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单元 遗传基本定律和应用思维导图
- 格式:doc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4
考纲要求: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基因的分离
定律(Ⅱ)
3.基因的自由组
合定律(Ⅱ)
考纲要求:
1.伴性遗传(Ⅱ)
2.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Ⅰ
3.人类遗传病的监
测和预防
4.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Ⅰ)
5.实验: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注:不确定类型判断:
(1)代代相传,很可能为性;隔代相传,为性。
(2)男女患病个体数量均衡,可能为染色体遗传;男女患病个体数量不均衡,可能为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为伴染色体性遗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为伴染
再根据子代或亲代中的隐性性状个体填
空,确定出其基因型
最后用拆分法解题即可。
考纲要求: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基因的分离
定律(Ⅱ)
3.基因的自由组
合定律(Ⅱ)
考纲要求:
1.伴性遗传(Ⅱ)
2.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Ⅰ
3.人类遗传病的监
测和预防
4.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Ⅰ)
注:不确定类型判断:
(1)代代相传,很可能为性;隔代相传,为性。
(2)男女患病个体数量均衡,可能为染色体遗传;男女患病个体数量不均衡,可能为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为伴染色体性遗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为伴染
再根据子代或亲代中的隐性性状个体填
空,确定出其基因型
最后用拆分法解题即可。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一、本章总概念图:二、各节子概念图: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人类遗传病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列表比较项目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适用范围生物种类所有生物(包括病毒)均可发生,具有普遍性自然状态下,只发生在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细胞核遗传真核生物细胞增殖过程均可发生生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类型可分为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也可分为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自由组合型、交叉互换型染色体结构的改变、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发生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Ⅰ间期减数Ⅰ前期和减数Ⅰ后期细胞分裂期四、染色体变异重难点解读(一)染色体变异的种类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包括:⑴缺失、⑵重复、⑶倒位、⑷易位四种类型。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使性状的改变。
如猫叫综合征,是5号染色体缺失造成的。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有两种类型:⑴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如人类的21三体综合症,是由于21号染色体有3条造成的。
⑵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如单倍体、多倍体的形成等。
(二)染色体组的概念及判断1.染色体组的概念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的一组染色体。
要构成一个染色体组,应具备以下条件:①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②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③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但不能重复。
2.染色体组数目的判别①根据染色体形态判断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②根据基因型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
③根据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形态判断染色体组的数目=染色体数/染色体形态数(三)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主要区别1.由配子发育形成的新个体,不管它含有多少个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郑重声明:1.本图依据张文华老师思维导图手稿编写。
2.部分环节因版面原因修改,仅为编者个人意见。
3.为诠释本思维导图与原课堂教学内容,附有原稿照片、编写截图、文章。
4.采用word 编写,若因部分格式不同,会有所不同,请参阅编写截图。
思维导图原稿转化(word 格式)细胞核 染色体 DNA 基因 细胞受精卵细胞 新个体 有性生殖 特点: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染色体 成对存在 成单存在 基因 成对存在 基因 成单存在有无细胞核 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无 有细菌 真菌 植物 动物 (遗传物质载体) (主要遗传物质) 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 (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显性基因 隐性基因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相对性状 性状 亲子间相似性 亲子间或子代个体间差异性 遗传 变异 环境引起 遗传物质改变 不遗传的变异 遗传的变异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附张文华老师思维导图原手稿:编写word思维导图截图:附文章赵占良:从基因、系统、历史和统一的视角看生命作者简介:赵占良,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助理。
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生指导教师;北京教育学院客座教授;《课程·教材·教法》副主编;《生物学通报》常务编委。
生物学课程标准制定专家组核心成员。
试论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理解力学习生物学应当重在理解,而不是机械记忆;生物学课程应当强调的是学生理解的质,而不是信息的量。
这些观点似乎早已不言自明。
然而,对生物课程的现状稍做考查则不难发现,对事实性知识的机械记忆依然充斥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生物学核心概念和思想的建构和领悟或失之肤浅,或付之阙如。
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镜结构可以做到如数家珍,对各自的功能也能说得头头是道(特别是考前),但如果问他“为什么说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则少有令人满意的回答。
对生物的生殖、发育、遗传和进化都知道不少细节,遗传学的难题也反复演练,但是面对“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一古老的问题,很可能茫然无措。
人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各单元主题思维导图第一单元:生物与非生物1.1 生物的特征- 1.1.1 生命的起源- 1.1.2 细胞构成- 1.1.3 新陈代谢- 1.1.4 生长发育- 1.1.5 繁殖后代- 1.1.6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1.1.7 遗传和变异1.2 非生物- 1.2.1 物质的组成- 1.2.2 能量的转化- 1.2.3 地球上的资源- 1.2.4 人与环境的关系第二单元:运动和力2.1 运动的描述- 2.1.1 直线运动- 2.1.2 曲线运动- 2.1.3 匀速运动与变速运动- 2.1.4 机械运动与非机械运动2.2 力的作用- 2.2.1 接触力与非接触力- 2.2.2 重力与弹力- 2.2.3 摩擦力- 2.2.4 力的合成与分解- 2.2.5 牛顿运动定律第三单元:天气、气候与生活3.1 天气- 3.1.1 气温- 3.1.2 湿度- 3.1.3 风- 3.1.4 降水3.2 气候- 3.2.1 气候的形成- 3.2.2 气候类型- 3.2.3 气候变化- 3.2.4 气候对生活的影响3.3 生活与环境- 3.3.1 人类适应环境- 3.3.2 环境保护- 3.3.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四单元: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4.1 化学反应- 4.1.1 化学变化的本质- 4.1.2 化学反应的类型- 4.1.3 化学反应的速率- 4.1.4 化学平衡4.2 化学方程式- 4.2.1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4.2.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4.2.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4.2.4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第五单元:地球与宇宙5.1 地球- 5.1.1 地球的结构- 5.1.2 地球的运动- 5.1.3 地球的资源- 5.1.4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5.2 宇宙- 5.2.1 宇宙的起源- 5.2.2 恒星与行星- 5.2.3 星系与宇宙结构- 5.2.4 探索宇宙的秘密---以上是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各单元主题思维导图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考纲要求: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基因的分离
定律(Ⅱ)
3.基因的自由组
合定律(Ⅱ)
考纲要求:
1.伴性遗传(Ⅱ)
2.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Ⅰ
3.人类遗传病的监
测和预防
4.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Ⅰ)
5.实验: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注:不确定类型判断:
(1)代代相传,很可能为性;隔代相传,为性。
(2)男女患病个体数量均衡,可能为染色体遗传;男女患病个体数量不均衡,可能为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为伴染色体性遗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为伴染
再根据子代或亲代中的隐性性状个体填
空,确定出其基因型
最后用拆分法解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