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数的乘幂与方根
- 格式:ppt
- 大小:2.87 MB
- 文档页数:13
高二数学复数的乘方与根式的求解方法复数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由实数部分和虚数部分组成。
在高二数学中,我们需要掌握复数的乘方和根式的求解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二数学中复数的乘方和根式的求解方法。
一、复数的乘方复数的乘方是指对一个复数进行指数运算,即复数的幂。
复数的幂可以通过极坐标形式和指数形式来求解。
1. 极坐标形式如果我们将复数表示为幅角和模长的形式,即z = r(cosθ + isinθ),其中r表示模长,θ表示幅角,那么复数的乘方可以通过将模长和幅角分别进行乘方来求解。
例如,对复数z = 2(cosπ/6 + isinπ/6)进行平方,我们可以将幅角π/6倍增,模长2进行平方,即得到z² = 4(cosπ/3 + isinπ/3)。
2. 指数形式复数的指数形式是指将复数表示为指数函数的形式,即z = re^(iθ),其中r表示模长,θ表示幅角。
对于复数的乘方,我们可以直接对指数进行运算。
例如,对复数z = 2e^(iπ/6)进行平方,我们可以直接对指数进行平方,即得到z² = 4e^(iπ/3)。
二、复数的根式求解方法复数的根式是指对一个复数求根的过程,即解复数的等式。
复数的根式可以通过极坐标形式和指数形式来求解。
1. 极坐标形式对于复数的根式,我们可以使用极坐标形式进行求解。
假设我们要求解复数z的n次根,那么根式的公式可以表示为 w =r^(1/n)(cos(θ+2kπ)/n + isin(θ+2kπ)/n),其中r表示模长,θ表示幅角,k 为整数。
例如,要求解复数z = 8(cosπ/4 + isinπ/4)的平方根,即求解 w² =8(cosπ/8 + isinπ/8)。
根据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两个平方根,分别为w₁= 2(cosπ/16 + isinπ/16)和w₂ = 2(cos17π/16 + isin17π/16)。
2. 指数形式对于复数的根式,我们也可以使用指数形式进行求解。
复数的乘幂与方根教学目的:掌握复数的乘幂与方根的计算方法,了解乘幂、方根的几何意义教学重点:掌握利用复数的三角表示式求解复数的乘幂与方根教学难点:理解乘幂与方根的几何解释,方根的计算方法教学类型:板书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过程:1、乘幂的计算定义1 n 个相同的复数 z 的乘积称为 z 的 n 次幂,记为 z n.显然由定理1 及其推广可知,|z n|=|z|n; Arg z n=nArg z,即若 z=r(cosθ+i sinθ),则有z n=r n(cos nθ+i sin nθ).思考:若是用代数形式 z=x+iy 计算 z n难度有多大?例:计算 (1+i)100.,解:|1+i|=2+12=√2,θ=π4因此,(1+i)100=(√2)100(cos25π+i sin25π)=250(−1+i∙0)=−250.2、方根的计算n.定义2 若 w=z n,称 z 为 w 的 n 次方根,记为 z=√w分析:已知复数 w =r (cos θ+i sin θ),求复数z =ρ(cos φ+i sin φ),使得 w =z n 成立,即有r (cos θ+i sin θ)= ρn (cos nφ+i sin nφ).从上式中可以得到r = ρn ,θ+2kπ=nφ,k ∈Z .因此,ρ= r 1n , φ=θ+2kπn ⁄, k ∈Z ,z =√w n =r 1n (cos θ+2kπ+i sin θ+2kπ) 究竟有几个?k =0,1,2,⋯,n −1时,得到 n 个互异的值z 0=r 1n (cos θn +i sin θn ); z 1=r 1n (cos θ+2πn +i sin θ+2πn); ⋯⋯z n−1=r 1n (cos θ+2(n −1)πn +i sin θ+2(n −1)πn) 由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可知当 k 取其他整数值时,方根的值重复出现,因此可知 n 次方根有且仅有 n 个!综上所述,n 次方根的计算方法为(1) 将复数w =x +iy 表示成三角表示式w =r (cos θ+i sin θ)(2) √w n =r 1n (cos θ+2kπn +i sin θ+2kπn )(3) k =0,1,2,⋯,n −1例:计算√i 3.