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吉图产业先导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发展现状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6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新型工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作者:王璐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6年第08期摘要:发展新型工业基地是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工业发展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
在长吉图地区合作开发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中,新型工业发展占据了重要地位,它有利于我国东北地区新型工业的发展以及增强图们江区域合作的综合实力,但也在新型工业发展中发现了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新型工业产业结构2009年11月,公布了《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社会各界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建立广泛关注。
同时,先导区的建立表明它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为了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更好的带动全省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有必要为其重点新型工业领域设计相应的结构模式。
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新型工业的现实意义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范围主要涵盖:中国图们江区域的核心地区,即长春市、吉林市部分区域和延边州(简称长吉图),而作为我省相邻的辽宁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都会参与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同时涉及我方与周边国家合作的相关内容。
发展新型工业基地是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工业发展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
新型工业发展在规划纲要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它既有利于增强图们江区域合作的综合实力,又有利于我国东北地区新型工业的发展。
同时,对于加快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建设,以及推动吉林省经济建设又快又好的发展,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挑战。
二、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新型工业发展现状及相应对策近几年,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注重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的队伍,重点推进各类开发区和县域集中区的建设,全力打造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相结合的三大重点新型工业基地,例如:1.汽车产业:新型工业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大做强汽车产业,从图1可以看出2010年汽车制造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为29.1%,而且2006年至2014年期间汽车制造产业所占比重变化幅度均保持在20%至30%之间,但在这九年期间,汽车制造产业的增长率却呈波动下降的趋势,在2016年增长率幅度最低为6.2%。
长吉新区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摘要】长吉新区作为新兴的产业发展区域,吸引了众多企业和投资者的关注。
本文从长吉新区产业结构分析、主要产业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产业发展政策等方面展开探讨。
通过对长吉新区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其产业结构较为多元化,主要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但也存在部分产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长吉新区在产业发展中面临人才短缺、技术创新不足等挑战。
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如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等,以进一步促进长吉新区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关键词】长吉新区、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产业结构、主要产业、面临挑战、政策、总结、建议、未来发展、引言、背景介绍、研究目的、结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长吉新区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发展区域。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优惠条件的设立,长吉新区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进驻。
该区域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长吉新区的经济发展空间巨大,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发展势头。
目前,长吉新区的主要产业包括制造业、农业、信息技术和服务业等。
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也为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
长吉新区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保护、人才短缺等多方面的挑战。
