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 格式:docx
- 大小:15.79 KB
- 文档页数:7
《楚辞》渔父原文及译文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
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
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
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
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
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
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
"便远去了,不再同屈原说话。
⑴既:已经,引申为“(在)……之后”。
⑵颜色:脸色。
形容:形体容貌。
⑶三闾(lǘ)大夫:掌管楚国王族屈、景、昭三姓事务的官。
屈原曾任此职。
⑷是以见放,是:这。
以:因为。
见:被。
⑸淈(gǔ):搅浑。
⑹餔:吃。
糟:酒糟。
歠(chuò):饮。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颜色憔悴》原文、翻译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颜色憔悴》原文、翻译及鉴赏【导语】: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千古名句欣赏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此句出自屈原的名篇《离骚》,可理解为:在追寻真理的道路上,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现在也被引申为:不失时机地去寻求正确的方法,来解决面临的问题,常常用来激励求学、创业的奋斗者。
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此句出自屈原的名篇《渔父》,意思是世界上的人都是污浊的,唯独我干净、清白;众人都已醉倒,唯独我一人清醒。
现在也用这句诗来比喻一个人高洁、不同流合污的清高品格。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此句出自屈原的名篇《离骚》,表达了作者为追求家国富强,坚持高洁品行而不畏艰难、纵死也无悔的忠贞情怀。
后来人们在表达坚持理想、为实现目标而奋斗时,常引用这一名句以表达自己坚定的心志。
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此句出自屈原的名篇《离骚》,意思是:长长地叹息而掩面拭泪,哀叹人生道路多么艰难。
表达了诗人遭谄放逐时的痛苦,以及抑郁不得志的忧愤。
这难以排遣的悲伤,令读者也为之落泪。
5、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此句出自屈原的《九江·涉江》,意思是与天地的寿命一样长,与日月的光芒一样强烈。
形容某件事或者某个人非常伟大,万人敬仰,青史留名。
6、余将董道而不豫兮,故将重昏而终身。
此句出自屈原的《九江·涉江》,意思是我要毫不动摇地守住正道,宁可毕生处于黑暗之中。
写出了自己坚守正道的决心。
7、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此句出自屈原的《湘夫人》。
意思是树木轻摇,秋风初凉,洞庭起波澜,树叶纷纷飘落。
此句借景抒情,在凄清的景色之中,能体会到诗人一丝绵邈的情思和淡淡的哀愁,营造出意蕴无穷的艺术氛围。
唐代杜甫也化用此句写就千古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8、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不敢言。
此句出自屈原的《湘夫人》,意思是沅水芷草绿,澧水兰花香,思念你却不敢说出来。
写出了湘夫人对湘君的思念,描绘出了那种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的惆怅心情。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讽刺是一种常见的文学手法,诗人们常常运用辛辣的语句来批评时弊或讽刺某些人物。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讽刺诗句,这些诗句或直接或含蓄地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文化人或社会现象的批评:1.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 ——屈原《渔父》这句诗表达了屈原对于当时社会风俗的讽刺,认为世人皆陷入混乱,而自己却保持清醒。
2.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石头,嘴大肚小不含蓄。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在这里用自然景物来比喻某些人的浮躁和浅薄。
3. "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 ——杜甫《饮中八仙歌》杜甫通过描述某些人酒量的夸张,讽刺他们的放纵和不思进取。
4.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李白《将进酒》虽然这句诗看似放纵,但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对那些只知道享乐不知进取的文化人的讽刺。
5.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一杜甫在这里讽刺那些自负才华却无真才实学的人,他们的名声和身体都会消逝,而真正有才华的人则会流传千古。
6.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 ——唐寅《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唐寅以自我嘲讽的方式,讽刺那些不理解他行为的人,暗示自己有超越常人的见解。
7.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 ——杜甫《佳人》杜甫通过描绘一位美人的悲伤,隐喻和讽刺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或人物。
这些诗句在古代可能具有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解读时需要考虑当时的语境。
意思是: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出自先秦作家屈原的《渔父》。
原句选段: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
译文: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
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
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
屈原的经典诗词《渔父》《渔夫》战国•屈原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赏析】渔父是一位避世隐身、钓鱼江滨的隐士,他劝屈原与世俗同流,不必独醒高举,而诗人则强调“宁赴湘流,葬于江鱼腹中”,也要保持自己清白的节操,这种精神与《离骚》中“虽体解吾犹未变”的精神是一致的。
全文采用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问答体,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文章以屈原开头,以渔父结尾,中间两个自然段则是两人的对答,处处体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
