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1
第3课时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棋辰学校陈慧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意义。
会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间的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2)能看懂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基本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探究,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会利用化学式进行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物质质量与元素质量的互求。
一、导入新课1.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式为Fe3O4,据此你能知道关于Fe3O4的哪些信息?铁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2.下列粒子各表示什么意义?(1)2H;(2)H2O;(3)2CO2。
3.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二、推进新课1.相对分子质量[设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具有相对原子质量,那么分子有相对分子质量吗?[讲解](1)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
它的符号是Mr,单位是一,一般省略不写。
[模仿练习]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总和,请三位同学板演。
(1)氢氧化钙[Ca(OH)2];(2)CuSO4·5H2O;(3)5P2O5。
[讨论交流]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要点:①“×”和“+”的应用。
同种元素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不同元素之间应该用“+”相连接。
②化学式中如果有括号(即含有多个原子团),不要忘记乘括号外的数字(即先算出一个原子团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再乘以原子团的个数)。
[设问]从化学式MnO2中你可获得哪些信息?[讨论得出](1)组成的元素;(2)原子间的个数比;(3)原子的总个数。
[设问]MnO2中锰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指导自学]阅读教科书2.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了解元素间质量比的表示方法。
[模仿练习]计算下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请三位同学板演。
第3课时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学习目标】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和组成物质各元素的质量比。
2.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3.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含量。
【学习重点】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比、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计算元素或物质质量。
【学习难点】元素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质量之间的有关计算和在实际应用的有关计算。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相对分子质量是指化学式中。
2.元素的质量比= 。
3.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4.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 。
二、新知导学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1.相对分子质量:【引导自学】请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87,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_________的总和。
符号为______。
2.根据化学式的计算类型(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和(2)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组成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_)之比(3)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其他类型的计算(1)求一定量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某化合物的质量×某元素_________=某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0%某元素的质量=某混合物的质量×纯度×某元素质量分数某元素的质量=某混合物的质量×纯度×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0%(2)求一定元素所在的某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计算类型一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例1】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案)
营山县玲珑小学:徐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
(2)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基本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有关相对分之质量、元素的质量比和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
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和物质质量与元素质量的互求。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2、求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求化学式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一、教学课题:《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的4种题型,即:(1)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2)求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3)求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4)求一定质量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2、过程与方法目标:(1)以“关于文具袋中铅笔和钢笔的计算”作为引入,并使之贯穿整节课,使抽象的学习内容变得具体,增强学习的效果。
(2)让学生在“学、探、议、练”的过程中,学会“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增强他们相互讨论、交流、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3)通过把例题和练习置于一定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密切性。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化抽象为直观,使课堂内容更充实,有效性增强,也能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加强学生对比、归纳、知识迁移、学以致用等能力。
(2)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以及化学计算的学习兴趣。
(3)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更加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六、教学重点关于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七、教学难点从微观到宏观,理解关于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的依据八、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1个文具袋、2支质量相同铅笔、1支钢笔。
教学反思1、这节课的内容本身是比较枯燥的,要上好这节课,就要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下足功夫。
首先是感性方面,用学生熟悉的实物——文具袋来贯穿整节课,学生会有一种亲切的感觉。
而且教师的语言要丰富多彩,最好带点幽默。
像“让人越喝越结实的三聚氰胺”,“敢于做题就是勇士,做对了就是壮士,做错了就成了烈士”等。
同学们在教师风趣的引导下,兴趣盎然的参与到了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了在探索中获取知识的喜悦,从而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完成了本节课。
其次是理性方面,即专业化与人文化。
首先是知识,老师要不仅对本节课的知识了如指掌,还要对本节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好的把握,对教材应做到能驾奴、不依靠、不脱离。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的说课稿《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的说课稿清河中学一、教材分析《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是《人民教育版第9级化学》第4卷《材料组成的奥秘》第4单元“化学式和化合价”一题的第三部分。
本部分位于课程标准第三级一级主题“材料组成之谜”之前,第二级主题“材料组成的表征——化学式”之后,课程标准中这一部分的要求是使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计算材料成分。
“相对分子量的计算”包括三个基本计算:(1)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学式的相对分子量;(2)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分数;使用变形公式计算元素或化合物的质量。
这些内容不仅是初中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运算,也是教学的重点。
这些计算必须在透彻理解化学式含义的基础上,还要提供一些生活和生产资料,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材施教。
这部分内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2、学术状况分析由于本届九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即使明白化学知识,能列出式子,但是计算不准确,所以就将本部分的知识,即每一种题型细致的讲,多讲几个例子,强调格式,注重步骤完整,认真计算,提倡列综合算式,利用简单计算进行计算,使结果更精确过程更简单,克服马虎大意的习惯,即使简单的加、乘法也要列式子计算,不要用计算器,养成认真过细、思维严谨良好习惯。
