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38.86 KB
- 文档页数:5
八年级16课散文两篇笔记
《散文两篇》课堂笔记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第一篇是《永久的生命》,它从时间角度去谈生命的有限和无限,提倡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乐观向上,珍视生命,热爱生命,让生命更有意义与价值。
第二篇是《我为什么而活着》,它从生命的意义这个角度去探寻人生的价值,提倡我们要积极面对人生,敢于直面人生中的各种挑战,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价值。
在写法上,《永久的生命》先破后立,横向铺陈。
《我为什么而活着》则纵向展开,思路清晰。
在阅读这两篇文章时,需要注意它们的异同点。
相同点是两文都表达了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的主题思想。
不同点是表达方式不同,前者运用多种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后者则用平实的语言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此外,在阅读时还需要注意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例如“凋谢”在第一段中的含义和作用,“这些岁月既不悲惨,也不可怜”的含义和作用等。
最后,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了解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激发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我们也可以学习到一些阅读方法,例如注意文章结构和思路、注意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等,从而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
部编版八上《散文二篇》课文详解课前预习一、文体知识哲理散文哲理散文是指以散文的形式讲哲理,启迪人生的文章。
可分为经典哲理散文、爱情哲理散文、生活哲理散文、友谊哲理散文等。
哲理散文一般十分工整,不但有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还具有行文对仗的特点,十分有韵味,不仅余音绕梁,而且内容丰富,比起哲理诗歌、记叙文、议论文来,语言更优美。
二、作者简介《永久的生命》:严文井(1915一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作家,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作品。
《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1872一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罗素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兴xìng味:兴趣。
洗涤dí:洗掉脏东西。
卑bēi微:地位低下,没有权势。
牛犊dú:小牛。
茸róng毛:指人或动物的绒毛;植物体上的细毛。
消逝shì:消失。
繁殖zhí: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种接代的过程。
凋diāo谢:(草木花叶)脱落。
遏è制:制止,控制。
濒bīn临:紧接,临近。
深渊yuān:很深的水潭,比喻危险或困苦的境地。
星辰chén:星的总称。
俯瞰kàn:俯视。
二、主题概述《永久的生命》:本文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远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表达了要感谢生命,并以全部热情回报生命的情感。
《我为什么而活着》:本文主要回答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
作者活着的三个理由或目标: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字里行间都透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三、鉴赏品读永久的生命1.作者是怎样描述生命易逝的?有何好处?作者从生活中的一些细琐的事情入手,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的变化表现出生命的易逝。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散文两篇》课文讲解+知识点永久的生命一、作者简介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亦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在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故事背景《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
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三、理解词义1.洗涤:冲荡;清洗。
2.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3.炫耀:照耀;夸耀。
4.混为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5.凋谢:(草木花叶)脱落。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从时光一去不复返入手,谈生命的易逝。
第二部分(2-3):写生命的永久。
第三部分(4-5):歌颂生命的奇迹。
五、问题归纳1.作者是怎样描述生命易逝的?有何好处?作者从生活中的一些细琐的事情入手,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的变化表现出生命的易逝。
这样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更有利于读者感知生命的易逝,通俗易懂。
2.作者为什么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我们的力量是那样的渺小,对于生命上的事我们丝毫不能做主。
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一步赞美生命蓄势。
3.“它充满了希望,……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生命生生不息,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失去的只是暂时的,希望永远就在前方。