其中“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的思想对后世道家道教影响极大。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两句,是《渔父》中的名句,交代了屈原自己被流放的原因:天下都是浑浊不堪的,只有我清澈透明,不愿与之同流合污;世人都是迷醉的,唯独我清醒,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
那么多人都在同流合污或随波逐流,那么多人都能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为什么屈原就做不到?因为他的理想是至高至洁的,不允许沾有一丝的污浊思想;况且,他是一个纯粹之人,更不懂俗世庸人的“装糊涂”。
然而,正是由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独来独往,不苟合、不妥协的性格,他才遭人妒忌诽谤,以至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远。
而屈原恰恰又是一个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因此,屈原没有听从渔夫的忠告,甘愿“宁赴湘流,葬于江鱼腹”。
这两句显示出屈原的忠君爱国的崇高品质。
扩展阅读:屈原的文学成就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于世的作家。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1篇。
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作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题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思考点。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很多时候我们会感觉到自己处于一种与众不同的状态,就像孤独的旅行者,身处一片醉人的景色中,却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深处乱世却优雅从容的诗句:一、先秦时期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整个世界都混浊,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前面的道路又远又长,我将上上下下追求理想。
二、秦汉时期3.“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秋风刮起,白云飘飞,草木枯黄大雁南归。
兰花秀美菊花芳香,思念美人难以忘怀。
4.“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人生长存活在天地之间,就好比远行匆匆的过客。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6.“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8.“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9.“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练。
四、隋唐时期10.“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
1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很少有人活动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
1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1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1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
形容所有人都是错的我是对的那种古话形容所有人都是错的我是对的古文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出自先秦屈原的《渔父》
原文: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古诗对对应的现代文
古诗和现代文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它们的表达方式和意义也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要将古诗完全准确地翻译成现代文并不容易。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古诗及其对应的现代文解释。
1.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楚辞·渔父》
译文:世上的人都浑浊,只有我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清醒。
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子衿》
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译文: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4.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译文: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5.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苏麟《断句》
译文: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
6.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
柬友》
译文: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美好就好了,那时何等温馨喜悦,可是如今却如此凄凉悲切。
7.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8.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译文:抽出宝刀去砍流水,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举起酒杯痛饮,本想消解胸中的愁闷,反而更加烦闷了。
《楚辞》渔父原文及译文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
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
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
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
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
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
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
"便远去了,不再同屈原说话。
⑴既:已经,引申为“(在)……之后”。
⑵颜色:脸色。
形容:形体容貌。
⑶三闾(lǘ)大夫:掌管楚国王族屈、景、昭三姓事务的官。
屈原曾任此职。
⑷是以见放,是:这。
以:因为。
见:被。
⑸淈(gǔ):搅浑。
⑹餔:吃。
糟:酒糟。
歠(chuò):饮。
屈原与渔⽗的对话在屈原传世的作品中,有⼀篇《渔⽗》,描写了被放逐后⼼念俱灰、愤世嫉俗的屈⼦与⼀个渔⽗的⼀番对话。
有⼈说这个渔⽗⼤概是楚国的⼀位隐⼠,从渔⽗劝说屈原的话语中,我们也完全可以看出渔⽗所传达出的顺世安⾝的观念与⽼⼦之间的隐约联系。
《渔⽗》全⽂如下:屈原既放,游于江潭,⾏吟泽畔,颜⾊憔悴,形容枯槁。
渔⽗见⽽问之⽈:“⼦⾮三闾⼤夫与!何故⾄于斯?” 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 渔⽗⽈:“圣⼈不凝滞于物,⽽能与世推移。