三、教学方法分析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三个策略,以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是在课前复习中重点复习化学式的涵义。
要求学生能熟练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知道物质的一个分子由几种什么原子构成,并且能正确数出每种原子的个数。
所列举的化学式就是本节课要用到的化学式,使学生不因化学式的涵义不清而影响本节课的学习,以达到分散难点,限制难点个数的作用。
二是在引入课题时,列举学生身边的实例。
且让这个实例贯穿本课题学习的始终,让学生感受到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起到学以致用的作用。
化学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方法。
2、掌握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
3、能够正确使用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化学反应中涉及物质的质量。
二、教学重点1、相对分子质量概念及计算方法。
2、相对分子质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理解及计算方法。
2、相对分子质量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讲解与导入法。
2、问题导向方法。
3、课堂讨论方法。
4、实验辅助教学方法。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化学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的教案、实验用具。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电脑、文具、制定计划等。
六、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化学反应中涉及物质的质量是计算反应量和产率的重要依据,在习题解法中也经常出现。
因此,如何准确地计算化学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我们学习的首要问题。
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掌握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概念讲解及计算方法(30分钟)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是一种表示分子质量大小的物理量。
对于分子,它所包含的所有原子质量的和即为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的计量单位是摩尔。
我们可以通过加和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加和式指的是,在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中,将每种元素的原子量按照分子式中原子数量所示的倍数相加,即可计算出其相对分子质量。
举例来说,纯二氧化碳(CO2)的分子式中只有碳和氧两种元素。
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安利:纯二氧化碳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2+2×16=44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含多种元素的化合物。
只需要把它们的原子量逐一求和即可。
3、问题导向方法(30分钟)问题导向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引导学生灵活思考,提高独立解题的能力。
我们将提出30个问题,学生必须举一反三地解决其余的问题,并将解题思路反馈给教师。
问题1:硫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2:水和氧气混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如何计算?问题3:在Na2CO3中,N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问题4:甲基酒精的分子式为CH3OH,其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5:水的分子式是H2O,其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6:NaCl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7:Fe2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8:答案了几个问题后,你发现了什么?问题9: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10:二氧化硅(SiO2)的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11:氢氧化钙(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12:FeSO4的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13:Na2CO3的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14: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15:二硫化碳(CS2)的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16:NH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17:氨水(NH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18:氢氧化钠(NaOH)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19:出题者是如何推导出分子量加和的?问题20:C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21:CO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22:NaClO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23:NaHC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24:CH3COOH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25:Cl2O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26:蓝绿铜矿(CuFeS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27:Na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28:Sn(OH)4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29:H2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问题30:根据前面解题思路,如何计算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4、实验辅助教学方法(50分钟)让我们现在进入实验室,亲手操作,感受相对分子质量的实际应用。
变革课堂教学之《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2)学会根据化学式进行以下三种基本计算a.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b.求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c.求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三种基本计算。
难点从微观到宏观,理解关于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的依据。
三、学法学、议、练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学生准备:完成《学案》中的《知识准备》(一)检查学案中的知识准备(让上层学生念答案)1、什么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单位?(课件展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H___ O ___ C___ S____Cl_____N_____Ca_____Al__。
3、说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课件展示)二氧化硫(SO2):宏观上表示①__________,②它是由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微观上表示①__________,②一个_______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构成的尿素CO(NH2)2: 宏观上表示①__________,②它是由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微观上表示①__________,②一个_______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构成的,即: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二)引入课题刚才我们复习了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归纳起来一般有四个方面的意义:(课件展示)宏观上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组成该物质的元素种类;微观上①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②表示构成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
而这些是化学式表示的质的意义。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掌握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学生能够运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解决化学计算问题。
2.过程与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法。
二、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相对分子质量吗?相对分子质量和原子质量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并结合化学实验现象和原子结构知识引入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2.知识讲解(20分钟)1)通过示意图、板书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通过具体计算例题,帮助学生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过程。
3)引导学生注意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的注意事项,如对原子质量的取舍、小数点位置的确定等。
3.案例分析(30分钟)1)提供几个具体的化学反应方程,要求学生根据方程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2)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原子数量比例对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3)引导学生思考反应物和生成物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自己总结计算规律。
4)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方法的理解。
4.实验探究(4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化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收集相关数据。