我们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命。
4.文章最后一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最后一段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篇末点题,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生命是一个奇迹,它将永久存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散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知识重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散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知识重点散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知识重点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散文吧?散文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课文批注+字词第16课永久的生命文|茅盾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批注]边头:方言,尽头之意。
一颗臼齿,一段盲肠,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批注]从身体到精神都与青春岁月渐行渐远;批注2:愿意调侃人生,带着幽默生活的人是积极乐观的。
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
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然离开,就永远不会再返回。
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
我们都非常可怜! [批注]本段关键词,强调个人生命不可逆转。
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我们没有时间悲观。
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蹦蹦跳跳,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
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批注]本段关键词,强调不依附于任何外在形态的生命不朽。
生命在春天蓬勃的力量,大自然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批注]指代的内容?生命本身![批注]这一段作者由对生命本身的关照转而对现实生命的赞颂。
“暴君们”应有所指。
本文写于1942年,结合严文井的生平我们可以得知此时的作者身在延安,是一名共产党员。
当时中国的革命形势异常严峻:国内——41年年初的皖南事变是国民党的一次反共高潮,国外——此时中国的绝大部分领土已被日军占领。
八年级上册散文二篇课堂笔记
一、《永久的生命》
文章主旨:本文通过描写生命的现象和本质,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赞美,告诉我们要热爱生命、积极面对生活。
关键句解析:
“生命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地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了。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的旅程和无常性。
“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激和对生命本质的理解。
写作特点: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的现象和本质。
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描写具体的生命现象来反映生命的本质。
个人感悟:通过学习本文,我深刻认识到生命的伟大和宝贵,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积极进取。
二、《我为什么而活着》
文章主旨:本文通过作者对自己人生追求的探讨,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关键句解析: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
”这句话
概括了作者的人生追求和信仰。
写作特点:
运用内心独白的方式,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运用了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个人感悟:通过学习本文,我深刻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于追求真爱、探索真理、关爱他人。
同时,我也明白了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追求和努力。
八年级上册散文两篇笔记
第一篇:《永久的生命》
文章思想内容要点:
①生命是永久的,我们应该热爱生命,从短暂的人生中寻找无限的价值。
②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整体的生物却是永久不息的。
③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本文观点:
本文从一朵小花中领悟到生命的价值,强调生命的珍贵性。
作者指出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整体的生物却是永久不息的。
因此,我们应该珍爱生命,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和给予,而不是接受或争取。
第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
文章思想内容要点:
①作者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知识的追求是支撑他走完一生的主要动力。
②作者认为爱情可以带来人生的愉悦和幸福,而知识则可以带来无穷的乐趣和价值。
③作者对人类苦难和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关注也是他人生的重要支撑。
本文观点:
