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的测定-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的测定-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的测定-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的测定-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的测定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HJ/T 30-1999 1.适用范围

1.1 本方法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的氯气测定。

1.2 当采集无组织排放样品体积为30L时,方法的检出限为0.03mg/m3,定量测定的浓度范围为0.086~3.3mg/m3,当采集有组织排气样品体积为5.0L时,方法的检出限为0.2mg/m3,定量测定的浓度范围为0.52~20mg/m3。

1.3 游离溴有和氯相同的反应而产生正干扰,微量二氧化硫对测定有明显负干扰。

2. 方法原理

含溴化钾、甲基橙的酸性溶液和氯气反应,氯气将溴离子氧化成溴,溴能在酸性溶液中将甲基橙溶液的红色减退,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退色的程度来确定氯气的含量。

3.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过程中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

3.1 浓硫酸:ρ=1.84g/ml。

3.2 甲基橙。

3.3 溴化钾。

3.4 溴酸钾:基准试剂。

3.5 硫酸溶液:1+6。

量取100ml浓硫酸,缓慢地、边倒边搅拌加入到600ml水中

3.6 甲基橙吸收贮备液

称取0.1000 g甲基橙,溶解于100ml 40~50℃的水中,冷却至室温,加无水乙醇20ml,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放置暗处可保存半年。

3.7 甲基橙吸收使用液

用吸管移取甲基橙吸收储备液250ml,置于1000ml容量瓶中,加入500ml 1+6硫酸溶液,再加入5.0g溴化钾,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3.8 溴酸钾标准贮备液:c(l/6KBrO3)1.41×10-1mol/L。

称取1.9627g溴酸钾,用少量水溶解,移入5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溴酸钾标准贮备溶液每毫升相当于5.00mg氯。放置暗处,可保存半年。

3.9 溴酸钾标准使用液:c(l/6KBrO3)1.41×10-3mol/L。

用吸管移取溴酸钾标准贮备液10ml,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溴酸钾标准使用液每毫升相当于50.0μg氯。

4. 仪器

4.1 分光光度计:具1cm比色皿。

4.2 采样仪器

4.2.1 有组织排放监测采样仪器

参照GB 16157—1996中9.3有关部分配置采样仪器。

4.2.1.1 采样管

以硬质玻璃、氟树脂或氯乙烯树脂为材质,具有适当尺寸的管料为采样管。

4.2.1.2 取样装置

25ml多孔玻板吸收管。

4.2.1.3 流量计量装置

按GB 16157—1996中9.3.6配置流量计量装置。

4.2.1.4 抽气泵

按GB 16157—1996中9.3.7配置抽气泵。

4.2.1.5 连接管

聚四氟乙烯软管或内衬聚四氟乙烯薄膜的硅橡胶管。

4.2.2 无组织排放监测采样仪器

4.2.2.1 引气管

以聚四氟乙烯或聚乙烯软管作引气管,在其头部接一玻璃漏斗。

4.2.2.2 取样装置

25ml多孔玻板吸收管。

4.2.2.3 流量计量装置

按GB 16157—1996中9.3.6配置流量计量装置。

4.2.2.4 抽气泵

按GB 16157—1996中9.3.7配置抽气泵。

4.2.2.5 连接管

聚四氟乙烯软管或内衬聚四氯乙烯薄膜的硅橡胶管。

5. 样品采集和保存

5.1 有组织排放样品采集

5.1.1 采样位置和采样点

按GB 16157—1996中9.1.1和9.1.2确定采样位置和采样点。

5.1.2 采样装置的连接

参考GB 16157—1996中9.3图28,按采样管、样品吸收装置、流量计量装置和抽气泵的顺序连接好采样系统,连接管要尽可能短。按GB 16157—1996中9.4的要求检查采样系统的气密性和可靠性。

5.1.3 样品采集

将采样管头部塞适量玻璃棉后,插入排气筒采样点,用两支串联,内装10.0ml 甲基橙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以0.2L/min的流量采样。当吸收液颜色有明显减退时,即可停止采样。如不退色,采样时间选择60min。

5.2 无组织排放样品采集

5.2.1 采样位置和采样点

按GB 16297—1996附录C的规定确定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位置,或按其他特定要求确定环境空气采样点。

5.2.2 采样装置的连接

按引气管、样品吸收装置、流量计量装置和抽气泵的顺序连接采样装置。按GB 16157—1996中9.4 的要求检査采样系统的气密性和可靠性。

5.2.3 样品采集

串联两支内装l0.0ml甲基橙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以0.6L/min的流量采样。当甲基橙吸收液颜色明显减退时,即可停止采样。如不退色,采样时间选择60min。

5.3 样品的保存

采样后,将两管样品溶液全部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用水洗涤吸收管,合并转移到此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待测定。该样品显色完成后溶液颜色稳定,常温下至少可保存15天。

6. 分析步骤

6.1 校准曲线的绘制

取7只100ml容量瓶,各加入20.0ml甲基橙吸收液,并按次序分别移入溴酸钾标准使用溶液0.00、0.20、0.40、0.80、1.20、1.60、2.00ml (即相当于含氯量为0、10、20、40、60、80、100μg),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放置40min后,用lcm比色皿,在波长507nm处,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对氯含量(μg)绘制校准曲线,并计算得到校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

6.2 样品测定

采样后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的溶液,放置40min后,用lcm比色皿,在波长507nm处,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

7. 计算和结果表示

7.1 样品中氯气浓度的计算:

测得样品吸光度后,在校准曲线上读得其对应的氯含量x;或根据回归直线方程:y=a+bx来计算求得氯含量x。即:

x= (Y-a) /b

式中:

Y——吸光度;

a——截距;

b——斜率,1/μg;

x——氯含量,μg。

结果计算的公式为:c=x/V nd。

式中:

c——样品气体的含氯浓度,mg/m3;

x——样品溶液中测得的含氯量,μg;

V nd——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干采气体积,L。

按GB 16157—1996 中10.1 或10.2 计算V nd。

7.2 氯气有组织排放的“排放浓度”计算

按GB 16157 —1996中11.1.2或11.1.4计算氯气的“排放浓度”。

7.3 氯气有组织排放的“排放速率(kg/h)”计算

按GB 16157—1996中11.4计算氯气的“排放速率”。

7.4 氯气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值”计算

7.4.1 按下式计算一个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氯气平均浓度

式中:

c——一个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氯气平均浓度;

c i——一个样品中的氯气浓度;

n——一个无组织排放监控点采集的样品数目。

7.4.2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值”的计算

按GB 16297—1996附录C中C2.3计算氯气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值”。

