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散文二篇 (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
- 格式:ppt
- 大小:621.50 KB
- 文档页数:4
八年级16课散文两篇笔记
《散文两篇》课堂笔记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第一篇是《永久的生命》,它从时间角度去谈生命的有限和无限,提倡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乐观向上,珍视生命,热爱生命,让生命更有意义与价值。
第二篇是《我为什么而活着》,它从生命的意义这个角度去探寻人生的价值,提倡我们要积极面对人生,敢于直面人生中的各种挑战,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价值。
在写法上,《永久的生命》先破后立,横向铺陈。
《我为什么而活着》则纵向展开,思路清晰。
在阅读这两篇文章时,需要注意它们的异同点。
相同点是两文都表达了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的主题思想。
不同点是表达方式不同,前者运用多种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后者则用平实的语言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此外,在阅读时还需要注意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例如“凋谢”在第一段中的含义和作用,“这些岁月既不悲惨,也不可怜”的含义和作用等。
最后,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了解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激发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我们也可以学习到一些阅读方法,例如注意文章结构和思路、注意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等,从而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散文两篇》课文讲解+知识点永久的生命一、作者简介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亦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在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故事背景《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
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三、理解词义1.洗涤:冲荡;清洗。
2.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3.炫耀:照耀;夸耀。
4.混为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5.凋谢:(草木花叶)脱落。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从时光一去不复返入手,谈生命的易逝。
第二部分(2-3):写生命的永久。
第三部分(4-5):歌颂生命的奇迹。
五、问题归纳1.作者是怎样描述生命易逝的?有何好处?作者从生活中的一些细琐的事情入手,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的变化表现出生命的易逝。
这样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更有利于读者感知生命的易逝,通俗易懂。
2.作者为什么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我们的力量是那样的渺小,对于生命上的事我们丝毫不能做主。
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一步赞美生命蓄势。
3.“它充满了希望,……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生命生生不息,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失去的只是暂时的,希望永远就在前方。
我们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命。
4.文章最后一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最后一段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篇末点题,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生命是一个奇迹,它将永久存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第16课《散文二篇》分层作业基础巩固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生命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
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换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有时候他遇到巉岩险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甲(A.汪洋恣肆B.一泻千里)。
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
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的心魂惊hài(),疾风吹卷起他,,惊雷轰鸣过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休憩,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啊!他已经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
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地伸出臂膀来接引他,他乙(A.一声不响B.无动于衷)地流入她的怀里。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向西飞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
(选自冰心《谈生命》有删改)(1)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羞怯.()②惊hài()(2)结合语境,给甲乙两处的横线处选择恰当的成语。
(填写序号)甲:乙:(3)对文中加下划线的“怒吼”一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指生命在顺境时的兴奋表现。
B.指生命在遇到光明时的快乐。
C.指生命在遇到困难时的抗争。
D.指生命在行程终结时的无奈。
(4)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后两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答案】(1)qiè骇(2)B A(3)C(4)示例1:大雨捶打着他示例2:闪电鞭笞着他【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第16课《散文二篇》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永久的生命【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
2.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3.领悟字里行间传达的真诚与睿智,感受作者博大的胸怀和境界。
【重点难点】1.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
2.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师: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严文井的答案吧!(板书:永久的生命严文井)二、出示目标,学生齐读师: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1.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
2.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3.领悟字里行间传达的真诚与睿智,感受作者博大的胸怀和境界。
——学生齐读三、预学展示,字词积累课件展示:1.了解作者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作家。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山寺暮》,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等。
他创作的童话和寓言故事生动、构思巧妙,具有很浓的哲理与诗意。
2.文体知识哲理散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散文,也称“议论散文”“说理散文”。
它或通过对某一事件、现象的议论,或借助具有哲理性、形象性的事物,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它的议论往往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哲理散文不是让读者去获得理性的概念,而是让读者感知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天地。
写作时,要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理、形于一炉。
3.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
兴.味(xìnɡ)洗涤.(dí)牛犊.(dú)茸.毛(rónɡ)蔓.延(màn)凋.谢(diāo)繁殖.(zhí)臼.齿(jiù)混.为一谈(hùn)(2)理解词义臼齿:磨牙的通称。
15、散文两篇兴味xìngwèi:兴趣、趣味。
洗涤xǐdí:冲荡;清洗。
又作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卑微bēiwēi:形容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也可形容官职小和对自己的谦称。
牛犊niúdú:出生不久的小牛。
茸毛róngmáo:柔软纤细的毛。
又叫绒毛。
消逝xiāoshì:指慢慢逝去,不再存在;消失。
繁殖fánzhí:是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
凋谢diāoxiè:①(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百花~。
②指老年人去世:老成~。
遏制èzhì:制止。
濒临bīnlín:接近;靠近。
深渊shēnyuān:很深的水:落入万丈深渊。
也比喻艰难的境地和险境:苦难的深渊|堕入罪恶深渊。
星辰xīngchén:星的总称。
第十五课《散文两篇》一、重点字词注音兴味【xìng wèi】洗涤【xǐ dí】卑微【bēi wēi】牛犊【niú dú】茸毛【róng máo】消逝【xi āo shì】繁殖【fán zhí】凋谢【diāo xiè】遏制【è zhì】濒临【bīn lín】深渊【shēn yu ān】星辰【xīng chén】俯瞰【fǔ kàn】二、重点词语解释兴味:兴趣。
洗涤:冲荡;清洗。
又作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卑微:地位低下而渺小。
牛犊:小牛,乳牛。
茸毛:身体表面或某些内壁长的短而柔软的毛;一般指动物初生柔软的细毛。
消逝:[声音、时间等]慢慢逝去,不再存在。
繁殖: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代。
凋谢:1. 草木花叶枯落花瓶里的旧花凋谢了。
2. 比喻老年人死亡朋友日凋谢,存者逐利移。
15散文两篇教案《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情境导入,生成问题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自我研读生成新知生字难字臼齿(jiù) 茸毛(róng) 蔓延(màn) 凋谢(diāo)洗涤(dí) 俯瞰(kàn) 遏制(è)多音辨析口号(hào) 颤栗(zhàn)号颤呼号(háo) 颤抖(chàn)形似辨析点缀(zhuì) 濒临(bīn)啜泣(chuò) 频率(pín)作者介绍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
湖北武昌人。
当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
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中共党员,《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论述层次第一层:(第一自然段)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第二层(第二至四自然段)通过小草和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第三层(第五自然段)了解生命的真实意义,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再读课文,理解情感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会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2.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3.最后一段说“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意义”,你觉得“生命的真实意义”指什么?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世界以芬芳。
作者对生命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学生自己探索,自由发言。
15*散文二篇教学目标:1.认读“臼.齿”等词语,2.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3.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生命的意义。
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教学重点:激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教学难点: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生命的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诵读、品读。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提前预习。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永久的生命》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吧!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臼.齿(jiù)茸.毛(róng)蔓.延(màn)凋.谢(diāo) 洗涤.(dí)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臼齿:齿名。
在口腔后方的两侧。
一般上下颌各六个,其形如臼。
茸毛:身体表面或某些内壁长的短而柔软的毛;一般指动物初生柔软的细毛。
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
凋谢: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
洗涤:冲荡;清洗。
又用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3.作者简介严文井,原名严文锦。
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
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中,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
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等。
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被授予荣誉奖。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读音,并勾画出你不太理解的语句。
多媒体展示2.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选三位同学示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交流点拨】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
感情激烈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4.理清文章的论述层次【交流点拨】第一层:(第一自然段)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