如何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升级,成为长吉新区发展的重要课题。
长吉新区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为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和优惠政策。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对长吉新区的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政策支持,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为长吉新区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长吉新区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该区域产业结构的特点,了解主要产业发展状况,分析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政策进行评估。
通过研究,可以深入了解长吉新区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的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的目标。
产业生态学视角下长吉图先导区产业发展对策研究-经济产业生态学视角下长吉图先导区产业发展对策研究刘淑芬摘要:作为东北三省旅游资源最丰富的产业地带,长吉图先导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开发优势,这主要得益于它形成了集生态、民俗、冰雪、边境风光、闲暇娱乐于一体的经营风貌。
从这方面来看,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进行相结合,有助于实现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本文首先介绍产业生态学的内涵,然后研究了产业生态学视角下长吉图先导区产业的发展对策,以供相关员借鉴。
关键词:产业生态学长吉图先导区旅游产业生态化长吉图先导区是一个很好的旅游产业发展中心,为了迎合时代对生态型产业发展的需求,我们必须以环境友好型旅游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为主线,以生态型旅游产业体系作为开发该旅游产业带的重要任务。
从某种程度上讲,实现产业生态化转型,一方面有助于促进长吉图先导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强长吉图先导区的生态文明建设。
因此,为了长吉图先导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集中发挥地区优势,从产业生态学视角下探讨长吉图先导区产业发展对策。
一、产业生态学的内涵所谓“产业生态学”,它着重强调经济系统、环境系统、经济系统之间关系,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同时,产业生态学认为物质的总体循环必须贯穿于采购、生产、包装、使用、废料处理等的全过程,它对于和谐人类与自然、环境、社会之间的关系起着积极的影响。
二、产业生态学视角下长吉图先导区产业的发展对策作为长吉图先导区产业布局的重点,旅游业在各项产业中的发展优点是不言而喻的,它具有生态、民俗、边境风光、历史文化等鲜明特色,对于吸引四面八方乃至外国游客具有无可比拟的先天条件。
当然,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结合时代新元素,从产业生态学视角下对长吉图先导区产业发展进行研究,这是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可以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具体地讲,一要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有效开发和利用资源;二要改善旅游软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三要创建生态旅游经济圈,将生态环境与经济相结合,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长吉图产业先导区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摘要: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过程中,构建符合东北地区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带动整个地区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先导区内产业集群现状,阐述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长吉图产业先导区产业集群发展对策一、长吉图产业先导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产业集群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产业以“一汽”为主导,以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为生产基地,含括一汽大众、一汽解放等多个主机厂,3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及多家汽车改装企业,构成了集研发、生产、物流、销售为一体的汽车制造企业集群,最早和最为成熟的产业集群。
2.石化产业集群石化产业是吉林省的第二支柱产业,该集群以吉林化工集团、松原油田为核心,含括石油开采、加工、化肥、基本化工原料、化学试剂、化工机械及化工仪表等多门类的生产企业,形成了发展精细化工和合成材料等新产品为产业链的集群格局。
3.农产品加工集群在长吉图先导区内,形成了以吉粮、裕龙等企业为代表的大豆加工型企业集群;以皓月、德大、华正等企业为代表的畜禽加工型企业集群;以大成、吉粮等企业为代表的玉米加工型企业集群。
长春农安、德惠畜产品加工、双阳鹿产品加工,吉林林蛙、黑木耳加工,延边安图人参、食品加工等企业集群也正在培育之中。
4.医药产业集群长春是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和出口基地。
除了丰厚的药材资源,先导区内还拥有极强的研发优势。
5.其他产业集群吉林省的旅游业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地发展,先导区内形成了长春市的汽车游、电影游等多个主题,推动了旅游产业链向深层次的发展。
二、长吉图先导区产业集群发展存在问题1.产业集群内集聚度较低在长吉图先导区内的各产业集群中,企业间交换关系与协作关系虽然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但企业间缺乏更进一步的信息交流与更多要素的共享,尤其是技术要素和知识要素,未能在集群内得到应有的扩散。
2.集群创新系统不健全产业先导区内的大部分企业,自行研发的能力明显不足,生产只是简单模仿,缺乏创新能力,很难创立自己的品牌。