8. 说明

8.1 温度低于20℃时,校准曲线绘制和样品测定都必须延长反应显色时间;或将反应后的吸收液置于20~30℃恒温水浴中40min。

8.2 在现场采样时,如氯气浓度较高,则操作人员应在上风向并戴好防毒口罩操作,严防氯气中毒。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氯气《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 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编号:XXX XXX有限公司 方法验证报告 固定污染源氯气的测定 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方法验证人员: 方法验证日期: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1.1人员情况 公司安排分析人员XXX和XXX进行了《固定污染源氯气的测定 甲基橙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分析方法的验证。验证人员通过培训学习熟悉了该标准方法原理及分析流程,能够熟练操作仪器,独立完成整个分析过程,并通过了公司自认定考核。分析人员见表1。 表1 分析人员一览表 1.2仪器设备及试剂、标准物质 该标准主要使用的仪器设备由XXX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校准,具体内容见表2。 表2仪器设备(包括仪器、前处理装置) 标准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化学试剂;实验用水为新制备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本次方法验证使用试剂见表3。

表3试剂 1.3实验室环境条件 标准方法对测试环境无特殊要求,符合实验室日常环境控制即可。目前实验室环境监控设备配置有温湿度表。实验室配有通风橱,实验人员配备防毒面具。 二、方法简介 2.1样品 2.1.1样品采集 2.1.1.1有组织排放样品采集 将采样管头部塞适量玻璃棉后,插入排气筒采样点,用两支串联,内装10.0mL甲基橙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以0.2L/min的流量采样。当吸收液颜色有明显减退时,即可停止采样。如不褪色,采样时间选择60min。 2.1.1.2无组织排放样品采集 串联两支内装10.0mL的甲基橙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以0.6L/min 的流量采样。当甲基橙吸收液颜色明显减退时,即可停止采样如不褪色,采样时间选择60min。

硫酸根离子的测定

MM_FS_CNG_0301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 硫酸根离子重量法光度法(适用于微量硫酸根含量的测定)容量法(EDTA络合滴定法) MM_FS_CNG_0301 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硫酸根离子的测定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制盐工业中工业盐、食用盐(海盐、湖盐、矿盐、精制盐)、氯化钾、工业氯化镁试样中硫酸根含量的测定。 2.重量法 .原理概要 样品溶液调至弱酸性,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称重,计算硫酸根含量。 .主要试剂和仪器 2.2.1.主要试剂 氯化钡:/L溶液; 配制:称取氯化钡,溶于500mL水中,室温放置24h,使用前过滤; 盐酸:2mol/L溶液; 甲基红:%溶液。 仪器 一般实验室仪器。 .过程简述 吸取一定量样品溶液〔见附录A(补充件)〕,置于400mL烧杯中,加水至150mL,加2滴甲基红指示剂,滴加2mol/L盐酸至溶液恰呈红色,加热至近沸,迅速加入40mL(硫酸根含量>%时加入60mL)/L氯化钡热溶液,剧烈搅拌2min,冷却至室温,再加少许氯化钡溶液检查沉淀是否完全,用预先在120℃烘至恒重的4号玻璃坩埚抽滤,先将上层清液倾入坩埚内,用水将杯内沉淀洗涤数次,然后将杯内沉淀全部移入坩埚内,继续用水洗涤沉淀数次,至滤液中不含氯离子(硝酸介质中硝酸银检验)。以少量水冲洗坩埚外壁后,置电烘箱内于120±2℃烘1h后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以后每次烘30min,直至两次称重之差不超过视为恒重。 .结果计算 硫酸根含量按式(1)计算。 硫酸根(%)=(G1-G2)× ×100 (1) W 式中:G1——玻璃坩埚加硫酸钡质量,g;G2——玻璃坩埚质量,g;W——所取样品质量,g;——硫酸钡换算为硫酸根的系数。 .允许差 允许差见表1。 表 1 硫酸根,%允许差,% <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的测定_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的测定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HJ/T 30-1999 1.适用围 1.1 本方法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的氯气测定。 1.2 当采集无组织排放样品体积为30L时,方法的检出限为0.03mg/m3,定量测定的浓度围为0.086~3.3mg/m3,当采集有组织排气样品体积为 5.0L时,方法的检出限为0.2mg/m3,定量测定的浓度围为0.52~20mg/m3。 1.3 游离溴有和氯相同的反应而产生正干扰,微量二氧化硫对测定有明显负干 扰。 2. 方法原理 含溴化钾、甲基橙的酸性溶液和氯气反应,氯气将溴离子氧化成溴,溴能在酸性溶液中将甲基橙溶液的红色减退,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退色的程度来确定氯 气的含量。 3.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过程中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 3.1 浓硫酸:ρ=1.84g/ml。 3.2 甲基橙。 3.3 溴化钾。 3.4 溴酸钾:基准试剂。 3.5 硫酸溶液:1+6。 量取100ml浓硫酸,缓慢地、边倒边搅拌加入到600ml水中 3.6 甲基橙吸收贮备液 称取0.1000 g甲基橙,溶解于100ml 40~50℃的水中,冷却至室温,加无水乙醇20ml,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放置暗处可 保存半年。 3.7 甲基橙吸收使用液 用吸管移取甲基橙吸收储备液250ml,置于1000ml容量瓶中,加入500ml 1+6硫酸溶液,再加入 5.0g溴化钾,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3.8 溴酸钾标准贮备液:c(l/6KBrO3)1.41×10-1mol/L。 称取1.9627g溴酸钾,用少量水溶解,移入5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溴酸钾标准贮备溶液每毫升相当于 5.00mg氯。放置暗处,可保存半年。 3.9 溴酸钾标准使用液:c(l/6KBrO3)1.41×10-3mol/L。 用吸管移取溴酸钾标准贮备液10ml,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溴酸钾标准使用液每毫升相当于50.0μg氯。 4. 仪器 4.1 分光光度计:具1cm比色皿。 4.2 采样仪器 4.2.1 有组织排放监测采样仪器 参照GB 16157—1996中9.3有关部分配置采样仪器。 4.2.1.1 采样管 以硬质玻璃、氟树脂或氯乙烯树脂为材质,具有适当尺寸的管料为采样管。4.2.1.2 取样装置 25ml多孔玻板吸收管。 4.2.1.3 流量计量装置 按GB 16157—1996中9.3.6配置流量计量装置。 4.2.1.4 抽气泵 按GB 16157—1996中9.3.7配置抽气泵。 4.2.1.5 连接管 聚四氟乙烯软管或衬聚四氟乙烯薄膜的硅橡胶管。 4.2.2 无组织排放监测采样仪器 4.2.2.1 引气管 以聚四氟乙烯或聚乙烯软管作引气管,在其头部接一玻璃漏斗。 4.2.2.2 取样装置 25ml多孔玻板吸收管。 4.2.2.3 流量计量装置 按GB 16157—1996中9.3.6配置流量计量装置。

