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化脓性脑膜炎
- 格式:ppt
- 大小:5.27 MB
- 文档页数:61
2022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全文)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各种化脓菌引起的以脑膜炎症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在小儿,尤其婴幼儿中较常见,是小儿严重感染性疾病之一。
抗菌药的使用使其病死率明显下降,但该病致残率高,治疗后生存者中有不少患儿合并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早期诊治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目前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主要取决于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脑脊液分析,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头痛、呕吐、惊厥、意识障碍、精神改变、脑膜刺激征及脑脊液化脓性改变。
临床症状及体征各种细菌所致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大致相同。
主要归纳为感染、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症状。
但临床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儿年龄:儿童期化脓性脑膜炎:更容易有典型的症状,例如发热、头痛、呕吐、颈部痛及僵直,意识状态受损以及精神差,查体可有意识障碍、颈抵抗、克氏征与布氏征阳性。
婴儿期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不特异,常先有呼吸或消化系统症状,呕吐、进食差,后发热,烦躁不安、嗜睡、目光呆滞,部分可有惊厥、摇头,前因饱满、布氏征是重要体征。
另外,患儿如有以下情况需考虑化脓性脑膜炎可能:患儿有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如肺炎、中耳炎、乳突炎、骨髓炎、头面部软组织感染或败血症,同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患儿有头皮、脊背中线的孔窦畸形、脑脊膜膨出或颅脑外伤,同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婴儿不明原因持续发热,一般治疗无效;乳幼儿初次高热伴惊厥,不能用一般热性惊厥解释。
实验室检查1 .脑脊液相关检查:脑脊液检查是确诊化脓性脑膜炎的重要依据。
(1)脑脊液常规检查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典型改变为:外观浑浊、压力增高,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达500~1000χ10八6以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糖含量显著降低,蛋白明显增高,氯化物正常。
取脑脊液时,穿刺外伤致脑脊液红细胞数、白细胞数增多,要对其进行校正,方法为:当脑脊液存有700×10^6∕L红细胞时,则白细胞总数为原有白细胞总数减去1×10Λ6∕L白细胞。
2024年课件化脓性脑膜炎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常见的疾病》中的第6课《化脓性脑膜炎》。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化脓性脑膜炎的定义、病因、症状、危害以及预防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脓性脑膜炎的基本知识,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注健康的情感。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化脓性脑膜炎的定义、病因、症状和预防方法。
难点: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和症状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显微镜、脑部模型学具: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化脓性脑膜炎的危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化脓性脑膜炎的定义、病因、症状和预防方法。
3. 课堂讲解运用PPT、显微镜和脑部模型等教具,详细讲解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症状和预防方法。
4. 互动提问在讲解过程中,穿插提问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化脓性脑膜炎的选择题和填空题,让学生即时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预防和应对化脓性脑膜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化脓性脑膜炎病因:细菌感染症状:高热、头痛、呕吐、意识模糊等预防:保持卫生、增强免疫力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化脓性脑膜炎的症状。