长吉图区域合作特色产业发展的设想1 长吉图区域合作特色产业发展的现状长吉图区域区位优势明显,形成了专业化程度较高、规模强大的综合性加工制造工业基地,是吉林省产业的主要聚集区。
其中汽车、石化和农产品加工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另外,装备制造业、光信息产业、生物产业和服务都有较强的比较优势.1·1特色主导产业规模庞大汽车产业是长吉图区域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该区汽车产业产值一般超过该区工业产值的45%;农产品加工业是长吉图区域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玉米淀粉、赖氨酸、发酵酒精等一些重点产品产量跻身全国前列。
现拥有大成、德大、皓月等规模大、竞争力强的和企业集团。
玉米深加工和畜禽加工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石化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
乙烯装置年生产能力已达到85万吨,跃居全国第三;冶金建材业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2019年,该区铁合金产量62万吨,占吉林省的92%。
水泥产量1200万吨,占吉林省的50%。
吉铁、吉炭是国内铁合金、炭素制品生产能力最大,品种最多的国内龙头企业;装备制造业是长吉图区域内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
该区培育和形成了一批优势特色产品,铁路客车和城市轨道客车,在亚洲处于第一位。
该区五大特色主导产业2019年的具体指标见表1.1·2潜在优势特色产业正在形成长吉图区域内光电子信息产业、生物产业和旅游服务等产业虽没有形成规模庞大的产业集聚,但它们具有巨大的潜在竞争优势.长吉图区域光电子产业科研实力雄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2000年以来,平均每年有30种光电子及信息技术产品投入市场,其中90%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目前有400多种自主研发的电子产品投放市场.长吉图区域生物产业具有资源基础和技术优势,初步形成了产业化发展格局。
长春市拥有生物技术领域研发机构103个,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医药实验室16个,生物药生产品种占全国的63%;生物制造、生物能源领域的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长春大成集团已发展成为产量和技术水平均居世界第一位的氨基酸生产商.旅游业是长吉图区域具有潜在优势的另一个特色产业。
长吉图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析长吉图区域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中心,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重要区域。
长吉图区域自古以来就是蒙古族和汉族的聚居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大力支持和发展,长吉图区域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本文将对长吉图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以期了解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地理环境与资源优势长吉图区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多雨,适宜农牧业生产。
区域内有大片的丰富草原资源,适宜畜牧业的发展。
区域内还富含煤炭、铁矿、石油等矿产资源,具有较好的资源优势。
长吉图区域交通便利,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穿越,有利于加快资源开发和物流运输。
二、农牧业发展助推经济增长长吉图区域的农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牛羊养殖和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种植是农牧业的主要形式。
由于当地气候条件的适宜和丰富的草原资源,该地区的畜牧业发达,乳制品和肉制品供应全国。
今年以来,长吉图区域通过扶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推动了农牧业的升级发展。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促进畜牧业的节约型、环保型发展,加快了农牧业的现代化进程。
因而,农牧业发展对长吉图区域的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长吉图区域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近年来,该地区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煤炭加工转化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实施了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特别是近年来,受益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长吉图区域的经济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
吸引外来投资,扶持企业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了本地产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
如此一来,长吉图区域的工业化水平快速提升,为经济的稳健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旅游业正成为新的增长点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长吉图区域的旅游业也开始崭露头角,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长吉图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析长吉图区是中国吉林省的一个边境经济特区,位于中国与俄罗斯边境附近,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
本文将对长吉图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
长吉图区的地理位置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该区域紧邻中国东北经济区以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有利于区域间的贸易和投资活动。
