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温医大-【儿科学】脑膜炎
- 格式:ppt
- 大小:8.10 MB
- 文档页数:15
第九章神经系统疾病[Al型题】1、早期结核性脑膜炎的主要临床特点是:A.性情改变B头痛、呕吐C结核中毒症状D嗜睡、双眼凝视E感觉过敏2、结核性脑膜炎最简便的确诊方法是:A.脑脊液作结核菌培养B脑脊液作豚鼠接种C脑脊液沉渣或薄膜涂片找结核菌D.头颅CT E结核菌索试验3、确诊结核性脑膜炎最可靠的依据是:A.有开放性肺结核接触史B结核菌索试验阳性C胸部X线发现结核灶D.CSF有结核性脑膜炎典型改变E以上都不是4、在脑脊液检查中,鉴别结核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最有意义的项目是:A.脑脊液的透明度B脑脊液的压力C糖和氯化物是否降低D.脑脊液细胞数E蛋白质增高的程度5、化脓性脑膜炎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是:A.急起高热、惊厥、昏迷B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C脑膜刺激征阳性D.脑脊液细胞数明显增高E脑脊液中检出化脓性细菌6、1岁患儿,己诊断为“化脑”,曾用青霉素加氯霉素治疗,病情好转,体温正常,近3天又发热、抽搐,体温39.5°C,神志欠清,前因紧张。
脑脊液:外观清亮,细胞数12X106∕L,氯化物IIOmmO1/L,蛋白质450mg∕L,糖4mmol∕L0应首先考虑:A.脑水肿B硬脑膜下积液C脑脓肿D合并结核性脑膜炎E脑膜炎复发7、2个月女婴,拒食、吐奶、嗜睡3天,面色青灰,前因张力较高,脐部少许脓性分泌物。
该患儿最关键的检查应为:A.脐分泌物培养B血常规C脑脊液检查D血气分析E头颅CT8、9个月女婴,发热、轻咳10天,惊恻2次,1个月前患麻疹,患儿嗜睡状,OT试验(+),脑脊液:白细胞数880X106∕L,蛋白质2000mg∕L,糖1。
52mmol∕L,氯化物质99mmol°应诊断为:A.病毒性脑炎B化脓性脑膜炎C结核性脑膜炎D乙型脑炎E隐球菌性脑膜炎9、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有急性颅高压、脑疝症状时,最好首先选用:A.20%甘露醇静推B50%葡萄糖静推C吠喃苯氨酸肌注D.50%甘油口服E地塞米松肌注10、婴儿患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膜刺激征不明显是由于:A.脑膜炎症反应轻B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C机体反应差D.囱门及颅缝未闭,对颅高压可起缓冲作用E颈部肌肉不发达11、2岁男孩,2个月前患麻疹,疹后间断咳嗽、发热,精神差,偶有气促,近1周来呕吐、嗜睡。
儿科—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病例分析[病例摘要]男性,4 个月,反复发热伴呕吐13 天患儿于13 天前无明显原因发热达39 ℃,伴轻咳,曾呕吐数次,吐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无惊厥,曾验血WBC14 ×109/L ,中性81% ,住院按" 上感"治疗好转出院,但于2 天前又发热达39 ℃以上,伴哭闹,易激惹,呕吐2 次,以" 发热呕吐" 待查收入院。
病后患儿精神尚可,近 2 天来精神萎靡,二便正常,吃奶稍差。
既往体健,第1 胎第1 产,足月自然分娩,生后母乳喂养。
查体:T38.4 ℃,P140 次/ 分,R44 次/ 分,Bp 80/65mmHg ,体重7.8kg ,身长66cm ,头围41.5cm ,神清,精神差,易激惹,前囟0.8 ?0.8cm2 ,张力稍高,眼神欠灵活,巩膜无黄染,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颈项稍有抵抗,心率140 次/ 分,律齐,肺及腹部无异常,克氏征(+ ),巴氏征(- )化验:血Hb:112g/L ,WBC :29.6 ×109/L ,分叶77% ,淋巴20% ,单核3% ,plt:150 ×109/L ,大便常规(- ),腰穿:滴速62 滴/ 分,血性微混浊,常规:细胞总数:5760 ×106/L ,白细胞数:360×106/L ,多形核:86% ,生化:糖:2.5 mmol/L ,蛋白:1.3g/L ,氯化物:110mmol/L.[分析]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 分)(一)诊断化脓性脑膜炎(肺炎球菌性可能性大)4 分(二)诊断依据1. 起病较急,先有咳嗽和呕吐等上感和消化道症状,主要有高热、易激惹。
2. 查体:精神稍差,易激惹,前囟张力高,颈有抵抗,克氏征(+ )3. 脑脊液化验符合化脓性脑膜炎变化,腰穿颅压增高,血WBC 数和中性比例增高二、鉴别诊断(5 分)1. 病毒性脑膜炎2 分2. 结核性脑膜炎1 分3.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 分4.Mollaret 脑膜炎1 分三、进一步检查(4 分)1. 脑脊液涂片,培养找病原体+ 药敏试验1 分2. 血培养、PPD 、血生化1 分3.X 线胸片1 分4. 脑CT 注意硬膜下积脓1 分四、治疗原则(3 分)1. 抗感染:合理选用抗生素1 分2. 糖皮质激素1 分3. 对症治疗:降低颅内压,控制高热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分析[病例摘要]男性,15 岁,因高热、头痛、频繁呕吐3 天,于1 月10 日来诊患者3 天前突然高热达39 ℃,伴发冷和寒战,同时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呈喷射性,吐出食物和胆汁,无上腹部不适,进食少,二便正常。