世⼈皆浊,何不淈其泥⽽扬其波?众⼈皆醉,何不哺其糟⽽歠其醨?何故深思⾼举,⾃令放为?” 屈原⽈:“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安能以⾝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莞尔⽽笑,⿎枻⽽去,乃歌⽈:“沧浪之⽔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浊兮,可以濯吾⾜。
”遂去,不复与⾔。
屈原认为世⼈皆浊恶,唯我屈⼦独清⽩;世⼈皆沉醉,唯我屈⼦独清醒。
屈原将⾃⼰与世界完全处于对⽴的状态中,这就是他痛苦和⼈⽣失败的根源。
⽽渔⽗是睿智的,他说:真正的圣⼈不会执着于具体的物象,哪⾥有什么浊恶与清⽩的划分呢?这都是俗⼈妄念的分别⽽已。
圣⼈要做的是和其光、同其尘,与世共进,在这样的⾏为模式中,⾃⼰保持清⽩和清醒地意识,事相上似乎和他⼈同流合污,但却会以⾃⼰的不⾔之教潜移默化的影响世⼈。
渔⽗的胸襟是宽⼴博⼤的,他追求随缘⽽不攀缘的⼈⽣境界,⽔清可以⽤来浣洗我头上的纓冠,⽽⽔浊却可以来洗洗我的臭脚,这真是应⽤⽆⽅,随缘⾃在,⽆⼀物不包容啊!我们今天在享受着端午节的国家法定假⽇时,思量起2000余年前才华横溢的屈⼦,更为其留下这意味隽永的《渔⽗》⽽感恩,更为屈⼦未能随渔⽗⿎枻⽽去感到扼腕叹息,若如此岂不⼜为我们留下⼀段千年佳话吗?。
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哪首诗里的?一、“众人皆醉我独醒”出自《楚辞·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译文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
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
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
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
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
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
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
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
众人皆醉我独醒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
”便远去了,不再同屈原说话。
三、《渔父》简介:《渔父》出自《楚辞》,东汉文学家王逸认为:“《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
“是屈原在被流放后,政治上被迫害,个人人生遇到了一种困顿,处在困恶之境下创作出来的作品。
茅盾《楚辞与中国神话》和郭沫若《屈原研究》认为非屈原作品,而是屈原的学生宋玉或战国时期楚国的人而作。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史记·屈原列传》有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 的一段对话,大意是:屈原到了江边,在江边边走边吟诵诗歌。
他神态憔悴。
一位渔夫问道:“你不就是三闾大夫吗?因为什么事到这来啦?”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浑浊的而惟独我是清白的,众人都是沉醉的而惟独我是清醒的,所以我被放逐了。
”渔夫说道:“但凡圣人,都能能够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
那你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呢,不能(像众人一样)飲酒呢?为什么要胸怀美玉良才而令自己被放逐呢?”屈原道:“刚刚沐浴过的人一定要用手弹一弹自己的帽子,抖一抖自己的衣裳。
人们又有谁能用清白之躯,去接受肮脏的东西呢!我宁可投入江中被江中的鱼儿吃掉,又怎能使我干净的思想蒙受世间重积的尘滓呢!”屈原本为楚国重臣,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并两次被逐出郢都,分别流落到汉北和湖南沅水湘水一带。
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国的眷恋和忧民报国的热情。
当秦国侵犯楚国,百姓遭殃時,屈原在江边踱着。
他怀念郢都,怀念百姓,憎恨敌人,憎恨奸邪,决心用自己的生命去警告卖国的小人,激发全国百姓的爱国热情。
这里的土地没被秦兵践踏过,是干净的。
他解下衣服,包着江边的石头,用带子紧紧缚在自己身上。
奋力向汨罗江江心跳去,并很快沉了下去。
这天正是五月初五。
屈原死后,百姓敬重他,哀悼他。
到了他的忌日,百姓们就挂起昌蒲,喝着雄黄酒,预防奸邪的侵害。
屈原之死,死于一种热忱,死于一种抗争。
在他生命旅途的最后一站,将生命与信念的光辉和伟大展现给世人;他用生命守住他的灵魂:用他的死告诉世人,追求信念与自由是永恒的主题。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读后感摘要:一、引言1.背景介绍2.作品简要概括二、作品主题及意义1.作品传达的思想2.现实意义三、作品艺术特点1.文学风格2.人物塑造3.情节安排四、读后感1.个人感悟2.对现实生活的启示3.作品不足之处正文: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读后感最近,我阅读了《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这部作品。
它让我深思,启发了我对生活、人性以及自我追求的反思。
以下,我将从作品的主题、艺术特点以及读后感三个方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作品的主题及意义。
作品中,作者通过讲述主人公在浊世中力求清白、在迷醉中力求清醒的故事,传达了坚守信念、特立独行的精神品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同样面临着种种压力和诱惑,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信念,成为真正的人生赢家,是这部作品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启示。
其次,从艺术特点来看,这部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
文学风格独特,以寓意深刻的故事揭示了人性和社会的丑陋与美好。
作品中的人物塑造丰满、鲜活,通过不同人物之间的冲突和互动,展示了主人公坚定的信念和与众不同的追求。
此外,情节安排紧凑、引人入胜,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容易产生共鸣。
谈到读后感,这部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读完这部作品后,我对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全新的认识。
我明白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不随波逐流,坚定自己的信念。
同时,作品也给我带来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在这个物欲横流、纷繁复杂的社会里,如何保持心灵的纯净,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成为了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课题。
然而,这部作品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在情节设置上,部分场景略显夸张,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难以产生共鸣。
此外,作品在人物塑造方面过于强调主人公的特立独行,而忽视了其他角色的个性特点,使得整体人物形象显得单一。
总之,《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屈原关于清廉的诗句
1.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这就好比在一个混乱的聚会上,其他人都沉迷其中,而屈原却能保持清醒,坚守自己的清正!想想看,我们在面对诱惑时,能不能像他这样呢?