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知识的追求,以及他对人类苦难和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关注。
作者认为这些因素是他走完一生的主要动力和支撑。
同时,他也强调了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幸福和价值,而真正的幸福则来自于对爱情的体验和对知识的追求。
八年级上册第十六课《散文两篇》笔记一、《永久的生命》1.主题:探讨生命的永久性,赞美生命的神奇和不朽。
2.内容:•文章先引出了“永久的生命”的话题,指出生命的神奇和不朽。
•然后,作者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和哲理思考,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生命的永久性。
•最后,作者再次强调生命的永久性,呼吁人们珍惜生命,让生命永远燃烧。
3.写作手法:•比喻和对比: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对比来描述生命的永久性和短暂性。
例如,将生命比喻为小苗、小鸟、小河流和飞旋的颗粒,同时将这些生命现象与非生命的物质进行对比,突出生命的神奇和不朽。
•逻辑推理:作者通过逻辑推理来证明生命的永久性。
例如,从生命的延续性和生命的更新两个方面进行推理,证明生命的永久性不是一种希望,而是一种必然。
•情感表达: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例如,在描述生命的美丽和奇妙时,作者用词生动、情感热烈,让读者感受到生命的魅力和无限可能。
4.知识点:•比喻和对比是常用的写作手法,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和差异。
•逻辑推理是一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真相和规律。
•情感表达是写作的重要元素之一,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5.个人感悟:通过学习《永久的生命》,我深刻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和神奇,也明白了生命的永久性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一种必然。
我们应该珍惜生命,让生命永远燃烧,发挥出它的最大价值。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通过逻辑推理来认识事物的真相和规律,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我为什么而活着》1.主题: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强调追求真理和智慧的重要性。
2.内容:•文章开篇明确提出了“我为什么而活着”的问题,并指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真理和智慧。
•然后,作者分别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追求真理和智慧的重要性:对人类的意义、对个人的意义和对社会的意义。
•最后,作者总结了自己的观点,强调追求真理和智慧是人生的终极目标。
3.写作手法:•哲理思考:作者运用哲理思考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十六、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严文井)《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1、易读错的字臼(jiù)齿兴(xìng)味脏(zāng)了洗涤(dí)不朽(xǐu)卑(bēi)微土壤(rǎng)牛犊(dú)炫(xuàn)耀神秘(mì)茸(róng)毛暂(zàn)时疲(pí)倦消逝(shì)繁殖(zhí)蔓(màn)延凋(diāo)谢芬(fēn)芳遏(è)制肆(sì)意濒(bīn)临边缘(yuán)飓(jù)风深渊(yuān)俯瞰(kàn)震颤(chàn)缩(suō)影星辰(chén)云霄(xiāo)呼号(háo)折磨(mó)孤寂(jì)睿(ruì)智发掘(jué)寻觅(mì)意蕴(yùn)文采斐(fěi)然跳跳蹦蹦(bèng)混(hùn)为一体2、多音字xìng(兴味)fà(理发)guān(悲观)qí(神奇)兴发观奇xīng(兴奋)fā(发展)guàn(道观)jī(奇数)zuān(钻出来)màn(蔓延)hùn(混为一体)nàn(苦难)钻蔓混难zuàn(钻石)wàn(爬蔓)hún(浑水摸鱼)nán(艰难)qiáng(强烈)jiě(解除)xiè(解数)chàn(震颤)强qiǎng(勉强)解解(浑身解数)颤jiàng(倔强)jiè(押解)xiè(姓解)zhàn (颤栗)zhuǎn(流转)jìn (尽力)pò(压迫)háo(呼号)转zhuàn(转动)尽迫号zhuǎi (转文)jǐn(尽管)pǎi(迫击炮)hào(号召)zhé(折磨)mó(折磨)lè(乐意)zāng(肮脏)折磨乐脏shé(折本)mò(磨米)yuè(音乐)zàng(心脏)3、形近字味wèi(兴味)怜lián (可怜)壤rǎng(土壤)洗xǐ(洗涤)攘rǎng(攘除)昧mèi(暧昧)拎līn (拎包)嚷rǎng(叫嚷)冼xiǎn(冼星海)磨mó(折磨)炫xuàn(炫耀)犊dú(牛犊)茸róng(茸毛)魔mó(魔鬼)(头晕目眩)牍dú(案牍)摩mó(按摩)眩xuàn(目眩)读dú(读书)葺qì(修葺)耀yào(闪耀)谢xiè(感谢)殖zhí(繁殖)凋diāo (凋谢)(亭台轩榭)值zhí(价值)濯zhuó(洗濯)榭xiè(轩榭)植zhí(植树)碉diāo (碉堡)调diào(曲调)混hùn(混为一体)缘yuán(边缘)肆sì(肆意)馄hún(馄饨)喙huì(鸟喙)绸chóu(丝绸)棍gùn(木棍)椽chuán(椽子)肄yì(肄业)俯fǔ(俯瞰)霄xiāo(云霄)满mǎn(满意)嘲cháo(嘲讽)(五脏六腑)蹒pán(蹒跚)腑fǔ(脏腑)宵xiāo(元宵)瞒mán(隐瞒)潮cháo(潮水)4、解词濒临:紧接,临近。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散文两篇课文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作家。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山寺暮》、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等。
二、文体知识《永久的生命》选自《严文井选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略有改动。
本文是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它不仅哲理深邃,而且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
