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烟尘(颗粒物)的测定
- 格式:doc
- 大小:319.94 KB
- 文档页数:19
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编制组2015年9月一、项目背景 (3)1.任务来源 (3)2.工作过程 (3)二、修订本标准的必要性分析 (3)1.固定污染源颗粒物污染的危害 (4)2.相关环保标准和环保工作的需要 (4)3.现行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的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 (4)4.低浓度颗粒物测定技术的最新进展 (5)三、国内外相关分析方法研究 (5)1.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相关分析方法研究 (5)2.国内相关分析方法研究 (7)四、标准制修订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7)1.标准制修订的基本原则 (7)2.标准制修订的技术路线 (8)五、方法研究报告 (10)1.适用范围 (10)2.规范性引用文件 (11)3.术语和定义 (11)4.方法原理 (11)5.仪器和设备 (12)6.采样位置和采样点 (13)7.采样 (13)8.结果与表述 (14)9.质量控制措施 (14)六、方法验证 (16)1.实验内容 (16)2.质量控制措施 (16)3.验证实验室基本情况 (18)4.验证实验结论 (18)参考文献: (19)一、项目背景1.任务来源2015年6月,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向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下达了起草《固定污染源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方法标准的任务。
标准的制定由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牵头,石家庄环境监测中心、秦皇岛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兴隆县环境监测站、河北省大名市环境监测站、唐山永正环境监测有限公司协作;青岛明华电子仪器有限公司、青岛崂山应用技术研究所、青岛容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支持。
2.工作过程按照河北省环境保护厅的要求,召集各参加单位,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制定了详细的标准编制计划与任务分工,具体工作计划如下:(1)对国内外有关“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的标准内容、包括测定原理、采样装置、采样程序、质量控制、结果计算及方法性能进行调研,对国内外固定污染源低浓度颗粒物采样设备的工作原理、测试方法、可行性及应用情况进行调研,对国内外相关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比较,对国内固定污染源排放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分析研究,收集国内外关于低浓度颗粒物测定的文献资料,分类归纳。
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颗粒物监测及质控技术作者:危勤涛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18期摘要:对比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颗粒物的几种监测分析方法,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从监测分析方法的选择、监测技术要点、监测主要环节的质控技术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为环境监测人员从事固定污染源废气颗粒物的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提高监测质量。
关键词:固定污染源废气;颗粒物;技术要点;质控技术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颗粒物是指燃料或其他物质在燃烧、合成、分解以及各种物料在机械处理中所产生的悬浮于排放气体中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状物质。
我国针对固定污染源中颗粒物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锅炉烟尘测试方法》(GB 5468-91)、《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157-1996)、《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HJ; 836-2017)三种方法。
其中GB 5468-91于1991年9月14日颁布,于1992年8月1日实施;GB/T 16157-1996于1996年3月6日颁布并实施,生态环境部于2017年12月29日发布修改单并于2018年1月8日实施;HJ 836-2017于2017年12月29日颁布,于2018年3月1日实施。
本文主要对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颗粒物监测时监测方法的选择、监测技术要点、颗粒物监测主要环节的质控技术进行探讨。
一、监测方法的选择GB/T 16157-1996修改单规定“颗粒物浓度小于等于20mg/m3时,适用HJ 836;浓度大于20mg/m3且不超过50mg/m3时,本标准与HJ 836同时适用。
采用本标准测定浓度小于等于20mg/m3时,测定结果表述为‘<20mg/m3’。
”HJ 836-2017 适用于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当测定结果大于50mg/m3时,表述为“>50mg/m3”。
当采样体积为1 m3时,方法的检出限为1.0 mg/m3。
在实际监测工作中,首先要根据《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 397-2007)要求收集相关技术资料,了解产生废气的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施的性能及颗粒物排放浓度大致范围,同时也要了解颗粒物执行的排放标准以及是否需要进行折算等信息。
DB 32/T XXXX—2022 固定污染源废气颗粒物的测定便携式振荡天平法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利用便携式振荡天平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颗粒物的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燃煤、燃气、燃生物质锅炉以及水泥窑炉、水泥磨机、钢铁烧结废气中颗粒物的测定。
本文件适用于水分含量低于20%,浓度不大于100 mg/m3的废气中颗粒物的测定。
当颗粒物测定结果大于100 mg/m3时表达为“>100 mg/m3”。
当采样体积为66.6 L时,本文件的方法检出限为0.4 mg/m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HJ/T 48—1999 烟尘采样器技术条件HJ/T 373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T 397—200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 656—2013 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手工监测方法(重量法)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振荡天平tapered element oscillating microbalance(TEOM)通过质量传感器中锥形振荡管测量前后的振荡频率变化,得出待测物质质量的测量装置。
3.2标准状态下干废气dry waste gas of standard condition温度为273.15 K,压力为101325 Pa条件下不含水分的废气。
注: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件所指体积和浓度均为标准状态下干废气体积和浓度。
3.3最小质量增量minimum mass of increment振荡天平频率计数电路能准确测量的振荡管频率最小变化量所对应的质量增量。
DB 32/T XXXX—20224 方法原理本文件采用烟道外过滤的方法,将采样管由采样孔插入烟道中,利用等速采样原理抽取一定量含颗粒物的废气,根据振荡天平现场测量采样滤膜上所捕集到的颗粒物质量和同时抽取的废气体积,计算出废气中颗粒物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