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制取实验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4.72 KB
- 文档页数:2
氧气的制取实验报告氧气的制取实验报告一、引言氧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医疗卫生和科学实验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反应制取氧气,并观察其性质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氧气可以通过分解过氧化氢(H2O2)来制取。
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成水和氧气,其中催化剂常用的是二氧化锰(MnO2)。
反应方程式如下:2H2O2 -> 2H2O + O2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烧杯、滴管、试管、橡皮塞、火柴、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
2. 将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烧杯中。
3. 将适量的二氧化锰粉末加入烧杯中,用滴管搅拌均匀。
4. 将试管倒置于烧杯中,将试管口紧密堵塞。
5. 用火柴点燃试管内的气体,观察氧气的燃烧现象。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以下现象:1. 当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发生反应时,试管内出现气泡,并伴有氧气的特有气味。
2. 当点燃试管内的气体时,氧气能够维持燃烧,火焰明亮且持久。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的反应能够产生氧气。
2. 制取的氧气可以维持燃烧,具有促进燃烧的性质。
氧气的制取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钢铁冶炼过程中,氧气可以用作燃烧剂,提高炉温,促进金属的熔化和燃烧反应。
此外,氧气还可以用于医疗卫生领域,如供给呼吸机和氧气罩,帮助呼吸困难的患者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氧气具有促进燃烧的性质,因此在使用和储存氧气时必须十分谨慎。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火柴点燃氧气,但在实际应用中,必须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以免引发火灾或爆炸。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制取了氧气,并观察到了其性质和应用。
氧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在工业生产、医疗卫生和科学实验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使用和储存氧气时必须注意安全,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以确保人身和环境的安全。
总结:本实验通过化学反应制取氧气,并观察了其性质和应用。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氧气的检验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实验原理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g/L。
实验室制取氧气常用的方法有加热氯酸钾、过氧化氢分解、高锰酸钾分解等。
本实验采用高锰酸钾分解法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KMnO4)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MnO2)和氧气(O2)。
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 → K2MnO4 + MnO2 + O2↑三、实验器材1. 高锰酸钾2. 烧杯3. 玻璃棒4. 铁架台5. 铁夹6. 水槽7. 水封管8. 收集瓶9. 氧气检测试纸10. 酒精灯11. 火柴四、实验步骤1.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高锰酸钾,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2. 将烧杯放置在铁架台上,用铁夹固定。
3. 在烧杯口插入水封管,水封管另一端插入水槽中。
4. 将收集瓶倒置放在水封管上,确保瓶口紧贴水封管。
5. 点燃酒精灯,对烧杯加热,观察高锰酸钾的分解情况。
6. 当收集瓶内氧气收集满时,用酒精灯熄灭加热源。
7. 将收集瓶取出水封管,用氧气检测试纸检验氧气。
8. 实验完毕,清理实验器材。
五、实验结果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通过氧气检测试纸检验,确认氧气已收集满。
六、实验讨论1. 高锰酸钾分解过程中,反应放热,加热时要均匀加热,避免局部过热。
2. 水封管的作用是防止氧气逸出,同时可以观察氧气收集情况。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火灾和烫伤。
4. 实验结束后,要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实验,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为今后学习化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第1篇实验名称:氧气制取实验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地点:____实验室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 理解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学会使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4. 熟悉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原理: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
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制取氧气:1. 加热高锰酸钾(KMnO4)分解:2KMnO4 → K2MnO4 + MnO2 + O2↑2. 加热氯酸钾(KClO3)与二氧化锰(MnO2)的混合物:2KClO3 →2KCl + 3O2↑实验器材:1. 高锰酸钾2. 氯酸钾3. 二氧化锰4. 试管5. 铁架台6. 导气管7. 集气瓶8. 酒精灯9. 水槽10. 橡皮塞11. 棉花12. 燃烧匙13. 火柴14. 澄清石灰水15. 托盘天平16. 称量纸17. 药匙实验步骤:一、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 将高锰酸钾放入试管底部,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在塞子中插入导气管。
2. 用铁架台固定试管,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3. 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的高锰酸钾。
4. 观察到高锰酸钾由紫色变为黑色,产生气泡。
