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过氧化钠化学性质的实验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66.01 KB
- 文档页数:3
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实质的实验探究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它可以用来探究过氧化钠的性质。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和记录反应过程中的现象和现象,了解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以下是该实验的详细步骤和实验记录。
实验材料:1. 过氧化钠(Na2O2)粉末2. 蒸馏水3. 高压玻璃瓶4. 手电筒或激光笔5. 试管6. 蓄电池实验步骤:1. 将过氧化钠粉末加入高压玻璃瓶中。
2. 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使过氧化钠完全溶解。
3. 将玻璃瓶口封好。
4. 用手电筒或激光笔照射玻璃瓶底部,观察反应过程中的现象。
5. 将试管倒置在玻璃瓶上方,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
6. 用蓄电池将试管中的气体点燃,观察燃烧现象。
实验记录: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如下:1. 过氧化钠溶解后,溶液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
2. 照射过氧化钠溶液底部时,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从底部向上升。
3. 试管倒置在玻璃瓶上方时,观察到试管中有气体产生,并且气体逐渐充满整个试管。
4. 将试管中的气体点燃后,发出明亮的火焰,并且火焰燃烧时间相对较长。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观察记录,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即二氧化碳(CO2)。
2. 二氧化碳气体是产生气泡和充满试管的气体。
3. 通过点燃试管中的气体发现,该气体是可燃的,可能是由于二氧化碳中的氧气与燃烧时所需的火焰提供的燃料反应产生的。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2. 二氧化碳是一种可燃气体。
过氧化钠性质探究的实践与研究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黑杰斯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上动的知识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知识的强烈欲望和兴趣,使课堂变为探究性活动的课堂。
” “探究活动” 作为《新课程标准》一大亮点和学科学习能力的核心被强势推出,倡导让学生在设置情境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在自主探究中解决问题。
显然,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创设可靠的问题情境,并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盲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新课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那么,创设问题情境就不应简单地理解为将课本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应当关注生活、生产和社会的实际问题,关注化学发展的热点问题,关注学生化学学习中的困难问题。
本文就“过氧化钠性质” 的教学案例,谈谈在化学课堂中如何创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和学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过氧化钠的性质并能够熟练的运用。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
通过对过氧化钠用途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Na2O2与H2。
、CO2的反应作为引领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手段,并授以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比法、实验探究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在较自由的互动式、探究式的学习氛围中,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实验结果来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善于质疑的精神以及科学求真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Na2O2 的重要性质及典型实验;难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方法:“互动式” 、“启发—探究式”的实验引导分析的方法。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展示神六、潜水艇、氧立得等视频,请学生思考其中原理。
【思考与交流】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回忆钠和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书写相应的反应方程式,描述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颜色和状态。