2. 列出预防化脓性脑膜炎的三条建议。
3. 观看一段关于化脓性脑膜炎的科普视频,了解其病因和治疗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病例,让学生了解化脓性脑膜炎的危害,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PPT、显微镜和脑部模型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互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
作业设计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常见的疾病,如流感、肺炎等,了解其病因、症状和预防方法,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
化脓性脑膜炎诊疗常规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以下简称化脑)是小儿、尤其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化脓性细菌的感染性疾病。
临床以急性发热、惊厥、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特征。
随诊断治疗水平不断发展,本病预后已有明显改善,但病死率仍在5%一15%间,约1/3幸存者遗留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6月以下幼婴患本病预后更为严重。
【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90%的化脑为5岁以下小儿,1岁以下是患病高峰,流感杆菌化脑较集中在3月-3岁小儿。
一年四季均有化脑发生,但肺炎链球菌冬春季多见,而脑膜炎球菌和流感杆菌分别以春、秋季发病多。
大多急性起病。
部分患儿病前有数日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病史。
典型临床表现可简单概括为三个方面:(1)感染中毒及急性脑功能障碍症状:包括发热、烦躁不安和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
随病情加重,患儿逐渐从神萎、嗜睡、昏睡、昏迷到深度昏迷。
30%以上患儿有反复的全身或局限性惊厥发作。
脑膜炎双球菌感染易有瘀癍、瘀点和休克。
(2)颅内压增高表现:包括头痛、呕吐,婴儿则有前囟饱满与张力增高、头围增大等。
合并脑疝时,则有呼吸不规则、突然意识障碍加重或瞳孔不等大等征兆。
(3)脑膜刺激征:以颈强直最常见,其他如Kemig征和Brudzinski征阳性。
年龄小于3个月的幼婴和新生儿化脑表现多不典型,主要差异在:①体温可高可低,或不发热,甚至体温不升;②颅压增高表现可不明显。
幼婴不会诉头痛,可能仅有吐奶、尖叫或颅缝开裂;③惊厥可不典型,如仅见面部、肢体局灶或多灶性抽动、局部或全身性肌阵挛、或各种不显性发作;④脑膜刺激征不明显。
与婴儿肌肉不发达,肌力弱和反应低下有关。
二、实验室检查1.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是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参见表16-2。
典型病例表现为压力增高,外观混浊似米汤样。
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多,≥1000/mm3,但有20%的病例可能在250/mm3以下,分类中性粒细胞为主。
化脓性脑膜炎概述】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简称化脑),系由各种化脓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
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常见。
自使用抗生素以来其病死率已由50%~90%降至10%以下,但仍是小儿严重感染性疾病之一。
其中脑膜炎双球菌引起者最多见,可以发生流行,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诊断】由于各种脑膜炎的致病微生物、临床经过、治疗方法与预后各不相同,临床上首先要区别是否为化脓性脑膜炎和确定细菌种类。
许多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与化脑相似,因而不可能仅从症状、一般体诊来诊断化脑。
必须重视眼神、前囟紧张充(有些患儿因失水而前囟不饱满,但仍较紧张),对可疑者应早作腰穿检查脑脊液进一步确诊。
只有在流脑流行季节,当患儿存在典型症状及瘀斑,临床诊断已经明确时,才可免除脑脊液检查。
遇有以下情况应考虑有化脑可能:①病儿有呼吸道或其他感染如上感、肺炎、中耳炎、乳突炎、骨髓炎、蜂窝组织炎或败血症,同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
②有头皮、脊背中线的孔窦畸形、头颅俐伤,同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
③婴儿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热,经一般治疗无效。
④乳幼儿实效高热伴惊厥,而不能用一般高热惊厥解释者。
新生儿早期脑膜炎病原菌刚刚开始侵入脑膜,脑脊液变化可能不明显,高度怀疑时应隔一、二日后重复检查。
