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诗歌赏析(文学社讲座使用)
- 格式:doc
- 大小:47.47 KB
- 文档页数:4
当代诗歌解读当代诗歌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丰富的意象、抒发情感的方式和独特的语言风格吸引了广大读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当代诗歌进行解读,从诗歌的主题、意象和表达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当代诗歌的主题当代诗歌的主题多种多样,涵盖了生活、人性、自然、社会等方方面面。
在当代社会背景下,诗人们通过诗歌抒发对人类存在的思考和对世界的感知。
诗歌可以是关于爱情、友情、亲情的赞美和呼唤;也可以是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反思和批判;亦可是对自我情感的表达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显现。
无论何种主题,当代诗歌都致力于传递人类共同的情感和思想追寻。
二、当代诗歌的意象当代诗歌以丰富多样的意象展现其深远的内涵。
意象是诗人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
当代诗歌中的意象可以是感官的、自然的、人类的,也可以是抽象的、象征的。
诗人通过意象的运用创造出丰富的视觉、听觉和情感的体验,使读者在阅读中获得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例如,在某首当代诗歌中,诗人使用了“风轻柔地吹散昨夜的烦忧”这样的意象,表达了对痛苦过去的释然和对新生活的期待。
这样的意象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和希望的氛围,引发内心的共鸣。
三、当代诗歌的表达形式当代诗歌的表达形式多样化,诗人们通过自由诗、散文诗、现代诗等形式来传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与传统诗歌相比,当代诗歌对形式的要求较为宽松,让诗人在创作中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在当代诗歌中,诗人通常选择简洁而有力的语言,以凝练的形式表达内心的独特体验。
他们运用意象、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艺术感和感染力。
同时,他们也注重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的韵律感,以增强诗歌的美感和听觉感受。
四、当代诗歌的意义与价值当代诗歌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深刻的意义与价值。
首先,它通过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展示了诗人对世界和人性的思考与感悟,丰富了文学艺术的内涵。
其次,当代诗歌可以启迪人们的智慧,激发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思考。
再者,当代诗歌可以作为一种表达情感的工具,帮助人们减轻压力、宣泄情感,获得心灵的抚慰和平静。
诗歌赏析(仅供参考)北岛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参考一]首先,讨论的是第一诗段所用的意象,如开头第一行:「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它本身是一很奇怪的陈述句,这明显是一个隐喻,简略来说就是「卑鄙」是「通行证」,而这「通行证」是「卑鄙者」的,这给原属中性的「通行证」,沾上「卑鄙」负面的感情色彩。
事实上,意象感情色彩的改变往往是阅读意象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这里也不例外。
若从规范语言的角度看,在这麼一个短距离内,出现两个相同的字词「卑鄙」和「卑鄙者」的情况是应该极力避免的。
但这种不规范不洗练的语言现象,在文学文本强调陌生化效果的前提下,便变成吸引读者注意的手法。
读者不禁要问:「卑鄙」为何能够成为「通行证」呢?诗人刻意把这两个意象放在一起,目的是让读者思考。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卑鄙」是指语言、行为很恶劣,不道德的形容式名词;若在语言上、行为上是恶劣,又如何成为「通行证」呢「通行证」意指到达某特别地方的证明,而这地方是限制进出的,「通行证」一般是给合资格人士进出的凭证。
可是如果结合这两个意象在一起,「卑鄙」是「通行证」的话,便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来:这个限制进出的地方是以行为语言恶劣及不道德作为进出标准的。
读者不难由此推断:这以「卑鄙」为「通行证」的地方,必然是乌烟瘴气,是非黑白不明,道德沦亡的。
接者的一句:「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也与前一句紧密地连在一起。
「高尚」是用来形容道德水平高的人。
这句里呱想[喻:说「高尚」是「墓志铭」,「墓志铭」是指放在墓里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石刻上的文字,一般是死者生前好友对死者的评价。
●戴望舒《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赏析:戴望舒的诗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诗风的遗韵,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
《雨巷》就是这样。
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
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
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
“我”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是说不出来。
“我”似乎在期待什么、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标又显得那样遥远而渺茫。