硫酸根离子精确检测方法

2.重量法 2.1.原理概要 样品溶液调至弱酸性,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称重,计算硫酸根含量。 2.2.主要试剂和仪器 2.2.1.主要试剂 氯化钡:0.02mol/L溶液; 配制:称取2.40g氯化钡,溶于500mL水中,室温放置24h,使用前过滤; 盐酸:2mol/L溶液; 甲基红:0.2%溶液。 2.2.2.仪器 一般实验室仪器。 2.3.过程简述 吸取一定量样品溶液〔见附录A(补充件)〕,置于400mL烧杯中,加水至150mL,加2滴甲基红指示剂,滴加2mol/L盐酸至溶液恰呈红色,加热至近沸,迅速加入40mL(硫酸根含量>2.5%时加入60mL)0.02mol/L氯化钡热溶液,剧烈搅拌2min,冷却至室温,再加少许氯化钡溶液检查沉淀是否完全,用预先在120℃烘至恒重的4号玻璃坩埚抽滤,先将上层清液倾入坩埚内,用水将杯内沉淀洗涤数次,然后将杯内沉淀全部移入坩埚内,继续用水洗涤沉淀数次,至滤液中不含氯离子(硝酸介质中硝酸银检验)。以少量水冲洗坩埚外壁后,置电烘箱内于120±2℃烘1h后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以后每次烘30min,直至两次称重之差不超过0.0002g视为恒重。 2.4.结果计算 硫酸根含量按式(1)计算。 硫酸根(%)=(G1-G2)×0.4116 ×100 (1) W 式中:G1——玻璃坩埚加硫酸钡质量,g; G2——玻璃坩埚质量,g; W——所取样品质量,g; 0.4116——硫酸钡换算为硫酸根的系数。 2.5.允许差 允许差见表1。 表1 硫酸根,%允许差,% <0.50 0.03 0.50~<1.50 0.04 1.50~3.50 0.05 2.6.分析次数和报告值 同一实验室取双样进行平行测定,其测定值之差超过允许差时应重测,平行测定值之差如不超过允许差取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报告值。

HJT 31-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 光气 方法证实

1方法依据 本方法依据HJ/T 31-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光气的测定 2仪器和设备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3.分析步骤 参考HJ/T 31-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光气的测定苯胺紫外分光光度法 4.验证结果 4.1校准曲线及线性范围 按HJ/T 31-1999方法操作,数据见表1 表1校准曲线数据 浓度(μg) 0.000.200.50 1.00 2.00 5.0010.0吸光度(As) 0.0020.0070.0170.0330.0630.1600.315吸光度(As-Ao) 0.0000.0050.0150.0310.0610.1580.313 回归方程:y=0.0314x-0.0006 r=0.9999

4.2 检出限实验 在10个空白样品中分别加入5倍检出限浓度的标准物质(即0.24μg/mL ),以15L 采样体积进行测定,按HJ 168-2010规定MDL=S n t ?-)99.0,1(进行计算,结果如下: 表2 方法检出限测定结果(N=10) 根据光气,0 *a *)3/(V Vnd V W m mg C = 计算得出方法检出限。 其中:C —光气含量(mg/m 3); Va —样品溶液总体积(mL ); W —测定时所分取的样品溶液中光气含量(g ); V 0—分析时所分取的样品溶液体积(mL ); Va —所采气体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干采气体积(L ); 4.3精密度实验 取2个高低浓度水平的样品,低浓度样品1浓度为1.00μg /ml ,高浓度样品2浓度为6.00μg /ml ,按照步骤3,分别做6次平行实验,计算出样品的浓度平均值,标准偏差并求出相对标准偏差,结果见表3