当患儿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惊厥、血压增高、视神经乳突水肿等颅内压增高表现时,决定腰穿应特别慎重,为防止发生脑疝可先滴注甘露醇1g/kg以减低颅内压。
半小时后选用带有内芯的腰穿针穿刺后患儿需平卧休息2小时以上。
明确致病菌是有效治疗的合保证。
通过年龄、季节等流行病学资料与临床经过虽能对致病菌作出初步推测。
进一步确诊必须依靠脑脊液涂片、细菌培养、对流免疫电泳等抗原检查法。
此病起病一般较急,脑脊液外观微毛或轻度浑浊,白细胞稍增多,但以后即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氯化物正常。
应注意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殊表现,以助鉴别。
化脓性脑膜炎治愈率【导读】化脓性脑膜炎是脑部因为感染了化脓菌造成的一种脑膜炎症。
在幼儿当中这种疾病较常见。
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如果发现的晚没有及时治疗,它的致死率非常高。
化脓性脑膜炎疾病非常急,所以和时间赛跑是挽回宝宝健康挽留生命很重要的一点。
那化脓性脑膜炎治愈率是多少呢?化脓性脑膜炎治愈率化脓性脑膜炎起病之初,和感冒流感非常相似,孩子会有发烧头疼的症状。
所以该病引起婴幼儿死亡的原因,大部分是在发病初期没有得到重视而耽误了治疗。
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最近几年有了突破性进展。
至死率从原本的50%到90%降到了10%以下。
家长的敏感度在早期时能发现化脓性脑膜炎,对孩子的生命健康来说非常重要。
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治愈率还是比较高的,所以说决定治愈率的因素是病情进展的程度。
有很多孩子在治疗之后仍然会留下积水,癫痫等后遗症。
所以对于婴幼儿来说,它仍然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化脓性脑膜炎在冬季和春季是比较流行,由于婴幼儿的免疫力差,血脑的屏障还没有发育成熟,所以是非常容易受到该病感染的人群。
一般情况下,化脓性脑膜炎治疗后2到4周就可以康复。
如果治疗的不够及时,预后情况就不是非常乐观。
化脓性脑膜炎后遗症约有1/3 左右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在治疗之后会出现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六个月以下的宝宝患有化脓性脑膜炎预后情况更差。
虽然现在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而且已经有了针对于引起化脓性脑膜炎各种细菌的疫苗,但是一旦患上该病,情形仍然不容乐观。
化脓性脑膜炎会使患者的脑粘膜和老师之受损。
这种损伤在该病治疗之后也是不可逆的。
有很多孩子因为患上这种疾病,留下了听力和视力上的障碍,不少孩子因此而失明。
这些后遗症在今后几乎是无法恢复的。
化脓性脑膜炎还易给患者留下肢体偏瘫的后遗症,肢体残疾外还会影响患者的智力发育,造成智力低下这种现象。
另外就是化脓性脑膜炎,还会给患者留下癫痫、脑积水,脑出血等等这些后遗症。
化脓性脑膜炎在发病之后,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往往在几小时内就会造成患者死亡。
最新儿科学知识点:化脓性脑膜炎最新儿科学精选知识点: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症,部分患儿病变累及脑实质,是小儿、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以下是店铺带来的详细内容,欢迎参考查看。
一、病因新生儿或2个月以下的化脑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2个月到12岁的小儿的化脑多由脑膜炎球菌、嗜血流感杆菌为主大于12岁的小儿多由肺炎球菌和脑膜炎球菌引起二、临床表现感染症状+颅内高压+脑膜刺激征三、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是确诊本病的依椐。
外观混浊,压力增高;白细胞多在l 000×106/L以上。
以中细粒细胞为主;糖含量显著降低,蛋白含量增高。
四、并发症硬脑膜下积液由肺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引起,凡经化脑有效治疗48-72小时后,体温不退,意识障碍、惊厥、或颅压增高等脑症状无好转,甚至进行性加重者,首先应怀疑本症可能性。
或体温退而复升,就是硬脑膜下积液。
最简单的`首选检查方法是头颅透光检查,但最后确诊,仍有赖于硬膜下穿刺五、诊断及鉴别诊断不同病原体脑膜炎的脑脊液改变压力外观潘氏试验白细胞数×106/L 蛋白(g/L) 糖(mmol/L) 其他化脑高混浊 ++~+++ 常大于1000×106/L 1~5 ,偶尔大于10 明显减低涂片、培养可发现细菌结脑常升高,阻塞时低不太清 +~+++ 常小于1000×106/L 增高,阻塞时显著升高减低涂片可发现抗酸杆菌,培养结核菌阳性病脑正常或升高多数清±~++ 可正常,也可与结脑相当,淋巴为主正常或稍高(<1) 正常病毒抗体阳性,病毒培养时有阳性六、治疗做到用要早期、足量、足疗程和联合用药对早期病原菌不明确的用三代头孢菌素肺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疗程为10-14天、脑膜炎球菌引起的疗程为7天金葡菌引起的疗程为2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