《我为什么而活着》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有改动。
罗素不仅是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作家,同时还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自由主义者。
他反对侵略战争,主张和平正义。
这篇出自他自传的短文就真实地展现了他一贯的人生态度与高尚情怀。
三、重点字词兴味(xìng) 洗涤(dí) 卑微(bēi) 牛犊(dú) 茸毛(róng) 消逝(shì) 繁殖(zhí) 凋谢(diāo) 遏制(è)濒临(bīn) 深渊(yuān) 星辰(chén) 俯瞰(kàn)臼(jiù)齿土壤(rǎng)飓(jù)风呼号(háo)四、思想内容《永久的生命》:文章从个体生命写到生命史,揭示了个体生命的柔弱易逝和生命本身的永恒不朽,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抒发了要感谢生命,以热情回报生命的思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生命永恒的赞叹。
《我为社么而活着》:作者通过写自己一生的三大追求,深刻阐述了“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古老的哲学命题,表达了对爱情与知识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与悲悯。
五、重点探究1.《永久的生命》是怎样做到形象化地说理的?本文哲理深邃,意蕴丰富,在说理过程中巧用多种表达技巧,使道理更加形象化,具体可感。
例如:将不尽如人意的个体生命与“脏了"破了”的衬衣进行对比,及其形象地突出了个体生命的易逝,易于理解;描绘地面上度过寒冬钻出土壤的小草,山坡上遍身金黄茸毛的小牛犊,形象地突出了生命的永恒,表达了对生命的赞叹;以花朵的凋谢与色彩、芬芳永存为例,形象地写出了生命地短暂与永恒,说理形象生动,直白易懂。
15、散文两篇兴味xìngwèi:兴趣、趣味。
洗涤xǐdí:冲荡;清洗。
又作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卑微bēiwēi:形容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也可形容官职小和对自己的谦称。
牛犊niúdú:出生不久的小牛。
茸毛róngmáo:柔软纤细的毛。
又叫绒毛。
消逝xiāoshì:指慢慢逝去,不再存在;消失。
繁殖fánzhí:是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
凋谢diāoxiè:①(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百花~。
②指老年人去世:老成~。
遏制èzhì:制止。
濒临bīnlín:接近;靠近。
深渊shēnyuān:很深的水:落入万丈深渊。
也比喻艰难的境地和险境:苦难的深渊|堕入罪恶深渊。
星辰xīngchén:星的总称。
第十五课《散文两篇》一、重点字词注音兴味【xìng wèi】洗涤【xǐ dí】卑微【bēi wēi】牛犊【niú dú】茸毛【róng máo】消逝【xi āo shì】繁殖【fán zhí】凋谢【diāo xiè】遏制【è zhì】濒临【bīn lín】深渊【shēn yu ān】星辰【xīng chén】俯瞰【fǔ kàn】二、重点词语解释兴味:兴趣。
洗涤:冲荡;清洗。
又作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卑微:地位低下而渺小。
牛犊:小牛,乳牛。
茸毛:身体表面或某些内壁长的短而柔软的毛;一般指动物初生柔软的细毛。
消逝:[声音、时间等]慢慢逝去,不再存在。
繁殖: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代。
凋谢:1. 草木花叶枯落花瓶里的旧花凋谢了。
2. 比喻老年人死亡朋友日凋谢,存者逐利移。
八下语文散文二篇课堂笔记散文一:《永久的生命》1. 主题:探讨生命的永久性,赞美生命的神奇和伟大。
2. 结构:文章从时间流逝的角度出发,先谈生命的易逝,再谈生命的永久,最后以对生命的歌颂作结。
3. 语言风格:本文语言朴素自然,娓娓道来,如叙家常,深入浅出地揭示了生命永久的内涵。
4. 重点句子解读:①“我们都必有一死。
……它却并不因短暂的生命而羞耻。
”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对生命的珍视,认为即使生命短暂,也应该珍惜并活出价值。
②“它还可以为我们提供传宗接代的宝贵机会。
”这句话说明了生命的伟大之处,它能够不断地传承下去,让人类得以延续。
5. 写作特点:作者善于运用对比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同时,通过描写不同的生命状态,突出了生命的伟大和永久。
6. 课后思考题:思考作者对生命的看法及对人生的启示。
散文二:《我为什么活着》1. 主题: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作者对自己的生活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2. 结构:文章分为三部分,分别探讨了作者对爱情、知识和人类苦难的看法,最后总结了自己活着的意义。
3. 语言风格:本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追求。
4. 重点句子解读:①“我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单纯而强烈的感情支配了我的一生。
”这句话表明了作者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
②“爱情和知识把我引向云霄,但同情心总是把我带回尘世。
”这句话说明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感受,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复杂感受。
5. 写作特点:作者运用了自叙传的方式,真实地呈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人生经历。
同时,通过深入思考和反思,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6. 课后思考题:思考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你有什么启示和影响。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知识点
永久的生命
一、作者简介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亦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在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故事背景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