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定陶瓷原料中的微量铁_蔡新安

中国陶瓷│CHINA CERAMICS │2008(44)第 11 期│63 【摘 要】:采用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以磺基水杨酸为显色剂、双氧水为氧化剂, 控制pH 值为1.5~3,磺基水杨酸与Fe 3+生成稳定的紫红色配合物(1∶1),其最大吸收波长在515nm 处,在等吸收点处测定吸光度,铁量在0.00~1.00mg 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方法适用于陶瓷原料中微量铁的测定。 【关键词】: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铁 引 言 影响陶瓷白度的主要元素是铁化合物,故检验陶瓷原料中的铁含量对制备高质量的陶瓷十分重要,现有陶瓷原料中铁的测定主要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1] ,由于原子 吸收光谱仪价贵昂贵,对一些小型原料厂不太现实,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以其特有的仪器简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优点,非常适合铁含量的测定[2],本文在此基础上,经过实验研究发现,在pH=1.5~3时,磺基水杨酸与Fe 3+ 可生成稳定的紫红色配合物(1∶1),利用铁(Ⅲ)-磺基水杨酸显色体系及光度特性,可成功地用于陶瓷原料中微量铁的测定。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752 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Fe 3+ 标准溶液:准确称取经400℃灼烧的三氧 化二铁(光谱纯)0.1000g 于烧杯中,加入(1+1)盐酸30mL,浓硝酸5mL,于水浴上溶解之后,移入1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以每毫升含三氧化二铁0.1mg/mL 做为储备液,使用时并稀释至0.05mg/mL。pH2.0的盐酸溶液∶于1L 水中加入浓盐酸2.5mL,并用酸度计校正至2.0。磺基水杨酸溶液浓度为10%。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双蒸馏水。 1.2 实验方法 取一定量的含铁(Fe 3+)溶液于50mL 容量瓶中,加入少量双氧水使其中部分Fe 2+氧化为Fe 3+,然后加入磺基水杨酸溶液,用蒸馏水稀释并同时调节pH 值,定容,摇匀,以试剂空白为参比,采用1cm 比色皿测吸光度, 求其中的铁含量。 准确称取0.5克左右烘干的陶瓷原料试样(精确至0.0001g)置于镍钳锅中,取NaOH 4g 将熔剂的2/3 与试样混匀,剩下的1/3 覆盖于上面,先低温加热,逐渐升高至1000℃,熔融10~15min 取出冷却后,将熔块用热水浸出于500mL 烧杯中,加入盐酸(密度1.19g/cm 3)20mL,盖上表面皿,待反应停止后用盐酸(1+1)及热水洗净坩埚、坩埚盖及表面皿,将烧杯移至沸水浴上,浓缩至硅酸胶体析出仅带少量液体为止(约10mL)。取下,冷却至室温,加沸水10mL,用慢速定量滤纸过滤于100mL 容量瓶中,用热盐酸(1+19)洗涤5~6次,再用热水洗涤沉淀无氯离子止,加水定容至刻度。移取5mL 于50mL 容量瓶中,加入少量双氧水氧化Fe 2+为Fe 3+,然后加入磺基水杨酸溶液,用蒸馏水稀释并同时调节pH 值,定容,用1cm 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作参比,在550nm 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由测得的吸光度值,通过工作曲线,查取铁的浓度,从而计算出试样中铁的含量。 2 结果与讨论 2.1吸收光谱 按实验方法配制磺基水杨酸铁溶液, 在波长460~640nm 范围内每隔10nm 测定一次吸光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吸光度随波长的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结果表明,515nm 为铁与磺基水杨酸所形成配合物的最佳吸收波长。 2.2溶液pH 值对吸光度的影响 Fe 3+与磺基水杨酸配合物的形成与溶液pH 值有密切的关系。图2为溶液pH 值对吸光度的影响。由图2可见:Fe 3+与磺基水杨酸形成的配合物的吸光度随pH 值的增大而升高。当pH 值<1.5和pH 值>3.0时,吸光度随pH 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定陶瓷原料中的微量铁 蔡新安1,章慧芳1,李 硕2,杨晓波1 (1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生化系, 景德镇 333000; 2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 景德镇 333000) 图1 吸光度随波长变化曲线 收稿日期:2008-8-29 基金项目: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科研重点资助项目,编号:TCYJ-08-01 作者简介:蔡新安,男,江西丰城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及陶瓷材料研究工作。

硫酸根离子精确检测方法

硫酸根离子精确检 测方法

2.重量法 2.1.原理概要 样品溶液调至弱酸性,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称重,计算硫酸根含量。 2.2.主要试剂和仪器 2.2.1.主要试剂 氯化钡:0.02mol/L溶液; 配制:称取2.40g氯化钡,溶于500mL水中,室温放置24h,使用前过滤; 盐酸:2mol/L溶液; 甲基红:0.2%溶液。 2.2.2.仪器 一般实验室仪器。 2.3.过程简述 吸取一定量样品溶液〔见附录A(补充件)〕,置于400mL烧杯中,加水至150mL,加2滴甲基红指示剂,滴加2mol/L盐酸至溶液恰呈红色,加热至近沸,迅速加入40mL(硫酸根含量> 2.5%时加入60mL)0.02mol/L氯化钡热溶液,剧烈搅拌2min,冷却至室温,再加少许氯化钡溶液检查沉淀是否完全,用预先在120℃烘至恒重的4号玻璃坩埚抽滤,先将上层清液倾入坩埚内,用水将杯内沉淀洗涤数次,然后将杯内沉淀全部移入坩埚内,继续用水洗涤沉淀数次,至滤液中不含氯离子(硝酸介质中硝酸银

检验)。以少量水冲洗坩埚外壁后,置电烘箱内于120±2℃烘1h 后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以后每次烘30min,直至两次称重之差不超过0.0002g视为恒重。 2.4.结果计算 硫酸根含量按式(1)计算。 硫酸根(%)=(G1-G2)×0.4116 ×100 (1) W 式中:G1——玻璃坩埚加硫酸钡质量,g; G2——玻璃坩埚质量,g; W——所取样品质量,g; 0.4116——硫酸钡换算为硫酸根的系数。 2.5.允许差 允许差见表1。 表 1 硫酸根,%允许差,% <0.50 0.03 0.50~<1.50 0.04 1.50~3.50 0.05 2.6.分析次数和报告值

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定海带中的铁

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定海带中的铁 开题报告 房如玉 1.研究背景 铁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之一,对人体有重要的生理生化作用,铁元素在人体中具有造血功能,参与血蛋白,细胞色素及各种酶的合成,促进生长,铁还在血液中起运输氧和营养物质的作用,人的颜面泛出红润之美,离不开铁元素,人体缺铁会发生小细胞性贫血,免疫功能下降和新陈代谢紊乱,缺铁或铁过量都能引起人体代谢过程紊乱,使人容易感到疲劳,从而影响人的正常工作、学习与生活,而人体所摄取的铁中实际上只有大约8%被吸收而进入血液之中,体内的铁大部分用于制造血红素。血红素在血液细胞每120天更换新细胞时被循环再利用。与蛋白质结合的铁贮藏在体内,而组织铁(存在于肌血球素中)贮藏在体内的量则非常少,因此,人体需保证摄入适量的铁元素,而海带是一种受人们欢迎的副食,且含有一定量的铁元素,对铁缺乏症的预防和辅助治疗有作用[1]。海带为海生植物,性味咸,入药名为“昆布”。据文献记载:海带含有褐藻、胶酸、纤维素、粗蛋白、碳水化合物、甘露醇、钾、碘、铁等成分,经常适量食用海带,不仅可以乌发美容养颜,还能预防肝病,心血管病,对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脑水肿,乙型脑炎,脚气病,消化不良,排尿不畅等症都有一定的效果。因此在食品、医药、卫生等方面对铁的含量测定均有严格要求,对铁的测定方法研究也有重大意义。 2.研究现状 近几年来,铁的可见光光度分析检测方法报道很多,其中,主要有催化动力学光度法[2,3]、显色反应分光光度法[4,5]和固相分光光度法[6]。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根据待测物质对某些反应的催化作用,利用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测量与反应速率成比列关系的吸光度,来计算待测物质的浓度。其中段秀云[7]基于在HCl介质中,Fe(Ⅲ)催化H2O2氧化次甲基绿的反应,建立了测定痕量Fe(Ⅲ)的方法,检出限为0.005μg/L,相对标准偏差3×10-3,线性范围为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腈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HJT 37-1999

