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商业研究报告
- 格式:ppt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45
轨道交通地上站商业业态调研摘要:地铁站商业如今在全国各地越发多见,而对于其中商业业态分布的规律探究依然阙如。
以上海赤峰路地铁站内的深喜迪运商城为例,我们对其业态分布的发展过程和现状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呈示为,对于以顺路消费人群为主要消费群体、中低端商品为其消费层次的商场来说,餐饮业是其发展的重点。
而这也给以后的地铁站商业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业态分布可达性服务人群地铁站商业模式1.赤峰路地铁站商业发展沿革1.1起步阶段赤峰路地铁站于2001年开始将站内商铺承包给“上海深喜迪运贸易有限公司”进行招商经营。
为了发挥集群效应,该公司将地铁内所有商铺都出租给较为平民化的服装店,一时成了热闹的“时尚淘宝街”,生意兴隆。
1.2转折阶段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鼎盛期后,在诸多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下,赤峰路地铁站内的服装商店人气开始下滑,甚至逐渐衰落,一些店铺抓住时机,进行业态改革,其中一部分服装店被餐厅和餐饮店代替,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1.3衰落阶段如今,赤峰路的地铁站商业步入到一个衰落期,各种商店的效益都在下滑,特别是服装店,许多服装店逐渐倒闭。
一些新的业态如超市、饰品化妆品、手机维修开始涌入,形成了一个多种业态混合的状况。
2.赤峰路地铁站周边环境2.1周边功能分析赤峰路地铁站的东侧为一片由多个地块组成的高层住宅区,其中也包含较丰富的沿街商业、宾馆和办公建筑;西侧是曲阳新村,改革开放时最新建设的一批大型居住区之一;南侧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更南方可延伸到鲁迅公园和虹口体育馆。
赤峰路地铁站服务的主要对象就是两侧居住区的居民和办公服务人员以及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学生。
2.2可达性分析赤峰路地铁站可达性较高,其本身作为地铁站,有地铁三号线穿过,且有内环高架桥穿过,因此从大区位来看,可达范围较广;赤峰路地铁站有城市主干道中山北一路和次干道赤峰路穿过,且距离另一条城市主干道广中路和次干道水电路不足500米,车行可达性较强;赤峰路地铁站周围的居住区、校园内部道路密度高、流线组织丰富多样,并且大多不设门禁,因此步行可达性也较高。
轨道交通对上海商业空间发展的影响研究[摘要]随着上海经济不断发展,轨道交通以它的优势日益成为城市的新宠。
轨道交通的建设,不仅使城市易达性提高,也改变着周边土地的利用方式。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轨道交通在改变着传统商业的同时,也加快新商圈的迅速崛起。
本文研究了轨道交通对周边商业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轨道交通商业布局商圈一、引言上海是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的国际化大都市,就要求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发达的交通系统。
而轨道交通以它快捷、安全、环保等优势得以迅速发展。
轨道交通的建设不仅改变着城市的格局,更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土地增值,商圈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与活力。
二、上海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远景规划自从1995年轨道交通一号线开通以来,上海的城市交通取得了突出成就,先后建成、投入使用了轨道交通二、三、五、四号线及一条磁悬浮线路,总长度共计140公里。
据上海市政府规划,到2010年,轨道交通将增加到共11条线路、总计里程达到400公里以上的轨道交通运营网络,轨道交通线日均客流量从目前的130万人次增加到600万人次,并规划到2020年完成17条轨道交通线路建设,总长度达到810公里。
整个网络建成后,预计将承担上海市公交客运量的52%。
三、轨道交通对上海市商业发展影响的总体研究上海市传统的商业布局主要是条状,分布在几条主要的商业街,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南京路步行街、淮海路、四川路。
随着地铁的开通,轨道交通对上海市商业布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种影响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串珠状发展阶段。