“她”出现了,这或许是在幻觉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现是那样地快,逝去也那样地快,一刹那间擦肩而过,消失在前方,“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叹。
诗中的“姑娘”,我们可以认为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
但我们也可以把这位“姑娘”当做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
《雨巷》创设了一个富于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在这里,诗人把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
这里没有声音,没有欢乐,没有阳光。
现代诗鉴赏讲座现代诗是诗歌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意义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兴趣。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诗,今天我们举办了一场现代诗鉴赏讲座。
本次讲座将结合具体的诗歌作品,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让大家对现代诗有更深入的认识。
一、现代诗的概述现代诗是20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诗歌形式,它打破了传统诗歌形式的束缚,追求个性化的表达和创新性的艺术形式。
现代诗通常以自由诗、象征诗等形式呈现,对于诗歌的韵律、格律等传统要素不再强调,注重表达内在情感和思想。
二、现代诗的表现手法现代诗通过多种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其中比较常见的手法包括:1. 意象的运用现代诗常常通过意象的演绎来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诗人用独特的意象来代替传统的描写,通过意象的变化展示内心的世界。
例如,某首现代诗描述了一片朦胧的月色,将诗人的孤独寄托其中,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
2. 语言的采用现代诗在语言的运用上更加注重多样性和创新性。
诗人常常运用词语的叠加、重复、颠倒等手法,使诗句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同时,现代诗也常常借用外来语言、方言等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3. 结构的创新现代诗在结构上注重突破传统的规范,更加注重自由的形式。
有些现代诗采用碎片化的句子结构,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还有些现代诗通过排版的形式来改变诗歌的呈现方式,增强视觉效果。
三、现代诗的主题与意义现代诗的主题多样,包括对生活、爱情、家国等方面的思考和表达。
现代诗强调个人情感和意识的表达,鼓励读者思考和探索内在的世界。
通过现代诗,诗人与读者之间建立了一种独特而微妙的联系,诗歌的主题和意义因此变得更加多元和丰富。
四、现代诗的影响与传承现代诗的出现为诗歌创作带来了新的思路和表达方式。
它拉开了现代诗的序幕,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代的许多著名诗人都深受现代诗的启发,他们将现代诗的传统传承下去,并融入自己的理解和创造中。
在今天的讲座中,我们分享了现代诗的概述、表现手法、主题与意义,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与传承。
中国现代诗歌赏析嘿,你有没有读过中国现代诗歌呀?那可真是个充满奇妙与惊喜的世界呢!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不同心灵角落的大门。
咱先来说说徐志摩吧。
他的诗就像是一阵轻柔的风,轻轻拂过你的心田。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你看,这读起来是不是就感觉自己像是一片云彩,被一种轻柔又带着点惆怅的力量所牵引着?他把告别写得如此轻盈,却又让人能深深感受到那份不舍,就像和一个老朋友分别,虽然动作很轻,但心里却满是眷恋。
再讲讲戴望舒吧。
他的可太有名了。
那诗里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哇塞,每次读到都感觉像是在迷雾蒙蒙的雨巷里真的看到了这么一个身影。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这姑娘就像是从梦境里走来的一样,神秘又迷人。
我就想啊,这戴望舒当时是不是真的在雨巷里遇到了这么一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女子呢?这诗里的意境就像是一幅淡淡的水墨画,透着一种说不出的忧伤和期待。
还有艾青呢!他的诗就像大地的呐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简单的话语,却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就好比是你深爱着自己的家乡,当看到家乡遭受苦难的时候,那种心痛和热爱交织的感觉一下子就涌上来了。
这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一种从心底深处爆发出来的情感,就像火山喷发一样,炽热而浓烈。
咱再看看林徽因的诗。
她的诗就像春天里盛开的花朵,清新又充满生机。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写得多美呀。
感觉就像是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融合在了一起,然后捧到你面前。
我就寻思着,这得是一个多么细腻的心灵才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呢?就像她自己就是那美好的化身,把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热爱都倾注在这些文字里了。