1 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的丙烯腈测定。 1.2 当采样体积为30L时,方法的检出限为0.2 mg/m3。方法的定量测定浓度范围为0.26~33.0 mg/m3。 2 方法原理 丙烯腈(CH 2=CHCH 2 CN)用活性炭常温吸附富集,再经二硫化碳常温解吸,解吸 液中各组分通过色谱柱得到分离后进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从测得的丙烯腈色谱峰高(或面积),对解吸液中丙烯腈浓度定量,最后由解吸液体积、浓度和采样体积计算出气体样品中丙烯腈的浓度。 3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GB 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和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4 试剂和材料 4.1 丙烯腈:色谱纯(或分析纯,但必须对丙烯腈无色谱干扰峰)。 4.2 二硫化碳:分析纯(对丙烯腈的色谱测定无干扰峰,否则需进行蒸馏,取46~47℃的馏分)。 4.3 气相色谱固定相:GDX-502, 60~80目。 4.4 氮气:纯度99.99%,并用分子筛或活性氧化铝净化. 4.5 氢气:纯度99.99%,并用分子筛或活性氧化铝净化。 4.6 空气。 4.7 活性炭吸附管 活性炭吸附管的结构如图1所示。玻璃管的两端熔封密闭,并配有两个塑胶帽盖,以备采样完毕后盖紧密闭用。管内填装活性炭粒度为20~40目,A段含100mg, B段含50mg。A段活性炭前的玻璃棉上压着一个V字型弹簧钩,以免炭粒松动。活性炭应对气态丙烯腈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并可用二硫化碳解吸被吸附的丙烯腈。目前市售的用于采集空气中有机蒸气,并以二硫化碳作解吸溶剂的活性炭吸附管能满足要求。 4.8 丙烯腊标准储备液:c=10. 0 mg/ml。 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一定t的丙烯腈(4.1)于容量瓶中,小心加人二硫化碳至刻度,配制成溶液的丙烯腈浓度为10.0 mg/ml,作为储备液,密闭存放于低温(4~8℃)下,备用。存放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4.9 丙烯腈标准使用液:c=1.00 mg/ml。 取1.00ml丙烯睛标准储备液(4.8)于10ml容量瓶中,用二硫化碳稀释至刻度。 5 仪器 5.1 气相色谱仪:附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5.2 色谱柱

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铁

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铁 、目的和要求 1练习使用移液管、容量瓶 2、 掌握用磺基水杨酸显色法测定铁的原理和方法。 3、 掌握722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磺基水杨酸是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有机显色剂之一。磺基水杨酸(简式为 HR )与Fe 3+可以形 成稳定的配合物,因溶液 pH 的不同,形成配合物的组成也不同。在 pH=9?11.5的NH 3H2O-NHCI 溶液中, Fe 3+与磺基水杨酸反应生成三磺基水杨酸铁黄色配合物。 3+ + Fe SO 3H 该配 剂用量及溶液酸度略有改 CaT 、Mg 2+、Al 3+等与磺基水杨酸能生 成无色配合 _ 3 — 量时,不干扰测定。F 、NQ 、PO 4等离子对测定无影响。 在时干扰测定。由于 Fe 2+在碱性溶液中易被氧化, 所以。本法所测定的铁实际上是溶液中铁的总含 量。 磺基水杨酸铁配合物在碱性溶液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420nm,故在此波长下测量吸光度。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1, 15mlFeCI3 溶液(0.05mg/L ) 2.4.8g 的 NH4CI 固体,50ml1mol/L 氨水稀释至 500ml ( pH=9 的 NH4CL-NH3缓冲溶液) 3, 2ml10%磺基水杨酸溶液 4, 752型分光光度计 5, 50ml 容量瓶7个 6, 250ml 烧杯1个,500ml 烧杯1个 7, 蒸馏水 8, 移液管3个 9, 塑料滴管1个 10.50ml 量筒1个 11.pH 计1个 四、实验步骤 1、进入实验室,将实验要用到的有关仪器从仪器橱中取出,把玻璃器皿按洗涤要求洗涤干净 备用。 2、系列标准溶液的配制 在6只5Oml 容量瓶中,用移液管分别加入 0.00、1.00、2.00、3.00、4.00、5.00浓度为 0.025mg/L 的铁盐标准溶液,各加2ml 2%磺基水杨酸溶液,滴加pH=9-11.5的NH4CL-NH 缓冲溶液) 直到溶液变成黄色。 -COO - - Fe Ar 。- -SO3 3 6- 2+ 2+ 合物很稳定,试 变都无影响。 物,在显色剂过 Cr 等离子大量存 2+ Cu 、Co 、Ni 、 COOH HO 2+ 2+ 3+

光催化降解甲基橙

光催化降解染料甲基橙 专业班次:应用化学3班学号: 姓名:日期: 2015年5月12日 1.实验目的 1、掌握确定反应级数的原理和方法; 2、测定甲基橙光催化降解反应速率常数和半衰期; 3、了解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工作原理、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2.实验原理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光催化法能有效地将烃类、卤代有机物、表面活性剂、染料、农药、酚类、芳烃类等有机污染物降解,最终无机化为CO2 H2O,而污染物中含有的卤原子、硫原子、磷原子和氮原子等则分别转化为X-,SO42-,PO43-,PO43-,NH4+,NO3-等离子。因此,光催化技术具有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彻底消除有机污染物,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光催化技术的研究涉及到原子物理、凝聚态物理、胶体化学、化学反应动力学、催化材料、光化学和环境化学等多个学科,因此多相光催化科技是集这些学科于一体的多种学科交叉汇合而成的一门新兴的科学。 光催化以半导体如TiO2,ZnO,CdS,Fe2O3,WO3,SnO2,ZnS,SrTiO3,CdSe,CdTe,In2O3,FeS2,GaAs,GaP,SiC,MoS2等作催化剂,其中TiO2具有价廉无毒、化学及物理稳定性好、耐光腐蚀、催化活性好等优点,帮TiO2是目前广泛研究、效果较好的光催化剂。 半导体之所以能作为催化剂,是由其自身的光电特性所决定的。半导体粒子含有能带结构,通常情况下是由一个充满电子的低能价带和一个空的高能导带构成,它们之前由禁带分开。研究证明,当pH=1时锐钛矿型TiO2的禁带宽度为3.2eV,半导体的光吸收阈值λg与禁带宽度Eg的关系为 λg(nm)=1240/Eg(eV) 当用能量等于或大于禁带宽度的光(λ<388nm的近紫外光)照射半导体光催化剂时,半导体价带上的电子吸收光能被激发到导带上,因而在导带上产生带负电的高活性光生电子(e-),在价带上产生带正电的光生空穴(h+),形成光生电子-空穴对。空穴的能量为7.5 eV,具有强氧化性;电子则具有强还原性。 当光生电子和空穴到达表面时,可发生两类反应。第一类是简单的复合,如果光生电子与空穴没有被利用,则会重新复合,使光能以热能的形式散发掉 e-+h+==N+energy(hv’

