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储层测井解释9-储层定性评价
- 格式:ppt
- 大小:20.53 MB
- 文档页数:4
1、测井资料评价孔隙结构储集岩的孔隙结构特征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对于碳酸盐岩来说其孔隙结构主要是指岩石具有的孔、洞、缝的大小、形状及相互连通关系。
储集层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储层流体(油、气、水)的储集能力和开采油、气资源的主要因素,因此明确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是发挥油气层的产能和提高油气采收率的关键。
常规岩石孔隙结构特征的描述方法主要包括:室内实验方法和测井资料现场评价法。
室内实验方法是目前最主要,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描述和评价岩石孔隙结构特征的方法,主要包括:毛管压力曲线法(半渗透隔板法、压汞法和离心机法等)、铸体薄片法、扫描电镜法及CT扫描法利用测井资料研究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则为室内实验开辟了另一条途径,且测井资料具有纵向上的连续性,大大方便了储层孔隙结构的研究。
1.1 用测井资料研究孔隙结构1.1.1 用电阻率测井资料研究岩石孔隙结构利用电阻率测井资料研究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主要还是建立在岩石导电物理模型和Archie公式的基础之上。
电阻率测井资料反应的是岩石复杂孔隙结构内在不同流体(油、气、水)时的电阻率,因此储层岩石不同的孔隙结构特征一定会对电阻率测井响应产生影响。
国内外关于岩石微观孔隙结构模型、物理模型也较多,包括毛管束模型、曲折度模型、电阻网络模型和渗流理论、有效介质理论等。
毛志强等采用网络模型模拟岩石孔喉大小及分布、水膜厚度、孔隙连通性等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的变化对含两相流体岩石电阻率的影响,得出了影响油气层电阻率变化规律的2个主要因素分别是孔隙连通性(以孔喉配位数表示)和岩石固体颗粒表面束缚水水膜厚度。
孔隙连通性差的储集层具有较高的电阻率;相反,当岩石颗粒表面束缚水水膜厚度增加时,储集层的电阻率则明显降低。
杨锦林等采用简化的岩石导电物理模型,定义了一个岩石孔隙结构参数S,综合反映了储层孔隙孔道的曲折程度及其大小。
如果孔隙孔道越大越平直,S值越大,说明储层条件越好;反之孔隙孔道越小,越曲折,S值越小,说明储层条件越差。
测井解释原理一:储集层定义:具有连通孔隙,既能储存油气,又能使油气在一定压差下流动的岩层。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孔隙性(孔隙、洞穴、裂缝)具有储存油气的孔隙、孔洞和裂缝等空间场所。
(2)渗透性(孔隙连通成渗滤通道)孔隙、孔洞和裂缝之间必须相互连通,在一定压差下能够形成油气流动的通道。
储集层是形成油气层的基本条件,因而储集层是应用测井资料进行地层评价和油气分析的基本对象。
储集层的分类•按岩性:–碎屑岩储集层、碳酸盐岩储集层、特殊岩性储集层。
•按孔隙空间结构:–孔隙型储集层、裂缝型储集层和洞穴型储集层、裂缝-孔洞型储集层。
碎屑岩储集层•1、定义:–由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砂砾岩组成的储集层。
•2、组成:–矿物碎屑(石英、长石、云母)–岩石碎屑(由母岩类型决定)–胶结物(泥质、钙质、硅质)•3、特点:–孔隙空间主要是粒间孔隙,孔隙分布均匀,岩性和物性在横向上比较稳定。
•4、有关的几个概念–砂岩:骨架由硅石组成的岩石都称为砂岩。
骨架成份主要为SiO 2–泥岩(Shale):由粘土(Clay)和粉砂组成的岩石。
–砂泥岩剖面:由砂岩和泥岩构成的剖面。
碳酸盐岩储集层•1、定义:–由碳酸盐岩石构成的储集层。
•2、组成:–石灰岩(CaCO 3)、白云岩Ca Mg(CO 3)2)、泥灰岩•3、特点:–储集空间复杂有原生孔隙:分布均匀(如晶间、粒间、鲕状孔隙等)次生孔隙:形态不规则,分布不均匀(裂缝、溶洞等)–物性变化大:横向纵向都变化大•4 、分类按孔隙结构:•孔隙型:与碎屑岩储集层类似。
•裂缝型:孔隙空间以裂缝为主。
裂缝数量、形态及分布不均匀,孔隙度、渗透率变化大。
•孔洞型:孔隙空间以溶蚀孔洞为主。
孔隙度可能较大、但渗透率很小。
•洞穴型:孔隙空间主要是由于溶蚀作用产生的洞穴。
•裂缝-孔洞型:裂缝、孔洞同时存在。
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的基本类型砂泥岩储集层的孔隙空间是以沉积时就存在或产生的原生孔隙为主;碳酸盐岩储集层则以沉积后在成岩后生及表生阶段的改造过程中形成的次生孔隙为主。