中国现代诗歌啊,就像是一个大花园,每一首诗都是一朵独特的花。
徐志摩的诗是那朵轻柔的白云花,戴望舒的诗是那朵在雨巷中幽然盛开的丁香花,艾青的诗是那朵扎根大地、热烈盛开的向日葵,林徽因的诗则是那朵散发着温暖和希望的四月春花。
中国现当代诗歌赏析中国现当代诗歌赏析源远流长的中国现当代诗歌因其语汇、体式、规范的不断丰富,下面随小编一起欣赏中国现当代诗歌赏析吧!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chì chù)着,冷漠,凄婉,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叹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支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pǐ)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叹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赏析:此诗作于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全诗不仅抒发了作者个人的悲哀、迷惘的思想感情,而且表现了“五四”之后青年中普遍存在的彷徨、苦闷、忧郁的时代情绪。
象征手法的运用:作者用“丁香姑娘”来象征是一种不可即的纯洁理想;“雨巷”是诗人内化情绪和当时人们寂寞彷徨心态的象征,整条雨巷就是迷茫孤寂的人生之路;“我”是诗人自我,也是时代青年的“大我”。
意境美:全诗通过“我”独自徘徊在霁雨小巷中,守望“丁香姑娘”的抒情情节,运用象征手法,把虚拟的意象与写实的物象结合起来,用幻觉构造画面,用暗示倾吐感受,描摹内心世界,创造了一个朦胧、含蓄、幽深、意境美的世界,完美地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思绪,折射了迷惘的时代氛围,写出了“我”等时代青年的孤独感、幻灭感和期待心理。
古典美:“丁香”的比喻来自古典诗词,如李商隐“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南唐李璟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都把丁香与愁联为一体,于是成为一种固定的情结模式。
作者也采用以丁香写愁怨的古典技法。
现代诗歌赏析技巧现代诗歌赏析技巧中考语文现代诗歌阅读技巧1.鉴赏现当代诗歌知识储备(1)主题:是指诗人通过丰富的乡下,用精粹的语言创造清新的意境,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社会生活深广的蕴涵,以及表现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2)意境:是指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境界,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它是诗歌感染人的魅力所在。
它可以启迪人们联想,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3)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
"物"是个外延极广的概念。
除了诗人的"我"而外,天地间的一切包括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亭台楼阁等等--在特定情况下还有人,全都是"物",用南宋诗人张孝祥的话来概括,即"万象皆宾客"。
按一般情况说,物是客观存在,它原来是什么样子,就应当说成什么样子,不能有丝毫差错,这便是所谓客观表述。
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这就是古人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
因此,所谓意象,就是沾染成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
意象是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是意和象的融合,简言之,意象就是意中之象。
如徐志摩《再别剑桥》中的词句:金柳、青荇、水草、剑桥等,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客观物象,已经不再是纯粹的自然景观,全部浸染了诗人对剑桥的依恋之情,它们是主观情思和客观形象交融而产生的"新物"。
诗歌是以形象来反映世界的。
确切地说,诗歌是以意象来反映诗人眼里和心中的世界的。
诗人总是戴着感情的有色眼镜看世界,那世界也便有了深浅不等的各种色彩。
诗歌正是以不同的感情色彩感人的。
而组成诗歌用以感人的基本因素正是意象。
(4)诗歌的抒情方式和表现技巧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包括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抒情、寓情于景等。
现代诗歌加赏析
诗歌:
在青春的田野里,
我曾播下无数希望的种子,
等待它们破土而出,
等待它们绽放出万丈光芒。
然而,时光匆匆,
岁月无情,
许多种子已经枯萎,
许多花朵已经凋零。
但我仍然坚信,
在这片青春的田野上,
总会有一些种子,
总会有一些花朵,
能够顽强地生长,
绽放出属于它们自己的光芒。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青春的感悟和思考。
诗人将青春比喻为一片田野,播下希望的种子,等待它们在岁月中生长、开花、结果。
然而,诗人也意识到时光匆匆,岁月无情,许多种子和花朵都会枯萎和凋零。
这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
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希望。
相反,他坚信在这片青春的田野上总会有一些种子和花朵能够顽强地生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这种信念体现了诗人的乐观和对未来的期待。
他相信,即使经历了挫折和失败,只要坚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此外,这首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富有感染力。