固定污染源采样

第二节污染源采样 (一)固定污染源采样 一、填空题 1.对除尘器进出口管道内气体压力进行测定时,可采用校准后得标准皮托管或其她经过校正得非标准型皮托管(如S形皮托管),配压力计或倾斜式压力计进行测定。 2.按等速采样原则测定锅炉烟尘浓度时,每个断面采样次数不得少于次,每个测点连续采样时间不得少于 min,每台锅炉测定时所采集样品累计得总采气量应不少于1m3,取3次采样得算术均值作为管道得烟尘浓度值。 3。采集烟尘得常用滤筒有玻璃纤维滤筒与滤筒两种。 4。烟尘测试中得预测流速法,适用于工况得污染源。 5。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等速采样得原理就是:将烟尘采样管由采样孔插入烟道中,采样嘴气流,使采样嘴得吸气速度与测点处气流速度,并抽取一定量得含尘气体,根据采样管上捕集到得颗粒物量与同时抽取得气体量,计算排气中颗粒物浓度、 6。在烟尘采样中,形状呈弯成90°得双层同心圆管皮托管,也称型皮托管。 7。在矩形烟道内采集烟尘,若管道断面积〈0.1m2,且流速分布、对称并符合断面布设得技术要求时,可取断面中心作为测点。 8.蒸汽锅炉负荷就是指锅炉得蒸发量,即锅炉每小时能产生多少吨得,单位为比。9.测定锅炉烟尘时,测点位置应尽量选择在垂直管段,并不宜靠近管道弯头及断面形状急剧变化得部位、测点位置应在距弯头、接头、阀门与其她变径管段得下游方向大于倍直径处。 10。用S形皮托管与U形压力计测量烟气得压力时,可将S形皮托管一路出口端用乳胶管与U形压力计一端相连,并将S形皮托管插入烟道近中心处,使其测量端开口平面平行于气流方向,所测得得压力为。 11、通常在风机后得压入式管道中进行烟尘采样,管道中得静压与动压都为(填“正”或“负”),全压为 (填“正"或“负”)、

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铁

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铁 一、目的和要求 1、练习使用移液管、容量瓶 2、掌握用磺基水杨酸显色法测定铁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722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磺基水杨酸是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有机显色剂之一。磺基水杨酸(简式为H3R)与Fe3+可以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因溶液pH的不同,形成配合物的组成也不同。在 pH=9~11.5 的 NH3.H2O-NH4Cl 溶液中,Fe3+与磺基水杨酸反应生成三磺基水杨酸铁黄色配合物。 + Fe3+ 该配合物很稳定, 试剂用量及溶液酸度略有改变都无影响。Ca2+、 Mg2+、 Al3+等与磺基水杨酸能生成无色配合物, 在显色剂过量时, 不干扰测定。F-、 NO3-、 PO43-等离子对测定无影响。Cu2+ 、Co2+、Ni2+、Cr3+等离子大量存在时干扰测定。由于Fe2+ 在碱性溶液中易被氧化,所以。本法所测定的铁实际上是溶液中铁的总含量。 磺基水杨酸铁配合物在碱性溶液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420nm, 故在此波长下测量吸光度。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1,15mlFeCl3溶液(0.05mg/L) NH4CL-NH3缓冲溶液) 3,2ml10%磺基水杨酸溶液 4,752型分光光度计 5,50ml容量瓶7个 6,250ml烧杯1个,500ml烧杯1个 7.蒸馏水 8.移液管3个 9.塑料滴管1个 10.50ml量筒1个 11.pH计1个 四、实验步骤 1、进入实验室,将实验要用到的有关仪器从仪器橱中取出,把玻璃器皿按洗涤要求洗涤干净备用。 2、系列标准溶液的配制 在6 只 5Oml 容量瓶中, 用移液管分别加入0.00 、1.00、 2.00、3.00、4.00 、5.00浓度为0.025mg/L的铁盐标准溶液, 各加2ml 2%磺基水杨酸溶液, 滴加pH=9-11.5的NH4CL-NH3缓冲溶液)直到溶液变成黄色。 表1 作工作曲线所配的系列溶液 2,标准曲Array线制作 用分光光度计于420m 波长下, 以试剂空

光催化降解甲基橙

N-TiO2的制备及可见光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1、N掺杂TiO2光催化剂的简易液溶液制备; 2、测定甲基橙在可见光作用下的光催化降解反应速率常数; 3、了解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工作原理、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光催化法能有效地将烃类、卤代有机物、表面活性剂、染料、农药、酚类、芳烃类等有机污染物降解,最终无机化为CO2, H2O。因此,光催化技术具有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彻底消除有机污染物,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光催化技术的研究涉及到原子物理、凝聚态物理、胶体化学、化学反应动力学、催化材料、光化学和环境化学等多个学科,因此多相光催化科技是集这些学科于一体的多种学科交叉汇合而成的一门新兴的科学。 光催化以半导体如TiO2,ZnO,CdS,WO3,SnO2,ZnS,SrTiO3等作催化剂,其中TiO2具有价廉无毒、化学及物理稳定性好、耐光腐蚀、催化活性好等优点。TiO2是目前广泛研究、效果较好的光催化剂之一。 半导体之所以能作为催化剂,是由其自身的光电特性所决定的。半导体粒子含有能带结构,通常情况下是由一个充满电子的低能价带和一个空的高能导带构成,它们之前由禁带分开。研究证明,当pH=1时锐钛矿型TiO2的禁带宽度为3.2eV,半导体的光吸收阈值λg与禁带宽度Eg的关系为 (nm)=1240/E g(eV) 当用能量等于或大于禁带宽度的光(λ<388nm的近紫外光)照射半导体光催化剂时,半导体价带上的电子吸收光能被激发到导带上,因而在导带上产生带负电的高活性光生电子(e-),在价带上产生带正电的光生空穴(h+),形成光生电子-空穴对。空穴具有强氧化性;电子则具有强还原性。 当光生电子和空穴到达表面时,可发生两类反应。第一类是简单的复合,如果光生电子与空穴没有被利用,则会重新复合,使光能以热能的形式散发掉。 第二类是发生一系列光催化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和氧化吸附在光催化剂表面上物质。 TiO2→e-+h+ OH-+h+→·OH

