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小面值人民币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分析、合作与交流等学习活动,认识面值不大于1元的人民币,以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先认识面值是1元、1角和1分的人民币,再认识5角、2角、5分和2分的人民币。
接着,使学生体会到“10角就是1元”,抽象出“1元=10角”。
加深对人民币面值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思路:1元以内的人民币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这些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但这些认识又是较零星、散乱的,所以,这节课的设计,一方面应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另一方面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交流、合作、活动中探索新知,使原有的生活经验系统化、教学化。
教学目标:1.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进率:1元=10角,1 角=10分。
2.会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在兑换钱的活动中加强体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初步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广泛作用,培养勤俭节约、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1元=10 角,1 角=10 分。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学生抽福袋,由红包引入课件:小朋友到商场购物的情境。
问:小朋友去买东西要用什么来买?生:钱2、揭示课题:那你们知道在中国的钱还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是什么吗?(人民币)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使用人民币的经历引入,让学生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熟悉的场景能唤起学生的共鸣,调动积极的认知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1、通过展示现行流通的第五套人民币,介绍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认识小面值人民币一、图片导入:今天是静静超市开业的日子,她邀请我们全班同学都是参观,大家想不想去啊?(想)好,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哇超市好大啊,好多的商品啊,如果你们想买自己喜欢的东西,需要用到什么?(钱)对,如果你们想买自己喜欢的东西需要用到钱,在我们国家我们的钱叫什么?(人民币)二、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并学会使用它们。
(板书课题,认识小面值人民币)一起来齐读出示PPT展示学习目标:1.怎样初步认小面值人民币?2.钱的单位元、角、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3.小面值人民币,不同单位之间是怎样换算的?三、引导探索,认识人民币1.简单分类,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出示图片让学生回答这是多少钱?纸币的( 1 元,5 角,1 角)硬币的( 1 元,5 角,1 角,5 分,2 分,1 分)咱们来把这些钱分分类吧?同学自己分类,并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来分老师带来的钱分类。
引导并观察学生的分类。
第一种:按制作的材料分类纸币和硬币第二种: 按钱的单位来分(元,角,分)学生汇报不同的分法,教师板书“元,角,元”,介绍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
2. 我们如何能又对又快的认识人民币来呢?请同学仔细观察并汇报,引导出从(看人民币的数字和文字(单位)来认)并要求同学齐读。
3. 观察PPT的人民币,会发现人民币上都有什么?(国徽)小结:在人民币上国徽代表着我们国家,我们爱护人民币就像爱护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损坏它。
请爱护人民币!四、了解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探究元、角、分的关系1.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请两位同学来玩兑换人民币游戏,一个拿一元另外一个找多少个一角。
其他同学观察他们的兑换,看他们是怎么玩的。
换出 1 元换了10 个一角。
这样的兑换对吗?为什么?(板书: 1 元=10 角)一角一角地数,数出10 角来。
10 角是1 元2.角和分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再请两个同学上讲台用 1 角换多少个 1 分的游戏。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中的《认识人民币》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各种面值,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同时培养学生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交易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人民币,对人民币有初步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等方面的知识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各种面值,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培养学生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交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各种面值,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人民币实物、幻灯片、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每人准备一定数量的人民币,以便进行课堂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人民币实物,引导学生关注人民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怎样使用人民币的?”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幻灯片或教学课件,呈现人民币的各种面值,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
在此基础上,教师讲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如1元=10角,1角=10分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1 认识人民币)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面值。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对人民币有直观的认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人民币,对人民币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是,他们对人民币的单位及面值了解不够系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让学生系统地认识人民币,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面值。