解:(1)r =|i |=1,θ=π2, w =i =r (cos θ+i sin θ);(2)√w 3=r 1(cosθ+2kπ3+i sin θ+2kπ3) =cos (1+4k)π6+i sin (1+4k)π6;(3)k =0,1,2.即√i 3 分别为z 0=cos π6+i sin π6;z 1=cos 5π+i sin 5π; z 2=cos 9π6+i sin 9π6. 注解 n 次方根的几何解释上述例子中的3个3次方根正好是以原点为中心以1为半径的圆的内接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复数的幂与根的运算复数是由实部和虚部组成的数,可以表示为a + bi的形式,其中a为实部,b为虚部,i为虚数单位。
在复数运算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复数的幂与根的运算,本文将详细讨论这两种运算及其特性。
一、复数的幂运算复数的幂运算是将一个复数自乘若干次。
设有一个复数z = a + bi,其中a为实部,b为虚部。
1. 复数的平方运算将复数z自乘一次,即z^2 = (a + bi)(a + bi)。
展开得到z^2 = a^2 + 2abi - b^2,整理后可得z^2 = (a^2 - b^2) + 2abi。
可以看出,复数的平方仍旧是一个复数,实部为a^2 - b^2,虚部为2ab。
2. 复数的立方运算将复数z自乘两次,即z^3 = z^2 * z = (a^2 - b^2 + 2abi)(a + bi)。
展开得到z^3 = (a^3 + 3a^2bi - 3ab^2 - b^3i),整理后可得z^3 = (a^3- 3ab^2) + (3a^2b - b^3)i。
同样地,复数的立方仍旧是一个复数,实部为a^3 - 3ab^2,虚部为3a^2b - b^3。
3. 复数的n次幂运算将复数z自乘n次,即z^n = z^(n-1) * z = ((a + bi)^(n-1))(a + bi)。
根据二项式定理展开后可得z^n = (a^n + na^(n-1)bi + C(n, 2)a^(n-2)b^2i^2 + ... + C(n, n-1)ab^(n-1)i^(n-1) + b^n * i^n)。
在上述展开式中,可以观察到幂次大于1的i项会相互抵消,因为i^2 = -1,而i^3 = -i,i^4 = 1,i^5 = i,以此类推。
因此,最终复数的n次幂展开式可简化为z^n = (a^n + C(n, 2)a^(n-2)b^2 - C(n, 4)a^(n-4)b^4 + ... + (-1)^(n/2)b^n) + (na^(n-1)b - C(n, 3)a^(n-3)b^3 + ... + (-1)^((n-1)/2)ab^(n-1))i。
复数的乘方与根式当我们学习数学时,经常会遇到复数的乘方和根式。
复数是由实数和虚数部分组成的数,它具有形式 a+bi,其中 a 表示实数部分,b 表示虚数部分,i 是虚数单位,它满足 i² = -1。
本文将探讨复数的乘方和根式的计算方法及其特点。
一、复数的乘方要计算复数的乘方,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复数的乘法法则。
复数的乘法法则可以通过将两个复数的实部和虚部展开,并利用 i² = -1 的性质来得到。
具体的计算步骤如下:1. 将复数 a+bi 平方展开,得到 a²+b²i²+2abi。
2. 利用 i² = -1 的性质,将 a²+b²i²替换为 a²-b²。
3. 将结果整理为标准形式 a²-b²+2abi。
举例来说,我们计算 (3+2i)²:(3+2i)² = 3²+(2i)²+2(3)(2i)= 9+4i²+12i= 9+4(-1)+12i= 9-4+12i= 5+12i因此,(3+2i)² = 5+12i。
同样地,可以计算复数的高次幂,例如 (3+2i)³、(3+2i)⁴等等。
通过将复数展开并合并同类项,我们可以得到最终结果。
二、复数的根式复数的根式也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
当我们求解复数的根式时,需要使用求根公式。
对于复数 a+bi,求其根式的计算公式如下:1. 计算模长|a+bi| = √(a²+b²)。
2. 计算辐角θ = arctan(b/a)。
根据角度的周期性,复数的根式有多个解。
根式的结果可以通过使用模长和辐角的计算公式来得到。
假设我们要求解复数的二次根号,计算步骤如下:1. 将复数 a+bi 的模长记为 r,辐角记为θ。