通过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诗人将抽象的青春和希望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他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诗歌的节奏感强烈,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中国现当代诗歌流派及发展简述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
其后,周作人、康白情、俞平伯、刘大白、朱自清等人竞相尝试,李大钊、鲁迅、陈独秀也写新诗,形成了体现文学革命最初实绩的“五四”新诗运动。
他们因在否定旧诗、探索新诗、致力于诗的自由化、白话化方面显出共同的有意的努力,且在诗歌风格方面有一致之处,我们将其称为初期白话诗派。
○胡适的《尝试集》(1920年3月出版)是中国的第一部白话新诗。
俞平伯的《冬夜》(1922年出版)是继《尝试集》、《女神》(1921年8月出版)之后的第三部个人诗集。
○代表作:《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卖布谣》《田主来》(刘大白)、《三弦》《月夜》(沈尹默)、《草儿在前》《别少年中国》《鸭绿江以东》(康白情)、《小河》(周作人)。
初期浪漫主义诗派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诸诗人组成的新诗派别,他们用磅礴的气势、创造的精神、心灵的激情和罗曼谛克的宣泄开了一代诗风。
代表:郭沫若、田汉、成仿吾、郑伯奇、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后三者后来融进了现代主义诗潮)。
作品以郭沫若的《女神》最为出名。
“为人生”诗派1921年成立的文学研究会,是二十年代阵营最强影响极大的文学社团,其主要成员朱自清、叶绍钧、刘延陵、俞平伯等紧接着在上海成立了现代文坛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天次年1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
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派。
主要代表作:诗集《踪迹》(朱自清)、《歌者》《永在的真实》(徐玉诺)、诗集《春水》《繁星》(冰心)。
“湖畔”诗派1922年3月,冯雪峰、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等在杭州西子湖畔组成了湖畔诗社。
其后,又有魏金枝、谢旦如(谵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形成了湖畔诗派。
他们的作品以抒情短诗为主,表现了对爱情的憧憬和对自然的向往。
代表作:《妹妹你是水》(应修人)、《伊的眼》(汪静之)、《落花》(冯雪峰)、《月夜》(潘漠华)。
新格律诗派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开始是个俱乐部性质的团体,共后,因提倡现代格律待而成为在诗坛上有影响的社团。
新月诗派 1925年,闻一多回国,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于1926年4月1日创办《诗刊》,积极提倡现代格律诗,团结了一大批新诗人,如刘梦苇、朱湘、饶孟侃、林徽音、于庚虞、蹇先艾等人,形成了新月诗派。
其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新诗的格律化,主张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代表作:《死水》(闻一多)、《示娴》(刘梦苇)、《采莲曲》(朱湘)、《再别康桥》(徐志摩)。
象征主义诗派象征主义诗潮兴起于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
其主张:“诗不是为了说明,诗是值得表现的”,表现的题材领域是生、死、病、残、梦、幻、爱、欲,追求的风格是“幽深、晦涩和含蓄”,即“从意象的联结、企图完成诗的使命”。
中国象征诗派的开创者是李金发。
代表作《弃妇》。
另外还有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
现代诗派是新月派与象征派的合流。
其代表是:戴望舒、施蜇存、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曹葆华、番草、废名、侯汝华、金克木、李白凤、林庚、玲君、路易士、吴奔星、辛笛、徐迟、孙毓棠、南星等。
代表作:《雨巷》《我用我残损的手掌》(戴望舒)、《预言》(何其芳)、《断章》(卞之琳)、《乡愁》(李广田)。
其中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被称作“汉园三诗人”。
中国诗歌会诗派此派因诗歌团体而得名。
中国诗歌会是左翼作家联盟领导的革命诗歌团体,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发起人有穆木天、任均、杨骚、蒲风等。
1933年2月创办机关刊物《新诗歌》。
“捉住现实”是其宗旨。
这一流派的诗人还有王亚平、温流、关露、石灵、田间、柳倩、林林、袁勃、雷石榆、窦隐夫等。
代表作:《动荡的故乡》《六月流火》(蒲风)。
七月诗派由《七月》杂志(1937年9月创刊于上海)得名,指活跃于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等杂志以及《七月》丛书的诗人群,主要有鲁藜、绿原、冀汸、阿垅、曾卓、芦甸、孙钿、方然、牛汉、天蓝、彭燕郊、邹荻帆、庄涌、杜谷、贺敬之、胡征、化铁、艾青、田间等人。
代表作:《为祖国而歌》(胡风)、《我爱这土地》(艾青)、《给战斗者》(田间)、《纤夫》(阿垅)等。
晋察冀诗派因地区而得名。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区产党在山西、察哈尔、河北、热河、辽宁五省交界地区建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1938年末,“抗战文艺工作团”、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学员和西北战地服务团先后从延安到这里。
西战团田间、邵子南、史轮、曼晴、方冰等到人的战地社于1939年1月创办了诗刊《诗建设》,抗大学员丹辉等人成立了“铁流社”,1939年3月创办了诗刊《诗战线》。