2.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这不就像一个勇敢的战士,为了清白和正义,不惜付出生命吗?就如同那些为了正义事业而奋斗的英雄呀!
3. “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屈原从小就秉持廉洁,就好像从小就种下了一颗廉洁的种子,然后不断成长!我们是不是也要早早培养这种品质呢?
4. “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
难道不是在告诉我们要以廉洁正直来让自己保持纯净吗?就好像要经常擦拭心灵的灰尘一样。
5.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这多像是在说环境好的时候我们好好发展,环境不好我们也能适应呀,屈原的智慧真让人佩服啊!
6. “廉洁不受钱”。
哎,这不就是在直白地说不能被钱财所腐蚀嘛!和我们现在说的不能贪污受贿是一样的呀。
7.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屈原的诗句有着深刻的含义,不就像生活给我们的种种启示,需要我们认真去聆听吗?
8.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屈原能够独立于世,不随波逐流,这难道不是廉洁之人该有的坚守吗?就像那在风雨中屹立不倒的青松啊!
屈原的这些关于清廉的诗句,让我们看到了他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
他犹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在清廉之路上前行。
我们应当从他的诗句中汲取力量,努力让自己也成为一个廉洁正直的人。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
皆醉而我独醒
蓝天下,白云悠悠,鸟儿清唱,歌声悠扬,林间山路弯弯,泉水叮咚响,树木参天长,花儿竞相放馨香,开颜笑,比花香,个个娇艳分外香。
在这样一个清新优雅的地方,在这样一个百草丰茂,鸟语花香,景色迷人的境界里,在这样拥有高山流水的山间,我就是天崖的一株忘忧草,我静静地生长,不想沾染尘世间的一切喧嚣,不参与人间的任何烦忧事,我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忘忧草,忘记一切忧愁与烦恼,忘记眼前的景物迷离耐人寻味,忘记眼前的攀比之风,而自由的快乐生活在天地之间,尽情地欣赏花开花落,美美的享受山间阳光的温暖普照。
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了心中的那份天然的不掺杂任何私心的欢乐,正眼看世间的百态人生,品人间世态炎凉。
如果我真的可以成为一株忘忧草该有多美呀。
如果我们都想做忘忧草这样的人物,那么我们生活的地方,就会充满一
片祥和的气氛。
我们的家园就会欢声笑语不断,我们就不会再有忧愁了,凡事莫记心上,善待他人,诚心以待,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公而忘私,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祥和,我们的家园就会处处充满激动人心的画面。
忘忧草,金黄的忘忧草,高贵的花朵,怒放的娇颜。
摘一枝在手,凑于鼻前,那沁人心脾的清香会不自觉的麻醉我们的神经,陶醉我们的心灵。
我喜欢忘忧草的娇艳美丽,折服它的俊秀挺拔,羡慕它的清洁品自高。
只是名不见经传的一些绿叶,只是在山间或贫瘠或杂草丛生的地方,就可以健壮的生长,那长长的花茎上,那娇艳会使我们眼前为之一亮,一切疲惫与烦忧,会在刹那间全没有了,有的只是那份恬静和轻松的愉悦。
满山遍野万紫千红的花朵竞相开放,但在这万花丛中,一眼便可以找到你的娇颜,这是所谓的我对你情有独钟吗?还是你的身姿倾倒众芳独鲜艳呢?曾读过忘忧草的传说,曾感动于忘忧草的那份深深的爱恋,曾感动于忘忧草的那颗为了真爱可以放弃一切的决心,更感动
于忘忧草的果敢与坚强。
但那棵忘忧草得到了真正的爱情,他们为了对方不惜牺牲自己的场面令人潸然泪下,多么深沉的情意,多么令人感动的爱情,带着这份对忘忧草的爱情的传说,我对这些忘忧草有了另外一份深深的感情,这种感情是羡慕,是依恋,是向往。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在忘忧草的爱情故事告一段落的时候,当他们为了真爱放弃自己的生命的时候,当他们依靠在一起永不分离的时候,这样的感情,感动了忘忧草的家族,感动了世间万物,所以使他们最终在众人的祝福声中永永远远,生生世世依靠在一起了。