2、1 mol钠和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时转移的电子数?1 、氧化物的分类:分类一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2、Na2O属于哪类氧化物?其通性有哪些?请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实质的实验探究过氧化钠是一种常见的过氧化物,它的分子式为Na2O2。
它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比如作为漂白剂、氧化剂等。
在化学实验中,过氧化钠常常被用来展示化学反应的特性,其中包括与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本文将对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过氧化钠固体- 蒸馏水- 二氧化碳气体- 试管- 壶式反应瓶2. 实验方法:(1) 将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加入到一个试管中。
(2)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观察试管中的变化。
(3) 在另一个试管中倒入一些过氧化钠固体,并向其中通入一些二氧化碳气体,观察试管中的变化。
(4) 将过氧化钠固体和适量的蒸馏水倒入壶式反应瓶中,并通入一些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反应的结果。
实验原理:过氧化钠是一种强氧化剂,在与水及二氧化碳接触时,会发生化学反应。
具体的反应过程如下:1.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Na2O2 + 2H2O -> 2NaOH + H2O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
氢氧化钠是一种碱性物质,而过氧化氢则是一种强氧化剂。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实验结果分析:在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几个现象:1.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在向过氧化钠中加入适量的水后,会发生剧烈的气体放出现象,同时试管中的液体会逐渐变成淡黄色,同时放出气体。
2.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在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时,会观察到试管中产生气泡,并且试管周围会有白色的物质沉淀。
在将过氧化钠和水以及二氧化碳放入壶式反应瓶中时,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并且壶式反应瓶中的液体也会变成淡黄色。
反应产生的气体会使得壶式反应瓶中的橡皮塞膨胀。
1.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产生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氢氧化钠具有碱性,而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
2.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过氧化钠能够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盐和氧气。
化学实验报告现象解释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过氧化钠在不同催化剂存在下的分解现象,探究其分解速率与催化剂种类的关系,并深入了解分解反应的机理。
实验原理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常见的过氧化物,在存在催化剂的情况下,可以发生催化分解反应。
催化剂的存在可以降低分子间的活化能,加速反应速率。
常见的过氧化钠催化剂包括:1. 金属盐类,如铁盐、铜盐等;2. 过渡金属化合物,如二氧化锰(MnO2)、氧化铁(Fe2O3)等;3. 高价氧化物,如硝酸等。
实验步骤材料准备1. 过氧化钠固体;2. 不同催化剂(金属盐类、过渡金属化合物、高价氧化物)固体;3. 水槽、试管、试管架等实验器材。
实验操作1. 将过氧化钠固体置于试管中;2. 向试管中加入少许催化剂;3. 添加足够的水,使试管内液体充满2/3;4. 清洗好的橡胶塞封闭试管;5. 将试管放置于水槽中。
实验观察1. 记录下不同催化剂引起的气体生成情况,如气泡大小、颜色变化等;2. 记录下反应持续时间,以及催化剂的种类。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观察了过氧化钠在不同催化剂存在下的分解现象,并记录下了不同催化剂引起的气体生成情况和反应持续时间。
根据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铁盐催化剂能够引起较为明显的气体生成,气泡大小较大,释放出的气体呈红褐色。
2. 过渡金属化合物催化剂引起的气体生成较为缓慢,气泡大小较小。
3. 高价氧化物催化剂引起的气体生成速率很快,生成的气泡呈深蓝色。
通过对观察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测出不同催化剂所引起的分解速率存在差异的原因。
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通过降低反应过程中的活化能,促进了反应发生。
对于过氧化钠的分解反应,催化剂的存在可以提供适当的反应中间体,使得过氧化钠分解为氧气和盐类离子的速率得到加快。
铁盐催化剂由于其独特的反应特性,可以提供更多的反应中间体,使得分解速率大幅增加,从而出现了较大的气泡。
过渡金属化合物催化剂由于其结构和反应特性的限制,生成反应中间体的速率较慢,使得气泡生成相对缓慢。
关于过氧化钠性质的趣味实验英山一中范文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如何满足学生的探究欲和好奇心,是一线教师必须探索的一个课题。
很多化学实验有极强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在学习过氧化钠的新课时,通过2个现象明显、趣味性强、类似魔术表演的化学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效果非常明显。
一、滴水着火:实验原理:Na2O2+2H2O==2NaOH +H2O22H2O2==2H2O+O2↑该反应放热,生成的氧气可以助燃。