以战地社和铁流社为中心,形成了晋察冀诗派。
41年7月3日,成立了晋察冀诗会,田间任主席,邵子南、魏巍、陈辉为执委。
会员有沙可夫、杨朔、方冰、王炜等30于人。
九叶诗派四十年代的现代诗派。
这个流派主要成员有九位(辛笛、陈敬容、唐祈、唐是、穆旦、杜运燮、袁可嘉、郑敏、杭约赫),他们以《诗创造》和《中国新诗》为中心形成一个以现代主义为特色的诗派,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九位诗人的选集《九叶集》,此后,人们便称他们为“九叶诗派”。
代表作《布谷》(辛笛)、《冬日黄昏桥上》(陈敬容)、《挖煤工人》(唐祈)、《噩梦》(杭约赫)、《春天》中国现当代诗歌赏析郭沫若天狗一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二我是月底(的)光,我是日底(的)光,我是一切星球的光,我是X 光线的光,我是全宇宙的Energy (能量)的总量!三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吸我的血,我啮我的心肝,我在我神经上飞跑,我在我脊髓上飞跑,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四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注】《天狗》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中的诗歌,最初发表于1920年2月7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
天狗,本是民间传说中的事物,古人常将月蚀现象称作“天狗食月”。
凤凰更生歌(《凤凰涅槃》最后章节)鸡鸣听潮涨了,听潮涨了,死了的光明更生了。
春潮涨了,春潮涨了,死了的宇宙更生了。
生潮涨了,生潮涨了,死了的凤凰更生了。
凤凰和鸣我们更生了,我们更生了。
一切的一,更生了。
一的一切,更生了。
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我中也有你,你中也有我。
我便是你,你便是我。
火便是凰。
凤便是火。
翱翔!翱翔!欢唱!欢唱!我们新鲜,我们净朗,我们华美,我们芬芳,一切的一,芬芳。
一的一切,芬芳。
芬芳便是你,芬芳便是我。
芬芳便是他,芬芳便是火。
火便是你。
火便是我。
火便是他。
火便是火。
翱翔!翱翔!欢唱!欢唱!我们热诚,我们挚爱。
我们欢乐,我们和谐。
一切的一,和谐。
一的一切,和谐。
和谐便是你,和谐便是我。
和谐便是他,和谐便是火。
火便是你。
火便是我。
火便是他。
火便是火。
翱翔!翱翔!欢唱!欢唱!我们生动,我们自由。
我们雄浑,我们悠久。
一切的一,悠久。
一的一切,悠久。
悠久便是你,悠久便是我。
悠久便是他,悠久便是火。
火便是你。
火便是我。
火便是他。
火便是火。
翱翔!翱翔!欢唱!欢唱!我们欢唱,我们翱翔。
我们翱翔,我们欢唱。
一切的一,常在欢唱。
一的一切,常在欢唱。
是你在欢唱?是我在欢唱?是他在欢唱?是火在欢唱?欢唱在欢唱!欢唱在欢唱!只有欢唱!只有欢唱!欢唱!欢唱!欢唱!1920年1月20日初稿1928年1月3日改删【注】《凤凰涅盘》是一首诗歌。
郭沫若作。
1920年发表。
后收入《女神》诗集。
以凤凰的传说为素材,通过凤凰集体自焚,从死灰中更生的故事,表达了彻底埋葬旧社会、争取祖国自由解放的思想,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精神。
基调雄浑悲壮,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是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诗作之一。
徐志摩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注】写于1926年5月,初载同年5月27日《晨报副刊·诗镌》第9期,署名志摩。
这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合写剧本《卞昆冈》第五幕里老瞎子的唱词。
闻一多 死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跨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1925年4月李金发 弃妇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 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 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
黑夜与蚊虫联步徐来, 越此短墙之角, 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 如荒野狂风怒号: 战栗了无数游牧。
靠一根草儿,与上帝之灵往返在空谷里。
我的哀戚惟游蜂之脑能深印着; 或与山泉长泻在悬崖, 然后随红叶而俱去。
弃妇之隐忧堆积在动作上,夕阳之火不能把时间之烦闷化成灰烬,从烟突里飞去,长染在游鸦之羽,将同栖止于海啸之石上,静听舟子之歌。
衰老的裙裾发出哀吟,倘徉在丘墓之侧,永无热泪,点滴在草地为世界之装饰。
【注】李金发是中国诗歌中象征派的执牛耳者,被称之为“诗怪”,我国第一个象征主义诗人。
他的诗幽邃、抑郁、神秘、精微。
《弃妇》这首诗有着双重含义。
一是本来意义上的被生活蹂躏的妇女;更主要的是其深层意义,以弃妇象征人的悲慨命运、生存的基本现实。
冯至 蛇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 静静地没有言语。
你万一梦到它时, 千万呵,不要悚惧。
【注】《蛇》是一首新颖而含蓄的爱情小诗,作者冯至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这首诗选自冯至1927年出版的第一本诗集《昨日之歌》。
这首诗创作于1926年。
是冯至代表作之一。
尝试赏析:它是我忠诚的侣伴, 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 它想那茂密的草原—— 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影一般的轻轻地 从你那儿轻轻走过; 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 象一只绯红的花朵。
(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