学号:姓名培养院(系)专业指导教师泥浆侵入研究现状分析摘要泥浆及其滤液侵入油气储层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其影响因素因区块情况和井场工程因素的不同又有许多不确定性,很难得到地层真电阻率,影响储层测井评价的精确度.本文以泥浆侵入机理的分析为基础,结合国内外对泥浆侵入的研究情况,从泥浆侵入影响因素、泥浆侵入对测井响应的影响、侵入半的计算和侵入校正方法等方面,对泥浆侵入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合评述,以期找出其规律性,为进一步探索更好的泥浆侵入校正方法、精确地评价油气储层提供参考。
关键词泥浆侵入,测井响应,数值模拟,侵入校正0引言在测井数据处理与解释过程中,利用测得的地层电阻率参数识别油气层,是测井储层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但是在钻井过程中,由于泥浆及其滤液侵入改变了储层的电阻率,而且储层也受地层流体性质的影响,油、水侵入深度不同,再加上井场工程因素(如井内压力波动、缩径等)的影响,导致侵入带半径并非固定不变,从而影响储层测井评价的精确度。
基于泥浆侵入储层对测井解释造成的困难,为得到地层真电阻率,进而为油气评价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测井界非常重视研究泥浆侵入现象,尽力搞清侵入剖面,以消除泥浆侵入对测井数据的影响。
因此,探索不同工程地质条件下的泥浆及其滤液侵入储层对测井结果的影响及其校正方法,一直以来是测井解释工作者的研究难点问题之一。
1泥浆侵入机理泥浆侵入的机理研究是获取侵入带剖面分布规律,尽可能地消除或者降低侵入影响,获得地层真电阻率,进而为油气评价提供较可靠依据的基础,同时也是低阻油层成因机理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组成部分。
1.1泥浆侵入剖面模型钻井过程中,泥浆及其滤液与储层的作用是双向的。
地层中可溶性盐类(石膏、盐岩、芒硝)、各种流体(油、气、水)以及岩石细粒(如粘土、砂子)会使泥浆性能发生不符合施工要求的变化,这一过程称为泥浆受侵。
而最主要的是,泥浆在正向压差作用下侵入地层,钻开储层初期,由于泥浆冲击和喷射井壁,从井眼形成的瞬间开始,泥浆和泥浆滤液便向孔隙性地层渗透,这段尚未形成泥饼的瞬时滤失过程称为“喷失”;泥饼形成后,地层渗透性逐渐变差,泥浆循环状态下滤失量由大到小以致恒定,这一段时间称为“动滤失”过程;钻进若干时间后,起下钻过程中停止泥浆循环,此时泥饼加厚,仍发生滤失现象,但逐渐减小,这一阶段称为“静滤失”过程。
{页岩气测井评价技术特点及评价方法探讨}3页岩气测井系列、解释方法及研究方向3.1页岩气与其他储层测井解释的差异性分析(1)成藏与存储方式不同。
页岩具自生自储的特点,页岩气主要以吸附状态存在,游离气较少;而常规油气主要以游离状态存在。
(2)储层性质不同。
页岩气储层属致密储层,其岩性与裂缝是影响页岩气开发的重要因素,与常规油气藏相比,岩石矿物组成与裂缝识别尤为重要(见表2)。
(3)评价侧重不同。
页岩气储层有机碳含量、成熟度等相关参数的评价极为关键;常规油气藏主要是评价其含油气性。
(4)开采方式不同。
页岩气储层均需经过压裂改造才能开发,因此对压裂效果的预测至关重要。
3.2页岩气测井技术系列探讨(1)常规测井系列。
包括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井径、深浅侧向电阻率、岩性密度、补偿中子与声波时差测井,能满足页岩储层的识别要求。
自然伽马强度能区分含气页岩与普通页岩;自然电位能划分储层的有效性;深浅电阻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页岩的含气性;岩性密度测井能定性区分岩性;补偿中子与声波时差在页岩储层为高值。
通常密度随着页岩气含量的增加变小、中子与声波时差测井随着页岩气含量的增加而变大[29],因此利用常规测井系列能有效地区分页岩储层。
但该系列对于页岩储层矿物成分含量的计算、裂缝识别与岩石力学参数的计算等方面存在不足,常规测井系列并不能完全满足页岩储层评价的要求,因此还需开展特殊测井系列的应用。
(2)特殊测井系列。
应用于页岩储层的特殊测井系列可选择元素俘获能谱(ECS)测井、偶极声波测井、声电成像测井等。
ECS元素测井可求取地层元素含量,由元素含量计算出岩石矿物成分。
它所提供的丰富信息,能满足评价地层各种性质、获取地层物性参数、计算黏土矿物含量、区别沉积体系、划分沉积相带和沉积环境、推断成岩演化、判断地层渗透性等的需要。
偶极声波测井能提供纵波时差、横波时差资料,利用相关软件可进行各向异性分析处理,判断水平最大地层应力的方向,计算地层水平最大与最小地层应力,求取岩石泊松比、杨氏模量、剪切模量、破裂压力等重要岩石力学参数,满足岩石力学参数计算模型建立的要求,指导页岩储层的压裂改造。
《测井储层评价》测井解释岩石物理基础测井是油气勘探开发中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测井可以获取储层中的岩石物理参数,从而评价储层的岩性、孔隙度、渗透率等关键参数。