2.培养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购物、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币,珍惜货币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面值。
2.难点: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换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人民币实物、图片和课件。
2.准备购物场景,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表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人民币的图片,让学生来说一说他们认识的人民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单位及面值,让学生对人民币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同时,让学生观察人民币上的图案,了解人民币的发行背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购物游戏,运用人民币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人民币的换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老师进行个别辅导,确保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和运用达到要求。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谈谈他们对人民币的看法,以及如何珍惜货币。
同时,老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货币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6.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加深印象。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下是爱岗的小编阿青给大家收集的7篇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的相关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活动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人民币”。
活动目标: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角、分的换算。
2、知道爱护人民币和合理计划、节约用钱。
3、初步培养推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一台,打有5分2枚、2分5枚、1分10枚硬币的胶片一张,大红花10朵。
学生准备:5分2枚、2分5枚、1分10枚的硬币。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师用投影仪出示打有5分2枚、2分5枚、1分10枚的硬币图,边指图边说:“今天,老师要看看同学们,看谁上课时较爱动脑筋,较爱交流汇报,老师就给较聪明的同学戴上大红花,希望每个同学都能争取。
好吗?”生:好的。
师:用图上的硬币,你能用几种方法凑成一角?能说一说,并写出算式吗?师: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5分、2分、1分硬币,像老师这样,按图在书桌上排列。
(图略)师:同学们摆好图后,看者图上的硬币,摆一摆,能说出很多种凑成一角的方法吗?看谁较聪明?二、引导探究,动手实践1、小组活动:每4个同学为一组,小组协作活动,通过摆一摆、说一说、议一议,动手实践,合作研究,解决问题。
2、汇报(讨论)结果:把各种汇报情况,让每组指名一位代表说一说怎样摆?算是怎样写?根据学生的汇报师板书:(1)2个5分就是10分,等于1角。
算式为:5分+5分=1角(2)1个5分、2个2分、1个1分是10分,等于1角。
算式为:5分+2分+2分+1分=1角(3)5个2分就是10分,等于1角。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课目的: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认识各样常用面值的人民币,认识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经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领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互换中的作用,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用的主要单位,初步认识简单的钱币文化,并知道爱惜人民币。
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一)教课目的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掌握1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2、对学生进行爱惜人民币和不乱花费的教育。
3、培育学生思想的灵巧性和有序性。
教具准备1、小朋友到商场购物的课件及人民币相关挂图。
2、1角的硬币10个,用胶布粘连在一同;1分的硬币1个,用胶布粘在一起。
3、学生每人一份配套的学具。
教课过程一、复习可编写1.10十一是( )十,1个十有( )个一2.一百有( )十十,一百有( )个一3.2个十是(),5个十是( )二、新授1.揭露课题课件演示小朋友到商场购物的情境.引出买东西,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日我们就来认识相关人民币的知识。
(板书:认识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板书:元、角、分)2.教课例1教师: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教课挂图,请小朋友分小组议论两个问题。
(1)从哪里能够看出它是多少钱?(2)它是什么模样的?3.教课例2(1)出示一枚一分硬币和一枚一角硬币。
(2)让学生察看后,教师发问:一个 1角硬币能够换几个1分硬币?1角=10分(3)出示10个1角的钱,一角一角地数,数出 10角用胶布粘连,把它贴在黑板上。
又出示1元问:“谁知道10角和1元哪个多?哪个少?仍是同样多?”推出1元=10角。
(板书:1元=10角)(4)指引学生想想:1元等于多少分?三、稳固练习。
可编写1、课本第53页“做一做”第1题。
2、课本第53页“做一做”第2题。
四、部署作业1、填空。
人教版数学一年下册《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教材内容:教材第52、第53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的第1、第2题。
教材列举生活中购物、购门票、存钱等使用人民币的例子,说明人民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功能和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教育学生保管好自己的零花钱,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材全面出示我国发行的小面值人民币的品种,让学生对我国各种小面值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种类,说明这些人民币在我国商品交易中占主导地位,进一步学习分类的方法,接着通过等价的换钱游戏,使学生知道:①人民币的单位有元和角,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②以角为单位的两种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币值。