实验用品:过氧化钠、药匙、锯木屑、蒸馏水、石棉网、玻璃棒、胶头滴管实验步骤:将干燥的细锯木屑和过氧化钠以1:2的体积比在石棉网上用玻璃棒混合均匀然后堆成小丘状。
用滴管将水滴到小丘的顶部,过氧化钠和水很快发生剧烈反应,反应生成的氧气和放出的热量,使锯木屑燃烧起来。
实验现象;用滴管将水滴到小丘的顶部时,混合物立即燃烧,火花四溅。
注意事项:1、由于反应剧烈,过氧化钠的用量不宜过多。
2、如果没有过氧化钠,可将金属钠放在一块干净的铁片上加热,使它在空气中燃烧以制取过氧化钠。
3、如果没有锯木屑,可用棉花、淀粉、葡萄糖代替锯木屑重复上述实验,可观察到类似的实验现象。
4、本实验的成败关键在于锯木屑要干燥,在实验时,可将棉花盖在混合物小丘上,露出很小的空间用滴管滴水,实验更易于成功。
二、过氧化钠+水+酚酞褪色的探究:实验原理:Na2O2+2H2O==2NaOH +H2O22H2O2==2H2O+O2↑实验用品:过氧化钠、酚酞、试管、胶头滴管、蒸馏水实验过程:1、创造情境:在A、B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较多量的Na2O2,然后加入等体积的水,分别滴加酚酞。
2、现象:A试管变红,振荡,没有迅速褪色,放置一段时间,褪色。
B试管先变红,振荡,褪色。
3、引导:Na2O2+H2O→NaOH+某物质乙。
在A、B的溶液中,存在着H2O(溶剂),浓度不同的NaOH和物质乙(溶质)。
[问题1]是什么使红色褪去?[引导、设计实验思路]用潮湿的C12具有漂白性的验证来引导。
探究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作者:孙克俊来源:《速读·中旬》2017年第12期摘要:钠与氧气反应,产物分别为Na2O(氧化钠)和Na2O2(过氧化钠)。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酸,水反应,反应过程中均有氧气(O2)放出。
Na2O2(过氧化钠)与盐酸反应,非常剧烈,产物为NaCl、H2O和O2。
将少量Na2O2投入到CuCl2溶液中,Na2O2是先和水先反应生成NaOH,和H2。
OH-再与Cu2+反应生成Cu(OH)2沉淀。
Na2O2与FeCl3溶液反应,首先Na2O2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O2,NaOH与Fe3+离子反应生成Fe(OH)3。
所以先有气泡产生,然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关键词:过氧化钠;实验探究;供氧剂;强氧化性;漂剂性;杀菌消毒钠在氧气中燃烧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氧气量不足时:4Na+O2=2Na2O(氧化钠)。
第二种情况是氧气充足时:2Na+O2=Na2O2(过氧化钠)。
过氧化钠不为碱性氧化物,但可以跟二氧化碳,酸,水反应,产物中都有氧气(O2)放出,即: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4HCl═4NaCl+2H2O+O2↑,与2Na2O2+2H2O═4NaOH+O2↑。
探究实验1某淡黄色的固体物质,它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通常状况下会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例如,它与CO2反应时,只生成了Na2CO3和O2,它与稀盐酸反应时,非常剧烈,产物为NaCl、H2O和O2。
探究步骤:a.取少量的淡黄色的颗粒状固体投入到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可观察到产生了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再向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可观察到烧杯中溶液变红。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该淡黄色的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什么元素,谈谈你的依据是什么?分析:淡黄色的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钠和氧两种元素,因为该物质与稀盐酸反应时,生成NaCl、H2O和O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守恒规律可知该淡黄色固体中肯定含有两种元素,即为钠(Na)和氧(O)。
过氧化钠的性质实验探究邱峻一.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探究例1. 用脱脂棉包住约0.2g过氧化钠粉末,置于石棉网上,往脱脂棉上滴水,可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
(1)由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出的有关过氧化钠跟水反应的结论是:第一,有氧气生成;第二,________________。
过氧化钠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其中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结论。
用以验证第一条结论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用以验证第二条结论的实验方法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2)往小试管中加水至固体完全溶解且不再有气泡生成后,取出试管,往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变红,振荡后,红色褪去。
为探究此现象,该小组同学从查阅有关资料中得知:过氧化钠跟水反应可生成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和足量水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有过氧化氢存在。
现有硫化钠溶液、亚硫酸钠溶液、硫酸亚铁溶液、碘化钾溶液、红色布条等,请从中选择试剂,加以验证(只要求列出实验所用的试剂及观察到的现象)。
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物质燃烧有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二是有氧气等助燃物质存在。