硫酸根检测方法

MM_FS_CNG_0301 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硫酸根离子的测定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制盐工业中工业盐、食用盐(海盐、湖盐、矿盐、精制盐)、氯化钾、工业氯化镁试样中硫酸根含量的测定。 2.重量法 2.1.原理概要 样品溶液调至弱酸性,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称重,计算硫酸根含量。 2.2.主要试剂和仪器 2.2.1.主要试剂 氯化钡:0.02mol/L溶液; 配制:称取2.40g氯化钡,溶于500mL水中,室温放置24h,使用前过滤; 盐酸:2mol/L溶液; 甲基红:0.2%溶液。 2.2.2.仪器 一般实验室仪器。 2.3.过程简述 吸取一定量样品溶液〔见附录A(补充件)〕,置于400mL烧杯中,加水至150mL,加2滴甲基红指示剂,滴加2mol/L盐酸至溶液恰呈红色,加热至近沸,迅速加入40mL(硫酸根含量>2.5%时加入60mL)0.02mol/L氯化钡热溶液,剧烈搅拌2min,冷却至室温,再加少许氯化钡溶液检查沉淀是否完全,用预先在120℃烘至恒重的4号玻璃坩埚抽滤,先将上层清液倾入坩埚内,用水将杯内沉淀洗涤数次,然后将杯内沉淀全部移入坩埚内,继续用水洗涤沉淀数次,至滤液中不含氯离子(硝酸介质中硝酸银检验)。以少量水冲洗坩埚外壁后,置电烘箱内于120±2℃烘1h后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以后每次烘30min,直至两次称重之差不超过0.0002g视为恒重。 2.4.结果计算 硫酸根含量按式(1)计算。 硫酸根(%)=(G1-G2)×0.4116 ×100 (1) W 式中:G1——玻璃坩埚加硫酸钡质量,g;G2——玻璃坩埚质量,g;W——所取样品质量,g;0.4116——硫酸钡换算为硫酸根的系数。 2.5.允许差 允许差见表1。 表 1 硫酸根,%允许差,% <0.50 0.03 0.50~<1.50 0.04 1.50~3.50 0.05 2.6.分析次数和报告值 同一实验室取双样进行平行测定,其测定值之差超过允许差时应重测,平行测定值之差如不超过允许差取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报告值。 3.容量法(EDTA络合滴定法) 3.1.原理概要 氯化钡与样品中硫酸根生成难溶的硫酸钡沉淀,过剩的钡离子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间接测定硫酸根。 3.2主要试剂和仪器 3.2.1.主要试剂 氧化锌;标准溶液。 称取0.8139g于800℃灼烧恒重的氧化锌,置于150mL烧杯中,用少量水润湿,滴加盐酸(1∶2)至全部溶解,移入500mL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Determination of sulpur dioxide from exhausted gas of stationary source Fixed-potential electrolysis method HJ/T57-2000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定电位电解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以及测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方法。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在本标准中引用构成本标准的条文,与本标准同效。 GB/TI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和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3、原理 烟气中二氧化硫(SO2)扩散通过传感器渗透膜,进入电解槽,在恒电位工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SO2+2H2O=SO4-2+4H++2e 由此产生极限扩散电流i,在一定范围内,其电流大小与二氧化硫浓度成正比,即: 在规定工作条件下,电子转移数Z、法拉第常数F、扩散面积S、扩散系数D和扩散层厚度δ均为常数,所以二氧化硫浓度c可由极限电流i来测定。

测定范围:15mg/m3~14300mg/m3。测量误差±5%。 影响因素:氟化氢、硫化氢对二氧化硫测定有干扰。烟尘堵塞会影响采气流速,采气流速的变化直接影响仪器的测试读数。 4、仪器 41定电位电解法二氧化硫测定仪。 4.2带加热和除湿装置的二氧化硫采样管。 4.3不同浓度二氧化硫标准气体系列或二氧化硫配气系统。 4.4能测定管道气体参数的测试仪。 5、试剂 5.1二氧化硫标准气体。 6、步骤 不同测定仪,操作步骤有差异,应严格按照仪器说明节操作。 6.1开机与标定零点 将仪器接通采样管及相应附件。定电位电解二氧化硫测定仪在开机后,通常要倒计时,为仪器标定零点。标定结束后,仪器自动进入测定状态。 6.2测定 采样应在额定负荷或参照有关标准或规定下进行。 将仪器的采样管插入烟道中,即可启动仪器抽气泵,抽取烟气进行测定。待仪器读数稳定后即可读数。同一工况下应连续测定三次,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铁

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测铁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铁 一、目的和要求 1、练习使用移液管、容量瓶 2、掌握用磺基水杨酸显色法测定铁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722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磺基水杨酸是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有机显色剂之一。磺基水杨酸(简式为H 3R )与Fe 3+可以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因溶液pH 的不同,形成配合物的组成也不同。在 pH=9~11.5 的 NH 3.H 2O-NH 4Cl 溶液中,Fe 3+与磺基水杨酸反应生成三磺基水杨酸铁黄色配合物。 + Fe 3+ 该配合物很稳定, 试剂用量及溶液酸度略有改变都无影响。Ca 2+、 Mg 2+、 Al 3+ 等与磺基水杨酸能生成无色配合物, 在显色剂过量时, 不干扰测定。F -、 NO 3-、 PO 43- 等离子对测定无影响。Cu 2+ 、Co 2+、Ni 2+、Cr 3+ 等离子大量存在时干扰测定。由于Fe 2+ 在碱性溶液中易被氧化,所以。本法所测定的铁实际上是溶液中铁的总含量。 磺基水杨酸铁配合物在碱性溶液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420nm, 故在此波长下测量吸光度。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1,15mlFeCl3溶液(0.05mg/L) NH4CL-NH3) 3,2ml10%磺基水杨酸溶液 4,752型分光光度计 5,50ml 容量瓶7个 6,250ml 烧杯1个,500ml 烧杯1个 7.蒸馏水 8.移液管3个 9.塑料滴管1个 10.50ml 量筒1个 11.pH 计1个 四、实验步骤