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三、理解词义
1.洗涤:冲荡;清洗。
2.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3.炫耀:照耀;夸耀。
4.混为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5.凋谢:(草木花叶)脱落。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从时光一去不复返入手,谈生命的易逝。
第二部分(2-3):写生命的永久。
第三部分(4-5):歌颂生命的奇迹。
五、问题归纳
1.作者是怎样描述生命易逝的?有何好处?
作者从生活中的一些细琐的事情入手,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的变化表现出生命的易逝。
这样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更有利于读者感知生命的易逝,通俗易懂。
2.作者为什么说“我们都非常可怜”?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我们的力量是那样的渺小,对于生命上的事我们丝毫不能做主。
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一步赞美生命蓄势。
3.“它充满了希望,……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生命生生不息,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失去的只是暂时的,希望永远就在前方。
我们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命。
4.文章最后一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最后一段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篇末点题,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生命是一个奇迹,它将永久存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六、课文主题
《永久的生命》这篇散文抒写了生命的卑微、柔弱、易逝,但它又是永久的、充满希望的,我们应该赞美生命,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感谢生命,回报生命。
我为什么而活着
一、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1872-
1970),出生于英国,他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的祖父母抚养成人。
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亦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在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故事背景
罗素曾经直接参与救弱扶困,但往往失败,这就使他更加痛苦。
他曾受迫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
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阿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
终其一生,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专制,追求和平。
可以说,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意识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的内心充满正义、良知、睿智、温情。
三、理解词义
1.俯瞰:俯视。
2.遏制:制止,控制。
3.飓风:发生在大西洋西部的强烈风暴。
4.濒临:紧接,靠近。
四、问题归纳
1.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本题运用比喻作用分析法。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明这三种感情对作者人生强有力的影响。
“飓风”形象地表明这三种感情对作者的影响之大,作者所追求的原动力就是这三种感情。
而“苦海”“绝望”则表明这三种感情在追求过程中给作者所带来的不安和痛苦。
面对追寻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人只能为自己的渺小感到无奈和绝望。
然而,因为这三种感情,作者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2.罗素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识?
希望了解人的心灵,知道星辰为什么发光,还有毕达哥拉斯的思想。
第一个方面的知识,是有关人的;第二个方面,实际上就是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第三个方面,则是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
3.罗素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同情人类苦难包括同情饥饿中的孩子,同情被压迫被折磨的人,同情无助的老人,同情孤寂、贫穷和痛苦的世界。
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把目光投向了现实世界,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也就是说,他不只是自己不懈追求美好生活,他也希望别人过上美好生活,所以他同情那些处在苦难中的人们。
这就是他的不同寻常之处、伟大之处。
4.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本题运用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
最后的抒情,表达出了作者对自己人生所追求的三种感情的坚守和执着,抒发了作者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进一步提升了文章的感染力。
五、课文主题
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写出了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表现了作者热爱人类、热爱生活,具有博大胸襟和高洁的情怀。