小儿脑膜炎的症状表现小儿脑膜炎,对小儿带来的损害特别的严峻,尤其是严峻的脑膜炎,对小儿的一生都会产生影响,一旦病情加重或者是消失病变的时候,那么带来的危害以及产生的后遗症就会更大,所以父母们必需了解,小儿脑膜炎的各种常识以及临床表现,这样在发觉问题的时候,才可以准时的实行措施降低损害。
1.病毒性脑膜脑炎急性起病,或先有上感或前驱传染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脆弱、嗜睡。
年长儿会诉头痛,婴儿则烦躁担心、易激惹。
一般很少有严峻意识障碍和惊厥。
可有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但无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
病程大多在1~2周内。
2.病毒性脑炎起病急,但其临床表现因主要病理转变在脑实质的部位、范围和严峻程度而有不同。
(1)大多数患儿因充满性大脑病变而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复惊厥发作、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和颅压增高症状。
惊厥大多呈全身性,但也可有局灶性发作,严峻者呈惊厥持续状态。
患儿可有嗜睡、昏睡、昏迷、深度昏迷,甚至去皮质状态等不同程度意识转变。
若消失呼吸节律不规章或瞳孔不等大,要考虑颅内高压并发脑疝可能性。
部分患儿尚伴偏瘫或肢体瘫痪表现。
(2)有的患儿病变主要累及额叶皮层运动区,临床则以反复惊厥发作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发热。
多数为全身性或局灶性强直-阵挛或阵挛性发作,少数表现为肌阵挛或强直性发作。
皆可消失癫痫持续状态。
(3)若脑部病变主要累及额叶底部、颞叶边缘系统,患者则主要表现为精神心情特别,如躁狂、幻觉、失语、以及定向力、计算力与记忆力障碍等。
伴发热或无热。
多种病毒可引起此类表现,但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者最严峻,该病毒脑炎的神经细胞内易见含病毒抗原颗粒的包涵体,此时被称为急性包涵体脑炎,常合并惊厥与昏迷,病死率高。
其他还有以偏瘫、单瘫、四肢瘫或各种不自主运动为主要表现者。
不少患者可能同时兼有上述多种类型表现。
当病变累及锥体束时消失阳性病理征。
家长们当然是盼望孩子,可以健康健壮的成长,尤其是小孩子还在成长的这个阶段,任何的疾病对他们产生的影响,都是特别大的,假如没有实行乐观的治疗和应对措施,对他们来讲那么损害可能是伴其终身的,所以家长们必需关注孩子的各种健康问题。
儿童脑膜炎的常见病症状和治疗方法脑膜炎是指脑脊液和脑膜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它可以分为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两种类型。
其中,儿童脑膜炎是儿童常见的重要感染性疾病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儿童脑膜炎的常见病症状和治疗方法。
一、常见病症状儿童脑膜炎的症状通常会在感染后2-3天出现,并且会逐渐加重。
下面是儿童脑膜炎常见的病症状:1. 高热:儿童脑膜炎患者往往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达到39℃以上,并持续较长时间。
2. 头痛:儿童脑膜炎的患者往往会出现剧烈的头痛,疼痛感常常集中在前额和枕部。
3. 全身不适:儿童脑膜炎患者会出现全身疲乏、乏力、食欲减退等不适症状。
4. 呕吐和恶心:儿童脑膜炎的患者也常常会伴随呕吐和恶心的感觉。
5. 颈部僵直:这是儿童脑膜炎的一个重要表现,患者在躺下时会出现无法完全将下巴贴近胸部的现象。
6. 光过敏:许多儿童脑膜炎的患者对光线会有过敏反应,甚至会感到眼睛疼痛。
二、治疗方法1. 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对于细菌性脑膜炎引起的感染,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医生会根据细菌的类型和药物的敏感性来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常见的选择包括头孢菌素、庆大霉素等。
在治疗的同时,也需要对症处理,如降温、解热、止吐等。
2. 病毒性脑膜炎的治疗:病毒性脑膜炎通常没有特定的药物治疗方法,因为大多数病毒性脑膜炎是自限性的,即病程会在一定时间内自行缓解。
治疗主要集中在对症处理上,如控制体温、补充高能量、多饮水、休息、补充维生素等。
3. 对症治疗:除了针对疾病本身进行治疗外,儿童脑膜炎患者还需要进行对症治疗。
例如,对于出现高热的患者,需要进行降温措施,如使用退烧药物、温水擦浴等。
对于头痛和颈部僵直的患者,可以给予止痛药和肌肉松弛剂。
在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提供充足的休息和适当的营养。
4. 康复护理:对于儿童脑膜炎的康复护理十分重要。
康复护理包括加强营养、提供充足的休息、进行适当的体力锻炼等。