在轨道交通起步阶段,由于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和换乘系统,对商业的影响只能是局部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各站点的周围,基本呈圆形区域,范围以步行5分钟~10分钟到达为限。
在整个地域上沿着地铁呈现出串珠状分布,形成许多“地铁型”商业物业。
如上海市地铁一号线开通后,对徐家汇、人民广场、陕西南路商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
上海地铁商业的发展趋势及开发政策建议崔霁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里, 地铁已经成为占用土地和空间最少、 运输能量最大、 运行速度最快、环境污染最小、乘客最安全舒适的理想交通方式,因此越来越被 国际大都市所选用。
30 多年来中国的地铁建设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在缓解城市 交通压力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十一五”后期,为应对金融风暴,扩大内需, 中国进一步扩大地铁建设规模, 地铁建设的发展迎来黄金时代。
伴随地铁建设而 发展起来的地铁商业以人流量大、涵盖面广、购买力较强的三大特点使其未来前 景被投资者普遍看好,未来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上海地铁商业现状及存在问题1、上海地铁发展速度最快,地铁商业发展潜力巨大 与国外发达城市相比,我国地铁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却是最快的,目 前上海、北京地铁运营里程数均进入了世界前十行列,其中上海市只有 15 年的 发展历程,就已经成为世界地铁运营里程排名第二,可见发展速度之快。
表 1:全球地铁运营里程十大城市排行榜(截止 2010 年 6 月) 排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城市 伦敦 上海 纽约 东京 北京 莫斯科 首尔 马德里 巴黎 墨西哥城 总计 里程数(km) 439 410 370 320 300 292.2 286.9 284 213.5 201.5 3127.1 线路条 12 11 26 13 8 12 10 13 16 11 132 站数 275 267 501 285 123 176 266 280 384 175 2697 运行时间 1863 年 1 月 10 日 1995 年 4 月 10 日 1904 年 10 月 27 日 1927 年 12 月 30 日 1969 年 10 月 1 日 1935 年 5 月 15 日 1974 年 8 月 5 日 1919 年 10 月 17 日 1900 年 7 月 19 日 1969 年 9 月 4 日综观国际大都市,伦敦地铁营运线路总长居世界首位,日客运量达到 2000 万人次, 地铁商铺年营业总收入目前已超过 120 亿美元;东京地铁仅便利店的年1销售额目前就要接近 370 亿日元,整个地铁商铺的年销售总额近 1000 亿日元; 而其他城市的地铁上盖商业, 其平均租赁价格要高于同片区、 同等类型物业 30% 以上,国内城市如北京、广州、上海的一些楼盘因为地铁的开通,价值数倍地增 长,地铁所蕴含的商业价值都是令开发商、投资者最向往的。
城市轨道交通商业经营模式研究作者:曾晖来源:《中国经贸》2018年第01期【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挖掘和轨道交通沿线地面上盖物业的开发也成倍数增长。
由于其无法比拟的便利性、可达性和大客流,受到商户的追捧,但在商业经营日趋繁荣的同时,轨道交通公司也在被经营中不断出现的消防隐患、安全疏漏、经营矛盾、租金收缴等问题困扰。
本文以南京地铁为例,通过对南京地铁商业资源的梳理,提出了在地铁全线网内全面推行连锁品牌的经营模式。
【关键词】轨道交通;商业;经营模式一、南京地铁商业发展现状南京地铁自2000年开工建设以来,通过站厅布局的优化、地下空间的挖掘、沿线物业的开发、地面综合体的运作,逐渐形成了今天25万余平方米、1300余间商业用房的格局,并将随着线路建设的高速推进,沿地铁线网全面展开,覆盖全市。
1.租赁状况在目前已交付的23万平方米商业用房中,已经营商业约14万平方米,出租率达到97%,其中整体租赁商业约10.3万平方米,自主经营商业约1.8万平方米,纯办公用房1.4万平方米。
2.租金收缴虽然,在租金收缴中大部分商户给予配合,但是拖欠租金、恶意拒缴、甚至蓄意造假的事件还是时有发生。
3.商业形象另外,“门前三包的不到位”,店招的参差不齐,从业人员的素质差异,管理水平的高低有别,安全管控意识强弱不均,后场的“脏、乱、差”是一直存在的普遍现象。
二、存在的问题1.消防验收问题在存量待开发商业中,约有60%的用房没有经过消防验收或不具备消防验收条件。
主要是因为线路建设期间为赶工期,建设部门往往对商业建筑进行甩项,直接移交给资源公司,造成商业建筑未经消防验收或不具备消防验收条件,使后期的招商经营无法开展。
2.位置偏僻约有40%的商业用房是利用线路的存车线建设的,大多位置偏僻,而建设期间只考虑了车站功能布局,未将商业体纳入综合考量,造成商业动线不合理,或根本无人流动线可谈,人迹罕至,招商困难。