一年级学生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
有部分内容学生在以往的实际生活中早已接触过,也就是说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已经有了相应的知识经验,而且,学生对人民币有较强的观察兴趣,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识别方法,但是缺乏对人民币清晰、系统的认识;对人民币的附加价值缺乏了解;对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有感性的认识,但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有购买的经验,但是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欠灵活。
因此,在识别人民币时,采取对比比较的方法让学生识别人民币,不但可以看颜色、大小、图案等,最关键的还在于让学生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取币、付币、找币的购物活动。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认识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三、说教学重难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具准备】课件(或挂图)、模拟钱币。
四、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学前准备老师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的数学课,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认识人民币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在取币、付币活动中加强体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探究的积极性,合作的主动性。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和节俭的好习惯。
2学情分析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与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教学难点会付币,在合作学习中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及进率。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它是什么出示“薄薄一张纸,作用可真大,买书买笔都要用到它。
”生它是钱。
师那么中国的钱叫什么呢?生它叫人民币。
师对,人民币是我国发行的法定货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全班齐读课题。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活动2【讲授】二、自主体验,探究新知相互介绍,认识人民币师请你说一说生活当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生买东西,在超市、在商店、在菜市场……师小朋友们,人民币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尖,平时家里的大人在逢年过节都会给我们压岁钱,你是怎么安排这些零花钱的你有存钱的习惯吗你打算把存下的钱做什么(对学生进行合理使用零花钱和节约用钱的好习惯教育。
)师相信大家都认识人民币吧,请你和你的同桌互相介绍你自己带来的人民币学具,介绍完的小朋友把学具放好坐好。
认识小面值人民币
一、图片导入:
今天是静静超市开业的日子,她邀请我们全班同学都是参观,大家想不想去啊?(想)好,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哇超市好大啊,好多的商品啊,如果你们想买自己喜欢的东西,需要用到什么?(钱)对,如果你们想买自己喜欢的东西需要用到钱,在我们国家我们的钱叫什么?(人民币)
二、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并学会使用它们。
(板书课题,认识小面值人民币)
一起来齐读
出示PPT展示学习目标:
1.怎样初步认小面值人民币?
2.钱的单位元、角、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小面值人民币,不同单位之间是怎样换算的?
三、引导探索,认识人民币
1.简单分类,了解人民币的单位
出示图片让学生回答这是多少钱?纸币的(1元,5角,1角)硬币的(1元,5角,1角,5分,2分,1分)
咱们来把这些钱分分类吧?
同学自己分类,并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来分老师带来的钱分类。
引导并观察学生的分类。
第一种:按制作的材料分类纸币和硬币
第二种: 按钱的单位来分(元,角,分)
学生汇报不同的分法,教师板书“元,角,元”,介绍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
2.我们如何能又对又快的认识人民币来呢?
请同学仔细观察并汇报,引导出从(看人民币的数字和文字(单位)来认)并要求同学齐读。
3.观察PPT的人民币,会发现人民币上都有什么?(国徽)
小结:在人民币上国徽代表着我们国家,我们爱护人民币就像爱护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损坏它。
请爱护人民币!
四、了解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探究元、角、分的关系
1.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请两位同学来玩兑换人民币游戏,一个拿一元另外一个找多少个一角。
其他同学观察他们的兑换,看他们是怎么玩的。
换出1元换了10个一角。
这样的兑换对吗?为什么?
(板书:1元=10角)
一角一角地数,数出10角来。
10角是1元
2.角和分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再请两个同学上讲台用1角换多少个1分的游戏。
其他同学观察他们的兑换,看他们是怎么玩的。
换出1角换了10个1分。
这样的兑换对吗?为什么?
一分一分地数,数出10分来。
(板书:1角=10分)
五、练习巩固
1.大家不但认识了各种小面值的人民币,而且还知道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现在我们来做闯关游戏。
第一关:1元能换多少张5角?(1元=10角,5角+5角=10角)
第二关:1元能换多少张5角和多少张1角?(5角+5角=1元,1角+1角+1角+1角+1角=5角)
第三关:
1. 人民币单位有()()()。
2. 1元=()角10 角=()元
第四关:完成课本第53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在书上完成,请完成得好的学生到展示台上展示自己的作业。
第五关:完成课本第5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抢答。
六、学习小结:
1.认识了不同的小面值人民币(看钱的数字和单位);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1元=10角,1角=10分;
3.换钱(小面值人民币不同单位之间的对换)。
七、作业:课本第55页练习十二第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