2. 求根公式的结果为√r * (cos(θ/2) + i*sin(θ/2))。
复数的乘方与根式表示复数是由实部和虚部组成的数,通常可表示为a+bi的形式,其中a为实部,b为虚部,i为虚数单位。
复数乘方是指将一个复数自乘多次,而根式表示是指将一个复数开平方或开其他次方根的运算。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复数的乘方和根式表示。
一、复数的乘方复数的乘方可以通过将复数展开并应用二项式定理来计算。
根据二项式定理,任意一个复数的乘方可以通过展开并进行相关运算得到结果。
举例来说,设有一个复数z=a+bi,我们要计算它的n次方,即z^n。
展开这个乘方表达式可得:z^n = (a+bi)^n根据二项式定理,可以将复数展开为一系列组合项。
每个组合项包括一个系数和一个幂的乘积。
通过展开后的表达式,我们可以进行相关的运算,计算复数的乘方结果。
二、复数的根式表示复数的根式表示是指将一个复数开平方或开其他次方根的运算。
对于一个复数z=a+bi,我们可以用根式表达形式来表示它的平方根、立方根等。
1. 平方根设有一个复数z=a+bi,要求其平方根。
我们设平方根为w=x+yi,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以得到以下等式:w^2 = z将w和z分别展开并进行比较,可以得到以下方程组:x^2 - y^2 = a2xy = b解这个方程组,可以得到平方根w的实部x和虚部y的值,进而得到平方根的根式表示。
2. 立方根对于一个复数z=a+bi,要求其立方根。
同样地,我们设立方根为w=x+yi,根据立方根的定义,可以得到以下等式:w^3 = z展开并比较w和z,可以得到以下方程组:x^3 - 3xy^2 = a3x^2y - y^3 = b解方程组,可以得到立方根w的实部x和虚部y的值,从而得到立方根的根式表示。
通过以上的方法,我们可以计算出复数的平方根、立方根,以及其他次方根。
根式表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复数的性质和运算。
总结:复数的乘方和根式表示是复数运算中的重要概念。
复数的乘方可以通过展开乘方表达式并进行运算得到结果,而复数的根式表示可以通过解方程组得到实部和虚部的值,进而得到根式表示的形式。
§1.3 复数的乘幂与方根教学目的:熟练运用复数的各种表示法的转化灵活进行相关的计算与证明.重点:灵活运用复数的各种表示法与运算性质熟练解决相 关问题.难点:模不等式证明,复数的三角表示与指数表 示,复数的开方与复方程求解. 教学过程: 复习:1.复数的模的三角不等式与恒等式Re =≤z x z ,Im =≤z y z , Re Im ≤+=+z x y z z22⋅==z z z z 22+=x y .21==z z z zz z. 设111222,z x iy z x iy =+=+, 则有三角不等式121212-≤±≤+z z z z z z ,例(1)1212z z z z ⋅=⋅;(2)设12,z z 为任意复数,证明下式并说明它的几何意义.()22221212122z z z z z z ++-=+;(3)z z z z -≤-.证明 (1)12z z ⋅==12z z =⋅.(2)∵ 2121212()()z z z z z z +=++11122122z z z z z z z z =+++22121221z z z z z z =+++2212122Re()z z z z =++ ,又∵ 212121*********()()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 22121221z z z z z z =+--2212122Re()z z z z =+-,∴ 两式相加得2222121212z z z z 2(z z )++-=+.它的几何意义是: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它的相邻两边的平方和的两倍. (3)2121212()()z z z z z z -=--2212122Re()z z z z =+-,又因为 12121212Re()z z z z z z z z ≤==, 所以2222121212122()z z z z z z z z -≥+-=-,从而 z z -≤z z -,同理可证 1212z z z z -≤+ 故有 121212z z z z z z -≤±≤+ 思考:说明上述不等式在什么条件下取等号? 2.复数的三种表示1) 代数表示:而i z x y =+称为复数z 的代数形式.2) 三角表示:设=+z x iy (0z ≠),由直角坐标与极坐标的关系知i θθ(cos sin )=+z r 称为z (0z ≠)的三角形式.