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铁上盖商业经典案例_23PPT (NXPowerLite)
- 格式:ppt
- 大小:871.00 KB
- 文档页数:23
香港地铁上盖R+P模式探秘“R+P”模式的诞生,从开发商角度来讲,迎来了地铁开发思维时代。
李向 特约撰稿如果说内地的房地产开发学习香港“高周转”模式的话,“轨道+物业”开发模式正在成为开发商新一轮跑马圈地的王牌,这一次学习的对象依然是香港。
无论地产开发还是商业地产的运营管理,香港向内地输出了很多智慧和经验,一衣带水的深圳更是占得先机。
2016年,万科与深圳地铁达成合作,万科拿下深圳地铁超过20个地铁上盖物业项目,时任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的王石表示,万科的城市配套商战略迎来了“铂金时代”。
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下称港铁公司,00066.HK)所打造的“轨道+物业”(Rail+Property,即R+P)模式,以其特有的商业模式赋予了商业地产新生命。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末,中国内地共有30个城市开通了城市轨38特别报道SPECIAL REPORT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道,共计133条线路,共有58个城市的城规线路规划获批。
在已运营线路上有2671座站点,其中换乘站457座,占比17.1%。
根据港铁公司的运营经验,上述2671个站点都具有商用价值前景,换乘车站具有人流量大优势更是商业物业、住宅开发的最佳选择,这种自带人气与流量,给周边地块带来的溢价超过20%。
对于房企而言能否与轨道作伴,成为选择布局的首要考虑要素之一,能否竞逐地铁沿线的物业开发,成为判断房企多元布局的标志。
港铁公司R+P模式并不是一战成名的,而是在其近40年间的运营中获得管理经验。
港铁公司1975年开始建造,1979年第一条线路观塘线开始运营,2000年在香港交易所上市,2007年与九广铁路公司合并,截至2016年底,在香港运营10条轨道线路,盈利达到164.47亿港元,是上市时的7.4倍,是全球极少数地铁公司中不依靠政府补贴而盈利的地铁公司。
港铁公司凭借管理优势,在内地参与建设和营运包括北京4号线、14号线、16号线,深圳地铁4号线,杭州地铁1号线;海外业务方面,在英国参与营运及管理TfL Rail(伊利莎伯线)、联合营运及管理西南部铁路专营权,在澳大利亚和瑞典营运及管理澳大利亚墨尔本铁路、瑞典斯德哥尔摩地铁、Stockholm Pendeltåg铁路服务及来往斯德哥尔摩和歌德堡的城际列车服务MTR Express。
地铁光伏发电案例地铁光伏发电是指利用地铁线路上的空闲空间,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通过光伏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供给地铁系统使用。
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对地铁系统的自给自足,减少对传统电网的依赖,同时也能够降低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下面列举了10个地铁光伏发电的案例。
1. 北京地铁光伏发电项目:北京地铁在地铁站屋顶、高架线路等空间安装了太阳能光伏板,并与地铁系统相连,实现了一部分电能的自给自足。
2. 新加坡地铁光伏发电项目:新加坡地铁系统在地铁站屋顶和站台上安装了太阳能光伏板,通过光伏发电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给地铁系统使用。
3. 伦敦地铁光伏发电项目:伦敦地铁系统在地铁站屋顶和隧道顶部安装了太阳能光伏板,并将光伏发电系统与地铁系统连接,实现了一部分电能的自给。
4. 上海地铁光伏发电项目:上海地铁系统在地铁站屋顶和高架线路上安装了太阳能光伏板,通过光伏发电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给地铁系统使用。
5. 东京地铁光伏发电项目:东京地铁系统在地铁站屋顶和车站上安装了太阳能光伏板,通过光伏发电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地铁系统提供部分电力。
6. 首尔地铁光伏发电项目:首尔地铁系统在地铁站屋顶和隧道顶部安装了太阳能光伏板,通过光伏发电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给地铁系统使用。
7. 纽约地铁光伏发电项目:纽约地铁系统在地铁站屋顶和高架线路上安装了太阳能光伏板,通过光伏发电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地铁系统提供部分电力。
8. 大阪地铁光伏发电项目:大阪地铁系统在地铁站屋顶和隧道顶部安装了太阳能光伏板,通过光伏发电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地铁系统提供部分电力。
9. 香港地铁光伏发电项目:香港地铁系统在地铁站屋顶和高架线路上安装了太阳能光伏板,通过光伏发电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给地铁系统使用。
10. 莫斯科地铁光伏发电项目:莫斯科地铁系统在地铁站屋顶和车站上安装了太阳能光伏板,通过光伏发电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地铁系统提供部分电力。
地铁商业成功案例_优秀地铁商业案例无论在香港、东京,还是北京、上海,地铁以穿针引线的方式,串联起各大商圈,改变了人们的出行和工作、生活方式。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地铁商业成功案例,欢迎阅读!地铁商业成功案例篇1蒙特利尔地下商城把地铁商业和地下街建设,规划到城市建设一体化当中。
像蒙特利尔地下商城就连接了10个地铁站,2个公共汽车终点站,1200个办公点,3个大型展览楼和其他娱乐场所。
此外,奥林匹克公园,贝尔中心,蒙特利尔火车站,艺术广场等也都位于这块区域。
融入市政规划当中,让蒙特利尔地下商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加坡City Link Mall塑造体验感,也是地铁商业的一大特色。
新加坡City Link Mall地下街链接City Hall MRT站,每年约有1200万人次进出。
时尚新颖的设计,制造独特视觉效果,带领顾客进入一个超现代的感官世界,使前来购物的顾客流连忘返。
郑州·锦荣悦汇城这些地铁商业成功案例,也为业界人士注入一剂强心针。
而位于目前港区唯一成熟商圈的锦荣悦汇城,紧邻地铁2号线,是港区首个集30万方奇幻商业、智能酒店式公寓于一体的地铁商业综合体。
以空港多元化生活为起点,未来项目将打造为多元化的商业休闲综合体,为港区引入风靡全球的“Lifestyle Shopping Center”,成为港区时尚板块,打造集文化、艺术、餐饮、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情景式购物中心。
香港APM 商场对市场研究透彻,定位清晰,是香港地铁商业的关键所在。
APM Mall位于香港九龙观塘,连接观塘等多个地铁站,加上其是香港首个开创潮流概念的商场,为顾客提供购物休闲、潮流的时尚新体验,使其成功成为国内游客及香港年轻人的消费娱乐热点之一。
大阪梅田地下街在日本大部分行人习惯于在地下空间行走,这是地铁商业发达的主要因素。
以日本大阪的梅田地下街例,每天的客流量约40万人次,这相当于该地区80%-90%的行人选择地下街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