3.招商方式单一根据国资委的要求,商铺大多通过公开挂牌方式进行招商,基本处于坐等承租户上门的状态,虽然也与很多品牌单位进行过意向沟通,但无法确保进场的是品牌客户。
上海最全地铁商业大数据报告(附17张线路商业地图)前言“地铁一响,黄金万两”,地铁作为现代城市重要的轨道交通工具,不仅担负着人流运转与输送使命,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更是直接拉动了所到之处、必经之地的商业消费,带旺了板块的经济。
而与地铁规划有着捆绑式发展命运的地产尤其是商业地产,地铁导流效应关乎商业兴旺。
上海,作为中国大陆经济最发达、商业发展程度最高的超级大都市,目前拥有着19条轨交线路(15条线已通车及将于年内通车的17号线与在建的14、15、18号线),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使得每一个站点几乎都成为了自带流量的商业IP,吸引了无数商业地产掘金者的目光。
其地铁沿线商业地产发展规模、水平堪称教科书级,对国内其他城市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 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示意图上海购物中心与地铁站直接连通的地下楼层,大多为乘客通勤路途中低单价高频率的业态,如咖啡、面包、甜品等轻餐,中小型特色餐厅及快餐,还有超市、化妆品专卖店、快时尚服饰等等,无论客流量、租金单价、坪效(客单价例外)往往都是整个商场最高的。
本期,以上海为例,聚焦地铁沿线商业开发状态,沿着当前19条地铁线路,调研分析了总计300余个商业体(主要是地铁站1公里范围内的,但包括少量地铁周围打的起步费范围内约占5%),统计了沿线店王以及潜在店王数量,直观呈现上海地铁线商业发展程度。
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复刻上海地铁沿线商业面貌:以精确到每一条线路、每一个站点的原则,精心绘制了17张集购物中心方考察、品牌方拓展乃至普通顾客逛街指南等功能于一体的上海地铁全线路商场地图,以供参考。
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上海地铁商业大数据报告》,主要分析研究上海商场店王与地铁站距离关联度、上海商业最旺的26个地铁站以及19条地铁线商业发达程度榜。
第二部分为《跟着地铁考察上海购物中心》,主要以图表形式绘制上海地铁沿线商场盘点地图。
第一部分《上海地铁商业大数据报告》一、上海商场店王与地铁站距离关联度上海目前52个年营业额达到或接近10亿的商场中,27个直接连通地铁站,占比高达52%,且其中有17个商场位于换乘站。
地铁商铺调研报告地铁商铺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地铁商铺是指位于地铁站内或地铁站周边的商业用房,由于地铁在城市中的便捷交通地位和日益增长的客流量,地铁商铺成为了众多商家争相进驻的热门地段。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铁商铺的市场状况和潜在机遇,本次调研着重对地铁商铺的租金价格、商户经营情况以及顾客需求进行了深入调查。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针对地铁商铺的租金价格、商家类型和经营时间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然后,我们选择了若干家地铁商铺进行了实地访谈,了解商家的运营情况以及他们对地铁商铺的评价。
三、调研结果1. 地铁商铺租金价格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地铁商铺的租金价格普遍偏高。
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地铁商铺的租金对商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经营成本。
不过,由于地铁商铺客流量大、广告宣传效果好等优势,仍有约60%的商家表示他们可以承担得起这样的租金水平。
2. 商家类型和经营情况地铁商铺内主要经营的是快餐、零售、饮品店等服务性行业。
占比最高的是快餐店,约占地铁商铺的40%。
同时,我们还了解到近年来,一些创新型商家也开始进入地铁商铺,如小型便利店、智能售货机等。
另外,我们发现地铁商铺的经营时间普遍较长,大部分商家在早上7点至晚上9点之间营业。
3. 顾客需求分析通过实地访谈,我们了解到地铁商铺的顾客主要分为两类:通勤者和购物者。
通勤者主要是在上下班的高峰期使用地铁的人群,他们对地铁商铺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取快餐、购买饮料等方面。
购物者则是利用地铁商铺方便的位置进行购物,他们更关注商品的多样性和质量。
四、结论和建议从调研结果来看,地铁商铺的市场潜力很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地铁商铺的租金普遍较高,这可能成为一部分商家进驻的障碍。
因此,建议地铁部门可以适当降低商铺的租金水平,吸引更多的商家进入。