本文将从岩石物理基础的角度,对测井储层评价进行解释。
储层是油气勘探开发的目标所在,其岩石物理性质是评价储层潜力的重要依据。
岩石物理参数主要包括密度、声波速度、电阻率等。
密度代表了岩层的质量,声波速度反映了岩层的弹性特性,而电阻率则与岩层的导电性有关。
测井通过测量这些岩石物理参数,可以定量评价储层的性质。
密度测井是通过测量岩石的密度来评价储层的孔隙度、碳酸盐岩含量等。
通常使用核子密度测井仪进行测量,该仪器通过发射射线入射到储层中,然后测量射线的散射情况,从而计算出储层的密度。
密度测井在评价储层孔隙结构、饱和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声波测井是通过测量岩层中声波的传播速度来评价储层的渗透率、孔隙度等。
声波传播速度与岩层中的孔隙度、渗透率等有关,孔隙度越高、渗透率越大,声波传播速度越快。
声波测井通常使用声波测量仪器进行测量,该仪器通过向储层中发射声波,并测量声波的传播时间,从而计算出声波传播速度。
电阻率测井是通过测量岩层的电阻率来评价储层的饱和度、孔隙结构等。
岩石的电阻率与其导电性有关,储层中的含水饱和度越高,电阻率越低。
电阻率测井常使用电阻率测量仪器进行测量,该仪器通过在储层中传输电流,并测量电流的强度和电势差,从而计算出储层的电阻率。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测井方法外,测井还可以通过测量其他岩石物理参数,如波阻抗、自然伽马射线等来评价储层的性质。
不同的岩石物理参数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综合使用进行储层评价可以获得更准确、全面的结果。
测井储层评价是油气勘探开发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基础是岩石物理参数的测定。
通过测量储层中的密度、声波速度、电阻率等参数,可以对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进行评价,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测井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对储层的评价也将越来越准确、可靠,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更多的支持。
《特殊油气储层评价》学号:2007010038 姓名:方世跃学院:能源学院导师:王洪辉攻读学位:博士年级:2007级特殊油气储层是指岩浆岩、变质岩、风化壳、煤系和砾岩等具有特殊储集性能的油气储层[1],特殊油气储层评价就是对这些特殊油气储层特征进行辨识,分类分级等。
第一部分各类特殊油气储层评价简述一、岩浆岩油气储层评价岩浆岩油气储层是指油气聚集区以各类火山熔岩、中浅成侵入岩以及相伴生的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类为主的储集体。
我国的岩浆岩油气储层具有四个特点:跨越的地质时代长,古生代也有发现;分布范围广,从南到北、自东向西的广大疆域范围,均已发现了以岩浆岩为储层的油气藏;储集类型多样;经济效益明显,己建成一定规模、具一定储量和产量、以火山岩为主要储层的油气田。
岩浆岩储层的岩石类型以熔岩为主,最主要的是玄武岩和安山岩,其次是英安岩、粗面岩、流纹岩和少量次火山岩及脉岩类,相伴生的是火山碎屑沉积岩类。
由于岩浆成分、粘度、结晶中心、蒸汽压力、降温快慢、熔浆均匀程度、熔浆的挥发组分多少以及流动方向、流动能力等因素,均可导致熔岩的构造多样化。
关于喷出岩相的划分,多以火山喷出物的产状及岩石特征为依据。
近年来,作为以油气储层研究为目的的火山岩相及相带划分,是随着火成岩油气藏勘探和开发的进程而不断深入。
在剖面上具有分带性,每个喷发期都有明显的韵律性,在平面上,由火山的中心部位向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岩相带:火山通道相、次火山岩相、爆发相、盆溢相、喷发沉积相。
由于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变化大,岩石类型多样,结晶程度各异,且孔缝发育程度差别较大,导致该岩类测井定量解释比较困难。
过去十几年中,国内外相继在岩浆岩中找到了许多油气田,这就为火成岩的测井解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归纳起来,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测井系列:电阻率测井,但是由于火山岩电阻率变化大,用电阻率测井方法确定岩浆岩要特别慎重,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自然伽马及能谱测井;密度测井及声波测井;中子测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