长吉图区的交通便利,拥有公路和铁路连接中国内地以及俄罗斯。
这为该地区的商品进出口提供了便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长吉图区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业、林业、矿产资源等,在能源、农产品以及木材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长吉图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持。
长吉图区制定了一系列积极的产业政策,积极引导和吸引外资入驻该区域。
这些产业政策包括税收优惠政策、土地优惠政策、人才引进政策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长吉图区域引进了一大批投资项目和企业,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四,长吉图区注重跨境合作和贸易。
该地区积极推动与俄罗斯的经济合作,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促进了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
长吉图区还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和交流,扩大了对外开放的范围。
长吉图区的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该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和通信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该区域的经济结构相对单一,过于依赖农业和资源产业,缺乏高新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长吉图区的人才引进和培养也面临一定的困难,需要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力度。
长吉图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在地理位置、资源优势、产业政策和跨境合作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
仍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以及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的工作,以实现长吉图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一体化背景下长吉图地区产业发展战略分析【摘要】现阶段,产业融合已经逐渐的成为我国吉林省长吉图地区一体化战略发展的趋势。
本文结合我国吉林省长吉图地区的发展现状,深入的探究了一体化背景下长吉图地区产业发展的战略,希望能够对长吉图地区的产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一体化;长吉图地区;产业发展;战略一、长吉图地区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1)产业结构层次水平不高。
长吉图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及长三角地区相比较可知,产业结构水平非常低,具体表现为:二、三产业发展不足,一产所占比重较大,产值比重比珠三角地区及长三角地区要低许多。
(2)区域内部产业关联度较低。
长吉图地区各个产业之间经济关联度不高,联系较弱,经济之间的联动效应严重缺乏,具体的表现为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之间、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之间以及工农之间缺乏联系,对区域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带来直接的影响。
(3)内部产业结构有待合理。
种植业是长吉图地区主要的第一产业,而为辅的则是畜牧业。
长吉图地区经营方式粗放,农业生产机械水平较低,产品附加值较低,加工链条较短;在第二产业内部的传统重工业方面,长吉两市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特别是2004年吉林省重工业的比重已经远远的超出90%,但是轻工业诸如纺织业和食品制造业发展普遍不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非常滞后,传统制造业占据着过大的比重;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缺乏,工业结构规模不均衡;由于长吉图地区依然采用的是以往粗放式的生产模式,这便使得该地区竞争力不断降低,生态环境承受着较大的压力。
近些年以来,吉林省长吉图地区在第三产业方面有着迅速的发展,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据的比值越来越大,其中生活性服务业诸如批发零售、餐饮发展较快,而生产性服务业诸如保险、金融发现较为缓慢。
二、一体化背景下长吉图地区产业发展战略的重点(1)加强产业园集聚。
对现代企业区位选择有着较大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对集聚经济的追求,未来长吉图地区产业的发展应当将开发区的空间支撑作用和经济聚集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把各个开发区当成是重要的长吉图地区发展生长点,使其能够切实的发挥出优化产业布局和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带动作用。
长吉图产业先导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发展现状区域品牌的研究最早是由keller等人开始进行的,当一个地区能在目标顾客心目中创造适合的品牌联想,区域品牌就产生了(rainisto,2003)
长吉图产业先导区产业基础雄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形成了基于独特的资源优势的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形成了区域比较优势。
但长吉图产业先导区地处我国东北,其产业集群与沿海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存在一定差距,其区域品牌发展更是相对落后,而且不同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发展水平也极不相同的。
一、长吉图产业先导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发展现状
长吉图产业先导区,区域面积7.3万平方公里,区内有长春、吉林两大特大城市,9个中小城市,179个镇县,具有资源禀赋和工业基础等发展优势,其产业发展迅速,并已经初步显现集群特征。
(一)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产业集群