其中r 是模,θ是辐角. (如图1.6解释两个量)注意:特别,当1==r z 时i cos sin z θθ=+ 称为单位复数. 3)指数表示式:由欧拉公式(Euler ):i cos sin i eθθθ=+,知复数z (0z ≠)表示成 =i z re θ称为指数形式. §1.3. 1 复数的积与商设 1111z r (cos i sin )θθ=+,2222z r (cos i sin )θθ=+ 1.复数三角形式与指数形式的积/则 12121212z z r r [cos()i sin()]θθθθ=+++. 设1=i z r eθ,2=i z r eθ,则12()+⋅=i z z r r eθθ.从而1212=z z z z ,1212()=+Arg z z Argz Argz . 【定理一】两个复数乘积的模等于他们模的乘积;两个复数乘积的辐角等于两个辐角的和.复数乘法的几何意义:12z z ⋅表示将1z 所表示的向量逆时针旋转2Argz 并伸长2z 倍后所获得的向量.(提问:i z ⋅及i z -⋅表示的意义是什么?)重要结论: 12=z z ⇔ 12=r r ,122=+k θθπ,(k 为任意整数)2.复数三角形式与指数形式的除法11121222[cos()sin()]z r i z r θθθθ=-+- ()121122-=i z r e z r θθ (同上叙述除法的几何意义) 从而 1122=z z z z ;1122()=-z Arg Argz Argz z .【定理二】两个复数商的模等于他们模的商;两个复数商的辐角等于被除数的辐角与除数的辐角之差. 思考题:如何理解1212arg()arg arg z z z z ≠+;1122arg()arg arg z z z z ≠- 例子:arg(),arg(1)2i ππ=-=,3arg[()(1)]arg()arg()arg(1)22i i i ππ-=-=-≠=+- (1)argarg()arg(1)arg()2i i i π-===--.arg()2i π=-=-≠3arg(3)arg(3)2i π---=. 例1 用复数的三角形式计算(1)(1)+i .解: 因为 12(cossin )33+=+i ππ, 552[cos()sin()]66=-+-i i ππ所以 (1)+i=4[cos()sin()]22-+-i ππ=4-i .(2)212+-ii.解: 112sinarctan )22+=+i i ,122)sinarctan(2)]-=-+-i i⇒212+-ii= 1cos[arctan arctan(2)]2--1sin[arctan arctan(2)]2+--icossin22i i =+=ππ.注意运用反三角恒等式:arcsin arccos ,[1,1]2x x x π+=∈-arctan arccot ,2x x x R π+=∈.当0x >时,1arctan arccotx x= . 提问:设(cos sin )z r i θθ=+,则1z= . #:111(cos sin )[cos()sin()]i i z r rθθθθ=-=-+-.1. 幂:通常把n 个复数z 的乘积n z z z z ⋅⋅⋅=称为z 的n 次幂记为nz .若0≠z , 记i z re θ= ,则θθθ(cos sin )==+n n in n z r e r n i n ,特别 当1=r 时,有θθθcos sin =+in e n i n -----棣莫弗公式(De Moivre )2.方根:设0z ≠,通常 把满足方程n w z = (2n ≥为整数)的复数w 称为复数z 的n 次方根,记为=w .记=i z re θ,e i w ϕρ=将它们代入方程 =nw z 得n in i e re ϕθρ=,从而 nr ρ=, 2=+n k ϕθπ,于是ρ=算术根), 2+=k nθπϕ,0,1,2,,1k n =-.且复数z 的n 次方根为2k ink k w θπ+==,0,1,2,,1k n =-.结论:复数(0)z z ≠的n 次方根共有n 个,它们均匀地分布在以原点为心.(如图1.7) 注意:复数的乘、除运算以及下面的幂(乘方)、开方运算用复数的三角形式或指数形式较简单.例2 的复指数表示式. 解 因为 88-=i e π,所以22332++==k k iieππππ(0k =,1,2).提问:计算例3 用复数三角表示计算 3(1+.解 33(1[2(cossin )]33+=+i ππ8(cos sin )8=+=-i ππ.例4 解方程(1) 320z -=; (2) 30z +=(3) 30z +=. (4) 310-+=z i .