硫酸根离子精确检测方法

2.重量法 .原理概要 样品溶液调至弱酸性,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称重,计算硫酸根含量。 .主要试剂和仪器 主要试剂 氯化钡:/L溶液; 配制:称取氯化钡,溶于500mL水中,室温放置24h,使用前过滤; 盐酸:2mol/L溶液; 甲基红:%溶液。 仪器 一般实验室仪器。 .过程简述 吸取一定量样品溶液〔见附录A(补充件)〕,置于400mL烧杯中,加水至150mL,加2滴甲基红指示剂,滴加2mol/L盐酸至溶液恰呈红色,加热至近沸,迅速加入40mL(硫酸根含量>%时加入60mL)/L氯化钡热溶液,剧烈搅拌2min,冷却至室温,再加少许氯化钡溶液检查沉淀是否完全,用预先在120℃烘至恒重的4号玻璃坩埚抽滤,先将上层清液倾入坩埚内,用水将杯内沉淀洗涤数次,然后将杯内沉淀全部移入坩埚内,继续用水洗涤沉淀数次,至滤液中不含氯离子(硝酸介质中硝酸银检验)。以少量水冲洗坩埚外壁后,置电烘箱内于120±2℃烘1h后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以后每次烘30min,直至两次称重之差不超过视为恒重。 .结果计算 硫酸根含量按式(1)计算。 硫酸根(%)=(G1-G2)× ×100 (1) W 式中:G1——玻璃坩埚加硫酸钡质量,g; G2——玻璃坩埚质量,g; W——所取样品质量,g; ——硫酸钡换算为硫酸根的系数。 .允许差 允许差见表1。 表1 硫酸根,%允许差,% < ~< ~ .分析次数和报告值 同一实验室取双样进行平行测定,其测定值之差超过允许差时应重测,平行测定值之差如不超过允许差取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报告值。

3.容量法(EDTA络合滴定法) .原理概要 氯化钡与样品中硫酸根生成难溶的硫酸钡沉淀,过剩的钡离子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间接测定硫酸根。 主要试剂和仪器 主要试剂 氧化锌;标准溶液。 称取于800℃灼烧恒重的氧化锌,置于150mL烧杯中,用少量水润湿,滴加盐酸(1∶2)至全部溶解,移入500mL容量瓶,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氨-氯化铵缓冲溶液(pH≈10); 称取20g氯化铵,以无二氧化碳水溶解,加入100mL 25%氨水,用水稀释至1l 铬黑T:%溶液; 称取铬黑T和2g盐酸羟胺,溶于无水乙醇中,用无水乙醇稀释至100mL, 贮于棕色瓶内;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L标准溶液; 配制:称取40g二水合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于不含二氧化碳水中,稀释至5l,混匀,贮于棕色瓶中备用; 标定:吸取氧化锌标准溶液,置于150mL烧杯中,加入5mL氨性缓冲溶液,4滴铬黑T指示剂,然后用/L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变为亮蓝色为止; 计算:EDTA标准溶液对硫酸根的滴定度按式(2)计算。 TEDTA/SO24 -=TEDTA/Mg2+× (2) 式中:TEDTA/Mg2+——EDTA标准溶液对镁离子的滴定度,g/mL;——镁离子换算为硫酸根的系数。 TEDTA/Mg2+=W×20/500 × (3) V 式中:W——称取氧化锌的质量,g; V——EDTA标准溶液的用量,mL; ——氧化锌换算为镁离子的系数。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镁(Mg-EDTA):/L溶液; 称取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镁(四水盐),溶于1l无二氧化碳水中; 无水乙醇; 盐酸:1mol/L溶液; 氯化钡:/L溶液; 配制:同; 标定:吸取氯化钡溶液,加入5mLmg-EDTA溶液、10mL无水乙醇、5mL氨性缓冲溶液、4滴铬黑T指示剂,然后用/L 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变为亮蓝色,记录EDTA用量。 仪器 一般实验室仪器。 .过程简述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磺基水杨酸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磺基水杨酸(3 学时)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测定原理; 2、熟悉紫外分光光度计的结构流程; 3、熟练掌握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磺基水杨酸在紫外区有吸收,在最大吸收波长处其吸光度与磺基水杨酸的浓度成正比。 据此可测定样品中的磺基水杨酸的浓度. 定量方法: 1 比较法:As/Ax=Cs/Cx 2.标准曲线法 三、仪器与试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00mg/mL 磺基水杨酸 四、参考步骤 1、比较法: 取标准溶液10mL 于5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吸收曲线的绘制:以水为参比,用1cm 比色皿,在220-400nm,每隔5-10nm 测定吸光 度,绘制吸光度—波长曲线,选择测量波长(λmax)。 取10mL 样品于5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以水为参比,用1cm 比色皿,在λmax 测定样品吸光度。 根据比较法计算样品中磺基水杨酸的浓度。 2、标准曲线法: (1) 取标准溶液10mL 于5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2)吸收曲线的绘制:以水为参比,用1cm 比色皿,在220-400nm,每隔5-10nm 测定吸光度,绘制 吸光度—波长曲线,选择测量波长(λmax)。 (3)分别取2.0, 4.0, 6.0, 8.0, 10.0mL 标准溶液于5 个5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4)标准曲线的绘制: 以水为参比,用1cm 比色皿,在λmax 初分别测定上述5 种吸光度.绘制吸 光度—浓度标准曲线(或用回归分析法进行线性拟合,得出回归方程)。 (5) 取一定体积样品于5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以水为参比,用1cm 比色皿,在λmax 测定样品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或回归方程求出样品中磺基水杨酸的浓度。 五、问题与思考 1.简述紫外吸收光谱定量分析的过程和方法。 2.试比较可见分光光度计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异同。 (任乃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