以一汽、长客为龙头的交通运输产业集群,是长吉图发展比较成熟的集群。
吉林省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以一汽集团公司为核心的多车型、全系列的汽车产业体系。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铁路客车、动车组和城轨客车研发、制造和出口基地。
但随着竞争对手的迅速发展,以长客为龙头的产业集群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其品牌效应是其发展集群优势的重点。
(二)石化产业集群
石化产业是吉林省的第二支柱产业,中油吉林石化公司和吉林化纤公司等大型化工企业是该集群的核心企业。
但由于化工产品品种众多,且均为生产资料,与日常生活关系不大,其公众知名度很难提高,品牌效应也随之相对弱化。
因此,在石化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集群品牌的确立、强化,与技术创新、增加产业内企业集聚度等手段相比,将处于次要地位,其宣传、建设资金的投入更应慎重。
(三)农产品生产及农产品加工集群
东北地区被誉为“黑土之乡”,吉林省土地广茂而肥沃,动植物产品丰富且品质好。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具有得独厚的农产品资源和生态优势,具有区分其它农产区和农业集群的特质,加之农产品的市场容量日益扩大,利润空间广阔,因此,农产品生产加工集群品牌是先导区内最具发展潜力的集群品牌。
(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吉林省是国家生物技术及产业的四大“聚集区”之一,长春是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和出口基地。
但是,由于集群内的研发、生产企业,多数处于相对封闭的自我发展状态,产业集聚度低
品异质化程度低,很难建立统一的形象联想,阻碍了集群品牌的进一步发展。
(五)旅游产业集群
近年来,吉林省的旅游业得到了迅猛地发展,区内的长春市汽车游、电影游,吉林市的雾松游,延边州的生态游、民俗游、边境游以及全区范围的冰雪游,形成了多个主题的旅游产品。
虽然区内旅游业内的融合与产业链的发展还都只处于起步或攀升阶段,未能显现明显的集群优势,但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却为集群品牌的确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长吉图产业先导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长吉图产业先导区的产业集群发展,必然要走区域品牌发展的道路。
但以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其区域品牌发展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企业区域品牌意识薄弱
长吉图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经步入正轨,从理论上讲,集合产业集群的整体力量,创造性地实施产业集群品牌战略,是集群发展的必经之路。
但是,由于产业集群品牌与企业品牌的发展模式不同,使得产业集群品牌建设往往只停留在初级阶段,缺乏明确的具体的品牌建设规划。
(二)产业集群发展不成熟
区域品牌与产业集群的密切关系是毋庸置疑的。
一方面,产业集群是区域品牌诞生的载体,产业集群对区域品牌的形成、传播推广和维护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区域品牌会产生巨大的“磁石效应”,吸引资源融入产业集群。
长吉图先导区内的产
业集群,近几年发展比较迅速,但其整体水平与东南沿海相比,差距较大,这严重阻碍了区域品牌的确立和发展。
(三)管理主体不清或缺位
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长吉图先导区的发展都给与了相当的关注与支持,但在建立区域品牌问题上,存在着管理主体不清甚至是缺位的现象。
在长吉图先导区内,并未有相关的机构或组织来从事构建区域品牌的工作,导致企业各自为战,区域品牌发展不畅,减缓了产业集群的发展速度。
(四)品牌定位不明确
品牌定位的首要任务是确立目标市场。
长吉图先导区内的产业集群,各企业的目标市场不统一,其核心企业的企业定位和产品定位也不够鲜明。
再者,一个品牌定位的描述,往往由品牌管理者来完成,管理者的缺失,加剧了这一问题的严重程度,使其变得更加难以解决。
三、长吉图产业先导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发展对策建议
(一)树立全面正确的产业集群品牌意识
集群品牌的建立,是政府、行业及众多企业合力的结果,因此,培养企业家的产业集群品牌意识尤为重要。
政府应该培养和锻炼一批有创造性、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引导企业家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
要求企业家牢固树立质量和技术意识,加强内部管理,改变增长方式,树立名牌战略思想,以企业品牌促进产业集群品牌建设。
(二)加快集群发展,提升品牌价值
政府应大力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通过各种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引导企业升级。
集群内的企业应整体提升产品的技术创新水平,建立健全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积极与科研机构、大学等建立长久的合作,充实集群内的知识基础和知识储备,通过加快集群技术进步推动集群发展,从而带动集群品牌的建立和完善。
(三)建立产业集群品牌管理机构
政府(或行业协会)应组织成立专门的产业集群品牌建设管理部门,全面管理产业集群品牌,负责产业集群品牌的规划、推广和营销工作,做好产业集群品牌的定位和差异化营销,借产业集群推广产业集群品牌,同时用产业集群品牌的影响力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同时,要不断完善产业集群的中介服务体系,指导行业协会和商会等中介机构做好品牌推广和宣传工作,指导和帮助行业协会做好商品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四)强化品牌定位,提升产业集群品牌形象
产业集群在发展的同时,要逐步明确目标市场,完成品牌定位。
政府应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产业集群品牌建设及推广活动,利用各种展会、博览会宣传集群和企业品牌。
产业集群品牌营销的方式各种各样,要综合运用各种营销手段,进行优化组合,争取达到最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长春大学管理学院)
区域品牌形成与效应机理研究孙丽辉等人民出版社2010年9月第一版
吉林省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总体评价及提高措施赵东坡中国商界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