解 (1)320z -=可化为 32z =,方程的三个根为22sin )(0,1,2)33k k z i k ππ=+=.(2)30z =可化为 3z =122sin)33ππππ++=+k ki(0,1,2)k=为方程的三个根.(3)30+=z可化为3=z,13)sin()]}22=-+-z iππ2222sin)(0,1,2)33-+-+=+=k ki kππππ为方程的三个根.(4)310-+=z i可化为331sin)44=-⇒=+z i z iππ88sin)(0,1,2)1212++⇒=+=k kz i kππππ.例5求cos3θ及sin3θ(用cosθ与sinθ来表示). 解:由棣莫弗公式知33(cos sin)cos3sin3ii e iθθθθθ+==+又3(cos sin)iθθ+3223cos3cos sin(3cos sin sin)iθθθθθθ=-+-比较两式的实部与虚部得323cos3cos3cos sin4cos3cos θθθθθθ=-=-233sin33cos sin sin 3sin 4sin θθθθθθ=-=-.例6 已知 正三角形的两个顶点为11z =与22z i =+, 求另一个顶点.分析: 注意正三角形的几何特征与复数的几何意义 ()i 33121z z ez z π±-=-()()11i 2=±+()(131i 22=+±所以331((2222z i =-++或331((2222z i =++-.练习:1.方程s i n c o s 0z z -=在复数范围内的全部解为ππz=k +,(k 为整数)4. 2.方程sin cos 0z z +=在复数范围内的全部解为ππ-z=k ,(k 为整数)4.提问:1.任何复数都有模和幅角这种说法对吗?2.设1z =, 2z i =,试用指数形式表示12z z 和12z z . 小结:1.在进行复数运算时注意三角形式计算必须符合的要求.同时注意复数开方,开几次方则有几个根;开方时,以指数形式表示简单.2.两个三角形式的复数相等时,辐角可以相差2π的整数倍.3.利用复数的三角形式很容易解释复数乘法、除法、乘方的几何意义.4. 解复方程时先将方程化为最简型,再开方.易犯错误:1.且复数开方运算时根表示易出错误.主要是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不熟悉.2.解复方程错误多.作业:.(2),(3)3118.(1),(2),(3),(5)1416.(1).P ;;。
复数的乘方与根的运算法则复数的乘方与根的运算法则是复数运算中的重要内容,它们在数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等领域中有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复数的乘方运算法则和根的运算法则,以及它们的应用。
一、复数的乘方运算法则1.1 幂为自然数的情况:当复数z与自然数n相乘时,其运算法则如下所示:z^n = (r(cosθ + isinθ))^n= r^n(cos(nθ) + isin(nθ))其中,r表示复数z的模,θ为复数z的辐角。
1.2 幂为整数的情况:当复数z与整数n相乘时,运算法则可以根据乘方的性质推导得到。
1.2.1 n为正整数的情况:z^n = z × z × z × ... × z (共n个z相乘)= r^n(cos(θ) + isin(θ))(cos(θ) + isin(θ))...(cos(θ) + isin(θ))= r^n(cos(nθ) + isin(nθ))1.2.2 n为负整数的情况:z^n = 1/(z^-n)= 1/[(r^(-1))(cos(-θ) + isin(-θ))]= 1/[r^(-n)(cos(-nθ) + isin(-nθ))]= 1/[r^(-n)(cos(nθ) - isin(nθ))]= r^n/(cos(nθ) - isin(nθ))二、复数的根的运算法则2.1 幂为自然数的情况:假设复数w是复数z的n次方根,即w^n = z,其运算法则如下所示:w = (r(cosθ + isinθ))^(1/n)= r^(1/n)(cos(θ + 2kπ)/n + isin(θ + 2kπ)/n)其中,r表示复数z的模,θ为复数z的辐角,k为整数。
2.2 幂为整数的情况:当复数w是复数z的n次方根时,运算法则可以根据根的性质推导得到。
2.2.1 n为正整数的情况:w = (r(cosθ + isinθ))^(1/n)= r^(1/n)[cos((θ + 2kπ)/n) + isin((θ + 2kπ)/n)]其中,r表示复数z的模,θ为复数z的辐角,k为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