通流量预测与优化这个项目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对城市交通数据的分析和建模,成功实现了对城市交通流量的精确预测和优化调控。
该项目在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 二等奖项目: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辅助诊断系统该项目通过融合人工智能和医疗技术,开发了一套能够辅助医生进行诊断的智能系统。
该系统能够通过对医学图像和患者数据的分析,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和治疗建议,为医生提供了宝贵的辅助工具。
3. 三等奖项目:新型太阳能电池的研发与应用该项目通过对太阳能电池材料和结构的研发,成功实现了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
这将有助于推动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三、获奖项目的重要意义2018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评选出的获奖项目,在各自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这些项目的成果不仅能够推动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还能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这些项目的成果能够促进科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对交通流量、医疗诊断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研究,相关科学理论和技术得到了深化和完善,为未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参考。
这些项目的成果也能够推动相关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发展。
例如,基于大数据的交通流量优化技术可以帮助城市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诊断系统可以提高医疗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新型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和应用可以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论著•【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感知老化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为预防和延缓老年人认知障碍提供理论性依据。
方法 于2022年1—4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应用自我感知老化量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对辽宁省378例60岁及以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感知老化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月收入、居住方式、锻炼情况及自我感知老化是老年慢性病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的相关影响因素。
按照自我感知老化评分的三分位数将老年慢性病患者分为3组,≤44分为Q1组,45~54分为Q2组,≥55分为Q3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高龄、文化程度低、独居的慢性病老年人患认知障碍的风险高,Q2、Q3组与认知障碍相关。
结论 自我感知老化程度消极越容易患认知障碍。
帮助老年慢性病患者树立正向的自我感知老化态度有助于延缓认知功能的减退。
【关键词】 自我感知老化;认知功能;慢性病;老年人;相关性研究中图分类号R473.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23.02.001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感知老化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优秀拔尖人才培养资助重点项目(编号: gxyqZD2021118)作者单位: 121000 辽宁省锦州市,锦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马佳宁,孙宏,郭蕾蕾);安徽省芜湖市,皖南医学院护理学院(张林);锦州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孟令弟);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金婷)通信作者:郭蕾蕾,硕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马佳宁 孙宏 张林 孟令弟 金婷 郭蕾蕾Analysis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lf perceived aging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MA Jianing, SUN Hong, ZHANG Lin, MENG Lingdi, JIN Ting, GUO Leilei (Nursing College of J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Jinzhou, 121000, 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 perceived aging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eventing and delaying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the elderly. Methods A total of 378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aged 60 years and over in Liaoning province from January to April 2022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multistage stratifi ed sampling method, the self perceived aging scale and the simple mental state assessment sca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 perceived aging and cognitive func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was analyzed by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s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gender, age, marital status, education level, monthly income, mode of living, exercise state and self perceived aging were the related infl uencing factors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three quantiles of the self perceived aging score, with ≤ 44 being group Q1, 45-54 being group Q2, and ≥55 being group Q3.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fter adjusting for confounding factors, elderly people with chronic diseases who were old, had low education level and live alone had a high risk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groups Q2 and Q3 were related to cognitive impairment. Conclusion Negative self perception of aging is more likely to suff er from cognitive impairment. Helping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to establish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self perception of aging will help delay the decline of cognitive function.【Key words 】 Self perceived aging; Cognitive function; Chronic disease; Elderly; Correlation study本文作者:马佳宁认知功能的研究为当今老年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辽宁省精品课程自评报告课程名称:医学遗传学申请单位: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课题负责人:赵彦艳申请日期:2007年5月医学遗传学精品课程自评报告医学遗传学教研室成立于1985年。
1987年在教研室创始人之一孙开来教授的主持下,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率先为本科生开设了《医学遗传学》课程,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和自身优势的课程体系,能够承担研究生、七年制、外文班、本科班、网络学院、高职学院、临床医药学院及夜大等多层次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
医学遗传学教研室是教学、科研一体化单位。
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迄今为止,遗传学专业共培养了63名硕士研究生、45名博士研究生,并接受了4名博士后进站工作。
2001-2006年教研室先后获得17项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达433万元,发表文章180余篇,科研奖励10余项。
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和强大的科研实力保证了我们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丰富性。
本教研室多名教师具有留美、留日、留法、留英等留学经历,多名教师在中国遗传学会、中华医学遗传学会、辽宁省遗传学会、辽宁省医学遗传学会等学术团体担当重要学术职务,本教研室现有教育部骨干教师1名,辽宁省优秀专家1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名、千人层次2名,辽宁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3名。
教师队伍年轻化、高学历化。
教师队伍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为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医学遗传学教学始终保持全国的领先地位。
(一) 医学遗传学课程规划与建设1、重视医学遗传学课程建设自医学遗传学课程设臵伊始,学校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就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制定并认真落实了有关课程建设的多项政策、规定,保证了医学遗传学课程的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
中国医科大学是我党创立的第一所医学院校,是目前唯一一所独立办学的前部属医科大学,以建设―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医科大学为办学定位,以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
2018国家自然科学奖名单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于近日公布,共有一等奖6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36项。
这些获奖项目涉及到广泛的自然科学领域,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
下面是部分获奖项目的简要介绍:一等奖:1. 项目名称:新型电子器件与材料的探索与应用研究该项目团队在电子器件和材料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提出了新型的器件设计理论,并成功应用于高效能电子元件的研发。
相关成果已在多个领域取得广泛应用,为电子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项目名称:生物多样性维护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该项目团队深入研究了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通过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有效促进了生态平衡的恢复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等奖:1. 项目名称:新型药物的研制与应用研究该项目通过对传统药物的改良和新型药物的研制,解决了多种临床难治性疾病的治疗问题。
相关药物已经在医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疗效,并为疾病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2. 项目名称: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该项目团队致力于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取得了重要的创新成果。
相关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为实现可持续能源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等奖:1. 项目名称:智能机器人研发和应用该项目团队通过对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成功实现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
相关产品已经在工业生产、医疗护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
2. 项目名称:空气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该项目团队对空气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治理方案。
相关成果的实施,显著改善了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为人们的生活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上仅为部分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的简要介绍。
这些项目凝聚了我国科技工作者多年的努力与实验,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希望这些成果能够继续推动科技创新,为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2016年度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正文:----------------------------------------------------------------------------------------------------------------------------------------------------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2016年度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辽政发〔2017〕11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创新精神,根据《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省政府决定,对为我省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
授予“藻类高值化深加工技术及产业化”等16项成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授予“空间信息网络协议技术与应用”等3项成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授予“芳香杂环化合物手性氢化”等4项成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授予“低成本芳烃增产和利用技术”等82项成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授予“全集成细胞芯片系统”等8项成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授予“表面力电耦合效应及多功能器件”等5项成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授予“沈农系列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选育与应用”等118项成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授予“介质无泄漏高效电动传输核心关键技术及应用”等6项成果省技术发明三等奖、授予“牛磺酸重要生物学作用研究”等8项成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授予“大型高效环保捣固焦炉机械成套设备”等10项成果省企业重大研发成果奖,授予沙特阿拉伯籍专家法哈德·阿卜杜·阿齐兹·萨尔汗2016年度辽宁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全省科学技术工作者要向全体获奖者学习,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建设科技强省为己任,坚持科学技术为经济发展服务,为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