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体验过伤心别离之时,让软弱的我懂得了残忍的意义,知晓了绝情的义无反顾,明白了世间的世态炎凉,看透了人生的苦乐哀愁。
于是我狠狠面对人生的每一次寒冷,把自己那颗脆弱的心灵重重包裹起来,把自己封闭在一个高深的盒子里,真的不想再经受这锥心之痛了,真的不愿再接受这无情无义的言语了,更不想把自己赤裸裸地展现在他的面前,让他恣意践踏我的尊严,让他轻视我的
善良,让他认为我软弱好欺,让他觉得我离开他就无法生存。
在他冷冷的眼神的注视下,我要挺直脊梁,快乐生活每一天,我一定要活出自己的潇洒,走一条属于我自己的充满光明和温馨的生活之路。
人生之路千万条,就看我们怎么选择它了,大多数人希望自己的生活一路欢歌笑语,幸福美满,好运连连,但事实上,却令许多人痛苦连连。
一家灯火一家愁,柴米油盐酱醋茶,谁都离不了,七大姑八大姨的烦心事,更是令许多人说不完,剪不断,理更乱。
如果大家都像忘忧草的名字一样,我们都是忘忧草,忘记一切忧愁,该多美呀。
“依依不舍的爱过的人,往往有缘没有份,谁把谁真的当真,谁为谁心疼,谁是唯一谁的人,伤痕累累的天真的灵魂,早已不承认还有什么神,美丽的人生,善良的人,心痛心酸心事太微不足道,来来往往的你我遇到,相识不如相望淡淡一笑,忘忧草忘了就好,梦里知多少,某天涯海角,某个小岛,某年某月某日某一次拥抱,轻轻河畔草,静静等天荒地老。
”听着这首缠绵的歌曲,一丝悲凉涌上心头,一
股淡淡的心痛久久不能散去。
谁把谁当真,谁是谁的唯一,只有天知道,你知道,我知道。
每个人的心中,都希望自己是对方的唯一,都希望与爱人白头偕老,共度一生,但事实上,永远倾心相爱的人,到底有多少呢?又有多少人能够倾其一生只爱一个人呢?那种生生世世永结同盟的誓言只是我们的幻想而已,是我们的一个虚设的目标,那种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的盟约,只是为了凸显人们想无论天地间发生什么事,都要相守在一起的愿望而已。
有人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
是呀,到真正的一方有难之时,另一方无私奉献,体贴入微的照顾,这样的场面也是有的。
但那些面和心不和,形同陌路,把对方当成敌人的人更不在少数。
巴不得对方早些离开自己的视线的人,更是多之又多。
天下之大,无奇事不有,无奇人不在。
像那梁山伯与祝英台死后化成彩蝶也要双双飞的爱情故事,那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死后的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这些只不过是人
们向往的那种心心相印的爱情罢了,现实中,特别是当今的时代,还有多少人把爱情当成生命的全部呢?还有多少人把爱情的忠贞做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呢?现在的爱情,只是人们口中的一抹笑谈了吧?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恐怕爱情已经掺杂上铜臭味了,已经变质成买卖的关系了,所以我是不相信爱情的真实可靠性了,更不相信爱情的专一和神圣了。
爱情在我的眼里已经变成一切伤痛的根源,变成一种欺骗行为,变成一种天大的谎言,成为许多受害者的痛苦根源,成为许多伤心者的不堪回首的往事。
真的很想做一棵忘忧草,忘记世上的一切烦恼,忘记心中的痛,忘记眼前的忧愁,忘记曾经的甜蜜幸福,忘记那相守一生的誓言,忘记他的一切感动和温柔,找回原来的自己,找回那颗满怀希望的充满好奇和善良的心,可是时过境迁,斗转星移,已经无法回到从前的美好时光了。
我依旧是我,但已经没有原来的美好的心境,心已伤,情已死,人依旧,但只不过是一具无心的躯壳罢了,已经没有了往昔的从容和自信,没有了往日的欢歌笑
语,留下的只是一颗破碎的无法愈合的心。
伤心久了,对眼前的一切都已看透,已经不再相信任何事情了,看淡了风风雨雨的演变,忽然觉得轻松起来,心情也随着豁然开朗了许多。
风雨之后才能见彩虹,我明白这彩虹的意义了。
我很希望自己就是一株忘忧草,一株生长在天涯的忘忧草,仰头望蓝天白云悠悠,感触清风习习吹我面。
身边百花争艳,万物繁茂,放下一切的忧愁,与天地融为一体。
我也想做一棵身处闹市的忘忧草,看世间人物多变化,而我独居一隅享受特有的优雅。
读过屈原大夫的“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并且很喜欢这句话。
留一份清醒给自己,留一份清静的空间让自己自由的呼吸,留一方净土让自己快乐的生活,多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