此外,及时进行康复评估,对患者进行语言和运动功能等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和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
儿科学——化脓性脑膜炎(二)引言概述:
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发热性疾病,由细菌感染引起,严重时可导致儿童死亡。
本文将重点介绍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并提供一些建议以预防该疾病的发生。
正文:
一、病因
1. 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多为细菌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为肺炎球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等。
2. 儿童因免疫力较弱,容易感染细菌,尤其是接触病原菌后未能及时清除。
二、症状
1. 化脓性脑膜炎的典型症状包括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颈部僵硬等。
2. 婴幼儿常出现疲倦、拒食、抱头,而不易表现典型的头痛和颈部僵硬。
三、诊断
1. 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
2. 脑脊液检查结果包括压力升高、细胞计数增多、蛋白质含量升高、糖含量降低等。
四、治疗
1. 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主要是静脉抗生素治疗。
2. 抗生素选择应遵循药敏试验结果,初始治疗常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庆大霉素。
3. 疾病早期可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减轻炎症反应。
4. 治疗期间还需进行病原治疗、液体、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
五、预防
1. 化脓性脑膜炎的主要预防措施是疫苗接种。
2. 目前可用的疫苗有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关病原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总结:
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儿科疾病,病因为细菌感染,常表现为高热、头痛等症状。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检查,治疗方案为静脉抗生素治疗。
然而,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是接种相关疫苗,以减少儿童感染病原菌的机会,从而降低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病率。
认识儿童脑膜炎一、病因:脑膜炎是指脑部及背髓周围的脑膜受到感染造成的急性发炎,在儿科疾病中属于急症,主要发生在五岁以下的儿童(占70%),而1岁以下儿童是罗患细菌性脑膜炎的高危险群,其分类如下:(一)细菌性脑膜炎:预后较差,部分病童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如听力受损、抽搐等,若延误治疗,可能会有水脑、脑性麻痺。
以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感染为主。
(二)无菌性脑膜炎:主要为病毒感染引起的,又称「病毒性脑膜炎」,是最常见的脑膜炎,通常预后良好,约3-7天恢复正常,少有合并症或后遗症。
以肠病毒、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为主。
(三)结核性脑膜炎:以结核杆菌感染为主,较少见。
(四)霉菌性脑膜炎:以隐球菌感染为主,较少见。
二、症状:最典型的症状是头痛与颈部僵硬,另外会有高烧、意识改变。
新生儿脑膜炎则可能出现食欲不振、呼吸窘迫、活动力减退、黄疸,及抽搐、呕吐、前囟门膨出等情形。
3岁以上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畏光、食欲不振等症状。
三、检查:腰椎穿刺检查脑脊髓液的培养,是目前最准确的诊断依据。
四、治疗:(一)无菌性脑膜炎:主要采症状治疗,例如:发烧予退烧处理,头痛给予止痛剂及降脑压药物使用,视病人状况,予抗痉挛药物治疗抽搐及给予点滴注射、补充水份及电解质,一般疗程约3-5天。
(二)细菌性脑膜炎:先作脊髓液检查,医师会依病况选用适合的抗生素治疗,疗程约10~14天或更久。
五、合并症及预后:常见的合并症有:脑压升高、脑水肿、痉挛、肺炎、中耳炎等。
六、照护注意事项:(一)应多加注意体温及意识变化。
(二)如为细菌性脑膜炎,必要时采取适当的隔离,勿与他人共享食物或餐具、打喷嚏或咳嗽应掩口鼻,并立即洗手,避免传染给其他病童。
(三)使病童保持安静,减少脑压增高机会,例如:提供熟悉人员陪伴或被子;另避免脑压增高动作,例如:避免用力解便、咳嗽、打喷嚏或弯腰提重物等。
(四)维持柔和光线、安静舒适的环境,可抬高床头30度,增进舒适,减轻脑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