5. 将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用导管将氧气导入集气瓶中。
6. 收集满氧气后,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用毛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
二、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1. 称取适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均匀。
2. 将混合物放入试管底部,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在塞子中插入导气管。
3. 用铁架台固定试管,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4. 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混合物。
5. 观察到混合物由白色变为黑色,产生气泡。
6. 将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用导管将氧气导入集气瓶中。
7. 收集满氧气后,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用毛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
实验现象:1. 加热高锰酸钾时,高锰酸钾由紫色变为黑色,产生气泡,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
2. 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时,混合物由白色变为黑色,产生气泡,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
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制取氧气一、实验目的1. 了解并掌握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原理及实验操作方法。
2. 培养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观察能力。
3. 学习气体的收集和实验现象的记录。
二、实验原理过氧化氢(H₂O₂)在二氧化锰(MnO₂)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化学方程式为:2H₂O₂→2H₂O + O₂↑。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器材:锥形瓶、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集气瓶、水槽、玻璃棒、止水夹。
2. 试剂:过氧化氢溶液(浓度约为3%-6%)、二氧化锰。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锥形瓶清洗干净,并干燥。
2. 加入催化剂:在锥形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加速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速率。
3. 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注意:不要将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直接混合,以免提前发生反应。
4. 连接装置:将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锥形瓶口,确保导管一端伸入瓶内,另一端伸入水面下或水槽中的水中,以便收集氧气。
5. 开始实验:用玻璃棒轻轻搅拌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促使二者充分接触,从而引发化学反应。
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时,说明反应已经开始。
6. 收集氧气:待氧气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将集气瓶倒置放在水槽中,用止水夹夹紧导管,使氧气充满集气瓶。
当集气瓶充满氧气后,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7. 实验结束:实验结束后,将实验器材清洗干净,整理实验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操作,成功制取了氧气。
收集到的氧气充满集气瓶,且氧气性质活泼,能够支持燃烧和维持呼吸。
2. 实验分析: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气泡产生,说明反应进行。
通过收集到的氧气性质活泼,验证了实验的成功。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实验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实验结果表明,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够顺利分解生成氧气。
氧气的制备与性质一、实验原理 1.氧气的性质在通常情况下,O 2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在标准情况下,O 2比空气的密度大。
不易溶于水(每升水溶解O 2约30ml ),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它不仅可以助燃,而且在点燃或高温条件下可以和大多数金属(如铁、镁)、非金属(木炭、硫、磷、和石蜡等)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2、制法主要方法:(1)过氧化氢法:2H 2O 22MnO ===2H 2O+O 2↑(2)高锰酸钾法:2KMnO 4∆===K 2MnO 4+MnO 2+O 2↑ (3)氯酸钾法:2KClO 32MnO ∆===2KCl+3O 2↑其他方法:(4)氧化汞法:2HgO ∆===2Hg+ O 2↑(汞蒸气有毒,不采用)( 5)过氧化钠法:Na 2O 2+2H 2O===4NaOH+ O 2↑(原料昂贵一般不采用) 2 Na 2O 2+2CO 2===2Na 2CO 3+ O 2二、实验操作过程与实验现象 1、O 2的制取与收集(1 )加热分解高锰酸钾首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取3g KMnO 4加入硬质大试管, 装置如上,管口放好脱脂棉,以防药品喷向试管口。
再准 备6只集气瓶装满水后一毛玻璃片横切瓶口盖住,不留水 泡,然后倒置于水槽中。
如图连接装置,点燃酒精灯后先 预热试管,后集中于试管中下部加热,待气泡快速均匀冒 出时开始收集,集气瓶口冒出第一个气泡时表示收集满, 以毛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面。
连续收集完后,先移除导 管再熄灭酒精灯,以防倒吸。
(2)催化分解H 2O 2如图连接实验装置,锥形瓶中加入0.5g MnO 2,瓶上加分液漏斗,分液漏斗中装入稀释过的H 2O 2(30%H 2O 2与水的体积比为3:1),控制滴加速度,收集气体。
2、O 2的性质(1)硫在氧气中燃烧取一只洁净的燃烧匙,放入黄豆粒大小的硫,酒精灯上加热至燃烧(此时发出微弱淡蓝色火焰),然后将燃烧匙慢慢深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此时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并有刺激性气味的SO 2生成。