2)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反应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
4)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小误差,提高实验操作的精准度。
5.小结与拓展(10分钟)1)通过复习、回答问题等方式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2)提供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相对分子质量的应用领域和意义。
3)布置下节课作业:练习册相关习题。
三、教学资源与评估方式:教学资源:投影仪、化学实验设备、化学试剂、练习册等。
评估方式:作业评分、实验报告评价。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操作,使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更加生动、直观地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分析实验误差。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学设计教师:恩和中学董青青课题: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三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②掌握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以及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方法。
③培养学生将化学概念与数学计算相结合的思维方法,熟练计算技能、提高化学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讨论交流、练习反馈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熟练计算公式。
②通过分析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签的物质成分和含量,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条件和促进社会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规范有关化学计算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学难点:1、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的实际应用2、书写格式的规范教学用具:幻灯片教学过程:[提问]我们在原子的构成中学习过了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采用原子的相对质量来描述,而不采用原子的实际质量呢?[学生]原子的实际质量太小,不方便实用交流。
[提问]是的,原子很小所以我们用相对原子质量来描述,那分子也很小,我们应该用什么来描述它的质量呢?[学生]相对分子质量[导入]很好,因为分子和原子的质量都非常的小,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我们一般不用它们的实际质量,而采用它们的相对质量。
今天我们就来一块儿讨论一下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回忆提问]如果要计算一个分子的相对质量,我们首先得搞清楚什么是相对分子质量。
那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学生]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幻灯片]某原子的质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碳原子质量的1/12m xAr(x)=m c/121.67×10-272.657×10-26Ar(H)= Ar(O)=1.66×10-27 1.66×10-27水分子的质量H2O的相对分子质量=碳原子质量的1/122×1.67×10-27 + 2.657×10-26=1.66×10-272×1.67×10-27 2.657×10-26= +1.66×10-27 1.66×10-27= 2Ar(H) + Ar(O)结论: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第3课时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学目标1.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意义。
2.会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间的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教学重难点会利用化学式进行相关计算自主预习阅读课本P87~P88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部分,并用彩笔把基本概念及重点做上记号。
各小组讨论交流,提出预习疑问。
课堂教学【课堂导入】原子的质量很小,故我们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那么由原子构成的分子,质量仍然很小,又如何表示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7-P88知道什么是相对分子质量?如何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讲解】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
知识点:利用化学式可进行以下计算(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投影】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请A、B两同学演板。
【交流与讨论】学生演板,教师进行指导,进行点评订正。
【总结】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要点: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即为相对分子质量。
【归纳与板书】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2)计算组成物质元素的质量比【设问】中锰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指导自学I教科书p87:元素间质量比的表示方法。
【模仿练习】投影:计算下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请C、D两同学演板。
【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请几位同学解答教师点评汀正,【小结】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二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
【归纳与板书】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设问】知道元素间的质量比的表示方法,我们还能知道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吗?【指导自学】教科书p87:并强调什么叫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如何表示出来?注意解题格式。
【自主学习】明白什么是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如何去求。
按照解题格式完成练习。
结合自身答题情况,整理规范的答题方法。
自己完成归纳总结。
【小结】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归纳与板书】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模仿练习】投影:已知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其化学式为Fe2O,,试计算:①氧化铁的相对分子质量;②氧化铁中铁、氧两元素的质量比;③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案教学目标
1、学会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2、学会求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会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关于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
从微观到宏观,理解关于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的依据
教学方法
学、议、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下列四种物质的化学式:
氯气Cl
2二氧化硫SO
2
尿素CO(NH
2
)
2
碳酸氢铵NH
4
HCO
3
说出上述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一个分子是由几个什么原子构成?
2、原子的质量很小,所以在化学中使用相对原子质量。
分子质量也很小,
分子由原子构成,那么在化学中怎样表示分子的质量呢?(点题)
二、阅读学习目标(见学案)
1、学会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2、学会求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会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
三、自学指导(1)
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阅读教材84—85页内容:
1、什么是相对分子质量?
2、“总和”意味着用什么运算方法?
3、自学例题,并当堂训练:求Cl
2
、SO
2
、CO(NH
2
)
2
、NH
4
HCO
3
的相对分子质量
(与学生一起纠错、点拔: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4×2+1×4=60 或=12+16+(14+1×2)×2=60 交流、讨论、纠错学会第一种计算,学会交流与合作)
4、强化训练:再求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
5、迁移发散:
(1)求分子个数相等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
(2)求等质量的水和二氧化碳中的分子个数比。
自学指导(2):
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阅读教材85页内容
1、从字面上如何理解“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以二氧化碳为例说明
2、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那么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就等于构成物质的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即用化学式也可以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自学例题,并当堂训练:求SO2、Ca(OH)2、NH4HC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与学生一起纠错、点拔:“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2:(16×2)=3:8”能否写成“=16×2:12=8:3”,为什么?注意前面所列元素的顺序与后面的计算顺序要一致。
交流、讨论、纠错学会第二种计算,学会交流与合作)
4、强化训练:再求CO(NH2)2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5、迁移发散:
已知氮的氧化物中氮氧元素质量比为7:4,求其化学式。
四、归纳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课外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