其次,地铁商铺的经营时间普遍较长,但在晚间时段客流量相对较少,这导致了部分商家在晚上8点后没有足够的顾客支持。
上海轨道交通的调研报告第一篇:上海轨道交通的调研报告大学生思政课社会调研报告选萃上海轨道交通的调研报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关于近年上海在建轨道交通的研究报告一、调查概况上海是个国际化都市,已建成的轨道交通线路很多,但为了更加的完善轨道交通的建设、使市民出行更加的方便,现已有7、10、11、12、13号线轨道交通在建或者即将投入建设。
了解这些正在进行中的轨道的线路以及周边环境,分析它们建成之后给周边区域所带去的影响和意义,可以深化我们对城市规划建设的认识,可以准确的分析和把握轨道交通的健全所带去的城市区域性经济增长点,便于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这些线路全线建成之后,市民出行将会更加的便捷便也会带动周边设施的建设,尤其是这些线路都是从市中心到周边地区,这将大大推动周边的经济建设发展。
除此以外建成之后,轨道与轨道之间的换乘将变得更加丰富,极大的促进了客流量的增长,缓解上海大多数地区的交通出行压力。
二、调研的具体目标和方法(一)调研目标:1、了解上海已建及在建轨道交通情况;2、认识在建轨道交通给居民带来的潜在便利;3、探索在建轨道交通完成后带来的区域性经济增长成因;(二)调研基本对象:1、各个主要地铁站的路人、乘客;2、网络调查受访者;(三)调研地点:1、各个主要地铁站周边;2、校内网进行网络调查;(四)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居民问卷,内容涵盖对轨道交通的满意度、轨道交通的便利程度、新轨道交通的建。
车,找不到自己想去的地方等一系列问题。
有些乘客提出可以更换一些周围明显的建筑物等的地名,例如:中林站,儿童医学中心站等。
(三)人民广场站:l 1,2,8号线的换乘站。
上海客流量最大的地铁车站。
l 1,8号线南北平行走向,1号线先建成,原在人民公园下,8号线在它东侧的西藏中路下,2号线东西向,南京西路南侧,列车在1,8号线下通过。
1号线为地下二层,b2为站台,b1为站厅。
8号线为地下二层,b2为站台,b1为站厅。
轨道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发展研究轨道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发展研究轨道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发展研究轨道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发展研究——以上海为例以上海为例以上海为例以上海为例2011-06-11 22:33:51| 分类:轨道交通商业| 标签:轨道交通枢纽商业|字号大中小订阅《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4 宋培臣林涛摘要针对轨道交通枢纽商业存在的问题如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地下与地面商业的呼应不够;商圈功能、商圈业态同质化经营和恶性竞争,没有鲜明主题与定位,提出了注重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地下与地面商业的呼应,并注重轨道交通上盖建筑与周边商业的协同发展;建立特征明显、业态细分的主题商业圈层,准确定位实行错位竞争;合理设置轨道交通枢纽商业业态、类型及其组合;改善与商业中心相适应的地面公共交通网络等对策。
1 引言轨道交通枢纽商业一般指,以轨道交通枢纽站有效连接地铁上盖、地面、地下空间的复合立体交通网络为依托,以集各种交通换乘、购物、休闲、娱乐乃至商务、酒店等多功能大型轨道交通上盖建筑为核心,通过辐射效应和规模效应形成有影响力的商圈。
轨道交通枢纽商业包括地面和地下商业。
地面商业业态空间包括地铁周边站点商业与地铁上盖。
地下商业业态空间按其区位主要有站厅商铺,通道商铺,地下商业街和地下商场。
根据上海市轨道交通2020年远景规划,在660平方公里的市中心范围内,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将达492公里,车站399座,其中3线换乘站15个,2线换乘站89个。
按照《上海商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年上海将发展成l0个轨道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图1),目前已经成形的大型轨道交通枢纽商圈有徐家汇、人民广场、中山公园和新上海商业城。
上海市的商业规划提出,建设调整现行商业格局,不断发展地铁沿线商圈,轨道交通枢纽商业的发展列为重中之重。
轨道交通商业中心模式, 正逐渐成为上海商业主导方向,将对上海商业在未来空间发展的趋向、特点和增长点上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针对轨道交通枢纽商业站点发展存在的问题,抓住轨道枢纽放大效应,研究轨道交通枢纽商业对上海市商业的远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