第1篇一、实验名称:初中氧气制造实验二、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 了解氧气的性质及其应用。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实验原理:氧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
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通过加热高锰酸钾(KMnO4)来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MnO2)和氧气(O2)。
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K2MnO4 + MnO2 + O2↑四、实验器材:1. 高锰酸钾2. 铁架台3. 试管4. 导气管5. 集气瓶6. 酒精灯7. 水槽8. 橡皮塞9. 带火星的木条五、实验步骤:1. 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另一端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用双手握住试管,观察导管内水柱变化。
若水柱上升,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 装入药品:取适量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3. 固定试管: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4. 加热: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排出管内空气。
5. 收集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将集气瓶装满水倒扣于水槽中,待气泡连续均匀时,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收集氧气。
6. 验证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集气瓶中有氧气。
六、实验现象:1. 加热过程中,高锰酸钾逐渐由紫色变为黑色,产生大量气泡。
2. 气泡进入集气瓶中,集气瓶内氧气逐渐增多。
3.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七、实验结论:1. 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
2.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 氧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助燃性。
八、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答:使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防止加热时药品飞溅,确保实验安全。
2.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答:氧气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可以有效地收集氧气,避免氧气与空气混合。
3. 实验过程中,如何验证氧气已收集满?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氧气制取及其性质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氧气制取及其性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
2. 研究和探究氧气的性质。
二、实验原理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绝不可再生的气体,它是许多物质燃烧的必需气体,同时也是支撑生物生命所必需的气体。
氧气可以通过氯酸钾与锰(IV)氧化物反应来制取。
三、实验步骤
1. 实验器材准备:氯酸钾、锰(IV)氧化物、干燥试管、梨形瓶、燃烧塞等;
2. 在干燥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氯酸钾和锰(IV)氧化物;
3. 将试管倒置于盛有水的梨形瓶中,使试管口完全浸入水中;
4. 加热试管,观察气泡的产生;
5. 打开燃烧塞,在内部维持微弱的燃烧;
6. 将燃烧塞慢慢拔出,将梨形瓶盖紧,观察梨形瓶内的现象;
7. 观察氧气的性质,如燃烧、再燃烧、熄灭等。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1. 实验现象:在加热试管的过程中,观察到气泡的产生;打开燃烧塞,在内部可维持微弱的燃烧;关闭燃烧塞后,燃烧现象熄灭;
2. 实验数据:无。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取了氧气。
观察到氧气在燃烧过程中起到促进燃烧的作用,同时也能再次燃烧,但需要较强的点燃源,当点燃源被熄灭后,燃烧现象也会随之熄灭。
六、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应注意安全,避免操作不当导致事故发生;
2. 在进行氧气制取实验时,应控制好反应温度,避免过高温度引发危险;
3. 实验器材应干燥,以避免氧气与水分子反应。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2. 了解氧气的性质;3. 熟练操作实验仪器,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1. 实验一: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二氧化锰和锰酸钾。
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 → K2MnO4 + MnO2 + O2↑2. 实验二: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钾。
反应方程式如下:2KClO3 → 2KCl + 3O2↑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铁夹、集气瓶、水槽、导管、试管、棉花、毛玻璃片、单口塞、燃烧匙、火柴等。
2. 实验药品: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木炭、硫粉、红磷、铁丝、澄清石灰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用棉花塞住试管口;(2)用铁夹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3)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待氧气产生后,用排水法收集氧气;(4)将收集到的氧气进行检验,观察其性质。
2. 实验二:氯酸钾制取氧气(1)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均匀,装入试管;(2)用铁夹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3)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待氧气产生后,用排水法收集氧气;(4)将收集到的氧气进行检验,观察其性质。