由此进行分析可得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Na2O2是还原剂。
(2)本小题实质上是考查氧气的检验、气密性检查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的应用。
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导管口p处,木条复燃。
将导管q浸入水中,反应过程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3)在限定范围内考查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答案多样化,如:硫化钠溶液,溶液变浑浊;红色布条,布条褪色。
注意,在氢氧化钠存在条件下检验过氧化氢,最好不要选用硫酸亚铁、碘化钾等作为试剂。
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碱的化学性质;掌握不同浓度的碱的稀释方法并测定其饱和溶解度。
实验原理:碱是指在水中能够产生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碱的化学性质表现在中和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等方面,且其化学性质的强弱与浓度有关。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分别称取出NaOH、KOH、Ca(OH)2三种碱,测定其质量并记录。
用滴定管加水将每种碱样品分别稀释至0.1mol/L。
2. NaOH的饱和溶解度测定:将NaOH加入100mL的三角瓶中,缓慢加入少量水并充分搅拌,直至NaOH溶解后形成一定浓度的溶液,记录溶解度。
3. 所有碱样品的中和反应:准备3支400mL 锥形瓶,每支装入NaOH、KOH、Ca(OH)2溶液,且每种碱浓度均为0.1mol/L。
加入酚酞指示剂后分别用稀盐酸溶液滴定至中性点(指示剂颜色从红变色至淡黄),记录所需的滴定体积。
4. 三种碱浓度的稀释:由于实验条件所限,只能将NaOH的浓度进行稀释。
必须将NaOH溶液浓度稀至0.01mol/L和0.001mol/L,采用简单的稀释法即可。
5. NaOH、KOH溶液的饱和度测试:将适量的NaOH、KOH加入100mL的三角瓶中并分别加入稀水进行稀释,直到出现微小的固体残留物,停止稀释。
求算其饱和度并记录。
实验结果:1. NaOH、KOH、Ca(OH)2的质量分别为30g、25g、50g。
2. NaOH饱和溶解度:1.2mol/L。
3. NaOH中和反应:20.1 mL;KOH中和反应:17.9 mL;Ca(OH)2中和反应:40.5 mL。
4. NaOH分别稀释至0.01mol/L和0.001mol/L。
5. NaOH的饱和度为0.8mol/L,KOH的饱和度为0.9mol/L。
实验分析:由于NaOH溶解度比较高,中和反应时需要耐心地加入滴定液,以免误差产生。
NaOH和KOH的饱和度相差不大,Ca(OH)2的饱和度明显较低。
稀释时应注意稀释液量的大小,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实验目的】
1.掌握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的实质,可以写出方程式。
2.经历吹气点火、滴水点火实验探究,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探究内容】
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原理】
1.2Na2O2+2H2O═4NaOH+O2↑
2.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实验所需仪器及药品】
仪器:试管(1支)蒸发皿(1只)长玻璃管(1支)脱脂棉火柴镊子钥匙
药品:过氧化钠、水
【实验步骤】
1.Na2O2+H2O
(1)取一支干净的试管,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钠。
(2)在试管中加入水,有反应生成。
(3)用点燃的火柴放在试管口,观察有没有变得更亮。
(4)用手摸一摸试管外壁,感受温度变化。
(5)在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2.Na2O2 +CO2
铺于干净的纸上。
(2)
(3)取少许过氧化钠,将结块的过氧化钠用研钵研
磨成粉末平铺于脱脂棉上,用镊子将脱脂棉包
起来。
(4)将包好的脱脂棉放入蒸发皿中,用一支细长玻璃管向脱脂棉缓缓吹气。
观察现象。
【注意事项】
1.
2.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产物里面滴入酚酞溶液可能会出现颜色变红,但红色
马上消失,这是因为过氧化钠有强的氧化性,将酚酞氧化,则红色退去。
因此要同学观察时要快,并且尽量不摇动试管。
3.
4.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由于过氧化碳生产时间久,因此要将结块的过
氧化碳研磨成粉末,使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充分接触。
5.用脱脂棉包过氧化钠时包的松散些,有助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接触,易于
反应进行。
【实验现象与结果分析】
1.Na2O2+H2O
(1)试管内有气体生成。
(2)点燃的的火柴放在试管口变得更亮,说明产生的是氧气。
(3)摸试管外壁,试管外壁温度升高,说明反应放热。
(4)在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红色生成,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
2.Na2O2 +CO2
(1) 脱脂棉着火,并且火光剧烈。
说明反应放热引起脱脂棉燃烧,反应放出氧气,助燃。
【实验的成功关键】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所用棉花,要薄,固体过氧化钠粉末要细。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反应总是不成功,原因是过氧化钠成产时间较久,已经结块,所以要事先将过氧化钠研磨成粉末,加大其与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