五、实验现象1. 实验一: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内出现紫色晶体变为黑色,导管口有气泡冒出,集气瓶内氧气收集满后,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 实验二:加热氯酸钾时,试管内出现白色晶体变为黑色,导管口有气泡冒出,集气瓶内氧气收集满后,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六、实验结论1. 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都能分解产生氧气;2.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具有助燃性;3. 通过实验,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氧气的性质。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烫伤和爆炸;2. 加热试管时,要均匀受热,防止试管破裂;3. 收集氧气时,要保证集气瓶内无气泡,避免氧气收集不纯;4.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熄灭酒精灯,清理实验器材。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学生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高锰酸钾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的反应过程;2.学会通过收集氧气的实验操作;3.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高锰酸钾(KMnO4)在氢氧化钠(NaOH)存在下分解产生氧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3NaOH→2MnO2+3Na2MnO4+H2O+O2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仪器:烧杯、试管、试管夹、酒精灯、导管等;2.药品:高锰酸钾、氢氧化钠。
四、实验步骤:1.取适量高锰酸钾放入烧杯中;2.加入少量蒸馏水,搅拌均匀,使高锰酸钾溶解;3.取一根试管,套在试管架上;4.取一些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试管中;5.将试管的出口的玻璃管连接到导管的一端;6.将另一端的导管插入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7.在燃烧的酒精灯下方加热试管中的高锰酸钾溶液;8.观察试管内气体的变化,并用试管左上角装设的木塞摇动密封试管。
五、实验结果与现象:1.高锰酸钾溶液加热后,放出大量棕红色气体;2.试管中充满了氧气,试管倾斜时,氧气会向导管中冒泡。
六、实验分析与讨论:1.由于高锰酸钾溶液的燃烧慢,所以需要加热高锰酸钾溶液才能使氧气分解得更彻底;2.高锰酸钾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的氧气呈强氧化性,会加速酒精灯燃烧;3.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氧气会向上冒泡。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高锰酸钾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成功制取了氧气。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确保火源的安全和酒精灯距离试管的适当距离。
同时,要掌握实验操作的正确步骤和实验原理,以便能够顺利地进行实验并得到准确的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的理解,并且了解到了制取氧气的应用前景和实际意义。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实验室提取氧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在常温下不易溶解于水。
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H2O2)分解制取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H2O2 → 2H2O + O2↑。
此外,氯酸钾(KClO3)在加热条件下也能分解生成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KClO3 → 2KCl +3O2↑。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锥形瓶、酒精灯、铁架台、导管、集气瓶、橡皮塞、火柴、镊子、滴管、烧杯、玻璃片等。
2. 试剂:过氧化氢溶液、氯酸钾、二氧化锰、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1)将10mL过氧化氢溶液倒入锥形瓶中。
(2)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
(3)用橡皮塞塞紧锥形瓶,插入导管。
(4)将锥形瓶倒置于集气瓶中,收集氧气。
(5)待集气瓶内充满氧气后,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拔出导管。
2. 实验二:氯酸钾加热分解制取氧气(1)将氯酸钾放入锥形瓶中。
(2)用酒精灯加热锥形瓶,观察氯酸钾分解情况。
(3)将导管插入集气瓶中,收集氧气。
(4)待集气瓶内充满氧气后,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拔出导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通过观察,发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迅速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中含有氧气。
实验成功制取氧气。
2. 实验二:加热氯酸钾后,观察到氯酸钾逐渐分解,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中含有氧气。
实验成功制取氧气。
六、实验结论1. 实验室可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氯酸钾加热分解也可制取氧气。
2.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实验室提取氧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七、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避免烫伤和火灾。
2. 在加热氯酸钾时,要均匀加热,防止局部过热导致爆炸。
3. 收集氧气时,注意集气瓶内氧气浓度,防止氧气不足或过量。
化学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组装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并制取氧气
实验目的正确地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并做好排水集气的准备
实验器材、药品大试管(Ф32mm×200mm)、带导管的橡皮塞(与试管配套)、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木质垫若干块、集气瓶(125mL)、毛玻璃片、水槽(装好水)、烧杯(100mL)。
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1. 检查仪器、药品。
2. 组装气体发生装置。
3. 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
性。
4. 按照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要求
装配好气体发生装置。
5. 在水槽中用烧杯向集气瓶中
注满水,盖好毛玻璃片,将集
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6.装药品并收集氧气。
7.拆除装置,整理复位。
实验装置图疑问讨论评语
教师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